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20年代小说
• •
冰心的小说创作 冰心是问题小说的重要作家。《两个家庭》提出 妇女受教育问题。《斯人独憔悴》提出封建家庭 父子两代冲突问题。《去国》在当时即被作为 “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超人》提出了 “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冷心肠”青 年何彬的转变,倡导“爱的哲学”。冰心早期小 说的特点与局限。《相片》是冰心转向现实生活 发掘内在意蕴后创作的优秀短篇。抗战期间署名 “男士”发表于重庆《星期评论》的小说散文集 《关于女人》,以中年男性的视角察人论世,探 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及命运,文 笔简劲诙谐,诚实地刻画了人物多层次的性格构 成和复杂化的思想感情,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 收获。
冰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
一、“满蕴着温柔”——爱的主题 (母爱、童真、自然)《超人》 《春水105》。 二、“略带着忧愁”——伤感情调 (爱在合理的制度下才有效,否 则就是一种悲剧)《去国》表现 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三、“欲语又停留”——委婉的叙述。受传统诗词的影 响。 冰心的小说形成了她独特的个人风格,是现代小说领 域里,继鲁迅之后,稍早于郁达夫出现的出色的文体 家。
冰心的文学创作 从1919年9月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到1925 年,写了二十多篇“问题小说”。其中《斯人 独 憔悴》《去国》《超人》等作品获得广泛的影
响。还有一些诗歌、杂感,是新文学初期最副 盛名的女作家。1921年发表的《超人》是冰心心理问题小说的 代表作。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 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缺点: 有概念化、抽象化的弊端。
教案
(三)代表作家: 问题小说的作家除了冰心、叶绍钧、许地 山、还有庐隐、王统照等。
庐隐:原名黄英,福建 闽侯县人。 庐隐初期的小说多为问题 小说,如《一个著作家》、 《两个小学生》、《灵魂 可以卖吗?》,这些作品 都涉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 一些重要问题。
但庐隐的小说很快转向了浪漫派抒情小说的 创作。如《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海滨故人》、《归雁》等。
教案
四、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
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 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零余者”形象的塑造,最初受到了俄罗 斯文学,尤其是屠格涅夫《罗亭》中所塑造的 “多余人”形象的启发。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教案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 楼楚馆,在郁达夫小说中占有明显的地位。 郁达夫的小说将主人公置于一种卑微与卑 琐的心灵状态中,以夸张的病态心理、行为的 展示,表现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 也正是这种大胆,冲破了古典文学的某些忌禁, 将一种赤裸裸的抒情写意以及写“丑”的 风 气带进了中国现代文坛。
教案
三、浪漫抒情小说的创作:
共同特色是:侧重自我表现,较少客观描绘, 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的色彩。同时,病态的心理 描写,坦率的自我暴露,对社会的大胆的诅咒、 热烈的直抒胸臆成为他们表示内心激愤和反抗的 必要方式。首席代表作家是郁达夫。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 台静农的乡土小说有很高 成就,曾获鲁迅的好评。他 比一般作家更自觉地从乡土 取材,又能加以更深刻的开 掘,手法质朴,风格沉郁, 悲剧色彩浓。在对旧中国病 态农村社会的解剖和农民精 神病苦的表现上,台静农堪 称坚实况着的“地之子”。
浪漫抒情小说
• 这一流向的代表性作家首推郁达夫。除他而外, 创造社的郭沫若、倪贻德、叶灵凤、陶晶孙、叶 鼎洛、周全平等,浅草——沉钟社的陈翔鹤、林 如樱,弥洒社的胡山源,艺林社的刘大杰,乃至 文学研究会会员王以仁、滕固等,都是风格相近 而各具特色的小说家。他们共同塑造了这一流派 的整体形象
《李妈》等。
.
• 《菊英的出嫁》写冥婚 的古旧民俗,情节奇特, 写得煞有介事,在荒唐的 排场中隐现出深沉的悲痛。 《 黄金》以锐敏的感觉和 遒劲的笔致把乡村的原始 式的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静农
(1902——1990)字伯简, 霍邱叶集人。1925年4月结 识鲁迅,参加“未名社”。 1929年起,先后执教于辅 仁、齐鲁、厦门大学、青 岛山东大学、重庆白沙 女子师范学院。主要的代 表性乡土小说有《烛焰》 、《拜堂》、《天二哥》、 《红灯》等。
• 3,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 时又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张资平
• 张资平(1893-1959),原名 张秉声,曾用名伟民,广东梅县 人。处女作《约檀河之水》, 1920年11月发表。长篇小说主要 有《冲积期化石》、《飞絮》、 《北极圈里的国王》、《明珠与黑 炭》等。短篇小说集主要有《爱 之焦点》、《梅岭之春》、《素 描种种》、《雪的除夕》等。
20年代小说概况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 庭》时首次使用的。
第二节 乡土小说
一、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分析蹇先艾、
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 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a.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 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 b.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 卜生的问题剧。c.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1)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到社会压抑的年轻人,不能自禁
地要通过文学来表达其内心的激情。
20年代概述
叶圣陶
• 小说主要内容:
•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占绝大部分。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 小说家”。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 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 情,反映下层知识分子(主要是中、小学教员)贫 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 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剖解与审视。叶圣陶 对于底层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同情与讽刺兼备。
鲁迅散文
• 二、《野草》
(一)《野草》的产生: 1924-1926年,年间,鲁迅在《雨丝》上连续发 表了23篇散文诗,1927年作者将其结集出版,并增 写《题词》一篇,总题名《野草》。《野草》的写 作时间与《彷徨》大致相同,是时代苦闷与鲁迅个 人人生苦闷这双重苦闷的结晶。
《彷徨》和《野草》写作时候的心境都是这样的, 是一种“五四”落潮时期一个启蒙者寂寞、孤独思 想情绪。
感伤的抒情;
结构的散文化;
流丽、清新ຫໍສະໝຸດ Baidu文笔。
20年代散文概述
•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这群作家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李大 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 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于抗 争的小品文之外,有分出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 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这一派主要散文家有周作人 俞平伯、钟敬文、废名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三、浪漫抒情小说
❖ 1、自叙传性质: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 取材上大都局限于自己的生活;
❖ 这样的人,总觉得一个东西是深的,碧蓝的,绿的, 又是那么圆。
❖ (废名:《菱荡》)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3、乡土小说出现的意义: ❖ (1)扩大了小说题材领域;由知识分子→下
层劳动者
❖ (2)深化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由 主观抒情向客观写实
❖ (3)推动早期新文学向民族化的轨道前进; 地方色彩,民族气息
❖ 2、探讨人生问题的两种倾向:
❖ (1)“人生所有只是恨”, ❖ 庐隐(1899-1934) ❖ 打破人生迷梦,揭开欢 ❖ 乐假面具 ,诅咒人类的 ❖ 自私心。 ❖ 主要代表作:《海滨故 ❖ 人》、《或人的悲哀》、 ❖ 《丽石的日记》、《象牙 ❖ 戒指》等。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海滨故人》: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 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 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的寂寞与与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绪也 甚为感伤、悲观。她正是在这种“聚散无定”的人生环境之 中,研究哲学,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的。她难以摆脱内 心的矛盾和彷徨:“十年读书,得来的只是烦恼与悲愁,究 竟知识误我?我误知识?”
❖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 是夏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 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 的,怕没有这样合式,不过这也不能够说定, 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新衣:总之三 姑娘是好看罢了。”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8
冰心小说格调: 1、结构单纯
“满蕴着温柔” “略带着忧愁” “欲语又停留”
2、“冰心体”:典雅秀逸清丽
淡远的文学语言。以白话为主, 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 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诗 情洋溢、含蓄不露的闺秀风范。
9
许地山(1893——1941)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 生。基督教。
4
二、问题小说
1、概念:反映社会重大问题。文学研 究会成员构成。周作人 1919 年 2 月 《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 题小说”的阐述。 2、形成原因 3、风格特征
返回 5
问题小说作家举例:
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
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 文研会会员。 人生道路坎坷。
1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2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20年代小说概况 [了解] 二、问题小说创作 [重点] 三、乡土小说创作 [重点]
四、浪漫抒情小说创作 [重点]
3
一、概况
返回
1、1918年5月,《狂人日记》。 标志。 20年代小说拉开序幕。 2、20年代小说三种类型 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 抒情小说.
25
代表流派及作家
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倪贻德、叶灵凤、成仿吾等(创造 社作家群 ) 冯沅君的浪漫抒情小说 王以仁、庐隐、滕固的浪漫抒情小说.(文学研究会作家) 陈翔鹤、林如稷等.(浅草社、沉钟社作家) 废名.(语丝社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二十年代文学)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京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文学是二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 派,旨在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VS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以沈从文、废名等人为代表,他 们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关 注自然和人性的美。这一流派的作品具有 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对中国现代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舍
总结词
京味儿文化,市井生活
详细描述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京味儿文化和市井生活为主要内容。他的代表作《茶馆 》、《骆驼祥子》等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命运。
03
二十年代文学流派
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是二十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旨在推动文学现代化和思想解放。
详细描述
语言形式
二十年代文学的语言更加注重语言的 音乐性和美感,而三四十年代文学的 语言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和表现 力。
与新时期文学的比较
思想解放
新时期文学在思想上更加开放和自由,突破 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加关注个体自由和人 性尊严。
艺术探索
二十年代文学在艺术上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 探索了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新时 期文学则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的小说创作PPT课件PPT教学课件
一类是如高尔础(《高老夫子》)、四铭(《肥皂》)这样的一些知识 分子,他们既与旧学无所研究,对旧道德也无自信,但却装腔作势,作出 一副学者和道德家的模样,其性格伪善、庸俗。 • 另一类是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酒楼》、疯子(《长明 灯》)那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应该是五四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的道 统 进行了勇敢的反抗者。还有像《祝福》中的“我”这样的知识分子,困 于利己与利他之间,显得老成和狡黠。
• 垄向以南北向最为适宜,苗木受光均 匀,土壤增温较高。但当山地育苗时, 由于地势复杂,可随地势、地形定向, 一般应沿等高线起垄,以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注意,垄距一致,垄台通直, 以利于机械作业。
• 西北地区培育阔叶树种常用高垄栽培, 南方多雨地区常用高垄栽培方法,降低 苗圃地渍害。
• 苗圃地耕耙之后,用犁或拖拉机培垄, 垄高15~20cm,高燥地可稍低些,水湿 地应高点。垄面宽以30~40cm为宜,垄 底宽约60~70cm
4.《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1)典型化的手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手法;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契合,以及这样的人物形象具有文化象征的符号学意义, 即人物形象具有深远的文化意指。 (2)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抒情的,如《伤逝》中的抒情手法的广泛运用;白描的, 如《风波》中对七斤嫂和八一嫂等人状态的描写;象征的,如《药》中的“药”和 夏瑜和华老栓之“华夏”对中国民族的暗喻和象征;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小说
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 1901年移居上海。父亲是当时清朝政府的海军军官,后来又随父 亲移居山东烟台,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冰心有一个温暖、富裕 的家庭,她从四岁起就跟着母亲认字,听讲童话和民间故事,以 后又跟着舅舅阅读了不少古典名著。1914年秋天考入教会办的北 京贝满女子中学,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后贯穿于冰 心早期作品中的"爱的哲学"。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正在北京协和 女子大学预科读书。在时代的感召下,正做着学生会文书的冰心, 经常写些宣传文章,并开始对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进行 思索,随后创作了一批暴露黑暗、提出社会问题的所谓"问题小 说"。冰心创作成就还有散文和诗歌方面(小诗派),尤其是她 的通讯《寄小读者》(主要写作者1923年去美国留学途中和到美 国后的生活、见闻等),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冰心是问题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她于1919年下半年在《晨报 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风气。她的特点在于她以风靡一时的小说创作贯穿了五四“问题 小说”发展的全过程。 冰心的创作分两个时期: 前期(1919-1921)写于“五四”高潮阶段,涉及理想的家庭、 父子冲突、妇女、婚姻、军阀混战等各种社会问题,称为“社会 问题小说”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 《一个军官的日记》等。 1919年9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用对照的写法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而肯定受资产阶级 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提出当时的家庭、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 遍问题。 《斯人独憔悴》,则反映了爱国学生与顽固封建家长的矛盾,表现 了"五四"时代父与子的冲突,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有关报刊 发表评论,还很快被改编为话剧演出。 小说《去国》从人才方面提出问题,愤怒责斥黑暗社会制度残 害人才的罪行。作品主人公英士,在国外勤奋苦读,归国后欲一 展抱负。他说:"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 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句话。"然而,严酷的现实却粉 碎了他的浪漫理想。真才实学者一事无成,他只好再次离乡"去国 "了。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小说】(第一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
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
一、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风气的形成
1)发端:
新潮社: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学生团体,1919创办《新潮》综合杂志,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三年多的时间共刊出小说22篇,其中坚分子并非文学家的罗家伦是最早发表问题小说的作家之一。
2)“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端,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发端于新潮社《新潮》杂志。主要的代表作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王统照的《微笑》等,其总体倾向属现实主义。爱与美是其表现的主题。
特征:
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2.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
1)冰心的问题小说矛盾冲突平缓。热烈的时代气息和清浅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形成了冰心早期问题小说的基本格调:微忧的爱。爱是追求哲理所获得的济世良方。
2)《超人》1921主人公何彬,不事情节铺张,着力揭示人物心理、抒发作者感受的“五四”性质。
二十年代小说(二)鲁迅
抒情散文集(散文诗集)《野
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朝花夕拾》及许多杂文。这是 创作的第二高峰期。
散文诗集《野草》,写于年至年
表现鲁迅在苦闷、彷徨中求索的心路 历程。艺术上采用的是抒发内心感受 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 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风 格,开了中国散文诗先河。
《 朝花夕拾》写于年,共计篇。是带有回
年起,鲁迅参与《新青年》的活动, 积极投入反封建的文化文学革命中,
年月,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 (),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Biblioteka Baidu
此后,鲁迅又发表了《孔乙 己》、《药》、《阿正传》等篇小说, 结集为《呐喊》(第一部小说集)。 《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意义。这部 小说集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采用白描手法,重视气氛的 渲染,环境的烘托,风格冷 峻而情感炽热。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晚年完成的一部小说集(年
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 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 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 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
、主题
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 ,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 ,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 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 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
2、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
具有诗人气质
早期小说:问题小说,表现爱与美的人
生理想,如《 微笑 》、《沉思》; 象征和写实兼容并收,追求“爱”与 “美”。
2“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王统照
(1)初期小说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求爱与美。 《沉思》 《雪后》 《微笑》
小说从街谈巷议到文学正宗
(一)小说界革命——对小说的重视 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 (二)文学革命运动——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了契机。 (三)西洋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
态转型有着明显的推动力。
第一节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乡土小说就是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 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的是鲁迅,《孔乙己》《风波》《故 乡》《社戏》《祝福》……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分
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
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
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潘先生处心积虑索要红十字会旗 、会徽及其内心打 算,表现了他自私狡诈的性格 。作者将讽刺寓于冷 静客观的描写之中。
“我那里配写这上边的字。” “当仁不让,”“一致推举,”几个人一哄地说: 笔杆就送到潘先生的手里。 潘先生觉得这当儿很有点滋味,接了笔便在墨盆 里蘸墨汁。凝想一下,提起笔来在蜡笺上一并排写 “功高岳牧”四个大字。第二张写的是“威镇东南”。 又写第三张,是“德隆恩溥 ”。—— 他写到溥字 , 仿佛觉得许多的影片,拉夫,开炮,烧房屋,淫妇人, 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在眼前一闪。 旁边看写字的一个人赞叹道:“这一句更见恳切。 字也越来越好了。” “看他对上一句什么,”又一个说。 逃难之惊犹未平息,潘先生已有“滋味”地写对联, 为反动军阀歌功颂德。这里既有小人物几分无奈,更 显示了他的苟安、麻木的灵魂。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小说)
第一节:"五四"小说文学正宗地位的确立及概况晚清时期刊载小说的重要刊物《绣像小说》 "五四"时期小说转型的多种原因:1、社会变革的推动。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在清代,正统的士大夫文体中仍拒用小说的词汇和典故。但到了清末民初,小说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的移动已然开始。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另外,因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开埠,印刷、报刊业的长足进步,使小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传播手段,才形成了新的市民读者群体。而报纸、书局向文学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说始,稿费制度遂养成中国第一代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小说家。2、新式的教育产生了一代青年学生读者、作者群(包括留学生读者、作者),假如没有这样的群体,也就无法设想现代短篇小说先行革新的可能,因旧市民读者原本是没有读短篇的习惯的。3、白话文运动的成功。"五四"文学革命从白话代替文言人手,1918年《新青年》4卷5号改版,一律使用白话和新式标点;接着,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小说月报》也改用白话;1920年初,当时的教育部明令小学施行国语教育,这对叙述语言特别适用白话的小说的推广,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4、西洋小说的影响。西洋小说的引人,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这可以追溯到163种"林译小说"的历史性作用,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因其早而开风气,因其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位置的首肯。从观念到文体,外国翻译小说的影响至深至巨,它们表现在小说的形式、叙事、语言各个方面。旧的从头道来的"某生体"被扬弃了,小说可以从一个场面、一句对话插入,可以从后面发生的事情倒写上去,可以是日记、书信,叙述者的那种全知的、无所不在的面目正在改变,欧化的白话也在兴起。只要我们不忽视隐性的传统文学影响的依然存在,在一个大转变的特定时期里,充分评价外来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冲击、补给、整合作用,那是并不为过的。本时期除了鲁迅等个别作家之外,大部分创作仍比较幼稚,只是为后来的发展开了源头。第二节:冰心、王统照等人的问题小说创作《小说月报》封面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除旧布新的巨大力量,引出了一批"问题小说",造成了一群"问题小说"家。此后,这些作家有各自的发展路途,其中的一部分成了"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二个十年小说
第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张天翼 叶紫 吴组缃 艾芜 丁玲 沙汀
二、成熟期的其他左翼小说家
2、张天翼(1906-1985)
• 关于题材的通信: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
•
• 前期的作品正是对社会病态构成的分析,对灰色社会气氛的渲染,兼之以幽凄的自然 气氛的衬托,从而形成了一种令人几乎透不过气来的深沉滞重的悲剧感。白描手法和 讽刺的天才。
四十年代:《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 《困兽记》(新群出版社1945年)《还乡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 《在其香居茶馆里》 1940年。这是一篇具有浓重地方色彩和讽刺喜剧风格的作品。 小说围绕兵役问题,描写了川北回龙镇当权派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斗争,深刻地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腐败及其兵役制度的虚伪骗局。
吴组缃
• 特点:
• A 地方色彩:皖南农村。 • B 现实主义的人物描写功力,知识分子式白话文融合口语,且
重日常生活中体察人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和意味。《菉竹山房》
• C结构新颖而严谨平实和谐又能才华风发,富于戏剧性场景和各 种象征性意象。如《一千八百担》义庄租谷《天下太平》众所
20年代小说(一)
(三)特点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2. 通过表现作家的情绪、心境来结 构小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 还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 说”。 3. 在创作手法上以“浪漫主义”为 主,同时借鉴了西方小说创作的一 些现代技巧。
《 炉 中 煤 》 ( 节 选 )
炉中煤 (现代诗) 作者: 郭沫若 ——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1)是“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 小说过分西化的一次反拨。乡土小说倡导的 是“乡土性”。 (2)读者欣赏心理的进步。
(3)鲁迅的影响。(改造“国民性”思想)
3.乡土小说的特征
(1 )尖锐的讽刺和批判故乡愚昧、落后的习 俗。
“阿Q型”特点:麻木不仁 “祥林嫂”型特点:受封建道德、礼教的压 迫。
冰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 心 简 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 介 壶”之意,还有笔名男士。近现代伟大的诗
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 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 “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 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 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 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 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 灯》等,主张爱的哲学。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学习要点:
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一、“问题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出现
1918-1922年,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和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等作家的创作,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家庭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鸿的姊姊》
(3)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人生目的和意义问题:
3.缺点: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庐隐(1898—1934)
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2)“恨”和“疑”
(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
(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1.阅读郁达夫作品《沉沦》、《迟桂花》 2.比较两部作品
与冰心并称为“文坛双星”。
庐隐(1899-1934) 原名黄淑仪,黄英, 福建闽侯人,文学研 究会会员,1921年开 始文学创作,曾任北 京女子中学校长。是 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 的女作家
课堂延展 福州三才女: 庐隐、冰心、林徽因
庐隐:《海滨故人》
《海滨故人》:写露莎等 主题:人生是什么? 五位青年女性在海滨聚会 情感基调:恨、疑 到遭遇风流云散的过程。 女性意识、现代意识 露莎和她的好友玲玉、莲 裳、云青、宗莹苦苦地对 人生的探索。她们作为五 四走出封建大家庭的新女 性,追求个性解放,但还 缺乏与旧势力抗争的勇气, 真实的反映了五四后女性 冲破家庭走向社会后的新 矛盾和困惑。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二)流派
1、创造社 郁达夫:《沉沦》、《迟桂花》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第一步长 篇小说) 陶晶孙:《木犀》 叶灵凤:《鸠绿媚》
创造社创作特点:
受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本 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同时受到 20年代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小说主张再 现作家的生活和内心心境,不强调对外部世 界的描写,侧重作者心灵、心境的大胆敞露, 揭示个人内心隐秘和灵与肉的冲突,尤其是 处在变态社会中人的变态性心理,以此作为 向封建旧道德和礼教宣战。
小说多以教育界、学 校生活为题材,称为 “教育小说家”。通 过对知识分子弱点的 关注和审视,对教育 界的黑暗内幕,把批 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 的社会。
《潘先生在难中》:
写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唯唯诺诺、庸俗猥琐、 甘心屈辱、苟安侥幸而又表里不如一的奴性 人生,小说指向的是扭曲人性、污染灵魂、 铸造灰色人生的灰色时代。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 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 —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 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自然不 是我们的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 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抄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 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 么意义。
《竹林的故事》
写河边竹林旁一户人家,父 母和三姑娘以打鱼、种菜过 日子,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后来父亲去世,三姑娘和母 亲仍以卖菜为生。三姑娘内 心纯洁无暇,自然优美,即 使是卖菜的商品交换,也是 一种情感交流,丝毫不沾染 金钱气息。通篇小说充满了 平静如水、恬淡如山的诗意 和牧歌情调。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 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 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 家呼他老程。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小说创作以问题小 说开始,主要是探究 人生的意义,如 《斯人独憔悴》 《两个家庭》 《秋分秋雨愁煞人》 《去国》等
《超人》中的何彬 后来小说的题材开始 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茫茫的大地上,岂 以创作去改良人生, 止人类有母亲?凡一 具有敏锐的社会意识。 切有知有情,无不有 如《超人》、《烦 母亲,有了母亲,世 闷》、《悟》等 。 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 种子”。
二、乡土小说
鲁迅: “凡在北京用笔写出 他的胸臆……侨寓文 学” 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 将“乡间的死生、泥 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隐现着乡愁”
1、时间: 1923年左右
2、代表性作家: 王鲁彦、彭家煌、许杰、许钦文、台静农、 废名、蹇先艾等
3、代表性作品: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展示了奇特的封建陋习,获得了民俗研究价 值 蹇先艾《水葬》 着墨于贵州落后野蛮的习俗
冯沅君(淦女士):
以抒情独白和大胆袒露内心的写法,细微表 现一个青春期女子的爱情生活:
“我很想拉他的手,但是我不敢,我只敢在间 或车上的电灯被震动而失去它的光的时候,因 为我害怕那些搭客的注意。可是我们又自己觉 得很骄傲。我们不客气的以全车中最尊贵的人 自命。”
2、浅草—沉钟
主要成员:陈翔鹤、冯至、林如稷、陈炜谟 等
3、冯文炳(废名)——另类乡土小说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 梅县人。小说集有 《竹林的故事》、 《桃园》、《莫须有 先生传》、《枣》、 《桥》等。
具有反朴归真的人生态 度和肃穆静观的审美态 度,小说具有传统文学 的余韵,有唐人绝句的 诗词意境。 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 现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 宗法制农村世界 创造了田园抒情诗式样 的小说范式
4、问题小说的特征: 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强;哲理性强;对问题的探索肤 浅,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社会功利化追 求所导致的观念化和抽象化倾向。 5、代表性作品 鲁迅的《狂人日记》、《药》、《伤逝》,罗家伦 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 人》,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最后的安息》, 胡适的《一个问题》等。
提问:与前述乡土小说的区别?
开启了中国田园牧歌乡土小说的先河,影响 30年代京派创作,影响沈从文——汪曾祺
第二节
冰心 叶绍钧 许地山
一、冰心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生于福 建省福州市一个海军 军官家庭。现代小说 家、散文家、诗人、 儿童文学家。
作品特点:
1、写缅甸、印度等异 域生活,充满了南国 情趣。 2、作品风格独特,卓 然不群,具有宗教情 怀,在宗教氛围中探 讨女性的命运。 3、情节上多贯穿爱情 主线。 《命命鸟》写一对缅 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 殉情自尽的爱情故事: 投湖自尽。“好像新 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 那般自在”
小说揭露封建婚姻制 度的罪恶,宣扬人生 是苦,涅槃最乐的宗 教精神。
老程除了种莱,也还打鱼卖。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 里满河山水,他照例拿着摇网走到河边的一个草墩上— —这墩也就是老程家的洗衣裳的地方,因为太阳射不到 这来,一边一棵树交荫着成一座天然的凉棚。水涨了, 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Fra Baidu bibliotek绿团团的坡,刚刚高过水面 ,老程老像乘着划船一般站在上面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 去;倘若兜着了,那就不移地的转过身倒在挖就了的荡 里,——三姑娘的小小的手掌,这时跟着她的欢跃的叫 声热闹起来,一直等到蹦跳蹦跳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 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三、叶绍钧
叶绍钧(1894- 1988)原名圣陶,江 苏苏州人,小说家、教 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 人之一,早期问题小说 家。 主要作品: 《潘先生在难中》、 《倪焕之》等。
提问:鲁迅的乡土小说特点?
4、历史评价 为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息,突破了五四以 来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从关心个人 到关注社会和民众,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 题材。艺术上比问题小说更成熟。
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巨大。
三、浪漫抒情文学
文学观念与“为人生”派不同,力求忠于自 己内心的要求,标举对自我情绪与性灵的审 美表现,潇洒叛逆不羁。 (一)创造了独特的文体: 1、自叙传小说 2、情绪小说 3、散文化与诗化 4、浪漫主义的基调加上现代主义的音符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