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精练:第八章 论述类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八章 论述类阅读 专题二
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却有无形的含义。孙
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 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 天取经的。 “ 紧箍咒 ” 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 “ 定心真言 ”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 “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 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
6分
(4)
2018 建筑的 论文
希望》
18
6分 6分
(1)
19
(4)
数据密解
1.选文:①体裁广泛,近五年几乎涉及《考试说明》列出的所有类别;②内容涉及
传统文化及美学评论。 2.考点:重点放在(1)(3)(4)(6)四个考点上。 3.题型及分值:由三道主观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构成。命题指向明确,题型稳 定。重在理解词语含义,概括论述思路及概括文章要点、作者观点态度上。
第八章 论述类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解考点考情 磨高考真题 探命题特点
解考点考情
考点简释
总体要求 阅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分项考点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一般指,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概念;②表 现主旨的词语、概念;③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概念;④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 词语;⑤根据语境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磨高考真题
一、(2016·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定位语境,内外结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词语主要有以下八类:①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的词语;③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④有深层含义的含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有修辞作用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⑧概括性较强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瞎子摸象陈乐民①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
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
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
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②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③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
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
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
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④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
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
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
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茨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
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茨却是一致的。
只是莱布尼茨比伏尔泰更深一层。
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
莱布尼茨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⑤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
2020届江苏省 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苏州期初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解“执”余英时①一谈到执,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固执”、“执迷不悟”等概念,于是我们对“执”字便有了恶感,以为“执”总是要不得的。
尽管破“执”者如此之多,“执”在各方面之存在却依然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世间万事万物之存在都有其存在之理由,“执”自然也不能例外。
婴儿初出世时即有“猿握”的本能,而此种“猿握”也就是“执”的表现。
如此说来,“执”倒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古代讲“执”字最为中肯者是儒家。
《中庸》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故儒家是反对“执一无权”,孟子亦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这便是儒家反极端、反调和的中庸之道。
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持有同样的见解,亚氏的中庸说认为一切美德都是处于两极端之间。
我们把儒家与亚氏的中庸理论比附而观之,可见他们都是不反对“执”的,问题乃在于所“执”者是否正当而已。
③问题谈到这里,我们对“执”的种种看法可以加以澄清了。
首先,我认为绝对地破“执”是不可能的,即便超脱如佛家,也还要另悬一涅槃的境界,终还是有“执”,算不得真解脱。
禅宗说佛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把极端的“执”改变为中庸的“执”,依然承认了“执”的存在价值。
哲学地说,“执”是有,极端地破“执”是无;欲以无来代替有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了苦痛,转而向宗教领域中去求得精神上的抚慰,并不等于说人们已从“执”走向了“无执”,而是人们的物质之“执”转化成精神之“执”,而其为“执”则根本无殊。
④其次,“执”的本身却无好坏之分,但视所执者的性质而定。
我们不又常听到所谓“择善固执”的成语吗?可见即使是固执也还不打紧,如果它真的是择善的话,问题亦在于标准如何。
据我的看法,中庸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关键,固执极端总是要不得的事。
我们平常做人喜讲“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正是“有所固执”,如果一个人毫无个性,没有一点固执之处,即便是孔子所说的乡愿了。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论述文基本概念论述类文本又叫说理文(过去叫议论文)。
它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等“三强”特点。
从内容上分,它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类(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内容)和杂感类(指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表的议论、感叹等)文章。
从论证上分,它主要有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立论文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的议论文。
驳论文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议论文。
根据用途,我们又习惯上把它分为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二、论述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指作者在文中发表的观点。
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
也有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
中心论点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是论证中心论点的。
论点在文本中的特点:①从全文看,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②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论点的提出,有的在文章的开头,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有的在文章的中间;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
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由读者自己概括。
③一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常有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事理论据。
3.论证指的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非法艺术社团何以有市场?最近,民政部在其网站曝光了一批涉嫌非法艺术类社会组织,为帮助普通百姓鉴别艺术团体、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真伪高下做了一件好事。
但是对于这一举措的积极效果,也不宜作太过乐观的估价。
不少非法社团虽然被曝光了,他们的办公场所也可能被同步取缔,但是以非法社团为平台蒙人骗财的社会基础和机制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触动,非法敛财利益链的运作也不可能就此停顿下来,因此“打假”的脚步不能停止。
那些借助非法艺术社团混世敛财的江湖人物,差不多每人都有一个画家、书法家的招牌,有一堆“会长”“院长”“理事长”之类的头衔,而且一般都能挥舞三尺狼毫在巨幅宣纸上手舞足蹈地比划几下。
进行类似的“表演性”创作时,往往还有过气名人、退休官员站台,有美女靓哥主持。
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本质上虽然是缺斤短两、鱼目混珠、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为,做人没操守,行为没底线,哄人没商量,但因为有了这样一种高大上的精致包装,感觉上却成了最主流的艺术事业、最高尚的公益行为,诱使大家以自愿购买的方式大把敛财,他们也因此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界线上。
即使被发现,大体上也只能像民政部门那样,在自己的网站上曝曝光,最多也不过是协调当地的工商或公安将其办公地点查封了事。
这样的代价对他们来讲基本上相当于挠痒痒,稍微化化妆、变变脸,比如将牌子由“中国”改为“中华”、“世界”改为“寰宇”,重新租间房子,很快就可重新开张。
比起其巨大的进项,诸如此类的一点儿代价,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用美术作品装点生活、寻求愉悦的审美体验,是人类的普遍天性。
但在我们中国,美术作品与百姓生活常常是绝缘的,一部国画书法的历史,基本上是极少数文人自娱自乐的历史;从西方引进的绘画,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更为遥远。
美术作品在象牙塔尖上长期的封闭式循环,导致了普通百姓艺术鉴赏能力和品位的限制,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趣味大都停留在“色彩艳丽、脸蛋儿漂亮”的层面上。
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李泽厚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
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亭亭玉立吗?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精练:第七章 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一 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一(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箱子岩沈从文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
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
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
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
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
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附近渔船上的妇女小孩们,精神无不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锐声呼喊。
其中有几个小孩子,我只担心他们太快乐兴奋了些,会把住家里的小船跳沉。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
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
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
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
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上十分瘦削。
我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
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
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来镶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
有些来烘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
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
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和编竹缆工人。
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
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
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八章论述类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课件
真正意义上的求 “ 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 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 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 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泼彩” 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守”主要指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B.中国绘画贯穿着“守”与“变”,在不断地探索中造就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C.中国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即既要表现精神追求,又要在笔墨法度中彰显审美意蕴。 √ D.“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融入时代精神、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进行艺术创新转化。
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
人信息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但由于互联网络自 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网络隐 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个人财产状况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 属于用户个人隐私。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都可 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解析 “要杜绝个人网络隐私被侵害”中的“杜绝”有误。
1
2
3
3.概括产生网络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①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获取个人隐私并擅自发布; ②网络技术限制造成的网络安全隐患;
③互联网络的较强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所导致;
④互联网络管理制度、相关法律的不健全。
1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八章 论述类阅读 专题二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
分项考点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一般指,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概念;②表现主旨的词语、概念;③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概念;④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⑤根据语境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句子多数是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比较复杂的句子.2.分析综合C(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简释:“结构"与“思路"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江苏卷把这一考点的落脚点放在了“思路”上,而且既有全文思路,又有段内层次思路。
它是江苏卷重要考点,因为它是阅读整体意识的体现。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简释:内容要点,指文章几个主要部分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总的思想、观点和看法。
“归纳”侧重考查对整个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能力,而“概括”则侧重考查依据要求检索有效信息,并能够提炼、整合。
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
它也是江苏卷的重要考点。
(5)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简释:“作品基本特征”对于论述文来说,就是指说理的逻辑性及“三要素";“主要表现手法”则主要指其论证特点,尤其是论证方法。
江苏卷对这一考点的考查,落脚点在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作用上.(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简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在论述文中,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结论。
这些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与考点(4)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2)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分)海上旅游威胁海洋生态如今,乘豪华游船在海上旅游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海上旅游市场的营业额也与日俱增。
德国旅游协会预计,今后全世界海上旅游度假的人数还将成倍增加。
游客在海上不会看到太多东西,但大海及动植物非常痛苦地承受了游客的到来和他们的遗留物。
灯塔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豪华游船对其航行海域造成巨大负担,因为它在为期一周的旅行中产生数十吨垃圾和几百万升非饮用水。
据估计,目前船只排放的废水中有75%来自豪华游船。
更成问题的是,一些敏感海岸受到乘游船度假的人的巨大冲击。
豪华游船对北极和南极的动物栖息区产生的影响也使自然保护主义者陷入困境。
旅游给他们带来赞助者,但也给动物造成明显伤害。
极地海滩上的每个旅行团都会惊扰正在孵卵或哺乳的动物,并可能影响其后代的生存。
为了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为南极游制订了行为准则。
北极游也有类似的行为准则,但这些准则很少被实施。
世界自然基金会驻挪威的官员耶茨说:“如果法律草案获得通过,那么从明年起豪华游船驶入斯瓦尔巴群岛必须事先报告旅游路线,旅游者要支付上岸休假费。
”加拉帕戈斯群岛已开始向游客收取昂贵的门票,进入该岛的船只也要交纳很高的费用。
这样做至少使这个世界自然遗产承受的压力减轻了。
油漆危害仍是一种威胁,但是各种宣传运动已使海运公司开始改变思想。
德国的赫伯罗特船务有限公司在2015年已将轮船的水下油漆改用无三丁基锡的油漆。
含锡的油漆在冰冻区会释放重金属,从而破坏许多动物的荷尔蒙平衡。
船上的垃圾也早已开始分类。
从全球的角度看,仍然有不少违规行为。
灯塔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从2013年至2017年,仅在加勒比海就发生上百起有据可查的海洋污染事件。
乘豪华游船旅游亦对旅游目的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德国新建的“汉萨考察船”是为培训未来的军官、船上机械师、航海者和个人考察旅行设计的。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简释:论述文中的重要句子多数是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
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简释:“结构”与“思路”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江苏卷把这一考点的落脚点 放在了“思路”上,而且既有全文思路,又有段内层次思路。它是江苏卷重要考点, 因为它是阅读整体意识的体现。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简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 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在论述文中,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结论。这些观点 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与考点(4)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第四步:概括主旨
本文借孙悟空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成人不 ______
自在 的人生哲理:人在社会中不可能获得绝对自由,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社 _____
会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人的成功就是在“自由”与“成人”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 佳位置。
真题训练 约10分钟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第一层(第一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 二、三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四、五段):说明人 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六段):收束全文,强调成 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四层中,第一、四层各1
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
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八章论述类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一课件
化佛教包括禅学演进的内在逻辑,即由本体论向心性论发展。 D.禅宗自己劳动,自己消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使禅宗在经济上立于
不败之地,避免了佛教其他宗派与政府争劳力、争租税的矛盾。 解析 “摄取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错,应是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
南北朝时,中国有了大量汉译佛经,随着对佛经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形成了许 多学派。到了隋唐时期,不少学派发展成为宗派,禅宗属诸多宗派之一。各宗派都 有自己的特色。唐中期以后,宗派争鸣,禅宗以其独特的传教方式及其僧团组织方 式得以发挥其特殊优势,成为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宗派,影响不但遍及全国, 还远播海外。
12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 佛教在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
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部分,释迦氏也被中土群众接受并奉为圣人,与中土孔子、老子并称“三圣”,佛 教与儒、道两教并称“三教”。因而佛教史也就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组成部分。
第二,经济上自给自足。秦汉开始,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政权,直 接统治着千千万万小生产者——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这些个体农民成了社会基层细 胞。除禅宗外,佛教各宗派都靠收租过活,不断引起与政府争劳力、争租税的矛盾。 只有禅宗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他们的原则是自己劳动, 自己消费,“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而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有删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 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 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 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 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 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 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知道《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 其实就在这里。(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精校版)2020年江苏卷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 ,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 ,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 ,▲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30分钟分值: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网络隐私是指当前网络社会下被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是传统隐私在互联网络中的发展与延伸。
个人网络资料是网络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当前网络环境下准确反映用户个人资料及特征的各种文字、图像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资料。
按理说,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
但由于互联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网络隐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个人财产状况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属于用户个人隐私。
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都可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网络用户的在线行踪,是网络隐私的另一重要内容,它主要指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
通过对用户在线行踪的搜集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其部分思想精神。
通过非法手段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的行为,同样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另外,由于互联网络中的信件均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因此互联网络中的通信安全系数比一般信件更低,即使在加密状态下,还是有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截获的可能性。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布个人隐私(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擅自公布或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不但相当恶劣,且往往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
当然,网络安全隐患也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在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信息大多是以数据形式体现的,因此,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要保障网络安全,则主要是保障当前互联网络中不会出现非法篡改、复制、泄露数据等情况。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前互联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这是由互联网络的设备、系统繁杂,用户繁多,网络信息共享性强等原因造成的。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八章论述类阅读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讲义含解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定位语境.内外结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词语主要有以下八类:①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的词语;③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④有深层含义的含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有修辞作用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⑧概括性较强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瞎子摸象陈乐民①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
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
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
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②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③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
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
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
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④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
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
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
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茨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
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茨却是一致的。
只是莱布尼茨比伏尔泰更深一层。
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
莱布尼茨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⑤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抢救第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期需要坚持的方针。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不少国人眼中,非遗抢救没有必要,他们主张“淘汰论”,任其自生自灭;也有人认为民间传统艺术必须改造,主张要与强势文化接轨,要融进西洋文化。
如此改造性破坏,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伤害早已有之且令人触目惊心。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倘若失去了独有的特性与特色,就会丧失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将无独立的地位。
作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传承中生存与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抢救与保护是通过抢救扶持稀有的人间国宝——代表性传承人,使濒危项目能以鲜活的形态生存于民间。
所以,抢救性保护的本质要义,在于维护濒危项目内在生命,增强其活态传承发展的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人为载体,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世代相承,延续发展。
我们实施的抢救性保护是要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而不是使其成为标本珍藏在博物馆。
有专家呼吁,每一分钟都有一个民间艺人去世,每一分钟都有一个民间艺术品种在消亡。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一些非遗项目依然面临着后继乏人,甚至后继无人的问题,在地方戏曲及说唱艺术中尤为突出。
愿意投身戏曲、曲艺事业的年轻人太少,民间文艺团体难以靠演出维持运转,大批剧团面临生存的危机。
传统艺术若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融进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内容,缺少具有经典品格和现代意识的传统优秀剧目,是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年人喜爱的,应该说这也是传统戏曲、曲艺发展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的表现。
濒危语言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亟待优先抢救与保护的。
因为在语言丢失的同时,原来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也必然随之丧失,语言的生死存亡关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的传续和发展。
今天,一些民族的语言已经或正在消失,一旦一种民族语言消失,这种民族文化特别是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消亡,最后势必严重损害全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讲义
核心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去粗存精,据显索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追光摄影写铅华①摄影术传入中国的时间虽早,但在国人中被普遍接受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摄影是“奇技淫巧”的观念在普通的中国人心中仿佛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摄影能“夺人魂魄”的思想在20世纪最初的十几年中亦很有市场。
而中国内忧外患的国运,使得20世纪初期摄影和摄影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②所幸彼时的国内新式学堂纷纷取代了传统的科举,国外留学更是成为一种风尚,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产生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
这些新型知识分子对摄影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是早期的摄影理论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康有为、鲁迅、刘半农、丰子恺、张爱玲、老舍、冰心等主流学者和作家的介入,更是提升了摄影在全社会特别是“五四”一代学人心目中的影响力。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摄影逐渐从知识分子拓展到市民阶层。
小型镜箱的普及、照相馆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得以广泛接触摄影,摄影逐渐摆脱了被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命运。
③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不仅一般报纸和杂志越来越离不开摄影图片,许多时事、资讯、文学类报刊也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有报馆广告部工作经历的郎静山回忆,“报社的照相铜版印现代化的技术精进后,1928年起每刊登一张新闻照片可以增加销路一千多份”。
在专业领域,摄影杂志和摄影画报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1925年到1949年,先后有20余种专业摄影期刊创刊,为摄影文论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学术平台。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客观而完整地呈现了历史的原貌,成为我们研究民国摄影理论的第一手资料。
④从事摄影创作的大多为有钱有闲的高级知识分子阶层或在校学生,他们以各种方式形成各种摄影团体。
这些团体会定期举办展览、出版画册和摄影集,这就形成了20世纪早期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现象。
除此之外,各级学校也以“摄影学会”的形式,开了专业摄影教育之先河。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定位语境,内外结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词语主要有以下八类:①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②对文章结构起总领、照应或过渡的词语;③表现作者感情倾向的词语;④有深层含义的含蓄词语;⑤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⑥有修辞作用的词语;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⑧概括性较强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瞎子摸象陈乐民①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
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
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
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②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③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
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
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
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④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
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
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
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茨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
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茨却是一致的。
只是莱布尼茨比伏尔泰更深一层。
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
莱布尼茨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
莱布尼茨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⑤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训练二
(时间:30分钟分值: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
网络隐私是指当前网络社会下被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是传统隐私在互联网络中的发展与延伸。
个人网络资料是网络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当前网络环境下准确反映用户个人资料及特征的各种文字、图像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资料。
按理说,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
但由于互联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网络隐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个人财产状况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属于用户个人隐私。
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都可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网络用户的在线行踪,是网络隐私的另一重要内容,它主要指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
通过对用户在线行踪的搜集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其部分思想精神。
通过非法手段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的行为,同样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另外,由于互联网络中的信件均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因此互联网络中的通信安全系数比一般信件更低,即使在加密状态下,还是有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截获的可能性。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布个人隐私(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擅自公布或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不但相当恶劣,且往往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
当然,网络安全隐患也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在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信息大多是以数据形式体现的,因此,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要保障网络安全,则主要是保障当前互联网络中不会出现非法篡改、复制、泄露数据等情况。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前互联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这是由互联网络的设备、系统繁杂,用户繁多,网络信息共享性强等原因造成的。
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等方式入侵用户电脑,从而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影响用户个人资料的安全。
互联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普及,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个人隐私与日常生活受到了冲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极大地影响了个人隐私的安全
性。
由于互联网络的种种特殊性,针对产生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不同原因,就必须团结整个社会的力量,从社会道德、文化氛围到政府管理与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从最大程度上对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防范并尽可能地加以杜绝。
只有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化、严格互联网络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法律调整并从伦理道德上进行严格的约束,才能有效地加强当前互联网或个人隐私的安全维护,切实地确保网络用户的隐私安全。
(选自钟斗《关于互联网络个人隐私的安全维护》,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网络隐私”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网络社会下被网民共享的个人信息,即互联网络中发展与延伸了的传统隐私。
B.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文字、图像等资料。
C.网络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行踪。
D.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的互联网络中的信件所包含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资料。
答案 A
解析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才是隐私。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服务商用合法手段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但也必须对这些个人资料进行绝对的保密。
B.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C.要防范黑客用木马、病毒等方式入侵用户电脑,就亟须提升互联网安全技术水平。
D.要杜绝个人网络隐私被侵害,必须从社会道德乃至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
答案 D
解析“要杜绝个人网络隐私被侵害”中的“杜绝”有误。
3.概括产生网络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获取个人隐私并擅自发布;②网络技术限制造成的网络安全隐患;③互联网络的较强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所导致;④互联网络管理制度、相关法律的不健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
远至传统山水画和文人画的迭变,近至20世纪中国画的时代变革,中国画一直在“守”与“变”中实现着形式更新、审美衍变;无数中国画大家也在对“守”与“变”的不断探索中成就独具个性的绘画面貌、谱写时代高峰。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同样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
“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
脉络”,中国画也不例外。
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的发展逻辑。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画创新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使用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
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
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
这都要求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
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
中国画的“守”与“变”,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也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洪潮《中国画的“守”与“变”》,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守”主要指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对提升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B.中国绘画贯穿着“守”与“变”,在不断地探索中造就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C.中国画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即既要表现精神追求,又要在笔墨法度中彰显审美意蕴。
D.“变”主要指中国绘画要融入时代精神、借鉴外来艺术,进而进行艺术创新转化。
答案 C
解析应是“既要在笔墨法度中彰显审美意蕴,又要表现精神追求”。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用了例证法,举反例以突出只有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才能展现中国画的魅力。
B.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突出中国画有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
C.围绕“守”与“变”,文章阐发了内涵,提出了做法,探索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道路。
D.文章论证求“变”时,先从两方面阐明含义,然后论述两方面关系,再举例论证。
答案 D
解析文章并未论述两方面关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南宋山水画变得气象萧疏,境界狭小,折射出南宋国土沦丧、国力衰弱的社会现实。
B.“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构成了中国画的文化特质。
C.当代画家机械求变,虽然使用中国的画具,但失去了中国画的神韵,不可能取得成就。
D.中国画家只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就能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答案 A
解析B项“构成”错,以偏概全。
C项范围扩大,应为“一些画家”,“不可能取得成就”过于绝对。
D项应为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