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江花月夜》之诗情、乐韵、舞美
春江花月夜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曲赏析导语: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旋律优美的文曲,是我国古典民乐合奏的代表作,乐曲犹如一幅中国水墨画将“春、江、花、月、夜”的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人们眼前,带给人们高度的艺术美享受。
下面是小编特意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曲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春江花月夜曲赏析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早叫。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的诗作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的同名诗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张旭、包融并称“”。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色中,,.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一、诗歌的意境春、江、花、月、夜的融合:诗中开篇便描绘了春天的江水、岸边的花朵、天空的明月和夜晚的宁静,将这五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神秘的氛围。
空间的拓展:诗人通过对春江、明月、夜空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的视野从眼前的江水拓展到整个宇宙,使读者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广阔和神秘。
时间的流逝: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思考。
在这无尽的时间长河中,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和短暂,而江月却年年相似,永恒不变。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韵律和谐:《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这种韵律的变化,使诗歌在节奏上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仗工整:诗中大量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等,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感悟。
三、诗歌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江水、岸边的花朵、天空的明月和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对爱情的向往:诗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四、诗歌的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和深刻的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许多诗人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对音乐的影响:《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被改编成了多种音乐形式,如古筝曲、钢琴曲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文化的影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物描写与音乐美感
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物描写与音乐美感1. 引言《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张若虚所作,被誉为"千古绝曲"之一。
它不仅通过文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还融入了音乐元素,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动听的美感。
本文将探讨《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物描写与音乐美感之间的关系。
2. 景物描写2.1 江南水乡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以生动而精致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
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新、宁静、柔美等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并唤起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2.2 花与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江花月夜》中对花与月的描绘。
"花明月皎,万里长空,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句子中,作者将花与月巧妙地融入了整个作品中,使它们成为了整个景象中最亮眼的部分。
花与月作为自然界中最美的元素之一,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无尽的魅力和神秘感。
3. 音乐美感3.1 节奏与韵律《春江花月夜》以其独特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带给人们震撼和陶醉。
如"风烟俱净天山雪,"这样的字句更像是音乐旋律上的流动,让读者在阅读时不禁产生共鸣。
作者运用工整而有规律的诗行和平仄抑扬顿挫来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感觉。
3.2 情绪表达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通过精确而恰到好处地选取词语、构建意象等手法传递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音乐化的文字表达,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体验到景物之美所带来的情绪共鸣。
4. 结论《春江花月夜》中的景物描写与音乐美感密不可分。
作者通过精湛的描写技巧和细腻地叙述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完美融合了自然景色和音乐美感的艺术世界。
这首诗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在音乐美感上带给人们深层次、丰富多样的体验。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经时可以好好品味其中蕴含的景色描写和音乐美感的交流,进一步领略其独特魅力。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一、本文概述《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杰作。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艺术境界、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本文旨在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深入赏析,探讨其独特的意境之美,进而理解诗人如何以诗歌为载体,将自然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深远的美学空间。
文章将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再对《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进行概述,为后续深入解析其意境与美学价值奠定基础。
二、《春江花月夜》的诗意赏析《春江花月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赋予了读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篇中,张若虚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隐喻,通过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广阔的意境,使得诗篇既有具体的画面感,又有深邃的哲理意味。
诗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宏大与美丽。
春江之水静谧流淌,映照出花的鲜艳和月的明亮,形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而夜色的深沉与宁静,又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深沉的色彩。
这些自然元素的巧妙组合,使得诗篇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宏伟和美丽。
张若虚在诗篇中运用了大量的情感元素,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热爱和向往。
诗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诗篇在表达上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篇在哲理层面上也具有深刻的内涵。
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张若虚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考。
他借用了自然的美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穷,从而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哲理的融入,使得诗篇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读者在欣赏诗篇的也能够得到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浅谈《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与哲理
浅谈《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与哲理张若虚,初唐诗人,以诗文创作显名于京师文坛,与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仅存诗两首其一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一席之地。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沿用陈隋乐府的旧题,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以其真挚动人的离愁别绪及富有人生哲理的感叹,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由春天、江流、花林、明月和夜晚就构成了一幅浓淡相生的水墨画,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
诗人挥笔即成诗,这是他笔下的宁静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孤身一人,伫立于江畔,眺望着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他不禁高歌吟咏。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他又似踏入仙境,若隐若现,虚幻飘渺,面对此情此景,他怎能不发出生命的感叹与思索。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远在他乡的情妇,或许此时也在深思着他,这让飘零无归的他激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年华似水,诗人将人世间的种种体验融入于对浩瀚间天地宇宙的体悟。
[1]张若虚不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刘禹锡慨叹人生,而是写下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仿佛此情此景已经和诗人密不可分了,已融为一体,进入物我不分之境界,或许已经超越了时空,他不禁仰天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感叹。
整首诗以“哀而不悲,哀而不伤”为感情基调,是基于初唐诗人的共情而对宇宙及生命的独特思索,可这何尝不是他心中的美,文学史上的美,艺术史上的美。
《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花、月、夜五景物被作者增添了新的内涵、赋予了画一般的诗意,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别具一格的美,这是对景物的独特描写,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与真切体验,诗情、画意、哲理共生共存,融为一体,由此描绘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幻缥缈的诗境。
一、诗情1、独特的风景美感当我们在观看或者阅览一幅“作品”时,我们都会被作品独特的创造美感所吸引,陶醉于幽美独特的意境之美,被生动形象的景物吸引。
解读诗词意境春江花月夜
解读诗词意境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宋代文学家张若虚所创作的一首传世名篇。
它以细腻瑰丽的文辞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春江之夜的美景,给人以宁静祥和、唯美浪漫的感受。
本文将对《春江花月夜》的诗词意境进行解读,探寻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首先,诗词作为一种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使得诗人通过文字描绘具象景物,展示主观情感和思想境界。
《春江花月夜》以“江”、“花”、“月”为主要意象,通过对它们的艺术描绘带领读者进入了春江之夜的美妙世界。
在诗中,作者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直接将读者带入一幅江水涌动、明月皎洁的意境中。
江水与海平相连,明月与潮水共同诞生,给人以旷达、奔放的感受。
这种艺术手法在宋代诗词中颇为常见,通过将不同元素进行巧妙组合,创造出独特的诗意。
接下来,诗人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描绘了春江两岸的风景。
江水蜿蜒曲折,环绕丰美的田园,美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同时,月光映照下的花林则如同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给人以如诗如画的美感。
细腻而瑰丽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清新宜人的春光之中。
随后,诗人以“空忆波音入梦幽”展示了自然酣睡的境界。
作者在波音声中悄然入眠,将自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宁静祥和、惬意无忧的心境。
这种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舒适,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诗词通过吟咏“月色与花香”,以及“宜春”、“无限春色”等词语,强调了春江之夜的美好氛围。
其中,“宜春”既有地名之意,也有“适合春天”的意思,诗人通过这种词语的运用,加深了春江夜景的醉人之美。
而“无限春色”则更加强调了春江夜景给人以无限遐想、美不胜收的感受。
整首诗词以美景和美好心境为主线,给人以耐人寻味、久久难忘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之夜的艺术描绘,展示了宁静祥和、唯美浪漫的意境,赋予了江水、花林、明月等元素以美的象征。
诗人通过细腻瑰丽的文字,创造出令人陶醉的美学空间。
品读《春江花月夜》
品读《春江花月夜》在争奇斗艳的唐诗百花园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称得上是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堪称绝唱之作。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牍》中曾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唐诗杂论》)而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唐朝的诗歌讲究声、色、意。
声,指的是平仄谐和,追求一种音律之美。
色,指的是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是诉之于视觉的。
意,指的是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怀,诗人言志的部分。
可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三者结合的典范,它使读者从耳、到目、到心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意境优美,如梦如画《春江花月夜》诗题包括了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
春是温馨的季节,使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春的色彩;夜是诗的背景,静谧而又朦胧,使一切事物带上了神秘感;月却提供了一种色调、氛围,把春夜的一切事物都包容在月的光色之中,似白非白,似明非明,清晰而又朦胧。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境界非凡、空明纯美的奇丽画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一江春水,江潮浩荡,滚滚而来,仿佛与大海连成一片,气势雄伟。
在江海相接处,一轮明月好像从海潮中涌动而出,景象壮观。
好一派银光闪烁、晶莹澄明的世界!开头寥寥四句就勾画出了一幅春江潮涨,江海相连、明月东升、光照万里的优美壮阔的图画。
接着,诗人的彩笔又在这幅画卷上略加点染,把春江月夜图描绘得更加绚丽迷人。
随着一江春水的宛转流淌,诗中的画面不断扩大:花草飘香的原野,月光笼罩的花林,雪珠一般的繁花,难以辨认的白沙,弯曲流淌的春水,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一派如霜似乳的清辉里,梦一般轻盈,沙一般神秘……使人似入梦境,心醉神迷。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韵遗音 情调谐宜——试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乐美
作 与品 究 家作 研
试谈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诗乐美
曾 灵 玲 ( 东省河 源市 东环 路河 源理工 学校 广 东河源 5 0 广 7 0 ) 10 摘 要 : 春江 花 月夜 》 《 亦诗 亦 乐亦舞 ,它 以“ 篇横绝 全唐 ” 孤 的态势 ,浸 润着 中正平和 , 轻微 淡远 的诗 乐意境 , 溢 着空灵 纯美 的诗情 洋 画意 。 文将从“ 论 诗歌 音乐性 质”“ 、 诗乐舞联 系”“ ,诗歌 抒情韵律” 诗歌 意境 丰富音 乐想象” 及“ 出发, 图展现 情景 交融 , 珑透彻的诗境 , 试 玲 进 而推 及 诗 歌 音 乐性 的 相 融 与 解 读 。 关键 词 : 春江 花 月夜》 诗歌 音 乐性 质 节奏韵律 审美化境 音 乐想象 《 ! 中图分 类号 : 8 HI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9 ( 0 ) 2b 一O 8 —0 I 3 7 2 1 0 () 0 6 1 6 5 2
可分 。
我 之 私 的 “ 我 之 情 ” 它 与 天地 共鸣 , 无 , 与 残 月清 辉 难 留 , 夜 思 情 依 依 。 论 是 浓 墨 静 无
重 彩 的 写景 , 是 深 沉 迷 离 的 抒 情 , 不 体 还 无 花 月 夜 》 诗 看 《 江 花 月 夜 之 曲 知 有 吻 之 春 曲一 样 往往 追 求 “ ” 意 境 和 “ 蓄 ” 表 现 出春 江 花 月夜 的清 幽意 境 之 美 。 虚 的 含 的 以 春 江
宇宙之 无穷 , 吾生之须 臾” 哲理 灵光 , 哀 的
莺语 , 落玉盘 ; 第二幅画面 出现时 , 珠 当 曲
[]杨辛 , 霖 . 学 原 理 新 编 [ . 京 : 1 甘 美 M]北 北
《春江花月夜》——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之一。
此诗在文学上展现了丰富的意境,而在艺术上展现了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首先是曲。
《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与诗歌的意境十分贴合,以中阴调为主,诗句优美,空灵而清脆,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
曲中以又高又婉的曲线表现了诗歌中的花、月、夜景
等艺术表现手法,直接感染着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在听到曲之后感到心情愉悦、舒畅。
其次是诗。
《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和曲调会互相配合,用美好的诗句渲染了春江花月
夜的美丽景色,从而形成了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在整个诗歌中,描绘了江上夜景中的花、月、人、船,展现了江南的繁华美景。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人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世界物象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理解。
最后是画。
《春江花月夜》的画意联想了曲和诗的美好图景,将这些想象佳境凝练而
成的艺术意象,进一步传达给读者、听众和观众。
藉由画所展现的艺术手法和构图,在视
觉上再现了诗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曲和诗所营造的意境,产生了非常巧妙的互动和联想,更好地将曲、诗、画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更加深刻的艺术画卷。
总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传世的佳作,其中曲、诗、画的和谐统一,创造了一种
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通过曲、诗、画三种艺术手法的融合, 作
者成功地将想像的意境带到读者、听众和观众眼前,达到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效果,使
人们在阅读、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能深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艺术之美。
《春江花月夜》简析及评价
《春江花月夜》简析及评价《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析及评价!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简析《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隋炀帝也曾写过这个题目,那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
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
而张若虚也就以这一首诗确立了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地位。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这首诗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解读《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然写的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宝库中的明珠。
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
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
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
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
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
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又将五字逐字收拾。
首尾遥相照应。
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
“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
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竭力泻染春江浩阔,反复咏唱春月皎洁。
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鱼龙、潇湘、碣石等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鸿雁、雾等作衬,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
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
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
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
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融合了音乐与绘画的结合,通过意境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深远的内涵。
作品运用色彩与光影的巧妙运用,以及形象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首诗歌深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又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音乐和绘画的组合上,还体现在后世艺术影响和人们对其深刻的赏析上。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艺术典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艺术美学、音乐、绘画、意境、色彩、光影、形象、抽象表现、意象、内涵、艺术价值、影响、赏析。
1. 引言1.1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中的美景,诗人以婉约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春江水的清澈,花儿的娇艳,月光的皎洁,夜色的幽深,展现出一幅繁花盛开、月华皓洁的美丽春夜图景。
《春江花月夜》具有浓烈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张若虚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婉约细腻、情感抒发、富有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春江花月夜》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张子虚之名篇”,流传至今。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邃而高远的审美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描写,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重要参考。
1.2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是其艺术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以天然的风景作为载体,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展现了一种清新、淡雅、如梦如幻的氛围。
在诗人的笔下,江水流淌,花朵盛开,月光洒落,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曲诗画的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曲诗画的和谐统一《春江花月夜》是宋代文学家张若虚所创作的一篇千古名篇。
这首诗通过艺术手法,将春江的花与夜的月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极富诗意的画面。
诗中融入了音乐之美、绘画之美以及文字之美,呈现了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
这首诗将音乐与春江的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音乐之美。
诗中用“枫桥夜泊”的曲乐声,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春江的深处。
它像一首优美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张若虚通过音乐表现了春江的优美与祥和,让读者在音乐的引导下,感受到了春江的宁静与美好。
张若虚利用绘画的手法,将夜的月光与春江的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绘画之美。
诗中写道:“江流宛如画,山色放春光。
”这意味着张若虚通过笔墨与色彩描绘出了一个极具诗意的画境。
他用画的方式表现出春江的美景,使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一个美轮美奂的绘画作品。
这首诗的文笔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文字之美。
诗中所写的春江花月之景,即使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足以让人心生向往。
诗中的描写场景展现了一种宛如诗画般的美景,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字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音乐之美、绘画之美以及文字之美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读者可以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春江的美丽与宁静。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美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春江花月夜》又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有着深刻的意蕴。
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物象的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愿望。
通过美丽的春江与夜月的描绘,诗中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种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愿望,并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以春江的花与夜的月为主题的诗篇,它通过音乐、绘画和文字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
诗中所表达的美的追求和热爱也使得它成为了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论文写作论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论文写作结业论文][一江月一生情]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学号:】【姓名:】【班级:】【指导教师:】一江月一生情——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摘要: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关系密不可分,都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兴起发展而来的,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都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类自身的种种关系,同时更表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念和对生活的审美属性。
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彼此辉映,相得益彰。
三者融合在一起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情感表述上则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诗歌;音乐;舞蹈;彼此辉映;相得益彰1诗歌《春江花月夜》之美1.1 对诗歌的解读诗歌《春江花月夜》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受起来意境深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技压群芳,流传千古。
可以想象,当时的作者张若虚也未曾想到自己当时给予了诗歌《春江花月夜》如此丰富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对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历来有之。
古人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中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对于《春江花月夜》诗的起源、影响、地位做了准确的评价,高度的赞誉。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也给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由此可见,诗歌《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诗人在开篇中写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几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每次读到此处,我眼前仿佛一副美丽的画卷猛然打开,扑面映入眼帘。
明月下,春江万里,潮水滟滟,不禁让人思绪飘飞,浮想联翩。
好一副春江夜景。
作者接着写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江水正趁着月色轻轻地绕过花香满地的春之原野,那一抹浓浓的月色流淌在花树上,像是给大地撒上了一层飘逸而洁白的小雪。
《春江花月夜》赏析
最美的歌唱—读《春江花月夜》有感春、江、花、月、夜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五种景物,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
初唐诗人张若虚却把这五种景物凝结在一首诗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丽、盎然的水墨长轴,香飘四溢,徐徐袭来,美不胜收.一、清丽的自然美这首歌行长诗,首先再现了江南的自然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一江春水浩浩东去,潮大水盛,几乎与海连在了一起。
这时一轮明月从浪潮中冉冉升起。
一个“生”字不仅具有升起之意,而且赋予了明月和潮水鲜活的生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江水与明月互相辉映,江面上波光粼粼,似梦似幻,真是江连海,海生月,月照江,江天一色,好一派壮观景象。
弯弯的曲水绕过原野,而明月则把它的清辉洒向花林,洒向整个世界,使江南春夜笼罩在月色之中,恬静而空灵。
诗人由远到近,由大到小,让题目中的五种景物一一出现——春,温柔和煦;江,悠远浩渺;花,清幽芳馨;月,皎洁妩媚;夜,宁静寥廓。
神气凝聚,如诗如画,浑然一体,使春江花月夜达到极至的美。
此时此景诗人陶醉了,内心也更加空灵、清澄。
春、江、花、月、夜同生共出,一江猛涨的春水与广漾无垠的大海相接,一轮皎洁如银的明月与摇曳动荡的海潮共“生”;而月光则伴随着万里江波逐浪闪烁。
一时间,整个漆黑的春夜骤然出现处处是光明,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些景象使我们看到了江海水体的动态美,天宇无垠的静幽美,月儿东升的明媚美,以及由这三者互动而产生的物态的映衬美、色彩美、对比美和夜色由昏暗泛为明亮的变幻美。
这种种广济无涯似梦非梦的春夜景色的闪闪涌来,使诗中的自然美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一幅春江水涨、明月涌潮、光照万里的幽美壮阔图呈现在我们眼前.二、清幽邈远的意境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月的升起、高照、西下、落下的经历,在月的笼罩下,月河潮水、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闺阁、镜台、高楼、鸿雁、海雾等一系列的景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好画卷,在描绘景物的过程中诗人也渗入了自身对美景的情感体验,诗情、画意、意境交融在一起,引读者进入深远的意境。
浅析《春江花月夜》
浅析《春江花月夜》浅析《春江花月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春江花月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
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
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
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简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简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在构思、章法上,此诗很有特色。
①全诗总共有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段落。
②全诗紧扣诗题的五种景物,以‛月‛为中心,以春、江、花、夜为陪衬,逐一展开。
③以月升开头,以月落结尾,中间以月贯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示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和情绪。
(2)诗歌采用比兴手法。
全诗以春江月夜这一良辰美景为衬托,以江月与人作对比,表现人生短暂之悲哀和离别之痛苦。
(3)全诗诗情、画意、哲理有机统一,构成一个空灵邈远、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4)此诗虽以宫体旧题写传统题材,但作者倾注了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开拓出新的境界。
(5)语言清丽,情调多变,诗情跌宕起伏。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春天江边的花和月光的美景,表达了诗人高度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春天自然清新、浪漫唯美的氛围。
本文将从赏析和意境两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歌的内涵和外在美感意义。
赏析全诗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春江、花、月、夜四个方面展现了作者眼中的春天之美。
首先是江的描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两句话刻画了一幅春天江边景象的画卷,水上春天的美妙与月光映射的光芒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优美的场景和和谐的画面功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审美情趣。
其次是花的描写: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光,这两句话着重描绘了春天的江边花草和月光照耀下的美景。
随波漂浮的花瓣形成了迷人的神韵,而明亮的月光则照耀着这些美丽的花卉,夜晚显得格外美丽。
接着是月的渲染: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这两句话通过江流与花林的形容,再加上云雾弥漫下的明月,让整个场景更加神秘、优美、瑰丽。
月光照耀在江上花园里,显得十分美好。
最后是夜的氛围: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两句话通过描述夜晚中满天静默,无声无闻的雪花,在静谧之中折射出了自然美的氛围。
这种无声的美感,暗示了我们在安静中寻找到最真实的美好。
意境《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意境,主要有顺应自然和美好情感两个方面。
首先,从“顺应自然”角度来看,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所产生的美好情感,同时也彰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尊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美是一大重要的美学价值,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共生的关系。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也同样体现了这一哲学理念,诗人借助自然的美景,描绘了一种走进自然、感知自然、尊重自然的广阔视野和美好情感。
其次,从“美好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歌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对浪漫情怀最好的诗歌之一。
温柔优美的文字和富有内涵的意境之中,蕴涵着诗人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体验。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
民乐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源于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初唐诗人张若虚以此为题摈弃浓艳空洞的宫体诗,以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渗透了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开创了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
乐曲《春江花月夜》之意境美赏析一、乐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旋律优美的文曲,既饱含江南水乡的色彩与风调,又成功地将新诗格律、小组转韵技巧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文辞优雅、意境绵远。
《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除去前面的引子和尾声,共分九个段落,尽管主题旋律丰富多变,但每段乐曲结尾都采用了相同的乐句,这种“换头合尾”的乐曲创作手法不仅使乐曲显得整齐和谐,而且还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揭示了乐曲的意境。
从结构上来看,《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三部分,从引子到第五段是乐曲主题呈现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过度而成的第六段是乐曲的第二部分,剩余部分为乐曲的第三部分,各部分层层递进、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江的静谧恬静,月的朦胧,又从不同角度营造了一个幽深旷远、恬静淡泊的意境。
1、主题呈现(引子到第五段)。
乐曲开头是一段节奏相对自由的散板,其中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模拟远江上低沉的鼓声,营造出一种清鼓彻夜的空灵之感,而萧与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回荡的钟声和摇撸击水的声音,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湖面的晚江美景。
《江楼钟鼓》是乐曲的第一段,也是全曲旋律的基础,此后的乐曲节段都是在此旋律的基础进行换头合尾演变而成的。
这段乐曲多用同音演奏,主导音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乐段的柔和感,而且将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地细腻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萧和古筝的加入更是让人徜徉在江鼓悠扬、清风拂水、花影、明月、渔歌的美景中,宛若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隽永低回,呈现了“春江月夜美如画”的效果。
《月上东山》一节出现了全曲的主旋律,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齐奏,音色和谐典雅,以自由模进来模拟月出东山,展现出月亮在云中游移出没、若隐若现、缓缓上升的意境,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开头与结尾都使用了同度音贯穿连接,声音柔缓、静穆如风,曲调柔美和谐、轻盈平稳,而末尾由如泣如诉的洞箫吹奏的旋律则使乐调转入绵遨情思,令人凝神屏息,慨叹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具 有异 曲同工之 妙 。无 论是 诗歌 、乐曲还是 舞蹈 ,《 春 江花 月
夜》都是绝 世之作 ,不仅 在这三个 领域取得 了举 世瞩 目的成 就 ,也 在 思想情 感表 现上达到了高度 的和谐与统一。
二 ,乐舞交融 ,珠联璧合
音乐 是舞蹈创作 与表演 的灵魂 ,舞蹈 通过音 乐旋律来处 理动作 的变化 。2 O 世纪5 O 年代 ,舞蹈 《 春江花 月夜》 由同名诗作 改编 ,以 栗承 廉编 导、陈爱莲表 演 ,其 舞蹈 音乐是 根据舞蹈表 演 的需要对 同 名民乐合奏 曲恰如其分 地进行删减 和创编 ,最终保 留为七个 乐段 。 通 过对原 曲第 一段 “ 江 楼钟鼓 ”主题旋律 的添加 ,耐人寻味 地刻画
《 春 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 “ 顶针”, 全诗紧紧 围绕题 目的五个字
回环盘旋 ,句与句之 间上下 、首尾相 连 ,环环相 扣 ,形成 曲折 回旋 的韵律 。而乐 曲则采用 “ 鱼咬尾 ”的旋律发展手 段 ,全 曲共 十段 ,
晚 ”、第七段 “ 回澜拍岸 ”和第九段 “ 欲乃 归舟 ”的再现 ,深情 地 暗示 出少女春 心萌动 、顾 盼生辉 ,对 美好爱情 的 向往和 憧憬 的思想
黄河之声
2 0 l
瘩 辋
浅 析 春 江 花 月 夜 之 诗 情 、 乐 韵 、舞 美 术
智 院,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摘 要: 诗歌 、音乐与 舞蹈 ,是你 中有我 ,我 中有你,联系密切 、相 互依存 、相互渗透 的艺术形式 。 《 春 江花月夜 》 亦是 诗中有 乐舞 、舞中显 诗乐 、乐中含 诗舞 的典范 。其 诗篇浸 润着深 邃优 美的 意境 ,其 乐章洋 溢着 空灵纯美 的情 感 ,其 舞蹈 传达着细腻 唯美 的韵律 。文 章从诗乐舞之 间交融互补 的角度 出发 ,对 《 春江花 月夜》的诗乐 舞之美进行
以第一段为 主题旋律 ,之 后通过九 次主题变奏 的循环衍展来 阐述乐
孔子 的音乐思想紧 紧围绕着 “ 仁” 、“ 德 ”、“ 礼”三 方面展开 , 强调音乐在教 育中的作用 ,将 “ 尽善尽 美”、“ 中和 ”作为 音乐审美 重 要标准 ,孔 子认为音乐 是为统治阶级 服务 的,在 现实社会 中有教 化 、交际 、维 稳等功能 ,在 “ 仁 ”和 “ 德 ”的基础 上,音乐应 发挥 其 “ 礼 ”的作 用, 以礼乐 维护统治者地 位,实现 自己 “ 天下有 道 ”
的政 治思 想 。
感情 。而结尾 音乐对应 原曲的第十段 “ 尾声 ”,舞者渐 渐消失在 虚
②
③ ④ ⑤
《 论语 ・ 里仁》
《 论语 ・ 八佾 》 《 论语 ・ 泰伯 》 “ 县 ”通 “ 悬 ”,悬挂的意思
解读 、对 比、分析 。
关键词 : 春江花月夜 ;诗情 ;乐韵 ;舞美 ;交 融
诗 歌 、 音 乐 与 舞 蹈 ,一 直 伴 随 着 人 类 从 远 古 进 入 高度 文 明 的 现
意 , 九 曲 连 环 , 层 层 递 进 。可 见 两 者 在 叙 述 性 的发 展 手 法 上 具 有 异
出 一 位 古 代 少 女 在 春 天 的 月 夜 漫 步 江 边 的景 象 。通 过 对 原 曲第 四 段 “ 花 影层叠 ”和第五段 “ 水 深 云 际 ”的 删 节 , 独 具 匠 心 地 表 现 出 一 个 在 繁 花 丛 中 翩 翩 起 舞 , 或 抬 头 望 月 ,或 低 头 遐 想 , 或 抚 弄 花 枝 , 或 对 江 照 影 的妙 龄 女 子 的 天 真 烂 漫 。 通 过 对 原 曲 第 六 段 “ 渔 歌 唱
样,有 ‘ 宛 转 递 传 ’ 的语 言特 色 , 两 者 并 有 一 定 的 渊 源 关 系 ”。 诗 歌
若虚 的 《 春江花 月夜》 中的诗情融合在 一起 。诗歌的节奏 与韵律 完 美地诠释 了音乐性 的美感 ,而音乐 的情 感表达 与叙述手法 恰如其 分 地显现 出文学 的意境美 。
代社会 。在人类 艺术之 初,“ 诗歌 、音 乐、舞蹈 原来是 混合 的。” 虽然在后 来的发展 中,它们逐渐 从原始 的三位 一体 中分 离出来 ,成 为具有各 自特点 的三 门艺术 。但 是,这三种不 同的艺术 形式融合在
一
曲同工之妙 。亦可说 诗歌 《 春江 花月夜 》是一首 以 “ 月 ”为 中心 的 九重奏 ,是一首情 思哀婉的月光小夜 曲,是一首天籁之音 。 此外 ,“ 音 乐使诗 歌插 上 了翱 翔的翅 膀 ”。在欣 赏诗 歌作 品的 过程 中 ,因乐曲的产生丰 富 了审美 想象 ,拓 宽 了欣 赏视 野 ,体 现 了 二者相互 之间的密切关系。“ 音乐对文 学也产生 了互动式 的影 响和推 动作用 ”的效果 ,而乐 曲也同样起 到阐释 诗意的作用 。
一
.
诗中有乐 ,乐中有诗
诗作 《 春 江 花月 夜 》本 是乐府 旧题 。而乐 府作 为 一种 诗歌 体 裁 ,则是指一种 带有音乐 性的诗体名称 。 “ 乐府者 ,声依永 。律和 声 也。” 之后 张若 虚首 次将这 一 旧题 改为七 言歌 行 ,是 “ 孤偏 横 绝 ,竟为大家 ,压倒全唐 ”@ 之作 。丝竹合 奏曲 《 春 江花月夜》是在 1 9 2 5 年前后 ,大同乐会 的柳 尧章和郑觐 文 以汪昱庭 的传 谱 《 浔 阳夜 月》为蓝本 ,并借用古乐府诗歌题 目改名为 《 春江花月夜》。可见二 者在选材与标题上一脉相承 。 当然,音乐 与文 学往往具有相 互的渗透 性。著名音 乐理论家钱 仁康教授在 《 论顶真格旋律 》一文 中指 出:“ 音乐 中一句句末和 下旬 句首 同音 相顶的旋律 ,我称之为 顶真格旋律 。这是我 国民族 民间音 乐 中( 特别是器 乐中) 常见 的旋律 形式 。顶真 格旋律像项 真格诗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