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思维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
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2、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独立性(5)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各种认识过程。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理解了的知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即理解了的记忆。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①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
②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
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前概念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概述概念特征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抽象和概括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按性质◆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3岁前)◆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按创造性◆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按思维形式➢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
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例如直觉思维➢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
D.直观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
取出来,加以概括。
4.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D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 这是思维的( )。
A.深刻性 B.独立性
2 / 36
圣才电子书
C.灵活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批判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
10.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舍弃非共同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答案】C 【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是指把各种 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 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 的信息,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2)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个短暂时间的现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下)重点难点整理习题普通心理学(下)第七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辐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5、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6、表象7、心理旋转8、想象9、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1、概念12、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3、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4、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5、概念形成16、算法式与启发式17、定势(心向)18、功能固着二、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2、人类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什么?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4、定势对解决问题有何影响?5、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6、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7、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8、试术问题解决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
9、什么是有意想象?它有哪些种类和特点?三、论述题1、什么是问题的解决?、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2、综合分析人在推理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试论述认知心理学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和发展。
5、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简述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
6、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
7、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8、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11、什么是创造性?它有什么特征,以及包括哪些心理成分?第八章语言一、名词解释:1、语言理解2、布洛卡区(Broca’s area)3、内部语言4、独白语言与对话语言5、语言的表征6、语言的加工7、威尔尼克区(Wernick’ area)9、语言知觉10、句子理解11、图式二、简答题1、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简述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
3、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4、什么是语句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5、简述语言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评价心理学家教育黑猩猩学习语言的情况。
6、简述关于语言获得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第7章 联想思维及其训练
第2节 联想思维的类型
五、类比联想 •是把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 的东西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启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1)直接类比 •(2)仿生类比 •(3)因果类比 •(4)对称类比
第2节 联想思维的类型
六、强制联想 •也称超序联想。就是把乍看起来无法联系到一起的事 物强行糅合在一起,以求找到转换想法的机遇,获得 意想不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方法。 •【案例】电影机的发明
•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 ,其中一个秀才眉头紧锁,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 真是倒霉,赶考竟然遇到棺材,完了完了,中榜没希 望了。当他走进考场,那黑黑的棺材始终在他的脑海 里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 棺材,棺材,官财!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 一定高中!结果考试时,他文思泉涌,金榜题名!
搓板——
• 吉他——
城墙——
• 月亮——
计算机——
第3节 联想思维训练
•14.人的下列动作各应采取哪些姿势使身体不受 伤害: • 下山—— • 肩扛重物上楼—— • 跳伞—— • 看书——
第3节 联想思维训练
一、提高联想速度训练 •给定两个词或两个物,然后通过联想在最短的时间里 由一个词或物想到另一个词或物。 •【例】钢笔--月亮 •钢笔--书桌--窗帘--月亮 •【训练题】 •(l)猫-人; •(2)茅草-西瓜 •(3)算盘-地球。
第3节 联想思维训练
二、提高联想数量训练 •给定一个词或物,然后由这个词或物联想到其它 更多的词或物,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得越多越好。 •【例1】请在1分钟内说出家电产品的名称。 •【例2】请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的说出形容“美” 的词。
大学物理第七章静电场思维导图
绝缘体在静电场中表现特性
电荷保持
绝缘体不易导电,因此在静电场中,绝缘体上的电荷 难以移动或消失,能够长时间保持电荷。
极化现象
在静电场作用下,绝缘体中的正负电荷中心会发生相 对位移,形成电偶极子,从而产生极化现象。
介电常数
绝缘体的介电常数反映了其在静电场中的极化程度。 介电常数越大,绝缘体的极化能力越强。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相互作用
静电感应现象
当导体靠近绝缘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体会在靠近绝缘体的一侧感应出异号电荷,而绝缘体也会因为 极化作用在靠近导体的一侧出现束缚电荷。
电荷转移
在特定条件下,如导体与绝缘体接触或存在电位差时,可能会发生电荷转移现象。例如,在雷电天气中,云 层中的电荷可能会通过空气中的绝缘体(如水滴)转移到地面上的导体上。
电荷与电场关系
电荷
带正负电的粒子,是电场的源。
电场
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电荷与电场关系
电荷产生电场,电场对电荷有 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势差
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关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密切相关,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 方向。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
内部存在自由电荷,能够导电的 物体。在静电场中,导体内部电 场为零,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
绝缘体
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不能导 电的物体。在静电场中,绝缘体 内部和表面都可能存在电荷。
静电感应
当导体靠近带电体时,由于静电 感应作用,导体内部电荷重新分 布,使得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号 电荷的现象。
第七章 思维教材
思维的过程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 的异同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 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思维
?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们平常说的“考虑”、“设想”、“预 计”、“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 现形式。
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活动
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 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 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但在问题解决中,有时正是在克服这种功能固着中 才能找到新的求解思路。
小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曾做过一 个实验来说明功能固着现象。他将两支 蜡烛、五颗图钉、一根线条和一盒火柴 放在桌子上,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 壁上,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烛油不能 滴在地板上或桌子上
功能固着实验材料
2、根据思维凭借日常概念还是科学概念可把 思维分为
经验思维:人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人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3、根据思维时有无明确的逻辑分析过程可把 思维分为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4、从思维的方向可分为: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多种联系、多种角 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 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 知到的事物。
例子: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 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第四节 概念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 不大,身体不够灵活????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 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 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题。
(四)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五)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可以 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 象
(一)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第七章思维——精选推荐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它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如:早晨看屋顶潮湿,推知前一天晚上下雨;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生活情景,但是考古学家通过化石可以思考古老的过去,复现出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如:人们把植物中具有繁殖功能的部位叫种子;把两个氢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叫做水;种子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水也有不同的形态,人的思维不反映他们的具体形态,而是反映他们的共同特征。
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知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
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的活动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更新和改组。
如:人们过去认为认识世界的最小物质是原子,后来发现原子还可以分裂为质子、中子、电子等。
概括这些新的发现,旧有的知识经验要重建、改组、更新。
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改组的过程。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一、单选题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心理学 思维
补充:言语
一、语言的结构 二、言语的理解 三、言语的产出
在心理学上,我们习惯把个体运用语言进 行交流和表达的心 理现象称之为言语。
一、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语言是由词汇包括音、形、义按照一定的 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 的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二、言语的种类
4.老舍的作品中对于骆驼祥子的刻画属于
(
)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5.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运用的想象加工方式
是(
)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6.科学家提出各种想象模型,文学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属于(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一、概念 (一)概念的含义 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类事物的概括) 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符号,就是词的形式 来表现。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 属性或特性。 特征:构成概念的基本成分 定义特征(本质特征) 原型:某一概念类别的最典型的样例代表(核心,为 同具特点的其他样例提供基础)
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 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 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 : 1、常规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 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 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 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 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 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思维导图+情节概括
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思维导图+情节概括第七章思维导图【情节概括】01 同红军农民交谈主要讲述了斯诺到前线去,一路上同心地善良、殷勤好客的贫苦农民谈话的经历,这里有热情好客的老妇人,有周家村农民的款待,在周家村,斯诺和农民们交到到深夜。
在交谈中,体现了共产党红军对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农民革命宣传的深刻影响和农民真正把共产党红军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02 苏区工业主要简述了斯诺来到“吴起镇”,介绍了南北苏区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色。
⑴江西苏区工业的繁荣:①钨矿、纺织厂、织布厂;②吉安中央苏区的印刷厂,全国性报纸《红色中华》在这里印刷;③1933年9月,江西苏区有由人民管理的“产销全作社”1423个。
⑵西北苏区的工业落后:①机器是“缴获”来的,还有一些是从南方一路艰辛带过来的;②一点点的发展起来,以手工业为主的“工业繁荣”:织布厂、被服厂、制鞋厂、造纸厂、制毯厂、毛纺厂、纺纱厂……③最大的两个国有企业:盐池的精盐和永平、延长的油井;④废罂粟,种棉花,招女生,办纺织学校,衣料自给自足;⑤目标是让红色中国“经济上自足”。
⑶斯诺在吴起镇受优待:住在干净的列宁工人俱乐部,热水、香皂、丰盛的晚餐、烤热的面包、加糖的咖啡。
03 他们唱得太多了要简述了斯诺参观考察西北苏区吴起镇奇特的“工业中心”的见闻感受。
⑴斯诺吴起镇之行斯诺在吴起镇呆了三天,考察了这里工厂的工作条件,参观戏院,出席政治讨论,阅读壁报,与工人交流,参加体育竞赛。
一场与兵工厂的篮球赛中,斯诺一队输得很惨。
⑵参观兵工厂:兵工厂设在安全的窑洞里,厂长何锡阳(简介其经历),工人情况介绍。
还有军服厂,医院和药房。
⑶采访红色工会妇女部长刘群仙:介绍了工人的工作待遇、业余生活、革命精神面貌。
⑷斯诺的感受:这里的工作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着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工人生活的健康、自由、尊严、有希望,他们是在为自己、为中国做工,也是革命者。
《普通心理学》课件:思维
1.2 思维的过程
2.系统化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 系统的过程。例如,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 上所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就是人脑中对 生物系统化的过程。
系统化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的。系统化的知识便于在大 脑皮层上形成广泛的神经联系,使知识易于记忆。也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结 构,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分类 ➢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
思维过程。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有共同点的事物划为一类,再根据更小 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同一类中不同的属,以揭示事物的一定从属关系和等级系 统。
1.2 思维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 抽象是在观念里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有所不同的、非本质特 征的过程。 例如,人的属性有: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能知觉,能记忆,能说话,能 思维,能制造工具等。通过分析、比较,抽出人类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能说话、 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等,舍弃能吃饭、能睡觉、能喝水、能活动等其他动物也有的非本质 属性,这就是抽象过程。
2.1 表象
2 概括性 • 表象的概括性是指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重要特征。表象 与感知的事物形象是有差别的。 • 想象表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更是对事物的形象属性和特征有所 取舍。 • 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是密切联系的。从表象的形象性来看,它是概括了的形 象;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它是形象方面的概括。但是,表象既不是知觉,也 不是思维,而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有了表象而进行想象和 思维,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普通心理学笔记,大一下的考试
普通心理学笔记,大一下的考试普心,第七章,思维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思维的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
思维的间接性: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作间接的认识。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在进行思维时,人们需要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再造想像: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以记忆表象作基础,和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问题解决的效率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知识表征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不同语言的具体结构规则是不同的、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流、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社会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个体性语言行为具有个体的特点普心,第九章,动机动机的产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
需要○1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当人们感受到这些要求,并引起个体某种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时,要求就转化为某种需要。
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人类从渴则饮,到科学技术的发明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3人的需要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需要主要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的需要的内容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07第七章 创造性思维
案例一:一只母鸡要过马路
案例二:怎样使一支蜡烛熄灭
案例三:假如前面是光明大道, 你会用一种什么样的姿势走过?
有趣的火柴移动游戏
第三节 突破妨碍发现问题的阻力
一、妨碍发现问题的阻力 二、克服阻力的方法
返回
一、妨碍发现问题的阻力
第一种阻力是囿于有过去的经验,安于 现状; 第二种阻力是习惯性思维,思维定势, 打不开思路,只能发现某一类问题,看不到 其它问题,应付日常问题可以,一旦需要创 新就比较难了; 第三种阻力是储备知识不够,看不到问 题,即使遇到问题也识别不出来; 第四种阻力是缺乏必要的魄力与胆量。
观念五:创造力很重要
环境能使一 个人创造力 发挥出来.
案例六:
一群猎人带着人上山打猎,远远看去烟雾缭绕, 一只老虎向他们扑来,猎人张弓开箭,把老虎射 了,其他人趴下了等,等了不久一看,没想到过 去一看,哪是老虎啊!是一个石头向他们扑来, 石头样子像老虎扑来。但是大家惊呆了,一箭过 去把石头射成两半,全部传开了,力气好大噢, 把石头都劈开了。回去到处传,有的人不相信, 怎么会力气再大,怎么把石头射开嘛,再弄个石 头让他射,好,他就张弓开箭,1箭2箭20箭,石 头都开不了。因为他在第一箭射的时候,他以为 是老虎向他扑来,他有生命危险,所以他射去, 用了全部的力量。他在适度紧张的状况下,在危 机状况下,所以为了让创造力出来,有时候要制 造一点危机,让大家认识到有危机感。
老师我们知道,现在不能这样比划了,要这样比 划。全班同学都赞成这样比划,老师说他不需要 比划,他直接说买剪刀,因为他是盲人,瞎子们 嘴巴会说是吧。你看前面就是比划,老是比划比 划比划,把你的思维引进,引进什么,引进比划 的思维定势上了,叫思维惯性。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还要打破一个叫思维封闭。你站得层次太低 了,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封闭了,当然就不能创 新了。思维封闭,要打开思维的空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PPT课件
▪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 .
12
第二节 表象
黎姹
.
13
表象的概述
▪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 象。
▪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 件的一种知识象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
14
表象的种类
.
6
小问题
1. 思维借助了哪三个工具? 2. 思维的具体内容,内含是什么?有哪两个关
键词? 3. 它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作用和意义)
.
7
小问题
▪ 思维借助了哪三个工具?
✓语言 ✓表象 ✓动作
▪ 思维的具体内容,内含是什么?有哪两个关键词?
▪ 它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作用和意义)
.
8
小问题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
11
思维的种类
思维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直观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来指导划分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 思维借助了哪三个工具?
✓语言 ✓表象 ✓动作
▪ 思维的具体内容,内含是什么?有哪两个关键词?
✓对客观事物 概括的 和 间接的 认识。
▪ 它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作用和意义)
.
9
小问题
▪ 思维借助了哪三个工具?
✓语言
✓表象
✓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要充分利用变式 4、要用正确语言表述 5、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与时间之中
三、推理及其种类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
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 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具有两个条件: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1.定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想象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思维 以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所以, 想象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
3.特征 形象性——指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象 信息,而不是词和符号 新颖性——指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同于个体亲身 感知过的、简单再现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心理活动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手段-目的分析
----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 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
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二)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 (1)具体概念 (2)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 关系分: (1)合取概念 (2)分析概念 (3)关系概念 3、根据个体概念掌握的情况分: (1)前科学概念 (2)科学概念
(三)概念的功能
1、分类功能 2、推理功能 3、联结功能 4、系统功能
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 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如:A>B,B>C,所 以A>C。休腾洛切尔等人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 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 行操作,即人们把前提结合成统一的视觉形象,把 一些项目按大小想象为自上而下垂直排列或自左至 右的水平排列。这样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 从这个空间系列中的相对位臵来判定。
三、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 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极端的无意想象是梦。梦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 梦的心理学解释众说纷纭。著名的有 弗洛伊德的《梦的释义》
2、有意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 度的不同,分为: (1)再造想象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作用: 借助再造想象,摆脱生活小圈子。 如: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形成条件:
1、前提真实
2、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 式要符合逻辑规律。
(二)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 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
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1)线性系列推理 (2)主题推理
(3)三段论推理。
(1)线性系列推理:
是一种传递性推理。
格瑞格的实验:给被试呈现了一面写有下列内容 的卡片,要证实的规则是:“若有人喝啤酒,则该人 的年龄必超过19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与被试生 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有高达74.1%的被试作出了正确的 选择。
(3)三段论推理
是从前提中引出必然结论的推理。
例:下面有4个三段论式:
a.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而所有的A都是C。 b.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不是 C。 c.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C都是B,因而三)表象与感知的区别
表 象
知 觉
形象模糊、 不稳定、只 是大体轮廓 或某些突出 特征。 形象鲜明、 稳定、完整 细节清晰。
离开对象之 形象具有 后的形象, 形象性和 是由回忆产 概括性 生的。
形象不能离 只有形象 开当前对象 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二)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程度的不同,分为: 1、个别表象 ——对某一具体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是一般表象的 基础。 2、一般表象 ——对某一类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比个别表象具有 更高的概括性。 (三)根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分为: 1、记忆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简单重现。 2、想象表象 ——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与整合的过程。
2、归纳推理
----是指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具有 思维和知识获得的核心特征。
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关系
区别: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
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归纳推理则是即从特 殊到一般的过程。
(2)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
提与结论之间是必然联系;而归纳推理的结论一般超出 了前提所确定的范围,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或
第七章
第一节
思
思维概述
维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表象与想象
概念和推理 问题解决
第一节
一、思维的概述
(一)概念
思维概述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2、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这4个推理可用下列图形来表示。
从图解中看出,上述4个论断中只有第一个推论是 正确的。但实际上许多人认为这4个结论都是正确的。 这说明推理不一定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
对推理时出现不正确结论的两种不同解释:
气氛效应理论:
武德沃斯 在三段论中,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将影 响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如: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 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理解前提错误: 查普曼 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 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 解释了前提。
(2)主题推理
是在一个主题的基础上,建立一定关系的推理, 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理。 沃森的“四卡片选择作 业”实验:给被试看四张卡 片,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 另一面写有数字,见右图。 同时,主试给被试提出一个 规则“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 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 要求被试说出为证实这一规 则的真伪,必须翻看哪些卡 片。
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也是创造想 象的特殊形式。 种类 积极幻想(理想)——以现实为依据,有可能 实现的,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幻想(空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 现可能,具有消极的作用
第三节
概念和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种类及功能
(一)概念的含义
----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然性。
联系:
(1)没有归纳推理就没有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前提必须借助归纳推理从 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 (2)没有演绎推理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归纳。 在归纳推理中,常需要运用演绎推理来对某些归 纳的前提或结论加以论证。
第四节
(一)问题
问题解决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含义:
——蕴含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 不能用习惯反映,是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 中遇到的障碍。
(二)比较与分类
1、比较——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 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2、分类——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 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
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2、概括——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 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 思维过程。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1、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 个方向提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 否具有清晰意识
1、直觉思维 ——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 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分析思维 ——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 结论。
(四)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程度
1、常规性思维 ——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 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三、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基本环节
1、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 方面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2、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 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新形象——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
4.想象与客观现实 ——构成新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客观现实。 例如:阿Q:浙江人的嘴、北京人的脸、山西人 的衣服;孙悟空:猴子身体加人头;
二、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
前反映。 补充功能——想象能弥补人类认识活动 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代替功能——在某些需要或活动不能满 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 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1、体系化——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 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2、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 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 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