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_下_(1)
韩国国语课程评价的体系与特点述评
韩国教育界在反省韩国基础教育时曾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不是强调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将培养创造性置于核心地位。培养创造性以及创意能力成为统摄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中心目标。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对国语及国文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可以从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中的一段阐述看出。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人类是用语言来思考和传达意义,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人类将有意识地体会这一过程,通过语言生活,使知识和实际更加巩固。因为语言生活是人类奠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的重要因素……”语言及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教会学生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学习,创造并享受一个精神生活世界,因此,韩国语文课程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十分强调其中的创造性。在韩国语文教育界看来,学生的语言学习可以分为解释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三个层次。基于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按照上述三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就水平。在国语生活里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培养民主市民所必备的国语使用的一般素质和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国语文化的能力。在创造性的国语生活里。评价内容包括了解国语的创造性作用,在具体的作品里发现国语的艺术性的创造力,如在文学领域,评价的中心是“文学的吸收与创意”。所谓创意能力,在“吸收”活动中,强调用口头发表或者写评论的方法,尤其评价吸收的“创意性和恰当性”:而在创作的维度,则强调“创意性和真实性,对作品的评价强调实行总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布卢姆认为:“评价之涉及应用规则和规格来估量各种具体事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判断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准则可以由学生决定,也可以向他们规定。”韩国国语课程分领域评价不仅要求对语文课程的不同领域内容进行专门评价,而且提出了根据评价内容灵活地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的要求,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学习状况、成就水平及情感价值。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在“国语”(综述)部分开宗明义指出:“活用能适合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目标的评价方法。”事实上,韩国国语课程的六个领域在内容体系、组织结构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理论及规则。如语言知识领域;有的内容则活动性更强,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如听说领域;有的则以表达与创造性为主,如写作;有的则表现为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如国语生活,等等。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分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评价的效度,因此,选择与评价内容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正是评价有效性以及促进教学改善的具体反映和要求。对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作了充分的阐述。比如在对国语生活领域进行评价时。课程标准建议:以国语生活的实践评价为中心,“不要评价知识,要评价实际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而“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以实际执行为对象实施执行评价”。“国语生活”包括“国语和我们的生活”“国语生活和实践”“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三个部分。对“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活用观察、论述和面谈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就充分考虑到了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最大程度地反映评价的实际性”。再比如,对“读书”(阅读)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评价时使用符合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各种方法,如对话及回答问题,填空朗读,检查各种读书行为或技能,写摘要和概要,个人检查、自由回想检查、鉴定文章内容的重要度,观察记录,面谈等”;而对难以进行量化考核的读书计划和实践、读书态度则提出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的一般要求,充分反映了依据评价对象的丰富性和特殊性选择评价方式、方法的特点。
论述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论述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节,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韩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韩国学前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韩国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此外,政府还推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韩国学前教育改革注重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韩国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他们推行了多样化的学前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韩国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第三,韩国学前教育改革注重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韩国政府鼓励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同时,学校也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韩国学前教育改革注重推动数字化和科技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了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韩国政府鼓励学前教育机构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教育软件,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同时,他们也注重培养儿童的科技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总的来说,韩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家校合作和推动数字化应用。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
韩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将为儿童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及启示
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及启示引言近年来,韩国教育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韩国的有效教育改革模式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成果见长。
本文将探讨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并提出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1. 韩国教育改革概述韩国教育改革从20世纪末开始,主要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上。
韩国教育系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提高教育经费、推动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
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协作能力。
这一理念在韩国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韩国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实践经验。
此外,韩国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
4. 提高教师素质韩国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韩国政府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此外,韩国还推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5. 韩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韩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表现一直位于前列,而且韩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些成功的经验主要得益于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持续的投入。
6. 对其他国家的启示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教育改革应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关注分数和考试成绩。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非常重要,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和创造性活动。
此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结论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韩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下)
作者: 孙启林
作者机构: 东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页码: 59-61页
主题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述评;韩国教育;计算机教育;幼儿园教育;初中课程;教科书;高中教育;选修课;学校
摘要: <正> 六、第五次教育课程的改革与特点 (1987~1992年) 随着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演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国际竞争的剧烈,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时代的特征和要求,韩国政府在制订“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构想”的同时,于1986年2月,再次委托韩国教育开发院对教育课程进行修订,即进行第五次教育课程的改革。
新的教育课程分别于1987年3月31日公布了初中课程,决定从1989年3月1日,新生入学起使用;于1987年6月30日公布了幼儿园和小学课程,决。
二战后韩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嬗变与成效
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大教育投入: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充足投入。政 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倾斜性投 入。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中国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和考核,提高教师素质,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使得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 育事业中。
4、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多元化评价,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作品展示、团队合作、口头 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也要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潜力,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
感谢观看
2、强调批判性思维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 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的能力。
3、重视实践操作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 校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化为实际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阶段是19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韩国进入了信息化、全球化时代。 韩国政府开始注重创新教育、信息化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实行“面向未来的 教育改革”。
1、教育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2、教育公平得到一定程度的实 现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育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开始显现。一些学校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其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仍需进一步提高。尽管韩国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中,韩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排名相对较低。最后,韩国的基础教育存 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和教师过度考试成绩,导致教育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韩国的课程改革述评
韩国的课程改革述评
王建成
【期刊名称】《江苏改革》
【年(卷),期】2000(000)003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王建成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31.261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J], 吕君;韩大东
2.“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J], 吕君;韩大东;
3.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上) [J], 孙启林
4.韩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下) [J], 孙启林
5.面向21世纪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评析 [J], 孙启林;杨金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及启示
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及启示近年来,韩国一直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如延长学习时间、增加课外活动和快乐学习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这些改革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对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产生了启示。
首先,韩国教育体制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在韩国,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常常需要加班、看家教甚至自学才能应对高强度的学业。
但是,针对这些问题,韩国政府和学校都开始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着眼于学生特长与兴趣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育和课程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平台。
例如,在实施“快乐学习”计划中,韩国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业设置形式,使学生在课外较充裕的时间里可以参加感兴趣的课程,如科技、艺术、体育等。
这种“短时班”形式,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其次,韩国的教育精神和个人责任感颇值得学习。
韩国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看作是从社会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韩国人普遍自觉并积极参与个人的教育活动,持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
此外,韩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启发学生自治性和人权意识,在自我管理方面已经颇有建树。
学生认识到有责任为自己和社会的发展负责,并承担起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个人责任并自我管理。
最后,韩国教育的历史使其对未来特别有信心,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将在教育领域的历史经验和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未来的改革方向,十分有利于制定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针对未来需要的规划。
总之,韩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为世界教育事业带来了不少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韩国的教育经验,探寻更多具有可行性和切实适用的教育制度,逐渐完善自己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吕 君1,韩大东2(1. 泰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 釜山国立大学 教育学院,韩国 釜山 609735)摘 要:2015年9月23日,韩国教育部发布新的课程修订标准,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融合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方向,实现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
主要内容涵盖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修订、小学阶段教育目标及课时的调整以及初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及课程结构的改革。
改革的特点包括更新课程理念,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创新融合型人才”;革新课程结构,增设“自由课程”与“融合课程”;改革课程教学与评价,推进零书面考试的“自由学期”。
韩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韩国;课程改革;自由学期;融合课程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19.01.011韩国历来十分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54年自主制定教育课程开始至2007年,韩国已经进行了7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并于2007年和2009年再次对课程进行部分修订和调整。
2015年9月23日,韩国教育部颁布《初、中等学校教育课程总论》,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融合型人才”的课程改革方向,力求实现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
此次课程改革将从2017年3月起陆续实施。
一、韩国201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增强本国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韩国也不例外。
一方面,政府针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修订一直围绕着“未来社会韩国人才的核心品质”的养成而进行,政府及学者关于如何通过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以提升韩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诸多研究和尝试。
韩国教育改革
简介二战后,韩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这些政策对扩大韩国教育机会平等、促进教育民主和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然而,由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遭遇了一些阻滞,对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策改革教育立国一直是韩国政府的发展战略。
在普及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韩国政府一直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调整教育政策的优先发展目标。
此外,机会平等的思想自韩国引入现代学校制度以来就始终渗透于其中,由此,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也就成为韩国政府普及基础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
(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强调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工业。
于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和扩大儿童接受初等义务教育的机会,就成为这一时期韩国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
(二)改革中等教育招生制度,实现受教育机会平等随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中等教育的升学竞争,特别是进入英才学校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
复读和课外补习的现象迅速增多,并很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强烈不满。
此外,经济发展战略重心向重工业的调整,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政府及时调整了政策重点,将大力普及中等教育作为政策制定的目标。
1.改革初中招生制度,普及初中义务教育2.实行高中教育平准化政策,扩大受教育机会3.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课程改革韩国自建国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一共颁布了7次全国课程改革政策,希望以此来不断提高韩国基础教育质量,以应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素质不断变化的要求,以及化解教育内部诸如学校崩溃、课外补习不断升温、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等方面的危机。
第一次课程改革(1955-1963年)始于1955年,旨在根据韩国教育法的精神,全面更新韩国教育,实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
2021韩国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启迪范文2
2021韩国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启迪范文 一、韩国七次课程改革的时间和背景分析 韩国七次课程改革自1955 年开始,时间具有连续性,且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
第一次课程改革( 1955 -1963) ,受美国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韩国的课程体系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
第二次课程改革( 1963 -1973) ,受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韩国公布新教育课程内容强调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第三次课程改革( 1974 -1981) ,背景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韩国课程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第四次课程改革( 1981 -1988) ,韩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注重培养“新的韩国人”,实现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第五次教育课程改革( 1988 -1992) ,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和有道德的韩国人。
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 1992 -1997) ,为迎接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此次课程实行教育课程分权化,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内容适当化等。
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 1997 -2011) ,面对教育体制的变化和教育需求者要求的变化,韩国对基础教育课程从新进行全面修订,公布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大纲。
二、韩国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 1、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调整,改革周期缩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韩国教育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不断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
其课程改革的周期(第四次以前)大体上是 8 -10 年,而第四次到第五次是 6 -7 年时间,第五、六、七次的间隔时间则为 5 - 6 年时间间隔。
改革周期的缩短,使课程及时适应社会科技变化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
2、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个性和能力的养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重的学习负担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减轻负担,发展个性,注重能力养成,在第七次课改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韩国的教育改革有哪些亮点
韩国的教育改革有哪些亮点韩国,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其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教育改革一直是韩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为韩国的教育带来了许多令人瞩目的亮点。
首先,韩国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
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例如,增加了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强化了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对不同的职业领域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韩国的教育改革也有突出的表现。
大力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韩国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亮点。
摒弃了过去过度依赖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过程性评价。
除了学业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力和品德等方面也被纳入评价范围。
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韩国还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上下了很大功夫。
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这些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通过建立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在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流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也是韩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韩国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学习,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课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在师资培养方面,韩国提高了教师的入职门槛,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学历和专业素养。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成效
二战后,韩国政府制定的教育改革政策,经实践证明,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并使之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普及率高、质量高、均衡度高的成功典范。
首先,韩国基础教育达到了高普及率。
其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第三,韩国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公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韩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四、韩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嬗变
韩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以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韩 国的教育管理权一直掌握在中央,地方和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相关事务几乎没有 决策管理权。
韩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曾经历了几次变革:1946-1991年,韩 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称为文教部,1991年改称教育部,直到 2001年又改为现在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部。该部门负责制定普通教 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并直接管辖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市、道 教育厅等)。此外,它还对学校运营,如招生规模、考试制度、学费、 教育目标、课程、教师招聘、教学设施、教育评价、教师培训等进行 严格、直接的督导与控制。
三、韩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嬗变
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以满足对教师不断增长的需求,主 要包括正规的师范学校向师范大学的转变、建立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教师职 业的激励机制——免除学费、公立师范生工作保障、65岁退休的保障、免除服兵 役等。为了加快教师供给,韩国政府还在市、道教育厅建立了教师入职训练机构,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6个月的入职训练项目。随着教师数量的日益充足,提高教师社 会地位和待遇也就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先后 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师资培训制度、在职教育制度、教师职位提升、教师待遇、工 作条件、福利待遇和参与决策过程等方面的法案。其中,影响重大的立法主要有 1991年的《教师地位特别法》、1992年的《关于进一步改进教师地位的谈判和协 商的规章制度》、2000年的《教师优惠待遇准则》等。这些政策的先后出台,提 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了教师的待遇,使教师在韩国成为深受国人尊重的职 业。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与启示
韩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与启示摘要:韩国依靠教育立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韩国自1945年建国以来,历经7次教育改革,主要在实现教育公平、加强人文道德教育、探索自主自律教育、加强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
韩国的教育改革伴随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韩国实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和思路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教育改革。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视教育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并确立教育为国策(state-graphic)。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韩国从1970年代开始推行平等化教育政策,无论生活在城市或农村,任何学龄段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韩国也因此跻身于当今世界实行平等化教育制度的国家中。
随着韩国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已经成为韩国基础教育的主流形式,但如何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自觉化、创新化以及多样化,成为韩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精英教育应运而生。
进入新世纪,深谙教育重要性的韩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潮流,为实现经济的复苏,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一、平等化教育(一)平等化教育的研究背景韩国的高中升学考试竞争在1960年代初开始呈现白热化的状态,在当时备受各界人士诟病,并诱发整个社会对教育不满的显性社会问题,不仅造成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也影响了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于是韩国政府在1874年推行了平等化教育改革,面向基础教育阶段,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平等化教育是指均衡、规范的教育,在达到均衡和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质量的公平和统一。
韩国推行平等化教育,意在通过这种方式缩小地区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提高高中教育水平的质量。
(二)平等化教育的改革方式韩国政府试图将以前的应试教育,通过推荐、地区分配和书面材料,让学生获得平等教育的方式,向素质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进行改革。
21世纪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The basic curricular reforms of the 21st century in
Republic of Korea
作者: 和学新[1];高飞[1]
作者机构: [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35-4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韩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
摘要:21世纪以来,韩国历经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修订。
21世纪韩国课改坚持"人性化"和"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设置多层次、时代化的课程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加大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韩国课改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课改频次高,缺乏长效机制;课程改革范围过于狭窄;课程设置可行性差;课程实施与理念脱节;评价方式单一。
根据韩国课改的经验,我国新世纪课改应该紧随时代变化,勇于采纳先进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的一致性、整合性和个性化,加强活动、职业和道德教育课程,加大学校自主权。
韩国中小学课程方案设置对我们的启发——读《韩国基础教育》的心得体会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第四小学何玉琪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和课程改革成为当今各国教育的主旋律。
我国围绕核心素养制定课程标准和建设学校课程体系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国家课程修订的方针,推进国家以及地方课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建设,我们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
我国和韩国一衣带水,在文化意识、历史传统、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
韩国围绕核心素养颁布的现行国家课程方案以及实施办法,在方法和思路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一、韩国中小学课程方案的基本情况(一)课程理念韩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在理念上更倾向全球化和人性化。
其国家课程围绕着“自我管理素养、信息处理与应用素养、创新性思维素养、审美感性素养、沟通素养、共同体意识素养”为框架的核心素养体系,将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整个课程改革之中,并以此来推进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
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础习惯和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中学阶段更加强调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高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能结合个人性格特点和特长选择并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韩国的课程形态划分为学科科目群和创意体验活动两大类。
其中科目群与我国的基础课程相似,随着学段增长科目逐渐增多。
例如,小学设置了国语、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科技)、艺术、英语、体育共7个科目;初中设置了国语、社会与历史、数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艺术、英语、体育和选择性学科8个科目。
把创意体验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大类是韩国课程体系的独特之处。
该类课程作为学习科目之外的活动,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和完善,旨在积极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培养创新精神和挑战性思维,包括独立活动、专业活动、俱乐部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其他活动。
例如,小学低年级以安全生活为核心的创意体验活动;初中注重职业选择的创造性体验活动,在选择职业道路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并初步思考他们未来从事职业的方向和兴趣;在高中阶段,创新性的体验活动更多地侧重于学生的选择,为未来选择大学专业,思考职业道路做必要的准备。
教育教学改革下的韩国课堂教学:基于课教案二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下的韩国课堂教学,特别是基于优质课教案二的思考。
韩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其教育制度备受瞩目。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韩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
一、韩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韩国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
它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旨在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费用和增加学生的机会平等。
在政府的不断推动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韩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前,韩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讲课、拼读和记忆。
但是现在,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得教学模式开始多元化和创新化。
现在的韩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强调创造性和探究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也更为灵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基于优质课教案二的思考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优质课为基础的教学逐渐受到了更多的推崇。
优质课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
基于优质课教案二的教学思考,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取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实用性的活动和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要求教师注重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不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弱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缺陷,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助力韩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技术手段在韩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互联网、智能教具等技术,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而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量身订制的教育服务。
总结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韩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质课教案的教学思考,以及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特征与启示
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特征与启示作者:李晓辉傅茂旭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4年第03期*该文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23YH58D)、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2JDG009)的研究成果韩国基础教育课程先后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深化期与调整期,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本国特色与实用价值的课程体系。
这套课程体系的建构特征是从外来到本土的不断转化,课程目标的核心导向是从当下到未来的创新引领,课程内容的编制路径为从单科独进到交叉融合、从片面到全面的递进发展,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从结果至上到课程、课堂与评价多元一体的理念转变。
韩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和基本特征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李晓辉,傅茂旭.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特征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4(07):71-76.韩国自1945年光复以来,在短短数十年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汉江奇迹”。
该国之所以能从战后经济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离不开其对教育不遗余力的投资。
“没有对教育的痴迷,韩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经济强国。
” [1]课程是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与组织化。
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提升、社会意识的培养等意义重大。
建国以来,韩国经历了数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吸取西方先进国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兼具本土特色与实用价值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1.初创期:去殖民化与初步奠基(1945-1953年)1945年,为了维护战后韩国的基本秩序,消除教育制度中的殖民印记,美国组织“韩国教育委员会”入驻汉城(首尔旧称),下达了“新朝鲜人教育”的命令。
该命令取消了原中小学学科中具有强烈殖民倾向的修身科,新设以培养民主市民为目标的公民科,并规定上课语言以韩语为主,重视韩国自身的历史教育。
韩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数学教育课程评介_数学论文
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纷纷出台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方案与措施。
1998年8月17日至21日,在韩国召开了第一届东亚数学教育会议,与会者就数学教育的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以及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
本文根据笔者参加大会以及东道主韩国所提交的论文,对韩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教育课程作一评介。
了解韩国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新举措,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无借鉴。
一、韩国基础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回眸现代意义上的韩国基础数学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七次。
第一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55~1962)虽由韩国人自己决定并实施,但仍受到美国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改革的侧重点在数学的实用上,带有“以现实生活为中心”的特征,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情境的联系。
第二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63~1972)的教育理论基础是赫尔巴特的系统学习理论,突出数学的逻辑性与理论性,纠正第一次改革过分强调“以生活与经验为中心”的编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三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73~1981)受“新数运动”的影响,是学科中心课程论与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结果。
此次改革大力提倡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重视诸如集合、代数定律等现代抽象数学概念的早期导入。
第四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82~1988)受美国“回到基础”运动的影响,强调诸如计算技能等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对第三次数学教育课程削减内容,降低难度,重视数学问题解决。
第五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89~1994)基本保持第四次课程的框架,改革的方向是强调数学活动和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
第六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1995~1999)强调使用计算器与计算机,提倡数学问题解决。
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2000~)与以往各次颇为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差别化数学教育课程。
二、第七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特征(一)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特征计算从2000年起实施的第七次教育课程首次着眼于“差别化课程(DC)”的实施。
韩国义务教育改革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义务教育改革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广泛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
韩国作为二战后独立的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其义务教育更是起步晚,水平低。
但经过四五十年的努力,韩国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到2021年又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成就。
一、韩国义务教育改革的动力——对教育的重视韩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学问、尊重知识的民族,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不仅有传统的“向学热”,而且还有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获得解放所迸发出来的民族自强精神。
古代韩国人接受了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优则仕”等思想,将教育上升到人性伦理的高度,视受教育与否来论人的高低。
接受良好的儒学理学教育不仅成为官运亨通的条件,也成为民众一种自觉的人格追求。
①二战后,韩国又经历了为时不短的经济混乱、整顿、恢复建设时期。
进入60年代,韩国开始了经济转轨变型,达到了经济起飞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② 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大规模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为此,韩国坚持“教育先行”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更加重视作为人才培养基础的初等义务教育,保证了大规模经济开发,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时韩国政府提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确立了“教育立国”的发展战略,为义务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必须指出的是,战后韩国的义务教育虽有发展,但存在着免费教育程度低、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重、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严重缺乏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韩国政府并没有把义务教育放在与国防建设和经济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未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而把投资大、见效慢的义务教育当成了一项软任务。
时至今日,韩国当政者越来越认识到,没有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义务教育发展,就没有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的昌盛、繁荣,为此,政府开始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各方面为义务教育改革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