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榆社县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new)

山西省榆社县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new)

山西省榆社县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共4页.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60分)1。

设全集U=R,集合A={x|x2-2x-3<0},B={x|x-1≥0},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

{x|x≤-1或x≥3}B。

{x|x<1或x≥3} C.{x|x≤1}D。

{x|x≤—1}2.设集合A={2,1-a,a2-a+2},若4∈A,则a=()A.—3或-1或2B.—3或-1C.-3或2 D。

—1或23。

已知函数f(x)=|x—1|,则与y=f(x)相等的函数是()A.g(x)=x-1B.gC. D.4.已知函数y=f(x)定义域是[—2,3],则y=f(2x—1)的定义域是()A。

B.[-1,4]C. D。

[—5,5]5.已知A={—1,2},B={x|mx+1=0},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所成的集合是()A. B。

C。

D.6.若函数y=|x—2|—2的定义域为集合M={x∈R|—2≤x≤2},值域为集合N,则()A。

M=N B。

M⊊NC.N⊊M D。

M∩N=∅7。

集合A={a,b},B={—1,0,1},从A到B的映射f满足f(a)+f(b)=0,那么这样的映射f的个数有() A.2个B。

3个C。

5个 D.8个8。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在(-∞,0]上有单调性,且f(-2)<f(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f(—1)<f(2)<f(3) B.f(2)<f(3)<f(-4) C.f(—2)<f(0)<f() D.f(5)<f(—3)<f(—1)9。

若f(x)的定义域为{x∈R|x≠0},满足f(x)-2f()=3x,则f(x)为( )A.偶函数B。

奇函数 C.既奇又偶函数D。

非奇非偶函数10。

已知函数f(x)=,若f(x)≥1,则x的取值范围是()A。

山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干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 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B .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 .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D . 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2. (2分)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A . 重视人才B . 皇权独尊C . 尊崇自然D . 宗法观念3.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B . 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皇权的纽带C . 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D . 血缘分封推动了中央集权形成4. (2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

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A . 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 . 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 . 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 . 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5. (2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贏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精品】【实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精品】【实用】

高一历史必修 1 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 分)1、对西周王位世袭制理解最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 B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3、 2010 年世博会山东馆非常引人注目,其主题“齐鲁情未了”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郡县制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粮食B、土地和种子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粮食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6、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 .创始王位世袭制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 .统一文字7、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任命郡守和县令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10、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11、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 .①②④1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高一上册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3.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内外服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汉初封国4.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5.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8.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便于发布命令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C.便于控制兵权D.否定周王的*9.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主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0.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历史】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 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B. 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故A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故B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故D排除。

2. 请仔细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宗法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一项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从表格中信息可以判断应该由A来继承王位。

根据西周宗法制中“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妾一、妾二的儿子虽然比妻的儿子大,且成年了,但妾的地位不如妻高贵,排除BCD三项。

故选A。

3.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D。

4.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段考模拟君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卷(A卷,考试版)

段考模拟君之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模拟卷(A卷,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8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卷A 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2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做“”(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A .受封诸侯的权利B .分封的对象C .受封诸侯的义务D .分封的目的2.《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榆社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未命名选择题(,本体共道小题,每小题分,共分)一、单选题.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这段材料表明.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统治者“不抑兼并” .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代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但大土地所有者在遇到水旱灾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主动减免田租、给佃户提供种子,他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 担心佃户因负担过重而放弃续租 . 具有富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防止流民增多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 宋代佃户的社会经济地位更优越.《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 . 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 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

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无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无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无答案)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D. 形成大一统的格局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卿世禄制D. 中央集权制3.《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7.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

最新7—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最新7—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淄博一中2017级高一学年第一学期2018年1月模块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3.汉高祖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鼓励臣民建立军功C.确保皇权万世一系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4. 唐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

这种变化反映A.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B.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C.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D.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5.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说“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受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

他主张A.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B.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C.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6.“(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材料反映了内阁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C.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7.2015年7月,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表决,中国土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

元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由地方民族首领世袭土司职位;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官统治。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三1-12课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理想社会。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是兼爱的主张;故C项正确。

孔子主张“仁、礼”,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A。

老子主张“无为”,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B。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这种“天人感应”思想主要继承了儒家的哪一思想A. 仁政B. 制天命而用之C. 敬鬼神D. 礼【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也渗透了“仁政”的思想,A项正确。

制天命而用之是指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与题干不符,排除B。

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与题干不符,排除C。

礼是指等级秩序,与题干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3.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主张A. 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B. 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C. 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D. 被康有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017-2018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表明A. 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 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 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 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2.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西周封邦建国B. 秦朝设郡置县C. 汉朝行“推恩令”D. 元朝广设行省3.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

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

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

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

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于官职。

材料可佐证在唐代A. 高级官员多进士出身B. 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C. 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D. 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4.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过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

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

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

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 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 三省六部制受推崇 5.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高一1月月考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高一1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一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2。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3。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

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

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5。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6。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 B。

维护贵族利益 C。

注重法律程序 D。

强调证据作用7。

《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它A.维护私有财产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一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5.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6.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A.减少诉讼案件B.维护贵族利益C.注重法律程序D.强调证据作用7.《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它A.维护私有财产B.维护平民利益C.维护贵族利益D.维护奴隶制度8.在古希腊的一些城邦,“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每个公民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这反映出其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小国寡民B.所有人都有投票权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D.主权在民9.下列属于对万民法的表述的是①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②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③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

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

这些史实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11.“英国革命圆满落幕了,我们不能不被它独有的特征所打动。

这里,只有在这里,13世纪的君主制保存到17世纪而延续;而后没有议会代表的同意,任何立法文件都不能出台。

”其意为:A.肯定了逐次渐进的模式B.推崇内容与形式的创新C.权力的更替未引发动荡D.遗留下君主专制的隐患12.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这一叙述揭示了A.政党政治出现的背景B.《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C.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D.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背景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其主要意义在于它A.最先提出人权高于神权和王权B.建立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C.颁布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限制王权D.首次把封建君主送上了断头台14.欧洲近代史上某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该宪法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是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标志C.标志着代议制民主的形成D.是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15.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杰弗逊的意图是A.建立中央集权政治B.实施监督与制衡C.建立责任内阁D.加强联邦政府权力16.《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大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17.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一观点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认同民主政治促进工业化发展C.赞同用和平方式推进政治变革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18.“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浓厚的军事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民主性D.专制独裁性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20.“这次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

”这里的“起义”是指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21.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2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A.中国当时的形势 B.中共的最高纲领C.中国的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3.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4.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是指A.改变了中国近百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完全胜利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5.最能说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表述是A.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B.中国战场对其他战场作了战略配合C.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D.中国进行的抗战最为艰苦26.《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 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 D.赔款4.5亿两白银27.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发动战争扩大市场B.扩大资本输出C.侵占中国更多领土D.瓜分中国29.《马关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反映出列强侵略意图变化的需要A.赔款日本军费B.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矿设厂C.开辟内河新航线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30.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31.1917年,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就是A.《四月提纲》B.《和平法令》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32.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

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33.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

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

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

材料主要反映了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34.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5.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

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A.国家领土变化 B.国家性质变化 C.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 (本题共2道小题,第36题16分,第37题14分,共30分)36.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