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史
nankai
nankaiNankai: 一个优雅而历史悠久的大学南开大学,简称“南开”,是中国的一所著名综合性大学,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大学城,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学科体系之一。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是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
南开大学创建于近百年前,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前身为盘石津太学堂,1898年开办于天津,是大清时期的一所著名学堂。
1919年,这所学堂被改组为南开大学,南开这个名称取自于她的所在地。
南开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优美。
校园内有各种树木和花草,人们经常在校园里散步和休闲。
而主教学区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看上去沧桑而庄重,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留下了南开大学的历史足迹,也是学生们读书和学习的地方。
南开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南开大学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秉持“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
南开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专家。
这些教师在各自的领域里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学生们。
同时,南开大学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教学资源。
南开大学凭借坚实的学术实力和严谨的教学管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国际上的优秀学生。
这里的学生们纷纷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为南开大学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南开大学还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总之,南开大学是一所充满着历史底蕴和学术氛围的大学。
她以其优雅的校园环境、严谨的教学管理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开大学是我心中的一所理想学府,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颗明星。
天大、南开校史知识问答
1.天津大学的校训、校风是什么?实事求是、严谨治学2.天津大学的生日是几月几号?1895年10月2号3.天津的津是什么意思?渡口4.北洋大学校长、校训的倡导者是谁?(他是获得哈佛金钥匙奖的第一位中国人)赵天麟5.建立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是谁?茅以升6.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什么战争之后?甲午战争7.天津大学什么时候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19958.天津大学校园内有哪四大湖?敬业湖、爱晚湖、青年湖、友谊湖9.求是亭坐落于哪一湖中?敬业湖10.在高校建筑系有一句经典叫老四所、新八路。
请问老四所指什么?天大、清华、东南、同济11.天津大学具有人文艺术特色的院叫什么?冯骥才12.在天津大学校史馆中有北洋大学堂的朱砂奏折吗?有13.天津大学研究生去图书馆借书最多能借五本、七本还是十本?十本14.请问天津大学社研会是天大研究生中最大的政治性学术团体还是综合性团体?政治性学术团体15.请问天津大学的现任校长叫什么?李家俊16.第九教学楼的设计者是谁?徐中17.哪位政协主席曾在天津大学读书?贾庆林18.牡丹园的大致位置?大学生活动中心19.中韩友谊树种植于何年?201020.北洋大学与哪所学院合并之后定名为天津大学?河北工学院21.请问中国第一棵“牛顿苹果树”大约在哪个位置?九教22.“牛顿苹果树”是哪位校长在任时引进的?龚克23.天津大学的第一首校歌是由谁谱写的(回答一个即可)?萧友梅、廖辅叔24.请问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出自于哪本书?《汉书.河间献王刘》25.大学生活动中心是由哪位校友捐助的?邵逸夫26.大学生活动中心建于哪年?199527.著名画家王学仲是从何人?徐悲鸿28.天津大学的校徽图案有什么颜色组成?(说对一种即可)29.天津大学是以什么为主的学科布局?工科30.天津大学科技图书馆又叫什么?逸夫楼31.我校什么时候开始招收研究生?1935年32.我校杰出校友马寅初活了多少岁?10033.“梦成真”纪念石大约在哪里?东门对面34.最近来北洋大学堂做演讲的名人是谁?卢庚戌35.“梦成真”纪念石是由哪位校友代表三峡总公司捐献的?袁国林36.天津大学创始人是谁?盛宣怀37.为什么天津大学有条路叫太雷路?为纪念校友张太雷38.北洋广场中北洋大学堂内的实事求是是哪位校长亲笔书写的?茅以升39.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颁发给哪位校友?王宠惠40.北洋大学什么时候改名天津大学?1951年41.南开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允公允能、日新月异42.南开大学的创始人是谁?(说一个即可)张伯苓、严修43.南开大学的现任校长是谁?龚克44.南开建校之初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私立学校45.南开大学什么时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之一?1995年12月46.南开大学的校名是由谁题写的?毛泽东47.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是什么?八角形48.“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
百年名校 风采依旧
3时局看见责任编辑丨何玉梅CURRENT EVENTS百年名校 风采依旧文丨■ 晓 荷初冬时节,阳光正好,走进正值百年校庆的南开大学,这所诞生于“五四”运动中的大学,是新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缩影。
生动的校史图片、丰硕的学术著作、众多的杰出校友……近距离地感受一把百年名校的不凡风采。
南开大学由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
南开大学首届招收的96名学生中,就包括周恩来总理,老校长张伯苓曾多次称赞,“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犹记得1935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振奋起师生的爱国斗志。
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
南开人心存大公,报国为志,努力将先进教育经验“土货化”,建设“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南开人成立东北研究会,开展东三省实地调查;创办《大公报·经济周刊》,撰文揭露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推动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民族企业密切合作,打破了日本对中国酸碱工业的垄断……对这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爱国抗日的基地,侵略者恨之入骨。
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炮轰南开大学,妄图“去其史、灭其魂”。
一时间,美丽幽静的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南开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炸为焦土的大学。
当年,张伯苓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被迫南迁的南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1946年,南开大学回天津复校。
抗战胜利后,当得知平津二市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战前南开毕业生时,张伯苓深感欣慰: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
我心中的南开大学高中作文
我心中的南开大学高中作文南开大学原先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创办于1919年,直到1946年才成为国立大学。
南开大学与南开中学都是严修、张伯苓创办的。
但最初南开中学闻名全国,而南开大学则默默无闻。
经过几十年发展之后,南开大学才逐渐成为天津在外地知名度最高的大学,也是天津仅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天津人简称南大,而外地人简称南开,南大在外地通常是指南京大学。
在一座修建于1985年的立交桥下,坐落着三所高校,其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都是名校,前者是综合大学,后者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另一所高校则是天津师范大学,不过,由于老校区比较分散和狭小,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已经搬迁,只剩下一所成人教育学院还在这里。
八里台立交桥下的这条卫津河冬天结着冰,河的对岸就是南开大学了。
冬天的卫津河,在温煦的阳光下,略微显得懒洋洋的,有些缺乏生气。
几年前,天津的一位高官曾发出要把海河打造为世界名河的豪言,天津市民以卫嘴子特有的幽默编造了一段对话:知道中国有哪三条名河吗?谁不知道!长江、黄河,卫津河。
远远地就看见了南开大学的东门,伫立在跨过卫津河的一座小桥前。
虽然是东门,却是南开大学事实上的正门。
南开大学东门的样式看起来有些独特。
因为是假期,平时很热闹的'校门口也显得很冷清。
南开大学校园看起来很普通平凡,外表上看不出多少名校风采。
大概因为是老城市,城区拥挤的原因,天津的大学校园都比较小,风景也无甚可观。
沿着这条校园的主干道往前走,校园的建筑分列两边,倒也中规中矩,只是显得有些呆板。
剧作家曹禺曾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后来却去了清华。
放假期间,校园一边的草坪上,行人寥落。
他在南开中学上学期间,因为演剧不错,被学校保送到南开大学政治系,可曹禺很不喜欢其专业,后来就自己重新投考了清华大学外文系。
这条沿着道路流淌的小河沟很平凡,但在校园中却被打理得很仔细,既然校园的自然风景并不多,那么,人工的风景也就值得诊视。
南开大学还有一位著名文人就是诗人穆旦,他是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一位非常富有知性特征的诗人和翻译家,与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有家族渊源关系,毕业于西南联大。
百年南开 继往开来
百年南开专栏百年南开 继往开来本刊编辑部编者按:南开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学术底蕴的知名学府,她的诞生源于救国理念。
近百年来,南开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值南开百年华诞之际,编辑部与曾在、正在省局工作的南开人策划了南开专题,约请了部分南开校友撰写文稿,并衷心祝愿南开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南开百年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有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她就是南开大学。
南开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始建于1904年,1919年正式成立。
抗战时期南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后回天津复校改为国立南开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
南开的历任校长有:张伯苓、何廉、杨石先、臧伯平、滕维藻、母国光、侯自新、饶子和、龚克等。
2017年12月,曹雪涛担任南开校长。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科门类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是典型的综合大学。
截至2018年,南开大学为“一校三区”布局,即西有八里台校区,中有津南校区,东有泰达校区。
1919年,南开大学刚创建时,张伯苓先生提出“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思想,设文、理、商三科。
基于这样的认识,张伯苓坚持文、理、商科并举,办学之初就培养了许多人才。
如吴大猷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他又传业于杨振宁、李政道、黄昆、朱光亚等,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南开近百年的发展秉承了张先生的理念,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开放伊始,天津是国内三个一线城市之一,南开在学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人文学科的中文、历史,社会学科的经济学、社会学,自然学科的数学、化学均为国内大学的翘楚,文、理、商各领域发展较为均衡。
南开的数学规模不大,但是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才。
陈省身本科毕业于南开,长期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回国在南开创立了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并于2002年促成了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中国北京召开(系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简介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
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
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学校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后,南开大学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
南开大学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和“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作育英才,繁荣学术,强国兴邦,传承文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开大学占地455.18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
校舍建筑总面积195.88万平方米。
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南开大学是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宽厚、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有专业学院24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
学校积极构建和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体系,有本科专业8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
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简介南开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位于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交界处,是一所以文理、经济、管理、法律、艺术、工科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织成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前身为1904年创立的日本天津市立大学,1925年年改名为第一批国立大学之一的天津国立大学,1951年国家改组改名为南开大学,1966年被中央政府指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南开大学历史悠久,校风建设工作不遗余力,学科建设深入推进,形成了涵盖4个学科组,literature、是history和law、natural Sciences和Engineering、经济学和管理学、文学、艺术及教育等10个学科门类的多学科体系。
其中,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及教育学等学科门类均设有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三十多年来,南开大学致力于建设研究型大学,实施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发展格局。
南开大学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学生5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3万多人,发表科技论文近700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00余项,获国际知名学者评选的科学与技术发明创新成就奖200余项,其中有100多项国家级奖项;拥有数据库631万余条,书刊220多万册,实验室建筑总面积5.5万多平方米,实验室设备购置费2亿元。
南开大学秉承“新南开精神”,以崇尚理性、文化、民主、学术自由的思想追求为主旨,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实践能力强的拥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深造型复合型人才。
English 800 WordsNankai University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national university in China,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ianjin and Hebei, and is a distin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integrat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literature, economics, management, law, art, engineering and life sciences.。
百年树人天津卫——南开大学
知名校友
风华正茂 苦寻真理(1898年--1921年)
少年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苦读,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 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不能 磨练人的”。
知名校友
北伐长征 上下求索(1922年--1935年)
面对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他没有留意个人的得失,他说:“我们在 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 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
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体现了南开
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公,能’二字,为全
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 祖。”允,即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 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 “日新月异”,语本《礼记· 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百年树人 天津卫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NKU
① ② ③
学校概况 校史介绍 知名校友
南开大学(Nankai University, NKU),简称南开 ,肇始于1904年, 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 大学。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 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重要贡献。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
描写南开大学古今的文章
描写南开大学古今的文章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南开精神;作育英才,传承文明,泱泱学府北辰。
自1919年五四大潮中建校至今,南开大学已经走过了100年不平凡的历程。
它承载着中国大学的初心与梦想,记录着中国大学的苦难与荣光,见证了中国大学的奋斗与辉煌。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南开大学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下了爱国之根、教育之根、学问之根、文化之根,矗立起“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巍峨丰碑。
有智勇真纯之精神,有刚毅坚卓之风骨,有英彦蔚起之栋梁,有璀璨辉煌之硕果,生机勃勃,桃李繁盛,初心不改,我自芳华。
百年来,南开焕发出充满朝气、面向未来的青春精神。
脚踏祖国大地,勇立时代潮头,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奋斗历程,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蓬勃进取、永远年轻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代南开人在时代大潮中贡献青春力量,书写灿烂篇章!
杨xx表示:“南开大学是由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建立的,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
筚路蓝缕,淬砺奋发,铸就了刚毅坚卓、‘越难越开’的气度风骨。
新百年,南开人要以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卓越作为,书写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南开‘答卷’。
”
星转斗移,沧海横流,百年南开的发展无有止境;放眼未来,任重道远,新百年南开的奋斗更无穷期。
南开园内无数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组成了一个闪耀的星群,永挂苍穹,熠熠生辉,回
应了百年前老校长“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的殷殷期许。
百年南开,风华正茂!。
测一测你与天大的亲密度校史知识竞答
测一测你与天大的亲密度校史知识竞答
(最新版)
目录
1.校史知识竞答活动简介
2.活动目的和意义
3.竞答内容和形式
4.参与方式和时间
5.活动奖励和评价
正文
南开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
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开精神,增强师生对校史的了解和认同感,学校特举办“测一测你与天大的亲密度——校史知识竞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竞答形式,激发师生对校史校情的学习热情,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南开大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南开精神。
竞答内容涵盖南开大学的创建背景、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知名校友等方面的知识。
活动采用在线答题形式,参与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
题目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类型,共计 20 道题目。
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参与时间为 2022 年 9 月 1 日至 9 月 10 日。
参与者可通过扫描活动海报上的二维码进入答题页面,填写个人信息后开始答题。
每位参与者有一次答题机会,答题结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成绩和排名。
活动设置一等奖 3 名,奖金 500 元/人;二等奖 5 名,奖金 300 元/人;三等奖 10 名,奖金 100 元/人。
此外,所有参与者均可获得校史知识学习资料一份。
活动结束后,获奖名单将在学校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
号上公布。
测一测你与天大的亲密度——校史知识竞答活动,期待你的参与!。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
张伯苓,南开的“巍巍大校长”作者:郑心仪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18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898年11月,赋闲在家的张伯苓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被后世誉为“南开校父”的天津名绅严修。
严修想在严氏家馆里推行新式教育。
他听说张伯苓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便想聘请其为家馆老师,教授英文、数学等“洋书”。
两人一见如故,张伯苓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从教之路。
未来闻名于世的南开学校便滥觞于这个仅有6个学生的家馆。
在严氏家馆,学生除了要读半日经书和半日“洋书”,还接触了当时罕见的近代体育。
当士大夫、读书人还是宽袍博带、迈着方步时,张伯苓已经带着学生跳远、踢球、赛跑。
新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开一时风气之先,很快让他声名鹊起。
随着他声誉日隆,想求教于他的学生逐年增加,他感到力不从心。
其时,日本教育正蓬勃发展,吸引众多国内教育人士去取经。
于是,严修和他两次东渡日本。
1904年从日本回来后,他们就以家馆为基础,成立了“私立中学堂”,面向社会招生,张伯苓担任监督(即校长)。
私立中学堂起初仍设在严宅。
1907年学校迁至天津“南开洼”,改名为“私立南开中学堂”,后又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定于1912年改名为“南开学校”。
民国的成立,让张伯苓备受鼓舞,更坚定了他教育救国的信念。
他连年增添经费,修建校园,学生从几十人增加到数百人。
1919年,严修和张伯苓共同开办了南开大学。
此后,二人分别在1923年、1928年又开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南开,难开,越难越开。
”张伯苓常用这句话鼓舞师生知难而进。
因时局动荡,国立的北京大学等都因資金不足而拖欠老师工资,创办一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款的私立大学更不容易。
南开大学建校后,钱的难题始终困扰着张伯苓。
他的三子张锡祚曾在为父亲所作的传略中写道:“历年来在各个政权的交替统治下,先生都要想尽办法找他们给拨助些经费,但是一经政局变迁,就要重新打鼓另开张,另找门路。
他经常出入北京各个政权的教育部大门,人们都在背后指着他说,这个化缘的老和尚又来了。
南开人,你一定要知道的6个南开标志
南开人,你一定要知道的6个南开标志南开人,你一定要知道的6个南开标志2014-04-19 往事出品南开往事(1)南开校名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当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
校舍在严宅偏院,规模狭小,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不久先后易名“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
此后得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10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
在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四个大字“南开大学”,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
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这几个大字已经成为南开的重要标识。
它记录着一位伟人与一所著名学府的交往。
那是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南开园里百废待兴。
自昆明复员后,学校一片瓦砾,还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学生会的同学们便开会商议请人题写学校门牌。
会上,有人提议“让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为南开题写校名”,这立即得到大家一致的赞成。
于是,南开大学学生会的同学们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期盼他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
想不到很快毛主席就回信了,同学们禁不住欣喜若狂!毛主席特地题写了好几幅“南开大学”,有横幅也有竖幅,他在信中嘱托同学们挑选一幅最满意的使用。
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仔细挑选,最终确定了现在使用的这幅题名。
领袖的关怀让南开师生备受鼓舞,“我们的校名是毛主席题写的!”每当看到这几个大字,南开人就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2)南开校徽我们常见的这一版校徽,是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的新校徽。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标志和宇体标志两部分构成。
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
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南开大学经历艰辛走过百年感想
南开大学经历艰辛走过百年感想
肇端于民族危亡,诞生于“五四“风雷。
从1919到2019,历经百年风雨的南开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私立大学,奋斗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学府,其独树一帜的“公能“校训、其沉潜务实的南开气质、其“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其“爱中华复兴中华”的宏伟志向、其矢志卓越的青春精魂,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百年南开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
百年来,她爱国情怀不变、育才初心不改、青春精魂不灭。
值百年新纪,她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迹上破浪前行。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一句校训静静地伴随着一座坐落在渤海之滨、白河之畔的学府,历经星移斗转,走过了百年的时光。
南开的初心使命在于育才救国。
走过百年,一代代南开人始终心系国家、服务社会。
爱国主义是南开的魂,南开是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追求的就是卓越和振兴。
‘允公允能’,‘公’就是一种大公,有家国情怀,而‘能’是围绕‘公’展开的,是指为公之能力。
百年校庆更让我们从历史穿越感中反思南开的初心。
“中国不亡吾辈在”“中华复兴吾辈在”。
在新时代继承南开人的初心使命,作为青年学子要坚定学术理想,力争学术报国;也要立足当今中国实际,“知中国,服务中国”。
从此开眼看世界南开外语学科九十
从此开眼看世界——南开外语学科九十年纪念南开大学建校90周年肖福堂南开学校的创办人严修和张伯苓很早就考虑如何解决学生求学深造的问题。
早在1915年“徇中学毕业生之请求”,南开中学内曾设英语专门科一班,目的是为有志留学或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提供深造条件。
1916年成立了专门部,集中管理英语专门科的各项工作。
后成为知名人士的黄钰生、查良钊等都从该英语专门科肄业,后考入清华学校并赴美留学。
同时又设立了高等师范专门班,招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学习高等师范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在专门部的基础上发展为大学。
1916年8月22日,专门部主任张彭春邀集专门部师生举行茶话会,谈了南开大学的构想蓝图。
但是由于当时学校经费早已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以致英语专门科和高等师范班均因“经费竭蹶,维持维艰,遂次第停办”(《南开学校一览》,1927年)。
1918年底,严修、张伯苓赴美考察回津,认真汲取了办英文专门科和高等师范班失败的教训,又借鉴了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经验,着手筹备建立大学的各项工作。
1919年,在古老的神州大地,爆发了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五四”运动。
就在这一年的9月25日,南开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10月17日,召开了南开大学成立大会。
随着南开大学的诞生,外语学科作为南开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开始了其90年的风雨历程。
第一部分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从“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思想出发,设文、理、商三科,1921年增设矿科。
在文、理、商三科中,按照美国大学分科、选科办法,将全部开设的课程分为四个专修组,即文言学组,包括国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五学门;数理组,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门;哲学及社会科学组,包括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六学门;商学组,包括国内外贸易、银行财政、商业组织三学门。
各科学生前两年不分系,每一科学生所学课程基本一样,第三年开始选择专修组,在以上四个专修组中任选一组。
颂百年南开故事,用青春答爱国三问征文
颂百年南开故事,用青春答爱国三问征文颂百年南开故事,用青春答爱国三问一、引言百年南开,是一部承载着我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激荡奋进的重要篇章。
南开大学作为我国近现代大学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情感,是一座见证我国变革的历史丰碑。
而正是这座丰碑,承载了无数青年的梦想和奋斗,引领他们向着远方前行。
作为一名南开大学的学子,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用青春去回答爱国三问,用笔尖去颂扬百年南开故事。
二、百年南开的传承与发展1.百年校史南开大学的百年校史源远流长,她的成长离不开一代代南开人的努力奋斗。
百年校史浓缩了一代代南开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2. 人才培养南开大学一直以来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在南开,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领导者。
3. 社会影响南开大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更在社会公益、人文关怀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
她所培养的学子也在各行各业中不断作出卓越的贡献,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青春答爱国三问1.如何用青春书写爱国情怀?在南开,爱国情怀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精神。
南开人要用实际行动来书写爱国情怀,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祖国的未来。
2.如何让青春在奋斗中闪耀光芒?南开人在追求个人价值的也要牢记对国家的责任。
只有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我们的青春才能真正闪耀光芒。
3.如何在今天的奋斗中承载百年南开的荣光?百年南开的荣光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的奋斗和拼搏,作为当代的南开学子,我们更应该为传承百年南开的荣光而不懈奋斗。
四、结语百年南开,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情感和梦想。
作为当代的南开人,我们应该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南开的骄傲,用青春去回答爱国的三问。
愿百年南开的故事永远被传承,愿我们的青春能让这座丰碑更加璀璨!百年南开故事,是一部带着国家兴衰历程的珍贵历史,是一部写满奋斗与拼搏的壮丽史诗,更是一部承载着青年梦想和追求的浪漫诗篇。
20-40年代清华北大南开的故事
20-40年代清华北大南开的故事清华,北大,南开,在中国的大学里数得上响当当的院校,这三个学校曾经因战事合并,又因战事的平息分散,在中国教育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7年,日军进攻华北,北京,天津失守,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正式宣布建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到达长沙。
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
1938年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长沙遭到日军轰炸,长沙临时大学迁徙昆明。
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有男同学200余人则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行程32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
3200多里,是个什么概念,比从北京到福州的直线距离还要长当时哪有什么交通工具,完全就是靠学生们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要我说,西南联合大学其实是国难时期国人自强精神的一个缩影。
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扛起了中国的未来,不论前途,不问功利,为国家之崛起而教育,国之重士,不过如此!1946年,战事平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这是我国教学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虽然这三所大学都已拆分,但从拆分出来高校发展状况来看,便可知晓这三所大学的实力。
南开大学校史读后感
南开大学校史读后感一、允公允能指明人生方向南开大学建校伊始就把塑造兼具“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的治国、强国、富国之才为目标,足见张伯苓先生对国情、民情认识之深刻之高远。
愚、弱、贫、散、私之弊病,在当今之中国亦不同程度存在,仔细想想舆论热议的社会乱象,皆与这五字有关。
作为一名普通的南开大学学生,虽无张伯苓先生般真知灼见,亦不能如南开名人般影响深远,却可以做好自己,以允公允能为指引,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我相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社会能够安定和谐,国家亦能繁荣富强。
书中还进一步介绍了张伯苓先生的提出的如何向允公允能目标迈进的方针,即重视体育,提倡科学,团体组织,道德训练和培养救国力量。
立足自身,学以致用,我认为就是要锻炼强健身体,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反思反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至于救国力量在于今天在于个人,应是强国的信念与行动,今天之中国早已脱离自救的沼泽,而是在自强的征途中生生不息。
相信有此指引,无论是在南开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亦或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都能步步向前,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二、越难越开阐明人生态度回顾南开大学的发展历史,可谓历经磨难,从严氏家塾一步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内知名学府,经历了日寇毁院、护校斗争、政治冲击、自然灾害、经费紧张等一系列挫折苦难,其中艰辛不言而喻,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南开人靠着越难越开的精神,一路顽强前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得到的比别人少,做的不比别人差”,南开大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个人发展也是要处处克服困难的,但相比之下,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既然有幸在南开大学学习,就必然应该传承越难越开的顽强品质,把越难越开作为一种人生态度,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委屈、压力甚至是失败,尽力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正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服务中国实现人生价值“知中国、服务中国”是南开大学的学术指导方针,也是我们每一名南开学子的学习指导方针,学习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求真务实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校史
南开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
南开大学成立时,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1920年增设矿科(1926年停办)。
1927年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和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经济研究所趋重实地调查和以物价指数为主的经济统计工作,其出版的《经济周刊》、《南开指数年刊》等多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借重。
1929年改科为院,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
1931年,商学院与文学院经济系及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学院;创办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附属于理学院;1932年设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早期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政府少许补贴和学费及校产收入外,基本赖于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
本着“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原则以及投资所限,学校规模一直较小,1937年在校学生仅429人,但师资力量较强,凌冰(教育)、姜立夫、刘晋年(数学)、饶毓泰(物理)、邱宗岳、杨石先(化学)、李继侗、熊大仕(生物)、蒋廷(历史)、李济(人类学)、肖公权、徐谟(政治学)、何廉、方显廷、陈序经、李卓敏(经济)、黄钰生(心理学)、张彭春(教育学)、柳无忌(英文)、司徒月兰(英文)、冯文潜(哲学)、张
克忠、张洪元(化工)等。
竺可桢(气象、地理)、汤用彤(哲学)、范文澜(历史)、罗隆基(政治)、吴大猷(物理)等也都曾在南开短期任教。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杰出代表。
1937年7月,正处于成熟发展时期的南开大学不幸惨遭日本侵略军狂轰烂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毁。
同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
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1939年南开经济研究所迁至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内,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并招收研究生;1942年7月,南开在昆明成立“边疆人文研究室”,并出版《边疆人文》刊物。
联大期间,三校风云际会,艰苦创业,和衷共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归,1946年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并改为国立。
复校后设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计16个系,另设有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
师资力量有了加强,一批学者如吴大任、卞之琳、肖采瑜、傅筑夫、高振衡、李广田、罗大冈、汪德熙、谢国桢、张
清常、王玉哲、杨生茂、司徒月兰等来校任教。
张伯苓在担任校长长达30年之后,于1948年离任,由何廉代理校长。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开始了新的历程。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南开大学的发展,周恩来总理于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视察;1958年毛泽东主席莅校视察;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开;李鹏、朱鎔基等也曾先后视察南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南开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一所学科比较齐全的大学变成了一所仅拥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4个系,3个专修科。
院系调整后,郑天挺、雷海宗、吴廷璆、李何林、朱维之、李霁野、季陶达、顾昌栋、温公颐、陈仁烈、江安才、曾鼎禾、杨宗磐调入南开;王赣愚、何炳林、陈荣悌、陈茹玉、陈天池、王积涛、严志达、崔等一批国外留学者纷纷回归,相继加入南开教席。
1958年,南开大学的贸易、企业管理、会计、金融、财政、统计等系转入新组建的天津财经学院。
1960年设立地质地理系(1961年停办)、物理二系(1961年转入兰州大学)和哲学系。
80年代前,长期停滞于9个系的设置,即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中文、外文、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等系。
1966年至1976年,南开大学正常教学秩序被破坏。
1966年至1971年教学、科研工作完全瘫痪,五年之久不招生、上课。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学校大部分校舍遭到不同程度损坏。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焕发青春活力。
1980年以后,南开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老专业基础好的优势,建立了一批新的专业和研究机构。
文科重点增设了以财经类为主的应用性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于1983年恢复了经济学院,理科重点增设了交叉、边缘和高新科技类专业。
到80年代中后期,南开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
1994年,成立于1983年的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