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摘要:PUSHOVER方法是基于性能/位移设计理论的一种等效静力弹塑性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无法估计结构进入塑性阶段的缺陷,在计算结果相对准确的基础上,改善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技术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处理结果繁琐,又受地震波的不确定性、轴力和弯矩的屈服关系等因素影响的情况,能够非常简捷的求出结构非弹性效应、局部破坏机制、和整体倒塌的形成方式,便于进一步对旧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对新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以及设计方案进行修正等。
PUSHOVER方法以其概念明确、计算简单、能够图形化表达结构的抗震需求和性能等特点,正逐渐受到研究和设计人员的重视和推广。
目前,国内外论述PUSHOVER方法的文章已经很多,但大部分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论述。
为了给读者一个比较快速全面的认识,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PUSHOVER 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效体系的建立、侧向荷载的分布形式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恢复力模型;目标位移1前言结构分析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弹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
按对地震得不同处理方式,又分为等效静力分析与动力时程分析。
一般来说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能较真实地模拟地震作用过程,但是,由于计算工作量巨大,地震波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此方法尚处于科研阶段,在短期内做到实用化非常困难。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基于性能设计的抗震设计思想以来,PUSHOVER方法由于其简单方便以及对结构特性的良好表现性,很快成为各国学者积极讨论广泛研究的焦点之一。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并且得到了美国的SEAOCVision2000,ATC–33,ATC–34,ATC–40,FEMA273,FEMA274[1-3];欧洲的Eurocode8和日本的BuildingStandardLawofJapan等规范或规程的认可,我国也将这种方法引入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几个热点问题课件
未来发展方向 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弹塑性理论模型:研究更精确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考虑更 复杂的材料行为和边界条件,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多物理场耦合的弹塑性分析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的弹塑性分析应用
数值计算方法:发展更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 法、边界元法等,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降低计算成本。
粘性等。
动力弹塑性的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
利用离散化的方法将连续体划分 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过求解每 个单元的力学行为来模拟整个结
构的动力响应。
有限差分法
将连续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化为有限 个离散点,通过求解离散点上的物 理量来模拟整个系统的动力行为。
边界元法
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来求解弹性力学 问题,适用于求解复杂边界条件下 的动力问题。
考虑温度、压力、磁场等物理场对材料弹塑性的影响, 建立多物理场耦合的弹塑性分析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 材料的复杂行为。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对弹塑 性分析中的数据和经验进行学习和优化,提高分析效率 和准确性。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弹塑性分析还可以应 用于预测、优化和智能控制等领域。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基于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的物理量离散化为有限个离散 点上的数值,然后对离散点进行迭代计算,得到物理量的近似解。在静力弹塑性分析中, 有限差分法可以用于模拟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行为,以及结构的非线性变形。
边界元法
边界元法是一种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问题转化为边界积分方程,然 后在边界上离散化求解。在静力弹塑性分析中,边界元法可以用于求解弹性力学问题和塑 性力学问题。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如地震工程、核工程和 重型机械等领域。
框架混凝土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与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的对比
谢谢观看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等。其中, 有限元法在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同样得到广泛应用。
分析步骤
分析步骤
非线性动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对结构进行几何建模和材料属性赋值; 2、确定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
分析步骤
3、对结构进行有限元离散化,并进行单元划分; 4、建立整体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 5、对整体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进行集成,得到动力学方程;
目录
014 对比分析 016 适用范围对比
引言
引言
框架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工程界的重点。 为了确保框架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其中静力弹 塑性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是两种常用的方法。本次演示将对这两种分析方法进 行介绍和对比。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在相同地震工况下,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在大多数情况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结果更为精确,尤其在低烈度区。然而,在 高烈度区,由于地震动力的复杂性和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增加,两种分析方法的预 测结果差距加大。这表明动力弹塑性分析在处理复杂地震动力的能力上要优于静 力弹,并进行单元划分; 4、对每个单元进行力学分析,得到节点位移和应力;
分析步骤
5、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判断结构是否进入塑性状态,并计算塑性变形;
6、迭代计算,直到结构达到最 大承载能力。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采用有限元法对一榀框架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考 虑了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特性,通过逐步增加荷载,得到了梁的承载能力、位移 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该梁在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时发生塑性失稳。
静力弹塑性性分析基本原理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
适用工程
高层结构
空间结构
体育场
Copyright ⓒ2000-2007MI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 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
Pushover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 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
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 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
步骤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
Copyright ⓒ2000-2007MI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更新配筋
方法1:利用程序配筋设计的结果
作用:将配筋结果赋予构件,做PUSHOVER分析时需要用到截面实配钢筋结果。
对于梁柱,“排序” 选为“特性值”, “更新配筋”项激 活
Pushover荷载工况
基于目标位移的位移控制法
MIDAS/Gen的位移控制法是由用户定义目标位移,然后逐渐增加荷载直到达到目 标位移的方法。目标位移分为整体控制和主节点控制两种,整体控制是所有节 点的位移都要满足用户输入最大位移,位移也是整体位移,不设置某一方向的 位移控制。主节点控制是用户指定特定节点的特定方向上的最大位移的方法。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大部分是先确定可能发生最大位移的节点和位移方向后给 该节点设定目标位移的方法。 初始的目标位移一般可假定为结构总高度的1%、2%、4%。这些数值一般相当于 最大层间位移值,与结构的破坏情况相关。
静力弹塑性方法适用性
静力弹塑性方法适用性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浅析摘要:主要阐述了美国两本手册FEMA273/274和ATC-40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一些资料的分析,证明Pushover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1 前言使用静力弹塑性方法(PushoverAnalysis)进行结构分析的优点在于:既能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不改变整体结构的性能,就能使整体结构达到预定的使用功能;而利用传统的弹性分析,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可能采取增加新的构件或增大原来构件的截面尺寸的办法,结果是增加了结构刚度,造成了一定浪费,也可能存在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
对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各杆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对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2 静力弹塑性方法的基本原理现行的大多数软件提供的Pushover的分析方法,主要基于两本手册,一本是由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编制的《混凝土建筑抗震评估和修复》(ATC-40),另一本则是美国联邦管理厅出版的《房屋抗震指南》(FEMA273/274),然而Pushover的主干部分,即该计算方法的分析部分采用的是能力谱法,来自于ATC-40。
其主要部分由以下几步组成:1)在结构上施加竖向荷载并且维持不变,然后单调逐级增加沿高度方向按一定规则分布的水平荷载,考虑材料非线性以及几何非线性效应进行增量非线性求解,每一级加载后更新结构刚度矩阵。
计算结构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2)建立能力谱线对不很高的建筑结构,地震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可用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代替原结构,因此将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转换为谱加速度-谱位移曲线,即能力谱曲线。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1)、计算模型必须包括对结构重量、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所有结构部件。
(2)对结构进行横向力增量加载之前,必须把所有重力荷载(恒载和参加组合的活荷载)施加在相应位置。
(3)结构的整体非线性及刚度是根据增量静力分析所求得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的关系曲线确定的。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建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工作步骤为:
第一步: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第二步: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第三步:在结构每层质心处,沿高度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力(如:倒三角、矩形、第一振型或所谓自适应振型分布等),确定其大小的原则是:施加水平力所产生的结构内力与第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在加载中随结构动力特征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自适应加载模式是比较合理的,比较简单而且实用的加载模式是结构第一振型。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确切含义及特点
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有动力非线性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两大类。动力非线性分析能比较准切而完整的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全过程,但计算过程中需要反复迭代,数据量大,分析工作繁琐,且计算结果受到所选用地震波及构件恢复力和屈服模型的影响较大,一般只在设计重要结构或高层建筑结构时采用。
第四步: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同时修改总刚度矩阵后,在增加一级荷载,又使得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
不断重复第三、四步,直到结构达到某一目标位移(当多自由度结构体系可以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时)或结构发生破坏(采用性能设计方法时,根据结构性能谱与需求谱相交确定结构性能点)。
浅析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1 概述
为 了 满 足 《建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01)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
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设计人员需要了解结构
从小震作用下的弹性状态逐步随着地震作用的
增大而进入弹塑性状态,即结构在(设防烈度地
震)和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并采用适当的抗
震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对结构进行罕遇
-10-
建筑工程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刘 闻 张伟健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 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建筑现代化所不可回避的问题。现从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两方面论述“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设想。
关 键 词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自然环境;减少污染
Sd 为横坐标的新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即为静
由结构的性能点,可得相应结构的顶点位
力弹塑性分析法中的地震作用需求谱。
移,相应的结构各层变形即反映结构在罕遇地
2.2 建立能力谱
震下各层的位移。计算结构层间位移角,与规范
在等效于地震作用的某种水平力作用下, 要求对比,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分析,直 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判断结构薄弱层所在。
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与反应谱
法类似,本质上是一种用静力来模拟地震力的
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
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 (例如按振型
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出的水平地震力),单调加
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则修
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
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
科技论坛
浅析静力弹塑性(p u sh o ver)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Push-over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推-覆,即对结构进行侧推。
为何进行侧推呢?对结构的侧推(pushover)目的是为了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解释通过侧推来评估结构抗震能力之前,先来看一下《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的方法来估计结构抗震能力有何不足?《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的方法,在一定场地条件下对线弹性结构进行反应估计,再进行结构设计。
而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对结构的假定都是线弹性的。
而结构在振动过程中会出现塑性状态,此状态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并同时具有耗能的作用,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需要考虑结构的塑性状态。
若仿照《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线弹性反应谱方法,来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状态,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非线性结构难以转化为单自由度体系;二是线弹性反应谱不再适用,需要建立非线性结构反应谱。
而针对这两个问题,在Pushover分析中是分别通过建立能力谱和需求谱来解决的。
能力谱简单的说是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力与位移关系来反映多自由度结构弹塑性特性的曲线。
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单自由度体系受侧向集中水平力得到的力与位移关系,来描述多自由度结构受到侧向推力得到的顶层位移与基地剪力的关系,从而诠释了推覆的含义。
然后仅通过推覆得到的能力谱,是难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的。
原因在于能力谱虽然能够反映了结构本身的弹塑性特点,比如侧向刚度大小,屈服强度等。
然而能力谱不能反映出地震特性,因此需要建立需求谱。
需求谱如设计规范中的弹性反应谱一样,反映不同周期结构在某类场地作用下的最大反应。
然而弹性反应谱难以描述结构弹塑性特性,主要在于弹性反应谱没有考虑弹塑性结构屈服时的屈服点,以及屈服后刚度。
需求谱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特点,将弹性反应谱通过折减及变换,得到弹性需求谱。
为了考虑地震场地特性,将能力谱与需求谱画于同一图中,相交的点为性能点,如下图:性能点反映了具有特定周期、特定屈服强度与延性等特点的弹塑性结构在某种场地条件下的抗震能力。
浅谈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
浅谈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摘要:Pushover分析方法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被引入我国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侧向力分布模式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的选取直接影响pushover分析的结果。
本文主要综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实施过程,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对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pushover;侧向力分析分布模式1、引言结构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能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及构件的塑性破坏过程,但其计算过程复杂,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还较难推广。
Pushover分析乃是一种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简化方法,易为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所接受。
2、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和实施过程2.1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Pushover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即对结构进行静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
具体地说,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模拟地震惯性力的侧向力,并逐级单调加大,构件如有开裂或屈服,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到达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
Pushover方法可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及对新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性能的评估,也可以对所设计的地震运动作用在结构体系和它的组件上的抗震需求提供充足的信息;在结构可靠性设计中,通过pushover分析来确立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初始设计值;利用pushover分析法来检测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由此相应调整结构设计,使之满足抗震要求;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可得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曲线,即该结构的剪切层的层间滞回曲线的骨架线,将其折线化为合理的恢复力模型,即可进行层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2.2pushover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1)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常数和恢复力模型等;(2)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将其与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叠加,作为某一级水平力作用下构件的内力,以判断构件是否开裂或屈服);(3)施加一定量的水平荷载。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_张洪伟
金土木用户大会
一、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金土木用户大会
Pushover分析在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1、利用Pushover分析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的基本思路。
2、框架、剪力墙的模拟。 3、模型的合理简化。 4、加载模式的选择及Pushover工况定义。 5、结果读取、性能评价。 6、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金土木用户大会结构性能评估根据pushover曲线和求得的性能点检查结构在性能点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并利用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来评估结构在既定地震作用下的延性性能从而判断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否达到既定地震作用下的要求
金土木用户大会
静力弹塑性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在结构 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张洪伟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用于评估的地震水准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选择用于评估的性能水准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性能点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ivil K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金土木用户大会
Ca、Cv参数确定
• Ca与Cv为UBC规范反应谱与中国规范反应谱转换参 数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一、Pushover分析法1、Pushover分析法优点:(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
(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
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
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1、时程分析法优点:(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明白得与应用
浅谈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明白得与应用摘要:本文第一介绍采纳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的要紧理论基础和分析方式,以Midas/Gen 程序为例,采纳计算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弹塑性分析的步骤和进程,说明Pushover 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分析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 Pushover Midas/Gen 能力谱 需求谱 性能点一、大体理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式,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静力分析方式,在必然精度范围内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
简腹地说,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那么散布的水平侧向力或侧向位移,单调加荷载(或位移)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操纵点达到目标位移或建筑物倾覆为止,取得结构能力曲线,以后对照确信条件下的需求谱,并判定是不是显现性能点,从而评判结构是不是能知足目标性能要求。
Pushover 分析的大体要素是能力谱曲线和需求谱曲线,将两条曲线放在同一张图上,得出交会点的位移值,同位移允许值比较,查验是不是知足特定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要求。
能力谱曲线由能力曲线(基底剪力-极点位移曲线)转化而来(图1)。
与地震作用相应的结构基底剪力与结构加速度为正相关关系,极点位移与谱位移为正相关关系,两种曲线形状一致。
其对应关系为:1/αGV S a = roofroof d X S ,11γ∆=,图1 基底剪力-极点位移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其中1α、1γ、roof X ,1别离为第一阵型的质量系数,参与系数、极点位移。
该曲线与要紧建筑材料的本构关系曲线具有相似性,其实其物理意义亦有对应,在初始时期作使劲与变形为线性关系,随着作使劲的增大,慢慢进入弹塑性时期,变形显著增加,不论关于构件,仍是结构整体,都是那个规律。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几个热点问题45分钟
动力弹塑性模型的应用
动力弹塑性模型广泛应用于结构动力 学、冲击动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预测结构在冲击、振动等 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响应,以及材料的 变形、损伤和破坏行为。
动力弹塑性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 的抗冲击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通过 模拟和分析不同动态载荷下的材料行 为,可以优化材料和结构的性能,提 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动力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概念
动力弹塑性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 行为的理论模型。它结合了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以描述 材料在受到冲击、振动等动态载荷时的响应。
动力弹塑性模型考虑了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行为,以及它们 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相互作用。这种模型能够预测材料在 不同动态载荷下的变形、损伤和破坏行为。
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 塑性几个热点问题
目录
• 静力弹塑性模型 • 动力弹塑性模型 • 静力弹塑性与动力弹塑性的比较 • 热点问题与展望
01
静力弹塑性模型
静力弹塑性模型的基本概念
静力弹塑性模型是一种描述材料在静力载荷作用下发生弹塑性变形的模型。它基 于弹塑性理论,将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个阶段,并考虑了两者 之间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探索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本构模型:未来研究将进 一步探索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本构模型,提高模型的 预测精度和普适性。
动力弹塑性
发展跨时间尺度的模拟方法:未来将发展跨时间尺度的 模拟方法,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连续模拟,更好地理解 材料的动态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静力弹塑性通常假设材料性质是恒定的,而动力 弹塑性需要考虑材料性质随时间的变化。
3
静力弹塑性通常采用准静态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而动力弹塑性则需要采用动态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一、Pushover分析法1、Pushover分析法优点:(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
(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
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
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1、时程分析法优点:(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P s - v r 析 能 采 用熟 悉 的静 力 和 动 力 非 线 性 分 uh oe 分 析 程 序 。 例 如 DR N- 平 C 这 面舞} ,或 DR N一 D 、 RAI — B L NG S M一 构 AI 3 x D N uI DI S、 C
一
展 望。 关键 词 弹 塑 性 静 力分 析
抗 震 性 能评 价 1 前 言 在 近 年 来 的 多 次 强 震 灾 害 影 响 下 ,世 界 各 国工 程 界 目前 广 泛 关 注 基 于 建 筑 物 位 移性 能 ( ipa e n/ D s lc me t P r r n e B s d S i c D s n) 抗 震 思 想 。该 思 ef ma c - ae es e i 的 o mi g 想 的 核 心 是 : 对 每 一 种 设 防 水 准 , 结 构 的抗 震 性 能 针 将 划 分 为 不 同 等 级 , 计 人 员 根 据 物 主 的要 求 , 用 合 理 设 采
的抗 震 性 能 目标 和 合 适 的结 构 措 施 。而 P s — v r方 法 uh oe 是 将 结 构 推 覆 至 目标 位 移 或 形 成 倒 塌 机 制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些 都 是 性 能 目标 。基 于 这 一 背 景 , 力 弹 塑 这 静 性 分 析 (即 p s - v r a ay i ) 法 被 重 新 提 出 并 吸 u h o e n lss 方 引 了越 来 越 多 的 研 究 者 。 P s — v r 析 是 对 结 构 施 加 能 近 似 反 映 结 构 动 力 uh oe 分 特性及其 变化 的 、 调增 长的水 平荷 载 , 步进 行弹塑 单 逐 性 分 析 , 到 结 构 达 到 目标 位 移 或 形 成 倒 塌 机 制 状 态 。 直 该 方 法 简 单 实 用 ,并 可 根 据 分 析 目的 ,结 合 地 震 反 应 谱 , 图 形 的形 式 对 结 构 的抗 震 性 能 进 行 评 价 , 此 可 用 因 以 非 常 直 观 地 表 示 结 构 的 能 力 。 在 这 一 过 程 中可 得 到 结 构 从 弹性 、 服 、 直 到 极 限 倒 塌 状 态 的 全 过 程 的 内 屈 _ 力 、 形 、 考 察 塑 性 铰 的形 成 , 到 结 构 的 薄 弱 部 位 。 变 可 找 2 弹塑性静 力分析方 法的研究现状 P s — v r 法 早 在 国外 七 八 十 年 代 便 提 出 来 了 , uh oe 方 但 当 时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关 注 。近 年 来 在 基 于 结 构 性 能 的抗 震 思 想 的背 景 下 ,世 界 各 国 的 工 程 界 又 重 新 认 识 到 该 方 法 的 应 用 前 景 。 现 在 已 成 为 世 界 上 几 个 主 要 机 构 研 究 的焦 点 ,并 致 力 于 在 抗 震 规 范 中 加 以 推 广 。 例 如 ,美 国 加 州 结 构 工 程 师 协 会 的 S AOC Viin 0 0 E s 2 0 o (9 6 ; 用 技 术 委 员 会 的 AT 4 1 9 ; 邦 应 急 1 9 )应 C一 0( 9 7) 联 管 理 厅 ( E 一 7 ; 筑 抗 震 安 全 委 员 会 ( S C) F MA 2 4) 建 B S 的 N EHRP(9 8 ; 洲 模 式 规 范 ( uo o e 8) 19 ) 欧 E rc d 一 ;日 本 的 P S RE S钢 筋 混 凝 土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指 南 等 。 我 国 在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稍 落 后 于 国外 ,但 近 年 来 也 得 到 大 家 的 关 注 和 应 用 。 新 近 颁 布 的 《 筑抗 震 设 计 在 建 规 范 》( 5 0 1 2 0 GB 0 1 — 0 1) 关 于 结 构 分 析 方 面 的 条 文 362中规 定 : “ 规 则 且 具 有 明显 薄 弱 部 位 可 能 导 致 .. 不 地 震 时 严 重 破 坏 的 建 筑 结 构 ,应 按 本 规 范 有 关 规 定 进 行 罕 遇 地 震 作 用 下 的弹 塑 性 变 形 分 析 。此 时 , 根 据 结 可 构 的 特 点 采 用 静 力 弹 塑 性 分 析 或 弹 塑 性 时 程 分 析 方 法 。 ”其 中 的 静 力 弹 塑 性 分 析 主 要 是 指 p s — v r分 析 uh oe
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相同于不同点
时程分析法又称直接动力法,在数学上又称步步积分法。
顾名思义,是由初始状态开始一步一步积分直到地震作用终了,求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从静止到振动以至到达最终状态的全过程。
它与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最大差别是能计算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每个时刻的地震反应(内力和变形)。
当用此法进行计算时,系将地震波作为输入。
一般而言地震波的峰值应反映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烈度,而其频谱组成反映场地的卓越周期和动力特性。
当地震波的作用较为强烈以至结构某些部位强度达到屈服进入塑性时,时程分析法通过构件刚度的变化可求出弹塑性阶段的结构内力与变形。
这时结构薄弱层间位移可能达到最大值,从而造成结构的破坏,直至倒塌。
作为高层建筑和重要结构抗震设计的一种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规范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弥补反应谱法的不足和进行反应谱法无法做到的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时程分析法的主要功能有:1)校正由于采用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和组合求解结构内力和位移时的误差。
特别是对于周期长达几秒以上的高层建筑,由于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人为调整以及计算中对高阶振型的影响估计不足产生的误差。
2)可以计算结构在非弹性阶段的地震反应,对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从而确定结构的薄弱层和薄弱部位,以便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3)可以计算结构和各结构构件在地展作用下每个时刻的地震反应(内力和变形),提供按内力包络值配筋和按地震作用过程每个时刻的内力配筋最大值进行配筋这两种方式。
总的来说,时程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它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能更精确细致地暴露结构的薄弱部位。
时程分析法有关的几个问题:1、恢复力特性曲线;恢复力特性曲线应用于计算必须模型化,常用的有双线型模型与退化三线型模型;退化三线型模型(附图)能较好地反映以弯曲破坏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的特性,所以适用于此类构件计算。
2、结构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3、地震波的选用;4、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的处理。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浅析及应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浅析及应用发表时间:2019-04-19T10:31:12.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李建民[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阐述了性能点的含义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235摘要:本文通过介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原理,阐述了性能点的含义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并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分析了一个框架-核心筒结构,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Pushover;静力弹塑性分析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本原理1.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引进我国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版就提出了三阶段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说明我国规范正在逐步吸纳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思想。
而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50011-2001)中引入的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Pushover)抗震技术,是对性能化设计分析方法的补充。
性能化设计根据结构所处的受力阶段,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尽相同。
结构在小震时处于线弹性阶段,可采用振型组合方法或弹性时程方法。
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分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较好的反映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实际性能,又简单好用的分析方法。
于是,基于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简称CSM),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应用技术委员会的ATC-40以及联邦应急委员会的FEMA273、274等文件引入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原理首先,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定:(1)、实际结构的地震反应与某一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相关。
(2)、在地震过程中,不论结构变形大小,分析所假定的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形状向量都保持不变。
因为以上假定在理论上并不严密,所以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弹塑性时程分析与静力分析方法算例比较
一一)蜂掣
!耋
o
f
●
!;
…
k
’
’
¨
¨
图5结构9度Taft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
固4结构8度Taft地震波下的一层和顶层位移响应
输入8度罕遇Tafl地震波,结构位移如图4所示,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0.140米。在9度罕 遇TafI地震波下结构的位移如图5所示。结构顶层峰值位移为0.260米。
8度罕遇EI centro地震波下,结构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如图6所示,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 发生在结构一层。表明在EI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一层是薄弱层。在8度罕遇TaR波下,结 构一层、五层都有较大的层间位移,表明这两层相对薄弱。
在8度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如图,最大层间位移角发生在底层但小于规范要求的 1,50。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是安全的。在9度罕遇地震下,结构一层的层间位移角分 别为O.0206、0.020l超过了抗震规范规定的l/50的限定。表明结构不能满足9度罕遇地震下的抗 震要求。
Comparison of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and NonIinear static Analysis
Ling、,un‘
Hu锄gBingshen矿
Institute
(Shall曲ai Nucle盯Engineering Research锄d Design Institute,Shan曲ai 200233;Engineering ofN砌ing UniVerSity Ofl’echnology'Nanjing 2lO009)
(5)按第一振型分布的侧向荷载
E:—竺t圪
∑%≯l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
法的优缺点
Pushover分析法
1、Pushover分析法优点:
(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
(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
(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
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
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1、时程分析法优点:
(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
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
(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
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
而且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对计算机要求更高,耗时耗力。
(3)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工程应用要求较高。
从结构模型建立,材料本构的选取、地震波选取,到参数控制及庞大计算结果的整理及甄别都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厚的工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