公元纪年与天干地支纪年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天干(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标号为:1 2 3 4 5 6 7 8 9 0
地支(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标号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下面介绍公元纪年法和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转换方法:
一、由天干地支到公元
1,求天干:公元年数最后一位为a,则找到标号为a-3(差小于0就加10)的天干。
例如:公元2001年最后一位为1,减3后为-2小于0加10为8,所以找到标号为8的天干为‘辛’。
2,求地支:公元年数除以12的余数为b,找到标号为b-3(差小于0就减12)的地支。
例如:2001年除以12的余数为9,9-3=6,找到标号为6的地支为‘巳’。
合起来就是‘辛巳年’。
二、由天干地支到公元
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请问戊戌变法是公元多少年?
我们知道六十一甲子,所以戊戌是这六十年里第几年呢,由天干戊知道尾数为5+3=8,可以是8,18,28,38,48,58,又由地支戌知道除12的余数为11+3-12=2,可以是2,14,26,38,50,综合一下就知道戊戌是一甲子的第38年。
还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间,一甲子的首年(除60余1)可以是1801,1861,1921,1981,比较合理的是1861到1920,所以戊戌变法发生在公元1860+38=1898年。
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

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公元年换算天干地支。
口诀1:公元年数减以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年数减三除十二,余数便是地支年。
口诀2:年数个位减以三,余数就是年天干,九九加一二零五,和除十二是地支。
(注;九九加一二零五,和除十二是地支。
意思是;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年换算天干,公元年数减以三,除十余数是天干,或公元年个位数减3,余数即为天干。
举例1,1968年,1968减3除以10,余数是5,5对应的天干戊。
或1968年,个位数8减3除,余数是5,5对应的天干也是戊。
举例2,2017年,2017减3除以10,余数是4,4对应的天干丁。
或2017年,个位数7减3除,余数是4,4对应的天干也是丁。
公元年换算地支,年数减三除十二,余数便是地支年。
或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举例1,1968年,1968减3除以12,余数是9,对应的地支应是申。
或1968年是公元1999年前年个十两位数加1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68加1除12,余数是9,对应的地支也是申。
举例2,2017年是公元2000年后年个十两位数加5除12,取余数即为地支。
17加5除12,余数是10,对应的地支也是酉。
1、天干地支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如下图:余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公元2014年的干支为何?2014年减3除以10等1,1即为甲,年天干为甲。
2014减3除12等于167余7,7即为午,年地支为午。
故2014年为甲午年。
依次类推。
(特别注意的是除尽,没余数,它对应10癸和12亥)。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二、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万能公式文/孙海文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公元年份与天干地支互换方法!

公元年份与天⼲地⽀互换⽅法!在阅读历史书籍和古典⽂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纪年,为了弄清公元年代,现把两种纪年的转换⽅法,介绍如下,供朋友参考。
在介绍⽅法之前,请各位牢记下⾯⼲⽀对应数字的表格(公元顺序和⾃然顺序)。
⼀、公元纪年换算成⼲⽀纪年(使⽤公元顺序数字)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上表中找出天⼲相对应的公元顺序数字。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余数在地⽀中找出所对应的公元顺序数字。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纪年。
例如:公元1911年,⽤该年尾数1找出对应的天⼲为“⾟”。
然后,⽤1911除以12得余数为3,⽤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为“亥”。
那么,公元1911年则为农历“⾟亥'年。
即清朝灭亡的年份。
再如:公元1644年,⽤尾数4查天⼲为“甲”,⽤1644除以12得余数为0,再⽤余数0查找地⽀为“申”。
那么,公元1644年则为农历“甲申”年。
即满清⼊关的年份。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该数字在天⼲、地⽀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地⽀中找出6相对应的公元顺序“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中的“⾟”和11对应的地⽀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使⽤⾃然顺序数字) ⼲⽀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较为⿇烦,因为⼲⽀纪年是六⼗年⼀个轮回,要先确定你所求的⼲⽀年份,在公元纪年的百位数还是千位数。
以满清王朝为例,带有“⾟亥”的年份,就有五个,即:康熙⼗年(1671年)、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五⼗六年(1791年)、咸丰元年(1851年)、宣统三年(1911年),也就是⾟亥⾰命,满清灭亡之年。
计算⽅法:公元年数=60的适当倍数+⼲⽀配序号+3 公元前年数=60的适当倍数-⼲⽀配序号-2 注:⼲⽀配序号是1(甲⼦)⾄60(癸亥)的两位数,须分两步确定它的个位数和⼗位数。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一、由公元推干支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表一:六十干支表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
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
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
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
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此外,由于六十甲子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而成,十天干按顺序循环使用。
也就是说,在干支纪年中,同一天干每十年出现一次,而公元纪年年数采用十进位制。
由此推知,某天干必然和公元年份某一固定的尾数(个位数)相对应,于是得出十天干与公元纪年的个位数对照表如下(表二):表二:十天干与公元纪年个位数对照表根据表二,凡公元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丁,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癸,余类推;凡公元前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甲,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戊,余类推。
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

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公元与干支纪年换算法(根据网上资料综合编写)(一)、利用天干、地支序数推算公元年份的干支纪年1、天干序数表2、地支序数表3、推算公式(1)、(公元纪年-3)/10 其余数R1 为天干序数(2)、(公元纪年-3)/12 其余数R2 为地支序数(3)、(公元纪年-3)/60 余R ,R/10余x 为天干序数R/12余y 为地支序数(这里的余数为正整数,下同)4、举例:推算辛亥革命1911年的干支纪年按公式(1)、(2):(1911-3)/10 R1=8 天干为辛(1911-3)/12 R2=0 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按公式(3):(1911-3)/60 R=48 48/10=8 天干为辛48/12=0 地支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注】当公元纪年小于10、12、60时,公式(1)改为(公元纪年+60-3)/10(2)改为(公元纪年+60-3)/12(3)改为(公元纪年+60-3)/60(二)、利用60花甲序数推算公元年份的干支纪年1、60花甲顺序表2、推算公式:公元后的公式(1)、公元纪年/60 余R ,(R-3)为花甲序号的干支。
(2)、(公元纪年-3)/60余数 R 即为花甲序号的干支。
公元前的公式(3)、(公元纪年+3)/60 余R,(60-R)为花甲序数干支。
3、举例:(1)、推算公元1911年的干支纪年按公式(1)有 1911/60 R=51 51-3=48 查表48为辛亥年。
(2)有(1911-3)/60 R=48 查表48为辛亥年。
(2)、推算公元前246年(秦始皇执政)的干支纪年按公式(3)有(246+3)/60 R=9, 61-9=52 查表52为乙卯年。
(三)、利用公元纪年的余数推算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1、天干余数表2、地支余数表(2)公元纪年/12的余数为对应地支的余数4、推算方法:以1911年为例。
1911/10 余数=1(天干)对应余数1为辛1911/12 余数=3 (地支)对应余数3为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公元纪年、黄帝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黄帝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最近,笔者闲着没事儿,又苦于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关系过于复杂而繁琐,于是乎琢磨起它们之间的数学换算关系,以期有所收获,聊解心中不快。
经过文献考证,并比较时下众多专家学者运算模式之优劣后,自感收获与众不同,倒也乐在其中,故而弄斧至班门,以与大家共勉。
历史上几个主要纪年法简介客观而言,世界历史上较有影响之纪年法,主要有公元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朝帝号纪年法、伊期兰历(又称“回历”)和佛历等等。
据文字记载,我国距今约五千年前之黄帝大一统时期,就创立并开始使用了“黄帝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只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大约自二十世纪初叶开始,就不再使用黄帝纪年法了。
这里只是简要地介绍一下公元纪年法、黄帝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一、公元纪年法大凡了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公元纪年乃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假借基督耶稣生日的名义而于1582年创立的一种纪年方法,又称“基督历”、“格列高利历”、“公历”、“阳历”。
在此之前,欧洲许多国家适用的,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儒略·恺撒于公元前46年颁布施行的“儒略历”。
公元纪年采用数字累积纪年法,自公元元年始,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更为接近,因而作为比较科学的纪年方法而为国际上所通用。
在我国,最早采用公元纪年法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
这要感谢我们伟大的民族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
此前,我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则是王朝帝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从1912年起,中华民国时期(包括现今台湾地区)一直采用的是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1949年起,大陆地区则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从1912年起,尤其是从1949年起,中华民族的历史纪年体系开始了浩翰而复杂的编纂整理工程,郭沫若等老一辈史学家和大量的文献、历法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前无古人的心血与汗水。
二、黄帝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我国在传统意义上,一直沿袭着自己独创的纪年法——“夏历”(亦称“黄历”、“农历”、“古历”、“阴历”)和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推算方法

天干地支与生辰八字推算法生辰八字推算法生辰八字由年、月、日、时的各自干支组成。
下面介绍年、月、日、时的干支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法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
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
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日干支推算方法刘文元在其著的《四柱命理正源》中有述。
百年诀速推日辰干支、节气及怎样推算阴历日辰干支、节气推算日辰干支1、推算日辰干支必须首先熟记每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及立春的日子时辰、以及每年的小月、闰月(至少必须熟记80--100年)、请参看并背熟百年诀。
一分钟公元年干支速算法

一分钟公元年干支速算法周龙春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三个基数,就可以用目测心算的方法,在一分钟之内知道从公元一世纪1年到以后若干年任何一年的年干支。
如公元1年,天干11—3=8,天干为辛;地支1+9=10,为地支酉,故公元1年年干支为辛酉;公元4年,4—3=1,天干为甲,4+9=13,13—12(一个12地支循环数)=1,为地支子,故公元4年年干支为甲子。
(这也是计算年干时要在公元年份个位数上减3的原因)再如公元1946年,6—3=3。
天干为丙;地支46+1=47,47—36=11,地支戌,故1946年年干支为丙戌。
一,年干(天干):从公元一年开始,将公元数的个位数减去3,所得之差数即为该年的年干(天干)序数,一万年甚至更长都不变。
说明:公元数的十位数0,个位数为0、1、2时,分别取10、11、12减去3,如10—3=7,即为天干庚;11—3=8,天干辛。
如公元100年、公元1100年、2000年等;公元1年、101年;1901年;公元2年、102年、1962年等举例:公元1年,公元2001年,11—3=8,天干为辛。
二,年支(地支):地支不需要减去3,直接在公元年份最后两位数(十位)加上一个个位基数,就可以在一分钟内知道任何一年的地支。
根据不同世纪加不同的基数,很简单,只有三个,即9、1、5(或1、5、9)。
分别为:公元一世纪(公元1━100年)加9;公元二世纪(公元101━200年)加1;公元三世纪(公元201━300年)加5;公元四世纪(公元301━400年)加9;以此类推,三个世纪一循环。
要想一下子就知道那个世纪基数为几?而且不容易忘掉,只要用世纪数除以3;被3被尽的加5;余数是1即加9;余数是2即加1。
如18世纪(公元1701━1800年),18÷3,除尽,该世纪的所加基数即为5。
19世纪(公元1801━1900),19÷3余数1,基数为9;再如20世纪(1901━2000年),20÷3,余2,本世纪基数即为1。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张宇欣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历史选择题之第12题往往设计一个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题,如曾经考过的阴阳、谥号与姓氏问题等。
据此有人猜测,2010年的高考有可能考天干地支纪年法方面的知识。
无论会否考及,对于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作为文科学生,我们都有必要简单掌握相关的知识。
为此,本人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
今在此与大家交流,希望能有所借鉴。
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换算方法方法一:1、记住如下的天干、地支顺序: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 2 3 4 5 6 7 8 9 10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掌握配对原则:阳(阴)干对阳(阴)支阳干:1甲、3丙、5戊、7庚、9壬阳支:1子、3寅、5辰、7午、9申、11戌3、公式:(公元年份-3)÷60 得余数RR÷10得余数X R÷12得余数Y将X、Y对应上面之天干、地支序号即得出答案。
例:1861年R为58X为8→辛Y为10→酉所以1861年为辛酉年方法二:同方法一记住天干地支顺序法则:假设某公历年为n年,则有:天干年号=mod{(n-3/10}地支年号=mod{(n-3/12}注意:mod表示除法取余数的运算。
例:1911天干(1911-3)/10=190…8→辛地支(1911-3)/12=159…0→亥<能被12整除>所以1911年为辛亥年。
方法三:1、公元后的纪年换算按下列顺序记住天干、地址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0) 1 2 3法则:①天干在前,地支在后②天干就是公元纪年的末尾数字③公元纪年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例:2006 尾数6→丙 2006/12余数2→戌所以2006年为丙戌年注意:(1)如果某一年尾数为0或该年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天干之第10位“庚”和地支第12位“申”。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之间的换算方法。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咱们一起来捋清楚这些年头的事儿吧!1. 什么是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1.1 公元纪年公元纪年,简单来说,就是咱们常用的西历。
公元元年是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后来咱们就用这年作为纪年的起点。
比如,2024年,就是公元2024年啦。
这种纪年方式很直观,也比较全球化,大家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1.2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嘛,就是咱们常说的农历纪年。
它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这样的。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一共可以形成60种不同的年份循环,每60年就会轮回一次,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60甲子”啦。
2. 如何换算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2.1 基本换算方法换算起来,其实没那么复杂。
首先,你得知道每一个干支的起始年份。
干支纪年从公元前2637年开始,这一年是“甲子年”。
所以,只要知道哪个年份的干支,可以根据下面的方法来换算成公元年。
举个例子吧,咱们说“戊寅年”。
戊是第五位的天干,寅是第三位的地支。
你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算:[ 公元年 = 甲子年的公元年份 + 60 times n + (干支的顺序甲子的顺序) ]。
其中,n是干支周期的个数,干支的顺序是从“甲子”开始的序列位置。
2.2 实际应用技巧换算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工具,像干支年表啊,换算器啊,虽然听起来挺方便的,但理解这些基本原理会让你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应对自如。
比如,在查找历史年份的时候,你能知道那个年份大致是哪一年,还是挺实用的。
3. 实际换算案例3.1 换算实例假如你想知道“辛丑年”是哪个公元年。
首先。
辛丑年的“辛”是第8位天干。
“丑”是第2位地支。
跟“甲子年”对比一下。
辛丑年在干支的序列里是第8位 + 60年的周期。
因此。
[ 公元年 = 2637 + 60 times (n) + (序号 1) ]。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用上述公式求得的余数即为所求年干支的代数,用此代数查六十甲子表即得所求的年干支,或者用掌上法推算更为方便(见图4)。例如:求1980年的干支,按公式:(1980-3)÷60=32……余数为57。“7”是庚和午的代数,5×2=10地支退十位。从庚午开始,天干不变,地支后退十位是申,所以1980年的年干支便是庚申(见图5)。用上述方法可以快速求出公元3年后任何一年的年干支。
Z =8C+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例如:已知干支代数为35,欲求此代数的干支。方法是:先把甲定于子位上(甲子的代数为1),从子位开始(包括子),按顺时针方向在手掌地支图上顺次点数至5,5为戊辰的代数;然后根据代数十位数数字的倍数找地支,3×2=6,天干戊不变,地支从辰位开始退六位,即得代数为35的干支——戊戌(见图4)。
(三)年干支推算法
甲年、己年——一月为丙寅
乙年、庚年——一月为戊寅
图7甲年和己年月干支图(“甲己起丙寅”)
「小知识」最简单快捷的干支年份和公元年份的转换

「小知识」最简单快捷的干支年份和公元年份的转换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历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到了近代,我们引进公元纪年的太阳历,和干支纪年共同使用。
我们在查阅史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用干支纪年表示的年份,比如甲午年、丁丑年等。
看到这些年份的时候,会不会感到一头雾水呢?今天就讲个简单快捷的转换方法。
(一)干支和公元年份的快速转换(1)公元年份转换干支年份以公元2019年为例,用2019除以60,得到余数为39,对照上面的图表,39对应的是己亥年。
即2019年为己亥年。
是不是巧合呢?我们再以熟悉的历史事件“1898 戊戌变法”为例来验证:用1898除以60,得到余数为38,对照上面的图表,38对应的是戊戌年。
(2)干支年份转换公元年份干支年份是60年一循环,我们必须找个相近的参照年份,还以“戊戌变法”为例,来计算出对应的公元年份。
我们知道光绪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我们以光绪元年即1875年为参照。
方法(一)先找出最接近1875的60的整数倍为1860,再对照上图查出戊戌年对应的数字为38,用1860加上38等于1898,即戊戌变法的年份为1898年。
方法(二)计算出1875年对应的干支年份为乙亥年,对照上图,用戊戌年对应的数字38减去乙亥年对应的数字15,再加上1875,就是戊戌年对应的年份1898年。
即1875+(38-15)=1898。
(二)干支和公元月份的转换干支月份和公元月份一样,一年都是12个月。
公元一月对应干支寅月,二月对应卯月,三月对应辰月,四月对应巳月,五月对应午月,六月对应未月,七月对应申月,八月对应酉月,九月对应戌月,十月对应亥月,十一月对应子月,十二月对应丑月。
干支的月份是60个月一循环,古书有时残缺不全,有时作者疏忽没有写年份,我们要注意是不是同年的月份。
例如:“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年)壬午月,光绪到北戴河避暑。
乙未月,在北京接待英国使者。
三年,得一龙子”。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推荐于2017-11-25 15:49:44最佳答案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
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 6年2月4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23456789101 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 (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 9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 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 5年地支为未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 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纪年方法有很多,如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法。
其中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叫公元元年,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
咱中国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干支纪年法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法,传说出自黄帝时代。
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在使用,也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的热点,还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知识。
干支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常用它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那么如何推算公元某年是干支纪年哪一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指由十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的序号。
1.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换算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换算一、干支纪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二、干支纪法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1、天干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天干共十个,而我们的公元纪年也是十年一周期,所以它们之间有一种始终不变的关联,即公元纪年的尾数与天干一一对应,如下图:举例来说,今年是2008年,尾数是8,对应的天干应是戊。
我们开始记忆上面表格中公元纪年的尾数与天干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
只要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这点就很好记了,那就是我们只需记住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4对应甲,那么5就对应乙,依次类推就行了。
(特别注意的是0对应庚)2、地支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地支共12个,也就是说它12年一轮回,那我们就可以用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余数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图:举例来说,今年是2008年,2008除以12,余数是4,对应的地支应是子。
和天干一样,我们只需记住我们常识中最准确的一个,依次类推就可以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记住1894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894除以12余数是10,那么10对应地支中的午,11就对应未,依次类推。
(特别注意的是0,代表除尽,没余数,它对应申)3、示例:简单的说,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的天干。
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解释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

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公元年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天干、地支的基本资料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对应序号:1、2、3、4、5、6、7、8、9、10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对应的序号:1、2、3、4、5、6、7、8、9、10、11、12地支对应的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注意: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辛酉”年,即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8酉-10是本算法的依据或说着是基础。
)二、公元后年份数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求出某公元纪年在“天干“中对应的序号用公元纪年数加以7的结果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的余数,即(公元纪年数+7)/10的余数就是这个公元纪年对应的“天干”序号。
如果余数为“0”,对应的“天干”序号为10(末位)。
(注意:为什么要加7,因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酉”年,“辛”是天干中的第8位,8与公元1年的“1”相差“7”)(二)、求出某公元纪年在“地支“中对应的序号用公元纪年数加以9的结果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的余数,即(公元纪年数+9)/12的余数就是这个公元纪年对应的“地支”序号;如果余数为“0”,对应的“地支”序号为12(末位)。
(注意:为什么要加9,因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是六十甲子中的第58位“辛酉”年,“酉”是地支中的第10位,10与公元1年的“1”相差“9”)如:求2018年的天干地支纪年A:求2018年对应的天干序号:即:(2018+7)/10余数是5,5就是2018年对应的天干序号,即天干中的第五位“戊“;B:求2018年对应的地支序号:即:(2018+9)/12余数是1 1,也就是地支中的第十一位“戌”;综上述:2018年的天干地支纪年为“戊戌”年(戌即狗年)。
三、公元前年份数转换成天干地支纪年的算法(一)、求出某公元前纪年在“天干“中对应的序号1、求出:(公元前年份数/10)的余数,称余数为Y;2、设X为这个公元前年份数对应的天干序号数,则X=8-YIF X>0,则X直接为其对应的天干序号数;IF X≤0,则X=10+X的结果为其对应的天干序号数;(二)、求出某公元前纪年在“地支“中对应的序号1、求出:(公元前年份数/12)的余数,称余数为Y;2、设X为这个公元前年份数对应的地支序号数,则X=10-YIF X>0,则X直接为其对应的地支序号数;IF X≤0,则X=12+X的结果为其对应的地支序号数;四、公元年用EXCEL求干支序号(一)、公元后的算法(注:D1为年数所在的单元格)1、天干序号=IF(MOD(D1+7,10)=0,10,MOD(D1+7,10))2、地支序号=IF(MOD(D1+9,12)=0,12,MOD(D1+9,12))(二)、公元前的算法(注:D1为年数所在的单元格)1、天干序号=IF((8-MOD(D1,10))<=0,10+8-MOD(D1,10),8-MOD(D1,10))2、地支序号=IF((10-MOD(D1,12))<=0,12+10-MOD(D1,12),10-MOD(D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