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西欧庄园同步练习
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7.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A.为领主耕种“自营地”B.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D.为领主耕种“共用地”
8.“除盐、铁和贵族需要的奢侈品外,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这反映了西欧庄园
A.只生产盐、铁和奢侈品B.通过庄园法庭维持秩序
C.领主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D.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9.中古时期,在西欧一些地区盛行庄园经济,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为
A.佃户B.贵族C.领主D.教士
10.去年小明跟随一个旅游团到国外旅游到了某国的一个庄园,导游解说:“中世纪时期庄园可以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摘编自《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农奴要向领主交纳哪几类地租?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西欧庄园“直领地”和“份地”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租地农场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到租地农场的变化。并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情况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A.实行土地公有制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14.拉菲酒庄是最顶级的葡萄酒庄园之一,而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中世纪庄园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约有半数的居民是领主的佃户
C.庄园内耕地分“自营地”和“公用地”D.领主可随意没收庄园里他人土地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法兰克王国的社会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019年4月15日,象征法兰西文明的标志性古迹发生火灾,许多珍贵文物遭到毁坏。
该古迹是()A.巴黎圣母院B.克里姆林宫C.五角大楼D.议会大厦2.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
这就是()A.王国 B.领地 C.城市 D.庄园3.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
这说明当时的剑桥()A.获得一定自治权B.成为商人聚居地C.加快工业化进程D.建立君主立宪制4.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流行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6.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下图为小军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时间:12—13世纪地点:西欧赞誉: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权利: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A.大化改新B.西欧庄园C.大学兴起D.自治城市7.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许多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
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城市复兴,工商业迅速发展B.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C.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对教育的支持D.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束缚8.4世纪末,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中世纪,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现象反映了()A.中世纪西欧政治的黑暗腐朽B.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影响广泛C.宗教神学思想阻碍经济发展D.中世纪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2.(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下图是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它体现的是()A.雅典的专制制度B.印度的种姓制度C.罗马的奴隶制度D.西欧的封君封臣制3.(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公元779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开始明确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一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
这一税法的直接受益者是()A.封臣B.国王C.教会D.农民4.(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B.日本大化改新C.西周分封制D.西欧自由和自治的城市5.(2022秋·广西防城港·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克洛维骁勇善战,精通谋略,他一手缔造了法兰克王国。
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皈依基督教B.命令人民交“什一税”C.编订《新法典》D.改革土地分封形式6.(2022秋·广西南宁·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土地归领主所有,农奴负责耕种,两者有相互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农奴提供劳役、耕种、缴税,而领主必须分给土地、提供保护、执行司法等。
由此可看出,中世纪西欧庄园()A.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C.带有很强的政治独立性D.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7.(2022秋·广西柳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在西欧中世纪的乡村,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在领主的统治下,组成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练习题(2021中考真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欧洲历史传统上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
其中,“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史实是()①庄园经济的盛行②大学的兴起③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④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④2.(2021·湖南省娄底市)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这一系列法律文献被统称为()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1787年宪法》3.(2021·湖南省岳阳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
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A.实行土地公有B.都是自由农民C.都具有司法权D.经济自给自足4.(2021·湖南省常德市)“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这反映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B.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C.封建时代的亚洲社会D.走向近代的欧洲社会5.(2021·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拜占庭帝国时期,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
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A.注重依法稳固统治B.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D.否定《十二铜表法》6.(202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A.西欧城市的兴起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7.(2021·黑龙江省)它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529年拜占庭帝国颁布的著名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D.《乌尔纳木法典》2.在中世纪的德国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它的含义是()A.城市相对独立自由B.城市自然条件优越C.城市空气比较新鲜D.人们渴望得到自由3.“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受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这种“依附关系”是()A.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B.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C.国王与骑士之间的关系D.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4.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这段材料叙述了()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5.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中国史籍称“大秦”,1453年。
它被哪个国家灭掉?()A.波斯B.马其顿王国C.古巴比伦D.奥斯曼土耳其6.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着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此语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盛行()A.极端残酷的奴隶制B.王位独尊的君主专制C.封君封臣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D.服务国王的中央集权制7.下列哪一措施的实施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A.采邑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租庸调制8.中古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为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9.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大学的兴起B.资产阶级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10.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其中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A.犹太人B.日耳曼人C.土耳其人D.蒙古人11.下列对封君与封臣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A.封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封君B.封君要保护封臣C.二者之间的纽带是土地D.二者之间没有等级差别12.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了中古时代的西欧,有可能看到下列哪些现象()①封建庄园遍布西欧②庄园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③农奴结婚需交结婚税④农奴可随意离开庄园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础是()A.教会B.封建等级制度C.地主阶层D.封建庄园1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A.空前加强教会的实力B.使得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形成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D.推动世俗封建主势力增强15.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是()A.庄园B.城市C.大学D.神庙16.对于市民阶层,说法正确的是()A.地位比较低B.包括城市中的农民C.财产权独立,其它权利较少D.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王权所需的力量17.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纪年。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也很少出去采购。
这反映了西欧庄园A.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组织形式B.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具有一定的自由与特权D.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2.13、14 世纪,欧洲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市民阶层(城市居民)兴起。
其主要来源于()①奴隶、佃户②骑士、地主③手工业者④商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B.①拜占庭帝国③波斯帝国④英格兰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4.同学们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城市的兴起早期的大学A.古希腊罗马文化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C.中世纪的欧洲D.跨入近代社会5.我们从历史文献《管家之书》中可以了解到13 世纪 _______ 、管家、采邑官、监守官以及犁倌、马车倌、羊倌、猪倌等各自的职守。
空格内填入哪一项最合适()A .奴隶主B .庄园主 6.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是A .巴黎大学B .伦敦大学C .牛津大学D .纽约大学7.观察如图(西欧庄园)平面图,以下关于庄园经济解读不正确的是B .经济上自给自足C .农奴依附于领主,缺少人身白由D .其实质是领主对佃户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 8.西欧中世纪有一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兴起于 A .美丽乡村 B .浪漫庄园 C .自治城市 D .新式教会9.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下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 ④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0.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 和著作汇编成《法学汇纂》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单元综合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21·河南三门峡校级期末]在某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都在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庄园经济、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
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是()A.史前时期的人类B.西欧封建国家C.世界三大宗教D.亚洲文明古国2.[2020·北京顺义区期末]以下是某一同学绘制的“中古西欧历史的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A.马其顿王国B.法兰克王国C.英吉利王国D.教皇国3.[2021·陕西西安莲湖区期中]研读和分析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分析下图中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查理曼帝国疆域辽阔,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当B.世俗王权与教权结合是查理统治时期的主要特点C.因基督教会实力过于庞大,查理转而对其进行扶持D.查理曼帝国时期教权高于王权,因而查理依附于教会4.[2021·四川绵阳校级联考]“臣服礼”和“授职礼”是确定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重要仪式。
这些仪式体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A.封君与封臣之间有上下级的制约关系B.血缘是封君与封臣联系的纽带C.封君与封臣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关系D.封君把土地无条件赏赐给封臣5.(原创题)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B.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查理曼帝国C.11世纪封建庄园遍布欧洲各地D.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6.在庄园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他们”指的是()A.佃户B.自由农民C.自由的农奴D.领主7.[2021·湖南郴州中考]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
假设穿越历史,重回庭审现场,你可以看到()A.主持庭审的是专职法官B.开庭地点设在教堂C.佃户有权拒绝出席庭审D.罚金都归教会所有8.[2021· 江西南昌校级期中]中世纪西欧有一个技术高超的农奴,他逃到城市一年零一天后被农奴主抓到,他会()A.被主人带回庄园B.被驱逐出城市C.成为城市自由民D.被判监禁9.[2020·河南洛阳校级期末]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后,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市民已成为自由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1.[2021河南濮阳南乐县期中]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
2世纪以后,基督教宣扬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国教。
其被确立为国教的原因是它( )A.是穷人的宗教B.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C.已成为世界性宗教D.提倡自由、平等、博爱2.[2021广东汕头潮阳区期中]克洛维利用自己的谋略和权术,促进法兰克人跨过军事民主制,进入了君主制的时代。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巩固统治措施的是( )A.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B.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C.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D.实行有偿分配土地的方式3.[2020河南许昌二模]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市民对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大学应运而生。
据此判断大学的产生具有( )A.多学科、综合化的特点B.重视教化的宗教化特点C.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D.教授治校的自主化特点4.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5.[2021重庆月考]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约( )A.5个世纪B.8个世纪C.10个世纪D.12个世纪6.[2020合肥瑶海区模拟]中世纪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新时代的曙光。
下列对该时期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流行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D.基督教开始出现7.[2020山东临沂中考]800年前后,该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该国国王举行了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产生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7世纪2.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
基督教教义变化导致的结果是()A.罗马帝国长期迫害基督教B.罗马统治者承认并定基督教为国教C.中世纪大学的兴起D.西欧庄园制度的瓦解3.下列人物中,信奉基督教的是()①屋大维②凯撒③克洛维④查理大帝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4.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A.屋大维B.伯里克利C.克洛维D.查理大帝5.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关于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封臣对封君要忠诚B.封臣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C.封君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D.封君要保护封臣不受外来攻击6.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居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的是()A.屋大维B.丕平C.克洛维D.查理大帝7.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下列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直领地”B.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利益C.佃户可以主持法庭D.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8.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可以直接推断出,中世纪西欧庄园()A.在法兰克王国改革后才开始发展B.主要采用农耕的生产方式C.加速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D.实行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9.对中古时代的欧洲所呈现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B.封建庄园遍布西欧C.教权和王权形成并立局面D.城市的繁荣贯穿始终10.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B.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C.城市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1.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考点:基督教的兴起容易)新华社喀布尔2018年4月17日电,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17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表示,根据“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人道救助计划”,第二批阿富汗2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赴华接受治疗。
“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基督教。
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根据题干给出的“耶稣”可知“红十字”标记起源于基督教。
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考点:基督教的发展一般)“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种现象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是救世主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
”在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
3.(考点:基督教的发展较难)土地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在中世纪的西欧,拥有土地最多的是()A.国王B.世袭的贵族C.基督教会D.有战功的贵族【答案】C【解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教会拥有西欧近1/3的土地;在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上更是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僧侣。
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4.(考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扩张较易)如图中法兰克王国国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此后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国家实力强大。
他是( )A.亚历山大B.屋大维C.克洛维D.查理曼【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13、14世纪,欧洲城市中有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新的政治力量,它是A.封建农奴 B.庄园领主 C.富裕农民 D.市民阶层2.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是A.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B.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C.法兰克国王洛克维皈依基督教 D.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的黑暗统治3.西欧中世纪庄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的审理是通过A.元老院B.执政官C.庄园法庭D.西欧庄园4.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拜占庭帝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B.明朝降将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C.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二战后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6.“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7.土地是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在中世纪的西欧,拥有土地最多的是()A.国王B.世袭的贵族 C.基督教会D.有战功的贵族8.中世纪欧洲的教会“以天堂作为约许,以地狱进行恫吓,诱使农民放弃他们的财产”,这部分导致了()A.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B.教会成为最大的封建主C.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教会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9.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下列与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创始人是()A.汉谟拉比B.穆罕默德C.耶稣D.乔达摩•悉达多10.一位历史学家在研究某本古代经典时,发现其中有这样的内容:人是有罪的,要忍耐顺从,死后就能进入天堂,这本古代经典是()A.《金刚经》B.《诗经》C.《圣经》D.《古兰经》11.4世纪末,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是()A.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B.大肆迫害基督教徒C.禁止基督教传播 D.阻拦行省总督信教12.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测试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步测试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陈海珍胡爱玲一、选择题1.(2013·云南西双版纳中考)勐海县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A.时间:1936年12月12日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结果:得到和平解决【解析】目的叙述是错误的,西安事变的目的是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不是汪精卫。
故选C项。
2.对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摆脱经济危机B.缓和国内矛盾C.掠夺中国资源D.实现中日共荣【解析】正确答案选D。
此题考查的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属于简单的理解识记题。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的步伐。
3.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④割占香港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解析】正确答案选A。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4.“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解析】正确答案选B。
此题是识记题。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一段南满铁路,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制造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了东北三省。
5.下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
该石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了()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解析】正确答案选A。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道2分,共60分)1.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
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说明()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B.教皇和西欧封建君主之间关系密切且互相利用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2.“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它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
……使得西欧中世纪的王权无法发展到专制的极限,同时又制止了领地的进一步分割,在一定限度内以一种较为合理的渐进程式扶植了代表秩序与安定的世俗政权。
”这段材料讲述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独特魅力B.古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C.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作用D.阿拉伯帝国兴起的原因3.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
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确立为国教。
这表明基督教()A.是全体受压迫者的宗教 B.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已成为世界性宗教4.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
下列属于基督教产生背景的是()A.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兴起B.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C.罗马帝国的压迫和统治D.克洛维的极力推崇5.下列四幅图片都与宗教有关,其中哪两幅图片反映了同一种宗教()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
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7.克洛维利用自己的谋略和权术,促进法兰克人跨过军事民主制,进入了君主制的时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朝代?- [ ] A. 元朝- [ ] B. 五代十国- [x] C. 春秋战国- [ ] D. 清朝2. 哪一位是《诗经》的作者?- [ ] A. 孔子- [ ] B. 孙武- [x] C. 佚名- [ ] D. 曹操3. 清朝统治近300年,下列哪个国家侵略了中国?- [x] A. 英国- [ ] B. 日本- [ ] C. 法国- [ ] D. 美国二、简答题1. 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发展特点和主要思想家。
- 国家发展特点:- 禁地大小国的割据现象严重,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增加了养兵器的劣等贵族阶层。
- 驱逐掉外敌。
- 商业贸易发展,货币经济初步形成。
- 主要思想家:-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仁”和“礼”的思想。
-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主张以仁爱来治理国家。
- 荀子:主张重视法制,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
2. 请说明明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 重要历史事件:-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皇帝。
明朝在不久后恢复了对中国的统一。
- 1421年,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并开始修建故宫。
- 1497年,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
- 文化成就:- 朱棣下令修建了明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长城。
- 明成祖朱棣采取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
- 明代出现了一些名家,如唐寅、文征明等。
三、解答题1. 请描述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政治制度:- 采取封建君主制,由清朝皇帝统治。
- 实行八旗制度和文武双全制度,统治者和军队人员享受特权。
- 经济状况:- 采取封建土地所有制,大部分土地归皇室和贵族所有。
- 农业是主要经济支柱,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发展。
- 乾隆年间,国内工商业相对繁荣,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逐渐增加。
2. 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
- 等级制度:- 将社会划分为神、人、鬼三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四单元达标测试卷(word精编版+详细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红写了一篇小论文,其关键词有“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
她研究的主题是()A.封建时代的欧洲B.罗马帝国的兴衰C.封建时代的亚洲D.古代希腊文明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法兰克王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3.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教会的帮助下篡位成功。
为表达感恩之情,他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并把罗马到拉凡那的一片土地奉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这说明()A.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与封建王权联系密切B.教皇的魅力很大C.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加紧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D.丕平懂得知恩图报4.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
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提供他们和他们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严格禁止竞争C.基本自给自足D.自耕农为主体5.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可见,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B.限制领主的特权C.依据习惯法判案D.开庭地点不固定6.西欧中世纪不能用“一片黑暗”来概括,应该说是“黑暗”中孕育了光明,或者说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因素。
“光明”的因素有()①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湖”②基督教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③庄园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再次兴起的城市取得自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②③7.“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参考)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步练习答案(参
考)
1.B
2.D
3.D
4.观点可以任选其一,原因如下:
(1)暴力冲撞的方式虽然在短时期内能迅速扫荡封建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英国的圈地运动,中国的辛亥革命等),能够迅速地荡涤污泥浊水、废旧立新,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暴力的方式又伴随着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往往会留下深重的历史伤痕和心灵创伤,伴随着野蛮的侵害和杀戮。
(2)和平交往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和暴力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推进人类文明的交融和演进(如马可波罗来华,文成公主进藏,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等),但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时间上,时间可能相对慢一些,周期相对长一些,并且对旧的落后的因素不易彻底扫除。
5.(1)交通线:丝绸之路。
三大洲:欧洲、亚洲和非洲。
(2)运往欧洲的商品:胡椒、肉桂等调味品,珠宝、
丝绸等奢侈品,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以及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
(答出3例即可)传入的商品: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答出2例即可
(3)经营者:阿拉伯人。
作用: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
步练习答案,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练习:第6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宗教对于国家的兴盛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罗马国教是()A.基督教B.佛教C.道教D.伊斯兰教2.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一统天下的地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古西欧社会的基督教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B.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C.基督教会能够推动中古西欧社会的发展D.基督教会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古西欧社会的进步3.从10 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关于其恢复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市民阶级的形成B.农业技术提高C.商业贸易发展D.人口增长4.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以邻为壑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5.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
农奴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是()A.领主的批准B.用金钱赎买C.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D.拥有自己的手工作坊6.10世纪初,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个阶级()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市民阶级D.资产阶级7.下列当代国家中,拥有共同祖先的是()①法国②西班牙③德国④英国⑤荷兰⑥意大利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8.佃户一般每周要在领主的直领地上劳动三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
由此可见,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形式是()A.货币地租B.实物地租C.劳役地租D.税收地租9.“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据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恩格斯的这段话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A.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B.迅速衰亡的原因C.对欧亚文明发展的局限D.迅速衰亡的过程10.“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古代两河流域C.封建社会的日本D.封建时代的欧洲11.“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
”材料中所说的“不同”包括()①庄园经济盛行②城市争取自治③奴隶制度盛行④大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下列阶层中,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是()①教会②手工业者③富裕商人④银行家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3.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B 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C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D 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A.A B.B C.C D.D14.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其中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的是()A.资产阶级B.商人巨贾C.手工业者D.富裕农民15.如图是教皇奥利三世为法兰克国王加冕称帝的场景。
该皇帝为()A.凯撒B.屋大维C.查士丁尼D.查理16.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
为此建立了()A.大庄园B.租地农场C.大种植园D.共享农场17.14、15世纪,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有()①庄园制度的出现②租地农场的出现③手工工场的出现④封建王权的强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375年,大举侵入罗马帝国并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A.阿拉伯人B.波斯人C.印度人D.日耳曼人19.中世纪的城市争取自由的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哪个城市最典型()A.比萨B.罗马C.琅城D.汉堡20.10﹣12世纪,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和商贸的发展,西欧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
下列各项中符合当时城市状况的是()A.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B.先后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而自治C.教会也无力进行控制D.工商业者成立了许多行业组织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材料一: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与牲口都由领主提供。
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
另外因为土地的贫瘠与耕种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为三个部份,“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国家赢弱,领主恣肆,土豪横行,教会攫取大量权力,但并未陷入战争若干年后反而成为“文艺复兴”的沃土诞生了西方近代世界的文明,关键在于其多元权力格局,以及维系这种格局的契约精神。
国王与领主、领主与封臣之间,可用分封与受封、效忠与被效忠来界定,虽有上下位之分,但上位者严重违约,下位者可拒绝效忠,甚至诉诸武力。
领主和封臣各有权力范围,不能越位。
材料三:10世纪城市重新兴起,11世纪以后,一城市活跃起来。
城市那时有城墙,城墙内街道交错,街道上布满了作坊,各类作坊有比较细密的分工,比如纺织作坊有洗毛,梳毛、纺线、织布、染色:制陶作坊有拌料、成型、上釉,绘画、烧焙;制靴作坊有打样、作底,作帮、缝鞋等。
常常一条街上的作坊都是一种行业,形成了铜匠街、皮革匠街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富裕的作坊主脱离劳动,成为了资本家;大多数人则沦为了雇佣工人。
于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城市中出现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庄园经济的两个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欧洲引领世界文明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城市哪个方面的经济发展状况?(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材料二: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级),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欧洲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一中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简要说明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中世纪德国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讲的是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农奴在自治城市住满101天,就取得自由民的身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世纪封建主剥削农奴的方式有哪些?(2)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权?(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封建庄园衰落、西欧城市复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述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影响2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公元529﹣534年《民法大全》(又称《国法大全》)编纂材料二:5世纪至6世纪初时,拜占庭帝国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境内城市林立,商贸兴旺,君士坦丁堡因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
然而,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只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
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
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最终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写出材料一中“成文法”的名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下令编纂《民法大全》的是哪一帝国的哪位皇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