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_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堂课堂教学实践研究_申报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作者:刘国权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22期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B131801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国权(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学校管理研究。
刘国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强化师资建设,让学校改革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文章从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效、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初中生;课程开发;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42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36-0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本着“以生为本”原则,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通过研究和摸索,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基础型校本课程、拓展型校本课程、延伸型校本课程三种校本课程类型,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文化。
1.基础型校本课程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校本课程属于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生活化。
数学考试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失分所占的比例还高。
可见,计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
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应试教育”强调会做题、得高分,满足于“会”,而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再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摘要:所谓的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例如学生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我发展等等。
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培养出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本文通过教学研究对当前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探索研究。
一、开发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重要性。
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很多学校都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这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探索的教育话题。
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缺少时间创新。
因此,让核心素养校本化,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二、现阶段小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改革的现状。
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学校的老师根据本学校学生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切实符合学校现状、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从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重点小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实力,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声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在起步,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存在很多困惑:如体系不清楚,氛围不浓,师资力量缺乏等等,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就迫在眉睫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策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是有效的。
评价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一定要多方面多元化。
例如,和语文相关的课程在评价的时候可以每日检查背诵、定时定期检查诵读质量。
还要设定详细的晋级标准:童生秀才、举人、状元等等。
0003_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_申报书
本课题研究存在以下几点创新和价值:首先,在研究选题上的创新。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很少,且针对“基地”校本课程几乎没有。因此,文章在选题上是一种创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本课题的研究结合了在主持人单位的实践经验,讲述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基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并重点提出在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3.意义、创新之处或预期价值
(1)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上,基于核心素养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对其核心素养和基地校本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其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够丰富基地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意义上,也能够推进基地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为后人在相关研究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成员C、E等:开题报告
成员B、C等:调查问卷起草,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
成员D、F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比较研究
成员C、E、H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案例汇编
成员A、B、C、F等:课题结题报告
3.参考文献(不超过5种,规范表述)
5、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
6.优化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路径。开发以主题为中心的的课程统整模式、形成课程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合作机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建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2)研究的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路和形式。
2.申报人及主要成员的情况
成员A:《浅谈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与规则设置》,《东莞教育》,2014年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具体阐述,属于宏观教育目标层面,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旨趣的最重要载体,如何让这个顶层设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落地,需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必要。
1.1.2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责,在此背景下学校不再只是简单的安排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而是要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课程方案。
学校成为课程体制中的关键管理者,其核心的工作就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了一个学校的课程整体。
然而由于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的制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显薄弱,有必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理清相关基本问题,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品质。
1.1.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权力逐步解放与下移,在赋予了地方和学校空前的权力与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提升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教学到课程的转向。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高品质课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指标。
但是,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实践困境,如课程开发的盲目与随意,课程开设与学校教育哲学之间关联度不高;片面理解课程建设,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
1.2课题界定1.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学实践基地_申报(3篇)
第1篇一、申报单位基本信息1. 单位名称:[学校/机构名称]2. 单位性质:[公立/私立/企事业单位]3. 单位地址:[详细地址]4. 联系人:[负责人姓名]5.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二、申报基地名称及类型1. 基地名称:[教学实践基地名称]2. 基地类型:[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三、申报基地基本情况1. 建设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校(单位)决定申报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名称]。
2. 建设目标(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 建设内容(1)基地建设: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设施的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3)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4)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 建设条件(1)硬件设施:基地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设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师资力量: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经费保障:学校(单位)将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四、申报基地特色及优势1. 特色(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 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先进。
(3)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
(4)校企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广阔。
五、申报基地发展规划1. 近期目标(1-3年)(1)完善基地硬件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校本教研活动申请(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决定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3.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
2. 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提高备课质量。
3. 观摩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进行评课研讨,分析优点,找出不足,共同提高。
4.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 经验交流:定期举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6. 教师论坛:定期举办教师论坛,鼓励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四、活动时间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定于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1. 准备阶段(2023年9月):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明确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实施阶段(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开展专题讲座、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
3. 总结阶段(2024年2月):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教师反馈意见,改进活动方案。
4. 展示阶段(2024年3月至6月):组织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师论坛,展示活动成果。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等担任成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核心素养评判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核心素养体系是党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推动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根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情势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以上政策的提出,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将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进程中,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国情,结合时期特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和细化,转化为学生应当具有的、适应毕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要求。
2.深入推动素养教育的必定挑选当前,我国素养教育改革已获得了初步成效,而如何进一步深化与推动素养教育的内涵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需要推敲的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中考、高考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判标准的观念引导,以素养教育为本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导致素养教育的真正推行遭受重重逆境。
为此,展开核心素养研究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定趋势,是对素养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
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念,进一步丰富素养教育的内涵,深入推动素养教育改革,真正确立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教育质量评判体系和课程体系,以此增进素养教育的深化与落实。
3.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面向21实际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讨已成为国际社会教育组织共同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和先进发达地区都先后展开了面向未来的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例如,美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等,也纷纭启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期望能够遴选出符合自己国家需求的核心素养指标,并进一步开发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选题缘由1、问题的提出(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教育部通知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至今,整个初中阶段已全面使用新教材。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以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今后要研究的重点。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要做到“八个统一”,其中之一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为落实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3)当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如火如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体验式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核心概念及界定(1)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教科研课题申报模板:《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劳技课题申报
《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
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生”课堂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5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XX市XX高级中学
申报日期:202X年9月8日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二X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除招标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前,请先认真阅读《XX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3.“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
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4.《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申报评审书》“三、四、五”三个栏目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5.《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三份,左侧装订成册。
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XX市劳动西路19号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9812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五、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
基本内容
2、注重教学实践是核心。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生根。
3、加强教师培训是保障。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观念,才能确保教 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基本内容
4、完善评价体系是重点。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及时反馈教学问题 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核心素养视域的校本课 程开发,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社 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开发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
3、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3、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基本内容
在未来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们应更好地应用核心素养,以培养出更多具 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品格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我们应以下几个 方面:
基本内容
1、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体系,为课程设计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2、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界日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次演示基于核心 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以Y中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校本化过程中学生 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基本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 面,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可迁移性等特点。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核心 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
一份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申请书可能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此部分,详细阐述当前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
分析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题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目标: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课题内容:
- 核心素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详细介绍将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并绘制出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操作再到成果评估的具体研究路径)
**四、预期成果**
- 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 发表若干篇相关学术论文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同类学校或学科提供教学改革参考
**五、课题研究团队及分工**
(列出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专业背景,明确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工作职责)
**六、经费预算与使用计划**
(详述研究所需各项费用的预算,包括资料购买、调研差旅、会议研讨、实验设备购置等)
**七、时间进度安排**
(给出课题启动、执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计划)
**八、申请单位意见**
(由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表明对课题的支持态度及承诺提供的条件保障)
以上仅为示例框架,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研究规划进行填充和调整。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
换言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综上所述,我校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3C3R)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意味着:首先,学生核心素养是其培养目标,学校办学、课程建设都围绕着这一中心指向;其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途径、评价方式都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有利于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核心素养。
2、课题的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关键素养”,通过分类开发,把核心素养渗透各门课程中,给课程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彰显不同课程的特点①。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校本课程构建: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供给需求与学校教育资源特点,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不断地聚集、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内容,为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校本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构建活动。
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当前,研究并明确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
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文件里,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这个概念体系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所谓素养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但纵观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呢?为此,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温床。
因此我们根据目前教育现状和本地实际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知识、品格和关键能力。
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究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第一次出现在教育界人士的眼前。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但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和提炼,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出发点和大方向上是不谋而合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尚未出炉前,我们广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应有超前意识,以高中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准确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内涵和实现路径,立足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学科,本课题旨在引领全县科学教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实施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领儿童开展科学观察、科学记录、科学调查与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和科学记录的习惯,以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为主体,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0003_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_申报书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
成员H等
4
2018年12月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汇编
论文
成员I等
5
2019年年4月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成员F等
三、研究基础
1.研究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基地校本课程教学有较的了解,并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力量较强,课题研究成员具备较高的职称和学历,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再者,课题组成人员的学校以及基地等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在查阅资料、科研管理上较为方便,研究时间也比较充足。
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等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在德国、瑞典、芬兰等很多西方国家中,核心素养是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其也作为课程方案架构的重要改革领域。 欧盟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课程改革政策上已经增添了许多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内容。且欧洲很多国家所开发的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其既是综合课程的一部分,也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甚至于由全体教师负责,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这也给我国在核心素养下的基地校本课程教育提供了一些发展方向。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调查研究,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在基地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个案访谈法。主要的预期主要成果是:课题论证报告、相关调查报告、课程教学案例等。在此阶段,课题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积极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策略创新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当下中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于各学科的具体课程来承担。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运用创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教学方法太过陈旧;2、教学目标不明确;3、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4、课堂气氛不够和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创新研究,树立创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我们的语文课堂。
课题界定:本研究主要对以下概念进行了界定,分别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随着“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内许多学者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如:陈志娥认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应当是以应用语文能力为根本,是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情意互相交融形成的。
于洋认为小学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有助于学习语文和学习其他学科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和个人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的必备品格是指良好的道德和人品,关键能力是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谢新观认为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高中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高中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化实践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秉承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理念,我校从未偏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16年9月在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研究成果对中国学生身心发展核心素养做了界定,在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各学科又制定了学科核心素养,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国家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让二者相互促进,优化发展,共同构成多元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课题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经习得便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校本化建构”: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
学校和教师应由科学的课程观主宰,确定校本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设置好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创新和预期价值
本课题研究存在以下几点创新和价值:首先,在研究选题上的创新。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很少,且针对“基地”校本课程几乎没有。因此,文章在选题上是一种创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其次,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本课题的研究结合了在主持人单位的实践经验,讲述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的基地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并重点提出在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研究方面,相对针对性的研究基地校本课程的研究较少,学者们主要将重心放在研究核心素养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设方面的内容,这与我们的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研究方面,刘国飞、冯弘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关于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灵魂与方向,校本课程能够有力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中对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校本课程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思想理念、教师素养、制度建设以及家长和其他主体、学校设施资源以及校本课程质量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与我们的课题研究观点不谋而合。这些问题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参考借鉴的。吕晓蕊在其硕士论文以上海F学校为个案,研究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在校本课程实践、开发、研究和评价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方面,何玉海、丁世明等主要研究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以核心素养的视角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对策,包括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标准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等。
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等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在德国、瑞典、芬兰等很多西方国家中,核心素养是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其也作为课程方案架构的重要改革领域。 欧盟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课程改革政策上已经增添了许多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内容。且欧洲很多国家所开发的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形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其既是综合课程的一部分,也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甚至于由全体教师负责,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这也给我国在核心素养下的基地校本课程教育提供了一些发展方向。
3.意义、创新之处或预期价值
(1)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意义上,基于核心素养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对其核心素养和基地校本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其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够丰富基地校本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意义上,也能够推进基地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深化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为后人在相关研究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此背景之下,本课题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基地校本课程进行研究,能有效的切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以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基地作为依托,对基地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也能够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国内或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核心素养与基地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较少。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方面,国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趋势。同时,“核心素养”也是深化课程体制改革,推动基地课程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校本课程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课程运动”发展演变而来,我国在80年代对国家课程进行了反思,认为其与实际教学严重脱离。而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设定与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相对的具有基地特色的课程,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一些不足,成为当前教学实践的热点。其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后,通过链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研究设计
1.核心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促进自身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必须要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基地校本课程
附件2
XX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017年度)
课题名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1、选题依据
1.研究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明确将课程的部分权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成为课程教育改革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随后在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要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育学生跨越各个学科的共同素养。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或者学校自编课程,是由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在分析和了解学校环境后,针对学校、班级或年级所编制、评价与实施的课程。而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则是指在具体的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实施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链接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基地为要依托为学生开发多样性、可选择的课程教育。其内涵在于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核心素养而言,就是通过基地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的六大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