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教学文稿
第1讲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 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 图称为原子轨道。原子轨道是用来 描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运动状态 的图象。
S轨道是球形的; P轨道是纺锤形的有3个轨道,它 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x、Py、Pz为符号。 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就越大。
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 1、能层和能级 •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 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 也可能不同,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 级。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 最多只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 实例: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1s 2s ↓↑ ↑ 2p ↑ ↑
↓↑
不能写成:
1s
↓↑
2s
↑↑ ↑ ↑
2p ↑
↑
↑
或
↓↑
(3)洪特规则:
•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 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 自旋方向相同(或平行)。 ↓ 实例: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不能写成: 1s 2s 2p ↓↑ ↓↑ ↓↑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8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2np1~6 ns * 1~2 ns (n-1)d1~9ns1~2 (n-1)d10ns1~2
镧系 锕系
(n-2)f0~14(n-1)d0~2ns2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f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最后一个电子一般填入次外层 d103 亚层
(4)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个。 (5)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 容纳18个(若此外层为1或2,最多只 能有2或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 有32个电子(若该层n=1,2,3,最多 只能有2,8,18个电子)
化学:1.1.1《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周期律》教案——核外电子排布(苏教版必修2)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教学目标1.了解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及相应的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表示上述元素的核外电排布。
2.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核外电排布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结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及规律。
教学重点1.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复习回顾】原子是有什么构成的?【板书】质子Z原子核原子Z A X 中子 A-Z核外电子 Z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板书】(边讲边画)【强调】按照这一规律,排满了K层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设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除了要遵循刚讲的由里到外即能量低的先排,还需要遵循哪些规律?阅读第3页【交流与讨论】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电子层序数关系由教师引导推出结论2n2【小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为2n2。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4)核外电子总是由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进入能量高的电子层【课堂练习】1、判断正误2.质子数为13,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
(A)符号:Al 结构示意图:【讲述】科学上形象地把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称为第1电子层,也叫K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称为第2电子层,也叫L层;由里往外依次为第3,4,5,6…层,也叫M,N,O,P…层等等。
这样不同能量的核外电子就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
【设问】核外电子到底是怎样排布在电子层里的呢?阅读课本第2页(B)符号:Al3+ 结构示意图:(C)符号:Al 结构示意图:(D)符号:Al3+ 结构示意图:3、电子层结构和氖原子相同的-1价阴离子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为()。
说课稿,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说课稿,原子核外电子排布XXX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七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一)、课标分析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三部分内容。
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位于开篇,让学生在首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继续深入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其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并学会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元素的部分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解释了原子的微观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不规律,为后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进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布局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造就学生分析、遐想、类比、迁徙、概括、总结,建立笼统模型,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四)、进修重点与难点(1)研究重点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研究难点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为进行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a)合理控制难度。
本节课内容仅仅根据进修、研究化学的需要,在该单元中体现出来,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详细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和原子核里远近与其能量的高低关系、稳定地电子层结构形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案教案标题: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子排布的规律,包括能级、轨道和电子填充顺序。
3.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原则。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和电子排布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子是如何排布在原子周围的?探究(15分钟):1. 展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位置。
2. 解释原子的能级和轨道概念,以及电子在能级和轨道中的排布规律。
3. 展示电子排布表,解释电子填充顺序的规律。
实践(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元素的电子排布表,让他们根据填充规律填写剩余的电子。
2. 引导学生观察电子排布的规律,例如,填充顺序和周期性表中元素的排布关系。
3. 让学生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例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和化学反应性。
总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原则。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有影响?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相关知识。
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多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2. 提供参考书籍或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是否理解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原则?3. 学生是否能够将电子排布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4.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化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存在。
2. 使学生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 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内部结构及核外电子的存在。
2. 新课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及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原子结构模型:用于展示原子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核外电子的存在。
2. PPT课件:展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应用实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题及答案: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第二课时:分析化学现象,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行解释。
3. 第三课时: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
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核外电子排布》 讲义
《核外电子排布》讲义一、引言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而核外电子的排布则是理解原子性质和化学行为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走进核外电子排布的奇妙世界。
二、什么是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就像人们在坐座位时,总是先选择靠近门口、比较方便的位置,然后再考虑更远、更不方便的位置。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使原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稳定。
四、电子层与电子亚层1、电子层电子层通常用数字表示,从离原子核最近的一层开始,依次为第一层(K 层)、第二层(L 层)、第三层(M 层)等。
电子层的能量依次升高。
2、电子亚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层,分别用s、p、d、f 表示。
s 亚层只有一个轨道,p 亚层有三个轨道,d 亚层有五个轨道,f 亚层有七个轨道。
五、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亚层的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¹。
2、轨道表示式用小方框表示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
这种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电子的排布情况。
六、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与电子层有关。
高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一.核外电子排布电子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1.2.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 原子核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3.具有“10电子”“18电子”的粒子二.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1.元素性质随着核外电子周期性的排布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以钠到氯为例,元素性质周期性(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
(2)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
(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例如:H->H>H+。
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和18个纵行(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零族)。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关系的规律(1)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价电子数(3)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4)负价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3.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基本公式:原子序数-区域尾序数(10,18,36,54,86)=差值,对于18号以前的元素,若0<差值≤7时,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为主族序数;若差值为0,则元素在尾序数所在的周期,一定为零族元素。
对于19号以后的元素分三种情况:(1)若差值为1~7时,差值为族序数,位于Ⅷ族左侧。
(2)若差值为8、9、10时,为Ⅷ族元素。
(3)若差值为11~17时,再减去10最后所得差值,即为Ⅷ族右侧的族序数。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课文档
--
-
稳
-
定
+17
了 谢
-
---
谢 ,
--
-
-
质子数= 11 电子数= 10 质子数=17 电子数= 18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Na+
第二十六页
Cl-
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
-
-
-
-
--
-
-
+11
--
-
--
-
-
+17
-
-
---
-
-
--
-
-
NaCl
第二十七页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 带电的原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 作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 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第八页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第九页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的 运 动 与 排 布
第十页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人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 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第十一页
2 1、第一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
8
8 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1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电子先排满能量
低 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稍
的电子层。
高
第十二页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8 2 6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数
第1层
第2层
(也叫最外层)
第十三页
练一练
第十九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
精品文档
76 锇Os [Xe]6s2 4f14 5d6 2.8.18.32.14.2
77 铱Ir [Xe]6s2 4f14 5d7 2.8.18.32.15.2
78 铂Pt [Xe]6s1 4f14 5d9 2.8.18.32.17.1 d8->d9,注①
79 金Au [Xe]6s1 4f14 5d10 2.8.18.32.18.1 d9->d10,注①全满
80 汞Hg [Xe]6s2 4f14 5d10 2.8.18.32.18.2
81 铊Tl [Xe]6s2 4f14 5d10 6p1 2.8.18.32.18.3
82 铅Pb [Xe]6s2 4f14 5d10 6p2 2.8.18.32.18.4
83 铋Bi [Xe]6s2 4f14 5d10 6p3 2.8.18.32.18.5
84 钋Po [Xe]6s2 4f14 5d10 6p4 2.8.18.32.18.6 红色为放射性元素
85 砹At [Xe]6s2 4f14 5d10 6p5 2.8.18.32.18.7
86 氡Rn [Xe]6s2 4f14 5d10 6p6 2.8.18.32.18.8 [Rn]
87 钫Fr [Rn]7s1 2.8.18.32.18.8.1
88 镭Ra [Rn]7s2 2.8.18.32.18.8.2
89 锕Ac [Rn]7s2 5f0 6d1 2.8.18.32.18.9.2 f1->f0,注②全空
90 钍Th [Rn]7s2 5f0 6d2 2.8.18.32.18.10.2 f2->f0,注②全空
91 镤Pa [Rn]7s2 5f2 6d1 2.8.18.32.20.9.2 f3->f2,注②
92 铀U[Rn]7s2 5f3 6d1 2.8.18.32.21.9.2 f4->f3,注②
93 镎Np [Rn]7s2 5f4 6d1 2.8.18.32.22.9.2 f5->f4,注②
94 钚Pu [Rn]7s2 5f6 2.8.18.32.24.8.2
95 镅Am [Rn]7s2 5f7 2.8.18.32.25.8.2 加粗为人造元素
96 锔Cm [Rn]7s2 5f7 6d1 2.8.18.32.25.9.2 f8->f7,注②半满
97 锫Bk [Rn]7s2 5f9 2.8.18.32.27.8.2
98 锎Cf [Rn]7s2 5f10 2.8.18.32.28.8.2
99 锿Es [Rn]7s2 5f11 2.8.18.32.29.8.2
100 镄Fm [Rn]7s2 5f12 2.8.18.32.30.8.2
101 钔Md [Rn]7s2 5f13 2.8.18.32.31.8.2 兰色为估计排布式102 锘No [Rn]7s2 5f14 2.8.18.32.32.8.2
103 铹Lr [Rn]7s2 5f14 6d1 2.8.18.32.32.9.2
104 Rf [Rn]7s2 5f14 6d2 2.8.18.32.32.10.2
105 Ha [Rn]7s2 5f14 6d3 2.8.18.32.32.11.2
106 [Rn]7s2 5f14 6d4 2.8.18.32.32.12.2
107 [Rn]7s2 5f14 6d5 2.8.18.32.32.13.2
108 [Rn]7s2 5f14 6d6 2.8.18.32.32.14.2
109 [Rn]7s2 5f14 6d7 2.8.18.32.32.15.2
110 [Rn]7s1 5f14 6d9 2.8.18.32.32.17.1 d8->d9,注①
111 [Rn]7s1 5f14 6d10 2.8.18.32.32.18.1 d9->d10,注①全满112 [Rn]7s2 5f14 6d10 2.8.18.32.32.18.2
113 [Rn]7s2 5f14 6d10 7p1 2.8.18.32.32.18.3
114 [Rn]7s2 5f14 6d10 7p2 2.8.18.32.32.18.4 115 [Rn]7s2 5f14 6d10 7p3 2.8.18.32.32.18.5
116 [Rn]7s2 5f14 6d10 7p4 2.8.18.32.32.18.6
117 [Rn]7s2 5f14 6d10 7p5 2.8.18.32.32.18.7 灰色为未发现元素118 [Rn]7s2 5f14 6d10 7p6 2.8.18.32.32.18.8
②d亚层在f亚层外,常多填d亚层,少填f亚层(使之趋于全空/半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