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1先秦时期_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能优化训练新人
2018中考历史 考前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考法一
考法二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概况
尧舜禹时期,民主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 “禅让” “禹传启,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在我国 世袭制 历史上沿袭了近 4 000 年 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 分封制 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同时也形成了“周王—诸侯— 卿大夫—士”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禅让制
考法一
考法二
【例2】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某富商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可以采用的方式有( )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元前340年”“咸阳”,可知该富商生活在战 国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40年,秦国已经实行了商鞅变法, 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 位和田宅。故B项正确。 答案:B
5.西周的分封制
内 容 作 用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 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 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 强盛的国家
6.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争霸:
首霸齐桓公 晋楚争霸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晋文公称霸——城濮大战(退避三舍)
(2)战国七雄:
国 家 战 役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楚 燕 秦 齐 韩 赵 魏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纸上谈 兵,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7.大变革的时代 (1)农业的进步: ①铁农具和牛耕: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广泛使 用和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商鞅变法: ①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②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 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③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立者 主要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君 启示 夏朝 商朝 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公元前 1600 年 禹 汤 阳城 亳、殷 禹传启,家天下, 商汤灭夏、盘庚迁 世袭制代替禅让 殷 制 桀 纣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西周 公元前 1046 年 周武王 镐京 武王伐纣、牧 野之战 周幽王
中考历史_第一单元__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约公元2070年)
考点细化 考点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加强周王室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大臣,封他 们为诸侯,形成71个诸侯国。 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纳贡,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4、意义/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 强盛的王朝。 5、实质:分封制是一种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考点细化 考点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氏族名称 距今年代 生活区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七千年 长江流域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最早种植水稻 陶器
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磨制石器
彩陶、灶炕
考点细化 考点3:炎帝、黄帝的传说。
1、华夏之祖 (1)炎黄战蚩尤: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 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逐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经过长期的发 展,形成了华夏族。 (2)贡献: ①华夏族的形成:逐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 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②衣食住行方面: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影响:①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②海外华人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纲解读
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细化 考点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政治上——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 及春秋、 战国等历史阶段, 这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时 期,同时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王权的发展与制度的完善——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 “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民 间无任何学术可言。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官学逐 渐走向衰落,文化教育也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
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的战乱动荡 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 的学说提供了空前的历史舞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 相互论辩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认知纵横联通
命题权威解读
课时跟踪检测
2
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是中华民族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 会过程中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时期,是传统政治文明的 萌生阶段,是传统农耕经济的定型时期,也是中华文明 的奠基时期。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当代重塑文化自信有重 要的历史价值。
(2)不同点 ①儒家学说以现实伦理为主要关怀对象,以“仁”为其思想 核心,礼为行为规范,义为价值标准,智为认知手段,其学术导 向则是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目的,因而表现出复古守旧 的特性。 ②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以现实的社会结构为主要关怀 对象,提出了“法”、“术”、“势”等一系列规范社会生活及 行为准则为观念。 ③墨家身体力行,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兼爱、非攻、 尚贤等一系列的观点,具有平等色彩。
二、“轴心时代”的分裂、动荡和变革——春秋战国时期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共39张PPT)
中考考点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考试目标 广东中考考点分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识理 运用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记解
3.炎帝、黄帝的 √ 传说。 4.西周分封制的 √ √ √ 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 √ √ √
选择 题 3分 选择 题 3分 选择 题 3分
第一模块
基础梳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一部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双向细目表 课前训练 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
-4-
中考考点
考试目标 广东中考考点分布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识理 运用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记解
第一部分
考点1 考点2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双向细目表
考点3 考点4
课前训练
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
-9-
◆考点1 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 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 2.北京人,距今约 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手脚分工明显,会使用和保存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模样和现代人基 本相同,会人工取火、捕鱼、交换生活用品,懂得爱美,死后埋葬,使 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选择 题 3分 选择 题 3分
2017 年 删 选择 题 3分
第一部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双向细目表 课前训练 考点梳理 真题演练
-6-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 建立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三条历史线索。
1.文明起源。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
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 展示了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及尧舜禹的传说 描绘了我国从人类起源迈向文明的过程。
2.尧舜禹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 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其中 大禹 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 ①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 首领的办法。 ②标准:德才兼备,没有特权。
中考预测
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 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 “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5年4 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A )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 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 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说明。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 鞅 变 法
生产力的发展
中考导航
考纲要求
2013年 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 2014年 2015年 3分(选择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复习课件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河姆渡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 (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 原始农业 在世界上最早种水稻 在世界上最早种粟
原始畜牧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夏商周时期,玉器雕刻工艺水平高
农业
畜牧业 商业
品种: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技术: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工具:西周时期,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品种: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方式:建有牲畜圈栏,王室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司母戊鼎 【关键信息】商朝,世界现存最大青铜器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四羊方尊 【关键信息】商朝,工艺精美,造型奇特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四川成都平原的 三星堆文化
青铜神树
军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房子。长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分别是
和
5、传说有
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
和
的国家。
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
夯实基础(第3课)
1、距今四五千年,传说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有 部落 。 发明
和
部落,他们联合在
一战中打败了东方强大的
部落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2、相传皇帝的妻子 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国家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1、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蒙古政权)时期 2、统一时期 (1)四大统一时期 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2)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大王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 西晋(280年) 隋朝 (589年) 元朝(1279年) (3)九大统一王朝 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优选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2.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 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在思想领域上形成了 “ 百家争鸣 ”的局面。
(2)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15•广东)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 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 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 是 (B)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4.影响: (1)积极影响: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统治。 (2)消极影响:后期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听周天子号 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的根源。
考点四 商鞅变法等史实,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以来,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私田逐渐取代公田,从而促使地 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战国时期,大国争霸,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 纷掀起改革运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秦国的 商鞅变法 。
考点三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巩固周王室对周边地区 的统治。 2.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后裔。 3.内容:周天子把 土地 和 臣民 分给亲属、功 臣等,封他们为 诸侯 (即“授民授疆土”);诸侯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 、纳贡和服役,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 特征的是 ( D )
第1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封制的掌握情况,难度较大,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管理羌族、驭族‛‚接收土地‛主 要是反映了诸侯的权利即授民授疆土,因此本题选择A。结 合本题题干材料所示内容,其它选项均是反映诸侯应承担的 义务,与题意不符,排除。
【例3】(2014· 广东)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 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 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首先要抓住题目关键词‚北京周口店‛,住在 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题目没有山 顶洞人选项,因此选择北京人。
考点细化
考点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 的产生。
氏族名称 距今年代 生活区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七千年 长江流域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 物
最早种植水稻
陶器
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磨制石器
彩陶、灶炕
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
考点3 炎帝、黄帝的传说 1.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神农氏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 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 养蚕缫丝 。 3.联合: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为争夺中 原地区,二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 服黄帝,走向联合。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 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 人文始祖 ‛(“人文初祖‛) ,海外华人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3.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知识整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整合【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是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政治上:早期国家出现,形成以“家国一体”、借助神权强化王权、权力未高度集中、等级严格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经济上:由渔猎采集向农耕经济发展,青铜时代,生产工具金石并用,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适应了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工商业由官府垄断;文化上:从夏商到西周,鬼神崇拜相对淡化,提出敬天保民的人文思想;在官府,贵族通过教授礼乐维护等级秩序。
【知识梳理】:主干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遗址: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
②代表性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生活现状:①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②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③已经学会用火。
【考点】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的特点及说明的问题?(1)特点:①分布区域广泛;②大都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厚的平原地带;③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较好,有充足的食物来源等。
(2)说明:①中华文明起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②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二)新石器时代1.概念: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时间及主要代表:距今约1万年前;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
主要代表:①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作物。
②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的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③距今约5000年,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
④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3.生产与生活:已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4.主要特征:早期:打磨结合制作石器、陶器、农业起源,饲养家畜、修建村落。
八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长江(河姆渡.水稻)黄河(半坡.粟)大汶口(私有财产)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6)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禹建立夏第3课华夏之祖 (11)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16)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7)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的悲惨生活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楚燕韩赵魏秦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27)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李冰的都江堰、商鞅变法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33)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屈原和“钟鼓之乐”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38)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4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50)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革命首创);项羽(巨鹿之战);刘邦(灭秦)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56)汉高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军事思想经济)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61)治黄、犁壁、耧车(播种)、水排冶铁、汉武帝经济大一统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66)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漠北战役)、昭君出塞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71)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76)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地动仪、华佗、张仲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81)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86)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第18课三国鼎立 (94)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00)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06)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齐民要术》、郦道元《水经注》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10)王羲之《兰亭序》、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14)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文房四宝) (119)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年号) (123)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凿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唐太宗)、女皇武则天第2课“贞观之治” (6)“开元之治”(唐玄宗)、盛世经济的繁荣(曲辕犁、筒车、青瓷、白瓷、唐三彩、《茶经》)第3课“开元盛世” (10)诞生(隋炀帝.进士科)、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影响(新罗、日本)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5)天可汗、吐蕃(藏族)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第5课“和同为一家” (20)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玄奘西游天竺(印度)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26)赵州桥、长安城、雕版印刷《金刚经》、孙思邈《千金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1)颜真卿、柳公权、吴道子、阎立本、莫高窟、音乐舞蹈、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6)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41)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宋夏的和战、金和南宋的对峙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45)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交子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5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热闹的瓦子(娱乐兼商业)、节日(春节、元宵等)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5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1)毕升·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67)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宋四家、赵孟)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1)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76)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靖难之役、迁都北京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79)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84)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90)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清政府设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94)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清朝疆域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9)明清经济发展(玉米甘薯、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的政策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05)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11)古典小说的高峰、戏剧繁荣、书画成就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16)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121)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124)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第1课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6)英俄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第3课收复新疆 (11)1894年、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北洋水师覆没、《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5)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19)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自强”(军用)“求富”(民用)、洋务运动评价第6课洋务运动 (25)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光绪帝、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7课戊戌变法 (29)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权第8课辛亥革命 (33)《新青年》创办、“科学”“民主”;新世纪曙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9课新文化运动 (38)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上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5)黄埔军校、北伐胜利进军(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第11课北伐战争 (50)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5)长征开始、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长征胜利(红一、二、四主力在会宁会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60)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东北、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第14课难忘九一八 (68)七七事变(卢沟桥)—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30万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7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的胜利第16课血肉筑长城 (79)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内战开始(中原解放区)、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第17课内战烽火 (88)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百万雄狮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4.23南京解放第18课战略大转移 (93)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元事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9)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04)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詹天佑京张铁路、侯德榜制碱、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严复《天演论》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2)新式教育的开端、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17)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协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抗美援朝(1950~1953)、黄继光、邱少云第2课最可爱的人 (6)《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改的意义、1952年结束第3课土地改革 (11)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4年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5)对农业、手工业(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第5课三大改造 (20)良好开端(八大)与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成就和模范人物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24)动乱和灾难、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一月风暴、二月逆流、四五运动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0)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第9课改革开放 (39)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5)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第11课民族团结 (52)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56)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日益密切的交往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61)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导弹部队的发展第14课钢铁长城 (6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1)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APEC会议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76)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85)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90)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95)文学的繁荣、艺术的发展、走向世界体育强国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99)第七单元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09)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出现、氏族社会第1课人类的形成 (2)金字塔的国度.埃及、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巴比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7)雅典城邦的繁荣.伯利克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罗马帝国的建立(前27年屋大维)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5)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6)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30)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38)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记数法)的由来、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44)古老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49)文学与戏剧、杰出的科学家、著名建筑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54)第四单元步入近代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60)“君权神授”下的英国、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权利法案》的颁布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0)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1787年宪法第12课美国的诞生 (75)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他的帝国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81)工业革命——珍妮机的故事(棉纺织业)、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92)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罪恶的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在印度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98)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03)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英国的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0)1861~1865战争的爆发、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的胜利、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1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61年、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21)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8)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一战1914~1918、空前的灾难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35)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的火种(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42)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美术名家(梵高)、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47)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时代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战后的新秩序——巴黎和会;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华盛顿会议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繁荣”及其崩溃、1929年大危机特点、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第4课经济大危机 (20)纳粹政权的建立;反犹狂潮;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25)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年)慕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最后的胜利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0)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新经济的出现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50)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54)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60)匈牙利改革、东欧剧变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64)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美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70)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75)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争霸(赫鲁晓夫上台)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84)目前——“一超多强”、发展趋势——多极化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95)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和影响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文学名著和现代美术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107)爵士乐、好莱坞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111)。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人类的起源和活动2. 古代文明的诞生3. 文明传播与交往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2. 西汉的兴亡与东汉的王莽3. 三国的分裂与统一第三单元:世界古代帝国的兴衰1. 近东古代帝国: 古埃及帝国和巴比伦帝国2. 印度古代帝国: 楼兰文明与3. 希腊古代帝国: 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帝第四单元:世界中古帝国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衰落2. 拜占庭帝国的延续3.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第五单元:我国古代帝国的辉煌1. 北朝民族的团结与初建的南北朝2.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3. 唐朝的盛世与唐诗第六单元:世界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争夺1. 荷兰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2. 英法对美洲与印度的殖民统治3. 俄国和清朝的争夺:尼布楚条约第七单元:中国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3.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八单元:近代世界的两次经济大危机1.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经济的影响3. 世界大萧条和经济保护主义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重建与调整1. 纳粹德国的兴起与侵略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3. 联合国的成立与新国际秩序的建立第十单元: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1. 中国的建立与土地革命2. 抗日战争与政治形势的变化3.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第十一单元: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社会主义改造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 人民公社与3. 文化大革命与四人帮的垮台第十二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基本经验2.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3. 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的目标第十三单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 国际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争议第十四单元:当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1.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展。
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考点聚焦考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明特别提示(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考点2 华夏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当今中华民族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黄帝的贡献: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始祖”(又叫“轩辕氏”)。
3.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考点3 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1.禅让制: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特别提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特别提示(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武王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
考点5 西周分封制考点6 青铜文明1.青铜制造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3.农业:“五谷”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考点7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1.东周: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特别提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的原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初中历史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教学课题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学课时一课时主备教师马爱萍教学目标1、识记层次:(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3)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4)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层次: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难点: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教学手段与方法讲述、习题演练、自主探究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考点导学]1、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
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3、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4、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我国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战国时期新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
商鞅变法的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可以勉除徭役; (3)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别官吏治理。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案1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复习目标1、掌握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人群2、掌握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度3、掌握上古三代的朝代更替。
4、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商鞅变法。
二、复习重难点1.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度。
2. 春秋争霸和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件展示:重点记忆北京人的发展概况: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依据,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记忆基础知识,时间大体10分钟.归纳小结: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原始人的发展概况.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原始的农耕生活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并且做区分.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三】:传说时代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上古三代的更替。
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五】:春秋战国的纷争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史实。
记忆主要的战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考点六】:社会变革师: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展示答案。
(二)难点突破,拓展升华重点是分析分封制的影响和商鞅变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五、板书1、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2、传说时代:黄帝人文出租3、夏商周的兴亡:夏朝商朝西周4、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战国七雄5、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能优化训练
一、中考回顾
1.(2017江苏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2.〔2017山东潍坊(改编)〕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无人复国。
”该顺口溜所指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2017江苏南京)“(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4.(2017山东泰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5.(2017重庆A)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农耕
B.按军功授爵位
C.推行县制
D.抑制商业贸易
二、模拟预测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历史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下列有关“北京人”(右图)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开始培植农作物
3.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4.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
B.禹
C.启
D.汤
7.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8.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在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的“我学历史”故事会上,小明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由此可判断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商汤灭夏
C.涿鹿之战
D.大禹治水
10.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黄帝
B.禹
C.汤
D.纣
11.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可知,周成王封克为诸侯,克得到周天子授予的臣民和土地,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1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周室衰微”,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强并弱”说明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政由方伯(霸主)”说明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3.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4.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1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16.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识图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探究争鸣】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法探究】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推行县制,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
(4)同意刘芳的观点。
理由: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5)评价标准: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