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可修改版ppt]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课件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剂量 剂型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给药次数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因素
药物作用
机体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017/10/2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遗传因素
2
病例一
F.G,56岁,女性,因胆囊切除入院。病史中有慢性肾功不全 与心律失常。入院时查SCr:4.4mg/dl(正常值0.6-1.3 );BUN 为66mg/dl (正常值 7-20)。术后诉疼痛,给予哌替啶50100mg,每3-4h一次。术后3天,该患者出现全身高张力性癫 痫样发作,但她没有癫痫病史,????? 肾功能不全 肝脏
肾脏不能将25-(OH)-D3转化为活化型1,25-(OH)2-D3,从而影 响肠道钙的吸收。
2017/10/2
12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循环衰竭
心力衰竭时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心衰时,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的生物利用度减少
50%,吸收速度明显减慢 外周循环衰竭时,影响皮下或者肌注给药的吸收 ,
2017/10/2
11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肾脏疾病
尿毒症影响药物的吸收
尿毒症患者胃氨水平升高,导致胃液PH升高,使得需要在酸 性条件下吸收的药物,如硫酸亚铁,吸收减少。
尿毒症导致的消化道病变影响药物的吸收
恶心、呕吐、腹泻、胃肠粘膜水肿,都会影响药物吸收
尿毒症导致的肾脏代谢功能减退影响药物的吸收
此时必须静脉给药
休克时必须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扩容药物(血 浆、人工代血浆)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 丁胺)
2017/10/2 13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影响药物分布的机体因素
影响因素
2疾病对药物作用的改变
内生肌酐清除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 Scr= 尿肌酐mol/L 尿肌酐 ×尿量/每分钟
血肌酐mol/L 血肌酐 Ccr×1.73m2/m2
正常值:80-120ml/min >40岁Ccr每年下降1ml/min >70岁正常值为正常值60%
2. 内源性肌酐清除率得推算 下列公式可近似计算CLcr: ⑴ 粗略计算 男性病人:Clcr=100/Ccr-12 女性病人:Clcr=80/Ccr-12 Ccr位肌酐浓度 ⑵ 考虑体重和年龄 男性病人: CLcr=W(29.3-0.203Y)/14.4Ccr 女性病人: CLcr=0.8CLcr(男) W:体重;Y:年龄
4.2 剂量调节因子的应用 肾功能低下时调节剂量的步骤 ⑴ 先确定肾功能正常者的剂量 ⑵ 查出该药的原形药物或活性代谢物由肾排 泄得百分比 ⑶ 估计病人的相对肾功能 ⑷ 求得肾功能低下时剂量调节因子(A) ⑸ 如剂量不变,可改变给药间隔.
肝脏病
肝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的代谢障碍. 药物代谢及排泄 胆汁分泌 糖代谢 蛋白质合成 血液循环 凝血功能
3. 肾功能低下时,剂量调节因子的计算 ⑴ 查表法 (2)计算法 1 剂量调节因子=
F(Kf - 1) + 1
F:原形药物排泄百分率 Kf:相对肾功能估计 测得内源性肌酐清 除率÷120ml/min
4.1 肾衰时剂量调节的前提(什么条件下进行 剂量调节) ⑴ 原形药物经肾排泄≥50% ⑵ CLcr≤50%正常值 ⑶ 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剂量反应曲线较陡者
一,肝脏疾病影响药物代谢的 因素
1. 肝细胞的丧失 2. 肝血流改变
二,肝病时对药物的代谢
肝病对药物代谢影响的两种学说: ⑴ 有病肝细胞学说 使高,低清除率药物的药酶活性均降低. 对低萃取率药物清除率影响明显; 对高萃取率药物影响较小. ⑵ 存在完整肝细胞学说 肝细胞总量减少,但肝功能正常,血流灌注也 正常. 高萃取率药物萃取率下降.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PPT演示课件
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食物中的成分可以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吸 收速率,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饮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影响肝脏和肠道中的酶活性,从 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
饮食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食物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肾脏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和排泄 量。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作用。例如,口服给药方 式相对较慢,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则可以快速发挥作用。
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也会影响药物作用。例如,定时定量给药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 浓度,而按需给药则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发挥作用。
03
患者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年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作用。
药物作用的机制还与药物的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药理活性等有关。
药物作用的分类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药物作用可以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而全身作用是指 药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各部位。
根据作用效果不同,药物作用可以分为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是指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有利于疾病康 复的作用,而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 治疗无关的作用。
生活习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吸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1
吸烟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饮酒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2
酒精可以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运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3
运动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环境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2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摘要:通过药物在体内的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论证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发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药物及其对疾病的影响,却忽略了药物的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
有关这方面知识在杂志刊物上也很少有报道。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开展,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同时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必须根据机体的情况,在保护或扶持机体抗病机能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药物的作用,必须注意年龄、体重、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及精神状态等因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和药物的排泄等四个过程。
药物的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那么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非也就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这四个过程。
1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在疾病条件下,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其最显著的是疾病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因此在此仅谈及疾病对药物的口服吸收的影响:1.1 疾病改变了胃肠排空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病加速胃肠排空,从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1.2 疾病改变了小肠的吸收功能,干扰了胆汁分泌,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病影响了胆汁分泌而影响脂溶性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1.3 疾病改变药物在小肠内外浓度梯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例如右旋糖酐[1]就难以透出血管壁,因而可较长时间留在血液,以维持渗透压和保持血液容量。
1.4 某些疾病使得机体缺乏因子(转移因子),如造血系统疾病-再生性障碍贫血,在正常情况下,维生素B12口服经肠道吸收时,必须有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一种糖蛋白)的协助,才能有效地吸收,而病变时胃内缺乏内因子,故口服维生素B12就无法吸收[2]。
1.5 另外,必须注意,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情况与吸收的速度有关,如当周围循环衰竭时,无论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的速度都明显减慢。
第十九节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十九节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答案:隐藏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一、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增多;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药物排泄减慢;药物分布容积增大。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首过作用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升高;(2)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蛋白合成降低——血中蛋白降低——游离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升高;酸性药物主要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主要与脂蛋白和酸性糖蛋白结合。
(3)对药物代谢的影响:①肝细胞的数量减少;②肝细胞功能受损;③酶活性和数量减少;药物的代谢速度、程度降低,t1/2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蓄积性中毒。
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血药浓度升高前体药:可待因、依那普利、环磷酰胺药效降低。
(4)肝损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经胆汁分泌排泄的药物: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等。
(5)肝硬化腹水:组织间隙增大,药物更易进入组织,药效提高。
(6)对药效学的影响: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药效与毒副作用增强。
涉及:吸收、分布、蛋白结合率、药酶数量、排泄。
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药理效应表现为增强或减弱。
肝损轻,短期用药可不调整或降低剂量20%;肝损重,长期用药降低30%。
(二)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1.肝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在肝内代谢、经肝胆系统排泄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慢性肝功能不全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其清除率可降低50%,因而所用剂量应减少一半。
2.避免或慎用肝毒性药物,避免肝损害:1)直接毒性的药物:不再使用了的“毒药”,如:锑剂;还必须使用的“毒药”,如:各种肿瘤化疗药物;被挖掘的新的“毒药”,如:三氧化二砷(砒霜)、斑蝥;特点:直接的、可以预测、一般都与剂量相关。
并且在实验动物身上可以复制。
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乙醇、四环素、利福平、泛影葡胺等。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PPT课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制定给药方案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1 2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定期监测 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ppt课件
目录
• 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基本概念 • 常见疾病对临床用药影响 • 药物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典型疾病与用药策略探讨 • 评估方法:如何判断药物是否适合当前患
者 • 提高认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01 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基本 概念
疾病状态下机体改变
01
胰岛素种类选择
注射部位轮换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特点选择合适的胰岛 素种类。
遵循注射部位轮换原则,避免局部脂肪萎 缩和硬结形成。
胰岛素保存方法
血糖监测与调整
掌握正确的胰岛素保存方法,确保药物疗 效和安全性。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镇静剂使用风险
镇静剂种类选择
收集患者信息和病史资料
详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以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合适。
收集病史资料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相 互作用。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当前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以确定治疗药物的种类 和剂量。
评估当前治疗方案效果及风险
分析当前治疗方案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如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 处理,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药物治疗学——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临床药物治疗学——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药动学的影响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首过作用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升高;2.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一方面:肝功能降低—血中蛋白少—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升高;另一方面:血药浓度下降—不能满足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治疗要求。
结合减少,血中药少!3.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一方面:t1/2延长,血药浓度增高——易引起蓄积性中毒;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血药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前体药——药效降低。
如:可待因、依那普利、环磷酰胺代谢慢,转化慢!特殊情况下:在慢性或严重肝病时,或休克和心衰时,由于有效肝血流量降低——可以减弱对药物的灭活,须酌减用量;而边缘性高血压、甲亢,使肝血流量增加——可加速药物代谢。
4.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可阻碍药物经胆汁排泄。
如: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螺内酯、甾体激素等;(二)药效学的影响:◇由肝灭活的药物作用会加强◇需经过肝代谢为活性形式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药效降低——如可的松、泼尼松和维生素D3等。
◇使其他组织的药物受体数目和敏感性发生改变,影响药物疗效。
(三)肝病患者的药物应用1.慎重选择药物2.注意给药方式1.慎重选择药物评价应用药物的益处和风险,益处大于风险时方可使用。
禁用或慎用经肝脏代谢活化后方起效的药物;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禁用或慎用肝毒性药物,避免肝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慎用经肝脏代谢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尽量用主要经肾脏消除的药物;※考场链接: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①由肝脏清除,对肝脏无毒,可正常或减量用;②要经肝或相当药量经肝清除,对肝脏有毒,避免用;③肝、肾两条途径清除,减量用;④经肾排泄的药物,不经肝排泄,可正常用。
2.注意给药方式降低剂量、延长给药时间或从小剂量开始,小心逐渐加量;必须使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毒性大的药物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严密的生化监护——绝招!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B.青霉素类C.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利福平E.头孢唑啉<1>主要经肝脏清除,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的药物为<2>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的药物为<3>主要经肾脏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要调整剂量的药物为『正确答案』C、D、A【例题】与异烟肼合用,肝炎发病率比单用时高10倍的药物是A.黄柏胶囊B.维拉帕米C.利福平D.特非那定E.红霉素『正确答案』C二、肾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影响药物肾脏排出量的因素①肾小球滤过减少②肾小管分泌减少③肾小管重吸收增加④肾血流量减少①肾小球滤过减少如: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ppt课件
案例分析-2
一位慢性肝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需要应用普萘洛尔,应如何调整用药 剂量?说明理由。
分析
●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 ①肝脏P450合成减少→许多药物的生物转化, 普萘洛尔代谢灭活速度,t1/2可延长3倍以上;
②肝脏首过消除、普萘洛尔口服生物利用度。
③有些药物肝脏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如利多卡因、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水杨酸类、吗啡、哌替啶等
肝硬化时普萘洛尔血药浓度变化
普萘洛尔血浆浓度 (g/L)
肝硬化
正常 h
三、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二)肾脏疾病(肾功不全)
1、肾脏CYP活性改变→多种药物代谢受影响: 氧化反应→苯妥英代谢、血浓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
次数和疗程、药物相互作用
机体方面: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等)、
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病理因素、
机体对药物反应性等。 疾病→病理生理变化→药动学、药效学变化→疗 效、不良反应改变。临床上常需要调整给药剂量\ 间隔\途径,以避免严重毒性并达到预期的疗效。
②周围循环衰竭如休克→皮下及肌肉血流量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一)疾病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与结合率 慢性肝肾疾病、营养不良等→血浆蛋白含量 →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分 布容积增大。 (二)疾病改变体液pH值 炎症、缺血缺O2→血浆pH值改变→药物血浆蛋 白的结合率 及药物解离改变。 (三)心衰、肾衰改变药物分布
硫酸亚铁缓释片 0.45g×30
sig. 0.45g bid po 维生素C片 0.1g × 45 tid po sig. 0.1g
药物治疗学6_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幻灯片PPT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肾脏疾病
目标药
疾病
影响方式
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 碳酸钙 华法林
尿毒症 肾衰竭 肾功能不全
胃内氨含量增高 pH值增大
1,25(OH)-D3 生成减少
低蛋白血症,血 药浓度增加
解热镇痛抗炎 作用下降
补钙效果不好
抗凝 作用下降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循环衰竭
心力衰竭时常使胃肠道血流量减少而减少药物 的吸收,如心力衰竭时普鲁卡因胺的生物利用 度减少50%,吸收速度明显减慢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 影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本身 药物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机体因素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遗传因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意义 疾病可使机体生理状态发生一系列改变,
从而导致药动学改变及药效学改变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应引起医药工作者
的足够重视,需要通过调整给药剂量、给 药间隔时间及改变给药途径,防止产生严 重的毒性反响,以到达预期治疗效果
受体阻断剂 200
100
效应
100% 200% 150% 100%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疾病引起受体数目改变 支气管哮喘病人支气管平滑肌上的 受体
数目减少及脱偶联。导致应用 受体冲动 药有时效果不佳,加用 受体拮抗药那么 可有良效。糖皮质激素那么能恢复 受体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系统功能
肝胆疾病
目标药
疾病
四环素 胆道梗阻
地高辛 肝脏疾病或 胆道梗阻
影响方式
减少药物 胆汁排泄 减少药物 胆汁排泄
影响结果
抗胆道感染 作用下降 心脏毒性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最新第六章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2021/1/12 24
病例二
A.A,54岁,男性。有酒精性肝硬化,严重腹水、轻度黄疸,因右上 腹剧痛入院。入院时查大便潜血阳性,因直肠继发出血偶有鲜红色 便。有肝性脑病病史,但目前清醒,仅用螺内酯200mg/d,并预防 性使用乳果糖30g qid。如果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应注意什么?
2021/1/12 25
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对药物半衰期(h)的影响
药物
哌替啶
途径
IV
疾病
急性病毒性肝炎
地西泮
苯巴比妥 利多卡因 普萘洛尔
肝硬化
PO
急性病毒性肝炎
IV
肝炎
PO
肝硬化
IV
慢性酒精性肝病
IV
轻度慢性肝病
茶碱
IV
氢化可的松
IV
泼尼松龙
IV
异烟肼
PO
利福平
PO
重度慢性肝病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时门静脉—体静脉侧枝循环的建立
首过消除效应降低:使得具有高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避开 肝脏的首过消除,直接进入体循环,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如:吗啡、普萘洛尔、维 拉帕米、利多卡因、地 尔硫卓、硝苯地平、尼 群地平、硝酸甘油、氟 伐他汀等
氯沙坦(经首关消除形 成活性羧酸代谢物)
2021/1/12 11
急性肝细胞病变 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
2021/1/12
正常t1/2
3.37 0.82
32.7 8.9 38.0 20.2
80 3 1.78 2.9 0.6
9.19 1.5 1.63 2.92
3.24 0.14 2.8 0.22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教育学习PPT课件
第25页,共54页。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美,富兰克林
精选PPT课件
1、肾脏疾病的影响
(3)肾小管重吸收(简单扩散)功能的改变——尿液pH ●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液pH↓→弱碱性药物解离↑→重吸收↓→排泄↑
●低钾碱血症:
尿液pH↑→弱酸性药物解离↑→重吸收↓→排泄↑
(一)消化道疾病
3、改变胃肠道分泌功能 胆汁分泌缺乏/减少——脂肪消化受阻,导致脂肪泻以
及一些高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减少 胃酸分泌缺乏/减少——弱酸、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均受到
影响
第4页,共54页。
精选PPT课件
(二)肝脏疾病
✓ 门脉高压伴有小肠粘膜水肿或结肠异常——减慢药物 在肠道内的吸收速率
✓ 门脉吻合或肝内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首过效应↓生
一、疾病引起受体数目的改变
(一)高血压
受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血容量调节 内源性儿茶酚胺和肾素浓度对临床用药影响大
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多巴胺DA
第33页,共54页。
精选一PPT、课疾件 病引起受体数目的改变
(一)高血压——β受体下调(down regulation) 心血管系统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β受
型均可滤过
第24页,共54页。
精选PPT课件
1、肾脏疾病的影响 (2)肾小管分泌功能的改变
主动过程 酸性载体——有机酸(头孢菌素、噻嗪类利尿药、磺胺类、丙磺舒
、水杨酸盐、青霉素、呋塞米)
碱性载体——有机碱
肾病酸中毒→内源性酸性产物竞争抑制酸性药物的排泌。 有机酸类利尿剂须经主动分泌进入肾小管发挥作用,故尿毒症病人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受体后效应:是指药物作用于受体后,经一连串的信号转导和放大最终引起效应器功能变化。 强心苷作用机制: 与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强心苷受体)结合并抑制其活性,通过受体后效应机制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等效应。
酚妥拉明哌唑嗪
(二)支气管哮喘
2023/5/26
8
(三)心力衰竭 心功能代偿期→交感神经兴奋→NE浓度↑→心肌β1-R下调(四)糖尿病 胰岛素水平持续↓→胰岛素受体数量↑
二、疾病引起机体敏感性变化
(一)肝脏疾病体内氨、甲硫醇及短链脂肪酸代谢异常→ 镇静催眠药、镇痛药、麻醉药敏感性↑肝脏疾病→凝血因子↓→对抗凝血药敏感性↑肝硬化水肿腹水时,使用高效利尿剂引起低血钾,诱发肝性脑病(肝昏迷)。
三、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改变
心力衰竭类型
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强心苷治疗效果
低心排血量型
高血压、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
较好
高心排血量型
甲亢、贫血继发的及肺源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
较差
第六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
掌握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临床用药原则;熟悉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了解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2023/5/26
2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第二节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
2023/5/26
3
主要内容
2023/5/26
4
第二节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
1. 肾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生物膜电位及平衡机制改变→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2. 血脑屏障有效性↓→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的中枢抑制作用更敏感3. 血容量↓→机体对抗高血压药敏感性↑4. 凝血机制改变→机体对抗凝血药敏感性↑
疾病对临床用药影响
C
B
A
D
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疾病类型:不同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不同
药物种类:不同药物对疾病有不同的影响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
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机制
疾病对临床用药影响
演讲人
目录
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01
疾病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02
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03
疾病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04
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01
疾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02
疾病可能导致药物吸收障碍
03
疾病可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04
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03
药物吸收: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导致疗效降低
04
药物作用:疾病影响药物作用,导致疗效降低
05
药物副作用: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导致疗效降低
06
药物相互作用:疾病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
疾病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程度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会影响疗效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越严重,药物疗效越差
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
疾病类型:不同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
药物种类:不同药物对疾病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对疾病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全 时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
尿毒症:麻醉剂、 镇静剂及磺酰脲类↑
药
动
减量或
氨基糖苷类
学
以原型排出 血药浓度↑ 延长给药间隔 -内酰胺类
特
点
排泄
以代谢产物排出 中毒↑
减量
利福平 硝普钠
l5%以下原型排出 常用剂量
氯霉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1. 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 避免或减少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正常血肌酐浓度以l.3 mg/dl计。 注:肾功受损严重,血肌酐大于10 mg/dl时,用此法
无参考价值。
2.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正常剂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药效。
肾衰时给药间隔较长,故药物血浓度波动较大,维持有 效血浓度时间短而影响药效。
以上两种方法简便,适用于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但 未考虑年龄、体重、性别及肾外排泄等因素,精确性欠佳。
不
全
时
分布 蛋白合成↓
血中蛋白↓
游离药物↑
药
动 学
肝细胞数量↓
代谢程度↓
和
药
代谢
肝细胞功能↓
t1/2↑
效
学
酶活性、数量↓
血药浓度↑
特
点 注:前体药物血药浓度表现为降低,如可待因。
药效↑ ADR↑
(二)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1. 原则:
2. 肝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在肝内
代谢、经肝胆系统排泄或对肝脏有毒性的 药物。
疾病对药物 作用的影响
大纲
单元
细目
要点
1.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 影响
肝病患者的药物应用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肾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 影响
(1)影响药物肾脏排 泄 量的因素
(2)肾病时的药物应 用
一、肝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肝
功
能
吸收 首过作用↓ 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
实际案例应用
• 现以肾毒性较强的庆大霉素为例,试算如何调整剂 量:患者男性,60岁,体重75 kg,血清肌酐4 mg/ dl,患者应用庆大霉素的剂量调整。
• 正常人使用庆大霉素的剂量为l mg/kg,维持量为 120 mg,给药间隔一般以l2 h给药1次。
步骤:
(1)查表得庆大霉素的F0为0.03,在列线图上作一直线连接0.03 与右上角顶点;
药物作用↗
酶抑制剂:酮康唑、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选择性5-HT再摄取 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多卡因、胺碘酮、西咪替丁、氯霉 素、异烟肼、别嘌呤醇、口服避孕药、对氨基水杨酸、柚子汁 等。
二、肾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特点
吸收
肾 功
分布
生理因素的改变导致 药物体内过程的改变
能
代谢
1. 对肝无损害的药物是 2.
2. 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使后者抗凝血作用降低 是由于( ) A.酶促作用 B.酶抑作用 C.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 D.改变胃肠道的吸收 E.干扰药物从肾小管的重吸收在药物中的作用
4.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轻度:将每日剂量减为正常剂量的1/2~2/3; 中度:将每日剂量减为正常剂量的1/5~1/2; 重度:将每日剂量减为正常剂量的1/10~1/5。
5.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最理想的方案):
对毒性大的药物如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习题
3.列线图法: 内生肌酐清除率(CLcr) :肾单位时间内把若
干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按患者实测血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
作图:在横坐标上以CLcr值作一直线垂直于横轴,则二
线相交之点的相对清除率,即为该患者对此药的清除率分数。 由此可计算出用药间隔时间、维持量和给药速度:
患者用药间隔=正常用药间隔/清除率分数 患者药物维持量=正常维持量×清除率分数 患者给药速度=正常给药速度×清除率分数
慢性肝功能不全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其清除率可降低50%,因而所用剂量应减少 一半。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
①抗生素:
②抗肿瘤药物:
③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除外); ④解热镇痛药
注意合并用药时的相互作用
药物作用↓
酶诱导剂:巴比妥类、乙醇、抗癫痫药、保泰松、氯丙嗪、皮 质激素、利福平等。
(2)计算:CLcr=(140-60)*75/(72*4)=21 ml/min (3)在列线图横轴上找到21(ml/min)之点作一直线垂直于
该点,与斜线相交点即为该药的清除率分数0.24。 给药间隔=12 h/0.24=50 h; 维持量=120 mg×0.24=28.8 mg; 给药速度=120 mg/12 h×0.24=2.4 mg/h。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有肾毒性的药 物合用。
4. 肾功能不全而肝功能正常者可选用双通道(肝 肾)排泄的药物。
5. 根据肾功能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 间,必要时进行TDM,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
1.减少药物剂量(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首次先给予正常剂量,以后根据肾衰程度按正常间 隔时间给予较小维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