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PPT课件 (2)

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PPT课件 (2)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 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 去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 心的情感认同。
2、学会批注,体味语句的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 感。养成品读语言情味的习惯。
修辞+对象+性质或情感
品读关键词
①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不仅仅 是悲伤、悲痛)。
②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和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 (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结合第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 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 大的建筑,它是……
叙述顺序
顺叙 插叙 倒叙
第一层:l一5自然段 第二层:6一13或14自然段 第二层:13或14一15自然段
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路历程。
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的认识 经历了三个阶段:
并没有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 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终于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
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征神志一 的和种 象精意
一种英雄的崇拜
是一段历史的凝固
平型关大捷 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
“的难一 丰成以项 碑就企常 ”是及人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
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大决战》《长征》 《血战台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联系 “丰碑”读体会。 2.以“丰碑”为题写篇小文章。

鄂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课堂实录

鄂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课堂实录

《读碑》课堂实录《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刘成章所著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课件显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一幅幅纪念碑的图片,配上激昂雄壮的背景音乐,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

)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一组图片是……生: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对。

人民英雄纪念碑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有一位作家在二十多年来多次品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只要去北京,即少不了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可一次南泥湾之行后,却发觉自己对纪念碑没有完全读懂!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惑走进十二课《读碑》,一起去体会作者的读碑历程吧。

(课件显示: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师启发学生弄清楚作者读了哪两座碑及这两座碑之间的联系。

生:以前多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得很肤浅,后来读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在它的启发下,作者最终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答得好,那么我们把文章梳理一下。

(课件显示:质疑探究)I、在未去南泥湾之前,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作者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文章第二段,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师:答得好。

2、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什么会使作者的认识发生变化?(小组交流,探讨)很自然地,学生把目光集中到了6-11自然段。

生: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它的正面,像一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师:这是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特点,残破,整个纪念碑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烈士的名字,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牺牲烈士的人之多。

师:读到这里,大家心里涌起了一种什么感受?生:被强烈地震撼了。

师:对。

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上的名字多(满满当当,密密麻麻)镌刻着千万烈士的名字,由此扩大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名字更多,从这么多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生:血肉之躯。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读碑》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结构,了解作者读碑的认识过程。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瞻仰烈士碑的体验,而且文章描述的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的时代有些久远,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是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形成正确的社会使命感、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课本第74面第一段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巍峨、雄伟、庄严”的,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的第12课《读碑》的第二段中也说它是“庄严、雄伟、壮观”的,可是作者自己在本文第六段说他“并没有读懂”它,怎么会这样呢?是作者读的不够仔细、不全面、记得不牢固吗?
活动2【讲授】互动展示
一、初读课文
二、分析、讨论。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教学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教学教案

鄂教版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教学教案【教学构想】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今天幸福的⼈们,特别是青少年,应⽤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怎样的⼼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为我们引导学⽣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个很好的契机。

结合当前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利⽤语⽂⼯具性、⼈⽂性的固有特点,在处理这篇课⽂时应注意以下⼏点:⼆、从语⾔⼈⼿,体味⽂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感情本⽂既有⼤处着眼的鲜明画⾯、⼴泛视野和⾼远⽴意,⼜有⼩处着墨的诗化细节和浓郁感情。

如何让它们去触动学⽣的⼼灵,是本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不可能将感动传授给学⽣,这只可意会不可⾔传的情感,只能通过朗读和品味语⾔,并⽤⼼去感悟,才能体味得到。

三、引导学⽣去解读⽣命和⽣活中更⾼的“丰碑”【教学设计】[教学⽬的]1.明确⽂章结构,理清⼼路历程。

2.品味⽂章深沉⽽丰富的情感。

3.引导学⽣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章深沉⽽丰富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观和价值观。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课时⼀、导⼈新课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眼睛看,更要⽤⼼去读。

(此环节设计的⽬的在于联系前⽂,明确异同,⾃然导⼊,激发兴趣。

)⼆、默读课⽂,整体感知⽂章内容1.默读课⽂,⽤⼀句话概括本⽂的主要内容。

应对办法:①让不同意见的双⽅在争辩中明辨主题;②如果双⽅都不能说服对⽅,教师就从记叙⽅式上明确,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纪念碑的内容是记叙中的插叙,插叙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③引导学⽣看课⽂的⾸尾段,特别是⾸段中这句话:“我说的是⼈民英雄纪念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件:第12课《读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件:第12课《读碑》

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 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 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 度进行旁批。
①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 (不仅仅是悲伤、悲痛)。 ②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 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 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 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 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 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 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 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今天,我 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 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 看,更要用心去读。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
从课文的首尾来看,从记叙中插叙 的作用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 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 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 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 大的建筑,它是……
征神志一 的和种 象精意
一种英雄的崇拜
是一段历史的凝固
平型关大捷 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
“成企人一 丰就及难项 碑是的以常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
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
插叙手法的运用,既是本文的记 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 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
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 段 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 14自然段 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 15自然段
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心路历程。
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的认 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勾画出来就 是如下的心路历程:并没有读懂 人民英雄纪念碑,震撼、感悟于 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终于读懂人 民英雄纪念碑。
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PPT课件 (4).ppt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PPT课件 (4).ppt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 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 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 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今天,我 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 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 看,更要用心去读。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
从课文的首尾来看,从记叙中插叙 的作用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 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 “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结合第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 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 大的建筑,它是……
征神志一 的和种 象精意
一种英雄的崇拜
是一段历史的凝固
平型关大捷 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
“成企人一 丰就及难项 碑是的以常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
一 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 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
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 段 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 14自然段 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 15自然段
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心路历程。
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的认 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勾画出来就 是如下的心路历程:并没有读懂 人民英雄纪念碑,震撼、感悟于 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终于读懂人 民英雄纪念碑。
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 《大决战》《长征》《血战台 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 联系“丰碑”读体会。 2.以“丰碑”为题写篇小文章。
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 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 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 度进行旁批。
①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 (不仅仅是悲伤、悲痛)。 ②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 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 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 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 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读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读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读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强小学:邝瑾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①“我”第一次读碑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②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③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④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①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②排比、反复的运用
③几个反问句,接着“站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读碑
初读:20余年、后来庄严雄伟壮观伟大
又读:那年(南泥湾)悲壮凝重震撼升华
再读:现在悲壮感使命感。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读碑》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阅读,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

2.2运用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课文结构的把握。

2.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学生分享预习感受。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2学生标注生字词,查阅字典。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3.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内涵。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

4.2学生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收获。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1.2学生分享复习感受。

2.课文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

3.课文解读3.1教师讲解课文内涵。

3.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

4.修辞手法学习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2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6.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6.2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第三课时1.作业回顾1.1教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1.2学生分享作业完成心得。

2.课文复习2.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复习感悟。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4.课文背诵4.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4.2学生分享背诵心得。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收获。

6.课后拓展6.1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读碑

读碑

《读碑》教学案【教学目标】1. 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不同。

3.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行、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出版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作家。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刘成章散文集》等。

2. 背景资料: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延安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瞻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听说一位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于是产生了创作《读碑》的感想。

【课前预习】1. 字音认读。

瞻仰()缔造()恢宏()逶逶迤迤()夯实()凝滞()弥深()怦然心动()2. 词语补注。

如泣如诉: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

凝滞:停止流动或不灵活。

(书)凝聚。

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十分弯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急促:短促、速度快的。

3.课前思考:①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②作者读碑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时候?③作者那么认真地“读”碑,为什么第⑥段却说“并没有读懂”?④几次读碑作者分别读出了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并解题-------“读.碑”二、检查预习情况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B.C.D.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朗读课文,作者读碑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时候?2. 课文第⑴段仅一句话说说它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我竟发现,我并没有读懂”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归纳: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20余年前”和“那年去南泥湾”两次读碑的经历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作者几次读碑分别读出了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2. 根据上下文说说课文第⒀段的“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确实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这句中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3. 作者那么认真地“读”碑,为什么第⑹段却说“我竟发现,我并没有读懂”?4.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读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读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读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强小学邝瑾
教育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何了解?
2、看课件,谈谈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

①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②理解词语。

③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同桌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鄂教初中语文八上《12读碑》word教案 (2).doc

第12课《读碑》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庄严:庄重而严肃。

雄伟:雄壮而伟大。

瞻zh•n仰:恭敬地看。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凝nŠng滞zhŒ:停止流动。

怦p…ng然:形容心跳,怦,象声词。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誓师:军队出征前,统帅向将士宣示作战的意义,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

上溯s”: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w…i逶yŠ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缔dŒ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于祖籍延安市。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写过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相关知识:1958年5月1日,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从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工程被载入史册,并成为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主要象征。

每当人们漫步于天安门广场,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拔地而起的身影的时候,一定都想知道当初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那些日日夜夜——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

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为薛子正。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读碑.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读碑.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2、情景导入 3、整体感知 4、品读赏析 5、感悟主旨 6、拓展延伸
• 课前准备: • 1、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以便朗读课文时没有障 碍。 • 2、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裁剪电影《大决战》 《台儿庄战役》中的片段。在自习课上播放给大家 观看。
•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整合点一: • 不管你承不承认,赞不赞同,现代信息 技术就在那里,而且日新月异。学生们 通过自己裁剪视频,裁剪电影《大决战》 《台儿庄战役》中惨烈的片段,让学生 亲自动手,感同身受!通过这种直观的 电影叙述,学生们脑海中会预存画面, 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后面学习奠定个感 情基调。
四、感悟主旨
对照“注释”,同学们知道作者在文 章开头所说的“并没有读懂”人民英 雄纪念碑的原因了吗?
• 对照注释,你们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出了什 么?读懂了什么?
请观看课文第 十二段,作者 再读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微课 • 第十二段微课展示 视频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整合点四: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高效率的事。在 重点赏析了有关九龙泉纪念碑的段落 后,学生们在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还是 情感与态度上都达到了目标,所以这 段引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的是教师范 读和讲解,既缩短了授课时间又能引 起学生共鸣。
• 课文:《读碑》
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的第12课。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现当代 历史与国情,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生活,热 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读碑 心路历程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深沉 丰富的情感 情感目标: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 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理 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读碑》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鄂教初中语文八上《读碑》

《12 读碑》教学目标:1.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3、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目标1.目标2.目标3背景资料链接: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 对延安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 特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 瞻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听说一位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 心情十分沉重, 他于是产生了创作《读碑》的感想。

一、导——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二、读——整体感知, 奠定基调1.全班齐读展示2.分组朗读展示①第一、二组朗读第1—4段;②第三、四组朗读第5—11段;③第五、六组朗读第12—15段。

3.师及时评价, 即兴范读。

(提示: 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情感、表情等)三、悟与赏——激发思维, 理性思辨各小组推荐同学汇报板演:1、通过刚才对应小组的朗读, 在读碑过程中, “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可以自己概括表达或直接从文中找出词语, 各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展示)()→()→()2.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令自己欣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 并从语言表达(修辞方法或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进行旁批。

(投影仪展示旁批)3.文中第15自然段“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 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如何理解这“悲壮感和使命感”的内涵?”(视频)悲壮感:使命感:四、拓——个性展示, 展现个人才情1、文章标题“读碑”, 你有何新解?(只要有依据, 可以自圆其说, 同学们充分地发挥)2.“碑”与“史”有着内在的契合(关联与吻合), 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的“史实”, 适当联想和想象, 为烈士写几句精简的碑文。

例如:1、生为奉献, 万古流芳;2、人逝神存, 当永继承。

活动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12课《读碑》一、教学目标1.了解碑文的基本概念,了解碑文特点。

2.学习《读碑》中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

2.初步了解碑文的特点和分类。

3.感受碑文的文化厚重和人文价值。

三、教学难点1.区分碑文与古文的不同之处。

2.理解碑文的刻划手法和语言特色。

3.对碑文的分类、修复和保护等方面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引入碑文的话题,逐渐把学生引向本课的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授(30分钟)(1)教材内容梳理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材内容,并重点讲解古代碑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特点。

(2)古文的基本格式和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古文的基本格式,包括文体、结构、语言、文字等,让学生能够读懂、分析古文,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分析《读碑》中的古文引导学生分析《读碑》中的古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刻划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古文文化素养。

3.读篇解析(20分钟)(1)初阅碑文学生听读碑文,感受碑文的文化历史价值,理解古文的基本特点。

(2)细读碑文引导学生逐句细读碑文,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4.互动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本篇碑文的文化历史背景、人物事迹、文字涵义等开展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古代碑文的理解和认识。

5.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碑文阅读的练习卷,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分析古文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查找一件古代文物或碑文资料,进行科学阅读和分析。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古代碑文和古文的基本特点和语言,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碑文的文化背景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F第12课《读碑》课件(鄂教八年级上册)

F第12课《读碑》课件(鄂教八年级上册)

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 自由朗读课文, 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 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 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 度进行旁批。 度进行旁批。
品读关键词 ①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 情感悲壮、激昂、深沉、 不仅仅是悲伤、悲痛) (不仅仅是悲伤、悲痛)。 情感的表达, ②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 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 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 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 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 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 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 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人 难 以
一 项 常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 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
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 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
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 《大决战》《长征》《血战台 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 联系“丰碑”写体会。 2.以“丰碑”为题写篇小文章。
结合第11课和本文, 结合第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 11课和本文 元课题“丰碑” 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 大的建筑,它是……

神 的 象
志 和 精
一 种 意
一种英雄的崇拜
是一段历史的凝固

平型关大捷
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 碑”
碑 ”
“丰
成 就 是
企 及 的
英雄视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中国志:记忆 一起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悲壮感和使命感: 悲壮感和使命感:
• 作者第一次真切地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 的幸福生活, 的幸福生活,竟有那么多的英雄儿女倒 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 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正 式因为这种代价的巨大, 式因为这种代价的巨大,我们才没有理 由抱怨、厌弃今天的生活, 由抱怨、厌弃今天的生活,才会意识到 应加倍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应加倍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 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 改革的洪流中,创造新的辉煌。 改革的洪流中,创造新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构想】
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今天幸福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结合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利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固有特点,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二、从语言人手,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感情
本文既有大处着眼的鲜明画面、广泛视野和高远立意,又有小处着墨的诗化细节和浓郁感情。

如何让它们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本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不可能将感动传授给学生,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只能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并用心去感悟,才能体味得到。

三、引导学生去解读生命和生活中更高的“丰碑”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明确文章结构,理清心路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联系前文,明确异同,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应对办法:①让不同意见的双方在争辩中明辨主题;②如果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教师就从记叙方式上明确,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是记叙中的插叙,插叙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③引导学生看课文的首尾段,特别是首段中这句话:“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课堂实际情况。

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竞有三种情况,除了设想中的两种以外,还有同学把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并列称为主要内容,好在运用“应对办法”中的②、③,很快让学生恍然大悟了。


3.教师明确。

因为从课文的首尾来看,从记叙中插叙的作用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整体感知文本”是新课标新理念的明确要求。

对课文内容整体而准确的感知,也是品析、探究、质疑的前提,此环节的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
1.插叙手法的运用,既是本文的记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

学情估计:因为有教师的提示和前一个环节的基础,对本文三个层次的把握应该不是难题。

第一层、第二层闻的标志非常明显,第6自然段是一个明显的转折和过渡段。

第二层、第三层的起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因为第14自然段的过渡段特点不像第6自然段那么显而易见。

应对办法:①从内容上让学生明确第14自然段主要还是在写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还是插叙内容,当然应是属于第二层次。

②从语言的前后呼应上看第14自然段的第1、2句与第15自然段的首尾是相呼应的。

基于此,第14、15两个自然段应归为一个层次,既然第4自然段可上可下,当然是过渡段,因为只有过渡段才具备此种特点。

2.课堂实际情况。

学生的回答基本与估计相同,起用应对措施,轻松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3.老师明确。

只要首先挑出插叙内容三个层次就一目了然:
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段
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14自然段
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15自然段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落实单元提示中“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的单元要求。

)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开始。

)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进行旁批。

学情估计:经过了两次默读和一次朗读,学生按教师要求勾画出那些句子和段落并不难,难的是怎么通过朗读这一手段,去体味语言中的情味和情感,并把它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应对办法:①在朗读上提示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

②品味语言,提示学生以修辞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人手。

③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课堂实际情况。

学生在品析段落的勾画上大同小异,第4、6、8、9、11、12、15几个自然段涉及得比较多。

在朗读上,学生明显无法通过朗读去体味情感,或是无法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语言的品味在教师的提示下从两个方面读,学生很有心得。

情感的体验只有靠多朗读、多体味才能解决。

3.教师明确:
①本文的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不仅仅是学生所说的悲伤悲痛)。

②这种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此环节的实践,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尽在其中,而且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品味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五、延伸与拓展
1.结合第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元课题“丰碑”的理解。

学情估计:经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丰碑”的理解应该有了一个由浅渐深的变化,至少能知道它决不只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建筑,而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但要谈得更广泛、更深入,估计会有困难。

应对办法:①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语第l段。

②引导学生参看“丰碑”单元的课文目录,指导他们发掘第13、14、15课与“丰碑”的内在联系。

2.课堂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生已经从外到内,由浅渐深地认识了“丰碑”,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确
实还不够。

参看第二单元目录,发掘第13、14、15课与“丰碑”的内在联系很有实效。

一下子拓展了学生思维,加深了他们对“丰碑”的认识。

不像单元提示语,如果不以课文为依据还是显得抽象。

3.老师明确:
“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大的建筑,它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象征,是一段历史的凝固,是一种英雄的崇拜。

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碑”,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大决战》《长征》《血战台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联系“丰碑”读体会。

2.参观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和汉口江滩的防汛纪念碑,以“读碑”为题写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经历,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