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_运动养生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学》复习资料

《中医养生学》复习资料

《中医养生学》复习资料概论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说。

中医养生的意义及其发展简史【主要内容】1、中医养生学的意义及其作用。

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1、掌握养生保健的意义。

2、理解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3、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一、养生的意义(一)保健延年:“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

(二)防治疾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1、无病重防: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欲病早治:《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3、已病防变:叶天士强调“先安未受邪之地。

”二、发展简史(一)先秦时期养生学说的奠基1、自从发现并应用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实践活动。

①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

②儒家主张修身、处世。

③管子则主张存精以养生。

2、《内经》为养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

其含义广泛,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瘥后调摄等。

调摄情志-指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等方法,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饮食疗法-是指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既可食用,又可防病治病的食物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调和阴阳-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二者协调合和,恢复其平衡的原则。

形体锻炼-是指人们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病抗衰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体育锻炼活动。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二)唐汉时期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华佗提出动形养生的理论,实践中创立了五禽戏法。

2、张仲景提出饮食“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的养生主张。

3、《神农本草经》载有85种具有“耐老”“增年”作用的中药。

4、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运动养生运动在中医养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本章将介绍中医养生中的运动原则、运动方式和运动技巧,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运动养生。

一、运动原则1. 尊重自身身体状况: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跳舞、游泳等。

2.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定期锻炼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够达到锻炼的效果。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3. 不要超负荷运动:虽然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是过量的运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过度疲劳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锻炼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避免超负荷运动。

4. 运动与饮食结合:在运动前后合理搭配饮食,可以更好地达到养生的效果。

运动前应该补充足够的能量,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酸奶等。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蛋白质,帮助肌肉恢复。

二、运动方式1.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散步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兼具健身和养生功效的传统中国武术。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对身体的关节、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3.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和心肺功能。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促进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

4. 瑜伽:瑜伽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瑜伽可以提高柔韧性和平衡力,缓解疲劳,消除身心紧张。

三、运动技巧1. 合理热身:在进行运动前,应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以准备身体。

热身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2. 注意呼吸: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呼吸。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

第一章中医养生学总论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

养生=保健?保健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第三节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当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主要任务是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基本任务:一: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

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一节上古时期自从有人类时候起,在旧石器时诸如火的应用(熟食、取暖以及从而发明的灸等)、居住与服装的改善等,都与养生防病、延年有关。

我国今存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最早的应推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商代,河南殷墟出土。

已有头、耳、目等二十多种疾病名称。

如:蛊--寄生虫病。

龋--牙病。

疥--皮肤病。

疾--疾病。

火种的发现和应用一、熟食:缩短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防止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三、懂得了一些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焫、熨等。

第二节先秦时期一、先秦养生思想(一)周易蕴藏着深遂的思想,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

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浅谈中医药文化与养生【关键词:运动养生情志养生】一、传统运动养生的核心内容及思想运动养生文化在我国传承几千年而经久不衰,经不同时期的不同养生专家不断总结和补充,给运动养生不断注入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和新的形式,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

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调神、养精、练气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

1.强调“运动”是维系生命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运动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经典的养生及医学论述中,大都提到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比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等。

古人认为,人之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则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

说明身体的活动能够使体内精气流通,活动是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措施,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

由此可见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运动健身是传统养生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行身体活动达到健康的目的,是中医防病和养生的重点。

中医养生理论反对长时间坐卧,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说法,同时中医养生还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术数”,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如各种气功、导引、吐纳、按摩、拳术之类的运动养生健身法,以上均说明身体不运动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不难看出中医养生是非常重视锻炼,而且精于锻炼的。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认识到运动对人体健康及寿命的积极影响。

这些观点都说明了“运动”是维系生命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身体不间断地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从而不受疾病的侵扰,才能使整个生命过程充满活力。

所以,运动成为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应贯穿于整个生命的全过程。

中医养生学四个原则

中医养生学四个原则

中医养生学四个原则中医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调整人体环境、强化自我防御功能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治病防病、增强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的实践方法包括食、行、恒、心四个方面,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缓衰老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四个原则。

一、食养生——饮食有节、五味调和中医养生学强调食物和身体的和谐,认为食物的进食和消化吸收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成为数一数二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食疗中,中医养生学提出了"饮食有节"和"五味调和"的原则,即要遵循适量、饮食有规律、多样化而不味偏重等方面具体要求,同时注重五味平衡,即苦、甘、酸、辛、咸五味相互调和,达到物质与营养的平衡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防病、治病。

二、行养生——运动保健、乐活养生中医养生学中认为,运动可以使人体表里通畅,气血顺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其中包括徒步、舞蹈、太极拳等各种形式的有氧运动以及气功、瑜伽等一系列非常规的运动形式。

运动应该有度,并且要尽量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

同时,让运动变成乐趣、享受生活的方式,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乐活养生。

三、恒养生——作息有序、不胡作非为中医养生学把作息的规律、习惯视为诸多养生方法中的一个重点。

作息的规律不仅可以让人体有规律的作息和自然环境协调,有效调节人体的生物钟,还能起到调节和安抚身心的作用。

同时,根据季节、天气等客观条件变化,调整作息规律也是在养生方面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作息调整上,应逐步渐进,不要夜玩且熬夜过度,要制定良好的睡眠规律,使人体的睡眠达到养生的最佳状态。

四、心养生——心境平和、心中有善心理情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之一。

心理情绪的健康和平衡不仅能够提高身心的健康状态,还可以对身体疾病、感觉和思维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中医养生学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学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学名词解释中医养生学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学的常见名词解释:1. 养生: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的方法,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2. 阴阳:中医养生学中的基本理论,指的是宇宙万物的二元对立统一关系。

阴与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3. 气血: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理论,气指体内的精气神,血指血液。

气血充盈,循环顺畅,是保障身体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4. 精神调养:指通过调整心态、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方法,保持愉快的心情,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

5. 饮食调养:指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合理搭配食物,调节膳食结构和进食时间,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6. 运动养生:指通过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7. 穴位: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上有特定作用的一些点位,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8.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运动来调节身体能量的方法,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9. 睡眠养生:指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培养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人体生理节律,促进身体恢复和健康。

10. 药膳养生:指通过选用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食材,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烹制出有益于健康的药膳,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以上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学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方法,讲究“治未病先防未病”的理念,旨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延缓衰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先秦养生实践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 引按跷等。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摄 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 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进 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体生理、 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 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 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
老年养生的确立。陈直《养老奉亲书》问世 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饮膳正要》是保存至
今比较完好的营养学专著,载有常用食物200 种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 亨对养生理论的突破
五、发展(明清时期)
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 – 张景岳《景岳全书》“真阴”“真阳”,命门 学说,名门之气为脾胃之母。养生重在命 门,实质是养真阳、元气“阳强则寿,阳衰 则夭”。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中医养生学》课程笔记

《中医养生学》课程笔记

《中医养生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融合了中医理论、养生保健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来维护和提升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 养生目标- 身心健康:通过养生手段,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统一。

- 预防疾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 延年益寿: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延长健康寿命。

3. 养生原则-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生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阴阳平衡:认为阴阳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养生要维持阴阳平衡。

- 因时因地:养生方法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和地理环境。

- 辨证施养: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1. 整体性中医养生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养生不仅要关注局部,更要注重整体功能的协调。

2. 阴阳平衡性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是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养生要维持体内阴阳的动态平衡,以保持健康。

3. 因时因地性养生方法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特点,以达到最佳养生效果。

4. 辨证施养性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

5. 预防为主性中医养生学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6. 综合调养性中医养生学采用多种手段,如饮食、起居、情志、锻炼、药物等,进行综合调养。

三、中医养生的主要内容1. 起居养生- 作息规律:遵循自然界昼夜交替的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 睡眠养生: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以恢复体力和精力。

- 房事养生:合理安排性生活,以维持肾精的充盈。

2. 饮食养生- 合理搭配: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合理搭配饮食,以滋养身体。

- 四性五味:了解食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调整饮食结构。

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三篇)

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三篇)

中医养生学心得体会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入人心的学问,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究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和调养原则。

多年来,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学感兴趣,并且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从戒烟、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心理调节等方面来分享我的观点。

首先,戒烟是中医养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医认为吸烟会伤肺,损伤气血,因此戒烟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以自己为例,曾经是一个十年烟龄的烟民。

在戒烟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发现中医的戒烟法对我最有效。

中医戒烟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和针灸的方式来辅助戒烟。

我首先咨询了中医师,他给我开了一些中草药调理肺气。

同时,我还接受了针灸治疗,这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减缓戒烟症状的方法。

通过坚持中医戒烟法,我成功摆脱了烟瘾的困扰,身体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其次,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的调理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养虚损,保持气血的平衡,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我的饮食调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食物的选择和饮食的调配。

首先,我尽量选择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

其次,在饮食的调配上,我尽量做到五谷杂粮搭配,多吃些黑米、黑豆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此外,我还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饱,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第三,适当的运动锻炼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每天进行。

我常常选择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这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舒缓心情,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坚持运动,我的体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感觉精力充沛,精神状态良好。

最后,中医养生还强调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体的身心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我通过学习冥想和自我放松的技巧,学会了在生活中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

中医养生学(未删减版)限时免费汇编

中医养生学(未删减版)限时免费汇编

中医养生学(未删减版)名词解释:1.养生:保养生命运动不息。

养,扶持、保护、生养、培养;生,生命运动不息。

又称养性、摄生、道生、保生、卫生。

老年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

2.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理及养生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生命: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4.天命: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5.寿命: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及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6.禀赋:子女从父母那得到的先天素质,包括体质和气质。

7.衰老:指机体各器官功能普遍的逐渐地降低的过程。

8.生理性衰老: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出现的生理性退化。

9.病理性衰老(早衰):指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导致身体脏器提前出现道德退行性改变,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

10.情志:又称情感,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应。

11.精神养生法: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颐养心神和性情、调摄情志等方法,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达到形神兼养、预疾病、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

12.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

13.疏泄法:是指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14.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

15.环境: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环境。

16.运动养生法:又称传统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脏腑,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

17.饮食养生法:是指科学配膳,合理摄取饮食物中的营养,以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学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学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以及中医养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

该专业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中药养生、针灸养生、推拿养生、气功养生等方面的内容。

中医养生理论是该专业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精神情志等方面的理论。

中医养生的方法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按摩推拿、针灸疗法、草药养生、气功练习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中医养生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还能够调节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医院、养生馆、康复机构、健身中心等单位从事中医养生的工作。

此外,他们也可以开设中医养生诊所,为人们提供中医养生的咨询和治疗服务。

总之,中医养生学专业是一个集中医养生理论、方法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1 -。

中医养生带给我生活的启示

中医养生带给我生活的启示

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俗话说,“⾝体是⾰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到⼤听过⽆数次,⾝边关⼼你的⼈也常常不忘提醒及注意你⾃⼰的⾝体。

但是我们只知道盲⽬地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对于如何合理地搭配⾃⼰的⽇常饮⾷和来那个号的饮⾷习惯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可以说⼤部分⼈对健康养⽣却知之甚少。

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中医养⽣学》这门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得我也对养⽣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下⾯,我就以下⼏个⽅⾯谈谈中医养⽣带给我⽣活的启⽰:⼀、饮⾷⽅⾯饮⾷调养应遵循“调养⽓⾎,协理阴阳”的原则。

《黄帝内经》中有“⾷饮有节”和“谨和五味”法则,这也是中医营养学⼀直所恪守的原则。

前者要求对饮⾷的内容、⽤量等要有节制,不可恣意贪⾷;后者要求饮⾷内容应注意调配,防⽌内容单⼀或偏⾷。

这⼀点也是做到饮⾷宣忌的重要⽅⾯。

平和体质的饮⾷调养的第⼀原则是膳⾷平衡,要求⾷物多样化。

《黄帝内经·素问》明确指出:“五⾕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味和⽽服之,以补益精⽓”。

这也是中国传统膳⾷杂⾷平衡观。

在平衡膳⾷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味调和,不可偏嗜。

第⼆,顺时调养,⽣态平衡。

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饮⾷,保持⼈体⾃⾝、⼈体与外在环境的协调统⼀,以维持体质平衡,保持健康,防⽌疾病的发⽣。

在春季,阳⽓初升,应摄⼊升⽽不散,温⽽不热的⾷物,不宜过⽤⾟热升散之品。

宜多⾷蔬菜,如菠菜、⾲菜、旁菜、春笋、荠菜等轻灵宣透、清温平淡之品等;夏季阳⽓隆盛,若⽓候炎热,⼲燥少⾬,汗出较多,易耗⽓伤阴,宜清补,应选⽤⼀些益⽓养阴的药膳及清热解暑,清淡芳⾹之品,不可⽤过度寒凉之品,沙参⼭药粥、沙参⽼鸭汤等都为不错的选择。

长夏为⼀年之中湿⽓最盛德季节,宣⽤淡补,即清淡渗湿利⽔之品及⼀些芳⾹祛湿的药膳,如茯苓、⼭药、莲⼦、薏⽶、扁⾖、冬⽠、丝⽠等利湿健脾之品及湿消暑汤、绿⾖薏苡仁粥等药膳。

在秋季,阳⽓收敛,阴⽓滋长,为了保证机体相对平衡状态,宜⾷⽤家禽⾕类⾷物,如阿胶、五⾕、鱼虾、家畜、家禽等。

中医养生学-上中下篇

中医养生学-上中下篇

序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為:一. 協調臟腑二. 暢通經絡三. 清靜養神四. 節欲葆精五. 調息養氣六. 綜合調養七. 持之以恆個人認為基本原則一至六過份理論化, 較難為公眾了解。

原則七、持之以恆、則簡單和易明。

若不能實踐原則七, 原則一至六只會是空論, 難有持久成較。

固持之以恆最為重要。

常用的養生方法亦有很多、包括精神養生、環境養生、起居作息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娛樂養生、浴身保健、針灸按摩保健、藥物養生等。

而常用的養生方法中、個人至愛則為飲食養生。

並深信必須因應四時氣侯變化、按中醫藥理論實踐「天人相應」、崇尚自然,、四季養生。

不時不食、調理為上。

春養肝、夏清心、秋潤肺、冬補腎。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所以不同的季節氣候都會影響人體。

各種「邪氣」的不同特點、便令身體狀況產生不同變化、以及影響臟腑功能、而產生特異的疾患。

正常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自然氣候因素,中醫稱為「六氣」。

根據「五行」的特性、春天多風、夏就有暑熱(火)和暑濕、秋天乾燥、冬天寒冷。

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令萬物按生、長、化、收、藏的規律而生生不息。

但當氣候變化太過或者太弱、便擾亂了自然界的規律、這時中醫就稱之為「邪氣」(邪、即不正之氣)。

例如秋季燥氣嚴重、成為致病因素、中醫就稱之為「燥邪」。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個季節都該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養生。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春天春雨綿綿、「回南」翳侷、人常常感到身體困倦、頭脹重墜、眼皮低垂、自然懨懨欲睡,、讀書難以 “入腦”。

這種現象我們稱為 “春困” ! 春天卻又是大自然最充滿生機的季節 —— 草綠花開、萬物都從冬天的沉睡中甦醒。

人要呼應自然規律生活、就要消除「春困」。

所以春天我們既要調養好身體的氣血、氣血充自然精神足、同時也要注意排解體內濕氣、濕去自然神清氣爽。

夏季大自然「火氣」最盛、香港的「水土」本來就濕熱、所以夏天更覺又悶又熱。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传统运动 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传统运动 养生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传统运动养生
中医养生学中的传统运动,是指通过特定的体育活动和运动方式来促进健康和养生的方法。

传统运动一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调节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等。

以下是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传统运动的一些内容:
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武术,也是一种养生运动。

太极拳通过舒展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方法,可以调节气血,增强身体灵活性和平衡力,改善心理健康。

2. 气功:气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理身心健康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有八段锦、五禽戏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调理内脏功能等。

3. 步行和慢跑:步行和慢跑是简单而有效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

步行和慢跑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4. 多种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绳等,这些活动都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

通过进行适量的传统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但是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年龄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运动或者不适合的运动方式。

同时,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呼吸方法也是保障养生效果的重要因素。

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运动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一节中医运 1
动养生学的基 本概念
第二节中医运 2
动养生学的发 展概况
3 第三节中医运
动养生学的特 点
4 第四节中医运
动养生的基本 原则
5 第五节中医运
动养生与中国 传统文化
一中医养生与传统运动养生方法 二中医运动养生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中医运动养生的概念及其学科范畴
一起源期 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四完善期 五弘扬期
一剑法特点 二练习要领 三剑法操作
一拳法特点 二练习要领 三拳法操作
一剑法特点 二练习要领 三剑法操作
第二节易筋经
第一节太极球
第三节五禽戏
第四节六字诀 第五节八段锦
第六节捧气贯顶法 第七节三心并站庄
第九节循经导引法
第八节形神庄
第十节贯气健身法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练功要领 三功法操作
一功法特点 二功法要领 三功法操作
第二节亚健康人群 的运动养生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

02
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势和动作,
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五禽戏的现代应用
0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五禽戏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太极拳
01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明朝,是一种结合了哲学、武术和养生的健身运动。
02
太极拳的锻炼特点
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运动养生,人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命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具 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挑战。运动养生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
运动养生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运动,人们可以增强社交能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 感情,促进社会团结与稳定。此外,运动养生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社会心理 问题的发生。
05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 动养生技法的实践 意义
对现代医学的意义
运动养生的现代医学意义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运动养生技法强调通过运动来调和阴阳、气血,促进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运 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力,预防疾病,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念相符。
运动养生的心理学意义
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运动养生技法注重形神共养,强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心 理压力和焦虑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预防和治疗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来中医养生学的快速发展, 对于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的 挖掘、整理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这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传统养生文化, 也为现代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 的资源。

运动与中医养生

运动与中医养生
散步是最原始的运动方式之一,将其视为一种主动养生 的行为。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中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散步具 有 疏 通 经 络、运 行 气 血、调 和 五 脏、强 壮 筋 骨 的 作 用,虽 然 较 剧烈运动强度很小,但却能使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保持协调与 平 衡,提 高 机 体 的 新 陈 代 谢,是 一 种 可 以 利 用 上 下 班 时 间 进 行的很好的锻炼方式。 1.2 跑步
运动养生所采用的跑步方法主要是慢跑,这是一种长时 间、慢 速 度、远 距 离 的 运 动 方 法,目 的 在 于 提 高 身 体 素 质、改 变较弱的身体状况、保持身心健康。 1.3 登高
登 高 可 明 显 提 高 心 肺 功 能,并 能 强 筋 壮 骨,对 全 身 各 部
位的肌肉、关节、骨骼都能有一个很好的锻炼,除了力量锻炼 外,也可带动促进人身各部位的相互协调性与灵活性的巧妙 配合,是力量与耐力双收益的健康运动方式。 1.4 力量锻炼
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所谓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为目标,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是通过 养 精 神、调 饮 食、练 形 体、适 寒 温 等 多 种 方 法 去 实 现 的。中 医 养生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 颐 养 身 心、增 强 体 质、预 防 疾 病、延 年 益 寿 的 理 论 和 方 法,并 运用这种理论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1]。 2.2 进行科学健康的养生保健
谈及运动和养生,我们想要的是运动给我们健康带来的 好处,而非带来的损伤,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些运动误区,运 动 锻 炼 强 度 不 是 越 大 越 好 ,也 并 非 一 定 要 早 晨 锻 炼,应 当 根 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锻炼要领

僵用柔 注意 稳呼
力力刚 意守 、吸
轻结 力丹 腹均
缓合 集田 式匀
,全 切身 不放
可松
中 于

脐神
。放

呼 吸

。自


用, , 平
(三)具体内容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运动还可以提高内分泌腺的功能,促进骨髓的造 血功能。
(7)有利于增强人体防御能力。
由于运动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 陈代谢,提高其感觉的灵敏度,加强皮肤及 其附属器,如毛孔、汗腺、皮脂腺等冷热刺 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 。
第二节 传统运动健身的形式 和流派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形式多样,种类甚繁, 有一招一式的锻炼方法, 有众人组合的,带有竞技性质的锻炼方法; 有形成民间民俗的健身方法;
一般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输出约5kg血 液,运动时则可达到40多kg。
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可使心肌纤维逐渐 粗大变得强壮有力,冠状动脉的侧枝血管 增多,管腔增大,管壁弹性增强,从而使 心脏本身的循环改善。
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心率慢,而每心 跳一次输出的血量则大大增加,这样就可 预防或推迟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病。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调,呼吸深长 均匀十分重要,呼吸深长则动作轻柔。一般说来 ,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呼吸 均匀,气沉丹田,则必无血脉偾胀之弊。
二、 五禽戏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 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 戏,即游戏、戏耍之意。
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 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大负荷。 对普通锻炼者来说,最大心率的65%~85%是合适有效的运动
心率范围。对老年人来说,最大心率的55%~65%就可以了。
(四)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
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 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 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 所不能堪耳”。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 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 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 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五)运动锻炼,因时制宜
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保健球,跳绳、登高、 跑马、射箭、举石锁 拔河、龙舟竞渡、摔跤、赛马、跷板、走高跷、舞龙灯、跑 旱船 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
运动养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身 法而言。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 佛家。
(一)医家运动健身法 (二)道家运动健身法 (三)佛家运动健身法 (四)武术运动健身法
肌肉附着于骨骼,经常运动会使肌肉附着处的骨突增大, 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及代谢,使骨外层的密度增厚,骨质更 加坚固,延缓骨质疏松、脱钙等老化过程,从而提高骨骼和 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
经常运动,可加强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 ,因而可防治老年性关节炎。
(2)有利于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病。
(三)坚持运动适度
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量,使其适度,与一味 注重强度,不顾休息相对而言,对体弱者尤其重要 。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美国运动医学院对适度锻炼提出的指导方案是: 1.锻炼频度:每周3~5次。 2.锻炼强度:应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90%,或最大摄氧
量的50%~85%。 3.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有氧锻炼15~60分钟,具体时间依强
(一)医家运动健身法
《黄帝内经》记载导引术。 东汉医家华佗创立“五禽戏”。 晋代医家葛洪提倡“内修”和“外养”。 具有代表性的医家运动健身功法,如华佗的“五禽戏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等。
(二)道家健身术
道家健身术其理论源于老、庄,主张以养气为主,以 提高生命能力,提出了“导引”、“养形”,强调了 练气以养生的观点。
(5)有利于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
运动时各部分肌肉有规律而协调地收缩,各种刺 激便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对神经 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使其反应敏捷、准确、动 作迅速,不易疲劳,而且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防御 功能。
(6)有利于改善肾功能。
由于运动能改善肾脏血液的供应,并提高肾脏排 除代谢废物的能力,同时能加强肾脏对水分及其他 对身体有用物质的吸收。
一、太 极 拳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易·系辞》:“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指万物 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 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 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其动作舒展 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 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是一种既有 益于健康,又能防身自卫,并具有极高哲理、生 理和技击力学原理的拳术。
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马王堆出土的“导引 图”胎息经、八段锦、太乙气功、太极混元桩等。
(三)佛家健身术
佛家健身术源于禅定修心,为保证“坐禅”的顺 利进行,便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以活动筋骨、疏 通血脉。
具有代表性有达摩易筋经、天竺国按摩法、罗汉 十八手、少林拳、禅密功等。
(四)武术运动健身法
(五)以腰为轴
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宜始终保持中 正直立,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腰宜松、宜正 直,腰松则两腿有力,正直则重心稳固。
(六)连绵自如
太极拳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绵不断,不得用僵硬 之拙劲、宜用意不用力。动作连绵,则气流通畅 ;轻柔自然,则意气相合,百脉周流。
(七)呼吸均匀
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6)经常运动能促进泌尿系统的功能活动,确保排泄
功能正常 (7)运动可以营养筋脉,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有利于
骨骼肌肉的健康
(1)适当地运动,对全身的组织器官有好处。
人体有500多块肌肉,肌肉里布满神经感受器、血管和多 腺体。
肌肉由肌体纤维组成,具有收缩的功能。
经常运动,可使肌纤维变粗而坚韧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质 及糖元等储备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 善,动作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准确性都增强。
度大小而定。 4.运动内容:持续进行大肌肉群参加的有氧运动,如跑步、
游泳、体操、跳绳等。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首先记住安静时的脉搏数 ,安静心率正常值=60-80。超出这 个范围证明心肺功能可能不好。
运动时的最高心率(次/分)=(220-年龄)×(50%~100%) 对照标准:50%以下为小负荷,50%~80%为中负荷,80%以上为
运动养生法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 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 ,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 调脏腑,增强体质,益寿 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 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 传统健身术。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机理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 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 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
著名的有陈、杨、吴、武、孙等各种流派。
(一)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意识、呼吸
、动作密切结合的运
动,“以意领气以气


运身”,用意念指挥
身体的活动,用呼吸
协调动作,融武术、
气功、导引于一体,
是“内外合一”的内

功拳。



(二)练功要点
呼 连 以 一全 沉 丹含 神 吸 绵 腰 体身 肩 田胸 静 均自为 谐坠 拔、 匀如轴 调肘 背意
中国武术讲究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 性情,外练筋骨,历来被人们视为养生之 道。
具有代表性的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洪拳、咏春拳等。
第三节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原则和 要求
(一)动静结合
1.动功与静功结合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二)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 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持之以恒、坚 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 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 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故上要沉肩坠肘 ,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 松而下坠即是坠肘;腰胯要松,不宜僵直 板滞。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四)全身谐调、浑然一体
太极拳要求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 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方 可上下相随,流畅自然。外动于形,内动于气,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合,则能达到意到 、形到、气到的效果。
(3)有利于加强呼吸功能。
经常运动,会使呼吸肌强壮有力,吸气时 胸廓充分扩展,使更多的肺泡扩张而吸入更 多的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排出更多 的二氧化碳。
长期坚持运动,可使呼吸变成深而慢型— —呼吸加深,次数减少。
这是一种最省力而收效最大的呼吸方式, 可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对人体维持旺盛 的精力,推迟身体的老化过程有利。
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 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则形神兼பைடு நூலகம்,百 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 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运动养生的机理 (1)运动能够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并增加能量消耗 (2)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功能 (3)运动能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 (4)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 (5)运动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化
《黄帝内经》:“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六)运动项目,因人而宜 研习传统健身术是,要根据人的禀赋强弱、体质差异、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