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褚氏遗书

合集下载

中医妇科复习题

中医妇科复习题

中医妇科1、中医妇科第一张方剂是什么?药味组成是什么?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药?出自哪一本医学著作?治疗什么病证?答:“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乌贼骨,茜草。

《内经·素问·腹中论》,血枯经闭。

2、什么是“五不女”,分别指什么?出自哪位医家的哪本著作?答:某些妇女因先天性生理缺陷而造成不孕症的情况有五种,即所谓螺、纹、鼓、角、脉,称为“五不女”。

明代,万全的《广嗣纪要》3、临产六字真言是什么?出自哪代哪位医家的哪一本著作?答:“睡,忍痛,慢临盆”,清代·亟斋居士的《达生篇》4、对中医妇科外治法记载最早的是何人何著?有哪些方法?答: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提出了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5、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概括起来是什么?答: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6、清代影响最大的妇科著作首推何书?列举书中创制的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的方剂。

(至少5个)答:《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易黄汤、清经散、两地汤、固本止崩汤、傅氏生化汤、养精种玉汤、开郁种玉汤、安奠二天汤、定经汤、温胞饮。

7、“子宫”之名最早见于何书?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如何描述子宫形态?答: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下,“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朱丹溪描述:“阴阳交媾,胎孕乃凝。

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8、何人率先提出妇女不同年龄阶段分别重视不同脏腑论治的理论?如何记录?答: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9、我国古代反对早婚早育,南齐《褚氏遗书·求嗣门》中提到的男女婚嫁年龄是多少岁?答:“合男女必当其年。

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

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

10、迄今有记载的最早的剖腹产手术在何时如何记载?答:《史记·楚世家》“陆终(妻女嫔)生子六人,圻(qi)剖而产焉”。

《褚氏遗书》校注

《褚氏遗书》校注

《褚氏遗书》校注褚氏遗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部古典文学精品,也是许多古代文学家和历史散文家研究的重要参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文字的模糊无明显路径,原始文本等原因,其读者越来越少。

因此,为了更好地使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褚氏遗书,推动其文化传播,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校注,以期欣赏到它的优秀思想和表达,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促使褚氏遗书的文化传播。

褚氏遗书是褚云的著作,他生活于公元前304-240年间,是个文学家。

褚氏遗书主要包含《韩非子》、《估价》、《箴言》等三部分,讲述了褚云对社会、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的观点。

它也被誉为“中国史学史上的精品”。

褚氏遗书的校注,首先应当充分考虑其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按照该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文明表达,对褚氏遗书中的文字及表达方式进行明确划分和解释,以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审美表达。

其次,褚氏遗书的校注应当考虑褚氏遗书原文的来源及异文本之间的差异,并加以明确和比较。

有时,因为一些原因只能遗憾地放弃个别文本,此时应当进行文字的细致把握,以便恢复出其本来的意思。

此外,褚氏遗书的校注需要充分利用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详尽的研究和分析。

例如,应当仔细考查古文的语法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了解作者当时的语言习惯,以及对褚氏遗书中涉及的社会经济、政治与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褚氏遗书。

最后,褚氏遗书的校注需要充分利用当代社会语言,充分展示古代文字的真实性,把握文字的原汁原味,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褚氏遗书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总结,褚氏遗书的校注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古代文化背景,考虑褚氏遗书原文的来源及异文本之间的差异,还要运用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体会,并利用当代社会语言,充分展示文字的真实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褚氏遗书。

褚氏遗书的校注不仅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有很大帮助,而且能够在很好的程度上推动其文化传播,从而增强人们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中国古代医书 褚氏遗书

中国古代医书 褚氏遗书
医术以勤,谨见知没于永明元年,观是书立论精诣,所谓邃于医而慎于术者非耶,褚氏子孙以其
地未分,元气浑沌也。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
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
肝,肝木生火,故关上之寸为心。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极上之地,左手之寸为受命之根
本,既受命矣,万物土上而出,惟脾为先,故左手寸下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下之尺为
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午中矣,阳气所历,充满周
流,阴气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偏,一为痰积壅塞,则痰疾生焉,
疾证医候,统纪浩繁,详其本源。痰积虚耳,或痰聚上,或积恶中,遏气之流,艰于流转,则
上气逆上,下气郁下,脏腑失常,形骸受害。暨乎!气本衰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亦
<篇名>津润
属性: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膏滋,云兴雨降,而百物生化。
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为痰,伏皮为血,左下为精,从毛窍出为汗,从腹肠出为泻,从
疮口出为水,痰尽死,精竟死,汗枯死,泻极死。水从疮口出不止,干即死,至于血充目则
见明,充耳则听聪,充四肢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渍则黑,去则黄,外热则赤,内热则
上蒸喉,或下蒸大肠,为小窍,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杀人,便血犹可止,
咳血不易医,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渗入喉,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则百不一死,服
寒凉则百不一生,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
<目录>
<篇名>分体
属性:耳目鼻口阴尻窍也,臂股指趾肢也,双乳卧肾关也,齿发爪甲余也,枝脂旁趾附也,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05子部15医家类存目(94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05子部15医家类存目(94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05子部15医家类存目(94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子部一五·医家类存目医家类存目(94部)附录(6部)卷一百五·子部十五○医家类存目(94部)△《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熊宗立撰。

宗立字道轩,建阳人,刘剡之门人也。

(剡永乐中人,有《四书通义》,已著录。

)好讲阴阳医卜之术,是书以《素问》五运六气之说编为歌辞。

又有天符岁会之说,以人生年之甲子,观其得病之日气运盛衰,决其生死。

医家未有用其法者。

盖本五运六气,以生克制化推其王相休囚而已,初无所徵验也。

△《素问钞补正》·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丁瓒编。

瓒字点白,镇江人。

嘉靖丁丑进士,官至温州府知府。

初,滑寿著《素问钞》,岁久传写多讹。

瓒因其旧本,重为补正,复兼采王冰原注以明之。

凡十二门,悉依寿书旧例,又以五运六气主客图并诊家枢要附於后。

△《续素问钞》·九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

机有《针灸问对》,已著录。

是编因滑寿《素问钞》采王冰原注太略,因重为补录。

凡所增入,以续字别之。

九卷之中分上、中、下三部。

上四卷,中一卷,下四卷,其标目悉依滑氏之旧。

△《素问注证发微》·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马莳撰。

莳字仲化,会稽人。

其说据《汉志·内经》十八篇之文,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当之。

复引离合真邪论中九针九篇因而九之之文,定为九九八十一篇。

以唐王冰分二十四卷为误,殊非大旨所关。

其注亦无所发明,而於前人著述多所訾议,过矣。

△《素问悬解》·十三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朝国朝黄元御撰。

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

是书谓《素问》八十一篇秦汉以后始著竹帛,传写屡更,不无错乱,因为参互校正。

如本病论、刺志论、刺法论旧本皆谓已亡,元御则谓本病论在玉机真藏论中,刺志论则误入诊要经中论,刺法论则误入通评虚实论,未尝亡也。

又谓经络论乃皮部论之后半篇,皮部论乃十二正经经络论之正文。

余瀛鳌

余瀛鳌
回顾我国医药学发展史,曾有过几次医学图书的整理、编纂运动,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有两次。一次是宋仁宗执政期间,成立了校正医书局,钦命掌禹锡、林亿、高保衡等主持此项工作,重点是将公元10世纪以前的名著(包括《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多种医籍)进行整理、校正、刊行,使这些典籍的整理
近20年来,先后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不余遗力。先后培养中医文献硕士生、博士生共19名,并在所内主办的历届中医文献及医史高级进修班和院研究生部,院培训中心等处主讲若干专题,为弘扬中医学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余氏著述丰富。早期有《(重订)内经类证》、《金匮要略语译》等书,后又参与主编《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书。领衔主编《新安医籍丛刊》、《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医学卷》(以上两种均为1000万字以上的宏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现代名中医类案选》(日文版名《名医临床例选集》)、《中医文献辞典》、《中医各科通治方研究》、《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等。另有审订、点校之医籍多种。他所编撰的多种医书,其中《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新安医籍丛书》获华东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医大辞典》(合订本)、《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分别获中国中医研究院一等奖和二等奖,《现代名中医类案选》获全国医史文献及医学工具书金奖。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在中医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敬录先大父奉仙公诗联
余瀛鳌生于1933年,祖籍江苏阜宁。1938~1950年就读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本科,同年7月分配在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55年12月参加卫生部主办的首届全国西学中研究班,1958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长期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先供职于中医研究院编审室(后改名为文献研究室),1982年与医史研究室合为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从《四库全书》看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四库全书》看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四库全书》看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良松【摘要】中医典籍文化是指中医文献在编纂、刊刻、流传和收藏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传统.本文通过对《四库全书》医药文献的研究,以期探寻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特点及其规律.第一,四库医药文献概述,着重介绍97部著录文献和94部存目文献.第二,四库医药文献的源流特点,重点介绍《四库全书》医学文献中的来源途径及其特色.第三,四库医药文献之作者考析,全面分析四库医著中的134位作者的时代分布及其著书数量.第四,《四库全书》对中医典籍文化之影响,分别从编纂、刊刻、传播和收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四库医药文献的历史局限性,从四库禁毁图书、四库馆员的知识结构、四库版本的缺陷及历史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四库全书》的编纂,使中医典籍文化更加成熟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3(026)001【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四库全书》;中医药文献;文化;传承【作者】李良松【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中医典籍文化是指中医文献在编纂、刊刻、流传和收藏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传统。

要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医典籍文化,必须研究历代中医典籍的版本聚散和传播的历史及特征。

为此,笔者选择了古代收录比较全面、校勘比较精细的《四库全书》作为蓝本,以期探寻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特点及其规律。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代乾隆皇帝颁旨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

该书于1772年开始编修,至1782年才编纂初成。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

全书所收入的医学书籍达191部,共计2529卷。

其中著录书97部,计1816卷;存目书94部,计714卷;另有附录存目医书6部,计25卷。

著录医书共计1312册、81963页。

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1、医经2、本草3、方论4、伤寒、金匮5、医案6、医话7、妇儿儿科要略妇科秘方 妇科问答 妇科玉尺 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规 傅青主女科 广嗣要语 活幼心书 济生集济阴纲目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颅囟经 麻疹备要方论麻疹阐注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宁坤秘笈女科撮要 女科经纶 女科精要女科秘旨 女科要旨 女科旨要 女科指要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胎产秘书 胎产心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小儿痘疹方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宜麟策 婴童百问 婴童类萃 幼科发挥 幼科切要幼科释谜 幼科折衷 幼幼集成 幼幼新书 育婴家秘张氏妇科 证治准绳·女科 证治准绳·幼科竹林女科证治 竹泉生女科集要8、诊断9、养生10、杂著蔑乎!虽然窃有说焉,宋人怀燕石而自以为宝也,一旦出示于人,乃悟其非宝矣;朱奉议作《伤寒百问》,早刊行世,得某友指摘之,遂改着《活人书》而传矣。

学海深羡宋人之善悟,而将勉为奉议之能改也。

然则是刻也,非自炫也,亦非非自炫也。

光绪戊戌暮春皖南建德周学海澄之甫书于邵伯埭舟中---读医随笔自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包氏喉证家宝辨证录经巢氏病源补养宣导褚氏遗书此事难知刺灸心法要诀丹台玉案法丹溪手镜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跌打秘方跌损妙方读医随笔冯氏锦囊秘录傅青主男科格致余论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医彻古今医鉴古今医统大全顾松园医镜韩氏医通喉科秘诀喉舌备要秘旨回春录急救广生集集验背疽方焦氏喉科枕秘金疮秘传禁方金针秘传经络考经络全书经验麻科景岳全书救伤秘旨肯堂医论口齿类要类经图翼类证治裁厘正按摩要术理虚元鉴立斋外科发挥刘河间伤寒医刘涓子鬼遗方秘传眼科龙木论疠疡机要临证实验录鉴明医杂著明医指掌目经大成内外伤辨脾胃论普济方·针灸奇症汇青囊秘诀全生指迷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儒门事亲痧胀玉衡痧疹辑要伤科补要伤科大成神应经审视瑶函慎疾刍言慎柔五书石室秘录市隐庐医学杂时病论寿世保元寿世传真寿世青编著松峰说疫孙真人海上方痰火点雪痰疠法门推拿抉微推求师意外经微言外科大成外科理例外科启玄外科十法外科心法要诀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书万病回春卫生宝鉴温病条辨温病正宗温病指南温热经纬温热论温疫论吴医汇讲洗冤集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校注医醇賸义形色外诊简摩性命要旨虚损启微轩岐救正论血证论研经言眼科秘诀眼科心法要诀疡科心得集疡医大全养生导引秘籍叶选医衡一草亭目科全书医碥医法圆通医贯医林改错医门法律医述医学传灯医学传心录医学读书记医学纲目医学入门医学实在易医学心悟医学源流论医学摘粹医学真传医学衷中参西医学正传医医病书医医小草医医医录医原医旨绪余医宗己任编医宗金鉴异授眼科疫疹一得银海指南饮膳正要尤氏喉科秘书尤氏喉症指南杂病广要杂病治例增订十药神书张氏医通针灸甲乙经针灸易学针灸资生经正骨心法要旨正体类要证治汇补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中医典籍目录

中医典籍目录

神农本草经 生命本能系统论-郭生白[1] 实用秘验方集萃 实用偏方验方大全.5000种滋养身体的生活 实用中药炮制学 手到病自除·杨奕 水蛭在男科病中应用经验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王冰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汤头歌诀白话解 汤液本草-王海藏 铜人针灸经 头痛辨治10法──颜德馨教授经验介绍 图像诊脉法 外台秘要-王焘 万病单方大全(王唯一.史定文.林晶.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汪石山医案 王济民老中医防治癌症的学术观点和 望舌识病图谱 卫济宝书 温热经纬 温热论 瘟疫论 五运六气诊法大观 先醒斋广笔记-缪希雍 现代本草纲目(上下卷) 小柴胡汤证研究-林伯良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续名医类案(1) 续名医类案 宣明方论-刘完素 薛氏湿热论歌诀 薛氏医案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 颜德馨教授运用毒性药物的经验举隅 颜德馨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经验 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 颜德馨治疗脑梗塞的经验 颜德馨治疗中风的经验 一句话背单词词根版 一味中药祛顽疾(李世文) 医方囊秘(颜德馨.方春阳.云南科学 医贯 医行天下-萧宏慈 著 医经秘旨 医经溯洄集 医经原旨-薛雪 医垒元戎-王海藏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验方分册近十年来日本中医临床经验选19711981经方实验录经方使用标准老年人便秘验方类经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临床辩证施治备要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临证指南医案灵枢经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旅舍备要方麻瑞亭治病验方王堆医书脉经慢性胃炎的中医特色疗法郭海英秘传奇方清着者佚名民间偏方验方汇篇民间中医治疗癌症的三大秘方偏方民族医药报验方汇编19891991名老中医之路名医类案正续封面名医类案名医奇方秘术

92-2024药学专业知识测试《中医妇科学》考点精要

92-2024药学专业知识测试《中医妇科学》考点精要

2024药学专业知识测试《中医妇科学》考点精要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疹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十个历史时期:1.夏、商、周时期—萌芽阶段-甲骨文疾育;史记剖腹产;周易孕育;原始的优生观点—列女传的胎教(最早),曲礼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2.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妇科学奠基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带下医;胎产书最早记载胚胎发育;内经:基础理论,临床病证,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3.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妇科学雏形-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难经创命门学说及冲任督带理论;本草经所收药物中指明治疗妇产科病有88种并在紫石英条首见“子宫”之名;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设妇科专篇,奠定妇科治疗学基础,有经带胎产杂病分类与辨证论治,并开创了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华佗实施针刺与药物堕胎;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女医”:义姁,淳于衍(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脉学与胚胎学发展-晋《脉经》首见“月经”之名和特殊月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晚婚优育-南齐《褚氏遗书》5.隋唐五代时期—趋向专科化-隋诸病源候论为病理学巨著,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唐经效产宝是现存产科最完备者;唐备急千金要方列妇人方为卷首,为崇本之义。

6.两宋时期—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分科:设置产科和产科教授;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是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著作,总结了南宋以前40多种医籍,附以家传验方和自己经验而成。

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经形成。

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

7.辽夏金元时期—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8.明代—肾主生殖理论深化-妇科学术发展,专著较多: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广嗣纪要》;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理论最全面,妇科病完备。

中医古籍大全-白喉全生集

中医古籍大全-白喉全生集

<篇名>白喉全生集书名:白喉全生集作者:李纪方朝代:清年份:公元1882年<目录><篇名>自叙属性:先外祖尹慎徽先生博学诗词书画。

各臻其妙。

尤精岐黄术。

纪方负笈从学。

而于内外科。

喉科。

肿证。

刻志研求。

二十年来。

险逆诸证。

一一经历。

博访旁咨。

悉心讨论。

窃谓深有所得。

第白喉一证。

世无专书。

而时医之业喉科者。

于内经缺焉不讲。

故偶遇危殆。

茫然莫解。

即有一二高明。

亦多狃于习见。

有偏于寒者。

有偏于热者。

偏寒偏热。

不独不为济世资。

且适贻为杀人刃。

余心焉悯之。

诵读余暇。

辙与表兄赵仲标以外祖所传治白喉证方之屡试经验者。

纂辑白喉全生集。

是书以寒热二字为纲领。

而寒热中又分轻重虚实。

其辨证辨脉。

缕晰条分。

而用药用方。

通权达变。

简而精。

约而备。

使人得是书以释疑难。

非敢云良方济世。

亦足以立起沉焉。

光绪八年壬午冬月衡山李纪方伦青氏叙于龙门山房<目录><篇名>凡例属性:一白喉病热证本多。

寒证较少。

而寒热所郁。

无不有毒。

此时医所以专指为疫。

而用药多偏于凉也。

不知白喉少寒证。

非无寒证。

白喉之热证有毒。

寒证亦非无毒。

时医一偏之见。

杀人无算。

论中设为问答。

分条详辨。

熟玩之自悟其谬。

一凡病必有寒热二种。

非白喉独异也。

是书以寒热二字为纲领。

而其中又分出轻重虚实。

毫无一偏之弊。

其方又无不从亲验而来。

故言之最质最切。

一寒热之分。

必先证书。

证既认清。

复参之以脉。

自无遁情矣。

盖言脉尚可含糊。

而言证无可迁就也。

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后。

自有深义。

故是书辨证最详。

辨脉从略。

一是书以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

分三大纲。

病情万变。

总不出此三者也。

而三证之方。

即附于后。

以便寻览。

一各方皆借古人成方而加减之。

无一师心者。

按证寻方。

皆药到病愈。

切勿增损。

如有兼证。

则不妨变通。

至寒热错杂证。

尤不易治。

故方论独详。

一治白喉之法。

服药宜慎。

吹药尤宜精。

若乡村僻壤。

一时水药不能骤得。

全赖吹药以救其急。

时医有通行吹药。

遇轻证尚可。

中医古籍629本

中医古籍629本

帝内经灵枢chm类经chm txt 灵枢悬解txt 黄帝内经素问chm txt黄帝内经太素chm txt素节注类编txt 内经博议txt 内经评文txt 内经知要txt 难经txt经悬解xt 素问悬解txt 伊尹汤液经txt pdfdoc 医经原旨txt草备要xt 本草便读txt 本草崇原txt 本草从新txt 本草撮要txt草分经xt 本草纲目chm txt 本草纲目拾遗txt 本草害利txt 本草经集注txt草经解xt 本草蒙筌txt 本草品汇精要txt 本草求真txt 本草述钩元txt草思辨录txt 本草问答txt 本草新编txt 本草衍义txt 本草易读txt草择要纲目txt 本经逢原txt 得配本草txt 滇南本草txt 海药本草txt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txt 名医别录txt 神农本草经txt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txt 农本草经赞txt 食鉴本草chm txt 食疗本草txt 汤液本草txt 吴普本草txt修本草Xt 药鉴txt 药笼小品txt 药性切用txt 药征txt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证类本草txt征续编xt 饮食须知txttxt急千金要方chm 博济方txt 串雅内外编txt 古代房中秘方txt 洪氏集验方txt佗神方xt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txt 回生集txt 急救便方txt 急救良方txt经方一百首chm验方xt经验丹方汇编txt 眉寿堂方案选存txt 名方广用txt pdf doc txtpdf doc htm济本事方txt 普济方txt 奇方类编txt 奇效简便良方txt 奇效良方txt金翼方chm txt 仁术便览txt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txt 删补名医方论txt 圣济总录txt方歌括xt 时方妙用txt 世医得效方txt 是斋百一选方txt 苏沈良方txt pdf doc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txt 汤头歌诀txt 退思集类方歌注txt 外科集验方txt台秘要xt 卫生易简方txt 文堂集验方txt 仙传外科集验方txt 小品方txt氏济生方txt 验方新编txt 杨氏家藏方txt 药症忌宜txt 医方考txt方论xt 医心方txt 毓麟验方txt 证治准绳•类方txt 肘后备急方txt pdfdoc氏伤寒金镜录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高注金匮要略txt 河间伤寒心要txt 金匮发微txt 注txt匮钩玄xt 金匮要略txt pdf doc 金匮要略浅注txt 金匮要略心典txt 金匮翼txt匮玉函经二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txt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txt 类证活人书txt 伤寒百证歌txt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补例txt 伤寒大白txt 伤寒发微txt 伤寒发微论txt寒法祖xt 伤寒附翼txt 伤寒贯珠集txt 伤寒恒论txt 伤寒捷诀txt寒九十论txt 伤寒括要txt 伤寒六书txt 伤寒论txt pdf doc 伤寒明理论txt寒舌鉴xt 伤寒溯源集txt 伤寒心法要诀txt 伤寒寻源txt 伤寒医诀串解txt寒直格xt伤寒指掌txt伤寒总病论txt仲景伤寒补亡论txt中医古籍629伯医案论chm txtpdf程杏轩医案chm txt丛桂草堂医案 chm txt 得心集医案txt丁甘仁医案txthtm医案txt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txt 仿寓意草txt费绳甫先生医案txt古今医案按txt安医案txt何世英医案 txt 湖岳村叟医案 txt 花韵楼医案txt 黄煌医案txt pdf doc 医案 txt pdf dochtm 旧德堂医案 txt临证指南医案 txt 凌临灵方txt 鲁楼医案txt pdf doc 之医案txt 名师垂教txt名医类案chm txt三家医案合刻txt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txt名案选新注txt伤寒名医验案精选txtpdf邵兰荪医案txt孙文垣医案txt王氏医案绎注txtdoc高临证医案txt 王仲奇医案 txt 未刻本叶氏医案 txt 吴鞠通医案txt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txt医案txt续名医类案txt也是山人医案txt叶天士医案精华txtpdf一得集txtpdfdoc htmdoc htm见能案证补遗txtpdf余无言医案txt寓意草txt张畹香医案txt 张聿青医案txt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醉花窗医案txt 医话txt 景景医话txt 客尘医话txt 冷庐医话txt 柳洲医话txt 话txt 先哲医话txt 医医十病txt pdf doc 友渔斋医话txt 止园医话txt 撮要txt 保幼新编txt 产宝txt 产鉴txt陈氏幼科秘诀txt 便览txt 慈幼新书txt 达生编txt 痘疹心法要诀txt 儿科萃精txt 醒txt 儿科要略txt 妇科秘方txt 妇科秘书txt 妇科问答txt 心法要诀txt 妇科玉尺txt 妇人大全良方txt 妇人规txt 傅青主女科txt 要语txt邯郸遗稿txt 活幼心书txt 济生集txt 济阴纲目txt 女科经验摘奇txt 颅囟经txt 麻疹备要方论txt 麻疹阐注txt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秘笈txt 女科百问txt 女科撮要txt 女科经纶txt 女科精要txt 秘要txt 女科秘旨txt 女科切要txt 女科要旨txt 女科折衷纂要txt 证治准绳txt女科旨要txt女科指要txt 女科指掌txt盘珠集胎产症治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产科心法txt txt沈氏女科辑要txt 胎产秘书txt 胎产心法txt 指南txt万氏秘传片玉心书txt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txt小儿痘疹方论txt 小儿推拿广意txt 卫生总微论方txt 小儿药证直诀txt 宜麟策txt 婴儿论txt 婴童百问txt 类萃txt 幼科发挥txt 幼科概论txt 幼科切要txt 幼科释谜txt 铁镜txt幼科推拿秘书txt幼科心法要诀txt幼科折衷txt幼科指南txtpdfdoc htmtxttxt 中医临床廿五年txt种痘心法要旨txt 幼幼集成txt 幼幼新书txt 育婴家秘txt 鬻婴提要说txt妇科txt 证治准绳•女科txt 证治准绳•幼科txt 竹林女科证治txt 竹泉生女科集要txt脉学txt 察病指南txt 察舌辨症新法txt 临症验舌法txt 麻科活人全书txttxt 脉诀汇辨txt 脉诀刊误txt 脉诀乳海txt 脉理求真txttxt 脉象统类txt 脉因证治txt 脉症治方txt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txt 八脉考txt 三指禅txt 时病论歌括新编txt 史载之方txt 望诊遵经txt从众录txt 医学见能txt 医学妙谛txt 诊家枢要txt 诊家正眼txt三十二辨txt 诊宗三昧txt 诸病主病诗txt仙经txt 女丹合编选注txt 食疗方txt 养老奉亲书txt 养生导引法txt秘旨txt 运气要诀txt全生集txt 白喉条辨txt 包氏喉证家宝txt 笔花医镜txt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txt 心书txt 辨证录txt 辨证奇闻txt pdf doc 辨证玉函txt 长沙药解txt病源补养宣导法txt 褚氏遗书txt 此事难知txt 刺灸心法要诀txt 存存斋医话稿txt洗髓易筋经txt 丹台玉案txt 丹溪手镜txt 丹溪心法txt 丹溪治法心要txt秘授古脉法txt 跌打秘方txt 跌打损伤方txt 跌打损伤回生集txt 跌损妙方txt奥旨txt 读医随笔txt 发背对口治诀论txt 疯门全书txt 冯氏锦囊秘录txt导饵txt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txt 傅青主男科txt 格致余论txt 古今名医汇粹txt图书集成医部综录医术古今医彻txt 古今医鉴txt 古今医统大全txt 顾松园医镜txt列传txt疫论txt 归砚录txt 韩氏医通txt 何氏虚劳心传txt 喉科秘诀txt指掌txt 喉舌备要秘旨txt 黄帝明堂灸经txt 回春录txt 急救广生集txt背疽方txt 简明医彀txt 焦氏喉科枕秘txt 解围元薮txt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秘传禁方txt 金匮悬解txt 金针秘传txt 经方实验录txt 经络汇编txt考txt 经络全书txt 经穴汇解txt 经验麻科txt 景岳全书txt秘旨txt 肯堂医论txt 口齿类要txt 兰室秘藏txt 类经图翼txt治裁txt 厘正按摩要术txt 理虚元鉴txt 立斋外科发挥txt 疠疡机要txt实验录txt 刘河间伤寒医鉴txt 刘涓子鬼遗方txt 六因条辨txt 侣山堂类辩txt堆简帛txt 秘传眼科龙木论txt 明目至宝txt 明医杂著txt 明医指掌txt大成txt 内经药瀹txt 内科摘要txt 内外伤辨txt 脾胃论txt书屋医略txt 普济方•针灸txt 奇症汇txt 千金宝要txt 千金食治txt秘诀txt 全生指迷方txt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txt儒门事亲txt 三消论txt玉衡txt 痧疹辑要txt 伤寒说意txt 伤寒悬解txt 伤科补要txt大成txt 伤科方书txt 伤科汇纂txt 上池杂说txt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txt 经txt 审视瑶函txt 慎疾刍言txt 慎柔五书txt 十四经发挥txt秘录txt 时病论txt 时疫解惑论txt 市隐庐医学杂著txt 寿世保元txt传真txt 寿世青编txt 四圣心源txt 四圣悬枢txt 松峰说疫txt备急灸法txt 素灵微蕴txt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txt 孙真人海上方txt 痰火点雪txt法门txt 推拿抉微txt 推求师意txt 外经微言txt 外科传薪集txt大成txt 外科方外奇方txt 外科精要txt 外科精义txt 外科理例txt启玄txt 外科全生集txt 外科十法txt 外科十三方考txt 外科枢要txt心法要诀txt 外科选要txt 外科医镜txt 外科正宗txt 外科证治全书txt回春txt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txt 卫生宝鉴txt 温病条辨txt 温病正宗txt指南txt 温热逢源txt 温热经纬txt 温热论txt 温热暑疫全书txt论txt 吴医汇讲txt 洗冤集录txt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txt 校注医醇賸义txt集txt 形色外诊简摩txt 性命要旨txt 修昆仑证验txt 虚损启微txt救正论txt 穴道秘书txt 血证论txt 研经言txt 眼科阐微txt秘诀txt 眼科心法要诀txt 疡科纲要txt 疡科心得集txt 疡医大全txt导引秘籍txt 叶选医衡txt 一草亭目科全书txt 医碥txt 医灯续焰txt圆通txt 医贯txt 医经国小txt 医经溯洄集txt 医理真传txt改错txt 医门补要txt 医门法律txt 医述txt 医说txt卮言txt 医效秘传txt 医学传灯txt 医学传心录txt 医学读书记txt纲目txt 医学集成txt 医学启源txt 医学入门txt 医学三字经txt实在易txt 医学心悟txt 医学源流论txt 医学摘粹txt 医学真传txt正传txt 医学指归txt 医学衷中参西录txt 医医病书txt 医医小草txt医txt 医原txt 医旨绪余txt 医宗己任编txt 医宗金鉴txt眼科txt 疫疹一得txt 阴证略例txt 银海精微txt 银海指南txt正要txt 尤氏喉科秘书txt 尤氏喉症指南txt 玉机微义txt 玉楸药解txt启微txt 原要论txt 杂病广要txt 杂病心法要诀txt 杂病治例txt十药神书txt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txt 张氏医通txt 瘴疟指南txt 针经指南txt大成txt 针灸大全txt 针灸甲乙经txt 针灸聚英txt 针灸神书txt素难要旨txt 针灸问对txt 针灸易学txt 针灸资生经txt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txt 心法要旨txt 正体类要txt 证治汇补txt 证治心传txt 证治准绳•疡医txt准绳•杂病txt 症因脉治txt 知医必辨txt 炙膏肓腧穴法txt 质疑录txt经txt 中风论txt 中国医籍考txt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txt 重订广温热论txt灵兰要览txt 重订囊秘喉书txt 重楼玉钥txt 重楼玉钥续编txt 重庆堂随笔txt斋遗书txt 诸病源候论txt 诸脉主病诗txt 专治麻痧初编txt 子午流注说难txt流注针经txt种中药现代研究txt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txt 邓铁涛医话13篇txt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txt 郝万山讲伤寒论txt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版chm 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恕讲伤寒论txt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txt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txttxt pdf doc htm txt传真txt pdf doc 经方发挥txt pdf dochtm 卢铸之医案txt 麻瑞亭治验集txt 名老中医之路txt pdfdoc伤寒论一百一^三方临床使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chm宝鉴txt 华讲金匮要略 chmtxt心得十讲-焦树德txt 菊名医类案回忆录txt 人体使用手册txt 吴佩衡医案txt圆运动的古中医学txt 走近中医txt 思考中医txt pdf dochtm用经验精要txt吴佩衡医药简述txtpdf doc 虚损病类钩沉txt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txt 中医之钥txttxt pdf doc htm医林五十年 txt pdfdoc 朱良春经验精华全集txt論一百一十三方臨床使用經驗精要(繁體 txt 剂学》七版 《中药学》七版 医妇科学》 《中医外科学》 医诊断学》讲稿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中医内科学》七版 《中医学》六版 《中药学讲稿》张廷模《内经选读》七版《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李德新分)。

经典古籍医书

经典古籍医书
501-金匮玉函经二注
502-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503-脉诀
504-脉经
393-重订灵兰要览
394-重庆堂随笔
395-凌临灵方
396-孙文垣医案
397-塘医话
398-马培之医案
399-张聿青医案
400-张畹香医案
401-曹仁伯医案论
402-热病衡正
403-寓意草
404-程杏轩医案
405-慎疾刍言
406-叶选医衡
407-对山医话
408-质疑录
346-黄帝明堂灸经
347-经穴汇解
348-经络全书
349-经络考
350-经络汇编
351-包氏喉证家宝
352-炙膏肓腧穴法
353-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354-厘正按摩要术
355-灵枢经脉翼
356-广嗣要语
357-局方发挥
358-西方子明堂灸经
359-友渔斋医话
360-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188-慈幼便览
189-慈幼新书
190-毓麟验方
191-经验麻科
192-达生编
193-盘珠集胎产症治
194-竹林女科证治
195-原要论
196-产后十八论
197-脚气治法总要
198-济阴纲目
199-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200-邯郸遗稿
201-鬻婴提要说
202-颅囟经
203-婴童类萃
000-神农本草经
001-吴普本草
002-本草经集注
003-新修本草
004-食疗本草
005-海药本草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8

中医药学习资料合集18
|| ├──────────伤寒与痢疾的中医疗法.pdf
||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df
|| ├──────────伤寒名案选新注.pdf
|| ├──────────祝谌予临床经验辑要.rar
|| ├──────────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_11160699(全).rar
|| ├──────────笔花医镜.pdf
|| ├──────────经方临证录.pdf
||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0225081江尔逊_0.rar
|| ├──────────止园医话.pdf
|| ├──────────汤头歌决.htm
|| ├──────────汤头歌诀白话解.pdf
|| ├──────────17、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肯堂医学全书.).[].pdf
|| ├──────────1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孟英医学全书.).[].pdf
|| ├──────────2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吴昆医学全书.).[].pdf
|| ├──────────医坛一千零一夜_0.rar
|| ├──────────医宗已任编.pdf
|| ├──────────医道灵源:李仲愚先生医道理法精要_0.rar
|| ├──────────卫生易简方.pdf
|| ├──────────近代中医珍本集 妇科分册_0.ra金匮分册_0.rar
|| ├──────────近代中医珍本集 验方分册_0.rar
|| ├──────────重订万病验方大全_0.rar
|| ├──────────2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周学海医学全书.).[.pdf

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

《傅青主女科》
又名《女科》,2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故或又为《女科?产后编》、陆懋修《世补斋医书》收入之校订本、将女科析为8卷、八门。改称《重订傅徵君女科》、《产后编》改名《生化编》。今本《傅青主女科》(《女科》)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症、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症,亦五门,共39条、41症、42方。《产后编》上卷包括产后总论、产前产后方症宜忌及产后诸症治法三部,分列为17症;下卷继之而分列26症,并附补篇一章。
12.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 苓柏菟脂熟地黄
等分为丸酒化服 玉龙关下补元阳
发表之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伤寒服此汗淋漓
7.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 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 喘咳痰血肺家伤
8.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 顺气生津嗽哽宁
9.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增入黄芪名亦尔 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 阴班劳损起沉疴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中医古籍目录大全

中医古籍目录大全

1、医经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素问类经灵素节注类编内经博议内经评文内经知要难经医经原旨2、本草本草备要本草便读本草崇原本草从新本草撮要本草分经本草害利本草经解本草蒙筌本草求真本草思辨录本草新编本草衍义本草易读本草择要纲目本经逢原得配本草滇南本草海药本草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炙论名医别录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食鉴本草食疗本草汤液本草吴普本草新修本草药鉴饮食须知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证类本草3、方论备急千金要方洪氏集验方华佗神方急救便方集验方经验丹方汇编奇方类编奇效简便良方千金翼方仁术便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删补名医方论圣济总录苏沈良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汤头歌诀退思集类方歌注外台秘要卫生易简方文堂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品方医方考证治准绳•类方肘后备急方4、伤寒、金匮敖氏伤寒金镜录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高注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浅注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玉函要略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类证活人书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补例伤寒大白伤寒贯珠集伤寒捷诀伤寒九十论伤寒六书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寻源伤寒医诀串解伤寒总病论仲景伤寒补亡论5、医案曹仁伯医案论程杏轩医案丛桂草堂医案丁甘仁医案仿寓意草古今医案按湖岳村叟医案花韵楼医案洄溪医案旧德堂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凌临灵方马培之医案名医类案三家医案合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邵兰荪医案孙文垣医案王氏医案绎注王旭高临证医案吴鞠通医案许氏医案续名医类案也是山人医案一得集寓意草张聿青医案醉花窗医案6、医话对山医话景景医话柳洲医话塘医话友渔斋医话止园医话7、妇儿保婴撮要产宝产鉴达生编儿科萃精儿科要略妇科秘方妇科问答妇科玉尺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广嗣要语活幼心书济生集济阴纲目家传女科经验摘奇颅囟经麻疹备要方论麻疹阐注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宁坤秘笈女科撮要女科经纶女科精要女科秘旨女科要旨女科旨要女科指要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胎产秘书胎产心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小儿痘疹方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宜麟策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切要幼科释谜幼科心法要诀幼科折衷幼幼集成幼幼新书育婴家秘张氏妇科证治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竹林女科证治竹泉生女科集要8、诊断濒湖脉学察病指南察舌辨症新法临症验舌法麻科活人全书脉经脉诀汇辨脉确脉因证治脉症治方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奇经八脉考时病论歌括新编望诊遵经医学从众录诊家枢要诊脉三十二辨诊宗三昧诸病主病诗9、养生陆地仙经女丹合编选注养生秘旨10、杂著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包氏喉证家宝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鹊心书辨证录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褚氏遗书此事难知刺灸心法要诀丹台玉案丹溪手镜丹溪心法丹溪治法心要跌打秘方跌损妙方读医随笔冯氏锦囊秘录傅青主男科格致余论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医彻古今医鉴古今医统大全顾松园医镜归砚录韩氏医通喉科秘诀喉舌备要秘旨回春录急救广生集集验背疽方焦氏喉科枕秘金疮秘传禁方金针秘传经络考经络全书经验麻科景岳全书救伤秘旨肯堂医论口齿类要类经图翼类证治裁厘正按摩要术理虚元鉴立斋外科发挥疠疡机要临证实验录刘河间伤寒医鉴刘涓子鬼遗方秘传眼科龙木论明医杂著明医指掌目经大成内外伤辨脾胃论普济方•针灸奇症汇青囊秘诀全生指迷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儒门事亲痧胀玉衡痧疹辑要伤科补要伤科大成神应经审视瑶函慎疾刍言慎柔五书石室秘录时病论市隐庐医学杂著寿世保元寿世传真寿世青编松峰说疫孙真人海上方痰火点雪痰疠法门推拿抉微推求师意外经微言外科大成外科理例外科启玄外科十法外科枢要外科心法要诀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书万病回春卫生宝鉴温病条辨温病正宗温病指南温热经纬温热论温疫论吴医汇讲洗冤集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校注医醇賸义形色外诊简摩性命要旨虚损启微轩岐救正论血证论研经言眼科秘诀眼科心法要诀疡科心得集疡医大全养生导引秘籍叶选医衡一草亭目科全书医碥医法圆通医贯医林改错医门补要医门法律医述医学传灯医学传心录医学读书记医学纲目医学启源医学入门医学实在易医学心悟医学源流论医学摘粹医学真传医学正传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医病书医医小草医医医医原医旨绪余医宗己任编医宗金鉴异授眼科疫疹一得银海指南饮膳正要尤氏喉科秘书尤氏喉症指南杂病广要杂病治例增订十药神书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张氏医通针灸甲乙经针灸素难要旨针灸易学针灸资生经正骨心法要旨正体类要证治汇补证治心传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杂病症因脉治知医必辨质疑录中藏经中风论中国医籍考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重订广温热论重订灵兰要览重订囊秘喉书重庆堂随笔周慎斋遗书诸病源候论专治麻痧初编子午流注说难。

岐伯

岐伯
岐伯岐伯之名、生平事迹鲜见史册。且黄帝时代已经有尊卑贵贱的划分,岐伯为黄帝之臣,后世却称“岐黄 之术”,将其名列黄帝之前,而这种称法居然能一直沿用数千年,显然不合常规。以此理推论,《内经》基本理 论和思想方法的最初构建者是岐伯,《难经注疏》、《皇汉医学》均言,《内经》乃“昔者岐伯以授黄帝”,肯 定岐伯的创立之功。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除了陕西岐山说,还 有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一般认为,岐伯是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 人。
岐伯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 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 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影视形象
影视形象
陇剧电影《医祖岐伯》:尚小丽饰演岐伯 2015年电影:《战神蚩尤》岐伯扮演者:吕士刚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看
这些记载都说明上古时期有岐伯其人,是著名的医学家。他尝味百草,主管医药,不但懂医,博学多才,而 且通晓音律,作了镯铙、鼓角、灵髀、神钲等乐器,用以弘扬黄帝的武德。著有《经方》、《本草》、《岐伯针 经》《外经》等书。
著作
著作
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著作约有8种: 1.《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2.《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 3.《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 4.《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 5.《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 6.《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 7.《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 8.《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以上诸书皆已佚,仅存书目,因此只能从书名知其与岐伯有关,内容主要是针灸,另外有按摩、藏象等,而 不能确定为岐伯所著,因为古代“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 子·修务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中医妇科学试题集b

中医妇科学试题集b

总论第一章至第六章一、概念解析:1、月经2、初潮3、绝经4、并月5、居经6、暗经7、避年8、激经9、天癸10、妊娠11、临盆12、恶露13、试胎14、弄胎15、经水出诸肾16、冲脉隶于阳明17、胞脉、胞络18、子宫为“奇恒之腑”19、肝司血海20、冲为血海二、填空:1、医学巨著《》为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专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著作是代的《》,分别为、和三篇。

以狼牙汤沥阴中,以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等,开创了、的先河。

3、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4、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妇产科独立分科。

5、代的《》提出的特殊月经现象有、、等。

6、《女科正宗》说:“,有子之道也。

”7、金元四大家之一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提出、;、。

这是后世治疗妇科病少女着重肾经,中年妇女着重肝经,绝经期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8、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提出安胎圣药是。

9、清代所著《达生篇》提出的六字真言是、。

10、《傅青主女科》的主要学术观点为、、。

11、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经不调》中指出:“调经之要,贵在;,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1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13、最早记载优生知识的书是时代的《》,内容有、、。

14、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之前之后,呈型,为一空腔器宫,腔内呈,覆以粘膜。

成年子宫长约,宽约,厚约,上部较宽,上端隆起部分为,其两侧为,与相通。

15、每次月经来潮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的第一天间隔时间,称为,一般为。

周期不应少于,也不应超过。

16、正常经期一般持续天,正常的月经总量为。

17、月经的产生是、、、协调作用于的生理现象。

18、冲脉经络循行起于,下出于,上行于,其外行者经与交会,沿腹部两侧、上达,环绕。

因胃为水谷之海,冲脉又与胃经之穴相交会,受后天之谷精微的供养;与肾经相并,又受先天肾气的资助,先天之与皆汇于冲脉,对妇女生理起着重要作用。

黄帝学派和扁鹊学派的传人---张子和《攻下派创派祖师》

黄帝学派和扁鹊学派的传人---张子和《攻下派创派祖师》

黄帝学派和扁鹊学派的传人---张子和《攻下派创派祖师》张子和学术思想溯源一般认为,张氏学术观秉承于金代刘完素。

《儒门事亲》中,张氏多次提到“今代刘河间……真得黄庭之秘旨也”[1]。

子和阐发河间“六气皆能化火”论,尝有“风从火化,湿与燥兼”之说;其攻邪三法,深得河间“拂热郁结”,“玄府结涩”等病理观的启迪,选方推崇河间所制双解、通圣、益元诸方,用药苦寒凉。

《金史》认为“其法宗刘守真”。

近人任应秋先生说:“从正之学,远则取法乎《素问》、《伤寒论》,近则独宗于刘完素”[2],径将其划归于“河间学派”。

可见子和受河间之学影响颇深,从学术源流分析,似乎是河间之学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从张子和的病邪理论、气血流通病机论、攻邪三法的治法与方药,与刘河间并不完全一致。

以河间所倡“降心火,补肾水”之治法为例,子和治病亦每论及此法。

实际上是用攻邪三法,攻逐火郁湿滞,以交通上下,达到既济心肾,虽提法相同而实质则异。

所以任应秋氏认为:“是河间之学传至张从正,又为之一变矣。

”[2]显然张氏学术思想主脉,只是受河间影响较深。

按一般思维习惯,对中医学术源流,人们往往会上溯至《内经》。

纵观《儒门事亲》,子和多次引用《内经》原文以论证自己的学说。

故《金史》云:“世传黄帝岐伯所为书也,从正用之最精。

”另外,唐代王冰对《内经》创见性的注释,给予子和不少理论依据。

《儒门事亲》多处引征“《内经》曰”,实际上是出自王冰注。

例如子和在阐述攻邪三法的治疗机理时,以王冰“金郁泄之,渗泄,解表利小便也”为据,主张“发表与渗泄,非解表而何”。

推崇河间益元、双解等方,并自创宣渗解表方——桂苓汤;对王氏“ 木郁达之,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之说,引为吐法之治疗机理,并扩展为“凡可吐令条达者,非徒木郁然”;对王氏“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也”的下法机理,进一步阐述为“下者是推陈致新也”。

张氏“攻药不留中”[3]论,源于王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2021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2021

中医妇科学习题集2021中医妇科学习题集总论第一章至第六章一、术语解释2。

填空:1、医学巨著《》为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在现存的中医古籍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最早专著是戴氏,分为、和三部。

琅琊汤用来排阴,蛇床子用来包成锭剂。

阴是媒介,创造了和的先例。

3、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4.在此期间,最突出的成就是独立的妇产科。

5、代的《》提出的特殊月经现象有、、等。

6、《女科正宗》说:“,有子之道也。

”7.金元四大名家之一提出:,;,,在女性的胎儿和生育理论中,总是询问发病机制和气。

这是后人治疗妇科疾病的基础,女孩以肾经为主,中年女性以肝经为主,更年期女性以脾经为主。

8、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提出安胎圣药是。

9.清代《大圣篇》提出的六字咒语是。

11.张静月在《静月全书》中指出,“调整典籍的重要性在于,了解四和二者是最好的。

”1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13.最早记录优生学知识的书是《泰晤士报》,其中包括。

14.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心。

这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前后。

15.月经出血的第一天被称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两次月经的第一天之间的间隔通常被称为。

期限不得少于或超过。

16、正常经期一般持续天,正常的月经总量为。

17.月经的产生是一种、和协调的生理现象。

20、冲、任、督三脉同起于,一源而三歧,皆约于,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

冲脉主,任脉为,带脉主,督脉为,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生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现象。

23.妊娠期从最后一个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开始,月经后需要分娩。

预计分娩日期的计算通常从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加上或减去月数,再加上公历中的天数,再加上阴历中的天数。

37、《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妇人之生,有余于,不足于,以其数脱血也”。

三、判断:1.根据历史记载,第一位同时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生应该是华佗。

(2)子宫的名字最早见于《内经》。

(3) 3000多年前,人们关注女性的生育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褚氏遗书书名:褚氏遗书作者:褚澄朝代:南齐年份:公元420年—589年<目录><篇名>序属性:黄巢造变,从乱群盗,发人冢墓,掘取金宝。

遇大穴焉,方丈余,中环石,十有八片,形制如椁,其盖六石,题曰∶“有齐褚澄所归。

”启盖棺,骨已蛇蚁,所穴环石内向,文本晓然。

盗疑兵书,移置穴外,视之弃去。

先人遇见,读彻。

嘱邻慎护。

明年具舟载归,欲送官以广其传,遭时兵革不息,先人亦不幸。

遗命异物终当化去,神书理难久藏,其以褚石为吾棺椁之实隐,则骸骨全,褚石或兴吾名,亦显渊。

募能者调墨,治刻百本散之。

余遵遗戒。

先人讳广,字叔常。

清泰二年五月十九日古扬萧渊序<目录><篇名>序属性:靖康初,金人犯顺,群盗乘间,在处有之。

去扬城北三十五里陈源桥,有萧家世居其间,盖贫不能自振矣,守一冢甚勤,曰∶“吾十二世祖葬父于此,吾家冢凡数百世,世惟守此耳。

”盗疑其起家者,富而浓葬。

日夕窥之二家,因语人曰∶“吾十二世祖葬其父明经广叔常,用石刻秘经为椁,从治遗命也,已而不忍其柩有将发之兆,遂敕子孙世守之耳。

”窥者仍故二家,因会乡人启视之,漆棺如新刻,石十有九片。

其一盖萧渊序也,乃移柩葬居侧,而举石于门外。

有告萧得埋宝者,遂纳石于今。

予持钵将为南狱之游,过萧门结葬缘,适见其事,谩录诸策,以埃能者。

二年结制前五日,卫国释义堪书。

<目录><篇名>序属性:齐褚澄彦通遗书一秩,才二千六百二十言,发挥人身中造化之秘,明白要约,殆无余蕴。

盖沉酣于《内经》、《素问》、《灵枢》之旨者也,其司马季主、扁鹊、仓公之流乎。

彦通在当时,连姻宗室,贵富鲜俪,而能造诣如此,则超出尘表之姿,又可想见之也。

方虚谷选诗,谓孙思邈《千金方》三十六卷。

每卷藏一仟方,在人自求之耳。

予观此书,亦寓思邈之意渊乎微哉,叙其出处,显晦甚详,奚俟予之置啄邪,但若临席啖脔,使人自不忍下咽,遂僭参量语于篇首,亦珍爱之癖云。

正德丙寅清明日舒城秦民悦邦约书。

<目录><篇名>受形属性: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人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人,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

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

走兽溺死者,伏仰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

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补羸女先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

<目录><篇名>本气属性:天地之气,周于一年,人身之气,周于一日。

人身阳气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手指、胁、足,则又子中矣;阴气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则又午中矣,阳气所历,充满周流,阴气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偏,一为痰积壅塞,则痰疾生焉,疾证医候,统纪浩繁,详其本源。

痰积虚耳,或痰聚上,或积恶中,遏气之流,艰于流转,则上气逆上,下气郁下,脏腑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气本衰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亦偏滞,风湿寒暑乘间袭之,所生痰疾,与痰积同。

凡人之主,热而汗,产而易,二便顺利,则气之通也。

阳虚不能运阴气,无阴气以清其阳,则易独治,而为热;阴虚不能运阳气,无阳气以和其阴,则阴独治,而为厥。

脾以养气。

肺以通气,肾以泄气,心以役气,凡脏有五,肝独不与,在时为春,在常为仁,不养不通,不泄不役,而气常生,心虚则气入而为荡,肺虚则气入而为喘,肝虚则气人而目昏,肾虚则气人而腰疼,四虚气人,脾独不与,受食不化,气将日微,安能有余以入其虚,乌乎?兹谓气之名理与。

<目录><篇名>平脉属性:脉分两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关,去肘度尺曰尺,关前一寸为寸,左手之寸极上,右手之尺极下,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极下之地,右手之尺为受,命之根本。

如天地未分,元气浑沌也。

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上之寸为心。

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极上之地,左手之寸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万物土上而出,惟脾为先,故左手寸下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下之尺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为肾,肾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下之尺为心。

男子右手尺脉常弱,初生微眇之气也;女子尺脉常强,心大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妇人,则男脉应胗,动以男子则女脉顺指,不察乎此,难与言医。

同化五谷,故胃为脾府,而脉从脾;同气通泄,故大肠为肺府,而脉从肺;同主精血,故膀胱为肾府,而脉从肾;同感交合,故小肠为心府,而脉从心∶同以脉为窍,故胆为肝府。

而脉从肝澄生后世传其言而已,尔初决其秘,发悟后人矣,非至神乎。

体修长者脉疏,形侏儒者脉密,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未烛斯理,遏愈众疾,表里多名,呼吸定至,抑皆未也。

世俗并传,兹得略云尔。

<目录><篇名>津润属性: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气,而水气蒸达,土润膏滋,云兴雨降,而百物生化。

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为痰,伏皮为血,左下为精,从毛窍出为汗,从腹肠出为泻,从疮口出为水,痰尽死,精竟死,汗枯死,泻极死。

水从疮口出不止,干即死,至于血充目则见明,充耳则听聪,充四肢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渍则黑,去则黄,外热则赤,内热则上蒸喉,或下蒸大肠,为小窍,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杀人,便血犹可止,咳血不易医,喉不停物,毫发必咳,血渗入喉,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则百不一死,服寒凉则百不一生,血虽阴类,运之者,其和阳乎。

<目录><篇名>分体属性:耳目鼻口阴尻窍也,臂股指趾肢也,双乳卧肾关也,齿发爪甲余也,枝脂旁趾附也,养耳力者常饱,养目力者常瞑,养臂指者常屈伸,养股趾者常步履。

夏脏宜冷,冬脏宜温,阴肢末虽夏宜温,胸包心火虽冬难热,热肿而窍塞,血不行而肢废,余有消长无疾,附有疾,痛无生死者疣瘤而已。

<目录><篇名>精血属性:余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

男子为阳中必有阴,阳之中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之中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

阳精阴血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即其溢也。

凡充身肢体手足耳目之余,虽针芥之沥无有不下,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

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亏则一目不肖其母,然雌鸟牝兽无天癸而成胎者何也?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

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合而难子。

合男子多则涩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目录><篇名>除疾属性:除疾之道,极其候证,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来,观时人之所患,则穷其病之始终矣。

穷其病矣,外病疗内,上病救下,辨病藏之虚实,通病藏之母子,相其老壮,酌其浅深,以制其剂,而十全上功至焉。

制剂独味,为上二味次之,多品为下。

酸通骨,甘解毒,苦去热,咸导下,辛发滞当验之,药未验切戒,亟投大势,既去余势。

不宜再药,修而肥者,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知其才智,以军付之,用将之道也。

知其方,伎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

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民中绝命,断可识矣。

<目录><篇名>审微属性: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似是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浮栗经·二气篇》曰∶“诸泻皆为热,诸冷皆为节,热则先凉藏,冷则先温血。

”《腹疾篇》曰∶“干痛有时当为虫,产余刺痛皆变肿。

”《伤寒篇》曰∶“伤风时疫湿暑宿痰,作疟作疹,俱类伤寒,时人多疟,宜防为疟。

时人多疹,宜防作疹。

春瘟夏疫,内证先出中湿、中暑,诚以苓木投之。

发散剂吐汗下俱至此证,号宿痰失导,必肢废嗟乎。

病有微而杀人势有重而易治精微,区别天下之良工哉。

<目录><篇名>辩书属性:尹彦成问曰∶“五运六气是邪非邪?”曰∶“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耳,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使岁月日时积一十百千万亦有条而不紊也。

配以五行,位以五方,皆人所为也。

岁月日时,甲子乙丑,次第而及天地五行,寒暑风雨,仓猝而变,人婴所气,疾作于身。

气难预期,故疾难预定;气非人为,故疾难人测。

推验多舛,拯救易误,俞扁弗议,淳华未稽,吾未见其是也。

”曰∶《素问》之书,成于黄岐,运气之宗,起于《素问》。

将古圣哲妄邪曰∶“尼父删经,三坟犹废,扁鹊卢出,虚医遂多,尚有黄岐之医籍乎,后书之托,名于圣哲也”。

曰∶“然则诸书不足信邪。

”曰∶“由汉而上有说无方,由汉而下有方无说,说不乖理,方不违义,虽出后学,亦是良师。

固知君子之言不求贫朽,然于武成之策,亦取二三。

”曰∶“居今之世,为古之工,亦有道乎。

”曰∶“师友良医,因言而识变,观省旧典,假筌以求鱼博,涉知病多,诊识胍屡用达药,则何愧于古人。

”<目录><篇名>问子属性:建平王妃姬等皆丽而无子,择良家未笄女人御又无子。

问曰∶“求男有道乎?”澄对之曰∶“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

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

此王之所以无子也。

然妇人有所产皆女者,有所产皆男者,大王诚能访求多男妇人谋置宫府,有男之道也。

”王曰∶“善”。

未再期生六男,夫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亦有子之道也。

<目录><篇名>跋属性:上褚澄遗书一卷,初得萧氏父子护其石而其书始全,继得僧义堪笔之纸而其书始存,今得则继先锓之木而其书始传,亦可谓多幸矣。

澄字彦道,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之子,庐江公主之夫,齐太宰侍中录尚书公渊之弟,仁宋自驸马都尉,遍历清显,仕齐至侍中顾右军将军,永明元年卒(《南史》云永元元年卒,误也。

)东昏侯立其女为皇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实永元元年,去其卒时已七十年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