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35页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第七节_zyc_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七节_zyc_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怎样的特点?
1、范围广,有连续性 3、形式多样 5、双向性 2、领域全面 4、海陆并进 6、中华文化圈形成
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使文化更 加丰富多彩。 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 的友好交往,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3.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 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政治: 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仿照长安 (2)都城:
教授儒学、创立文字等 (3)文化教育:
此像是鉴真 弟子忍基等 人按其真容 制作。此像 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 山堂内,被 视为日本的 国宝。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隋唐与东南亚各国 的往来的主要活动 是什么?中国与天 竺交往的纽带是什 么?两国在政治、 经济、文化、和重 要人物往来方面有 哪些表现?
3.和大食往来:
⑴唐高宗时与大食通使 ⑵中国造纸术传到大食
4.和东罗马(拂菻)往来:
⑴使节往来 ⑵拂菻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唐朝的丝绸、瓷器运往欧洲
5.和非洲往来:
波斯琉璃盘
陕西省西安市出土高27厘米 唐朝与大食往来关系密切
朝鲜
东罗马 波斯、大食 唐朝
日本 东南亚 诸国
非洲
天竺
中 华 文 化 圈 形 成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对外交往繁盛的条件有哪些?陆路、海路对外 交通的起止点和途径主要地区。
一、对外交往的条件
1.政治: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经济文化繁荣 3.政策:对外政策开放 4.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5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6 秦汉时期开拓的对外关系基础
对外交通的路线 陆
从 长 安 出 发

历史:第四章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历史:第四章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日本出土 “开 元 通宝” 通宝”; 中国出土 日本银币
西汉时,日本有 西汉时, 三十多个小国和 汉朝有来往; 汉朝有来往;东 汉初, 汉初,日本倭奴 国王遣使来汉, 国王遣使来汉, 光武帝赠“ 光武帝赠“汉倭 奴国王”金印。 奴国王”金印。
遣使 印度
以佛教为纽带; 以佛教为纽带;送来郁金 菩提树; 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 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大竺; 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大竺; 玄奘、义净。 玄奘、义净。
波斯
大食
唐高宗时 与中国通 使 与唐朝有 使节来往
中国造纸术 在唐朝时传 到大食 中国的丝绸 东罗马的医 瓷器大量运 术、杂技传 入中国 往欧洲 甘英出使大秦(97年 甘英出使大秦(97年) 大秦安敦王朝谴使来 166年 华(166年)——直接 直接 往来最早记载
东罗马
拓展】 【延伸·拓展】汉唐对外交往的异同 延伸 拓展 (1)共同点: 共同点: 对象; ①朝鲜、日本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 朝鲜、日本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 经济技术交流 ②对外都进行了经济技术交流; 对外都进行了经济技术交流; ③政府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政府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④对外交往都以陆路为主。 对外交往都以陆路为主。 陆路为主
大食唐高宗时与中国通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东罗马与唐朝有使节来往中国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甘英出使大秦97年大秦安敦王朝谴使来华166年直接往来最早记载延伸拓展汉唐对外交往的异同1共同点
第四章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扫描考点
唐朝对外交往远远超过以往各代的原因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形式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作用和启示 汉唐对外交往的异同及原因 关于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比较

已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已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1.政治: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社会经济发达 3.文化:文化先进繁荣 4.政策:对外政策开放 5.交通:海陆交通发达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对外交通的路线
陆路
海路
从 向 到达朝鲜 从登州、 韩国、日
长东
扬州出发 本

出 向 印度、伊朗 从广州出 波斯湾
1954年山西省长治市王琛墓出土 高89.7厘米、长26.5厘米这件陶 骆驼形体高大。背骑胡人深目浓 眉,高鼻,络腮胡,身穿翻领皮 毛褊衣,腰束带,系一小香囊, 坐在横搭于驼背的行囊上,左手 执缰绳,右手高举,作挥鞭状。 唐代的丝绸之路连结中国和中亚、 西亚乃至欧洲诸国。在丝绸之路 上,许多波斯、阿拉伯商人、技 艺人前往长安。此俑生动再现了 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形 象。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友好往来
隋朝:中日互派使臣 (1)使臣 唐朝:日本遣唐使十多次
日本出土唐币 (2)贸易
中国出土日本银币
(3)突出人物 日本:吉备真备 中国:鉴真
此像是鉴真 弟子忍基等 人按其真容 制作。此像 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 山堂内,被 视为日本的 国宝。
互遣使节
使节往还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钱币;文化使者
(1)天竺传入; (2)中国输出
(1)波斯店; (2)造纸术 (1)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 次派出遣唐使。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2)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2)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 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 (2) 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3) 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 (4) 玄奘西游 (5) 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2、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 由于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 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新罗、日本等国产生了句、巨大影响。同 时,提出唐朝也吸收了各国的长处,从人而又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 的发展 (3) 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上双方人民都有好处。 3、培养学生的能力有: (1)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 之处,从而培养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象的能力。 (2) 识别鉴真塑像。
(二)学生学习难点
1、教材内容方面:地名、国名较多而且地域跨度大、涉及地理区域、世 界历史等学生不易掌握。 2、学习方法方面:对外关系史课型的学习方法。从宏观到微观掌握知识 结构。 3、能力培养方面:掌握对外关系课型的框架结构、学习方法。对具体知 识点的归纳和整理。
(三)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 请你说出民族关系史课型最关键的问题? (2) 唐时边疆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唐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请用具体史实说明! (3) 请总结唐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结果!(开明、和同为一家。) 2、历史小论坛:学史一得(以史为鉴) 3、导入新课:隋唐时期不仅边疆和内地联系大大加强,而且中国和邻邦 的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关系也日益密切。我们引用唐代诗人王勃 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的一句作为课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你认为对外关系史课型最关键的 问题是什么?。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对外交往的盛况;和新罗的友好往来;日本遣唐使;唐文化对新罗、日本的影响;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和波斯、大食、东罗马等的往来。

二、要求学生认识1.由于国力强盛和执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加上有发达的交通条件,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与前代相比,有进一步的发展,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

这说明,一个时期的对外交往与此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是密切相关的。

2.隋唐时期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对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可见,一个民族只有融入到世界民族的发展中,才更具有活力。

3.中外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友好使者们不畏艰辛,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频繁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通过学习隋唐时期中国与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友好交往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联想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日本、印度的友好往来。

难点:古今地名、国家及其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1.电子投影仪。

2.投影片若干张(包括丝绸之路图片、《隋唐疆域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唐人街图片、唐装图片等)。

教学要点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1.隋唐的对外交往2.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2.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1.日本遣唐使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3.中日贸易往来4.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四、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1.和东南亚国家的往来2.中印经济文化交流3.玄奘、义净西游五、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1.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2.和波斯、大食的往来3.和东罗马的往来4.和非洲的往来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隋唐时期的基本社会历史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
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 引外国使节和商旅前来交流。
地理优势与交通发展
隋唐时期水陆交通发达,为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交 通条件。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目的
1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外交往,隋唐时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与合作。
经济贸易
隋唐时期,中国与缅甸 的贸易往来也相当频繁, 双方通过互市和贸易活 动,促进了经济繁荣。
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缅甸 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重 要进展,双方在文学、 艺术、科技等领域进行 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04
隋唐时期与中亚、西亚国 家的交往
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
贸易往来
隋唐时期与阿拉伯帝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商品交换,涉及丝绸 、瓷器、香料、药材等。
经济繁荣
对外友好交往推动了隋唐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 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中国获 得了大量外来商品和资源,同时也将中国的丝绸 、瓷器、茶叶等商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政治稳定
对外友好交往加强了隋唐与周边国家的政治联系 ,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同时也为中国赢 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对世界的影响
使节,加强了政治交往和联系。
文化交流
02
新罗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中国也派遣僧侣前往新罗传播
佛教文化,双方在文化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经济贸易
03
新罗与隋唐时期的贸易往来频繁,双方互市交易,互通有无,
促进了经济发展。
与日本的交往
政治交往
隋唐时期,日本与中原王朝建立了朝贡和册封关系,双方互派使 节,加强了政治交往和联系。

隋唐对外交往

隋唐对外交往
美洲唐人街
隋唐时பைடு நூலகம்的对外交往
彭泽二中 赵平原 2003.10.10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 来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国
的交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 魏晋到隋唐,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 新罗三个并立国家。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 兵高丽,结果兵败而返。新罗势力逐步壮 大,于675年统一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积极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天竺 互派使节 东南亚 中、西亚 互派使节
波斯、大食
欧洲非洲 使节往还
(东罗马)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钱币;文化使者
(1)天竺传入: (2)中国输出:
(1)波斯店; (2)造纸术 (1)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强盛 (基础) 2、政府鼓励、重视 3、交通发达
原因:汉朝江南相对落后,海上通商的条件 不是太好,唐朝经济中心开始出现南移的 趋势,造船业发达,国力强大,经济文化 发达。
去做练习
1、在唐朝的留学生中,
人数最多的来自:
A 新罗 B 日本
A
C 天竺 D 波斯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 罗坊”、“新罗馆”,主要反映了:
A 唐朝建筑技术的提高
B 唐朝对外政策倾向
C 新罗商旅来唐很多
D 唐朝城市的发达
C
3、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①崔致远 ②吉备真备③ 义净④ 鉴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The end
日本遣唐使

高三历史:4.7《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素材(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4.7《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素材(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4.7《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素材(旧人教版)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素材崔致远崔致远(857—?),字孤云。

新罗学者和诗人。

少年时曾到中国唐朝留学,并中进士。

回国后,曾任侍读兼翰林学士,晚年因对朝政不满而隐居。

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

著有诗文集《桂苑笔耕》12卷,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

平城京平城京即今日本奈良,位于本州中西部。

710~784年,日本曾建都于此,日本史称这一时期为奈良时代、奈良朝。

建筑仿中国的长安。

城内东大寺是唐朝鉴真到日本后的最初居住处,唐招提寺为鉴真设计创建,也是鉴真的圆寂地。

吉备真备吉备真备(约693—775),日本奈良时代学者。

717年与阿倍仲麻吕等作为留学生来到唐朝,积极吸取唐代文化精华。

十多年后携大量历学、音乐等文化典籍回国。

752年,以遣唐副使身份再度来中国,后官至右大臣。

他知识渊博,通晓天文、军事、历数、音韵之学,著有《私教类聚》50卷。

他采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对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卓越。

鉴真鉴真(688—763),扬州人,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始祖。

俗姓淳于,4岁出家,法名鉴真。

后到长安等地遍研佛经。

26岁在扬州专修戒律。

742年在扬州大明寺(今法净寺)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传教。

5次渡海均受挫,致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

753年第6次航行于次年初抵日本九州,随后在平城京东大寺筑戒坛传戒法,开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先河。

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广为介绍中国的建筑、雕刻和医学知识。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赤土国古国名,故地大多认为在今马来半岛。

气候炎热,因其土地呈赤色而得名。

简称“赤土”。

607年,隋炀帝遣常骏等人访问其国,受到隆重接待,并派王子回访,建立友好关系。

《隋书》《唐书》和《通典》等史书都记录了此国。

骠国古国名,故地在今缅甸境内。

《新唐书》《旧唐书》中说它位于“永昌故郡南二千余里,去上都一万四千里”。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和东南亚的往来: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和天竺的往来: (1)人员往来: ①天竺派遗唐使;②玄奘、义净 (2)贸易交流: 天竺送郁金香、菩提树 (3)文化交流: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 入天竺;佛教
(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中亚往来: 中亚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 ①隋与波斯互派使节②唐时波斯王 2.和波斯往来: 及儿子来求援③在中国开设“波斯 店” ①唐高宗时大食与中国通使 3.和大食往来: ②中国造纸术传到大食 ①使节往来 4.和东罗马(拂菻)②拂菻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往来: 唐朝的丝绸、瓷器运往欧洲 5.和非洲往来:①唐太宗时索马里使者来中国; ②杜环;③非洲发掘出土唐三彩 等陶瓷
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条件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先进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3.文化:科技文化领先世界,全面辉煌 4.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5.交通:水陆交通发达 6.中外使臣、商人、伴侣、留学生的推动 7.造船业、航海技术的发达
对外交通的路线




从 向 到达朝鲜 从登州、 韩国、 扬州出发 日本 长 东 安 出 从广州出 波斯湾 发 向 印度、伊朗、 西 阿拉伯、欧 发 非
三、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 2.交往领域全面: 3.交往形式多样: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 5.地位更崇高,中华文化圈形成: 6.水陆并举: 7.交往具有多向性:
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加深了中外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3.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推动了“中华文化 圈”的形成 4.丰富中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五、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启示 1.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友好交往 的基础 2.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促进交流 3.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 对外友好交往
回忆:汉朝对外交往的情况 (P44--46) 朝鲜 日本 越南 西亚 丝绸之路 欧洲
思考:隋唐时期对外 友好交往发展的原因 是什么?
一、隋唐对外友好交往发展的 原因 政治 经济文化 交通
政策 P78<导与练>
大气而不霸气, 领先而不保守, 海纳百川而不歧视的
开明、宽松、自信的外交风范
玄奘:陆路 义净:海路
大雁塔—玄奘藏经处
小雁塔—义净藏经处


你还记得汉代与中亚、西亚和欧洲
往来的情况么?
五、唐朝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 的交往
1.唐朝与波斯、大食的交往
五、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中亚一些国家多次遣使到隋唐; 隋朝与波斯互派使节;
与中亚西亚
波斯王及儿子先后向唐求援; 波斯商人在中国开“波斯店” ; 从高宗起,大食(阿拉伯)与中国通使 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
欧洲 非洲 中亚 西亚 对外交通
海路
新罗 日本 东南亚
隋唐
南亚
重要认识
• A、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 展时期,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强盛的 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及领先世界的文化等 等,都决定了其对外开放政策必然会出现前 所未有的盛况,必然会超越前代。 • B、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在互相借鉴,平 等互利、友好双向交往的大前提下,以向唐 朝学习来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为主流。隋唐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亚洲许 多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推动 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隋唐吸收各 国的长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例:崔致远的诗文集《桂苑笔耕》。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 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往的基础和条件 1、政治: 国家长期安定统一、制度先进; 2、经济: 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文化: 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辽阔的疆域、和睦的民族关系; 4、条件: 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和僧侣的推动; 海陆交通发达;
提高训练:
1.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 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 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 化低潮时期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 策 A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①雕版印刷术②制瓷③ 制铜④唐诗 C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 贡献,他们是①一行②义净③玄奘④法显⑤鉴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D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 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 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 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鉴真一行 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 航海三次,几经绝境。先后有三十六人 死于船祸和伤病,二百余人退出东渡行 列。只有鉴真笃志不移,百折不挠,终 于实现了毕生的宏愿。鉴真不仅为日本 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 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 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B A.瓷器 B.丝绸 C.纸张 D.茶叶 5.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 响较大的是 C 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

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

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

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

③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

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

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

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

③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⑷非洲:①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新唐书》上有这方面的记载。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C
D.天竺 .Leabharlann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 、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 新罗馆” 主要反映了: “新罗馆”,主要反映了: C A 唐朝建筑技术的提高 B 唐朝对外政策倾向 C 新罗商旅来唐很多 D 唐朝城市的发达 3、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吉备真备③ 义净④ ①崔致远 ②吉备真备③ 义净④ 鉴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国家
官方交往(使节) 官方交往(使节)
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1、互派使臣 、 2、日本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
经济文化交流
(1)朝鲜传入; )朝鲜传入; (2)中国输出: )中国输出: 钱币; 钱币;文化使者 (1)天竺传入; )天竺传入; (2)中国输出 ) (1)波斯店; )波斯店; (2)造纸术 ) (1)东罗马传入: )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 )唐朝输出: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涡阳二中: 涡阳二中:蒋兴军
先认真阅读课文,归纳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状况) 先认真阅读课文,归纳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状况) ?(状况 )、交往的国家多 (1)、交往的国家多(以亚洲为主、也有欧洲、非洲,但无美洲) )、交往的国家多(以亚洲为主、也有欧洲、非洲,但无美洲) (2)、交往的方式多(有官方交往、也有民间交往;有政治方面 )、交往的方式多(有官方交往、也有民间交往; )、交往的方式多 也有经济、文化的交往。) 的、也有经济、文化的交往。) (3)、有陆上交往,也有海上交往。 )、有陆上交往,也有海上交往。 )、有陆上交往 )、都是平等 (4)、都是平等、友好的交往。 )、都是平等、友好的交往。
朝鲜 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哪里?可以从政治、经济、文 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概括说明。
政治上,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经济上,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 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
文化上,设立国学,教授儒学,喜欢读唐 诗、写唐诗。
生活习惯上,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 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两汉时期的中日交往是怎样的?
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 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与汉交往;东 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派遣使 者到我国,光武帝赐“汉委奴国 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 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他们的物 质文化生活。
隋朝时,两国互遣使臣。从贞观年间开 始,200多年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 次。他们的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 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 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文化在 各个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影响。
3.吉备真备和鉴真(在中日交往中,有突出贡 献的人物 )
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等 吉备真备在长安学习17年,学成回国后,他根
据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假名字母。 有关鉴真,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他先后六次东
渡,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东渡成功,他 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播佛教,并将 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这两人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唐与印度经济文化的交流
表现 :
政治方面,双方互派使臣。
经济方面,双方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运来 了菩提树、郁金香和棉布,我们运去了绢和瓷 器。唐太宗还派人去学习熬糖法,提高了我国 的制糖技术。
文化方面,我国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 学的发展;造纸术的传入,使他们结束了用树 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而我们敦煌、云冈、龙 门等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古印度北部 艺术风格的影响。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政治上,在唐初回国留学生的策动下,日本进行了大
化改新,新政中的制度,参考隋唐的制度,如:参照 中国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了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 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 教育上,在京都设立大学,学科设置和学习内容基本 上与唐制相仿,考试内容就是中国的儒家经典。 科学技术上,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 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日本模仿唐 长安,建成了平城京(今奈良)、平安京(今京都) 等。 另外在文学艺术、生活习尚、节日风俗等方面,日本 也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 当时,中日之间的贸易极其频繁,由中日两国出土的 文物作证。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朝鲜半岛与我国相邻。早在秦汉之际,
双方就发生了友好的关系。当时的朝鲜 半岛上有哪些国家?他们与我国有怎样 的友好交往?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分别叫马 韩、辰韩、弁韩。都曾多次派人赴汉, 加强联系。其中的辰韩更是引进中国的 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他们和汉 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有檀弓、 果下马等特产输往中国,而我们也有铜 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往朝鲜。
到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仍有三 个国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 隋唐同这几个国家都有往来。隋 炀帝和唐太宗曾出兵高丽,结果 都兵败而返。后来,新罗的势力 逐步扩大,并统一了朝鲜半岛上 的大部分地区。新罗积极发展同 唐朝的友好关系。
2.双方频繁的交流 新罗和唐朝交流极为频繁。
谁来归纳一下,双方的交流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唐朝的留学生中,新 罗人最多。崔致远 第二,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 很多。“新罗坊”“新罗馆 ”
陆路
海路
向 东
到达朝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扬登州发州出、到达日韩本国、
从长 安 出 发
经“丝绸之 路”,可
向 到印度、 西 伊朗、阿
拉伯以至
欧非国家
从广州 出发
经海上 “丝绸 之路”, 可到波 斯湾
登州是今天的山东蓬莱
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印度 B.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伊朗 C.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阿拉伯各国 D.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朝鲜 答案为D。
四、唐朝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 国的往来
1.唐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隋炀帝时曾派人出使马来半岛。唐朝中期,骠 国歌舞团的演出轰动长安。
当时与唐朝来往最密切的是——天竺。 天竺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因为印度半岛上
的国家今天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 拉。在唐朝,尼泊尔称为尼婆罗,印度、巴基 斯坦、孟加拉统称为天竺。)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强盛(基础)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尤其是唐朝在世界上有 很高的声望,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2、政府鼓励、重视
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为对外交 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政府还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 构——市舶使 3、交通发达见《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五、唐朝和中亚、西亚欧
非各地的交往
8世纪时,在亚洲广大的领土上, 东方崛起了大唐帝国,西方也有 一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当时唐朝与阿拉伯以及中亚、西 亚欧非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友好 的往来。
1.唐朝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
中亚一些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因此早在西汉时就与我国有密切的交往, 在隋唐时期往来更是密切,双方互派使 臣,也经常有贸易往来。
新罗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 他们的音乐就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 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三、唐朝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遣唐使”就是日本派往唐朝的使臣。
当时,随同遣唐使一起到中国的还有一 些学者、工匠、学生等。他们中有一部 分人又随同遣唐使一起回国,也有一部 分人留在中国继续学习。随同遣唐使回 国的就叫“还学生”,留在中国继续学 习的就叫“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