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黑龙江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黑龙江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作者:包艳伟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24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双行栽培技术的概念及增产效果,分析了增产原则,提出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推广玉米是主要农作物,采用传统种植方式,但产量低,种植效果不乐观,迫切需要改革种植方式。
作物种植方式的改革不仅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改革种植制度的主要环节。
近年来,黑龙江地区对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和示范,产量显著提高。
因此,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值得推广和推广。
1 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概念及增产效果1.1 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理念。
原来的60cm米垄、两垄、一垄改为120厘米大垄垄,在垄上种植2行玉米,垄行距40cm.垄间行距80cm,种植株型的大小和分布。
被称为三大垄双排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以高产粮潜力最大化、种苗数增加、双行密垄为前提的水肥综合配套技术以种植为核心。
1.2 大垄双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益。
可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后可以看出增产效果。
在相同的50000h㎡条件下,双行大垄比传统垄作多7.5%~8.6%。
如果植物和肥料的数量适当增加,甚至可以达到24%—34.7%。
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总体效果良好,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
1.3 良好的通风和透光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光照不仅影响光合作用,而且影响身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风和透光率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在田间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不仅发挥了玉米的高光效率和穗发育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玉米的高产效率。
玉米光照不兄,影响玉米的生长,自然光照强度的传统的清种可以使玉米叶片相互遮蔽,不能很好地暴露在光下。
因此,玉米营养不良,植株弱,易脱落,空秆增多,穗小。
最后,减少了玉米的产量。
大垄双行栽培可使阳光直接照射玉米和叶片下部,有利于通风和透光,并具有广泛的行距、良好的空气循环和玉米所需的二氧化碳。
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全面分析及科学化管理策略

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首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玉米栽培中,黑龙江省采用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先进的农用机械高效率完成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以及收获等栽培流程,为实现玉米连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不断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黑龙江省各地区要及时总结高产栽培经验,规范玉米全生命周期内的科学化管理,如此方可保障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生产目标。
一、选地整地1、选地玉米种植地的土壤要具备良好的肥力,尽量选在含氧量10%-15%,空气容积大于30%,土层厚度超过80cm的地块栽培玉米。
2、整地深耕整地,深度为20cm,最深不得超过25cm,避免破坏耕层,降低土壤保墒能力。
整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秋整地对耕层较深的地块,可以在秋收后深松土壤,打碎底层土块,将残留的病菌和虫卵翻入深土层内,避免病菌和虫卵越冬。
秋整地时要同步完成耙茬、深松和夹肥作业,秋起垄后镇压。
(2)春整地对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进行春整地,使用旋耕机灭茬,旋耕深度控制在10cm-15cm,深松土壤,施入底肥。
二、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结合本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确保玉米品种与种植模式、种植条件相匹配。
2、种子处理用药剂拌种或对种子包衣,提高种子在土壤内的抗病害能力。
包衣使用的药剂可以选择克百威、吡虫啉、噻虫嗪、多福克等药剂。
根据药剂说明书确定合理用量,如选用多福克药剂进行包衣时,药剂浓度为35%,药剂与种子比例为1∶70。
三、播种技术1、栽培模式在黑龙江省玉米栽培中,常见的栽培模式包括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小垄密植栽培以及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等模式,各种栽培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
在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后,其播种技术要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播种在栽培中选用中晚熟的玉米品种,一般在秋季整地,同时完成施肥、起垄作业,垄宽130cm,高15cm-18cm。
高产玉米生产发展情况汇报

高产玉米生产发展情况汇报背景介绍高产玉米是指采用高产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
高产玉米能够提高单亩产量,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积极实施高产育种技术推广,优化土地利用,加强农业管理和科技创新,使高产玉米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近年来高产玉米生产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高产玉米生产的因素以及未来前景展望。
高产玉米生产现状高产玉米生产的区域分布目前高垂玉米在栽培面积上集中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其中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区为主要种植区域。
以黑龙江省为例,其特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其成为高产玉米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黑龙江省采用科技创新、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提升高产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和质量,保证了其玉米种植收益和发展潜力。
高产玉米生产形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产玉米的生产形势也出现了很大改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高产技术的应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1960年的1.5亿亩逐年增加到2019年的2.5亿亩,高产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时,高产玉米的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
2.高产玉米品种逐渐优化技术进步为高产玉米品种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新型玉米品种的研发使得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品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最近几年通过研发新型玉米种植技术,克服了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问题。
此外,通过优化农村管理和育种机制,玉米种植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玉米生产效益明显提升高产玉米品种的普及和技术的改进,促进了高产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玉米总产量不断增加。
高效、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大大缩短玉米生长周期、增加玉米机械化收割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玉米的耐候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鲁豫系玉米、中秆系玉米、单交系玉米等。
2.合理密植玉米的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密度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高容易发生逆境。
一般适宜密植6~8万株/亩,株距为60~70cm,穴距为40~50cm。
当然密度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3.良种选用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挑选,筛去熟籽和坏种,保留健壮、充实、色泽好的种子。
干燥程度要适当,以免影响发芽率。
种子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株间距、株高、抗病性等需要综合考虑搭配。
4.深松玉米的根系一般较为发达,因此深松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深松可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强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一般在春季耕作时深松,并需注意保水。
5.合理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玉米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钾肥,一般可用尿素与磷钾复混肥全量施入根区中。
在玉米成长阶段也需适量追施氮肥与磷钾肥。
当然,具体的配比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6.适时浇水玉米生长期需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要注意适时浇水。
播种后约20天可1次灌浆,至丝长期每5~6天施一次浅灌,留心保持土壤湿度。
7.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生长过程中,每7~10天左右喷一次病虫害防治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8.及时自然成熟玉米的自然成熟十分重要,需要认真观察及时进行收获。
自然成熟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丰富,而自然成熟前损失的养分和玉米籽粒质量都会有所降低。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简单介绍。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安排管理,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主要技术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农业种植技术和养护管理措施等相关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系中,玉米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它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性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从根本上来讲,对于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来说,它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因素。
尽管我国玉米产量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仍然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问题,无法真正意义上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玉米的使用要求。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着重针对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着重分析和探究,以此为着手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玉米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以此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选择的玉米种子不够优质,不具备针对性当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选种育种问题,其种子的质量不够优质,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相关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与当地特定的客观情况不相符合。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玉米种子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育,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玉米的生长和粮食产量的提升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很多种植户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全面深入的考虑当地特定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的具体情况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由此导致玉米种子不够科学合理,与当地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更有甚者,没有选择合适的种子而导致种子出现不发芽,甚至腐烂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从根本上造成玉米产量持续下降,甚至出现绝产。
"、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和把握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情况东北地区因为在我国的深内陆地区,在春天播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在这个时间段会有很少的降雨,而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玉米种植的土壤长期处于干旱的状态,这对于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玉米的长势受到极大限制。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的提 高,但是 由于对玉米的需求量较 大,所 以即使是我国东北地 区的 “ 玉米黄金 带”,也 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 国民需求量 。因而对黑 龙 江地 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 究分析 , 是 非常紧迫的。本文针对 黑龙江地 区的玉米 高产技术,进行一 系列的研 究与分析。 关键词 :黑龙江地 区;玉米高产 ; 栽培技术 ;分析与研究
h m , 但是注意一定不能种肥同位 ,以免烧种 。
3 . 3追肥
追肥 的主要材料是氮肥 , 施 用尿素大 约在 2 2 5 k g / h 1 1 1 左右 , 但是具体 的数量依据土壤的肥力 、品种 、底肥 和种肥 的使用情 况来定 。对于追肥最大的效用期 是拔节 至抽穗前期 ,一般情况 生 的几 率 。 下是 7~8叶时一次施入。在保证 了种子 的施肥之后 ,才能保 1 . 2进行整地 证种子 的健康成长 ,达到更好 的产量与更优 良的玉米质量。 黑 龙江地 区春季多干旱 , 降雨并不丰富 , 所 以在种玉米前 , 4注意播种期与播种方法 最好是在秋天时进行 翻地 、粑地 、起垄 。如果不 能在 秋天起垄 4 . 1 控 制 好 播 种 期 的话 ,也应 该在早 春化 冻 1 0 — 1 5 e a 时进 行打 垄 ,并立 即进行 r 选好 了 优质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后,为了保证 镇压 ,这样会有利于保墒 。在秋天也必须进行定时的翻地 ,每 种子 决 速健康 的发芽与出苗,应该选好 置 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次 翻地 的深度大 约在 2 0 c m左右 。在 整地环节得到保证 ,就 为 在黑龙江地区, 5 月中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 , 低温稳定在 7— 种子 的正常发育提供 了一个 良好的环境 。 8 ℃。如果播种太早 的话 , 地面温度较低 ,种子在土壤里停留的 2用心进行品种选择与种子 处理 时间过长 ,这样会导致种子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 , 不利于保全苗 2 . 1 进行种子品种选 择 和壮苗。如果播种晚于 5 月中上旬 ,则浪费积温 , 不利于种子的 在我 国 四大作 物 中 ,相 对于水 稻、大 豆 、小 麦而言 ,玉 发芽 出苗 , 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 的产量和质量。 米属 于稀植作 物 ,也 就是每 颗玉米 之间都 有一定 的空 间 ,正 4 . 2寻 求合适的播种方法 是 因为这个原 因,玉 米种子 质量 的优劣 ,会 在很 大程度 上影 在 黑 龙 江 地 区 ,尤 其 是 黑龙 江 的北 部 地 区 ,已经 基 本 响到玉 米 的产 量 。那 么在种 植玉米 之前 ,至关重 要 的一 步就 实现 了种子 的机械化 精量 点播 ,而且 播种 的深度 可以控制 到 是进行 种子 的精挑 细选 ,保 证种子 的高质 量 。只有优 良的种 5  ̄ 7 e a r ,具体的深度是根据土质和种子的大小而决定的。在土壤 子 ,才 能保证 长 出比较茁壮 的秧苗 ,才能保 证玉 米 的高 质量 粘重的情况下 ,种 子就应该稍微浅一些 ,但是又不要太浅 ,因 与高数 量 。所 以,用 心 的挑 选种子 ,进行 比较分 析 ,最后 采 为离地面越近就越容易受到霜冻的危害。 在土壤疏松的情况下 , 用一些 高产 多抗 、熟 期适 宜的玉米 品种 ,如果有 足够大 的种 种子就应该种的适当深一些 , 这样有利于 吸收底墒 ,保证种子 植 空 间 ,也应该合 理的搭配进行 不 同种子 的种植 。 的健康成长 。因为玉米对密 度的适应能力 不是很好 ,密度的变 2 . 2 进行种子处理 . 化对玉米 的最终产量的影响特别大 , 所 以在播种 时必须要注意 选 出优质 的种 子之后 ,不能 直接就 进行种植 ,而 是必须 对种子 的合理密植 ,并在分析种子特性和栽培条件 的基 础上 , 再 通过精选 环节 ,把种 子 中的小 粒 、病 粒和残 粒挑 出去 ,切 科学的分 配种子种植 的密度 。 实 的保证 种子 的质 量 。为 了增 强种 子皮 层 的透气能力 和 吸水 5注意 日常的田问管理 性 ,促进种 子 的发 芽能 力和生存 能力 ,应进行 晒种 。在晒种 5 . 1 补 种 时 ,要选 择晴天 ,把种 子摊在 干燥 的地 上或席 子上 ,期 间注 在播种后 的一段时间 内, 应该定 时的检查 田间的发芽情况 , 意频 繁 的翻动 , 但是 一定在 晚上收起 来 ,以防止受冻 。 此后 , 主要是找 出一些粉种 、烂芽等 ,这时要及 时的进行 补种 。在 幼 用合格 的玉米种衣 剂拌 种 ,这样 不仅 可 以防治病虫 害 ,还可 苗 的 3叶期 阶段 ,要进行间苗 ,就是将大苗与壮苗 留下 来 ,齐 以加快种 子的发 芽和 出苗 。 苗但 不要求等距 。除此之外 ,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 ,在
黑龙江省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进 的玉米栽 培技 术。本文对玉米栽培技 量 。其次做 晒种工作 ,增强 玉米种子的 植 ,能够使 叶面积指数 的发展 达到动态
术进行详 细的分 析 ,以提高玉米的产值 皮层 的透气 能力和吸水能力 ,有利于玉 合理 ,以减少光反射来增加光的吸收量 ,
满 足国民的需求 量 ,使黑龙江地 区的经 米种子 的发 芽率 增大 ,使 玉米的生存能 使 内部 受光 良好 。根 据密度大小 、生产
不 行 时 ,则 在 早 春 化 冻 时 进 行 打 垄 及 镇
压 ,有 利于保墒。秋天时也进行定时 翻
地 。整 地的过程得 以保障 ,为种子 的发 育 提供 一个 良好 的 土 壤 环 境 。
2 玉 米 品种 的 选 择 与 种 子 的
处 理 2.1 玉 米 品种 的选 择
玉 米 相 对 于 水 稻 、小 麦 、大 豆而 言
属 于 稀 植 作 物 ,每 颗 玉 米 之 间存 在 一 定 的 空 间 。 因此 ,玉 米 质 量 的优 劣 取决 于
玉 米 种 子 的质 量 , 只有 优 良的种 子 才 能
长出茁壮 的秧苗 ,优质量 的秧苗保证 玉
米的高质量和高产量 。所 以选择 国家或 省审定 的高产 、优质 、实用 性和抗病虫
1-2 玉 米 的整 地
温 情况来确定播深 ,其播 种的深度要保 当补苗 时避免伤其根 系。防止病虫害 ,
整地主要是 为了耕层上虚下实 ,有 持一致 ,播种后覆 土适 时镇压。播种时 提高玉米 的产值 。
利于土壤增温 ,保水 、肥。整地为种子 , 采用双粒播种 、单株 留苗 ,确保每亩能
在选择好优质 的Biblioteka 米种子 ,以及科 以免烧种 。追肥 的效用期是拔节 至抽穗
黑龙江泰来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 水分无 法上行 补墒 ,即呈旱 象。再者 种植规 模小 ,机 械
1 泰 来县玉米生产现状
泰 来 县耕 地面 积 1 7 . 6 6 7万h m ,其 中 :玉 米常 年种 植面积在 6 . 6 6 7万 h m 左右 ,2 0 1 2年高达 8 . 7 6 7万 h m , 占耕地 面积 近一半 ,可 以说 玉米 是泰来 县主栽 作物 、立县 作物 。泰来 县玉 米低产 田 5 0 0 k g,高产 田块 7 0 0 k g,平
长 的天数 。 因为 来霜期 早而导 致玉米 籽粒不 能够 正常生 理 成熟 ,籽粒 含水量高 ,因而 出现不 同程 度的 “ 水 苞米” 现象 , 致使玉 米品 质较 差。( 2 ) 品种混杂退 化 :据调查 ,目前泰来 县种 子 经营业 户 多达 l l 3家 ,每 家都 有 2~ 3个 自己独打 品牌 ,致使 玉米种 子品种 多、杂 ,没 有 当地 主打 品种 。( 3 )
均5 5 0 k g。
化 水平低 ,耕 层浅 ,农业基础设 施落后 。( 3 ) 春整地 、整地 质量 差 ,散墒 跑水 :出苗不齐 ,2 、3类苗 比例大。提倡秋 整地 。( 4 ) 田 间管 理不到位 :种植 密度偏 低 ,每 6 6 7 m 保 苗株数不够 。泰 来县玉米种植密度多在 3 2 0 0~ 3 3 0 0株 , 种植 密度偏低 ,是制 约泰来 县玉米 产量提 高的重 要因素之
2 0 % ~2 5 %做 底 肥或 种 肥 ,另 7 5 % ~8 0 %追 肥 ,施 二 铵 3 3 0 k g左右做底肥或种肥施入 ,施钾肥 1 2 0 l ( g 、锌肥 1 0 k g
做种肥 ;每 6 6 7 1 2 2 产6 0 0 k g,每 1 h m 施尿素 3 0 0 k g ,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尽管我国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土壤肥力不足、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壤肥力不足玉米是一种对肥力要求比较高的作物,而我国的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尤其是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缺乏较为突出。
土壤肥力不足不仅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如何解决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成为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土壤肥力测试,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测试结果,科学合理地施入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等,以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可以采用有机肥、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还可以采用旋耕、深翻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率。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玉米的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叶斑病、玉米枯萎病等。
这些病虫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针对玉米的病虫害问题,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做好病虫害的早期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要加强科技推广,推广抗病抗虫玉米品种和防治技术,提高玉米的抗病抗虫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三、水分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抽雄期,对水分的需求更为突出。
而且,目前我国的玉米产区大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紧张,水分管理成为了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玉米的水分管理问题,首先要合理安排灌溉,做好田间水分管理。
黑龙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龙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摘要:中国属于重要粮食生产大国,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粮食方面的需求与标准,但玉米作物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中国各个地区开展玉米作物种植工作,但东北地区占据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玉米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提高中国玉米作物生产量同时,加强玉米作物质量,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黑龙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玉米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研究黑龙江地区玉米作物种植面积较大,虽然今年东北黑龙江地区玉米作物产量较大,但为不断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采取合理技术,提高玉米生产数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在开展玉米作物种植工作的情况下,需积极采取先进化的栽培技术,体现其自身作用和价值,提高玉米作物生产量和质量。
1.土地的选择地理条件和玉米生长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为提高玉米生产数量和质量,需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土地。
但在黑龙江一些地区存在黄土的状况,大部分为黑土资源,只有具备肥沃的土壤,才能够满足玉米作物养料方面的需求与标准,为玉米作物健康生长提供帮助。
另外,在开展玉米作物种植工作前期阶段,为确保土壤资源水资源肥料重组性,需选择疏松和多孔的土壤,同时对酸碱性严格控制,满足玉米种植工作需求与标准。
但在选择土地的情况下,需采取轮作制度,避免玉米作物出现连耕连做的问题,加强土壤自身肥力,在正常的情况下,采取玉米和大豆同时种植的方式,避免玉米作物出现病虫害问题。
1.控制种子质量农户选择玉米品种的情况下,需选择能够适合第三季温带种植的玉米品种,其自身的质量和适应能力较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病虫害问题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影响,提高玉米作物质量和产量。
1.种子处理工作完成玉米品种选择工作后,为提高玉米品种的发芽率,需针对种子科学合理的处理,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针对种子质量筛选,提出一些发霉的种子,确保种子具备饱满性和圆润度较高的特点,同时开展种子晒晾和浸泡工作,但在这期间需采取温水。
玉米高产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分析

次 。春季 整地 , 要求尽 量减少耕作次数 , 来不及秋 耕必须春耕 的地 种深度不 匀 , 幼苗不齐 , 甚至引起幼苗期根 系接触不 到土壤而受旱 。 块, 应结合施基肥早春耕 , 并做到翻 、 耙、 压等作业 环节 紧密结合 。 如 播前或播 后镇压可调节过松现行 , 一般是播前松土深度不超过播种 播前遇雨 , 也可浅耕并及时耙耱 , 趁墒播种。 各地应 根据 当地 的特点 深 度 为 宜 。 和条件采用适宜的耕作方法 , 如东北地区的深松 、 垄作耕 法 , 黄土高 3 . 5 地 头地边 的耕 作情 况。机械化生产 的单位 , 因农具起 落 、 机 原地 区的秋耕带耙 免春耕法等 。 车打弯 , 地边地头 的耕作质量常被忽视 , 这些地方玉米生长较差 , 单 2 . 1 农艺要求 。 为了保住墒情 , 春整地的时间应抢在土壤 全面解 产较低 。犁地 、 播种按起落线作业 , 并 有精 确的行走路线 , 才能改善 冻前 , 抓住土壤表层处于早化冻的时机进行 。 如在 翻浆期顶浆耙地 , 和提高地头地边的耕作 质量 和玉米生长状况 。 就会 因土壤温度大 , 形成僵 巴土块 , 加剧 表土干燥 , 增厚干土层 , 影 参 考 文献 响播种质量 。 春整地要求既要保住墒情 , 又要防止风蚀。 因此表土不 [ 1 】 王平 , 孟令媛 , 刘学玲 , 金真 , 王越人 , 张晓梅 , 李洁. 玉米高产栽培 能耙耱过细 , 同时在表 土下面要造成一层坚实的种 床。 技 术[ J 1 . 内蒙 古 农 业科 技 , 2 0 0 8 , 1 . 2 . 2整地机具。一般使用链轨拖拉机 配套 圆盘耙 ,耙后带拖土 [ 2 ] 杨宏, 张四华 , 吴新 华. 玉米高产栽培技 术l J 1 . 安徽农 学通报( 上半 月 刊) , 2 0 0 6 , 8 . 板。用圆盘耙切碎土地 , 并压实表层下 的土壤 , 形成 良好 的种床。 2 I 3 作业时间。耙 地时间要抢在 3月末 , 在土壤翻浆前整好地。 2 . 4质量验收标准。 地表平下 细碎 , 有一层松 土并夹带有部分小 土块 , 下面要有一层土壤紧实而湿润 的种 床 , 无大土块和架空现象 ; 要求地表平整度在 2 . 1 米幅度 内, 高度差 小于 7厘米 , 无漏耙 、 无拖 沟和拖堆起垄 现象 。 3土壤耕作质量检查 3 . 1 耕深及有无重耕或漏耕 。玉米标准化耕作措施包含对土壤 作用深度的指标 , 如翻耕深度 、 播前耙地 、 开沟深度等 。这些指标与 玉米 出苗 、 根系发育等有密切关 系 , 是耕作质量 的重要指标 。 检查深 度可在作 业过程 中进行 , 也可 以在作业 完成后 , 沿农 田对 角线逐点 检查 。有 无重耕和漏耕可 以由作业机工作 幅宽与实际作业 幅宽求 得 。重耕会造成地 面不平 , 降低 功效 , 增加能耗 ; 漏耕则会使玉米 出 苗不齐 、 生长不匀 , 增加 田间管理 的难度。 生产中如果 出现大面积耕
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玉米高密度超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初报

Ab t a t sr c :Th t d n p e c i to p l e tl e c e 。 r a o a l e s t f l ln i g e s u y o r s rp i n a p y f r i z r s h me e s n b e d n i i y。 i d p a tn e wa n h e e to f t e v rt n e i h d n iy Re u t h we h t n w o n k n y a d t e s l c i n o h a i u d r h g e st . y s ls s o d t a e c r i d
防治技 术 。 半湿 润 区玉米 单产 得到 较大提 高 。 使 比当 地 前三 年玉 米平均 单产 增加 2 以上 。 O
种方式 。据 有关 专 家 分 析【 。 l 玉米 生 产水 平 较 高 的 】
美国, 近几 十年 玉米 增产 的历 史 。 除遗传育 种提 高产
量水平 有 限作用 外 。 中重 要 的 因素 就 是 玉米 种 植 其 密 度 的提高 。近 些 年黑龙 江省 玉米 产量通 过遗 传手 段提高 的 幅度 与难 度 不 断 加 大 , 而在 玉 米 栽 培 手段
摘 要 :研 究 了玉米 高 密度 压 力下 的品种 筛选 、 理 密度 、 间种 植 方式 、 合 田 配方 施肥 方案 。结 果表 明 ,
玉米新 品种 江 2 3 龙 单 2 、 0、 6 吉单 2 、 7 东农 2 0 吉 高 2 龙 单 2 5、 、 5适 合该 区种植 , 江 2 3 龙 单 2 、 且 0、 5 龙 单2 6分 别在 2 m、5c 3 m 密度 水平 下产量 最 高 ; 选择 的 5种 田间种 植方 式 中 以 2比 空模 Oc 2 m、0c 所
玉米保护地栽培高产技术分析

保 护地栽 培就是利用 目前推广 的技术手段 , 人 为地改善作物生 率 , 一般可增加积温 2 0 0 — 3 0 0 ℃, 有效地 防止低温 冷害 , 并充分发挥 育条件 , 使 作物增加积 温 , 通 风透光 , 提高光能利用率 , 达 到作 物高 和利用 晚熟 品种 的增产潜力 , 实现高产。 产 的 目的。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春玉米种植 区, 主要包 3 . 1 选 择 适 宜 品种 品种选择 的正确与否是育苗移栽技术效果好坏的关键 。应选择 括玉米育苗 移栽 、 地膜覆盖和玉米大垄双行覆膜 等项 技术 。玉米保 护地栽培增产幅度大 , 是提高玉米亩产 , 增加总产 的有效措施 , 所以 熟期 比当地直播 品种晚 1 0 — 1 5天或多 1 - 2片叶的玉米 品种 。 人们把玉米保护地栽 培作 为粮食再登新 台阶的重要保证 。 3 . 2苗床技术 1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① 苗床 的选择 。 选择背风 , 向阳 , 有水源、 便于管理的平 岗地 ; ② 1 . 1 提高地温 。在春玉米种植 区地膜覆 盖可使 玉米生育期提前 做床时间。 最好是秋做床 , 如果春做 床应在育苗前 7天做好 ; ③ 苗床 5 ~ 1 5天 , 全生育期 增加 有效积温 3 0 0  ̄ 4 0 0 ℃。 规格及做床方法 。 床宽 1 .3 - 1 .5 m, 深1 2 e m、 长度可根据移栽 面积 1 . 2保墒提墒 。地膜玉米全生育期 0 ~ 3 0 e m土层含水量 比露地 而定 。 床底要平 , 四周用木秆把固定 , 床底铺一层腐熟马粪锯末 或细 玉米平均高 1 . 3 5个百 分点。覆膜后加大 了土壤热梯度 , 促使深层水 沙做隔离层 , 以便 起苗 ; ④配制营养 土。育苗方法不同 、 床土的配制 向上运动 , 具有提墒作用。 也不同 ; ⑤育苗播 种时间。 播种 时间要因天气 而定 。 一定要保证移栽 1 . 3促进养分转化 。地膜土壤各类 微生 物种 群 比露地 土壤显著 时能赶在冻霜过后 , 在冷尾 、 暖头 的晴天进 行。一般移栽 的苗期 为 增加 , 细菌等微生物活动旺盛 , 加速 了有机质的分解。 2 5天 , 因此 , 育苗播种应在移栽前的 2 5天进行。( 我省第一 、 二 积温 1 . 4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覆膜后土壤水分蒸发 减少 , 避免 了风吹 带 在 4月 1 5日至 2 0日育苗播种 , 第三积温带在 4月 2 0日至 2 5日 雨淋, 也减少 了人或机械的耕 作次数 , 使土壤基本结构保持较好 。 同 育 苗播 种); ⑥装床及播种 。在播种 的前 3天用配好 的营养土装纸 时, 还增加 了土壤孔隙。 对盐碱地来说 , 由于覆膜大幅度地减少了水 筒 。装纸筒 时一定要装实 , 上留 1 - 1 . 5 a r m 以备播种 。将选好的发芽 分的蒸发 , 使 随着 水分运动带到地 表的盐分减少 , 盐分不 易在 表层 种子 , 每个 营养块 , 纸筒或营养钵 内播 一粒 , 然后覆 土 1 1 . 5 e m。将 聚集 , 抑制返盐的效果 比较显著 , 特别有利于玉米的出苗和全苗 。 据 播 种后的纸筒排人 床内 , 再 用细砂填满筒间缝 隙 , 以便好起苗 和防 调查 , 盐碱地玉米覆膜后 , 出苗率提高 6 0 %左右 。 止起苗 时纸简破损 。营养钵装床 , 可在播种前 l 一2 天装床 , 也 可边 2玉米地膜覆盖的主要技术 制 作 边装 床 ,一 定要 排 紧实 ,播 种前 先 用 营养 土填 好 钵孔 , 留 2 . 1 选地选茬 。 应选择地势平坦 、 土层深厚 、 土质疏松 、 肥力中等 1 - 1 5 e m播种 粘土 , 然后用细砂填严钵体 间隙 , 播前 浇透水 , 也可将 以上 、 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地块 , 切忌选用陡坡地 、 砂土地 、 洼地 、 易涝 后 用喷壶浇 3 0  ̄ C 左右温水 , 一次把水浇透 ; ⑦覆膜。播种后立 即覆 地、 重盐碱地块种植。可选小麦茬 , 大豆茬 , 马铃薯茬或玉米等茬。 膜, 拱棚 高 4 0 c m, 覆膜后 两侧用土压严 , 膜拉 紧 , 并用撕 裂膜在棚 2 . 2精细整地 。地膜覆盖玉米田整地要求是适 时耕翻 、精细平 膜外拉成蛇形 , 拦住薄膜 , 以防披风揭开 ; ⑧ 苗床管理 。一是 温度管 整、 消灭坷垃 、 消除前茬和杂草 的残茬 、 施 足底肥 , 而后做垄覆膜 。 即 理。出苗前棚 内温度要高一些 , 出苗至 2叶期仍 然要 以防寒保 温为 没有深 翻基 础的要深 翻整地 , 有深翻基础 的进行耙茬起垄 。无 论是 主。要 控制棚内温度 , 控制在 2 0 ~ 2 5 ℃, 控制叶片生长 , 促进次生根 伏 秋整地 , 还是顶浆打 垄 , 都要做 到除净残茬 , 保证地 面平 整 , 无 明 的生长发育 , 以利提高秧苗素质 。控制温度 的具体办法是先在下风 暗坷垃 , 细碎 疏松 , 使地膜与垄 面贴合 , 防止地膜破裂 , 使之充 分发 头 棚 口揭开个缝通风 , 温度仍然 高时再揭上风头 , 以使空气形成对 挥增温保墒作用 。 流通风 降温 。揭缝的大小要根据棚 内的温度 而定 。 2 . 3增施肥料。覆膜玉米 产量 高 ,应增施肥料 。每公 顷施农肥 3 . 3 移栽技术 2 2 0 0 0 ~ 3 0 O 0 0 k g ,结合 整地 施 入 。化肥 每 公 顷施 二 铵 ,尿 素 各 ①选地选茬 。选 有机 质含 量高 , 排水 良好 的平川 , 平 岗地 , 最好 2 2 5 ~ 3 0 0 k g ,硫 酸钾 3 7 .5 - 7 5 k g ,或 固体 生物钾 7 .5 k g ,硫酸 锌 是保墒基础 的大豆茬 、 马铃薯茬和玉米茬 ; ②移栽 时间。 根据天气预 3 0 k g 。 报, 终霜过后 , 以苗栽后不受冻 为原则 。 一般在 5月 1 O 一 1 5日左右 的 2 . 4品种选择。选用比当地直播 主栽玉米 品种熟期晚 8 — 1 2天 , 冷尾 暖头进行 ;③起苗移栽 。 移栽前不浇水。 移栽 时刨坑要大而深 , 积 温多 2 0 0 — 3 0 0 ℃, 多3 - 2片叶 的高产 、 质壮 、 不早 衰 、 抗 性强 的紧 要求坑深 l O mm, 株距 2 7 — 3 0 am。移栽 的玉米 , r 除下透雨外 , 土壤含 凑 型品种 。 水量低于 2 . 0 %时 , 都要坐水 , 待水渗下后封垄 。如果起垄时 已夹农 2 . 5合理增加密度。 在 同等条件下 , 一般要求地膜覆盖玉米 比不 肥 和二铵 的, 移栽 时可不用施化肥。 如果没有夹肥 的, 移栽 时要每公 覆 盖地膜 的玉米增加密度 7 5 0 0 株 /h m : 。 顷施二铵 3 0 0 — 3 7 5 k g , 硫酸钾 7 5 k g , 硫酸锌 3 0 k g , 化 肥要侧深施 , 以 2 . 6播种覆膜。 播种时 间以玉米 出苗后不遭受 冻害为前提 , 一般 防烧根 。 移栽时要定 向, 叶向垄沟与垄台垂直 , 扶正苗 , 覆土 2 - 3 c m, 比直播 田早 7天 。 播种覆膜方法有两种 : ①先覆膜后播种。 适用 于干 栽后管理 同一般生产 田。 旱少雨 , 春季墒情干燥的地区和地块 , 可在雨后墒 情好 时 , 在播种前 参 考 文 献 抓住墒情提前覆膜 。 适用于起垄夹施农 肥 、 化肥的地块 。 播 种时按株 【 1 ] 王金 秋 玉 米 保 护地 栽 培 技 术 价值 工程 , 2 0 1 2 , 6 . 距 等距 株孔播 种 , 孔深 4 — 5 c m, 膜 孔直 径 2 - 3 c m, 每播 2粒催 芽种 【 2 】 何平 , 霍兆发 , 胡湘韩 , 田军 , 王振 东, 邢玉彬 , 王淑清. 玉米几种保 子, 播后用 湿土封好膜孔 。 此方 法较 费工 、 费时 , 不利于机械化操作 ; 护地栽培技术研 究f J 1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 9 9 6 , 1 . ②先播种后覆膜 。 一般是 随播种 随覆膜 , 出苗后打孔放苗 出膜 , 这种 方法适合于培种 。其优点是可以防止膜 面上 土壤结壳 , 能使用地膜 覆盖机 械进行操作 。此方法较适 于海拔较 高 , 低温冷害较重 , 春雨 早, 墒情好 的地 区和地块 。
玉米高产技术栽培措施

浅谈玉米高产技术栽培措施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提高,如何使玉米取得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近年农业生产主要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春涝、播期拖后的形势下,我场积极抢播玉米,应用玉米催芽断根新技术,结合各项现代化科技生产技术措施,使玉米平均亩产创下历史新高,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1、高标准的整地作业:良好的整地基础是作物获取高产的前提条件,在09年秋季,我场通过应用先进的大马力机车,使浅翻深松犁作业深度40厘米以上,使土壤疏松通气,创造玉米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根系下扎,使玉米总根系量增加,根吸收面积增加。
2、推广应用1.1米大垄通过高标准的整地作业,应用gps导航,大马力机车秋起1.1米大垄,使垄型饱满,不夹心,不断条,起垄到地头到沟边,垄体间隔深松,加深耕层,发挥了大垄的通气、透光、蓄水、保墒、抗旱排涝的作用。
今年春季在秋起垄的基础上,为创造良好的种床,做到土壤细而不面,墒情适宜,采用了凯斯195、凯斯210、迪尔7380等大马力机车,对上年秋起1.1米起垄进行了,前破板,后整垄型标准作业,为玉米播种保四苗创造了良好的种床基础。
3、选择优质的种子品种严格按照本地区的积温条件和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抗逆性、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由种子公司对玉米种子进行统一供种,统一包衣。
4、高标准播种作业,确保出苗均匀选用进口玉米满胜播种机播种,实现垄上双行精量点播,播后及时镇压,保证一次播种保全苗,行距为1.1米,穴距18-20厘米,亩保苗0.6-0.67万株。
根据天气情况,播后苗前封闭灭草的,积极做到播种、镇压,封闭、一条龙作业,确保全年玉米田无杂草危害。
5、应用玉米催芽断根技术由于冬雪过大和春季雨量过多,导致播种期延后,为了能使玉米播种抢播期,提早成熟,推行了玉米催芽播种新技术。
具体作法是用15℃清水浸泡种子14-16小时,待胚完全浸透,没有硬心即为浸好,用水稻大型催芽因把水湿控制在27”c给玉米种子破胸催芽时间12-14小时,以胚根破除种皮0.5-1.0mm达到80%左右可以出箱。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以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本文将针对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浅谈。
一、问题分析1. 土壤质量不佳土壤是玉米生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但是由于土壤质量不佳,导致了玉米产量下降。
土壤中缺乏养分,酸碱度不平衡等问题,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2. 病虫害防治不当玉米生长期间会受到许多病虫害的侵袭,如果防治不当,就会导致玉米受害严重,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3. 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过于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并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4. 施肥施药不科学施肥施药对于玉米的生长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施肥施药不科学,就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玉米的生长。
二、措施分析1.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质量不佳的问题,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的措施。
通过加入有机肥、矿物质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3. 种植结构调整调整种植结构,采取轮作种植的方式,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扰,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4. 科学施肥施药在施肥施药过程中,需要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并且要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控制,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玉米种植户来说,也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对玉米高产栽培的认识和实施能力,以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德美亚 2 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德美亚 2 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析[摘要] 德美亚2号是我国黑龙江省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所引育的优质、高产以及早熟玉米新品种,适合在黑龙江省的第四积温带下限的地区来进行种植,在2008年已通过黑龙江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了该早熟玉米杂交种,在2003年到2004年之间,在黑龙江省的西部地区实施多点鉴定试验,各个点的鉴定结果都比较好。
德美亚2号在适宜区进行种植的生育日数在108d左右,需要有≥10°以上活动积温在2000°左右,和克单9熟期相同,幼苗期的第一叶呈现出鞘紫色,茎呈现出紫色,叶片是绿色。
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黑龙江省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黑龙江省德美亚2号高产栽培措施探析[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46-01德美亚2号玉米在2008年经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和推广种植,其生育日数为108d左右,株高为二百六十厘米,穗位高八十八厘米,果穗呈现圆锥形,穗长要在十九厘米到二十厘米之间,穗粗达到四点五厘米,穗行数为十四行到十六行,穗轴呈现出了红色,籽粒属于偏硬粒型。
对其实施品质分析的结果为,籽粒中含有粗脂肪百分之四点八六到百分之五点二一之间,粗淀粉为百分之七十二,粗蛋白为百分之十,赖氨酸为百分之零点三到百分之零点三三。
下面,笔者就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析。
一、细致整地在进行德美亚2号玉米栽培之前,必须要合理选择茬口,前茬要选择马铃薯、小麦以及大豆等等茬口最为适宜,在干旱的种植地区,可以采取秋起垄,秋整地,秋翻等差错时,耕翻的深度要在二十五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进而做到及时镇压,无坷垃、无漏耕。
在黑龙江的东部半山区以及北部可以采用春起垄、春整地以及春翻的措施,当土壤化冻到十五厘米到二十厘米的时候,实施顶浆起垄,先进行破茬,及时对其进行镇压。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探析摘要:黑龙江省属于农业重点省市及国家重要关注的商品粮产业基地,成为21世纪粮食产量上升及供给能力最可靠的区域。
该文分析了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的自然优势,并探讨了如何深入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制定了持久的战略性措施。
对黑龙江地区发展高产量玉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现状;探析玉米属于我省主打的农作物,更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主要供给源头。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确保了国家粮食供应畅通。
据初步统计得知,2012年黑吉辽三省玉米播种总面积为1067万hm2左右,远远超过了 2011年的播种面积,此数据显示玉米播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1]。
尽管玉米播种面积和相对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眼前资源,脚踏实地的扩大和发展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1 简述黑龙江地区玉米育种优势及产量状况1.1 自然优势1.1.1 地狱辽阔、气候适宜和生态环境优越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北侧且维度最高,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南北距离约为 1120km,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东西距离约为930km。
年平均气温较低,常年几乎均存在霜雪现象,年降水量范围在400-650mm之间,1600℃≥10℃以上的积温≤2800℃,90d≥玉米生长期≤150d。
南北分布着两大山地和五大山脉,东西两大平原使我省具有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及别样的气候类型,为我省玉米育种及生长提供了最优越的自然环境。
1.1.2 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因为我省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及独特的生态环境,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育种出了大量生态各异的地方品种,部分品种针对某些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抗病毒、耐贫瘠等优点。
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作者:李逢春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11期摘要:自选地与整地、选种与播种、田间管理等三大方面,就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玉米;高产;播种黑龙江玉米实现高产量,栽培管理技术很关键和重要。
高产玉米的栽培,需自选地与整地开始,严格选种与播种,注意日常田间管理,为高产创造重要的技术保障。
文章就此详细分析总结,详细黑龙江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1 选地与整地1.1 选地就玉米生长属性,根系发达、茎叶茂盛,耐酸碱、涝性等较差。
由此,适合高产玉米栽培的田地,要求:土层肥沃、土质疏松,而且,存水存肥能力要强,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有很好的深翻基础。
此外,上茬作物尽量避免高粱、葵花,用大豆、小麦等栽种地较好。
1.2 整地黑龙江本地,春季干旱,降雨量少。
播种前,务必深翻耙地。
整地工作,安排在秋季。
秋季应定期翻地,每次翻地深度在20cm左右,结合增施有机肥。
秋耕来不及,可考虑来年春耕,配施基肥,确保栽种地无杂物,上虚下实,耙地精细。
早期翻地工作到位,能确保种子发育有良好的土壤基础。
错过秋季,早春化冻时,可安排起垄,有效镇压,有利保墒。
整地对产量的影响体现在,早秋耕产量高于晚秋耕,秋耕产量高于春耕。
2 选种与播种2.1 选种比较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属稀植作物,每粒种子间都应留有足够空间。
由此,种子质量的好坏,更是关系到玉米的产量。
在播种之前,务必对种子精巧细选,确保栽种种子的高质量,选择高产高抗、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
如果栽种空间足够的话,可考虑不同种子栽种。
2.2 种子处理选好的种子,不能立即播种。
同样,需严格挑选,剔除病粒、小粒、残粒等等,确保种子的完整性。
为提升种子透气能力和吸水性,早期播种需要及时晾晒。
晒种选在晴天,将种子摊晒在干燥席子上,注意定期频繁翻动。
但是,到了晚上务必及时收起,避免受冻。
播种前还应浸种处理,能促使提前出苗。
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摘要:在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中,玉米是十分典型的代表,对于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玉米的栽培技术优化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有效确保栽培技术要点得到充分的落实,进而为玉米的高产优质提供必要的支持。
结合这种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东北地区玉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引言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土壤条件,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关内容,有效落实相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进一步推行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进而充分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为东北玉米种植效能的显著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东北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想体现出良好的种植效能,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这是必要前提。
在种植之前,要充分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工作,明确具体的时间,结合玉米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种植土壤条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以此确保玉米能够在适宜时间内萌芽和发育。
通过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在东北地区的玉米苗所呈现出的最低萌发温度大约在6~7 ℃,玉米幼苗合适生长温度为10~12 ℃,种植地水量也要得到有效控制,使其维持在60%范围之内,充分满足此类条件才能体现出良好的种植效果,为玉米发芽率和出苗率的有效提升提供前提。
二、选择更适宜的玉米品种。
选择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东北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要确保品种的多样性和丰产性,同时也要确保其具备应有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不同的地区和多种条件下,都可以呈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
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气候变化和玉米品种的种植要求,来选择相对应的类型,这样才能提升其出苗率和生长质量。
黑龙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黑龙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冯起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囯富镇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拜泉,164700)摘 要: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高,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影响重大。
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12-0062-02黑龙江省为我国东北三省之一,作为粮食生产大省,2021年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1 455.13万hm2,总产量达7 867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连续11年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一。
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超600万hm2,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黑龙江省经过多年的粮食种植生产,在玉米栽培方面,积累了一套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播前处理1.1 播前整地选择玉米种植地块时,首先,选前茬农作物为大豆、小麦的地块,避免土传病害影响。
其次,观察田块周边情况,要求排灌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高、有机质含量丰富、保墒保肥性好、pH 7左右的田块最佳。
在进行前茬作物采收灭茬深松旋耕整地前,充分将腐熟有机肥1 000~1 25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50 kg,均匀撒施土表。
撒施后深翻30 cm,减少田间越冬虫源;深翻后,使用58.8 kW动力拖拉机搭配耕整机,以5 km/h的速度进行旋耕土地灭茬;前茬作物根茬高30 cm,灭茬深4~8 cm,根茬粉碎后长度不高于5 cm,旋耕灭茬后对土壤进行镇压[1]。
翌年玉米进行春播前,将土壤耙平,清除田间杂物、石块、大土坷垃等。
田间清理后进行整地起垄,垄高为18~20 cm、垄面宽50 cm、两垄间距20~25 cm,同时蓄积水分,为保证玉米播种后出苗的墒情打下基础。
1.2 品种选择在黑龙江省开展玉米种植时,可以依据当地环境特征、种植条件、市场需求等选择优质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黑龙江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国内外都具有十分高的研究价值。
我国东北地区虽然玉米播种的面积与产量虽然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对玉米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即使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黄金带”,也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国民需求量。
因而对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是非常紧迫的。
本文针对黑龙江地区的玉米高产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为什么黑龙江地区的玉米可以达到高产量,其栽培技术是非常科学的,从选地和整地开始,都必须进行仔细的选择与整理。
在选择种子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但一定要控制好播种期,寻求最合适的播种方法,在种子生长过程中,注意日常的田间管理,笔者通过对其分析与研究,以下便是这些栽培技术的详细过程的总结。
1 进行合理的选地与整地
1.1 选择适合种植玉米的土地
最好的玉米种植地块不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还得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存水存肥能力强,有一定的深翻基础。
因为玉米根系发达,茎高叶茂,需要大量的水和肥,但是又不耐酸碱,耐涝性差。
所以在玉米种植前选地时要注意,尽量用大豆、小麦、
马铃薯茬,而避免选择高粱和葵花茬。
而种重茬玉米时,要尽量调好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1.2 进行整地
黑龙江地区春季多干旱,降雨并不丰富,所以在种玉米前,最好是在秋天时进行翻地、粑地、起垄。
如果不能在秋天起垄的话,也应该在早春化冻10~15cm时进行打垄,并立即进行镇压,这样会有利于保墒。
在秋天也必须进行定时的翻地,每次翻地的深度大约在20cm左右。
在整地环节得到保证,就为种子的正常发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 用心进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 进行种子品种选择
在我国四大作物中,相对于水稻、大豆、小麦而言,玉米属于稀植作物,也就是每颗玉米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玉米种子质量的优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玉米的产量。
那么在种植玉米之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进行种子的精挑细选,保证种子的高质量。
只有优良的种子,才能保证长出比较茁壮的秧苗,才能保证玉米的高质量与高数量。
所以,用心的挑选种子,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采用一些高产多抗、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如果有足够大的种植空间,也应该合理的搭配进行不同种子的种植。
2.2 进行种子处理
选出优质的种子之后,不能直接就进行种植,而是必须再通过精选环节,把种子中的小粒、病粒和残粒挑出去,切实的保证种子的
质量。
为了增强种子皮层的透气能力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存能力,应进行晒种。
在晒种时,要选择晴天,把种子摊在干燥的地上或席子上,期间注意频繁的翻动,但是一定在晚上收起来,以防止受冻。
此后,用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这样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3 科学合理施肥
3.1 底肥
底肥的主要成份是有机肥,也含有一定成分的磷、钾肥。
如果玉米的种植地为偏碱地,那土壤会容易缺锌,就应该增施硫酸锌10~20kg/hm2,并适当的结合秋天翻地或起垄前进行撒施。
3.2 种肥
为了满足玉米生长前期对养分的需要,种肥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一般只在底肥不足时才使用。
种肥主要是磷肥,一般情况下施用磷酸二铵75~150kg/hm2,尿素25~50kg/hm2,但是注意一定不能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3.3 追肥
追肥的主要材料是氮肥,施用尿素大约在225kg/hm2左右,但是具体的数量依据土壤的肥力、品种、底肥和种肥的使用情况来定。
对于追肥最大的效用期是拔节至抽穗前期,一般情况下是7~8叶时一次施入。
在保证了种子的施肥之后,才能保证种子的健康成长,达到更好的产量与更优良的玉米质量。
4 注意播种期与播种方法
4.1 控制好播种期
选好了优质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后,为了保证种子快速健康的发芽与出苗,应该选好合适的播种期进行播种。
在黑龙江地区,5月中上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低温稳定在7~8℃。
如果播种太早的话,地面温度较低,种子在土壤里停留的时间过长,这样会导致种子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不利于保全苗和壮苗。
如果播种晚于5月中上旬,则浪费积温,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出苗,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4.2 寻求合适的播种方法
在黑龙江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种子的机械化精量点播,而且播种的深度可以控制到5~7cm,具体的深度是根据土质和种子的大小而决定的。
在土壤粘重的情况下,种子就应该稍微浅一些,但是又不要太浅,因为离地面越近就越容易受到霜冻的危害。
在土壤疏松的情况下,种子就应该种的适当深一些,这样有利于吸收底墒,保证种子的健康成长。
因为玉米对密度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好,密度的变化对玉米的最终产量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在播种时必须要注意对种子的合理密植,并在分析种子特性和栽培条件的基础上,科学的分配种子种植的密度。
5 注意日常的田间管理
5.1 补种
在播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定时的检查田间的发芽情况,主要是找出一些粉种、烂芽等,这时要及时的进行补种。
在幼苗的3叶
期阶段,要进行间苗,就是将大苗与壮苗留下来,齐苗但不要求等距。
除此之外,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留足苗,在补苗时,注意必须带土团,尽量少伤根。
5.2 中耕
在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中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耕可以促进土壤疏松,以有利于空气通畅流通,破除土壤板结,消灭田间的杂草,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加快土壤微生物活动频率,从而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
5.3 防治病虫害
根据对黑龙江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研究,防治病虫害可以用以下的方法:选择种植抗病品种的种子;加强定期的田间管理;适当的采用药剂防治;合理的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只要在种植玉米种子和种子生长期间做到这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秧苗的健康成长,以达到玉米的高质量与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姚卫华.嫩单7号玉米吨田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玉米科学,2001,9(4):66-68.
[2] 邹忠军.哈尔滨地区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障碍因素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1(9):46-52.
[3] 张作峰.关于加快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玉米发展的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技,2012(4):56-58.
作者简介:杨凤威(1974-),男,汉族,黑龙江克山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农村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