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第一篇: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善于叙事之“以小见大”作文指导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自学与探究:

学习活动一:感知“以小事见大”

例文一: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

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作文来。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一粒沙旦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1、特定的时间,一般是瞬间发生的,跨度以5分钟左右为宜。

2、特定的地点,即地点比较固定、具体,家中,教室里,大街上都可以。

3、事件上不管有没有其他小事,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这件事往往是日常、平常的易被人忽视的小事。

4、小事必然离不开人物,人物必须偏向于主人公,刻画主人公往往又离不开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描写的。

5、因为是小事,所以细节描写必须信手拈来、不可缺少。

6、特定的道具可以使小事更为集中、更为感人,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变色龙》中的“大衣”

1、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2、立意从小角度切入

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以小见大作文写法PPT课件

以小见大作文写法PPT课件

• 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 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 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 也 很 喜 欢 。 “ 真 的 不 大 ! 这 正 合 适 呢 ! 呵 呵 , 都 舍 不 得 脱 了 … …” 空 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 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以小见大的常见方式:
(一)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二)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第12页/共17页
wk.baidu.com小”
• 聚焦凡人小事 • 观察自然景象 • 捕捉细小情节
直露式 含蓄式
“大”
关注社会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第13页/共17页
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 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 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 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 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 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谢谢您的观看!
第17页/共17页

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范文,感受、学会“以小事见大”写作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例归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学生背诵“小事物体现大道理”的文章,师生评议。(首先请xx进行课前展示,从xx选的文章来看,作

者借很小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导入:同学们也可以仿照上面的作者进行练习,请大家看这两幅图片,任选一幅图,

通过观察和联想,随意说出一句话来。(鼓励学生举手回答,调动气氛。示例:枫叶红了,

秋天到了,又到了收获的季节。秋叶以优美的舞姿落到地面,展示它最后的风采,诠释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人说过“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

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也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写记人记事

的文章, 要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因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多

英雄壮举,所以我们要学会写小事。那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小见大写作手法在记叙文中

的应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明确概念:(1)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

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

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提问学生读,师点拨:这一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写作技巧材料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写作技巧材料

以小见大”系列写作指导教学案

作文指导一:“以小见大”之以小事见大(学案)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

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

二: 【教学方法】

例规法

三:【思路点拨】

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一叶落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四:【探究写作技巧】

☆学习活动一:感知经典,小中有大

例文:

散步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记叙文的写法——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记叙文的写法——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记叙文的写法——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记叙文常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人记事,使文章深刻、感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写小的事件,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的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

怀想天空

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三人成虎”的力量是可怕的。不知从何时起,对农民工的歧视成为了我心中的“定理”。可是,有一件事,却给这个“定理”彻底的毁灭。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说它为“形式”,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已经不愿在此时唱国歌,甚至不会唱了。“形式”,依然按照步骤进行着,只是今天校园外多了几声挖土机的嘈杂罢了。不知是我们的萎靡状态“感染”了喇叭,还是挖土声过于嘈杂,反正喇叭是那么地有气无力。“向右转45度。”主持人无力地吼着。队伍也如风划过沙做的塑像——一下子全散了。我们懒散地挪动了几下小碎步,队伍蛇形般扭动了起来。

“下面进行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道。喇叭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该死的农民工!”我不禁抱怨起来,“难道不能让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这点道德也没有,难怪受人歧视!”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

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记叙文要达到深刻的要求,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即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一、选材要小

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写记叙文,从撼动过自己灵魂的小事入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写议论文,从身边琐事着笔,折射时代面貌,揭示生活本质:此所谓“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二、感悟要深

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①悟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

②悟“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例如】某学生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

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记叙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指导

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
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本文给我们做
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 雪后初霁,爹来看我。 远远看到爹的身影,顿觉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按捺不 住内心的激动,我飞奔到爹的跟前。 “冷吗?”爹慈祥地问我。 “不冷。”我答应着,突然看到爹把大衣裹了一下,我呆住了——在这三九寒冬 的雪天,爹竟毫无怨言地走过了凛冽寒风的十八里雪道。望着爹满是雪花的头发,我 的眼前仿佛增添了一层雾气。 “钱够吗?”爹习惯地问。 “快没了,不过,再过三天就放假了。” “哦”,爹说着解开了刚刚紧裹的大衣,北风“嗖”地钻了进去,爹打了个寒战, 我的心中也随之猛烈一颤。 “给,这是二十整,够吗?”爹低头注视着我。 “够了,用不了的。”唯恐爹担心,便答道。 “哦,给你这个。”爹拿着一元硬币说,“拿着吧,干啥都行,就可别乱花。” 接过这枚带着体温的硬币,闪闪的光芒刺着我的眼睛,它几乎化成了一团火焰, 顿时,我全身的血液沸腾了。 “哦,这儿还有一个,也给你吧。”爹说着递了过来,我接过它,感到沉甸甸的。 面对着两枚硬币,我不能自己,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 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通过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使作品更加含蓄、深刻,引发读者的 思考和感悟。
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描述人物、景物、事件等方面运用 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富有哲理 性和艺术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05
以小见大的写作实践与案例分析
实践方法
01
选取典型细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能够凸显 主题和情感。
对比衬托
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细节 的特点和意义。
03
02
深入挖掘
对细节进行深入的描绘和挖掘,展 现其内在意义和价值。
语言精练
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使细节更加 生动、形象。
04
案例一:鲁迅的《一件小事》
细节选取
通过选取一件小事——人力车夫的善良行为 ,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对比衬托
将“我”的自私和人力车夫的善良进行对比 ,突出了人力车夫的高尚品质。
散文
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形式,以 小见大的手法在散文中也有广泛的应 用。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通过描 述父亲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对父爱 的深深感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散文通常选取生活中的琐事、景物或 人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 表达出更深刻的主题和哲理。
诗歌
01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节 奏感的文学形式,以小见大的 手法在诗歌中也有着重要的体 现。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第一篇: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但在我们同学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犹如和风,犹如细雨,犹如闲云,犹如轻烟,要用小弦拉出高调是何等困难!实际上,“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

1、联系实际,挖掘材料的闪光点。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的开掘,就能够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作文《习惯》,写自己上学时习惯走老路,生怕走新路耽搁上学时间,有一次自己提前上路,放胆走一回新路。一路忐忑不安,但终于走到了学校。由此感悟到:“我们平时生活中,之所以保持旧习惯,不敢尝试,不也往往是患得患失心理在作祟吗?”。再如作文《鲇鱼跑了》,写家人虽然对买来的鲇鱼严加防范,但第二天发现它们还是逃脱了。作者不由感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两篇作文的题材都很平淡,但主题却比较深刻,成功之处就在于深入挖掘!想象联想,赋予新的内涵。想象和联想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在写作中由物及人,由人及社会,由平淡到有奇,由小

到大。如《蒲公英》,作者由眼前的蒲公英想到战时的蒲公英,再想到自己收养的像蒲公英一样的孩子,从而揭示了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再如《白杨礼赞》,作者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这两篇的题材也很平常,但是作者通过想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 记叙文写作“以小见大法”导学案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 记叙文写作“以小见大法”导学案

高考分文体写作之

记叙文的“以小见大法”写作导学案

(教师版)

【训练目的】

一、了解记叙文“以小见大法”的写作特点;

二、走近高考,研读例文,学会写“以小见大法”的记叙文。

【导入学习】

“以小见大法”是指从生活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一个点,发掘出具有深

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揭示问题的内在本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精要。这种技法,也就是立意求深法。“借一叶而知秋,以一目而传神”。“小”与“大”是

对立统一的,“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特征的。而以小见大中的“小”,应是描述的焦点,它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安

排。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 理。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描写的是位无名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护、转交火柴的故事。相对于长征而言,在茫茫的草地里,可谓是小事;但通过小事却

看出当时红军处境的的异常艰难,反映出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全火种、一心向党革 命到底的伟大精神。这主题可谓是大主题。

【自主学习】

“以小见大式”写作模板

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因此,考场上运用小材料来写作往往会收到独特的效果。 这种写作模板就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并通过挖掘该素材的内涵,由表及里,层层论证,使文章内容不断深化。

1.着眼于“大”,挖掘要深刻。古人一直把“意深”作为写作的首要标准,

强调“意必深然后为工”“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我们写作时,一定要

细心观察,精于思考,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发 掘出最本质的一点,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无奇见有奇,就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范文《追求兴趣,更要尊重 兴趣》的立意就在于“尊重、包容他人的兴趣,于己,于人,于国,皆成幸事”,

小学生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小学生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应用指导

趣味故事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蓦地,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妈妈刷碗,碗打了,客厅里父子在谈论〕

思路点拨

这则小故事虽小,实则通过一个形象的故事道出了这么一个主题: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示:“儿子〞善于观察和总结经验,而这也正是他能够以小见大的明证。

训练题目

以小见大

训练要点

一、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

二、理解怎样做到“以小见大〞。

三、能够把“以小见大〞的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四、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方程式解说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呢?“小〞就是小题材,“大〞就是小题材暗地里蕴藏的“大主题〞,“以小见大〞手法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部份,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一颗小花小草,还可以是一个平庸人物…… “大主题〞可以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份真挚而深刻的情感……这种手法具体说来,就是选取细微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突出地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深刻本质,给人认识、教育、启迪或者趣味。它能够把具体而微与抽象相连,从小题材中见出大主题。“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点观全面,从不全到全,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灵便性和无限的表现力,便于提炼主题,使主题更鲜明集中,更具震撼力。不少知名作品都运用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例如我们学过的《游子吟》就是运用了这种手法,从母亲为临行孩子缝衣的小事,我们深深地体味到了伟大的母爱。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附习作剖析及模拟演练及佳作赏析与精评)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附习作剖析及模拟演练及佳作赏析与精评)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

学习目标

01.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魅力。

02.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激趣导入

成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指通过管子的小孔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本意是只看见事物的部分。后来,它用于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落而知秋,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作文也可以以小见大,只要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就能揭示蕴含的深刻意义,阐述各个较“大”的主题。

习作剖析

下面是作文《一件小事》的开篇。看看有什么问题。

一件小事,可以使你的人生一夜之间变得辉煌,可以使你的生活一瞬间崩塌,它可以是你生命的转折点,更可以是你生命的折腰点……

就比如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事故一一雅典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2年6月5日与希腊建交。1973年5月7日,首任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在去科威特使馆国庆招待会的路上,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加上翻译疏忽,误入当时与阿拉伯国家为敌的以色列外交代表官邸,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尚未承认以色列,因此闹出了国际笑话一雅典事件。

【把脉推敲】

题目是一件小事,可作者选的却是一件外交事故,是大事,不符合“小”的要求。选材上失误是最主要的问题。第二,作文开篇就空发议论,不是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也是我们要避免的。

课文回眸

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感知优秀作品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散步

の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它出自哪里?作者写了怎样的小事,反映 了什么大主题?
“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 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 他们的处境。
聚焦凡人小事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 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 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 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 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 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 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 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作者通过买橘子时的哪些动作细节,反映了 怎样的深刻主题?
“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捕捉细小情节
“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二)
含蓄式 :寓于叙述描写之中,
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 本身来显示 。
如何“小中见大”?
“小”
“大”
• 聚焦凡人小事
关注社会
• 观察自然景象
感悟人生
• 捕捉细小情节
诉说真情
使用“以小见大”手法,要注 意两点:一是选材要严,要精 选那些闪耀着光彩的琐事;
• 二是开掘要深,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善于从琐事中提炼出生 活的真相,人生的真义。
回顾经典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 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 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 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 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 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 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与点面结合课件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与点面结合课件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
合 思想,抒发感情。 的 效 果


小说戏剧的“点”是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在掌握了“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贾母,见熙凤,见两舅,见宝玉”
合 等情节后,突出两个“点”的,第一个“点”是赏析王熙凤的形象(5、6自然段):①写人物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
例 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以 小 见
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
大 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的 效 果
谢谢!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
结 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陈奂生上城》一文,先要在理

解情节的基础上,然后去感受陈奂生上城的行路和心路历程:①从乡下进城(悠然)――自卑,
②在车站生病(突然)――惶惑,③到宾馆住下(偶然)――懊恼,④由城里回村(飘然)――神气。
以小见大
剩下两束,我给了爸妈一束,爷爷奶奶一束。印着心形的粉红包装纸,包着鲜艳 的花儿,它们代表了我的爱,奶奶激动地搂着我落泪,爸妈则幸福得一个星期都合不 拢嘴。淡淡的花香浸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精 细的神态描写)

记叙文“以小见大”

记叙文“以小见大”

•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太近会伤害我的自 卑;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 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的大街上走走停 停……忽然,我扭过头,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 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 亲的身影,似乎好久.。 • 我也放慢了步子,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 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 了。 • 父亲在后面跟着我,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 • 我们两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 我们两都跟随着自 己的目标,跟着爱走。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观察身边景象
“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一) 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
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朱自清《背影》
冒着热气的茶迎上来,脆生生地喊:“爷爷,您 喝茶!”然后一边把茶杯捧到爷爷手中,一边把 他扶到沙发边。老李打心眼里高兴,工作中的烦 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一边抚摸着小兰的头, 一边问:“大兰呢?” “她呀,看书呢。”小兰不以为然地朝里屋呶呶 嘴。 老李不再说什么,细细地品起茶来。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资料,一进门 就见小兰正在看电视,见爷爷回来了,小兰习惯 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着:“爷爷, 您喝……”这才发现杯子里什么也没有。她忙倒 上茶叶去拎茶壶,只见她晃晃悠悠地举起硕大的 茶壶,那壶嘴就像个左顾右盼的蛇头,突然“呼” 的一下吐出一股热水,直扑杯底,杯里少得可怜 的几片茶叶全被扑出来了,小兰忙放下茶壶,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以小见大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以小见大 (2)

记叙文中“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了解并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

引趣法,回忆法,启发式双边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半瓣花上可以体会到人情冷暖。我们的作文就是要想办法用“一滴水”,用“半瓣花”来反映万千物象,芸芸众生。作文的主题立意要高,发掘要深,那么我们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就只需要“一滴水”“半瓣花”就足够了。这样写作和构思,既能达到较高的立意,又能言之有物,正所谓的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细心观察生活的微小,往往能悟出大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丑石》,希望能从中悟出写作之道。

二、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说说文中蕴涵了什么哲理。

1、学生自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畅谈感受。

如:

生1、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师:言简意赅

生2、小小丑石竟是天上的一块陨石,它告诉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生3、人各有所长,不可轻易否认事物的价值。

师:从看待事物的角度得到的启示

生4、外表丑陋的东西不一定没用。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到内在的美。

生5、丑石使我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充满自信的人才可能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

师:自信使我们美丽

生6、外表美不是真正美,内在美才是真正美。

生6、丑石告诉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师:要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生7、由人们对丑石的误解,我想到了罗丹的话,“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这世上能多几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8、我想到了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人不应自暴自弃,哪怕别人都鄙视你,放弃了你,你也应该自己爱自己,相信总有一天,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如何“小中见大”
• • • • 围绕中心选材 抓住线索 去粗取精 抓住细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寄 语
• 写小不写大 • 写近不写远 • 写实不写虚 多观察 勤思考 善联想
实 战 演 练 请同学们写一篇用一件 事表现家庭亲情的文章。 注意捕捉细小情节,做到 小中见大。题目自拟, 600字左右
“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捕捉细小情节
“小”
• 聚焦凡人小事 • 观察自然景象 • 捕捉细小情节
“大”
关注社会 感悟人生 诉说真情
小题材 大主题
• 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 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 小是大的一部分,大是通过小来反映本质 特征的。即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 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 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 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
一滴水中蕴藏着大海的汹涌澎 湃,博大深沉;一滴水中昭示着 大海的欢乐与苦难,过程与结果。 平凡蕴藏伟大; 细节缔造永恒。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 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 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 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 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 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 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
• 本文能以小见大,立意深远,而且构思新 颖:小电梯,折射出大社会。创建和谐社 会是一个大主题。 • 房子越来越多了,人情味却越来越少了; 房子越来越大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越 来越远了。真真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 往来”,同住一幢楼,却只见其面,不知 其人,可悲可叹。怎样消除冷漠与隔阂? 青年教师用真诚与热情化解了“冰冻”, 于是,欢声笑语在电梯中回响,也将在这 城市的上空回响。
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 们的处境。
——杨绛《老王》
聚焦凡人小事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 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 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 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 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 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 肃然起敬! ——杏林子《生命 生命》
• 请相信: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最 能打动人心。
在电梯中学会和洽相处 第一天 “砰!”电梯关上它沉重的门。我和众人默立着,似乎一根根木桩立在拥挤的箱子里。 我家刚搬来不久,本想和众位邻居搞好关系,但当我与别人的眼神相对时,还未等嘴角上扬, 对方早已把头转向别处。唉,深深的感叹里多了一份深深的无奈。 第二天 出电梯的人飞快地离去,进电梯的人也互相拥挤,并没有片语可言。当电梯门关到一 半时,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等等,还有我!”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大包 小包的青年。“大爷,帮我提着这个包。大婶,帮我拿一拿。小姐,请……”青年一连串的 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大家也乐了。青年歇了口气,说道:“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音乐 老师,今天刚搬来,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说完,还有模有样地鞠了一个躬。“XX中 学,我还在那里上学呢!老师好。”一个笑得很灿烂的女孩说。“哈哈……”大家都被青年 的热情和女孩的调皮可爱逗乐了。爽朗的笑声在狭小的电梯里碰撞,摩擦出友善的火花。 到五楼了,青年老师边说着谢谢,边拿回自己的包走出电梯,临走前还不忘回头深情 地说声“再见”。 到达我的目的地六楼后,我走出电梯,不经意间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招呼声。 “等等,李大爷还在后面。” “大妈,您慢走!” 第三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里有了谈天和说笑的声音;也不知从何时起,乘坐电梯的人 不再拥挤,而是为别人着想,不断移动地方,为别人提供更多的空间。一个真诚的笑脸,唤 醒了人们的热情和友善;一抹浓浓的情谊,带来了邻里的和洽相处。
品 味 实 例
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 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 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晚上,爸爸说:“鲇 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 可就喝不成罗!”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 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的走出 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 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 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 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 了。”“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 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 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 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 1、写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请相信: 好文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情。 • 2、描写细腻生动。“只有一点材料,怎么 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 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本文给我们做 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当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 雪后初霁,爹来看我。 远远看到爹的身影,顿觉得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驱走了冬日的寒冷。按捺不 住内心的激动,我飞奔到爹的跟前。 “冷吗?”爹慈祥地问我。 “不冷。”我答应着,突然看到爹把大衣裹了一下,我呆住了——在这三九寒冬 的雪天,爹竟毫无怨言地走过了凛冽寒风的十八里雪道。望着爹满是雪花的头发,我 的眼前仿佛增添了一层雾气。 “钱够吗?”爹习惯地问。 “快没了,不过,再过三天就放假了。” “哦”,爹说着解开了刚刚紧裹的大衣,北风“嗖”地钻了进去,爹打了个寒战, 我的心中也随之猛烈一颤。 “给,这是二十整,够吗?”爹低头注视着我。 “够了,用不了的。”唯恐爹担心,便答道。 “哦,给你这个。”爹拿着一元硬币说,“拿着吧,干啥都行,就可别乱花。” 接过这枚带着体温的硬币,闪闪的光芒刺着我的眼睛,它几乎化成了一团火焰, 顿时,我全身的血液沸腾了。 “哦,这儿还有一个,也给你吧。”爹说着递了过来,我接过它,感到沉甸甸的。 面对着两枚硬币,我不能自己,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观察身边景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 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 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 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 1、还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以小见大。它的材料是相 当小的:父子见面的一个镜头。或者说父子的几句对话。 大家数一下,全文只有19行,8句对话,连标点和空格刚 够字数。但却感人至深。为什么?因为作者写的,是自己 经历的事,是自己有感情的事,尽管小得很,却情出于心: 父爱子,子爱父,一字一句,动人心弦。这种感情是编造 不了的。 • 2、人物刻划凝练准确、生动传神。文中看似简简单单 的几句话,父亲沉甸甸的爱,儿子发自肺腑的感激却跃然 纸上。
美丽的苹果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 只轻盈点过水面的燕子,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片刻之间,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切好,递给祖母。那一 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祖母每次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 着还要。望着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乐滋滋的。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能吃上一个完整 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 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 削出的大苹果。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 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 体。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 清祖母说的是“苹……果”。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 己动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动作操作起来。可那小刀好 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的,果皮果肉洒落了一 地。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苹果递到祖母眼前时,分明读到了一种幸福的 笑容。 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 在我的手上。每每望着租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 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