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综合—线段和差、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综合—线段和差、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线段和差、存在性问题一、一次函数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知识点】1. 最短路径原理【原理1】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PA+PB 值最小。

连AB,与l 交点即为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最小值为AB.【原理2】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PA+PB 值最小.作 B 关于l 的对称点B'连A B',与l 交点即为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最小值为A B'.【原理3】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作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 .PBPA-(1)求线段和最小时动点坐标或直线解析式;(2)求三角形周长最小值;(3)求线段差最大时点的坐标或直线解析式。

3. 口诀:“和小异,差大同”(一)一次函数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题讲解】★★☆例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y轴上有一点P,它到点(4,3)A,(3,1)B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A.(0,0)B.4(0,)7C.5(0,)7D.4(0,)5的值最大 .【原理4】作法作图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使的值最大 .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作直线A B',与l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 B' .PB PA-PB PA-PB PA-★★☆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2,3)B-,在x轴上存在点P到A,B两点的A,点(2,1)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练习2.如图,直线3412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两点,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x y内作正方形ABCD.若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求当PC PD+的长最小时点P的坐标.★★☆例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3∆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OB=,D为边OB的中点,若E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DEOA=,4的坐标()A .(3,0)-B .(1,0)C .(0,0)D .(3,0)★★☆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 、BC ,当ABC ∆的周长最小值时,ABC ∆的面积为 .★★☆练习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2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边 在第二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 .(1)求点A 、B 的坐标,并求边AB 的长;(2)求点C 和点D 的坐标;(3)在x 轴上找一点M ,使MDB ∆的周长最小,请求出M 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MDB ∆的周长最小值.(二)一次函数线段差最大值问题【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如图点(1,1)A,(2,3)B-,点P为x轴上一点,当||PA PB-最大时,点P 的坐标为()A.1(,0)2B.5(,0)4C.1(,0)2-D.(1,0)★★☆练习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4,3)A、(2,1)B,x轴上有一点P,要使PA PB-最大,则P点坐标为★★☆练习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为(6,0),点P在一次函数1322y x =+的图象上运动,则PB PA -的最大值为( )A .2B .233C .4D .143【题型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最短路径问题注意事项:1. 根据“和小异,差大同”判断是否需要作对称;2. 作对称时注意要选取动点运动的直线为对称轴作某一定点的对称点。

中考数学 一次函数综合类问题四大类

中考数学 一次函数综合类问题四大类

大类一、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知识点睛】1.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k,b为常数,k≠0)①k是斜率,表示倾斜程度,可以用几何中的坡度(或坡比)来解释.坡面的竖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叫坡度或坡比,如图所示,AM即为竖直高度,uj7BM即为水平宽度,则=AMkBM,②b是截距,表示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2.设直线l1:y1=k1x+b1,直线l2:y2=k2x+b2,其中k1,k2≠0.①若k1=k2,且b1≠b2,则直线l1∥l2;②若k1·k2=-1,则直线l1⊥l2.3.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解题思路从关键点出发,关键点是信息汇聚点,通常是函数图象与几何图形的交点.通过点的坐标和横平竖直的线段长的互相转化将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最后利用函数特征或几何特征解决问题.【精讲精练】1.如图,点B,C分别在直线y=2x和y=kx上,点A,D是x轴上的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k的值为______.MA B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 如图,直线l 1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 =m ,OB =n ,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 .CD 所在直线l 2与直线l 1交于点E ,则l 1____l 2;若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k 1·k 2=_________.3. 如图,直线483y x =-+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C ,交AB 于点D ,则点C 的坐标为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x 的图象l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探索:若点A 的坐标为(3,1),则它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猜想:若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 的坐标为(m ,n ),则它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应用:已知两点B (-2,-5),C (-1,-3),试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Q ,使点Q 到B ,C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此时点Q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5. 如图,已知直线l :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将△AOB 沿直线l 折叠,点O 落在点C 处,则直线CA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6. 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E 是AB 上的一点,且BE :EA =5:3,EC=BCE 沿折痕EC 向上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若以点A 为原点,以直线AD 为x 轴,以直线BA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直线FC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7. 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AB 的中点与原点O 重合,AB =2,AD =1,过定点Q (0,2)和动点P (a ,0)的直线与矩形ABCD 的边有公共点.(1)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2)若设直线PQ 为y =kx +2(k ≠0),则此时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8.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1,1),B (3,1),直线y =2x +b 交边AB 于点E ,交边CD 于点F ,则直线y =2x +b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第9题图9. 如图,已知直线l 1:2833y x =+与直线l 2:y =-2x +16相交于点C ,直线l 1,l 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l 1,l 2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那么S 矩形DEFG :S △ABC =_________. 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4,0),B (0,-4),P 为y 轴上B点下方一点,PB=m(m>0),以点P为直角顶点,AP为腰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Rt△APM.(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M的坐标;(3)若直线MB与x轴交于点Q,求点Q的坐标.大类二、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知识点睛】存在性问题:通常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探索某种状态是否存在的题目,主要考查运动的结果.一次函数背景下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思考方向: 1. 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几何信息; 2. 分析特殊状态的形成因素,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3. 结合图形(基本图形和特殊状态下的图形相结合)的几何特征建立等式来解决问题. 【精讲精练】 1.如图,直线y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已知点P 是第一象限内的点,由点P ,O ,B 组成了一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2. 如图,直线y =k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且43OC OB =. (1)求点B 的坐标和k 的值. (2)若点A 是第一象限内直线y =kx -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是6?(3)在(2)成立的情况下,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OA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点C的坐标为(-9,0).(1)求点B的坐标.(2)若直线BD交y轴于点D,且OD=3,求直线BD的表达式.(3)若点P是(2)中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O,D,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点C 是直线y =kx +3上与A ,B 不重合的动点.过点C 的另一直线CD 与y 轴相交于点D ,是否存在点C 使△BCD 与△AOB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如图,直线12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3,0),P (x ,y )是直线122y x=+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1)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此时(2)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278点P的坐标.(3)过P作AB的垂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Array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大类三、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知识点睛】动点问题的特征是速度已知,主要考查运动的过程.1.一次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①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基本图形的信息;②分析运动过程,注意状态转折,确定对应的时间范围;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征,设计解决方案.2.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两点:①路程即线段长,可根据s=vt直接表达已走路程或未走路程;②根据研究几何特征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动点的运动情况,又要结合基本图形信息.【精讲精练】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O 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OA ,OB 的长.(2)过点P 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与y 轴交于点E ,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EOP ≌△AOB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8,0),B(8,11),C(0,5),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AB—BD的路线运动,至点D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运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14?(3)在动点P的运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求S与t4.如图,直线y =+与x 轴交于点A,与直线y =交于点P .(1)求点P 的坐标. (2)求△OP A 的面积.(3)动点E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A 方向向终点A 运动,过点E 作EF ⊥x 轴交线段OP 或线段P A 于点F ,FB ⊥y 轴于点B .设运动时间为t 秒,矩形OEFB 与△OP A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它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m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y轴分别交于M,N两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0< t <4).(1)求A,B两点的坐标;(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ON的面积S1;(3)以MN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记△MPN和△OA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2,试探究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大类四、一次函数之面积问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知识点睛】1. 坐标系中处理面积问题,要寻找并利用横平竖直的线, 通常有以下三种思路: ①公式法(规则图形);②割补法(分割求和、补形作差); ③转化法(例:同底等高). 2. 坐标系中面积问题的处理方法举例 ① 割补求面积(铅垂法):12△APB S ah = 12△APB S ah= ②转化求面积:l 1l 2如图,满足S △ABP =S △ABC 的点P 都在直线l 1,l 2上.二、 精讲精练1. 如右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3),B (3,-2),则△AO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2. 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点P 的坐标为(-2,2),则S △PAB =___________.第2题图 第3题图3. 如图,直线AB :y =x +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直线CD :y =k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C ,点D ,直线AB 与直线CD 交于点P .若S △APD =4.5,则k =__________.4. 如图,直线112y x =+经过点A (1,m ),B (4,n ),点C 的坐标为(2,5),求△ABC 的面积.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2,4),B (6,6),C (8,2),求四边形OABC 的面积.6. 如图,直线11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C (1,2),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S △ABP =S △AB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 如图,已知直线m 的解析式为11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 △ABC ,且∠BAC =90°,点P 为直线x =1上的动点,且△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1)求△ABC的面积;(2)求点P的坐标.8.如图,直线P A: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Q两点,直线PB:y=-2x+8与x轴交于点B.(1)求四边形PQOB的面积.(2)直线P 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BM的面积等于四边形PQOB的面积?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类一参考答案】 二、精讲精练1.232.⊥,-1 3.7(0)3-, 4.(1,3);(n ,m );1313()55--, 5.y =+ 6.4163y x =-+ 7.(1)-2≤a ≤2;(2)k ≥1或k ≤-1 8.-3≤b ≤-1 9.8:9 10.(1)y =x -4;(2)M (m +4,-m -8);(3)Q (-4,0)【分类二参考答案】 二、精讲精练1.333(4444或(或,或(,) 2.(1)B (3,0),43k =(2)A (6,4) (3)123413(120)03P P P P 或(-)或,或(,)3.(1)B (-3,6) (2)y =-x +3(3)123433(30)(22P P P P +,或或或(,) 4.1261224()(46)5555--,或(,)或,5.(1)33(4)433(4)4x x S x x ⎧--<-⎪⎪=⎨⎪+>-⎪⎩(2)1217919()2424P P --,或(,) (3)12412124()5555P P ,或(-,) 【分类三参考答案】1.(1)OA =4,OB =3; (2)t =1或t =7 2.(1)y =+(2)22(04)(48)t S t <=⎨⎪+<<⎪⎩≤(3)123(08)(08)(0M M M -或或,4(0M 或3.(1)354y x =+(2)32t =(3)4(08)248(819)248(1924)t t S t t t t <⎧⎪=-+<⎨⎪-+<<⎩≤≤4.(1)(3P (2) (3)22(03)(34)t S t <=⎨⎪+-<<⎪⎩≤第21页/共21页 5.(1)(40)(04)A B ,,, (2)2112S t =.(3)2221(02)2388(24)2t tS t t t ⎧<⎪⎪=⎨⎪-+-<<⎪⎩≤ 【分类四参考答案】二、精讲精练1.72 2.8 3.52 4.925.24 6.123451(0)(50)(0)(10)22P P P P --,或,或,或,7.(1)52;(2)12(13)(12)P P -,或,8.(1)10;(2)12162242()()3333M M -,或,。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考点归类培优题库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考点归类培优题库

专题十五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考点一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个角为直角,一般分三种情况,简称“两垂线+一圆”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4,4),点B 的坐标为(4,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M 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若AB 为直角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BM ,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M 的坐标;(3)如图2,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CAD =90°,射线AC 交x 轴的负半轴与点C ,射线AD 交y 轴的负半轴与点D ,当∠CAD 绕点A 旋转时,OC ﹣OD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直接写出它的值;若变化,直接写出它的变化范围(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1)由A 、B 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2)分别过A 、B 两点作AB 的垂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M 点,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M 的长即可求得点M 的坐标;(3)过A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可证明△AEC ≌△AFD ,可得到EC =FD ,从而可把OC ﹣OD 转化为FD ﹣OD ,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可求得OC ﹣OD =OE +OF =8;【解析】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点A (﹣4,4),点B (0,2)在直线AB 上,∴{−4k +b =4b =2,解得{k =−12b =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2x +2;(2)∵△ABM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有∠BAM =90°或∠ABM =90°,①当∠BAM =90°时,如图1,过A 作AB 的垂线,交x 轴于点M 1,交y 轴于点M 2,则可知△AEM 1∽△BEA ,∴M 1E AE =AE BE ,由(1)可知OE =OB =AE =4,∴M 1E 4=48,解得M 1E =2, ∴OM 1=2+4=6,∴M 1(﹣6,0),∵AE ∥y 轴,∴M 1EM 1O =AEOM 2,即26=4OM 2,解得OM 2=12,∴M 2(0,12);②当∠ABM =90°时,如图2,过B 作AB 的垂线,交y 轴于点M 3,设直线AB交y轴于点E,则由(1)可知E(0,2),∴OE=2,OB=4,由题意可知△BOE∽△M3OB,∴OEOB =OBOM3,即24=4OM3,解得OM3=8,∴M3(0,﹣8),综上可知点M的坐标为(﹣6,0)或(0,12)或(0,﹣8);(3)不变.理由如下: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如图3.则∠AGC=∠AHD=90°,又∵∠HOC=90°,∴∠GAH=90°,∴∠DAG+∠DAH=90°,∵∠CAD=90°,∴∠DAG+∠CAG=90°,∴∠CAG=∠DAH.∵A (﹣4,4),∴OG =AH =AG =OH =4.在△AGC 和△AHD 中{∠AGC =∠AHD AG =AH ∠CAG =∠DAH∴△AGC ≌△AHD (ASA ),∴GC =HD .∴OC ﹣OD =(OG +GC )﹣(HD ﹣OH )=OG +OH =8.故OC ﹣OD 的值不发生变化,值为8.【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分类讨论思想等.在(1)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步骤,在(2)中确定出M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2.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2,OC =3,过原点O 作∠AO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连接DC ,过点D 作DE ⊥DC ,交OA 于点E .(1)求经过点E 、D 的直线解析式;(2)将∠E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 ,另一边与线段OC 交于点G ,使得EF =2GO ,请求出此时OG 的长度.(3)对于(2)中的点G ,在直线ED 上是否存点P ,使得点P 与点D 、G 构成的△DPG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只要证明△ADE ∽△BCD ,可得AD BC =AE DB ,求出AE 即可解决问题;(2)由△ADE ≌△RDG ,可得AF =RG ,设OG =m ,则AF =GR =2﹣m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作GP ⊥BE 于P ,则△PDG 是直角三角形.②作P ′G ⊥DG 交直线DE 于P ′,则△DGP ′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根据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即可;【解析】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O 是矩形,∴∠OAB =∠B =90°,∵∠AOD =∠DOC =45°,∴OA =AD =2,DB =1,∵DE ⊥DC ,∴∠EDC =90°,∴∠ADE +∠BDC =90°,∵∠BDC +∠BCD =90°,∴∠ADE =∠DCB ,∴△ADE ∽△BCD ,∴AD BC =AE DB ,∴AE =1,∴E (0,1),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b =12k +b =2, 解得{k =12b =1∴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12x +1(2)如图2中,作DR ⊥OC 于R .易知△ADE≌△RDG,∴AF=RG,设OG=m,则AF=GR=2﹣m,∴EF=1+2﹣m=3﹣m,∵EF=2OG,∴3﹣m=2m,∴m=1,∴OG=1.(3)如图3中,①作GP⊥BE于P,则△PDG是直角三角形.∵G(1,0),GP⊥BE,∴直线PG的解析式为y=﹣2x+2,由{y =12x +1y =−2x +2,解得{x =25y =65, ∴P (25,65). ②作P ′G ⊥DG 交直线DE 于P ′,则△DGP ′是直角三角形,∵直线DG 的解析式为y =2x ﹣2,∴直线GP ′的解析式为y =−12x +12,由{y =−12x +12y =12x +1,解得{x =−12y =34, ∴P ′(−12,34),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为(25,65)或(−12,34).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考点二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两条边相等,一般分三种情况,简称“两圆+一中垂线”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长方形OACB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与y 轴上,已知OA =6,OB =10.点D 为y 轴上一点,其坐标为(0,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 ﹣CB 的方向运动,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当点P 经过点C 时,求直线DP 的函数解析式;(2)①求△OPD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②如图②,把长方形沿着OP 折叠,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求点P 的坐标.(3)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设直线DP 解析式为y =kx +b ,将D 与C 坐标代入求出k 与b 的值,即可确定出解析式;(2)①当P 在AC 段时,三角形ODP 底OD 与高为固定值,求出此时面积;当P 在BC 段时,底边OD 为固定值,表示出高,即可列出S 与t 的关系式;②当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时,关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此时P 坐标;(3)存在,分别以BD ,DP ,BP 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 坐标即可.【解析】解:(1)∵OA =6,OB =10,四边形OACB 为长方形,∴C (6,10).设此时直线DP 解析式为y =kx +b ,把(0,2),C (6,10)分别代入,得{b =26k +b =10, 解得{k =43b =2则此时直线DP 解析式为y =43x +2;(2)①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OD =2,高为6,S =6;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OD =2,高为6+10﹣2t =16﹣2t ,S =12×2×(16﹣2t )=﹣2t +16;②设P (m ,10),则PB =PB ′=m ,如图2,∵OB ′=OB =10,OA =6,∴AB ′=√OB′2−OA 2=8,∴B ′C =10﹣8=2,∵PC =6﹣m ,∴m 2=22+(6﹣m )2,解得m =103 则此时点P 的坐标是(103,10);(3)存在,理由为: 若△BDP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3,①当BD =BP 1=OB ﹣OD =10﹣2=8,在Rt △BCP 1中,BP 1=8,BC =6,根据勾股定理得:CP 1=√82−62=2√7,∴AP 1=10﹣2√7,即P 1(6,10﹣2√7);②当BP 2=DP 2时,此时P 2(6,6);③当DB =DP 3=8时,在Rt △DEP 3中,DE =6,根据勾股定理得:P 3E =√82−62=2√7,∴AP 3=AE +EP 3=2√7+2,即P 3(6,2√7+2),综上,满足题意的P 坐标为(6,6)或(6,2√7+2)或(6,10﹣2√7).【点睛】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第一问的关键.2.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边OA在x轴上,点A坐标为(14,0),点B在第一象限,∠BAO=45°,AB=8√2.D为射线OB上一点,过D作直线l∥y轴交OA于E,交射线AB于G.(1)求B点坐标;(2)当D为线段OB中点时,在直线l上找点P,当△PB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3)如图②,F为AO中点,当S△BDF=2S△BDG时,求D点坐标.【思路点拨】(1)先求出BH=AH=8,进而求出OH=6,即可得出结论;(2)先设出点P坐标,进而表示出DP,BP,BD,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F,直线OB,AB的解析式,进而设出点D的坐标,表示出S△BDG=12|m﹣14|×|6﹣m|,S△BDF =|143m﹣28|,最后用面积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析】解:(1)如图①,过点B作BH⊥OA于H,∵∠BAO=45°,AB=8√2,∴BH=AH=1√2AB=8,∵A(14,0),∴OA=14,∴OH=OA﹣AH=6,∴B(6,8);(2)∵DE ⊥OA ,∴DE ∥BH ,∵点D 是OB 中点,∴DE =12BH =4,OE =12OH =3,∴D (3,4),设P (3,m ),∵B (6,8),∴DP =|m ﹣4|,BD =5,BP 2=(m ﹣8)2+9,∵△PBD 为等腰三角形,∴①DP =BD ,∴|m ﹣4|=5,∴m =9或m =﹣1,∴P (3,9)或(3,﹣1),②DP =BP ,∴(m ﹣4)2=(m ﹣8)2+9,∴m =578, ∴P (3,578)③BD =BP ,∴25=(m ﹣8)2+9,∴m =4(舍)或m =12,∴P (3,12),即:满足条件的点P (3,9)或(3,﹣1)或(3,578)或(3,12);(3)如图由(1)知,B (6,8),∴直线OB 的解析式为y =43x ,∵A (14,0),∴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4,∵点F 是OA 中点,∴OF =12OA =7,设点D (m ,43m ),∴G (m ,﹣m +14), ∴S △BDG =12|﹣m +14−43m |×|6﹣m |=12|m ﹣14|×|6﹣m |, S △BDF =|S △BOF ﹣S △DOF |=|12×7×8−12×7×43m |=|143m ﹣28|,∵S △BDF =2S △BDG ,∴|143m ﹣28|=212|m ﹣14|×|6﹣m |, ∴m =4或m =8, ∴D (4,163)或(8,323).【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类讨论的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考点三 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个角为直角且哪两条边相等1.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把它放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点M (t ,0)是x 轴上一个动点(t ≥1),连接BM ,在BM 的右侧作正方形BMNP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2x +b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当△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是 (2,4)或(2,1) .【思路点拨】过点P 作PF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M =∠FB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M 和△FB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 =AB ,PF =AM ,然后根据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以及点M (t ,0)表示出点P 的坐标,再利用直线DE 的解析式求出点D 、E 的坐标,然后分①DE 是斜边时,利用勾股定理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PD 、PE 、DE 的平方,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②PD 是斜边时,过点P 作PF ⊥y 轴于点F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EDO 和△PE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 =DO ,PC =EO ,然后用b 、t 表示并求解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解析】解:如图,过点P 作PF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四边形OABC 与四边形BMNP 都是正方形,∴∠ABM +∠MBF =90°,∠FBP +∠MBF =90°,∴∠ABM =∠FBP ,在△ABM 和△FBP 中,{∠ABM =∠FBP∠BAM =∠F =90°BM =BP,∴△ABM ≌△FBP (AAS ),∴BF =AB ,PF =AM ,∵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M (t ,0),∴BF =1,PF =t ﹣1,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t ﹣1+1=t ,∴点P 的坐标为(2,t ),又∵当y =0时,2x +b =0,解得x =−b 2,当x =0时,y =b ,∴点D (−b 2,0),E (0,b ),①DE 是斜边时,PD 2=(b 2+2)2+t 2,PE 2=(b ﹣t )2+22,DE 2=(b 2)2+b 2, ∵△P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 2=PE 2,且PD 2+PE 2=DE 2,即(b 2+2)2+t 2=(b ﹣t )2+22,且(b 2+2)2+t 2+(b ﹣t )2+22=(b 2)2+b 2, 14b 2+2b +4+t 2=b 2﹣2bt +t 2+4,且14b 2+2b +4+t 2+b 2﹣2bt +t 2+4=14b 2+b 2, 整理得,b =83(t +1)且t 2﹣b (t ﹣1)+4=0,∴t 2−83(t +1)(t ﹣1)+4=0,整理得,t 2=4,解得t 1=2,t 2=﹣2(舍去),∴点P 的坐标是(2,2);②PD 是斜边时,∵△P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 ⊥DE ,且PE =DE ,过点P 作PF ⊥y 轴于点F∵∠DEO +∠PEO =90°,∠DEO +∠EDO =90°,∴∠PEO =∠EDO ,在△EDO 和△PEF 中,{∠PEO =∠EDO ∠DOE =∠EFP =90°PE =DE,∴△EDO ≌△PEF (AAS ),∴EF =DO =b 2,PC =EO =b ,又∵点P (2,t ),∴b =2,b ﹣t =b 2,解得t=b2=12×2=1,∴点P坐标为(2,1),此时点C、F重合,点M、A重合,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4)或(2,1).故答案为:(2,2)或(2,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解,勾股定理的应用,综合题但难度不大,要注意分情况讨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与l1交于点A(a,﹣a),与y轴交于点B(0,b),其中a,b满足(a+2)2+√b−3=0.(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有一点P(m,5),使得S△AOP=S△AOB,请求出点P的坐标;(3)已知平行于y轴且位于y轴左侧有一动直线,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在点N的下方,点Q为y轴上一动点,且△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思路点拨】(1)由偶次方及被开方数非负,可求出a 、b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由点A 、B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 2的解析式;(2)由△AOP 和△AOB 等底及S △AOP =S △AOB ,可得出点P 到AO 的距离与点B 到AO 的距离相等,分点P 在l 1的右侧及点P 在l 1的左侧两种情况考虑:①当点P 在l 1的右侧时,设点P 为P 1,则P 1B ∥l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点B 的坐标可得出直线P 1B 的解析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P 1的坐标;②当点P 在l 1的左侧时,设点P 为P 2,设直线y =5与直线l 1交于点E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E 的坐标,再由点E 为P 1P 2中点,可求出点P 2的坐标;(3)设动直线为x =t ,由题可得﹣2<t <0,则点M 的坐标为(t ,﹣t ),点N 的坐标为(t ,12t +3),进而可得出MN 的长度.分∠NMQ =90°、∠MNQ =90°及∠MQN =90°三种情况,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M 、N 、Q 的坐标,此题得解.【解析】解:(1)∵a 、b 满足(a +2)2+√b −3=0,∴a +2=0,b ﹣3=0,∴a =﹣2,b =3,∴点A 的坐标为(﹣2,2),点B 的坐标为(0,3).设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kx +c (k ≠0),将A (﹣2,2)、B (0,3)代入y =kx +c ,得:{−2k +c =2c =3,解得:{k =12c =3, ∴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12x +3.(2)∵S △AOP =S △AOB ,∴点P 到AO 的距离与点B 到AO 的距离相等,且点P 位于l 1两侧(如图1).①当点P 在l 1的右侧时,设点P 为P 1,则P 1B ∥l 1,∴直线P 1B 的解析式为:y =﹣x +3,当y =5时,有﹣x +3=5,解得:x =﹣2,∴点P 1的坐标为(﹣2,5);②当点P 在l 1的左侧时,设点P 为P 2,设直线y =5与直线l 1交于点E ,则点E 的坐标为(﹣5,5),∵点E 为P 1P 2中点,∴点P 2的坐标为(﹣8,5).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5)或(﹣8,5).(3)设动直线为x =t ,由题可得﹣2<t <0,则点M 的坐标为(t ,﹣t ),点N 的坐标为(t ,12t +3), ∴MN =32t +3(如图2).①当∠NMQ =90°时,有MN =MQ ,即32t +3=﹣t , 解得:t =−65,∴点M 的坐标为(−65,65). ∵MQ ∥x 轴,∴点Q 的坐标为(0,65); ②当∠MNQ =90°时,有MN =NQ ,即32t +3=﹣t , 解得:t =−65,∴点N 的坐标为(−65,125). ∵NQ ∥x 轴,∴点Q 的坐标为(0,125);③当∠MQN =90°时,点Q 到MN 的距离=12MN ,即﹣t =12×(32t +3),解得:t =−67,∴点M 的坐标为(−67,67),点N 的坐标为(−67,187).∵△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 的坐标为(0,127).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0,65)或(0,125)或(0,127).【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偶次方及被开方数的非负性、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分点P 在l 1的右侧及点P 在l 1的左侧两种情况求出点P 的坐标;(3)分∠NMQ =90°、∠MNQ =90°及∠MQN =90°三种情况,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Q 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1:y =k 1x +2√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OA =√3OB ,直线l 2:y =k 2x +b 经过点C (1,−√3),与x 轴、y 轴和线段AB 分别交于点E 、F 、D 三点.(1)求直线l 1的解析式;(2)如图①:若EC =ED ,求点D 的坐标和△BFD 的面积;(3)如图②: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CD 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1中,作CM⊥OA于M,DN⊥CA于N.由△CME≌△DNE(AAS),推出CM=DN由C(1,−√3),可得CM=DN=√3,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3)分点P在y轴或x轴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解:(1)∵直线y=k1x+2√3与y轴B点,∴B(0,2√3),∴OB=2√3,∵OA=√3OB=6,∴A(6,0),把A(6,0)代入y=k1x+2√3得到,k1=−√33,∴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3x+2√3.(2)如图1中,作CM⊥OA于M,DN⊥CA于N.∵∠CME=∠DNE=90°,∠MEC=∠NED,EC=DE,∴△CME≌△DNE(AAS),∴CM=DN∵C (1,−√3),∴CM =DN =√3,当y =√3时,√3=−√33x +2√3, 解得x =3,∴D (3,√3),把C (1,−√3),D (3,√3)代入y =k 2x +b ,得到{k 2+b =−√33k 2+b =√3, 解得{k 2=√3b =−2√3,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2√3,∴F (0,﹣2√3),∴S △BFD =12×4√3×3=6√3.(3)①如图③﹣1中,当PC =PD ,∠CPD =90°时,作DM ⊥OB 于M ,CN ⊥y 轴于N .设P (0,m ).∵∠DMP =∠CNP =∠CPD =90°,∴∠CPN +∠PCN =90°,∠CPN +∠DPM =90°,∴∠PCN =∠DPM ,∵PD =PC ,∴△DMP ≌△NPC (AAS ),∴CN =PM =1,PN =DM =m +√3,∴D (m +√3,m +1),把D 点坐标代入y =−√33x +2√3,得到:m +1=−√33(m +√3)+2√3,解得m =4√3−6,∴P (0,4√3−6).②如图③﹣2中,当PC=PC,∠CPD=90时,作DM⊥OA于M,CN⊥OA于N.设P(n,0).同法可证:△DMP≌△PNC,∴PM=CN=√3,DM=PN=n﹣1,∴D(n−√3,n﹣1),把D点坐标代入y=−√33x+2√3,得到:n﹣1=−√33(n−√3)+2√3,解得n=2√3∴P(2√3,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0,4√3−6)或(2√3,0)【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b满足b=√a2−4+√4−a2+16a+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A的直线y=kx﹣2k交y轴负半轴于点P,N点的横坐标为﹣1,过点N的直线y=k2x−k2交AP于点M,交x轴于点C,求证:NC=MC.【思路点拨】(1)由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以求得a 、b 的值.则易求点A 、B 的坐标.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b (k ≠0),将其分别代入该解析式列出关于k 、b 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它们的值;(2)需要分类讨论:当AB 为底和当AB 为腰时,分别求得点M 的坐标;(3)将y =kx ﹣2k 与y =k 2x −k 2联立求出M 的坐标为(3,k ),由条件可求得N 的坐标为(﹣1,﹣k ),C 的坐标为(1,0),作CG ⊥x 轴于G 点,MH ⊥x 轴于H 点,可证△NGC ≌△MHC ,得NC =MC .【解析】解:(1)依题意,得:{a 2−4≥04−a 2≥0a +2≠0,解得a =2;则b =4.所以A (2,0),B (0,4),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k ≠0),将A 与B 坐标代入得:{2k +b =0b =4, 解得:{k =−2b =4,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4;(2)如图1,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BM ⊥BA ,且BM =BA 时,过M 作MN ⊥y 轴于N ,∵BM ⊥BA ,MN ⊥y 轴,OB ⊥OA ,∴∠MBA =∠MNB =∠BOA =90°,∴∠NBM +∠NMB =90°,∠ABO +∠NBM =90°,∴∠ABO =∠NMB ,在△BMN 和△ABO 中{∠MNB =∠BOA ∠NMB =∠ABO BM =AB,∴△BMN ≌△ABO (AAS ),MN =OB =4,BN =OA =2,∴ON =2+4=6,∴M 的坐标为(4,6 );②如图2当AM ⊥BA ,且AM =BA 时,过M 作MN ⊥x 轴于N ,△BOA ≌△ANM (AAS ),同理求出M 的坐标为(6,2);③如图4,当AM⊥BM,且AM=BM时,过M作MN⊥X轴于N,MH⊥Y轴于H,则△BHM≌△AMN,∴MN=MH,设M(x,x),由勾股定理得,(x﹣2)2+x2=(4﹣x)2+x2,解得,x=3;∴M点的坐标为(3,3)综上所知M点的坐标为(4,6)(6,2)(3,3);(3)将y=kx﹣2k与y=k2x−k2联立求出M的坐标为(3,k),由条件可求得N的坐标为(﹣1,﹣k),C的坐标为(1,0),作CG⊥x轴于G点,MH⊥x轴于H点,可证△NGC≌△MHC,得NC=M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次根式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

2021年第02期总第495期数理化解题研究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王帅兵(河南省郑州市孜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450000)摘 要:一次函数是八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点和直线的动态特征,以及在动 态情境下产生的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已成为考试的重难点.本文将结合具 体题目,从不同方面探讨存在性问题的解法.关键词:一次函数;存在性;对称;两圆一线;弦图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333(2021)02 -0017 -02一、两定一动型,注意好“一上一下”两定一动型,是指在给定两个点的情况下,另一点在一条线上运动所产生的面积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做好 题目分析,有一边与坐标轴平行时直接求解;没有边与坐 标轴平行时,用好“铅锤法”(或“割补法”),同时注意好 “ 一一上 —下”.例1如图1所示,一次 函数y 二2% +4的图像与坐标 轴分别交于点A 、B ,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 , 使得A AOP 的面积为3?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求出点A 和点0坐标分别为(-2,0)和(0,0),点P 为直 图1线上一动点,不妨设其坐标为(%,y ),当点P 位于%轴上方时,S △A0P 二2 ; y 二3 ,解得y 二3,代入表达式y 二2% + 4 可得点P 坐标为(-1 /2,3).由于坐标系中的对称性,点 P 也可以位于%轴下方,此时可求出点P 的坐标为 (-7/2,-3).综上,点 P 坐标为(-1/2,3)或者(-7/2, -3).一例2如图2所示,直线y 二1 /2%与直线y 二-% + 3 相交于点A ,点B 是直线y 二1 /2%上的一个点,且横坐标 为4.如果点P 是直线y 二-% +3上的一个动点,且满足 △ABP 的面积为9,那么点P 的坐标为 .思路分析 如图2,易求出点A 和点B 坐标分别为(2,1) 和(4,2).如图3,过点P 向%轴做垂线交直线AB 于点F ,设点P ( a , - a +3),那么点F 坐标为(a , ; a ),则A ABP 的面积为:"F x ( %B 一 %a)(3 -a - 2 a )(4 -2)-----------「 - 9.解得 a 二-4,点P 的坐标为(-4,7).同理,如图4时,可得点P 的坐标 为(8,-5).综上,点P 的坐标为(-4,7)或(8,-5).二、等腰三角形,用好“两圆一线”在一次函数的背景下,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可 以借助图形的基本性质来解,利用同端点、等长度作圆和 线段垂直平分线.例 3 如图 5 所示, 直线 y - % + 4 与坐标轴交于点 A 和点B ,在%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 ABP 为等腰三角 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图5 图6思路分析如图6所示,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 作圆,同时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可得与%轴的4个 交点:P ]、戶2、P 3和P 4.分别求解,可得其坐标分别为P 1( -4-4 2 ,0)、P 2(0,0)、P s (4 2 -4,0)心4,0).三、直角三角形,利用顶点来分类对于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可以利用顶点来分类,然 后结合具体条件求解.例4如图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y 中,三角收稿日期:2020 -10 -15作者简介:王帅兵(1988. 7 -),男,河南省鲁山人,本科,从事数学教学研究.17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年第02期总第495期板的直角顶点P的坐标为(2,2),一条直角边与兀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另一直角边与y轴交于点B,三角板绕点P在坐标平面内转动的过程中,当MA为直角三角形时,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思路分析分析题设条件可得,乙POA二45°,不可能为直角,'FOA的另两个角可以是直角.如图8,当OA丄AP时,可求出点B的坐标为(0,2);如图9,当OP丄PA时,点B和点O重合,点B坐标为(0,0).综上所述,点B的坐标为(0,2)或(0,0).图7图8图9四、等腰直角三角形,借助弦图轻松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分类问题,可以在构造基本直角的情况下,借助弦图求解.例5如图10所示,直线y二-2兀+4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A 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得,A(2,0)、B(0,4),OA二2,OB二4.利用心A AOB作弦图,如图11所示,其中P】、P2、戶3是满足条件的点.利用弦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长与坐标的相互转化,可得三点的坐标分别为:P1(4,6)、P2(6,2)、P3(3,3).五、全等三角形,对应后综合求解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要注意好顶点的对应,然后借助多种基本方法解题.例6如图12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矩形OABC,点B坐标为(4,8),将A ABC对折,使点A与点C 重合,折痕交AB于点D,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P(除点B 外),使A APC与A ABC全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由题设条件易得点A与点C的坐标分别为(4,0)、(0,8),直线AC表达式为:y二-2%+8.由矩形性质可得A AOC=△CBA,此时点P与点O重合,坐标为(0,0).由翻折性质可得△ADB'^A CDB',此时,如图13, 18可以延长CP,过点A作CP丄AP于点P,利用等面积法可得点P坐标为(;,?)•如图14,作A ABC关于直线AC 的对称图形,此时,过点P作PQ丄y轴于点Q,利用等面积法可得点P坐标为(-12,24).六、等距离轨迹问题,借助坐标轴三角形构造相似在一次函数背景下的等距离轨迹问题,可以借助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构造相似图形,求出点的坐标,进而找到点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例7如图15所示,直线y二2%+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25,若存在,请求出点P所在轨迹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到直线AB距离等于25的点的集合是与直线AB平行的两条直线.由题设条件易得,点A和点B 的坐标分别为(-3,0)和(0,6).如图16,过点B作直线AB的垂线-,在直线-上分别截取BP】二BP?二25,再分别过点P1和点P2作垂直于直线z1的直线z2和z3,直线12和人即为点P的轨迹.因为直线J和厶与直线AB平行,要求其表达式,只要求出点P1和点P2的坐标即可,此时,过点P1作P1Q1丄y轴于点Q1,则△P1Q1B^△BOA,可得P1Q1二4,BQ1二2,可得点P1坐标为(4,4),可求出心:y二2%-4.同理可求出厶:y二2%+16.综上,解决一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一定要研究好背景图形,调用基本技巧和方法,构图确定位置,画图解答.参考文献:[1]王玉新.学好一次函数,善于梳理总结是关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35.[2]王淑艳.一次函数解初中几何动点问题[J].理科爱好者,2019(4):147.[责任编辑:李璟]。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上课)

一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上课)
课前预习
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的夹角是30°,请在 直线l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到几个? 请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
C3 l
C1 C4 A
B C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如图,直线 y 3 x 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4
(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y
B
O
A
x
2、本节课涉及了哪些数学思想或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2).分类讨论思想
(3).方程思想
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的边OC,OA
分别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
BC= ,点C的坐标为(-9,0).
(1)求点B的坐标.
件的点;
存(2象.在的2为)交点底在点P:,就x做轴是使已上符以知合是线A条否、段件的的垂点直.平分线,中垂线y与所要求的图
B、P为顶点的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P的
B 3 4-m
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P3
P1 O m P4 4-mA
P2
x
合作解交决存流在,性问探题小索策新略:知 如图假若,设能直存导线在出合→y 理推 的理3结论x 果证3与,→就得x轴做出、出结“论y轴存。分在别”的交判于断A;、B两点. 导出矛盾,就做4出不存在的判断。
B
么问题?你能解决它吗?
O
A
x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如图,直线 y 3 x 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方法总结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方法总结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方法总结一、构建函数构建适当的函数,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能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的问题。

1、构建一次函数众所周知,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要使一次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或小于)零,只需一次函数在某区间内的两个端点处恒大于(或小于)零即可。

例1:若x∈(-2,2),不等式kx+3k+1>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构建函数f(x)= kx+3k+1,则原问题转化为f(x)在x∈(-2,2)内恒为正。

若k=0,则f(x)=1>0恒成立;若k≠0,则f(x)为一次函数,问题等价于f(-2)>0,f(2)>0,解之得k∈(- ,+∞)。

例2:对m≤2的一切实数m,求使不等式2x-1>m(x -1)都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解:原问题等价于不等式:(x -1)m-(2x-1)<0,设f(m)=(x -1)m-(2x-1),则原问题转化为求一次函数f(m)或常数函数在[-2,2]内恒为负值时x的取值范围。

(1)当x -1=0时,x=±1。

当x=1时,f(m)<0恒成立;当x=-1时,f(m)<0不成立。

(2)当x -1≠0时,由一次函数的单调性知:f(m)<0等价于f(-2)<0,且f(2)<0,即<x<;综上,所求的x∈()。

2、构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及相关性质来解决恒成立问题,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

例3:若x≥0,lg(ax +2x+1)∈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构造函数g(x)= ax +2x+1,则原问题等价于:当x≥0时,g(x)恒大于0。

若a=0且x≥0,则g(x)= 2x+1>0恒成立;若a≠0,则g(x)为二次函数,当a<0时,显然当x≥0时不能使g(x)恒大于0,仅当a>0时,要使当x≥0时,g(x)恒大于0,只需Δ<0或△≥0-≤0g(0)>0,解之得:a>0∴a的取值范围为[0,+∞)。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象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象存在性问题

专题六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象存在性问题考点一:一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1】.如果一次函数y =﹣43x +6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M 点在x 轴上,并且使得以 点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M 点的坐标为 .【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3,点A 在线段MN 上且满足AN =2AM ,B 点是x 轴上一点,当△AOB 是以OA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 点的坐标为 .【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y=x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当△OPC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考点二:一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2】.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2)、(5,1),试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变2-1】.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1,2),且与x轴相交于点B.若点P是x轴上的一点,且满足△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变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4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与x轴以及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点D的坐标为(﹣2,﹣4).(1)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2)求△AB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三:一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3),B(﹣2,﹣1)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点M、C、O、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3-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1x +3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C 在线段OA 上,将线段CB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 ,此时点D 恰好落在直线AB 上,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1)求证:△BOC ≌△CED ;(2)如图2,将△BCD 沿x 轴正方向平移得△B 'C 'D ',当B 'C '经过点D 时,求△BCD 平移的距离及点D 的坐标;(3)若点P 在y 轴上,点Q 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以C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四:一次函数中矩形存在性问题【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的长满足|OA﹣8|+(OB﹣6)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CE的解析式;(3)若M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4-1】.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4x+3=0的两个根,且OC>BC.(1)求直线BD的解析式;(2)求点H到x轴的距离;(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五:一次函数中菱形存在性问题【例5】.如图1,直线y =43x +6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ABO 的角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C . (1)求点C 的坐标;(2)在直线BC 上有两点M ,N ,△A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N =90°,求点M 的坐标;(3)点P 在y 轴上,在平面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点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5-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C,直线AB与y轴交于点B(0,﹣2),与直线CD交于点A(m,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E是射线CD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AB于点F,若以O、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E的坐标;(3)设P是射线CD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巩固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1),连接OA,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如果△OA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的正半轴上,且OB=2OC,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确定点D,使得以点D、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D的坐标为.3.直线l1交x轴于点A(63,0),交y轴于B(0,6).(1)如图,折叠△AOB,使BA落在y轴上,折痕所在直线为l2,直线l2与x轴交于C点,求C点坐标及l2的解析式;(2)在直线l1上找点M,使得以M、A、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8k(k是常数,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且点B的坐标为(0,6).(1)求点A的坐标;(2)如图1,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交x轴于点C,求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上有一点M,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若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5.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BC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B 两点,连接BC ,且OC =43OB . (1)求点A 的坐标及直线BC 的函数关系式;(2)点M 在x 轴上,连接MB ,当∠MBA +∠CBO =45°时,求点M 的坐标;(3)若点P 在x 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点B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已知,一次函数643+=x y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y =x 45相交于点C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l .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 ,点B 的坐标.(2)求点C 到直线l 的距离.(3)若S △AOC =S △BCP ,求点P 的坐标.(4)若点E 是直线y =x 45上的一个动点,当△APE 是以AP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2321+x 与y =x 相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 (1)求点A ,B 的坐标;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是否存在一点C ,使得以O ,A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OA 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DOB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1,已知直线l 1:y =kx +4交x 轴于A (4,0),交y 轴于B .(1)直接写出k 的值为 ;(2)如图2,C 为x 轴负半轴上一点,过C 点的直线l 2:n x y +=21经过AB 的中点P ,点Q (t ,0)为x 轴上一动点,过Q 作QM ⊥x 轴分别交直线l 1、l 2于M 、N ,且MN =2MQ ,求t 的值;(3)如图3,已知点M (﹣1,0),点N (5m ,3m +2)为直线AB 右侧一点,且满足∠OBM =∠ABN ,求点N 坐标.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CAB沿直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D处.(1)点A的坐标是,点B的坐标是,AB的长为;(2)求点C的坐标;(3)点M是y轴上一动点,若S△MAB=S△OCD,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4)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P 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3,0),点B(0,﹣4),过D(0,8)作平行x轴的直线CD,交AB于点C,点E(0,m)在线段OD上,延长CE交x轴于点F,点G在x 轴正半轴上,且AG=AF.(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E恰好是OD中点时,求△ACG的面积.(3)是否存在m,使得△FC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一次函数y1=x+n与x轴交于点B,一次函数y2=﹣x+m与y轴交于点C,且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点D(1,﹣).(1)则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t,0),且t>,如果△BDP和△CDP的面积相等,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在y轴的右侧,以CP为腰作等腰直角△CPM,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12.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小新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发现直线l1:y1=﹣x+3与坐标轴相交于A,B两点,直线l2:y2=kx+b(k≠0)与坐标轴相交于C,D两点,两直线相交于点E,且点E 的横坐标为2.已知OC=,点P是直线l2上的动点.(1)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1和x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当点N是线段PM的三等分点时,求P点的坐标;(3)若点Q是x轴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A,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1)认识模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应用模型:①已知直线y=﹣2x+4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CB,求点C的坐标;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5,4),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3上的一点,点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四边形ADPQ 是正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14.如图,四边形OABC为矩形,其中O为原点,A、C两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是(4,6),将矩形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点F处,折痕分别交OC、BC于点E、D,且点D的坐标是(,6).(1)求BF的长度;(2)如图2,点P在第二象限,且△PDE≌△CED,求直线PE的解析式;(3)若点M为直线DE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以M、N、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 —。

一次函数与梯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梯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梯形存在性问题引言在数学中,一次函数和梯形是基础概念,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时会出现一次函数和梯形存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满足特定条件的一次函数或梯形。

本文将探讨一次函数和梯形的存在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答。

一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一次函数是指具有形式为 $y = ax + b$ 的函数,其中 $a$ 和$b$ 是给定的实数。

在一般情况下,一次函数总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可以随意选择 $a$ 和 $b$ 的值来构造一条直线。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次函数可能不存在。

1. 平行于 $x$ 轴的直线:如果 $a = 0$,则一次函数变为 $y =b$,即一条水平直线。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b$ 是给定的实数时,该直线才存在。

2.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如果 $a$ 是无穷大或无穷小的实数,则一次函数将垂直于 $x$ 轴,即平行于 $y$ 轴。

由于这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因此在数学意义上并不是一次函数。

3. 平行于 $y = x$ 的线的直线:如果 $a = 1$,则一次函数变为$y = x + b$。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 $b$ 是给定的实数时,该直线才存在。

因此,一次函数的存在性取决于 $a$ 和 $b$ 的取值范围,以及直线是否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

梯形的存在性问题梯形是由一对平行边和两对相等的对角线组成的四边形。

在某些情况下,给定一些条件,我们需要确定是否存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梯形。

1. 边长和角度:对于给定的边长和角度条件,存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梯形。

例如,如果已知梯形的底边长度和两条斜边的长度,以及中间角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几何方法确定是否存在这样的梯形。

2. 平行边长度:如果要求梯形的两条平行边的长度相等,那么我们只需要构造两条相等的线段作为平行边,即可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梯形。

3. 对角线长度:如果要求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那么我们只需要构造两条相等的线段作为对角线,并且这两条线段必须交于一个点,从而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梯形。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1.如图,直线y=2x+m(m>0)与x轴交于点A(﹣2,0),直线y=﹣x+n(n>0)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并与直线y=2x+m(m>0)相交于点D,若AB=4.(1)求点D的坐标;(2)求出四边形AOCD的面积;(3)若E为x轴上一点,且△ACE为等腰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交于A、与y轴交于B,点C(a,b),其中a<b,且a、b是方程x2﹣7x+12=0的两根.(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点D为直线AC与y轴的交点,请求出△ABD和△BCD的周长差;(3)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E,使△CO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34OBOA,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B不重合的动点。

(1)求直线y=kx+3的解析式;(2)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的面积是6;(3)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0,m)、C(n,0),B(﹣5,0),且(n﹣3)2+=0,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8,0),B(12,8),C(0,8),动点P、Q分别从原点O、点B 同时出发,动点P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在线段BC上以每秒1的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当点Q到达C点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直线PQ与直线AB交于点D.(1)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3)当t=2时,求直线PQ的表达式以及点D的坐标;(4)直接写出所有t的值,使得此时△ADP是等腰三角形.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原点O及点A(0,2)、C(6,0)作矩形OABC,∠AOC的平分线交AB于点D.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D方向移动;同时点Q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t为多少时,△PQB为直角三角形.。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一)(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一)(讲义及答案).

3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一)(讲义)➢课前预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 ,1),P 为y 轴上一点,且△POA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2.如图是乐乐的五子棋棋盘的一部分(5×5 的正方形网格),以点D,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格点三角形,使所作的格点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格点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个.1➢知识点睛1.存在性问题:通常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探索某种状态是否存在的题目,主要考查.2.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①分析不变特征分析背景图形中的定点、定线及不变特征,结合图形形成因素(判定,定义等)考虑分类.②分类画图求解分析各种状态的可能性,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通常先尝试画出其中一种情形,分析解决后,再类比解决其他情形.③结果验证回归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验证结果.注:复杂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往往需要研究背景图形,几何背景往往研究点、线、图形;函数背景往往研究点坐标、表达式等.3.等腰三角形存在性的不变特征及特征下操作要点举例:两定一动连接两个定点得定线段,定线段在等腰三角形中作腰或底进行分类(两圆一线),通常借助腰相等或者“三线合一”进行求解.4.全等三角形存在性的特征分析及特征下操作要点:分析两三角形的不变特征及对应关系,根据不确定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类,通常借助边、角的对应相等进行求解.➢精讲精练1.如图,直线y=kx-4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B,且OB4.OA 3点 C 在第一象限,且在直线y=kx-4 上,△AOC 的面积是6.(1)求点C 的坐标.(2)x 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y=2x+3 与y 轴交于点A,与直线x=1 交于点B.(1)求点A,B 的坐标.(2)在直线x=1 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的边 OC ,OA 分 别与 x 轴、y 轴重合,AB ∥OC ,∠BCO =45°,BC = 4 ,点 C 的坐标为(-6,0),直线 BD 交 y 轴正半轴于点 D ,且 OD =2.(1) 求直线 BD 的表达式.(2) 若 P 是直线 BD 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 P ,使以O ,D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直线y =1x + 2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B,点P 是2直线y =1x + 2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直线AB 的垂线,分2别交x 轴、y 轴于点E,F,是否存在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直线y=-x+2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B,点C 是直线y=-x+2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过点C 的另一直线CD 与y 轴相交于点D,是否存在点C,使△BCD 与△AOB 全等?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5 2 2 2 2 2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0,2)或(0,-2) 2. 4➢ 知识点睛1. 运动的结果 ➢ 精讲精练1. (1)点 C 的坐标为(6,4);(2)存在,点 P 的坐标为( -2 0)或( 13,0).3,0),( 2,0),(12,2. (1)点 A 的坐标为(0,3),点 B 的坐标为(1,5); (2)存在,点 P 的坐标为(1,5 + ),(1,5 - ),(1,1)或(1, 15).43. (1)直线 BD 的表达式为 y = -x + 4 ;(2)存在,点 P 的坐标为(2,0),( ,2 - ),( - , 2 + 2 )或(1,1).4. 存在,点 P 的坐标为( - 12 , 4 )或( 4 , 12)5 5 5 55. 存在,点 C 的坐标为( - ,2 + ),( 2 ,2 - )或(-2,4).13 13 2。

初中数学课件一次函数中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初中数学课件一次函数中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2)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刻能使△是等腰三角形?若能,
求出的值,并求此时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两圆加一中垂线,记得去掉共线点.
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
关联知识点
1
尺规作图:作弧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
一半
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一圆加上两垂线,构造思想得坐标.
△ 为直角三角形 ,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一圆加上两垂线,构造思想得坐标.
原题证明
一次函数 =
4

3
+ 4分别交轴、y轴于、两点,在轴上取一点C,使
△ 为等腰三角形 ,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
原题证明
如图,点坐标为(4,0),点在第一象限,且在直线 = − + 5上,
此时,2 = = 4 − (−3) = 7,点2 在第一象限,离轴的距离为7,离
轴的距离为4,∴ 2 (4, 7);
③当∠3 是直角时,∵∠ = 45∘
∴此情况不存在,应舍去
综上所述,当取0.5或4时,△ 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练习
一次函数 =
4

3
+ 4分别交轴、y轴于、两点,在轴上取一点C,使
当 = 时,3 点的坐标为(2, 0),
当 = 时,4 点的坐标为(0, 0),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2 2 − 2, 0),(−2 2 − 2, 0),(2, 0),(0, 0).
应用练习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 1 + 的图象与轴交于点
(−3, 0),与 轴交于点 ,且与正比例函数 = 的图象交点为(3, 4).求:

一次函数的专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的专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DyxOCB A一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AB=AC ;BA=BC ;CA=CB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勾股定理计算(或建立方程)解题。

如图①,在直线l 上找一点C ,使得△ABC 为等腰二用形。

图① 图②(1)若AB=AC ,以A 点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 于两点C 1,C 2;(2)若BA=BC ,以B 点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直线l 于两点C 3,C 4;(3)若CA=CB ,作AB 的中垂线交直线l 于点C 5.上述寻找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简称“两圆一线(垂直平分线)”。

例:已知直线经过点A (-2,0),B (0,3) (1)求直线的解析式;(2)在x 轴上有一点P ,且△ABP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

跟踪练习:1、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6,0)和B(0, 23),再将△AOB 沿直线CD 对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直线CD 与x 轴交于点C,与AB 交于点D 、(1)试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C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y =4-3x +8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M 是OB 的上的一点,若将△ABM 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B ′处.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AM 的表达式;(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M、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l₁:y=x+2与直线l₂:y=kx+b相交于点P(1,m)(1)写出k、b满足的关系;(2)如果直线l₂:y=kx+b与两坐标轴围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试求直线l₂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l₂与x轴相交于点A,点Q是x轴上一动点,求当△APQ是等腰三角形时的Q点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 B(6,0)的直线 AB 与直线 OA 相交于点 A(4,2).(1)求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2)若在 x轴上存在一点 M,使 MA+MC 的值最小,请求出点 M 的坐标;(3)在 y轴上是否存在点 N,使△AON 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 N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最新一次函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最新一次函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处理方法一次函数y=kx+b(k≠0)中k、b的几何意义:k(称为斜率)表示直线y=kx+b(k≠0)的倾斜程度;b(称为截距)表示直线y=kx+b(k≠0)与y轴交点的。

斜率公式已知点、,且与轴不垂直,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 y=k1x+b1(k1≠0)与 y=k2x+b2(k2≠0)的位置关系:当时,两直线平行。

当时,两直线垂直。

两直线垂直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若,则.练习1、如图,已知A(1,0),B(0,3),P是直线x=2上一点,若△ABP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2、如图,已知点A(0,1),B(4,3),P是x轴上一点,若△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3、如图,一次函数(0)y kx b k=+≠的图像交坐标轴于A,B两点,其中A(-4,0)B(0,3),(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C的坐标为(5,2m),连接AC,BC,若∠ACB=90o,则m的值为___________。

练习21. 如图,直线y =k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且43OC OB =. (1)求B 点的坐标和k 的值.(2)若点A (x ,y )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 =kx -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是6?(3)在(2)成立的情况下,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OA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3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1)已知OC ⊥AB 于C ,求C 点坐标;(2)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CB∥OA,∠OCB=90°,CB=1,AB112y x=-+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162x-+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且与直线l2:y=12x交于点A.(1)求出点A,B,C的坐标;(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重难点二: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知识点睛】通常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探索某种状态是否存在的题目,主要考查运动的结果.一次函数背景下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思考方向:1.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几何信息;2.分析特殊状态的形成因素,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3.结合图形(基本图形和特殊状态下的图形相结合)几何特征建立等式来解决问题.【例题精讲】例题1. 如图,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OC/OB=4/3.(1)求点B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是第一象限内直线y=kx-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是6?(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练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点C的坐标为(-9,0).(1)求点B的坐标.(2)若直线BD交y轴于点D,且OD=3,求直线BD的表达式.(3)若点P是(2)中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O,D,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练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43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 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S△OCD,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3)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S△PAB=12请说明理由.(4)求S△ADE的面积;(5)直线BA与直线CD相交于点E,若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记d=PE+PD,求d的最小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6)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7)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M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在直线DC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NDA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N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先求得点A和点B的坐标,则可得到OA、OB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的长,然后依据翻折的性质可得到AC的长,于是可求得OC的长,从而可得到点C的坐标;(2)设OD=x,则CD=DB=x+4.,Rt△OCD中,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x的值,从而可得到点D(0,﹣6),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3)先求得S△PAB的值,然后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BP的长,从而可得到点P的坐标.【解答】解:(1)令x=0得:y=4,∴B(0,4).∴OB=4x+4,解得:x=3,令y=0得:0=﹣43∴A(3,0).∴OA=3.在Rt△OAB中,AB=√OA2+OB2=5.∴OC=OA+AC=3+5=8,∴C(8,0).(2)设OD=x,则CD=DB=x+4.在Rt△OCD中,DC2=OD2+OC2,即(x+4)2=x2+82,解得:x=6,∴D(0,﹣6).设CD的解析式为y=kx﹣6,将C(8,0)代入得:8k﹣6=0,解得:k=3,4∴直线CD的解析式为y=3x﹣6.4S△OCD,(3)∵S△PAB=12∴S △PAB =12×12×6×8=12. ∵点Py 轴上,S △PAB =12,∴12BP•OA=12,即12×3BP=12,解得:BP=8, ∴P 点的坐标为(0,12)或(0,﹣4).。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次函数专题复习---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之—次函数存在性之等腰三角形(无答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次函数专题复习---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之—次函数存在性之等腰三角形(无答案)

鲁教版2023-2024一次函数专题复习---一次函数存在性问题之—次函数存在性之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精讲1.存在性问题:通常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探索某种状态是否存在的题目,主要考查运动的结果. 2.存在性问题处理框架:①研究背景图形.②分析不变特征,确定分类标准.③分析特殊状态的形成因素,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解.④结果验证.3.不变特征举例:①等腰三角形以定线段作为底边或者腰确定分类标准,利用两圆一线确定点的位置.两个定点一动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策略方法一①首先弄清题中是否规定了哪个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若某边底,则只有一种情况;若某边为腰,有两种情况;若只说该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先借助于动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动点的坐标(标横表纵),按分类的情况,分别利用相应类别下两腰相等,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解出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借助动点所在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就是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题意).方法二①(两圆一线)或(两圆一垂)当定长为腰,找已知直线上满足条件的点时,以定长的某一端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画弧,若所画弧与已知直线有交点且交点不是定长的另一端点时,交点即为所求的点,若所画弧与已知直线无交点或交点是定长的另一端点时,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②当定长为底边时,作出定长的垂直平分线,若作出的垂直平分线与已知直线有交点,则交点即为所求的点,若作出的垂直平分线与已知直线无交点,则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用以上方法即可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特殊①y=x+b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45°;②y=±3x+b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60°;③y=±33x+b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30°.注意:函数与坐标轴夹角为特殊角要进行简单的过程书写,不可以直接用.函数是一个工具,将几何与函数有机的结合,特殊三角形角的边长关系:30°,60°,90°的直角三角形比例为1:2:3.120°的等腰三角形比例为1:1:3.45°,45°,90°比例为1:1:2.1. 如图,以矩形ABCD的相邻边建立直角坐标系,AB=3, BC=5.点E是边CD上一点,将△ADE沿着AE翻折,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记为F.(1)求折痕AE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2)若把翻折后的矩形沿y轴正半轴向上平移m个单位,连结OF,若△OAF是等腰三角形,求m的值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相交于A(6,0)、B(0,2)两点,动点C 在线段OA 上,将线段CB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 ,此时点D 恰好落在直线AB 上时,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1)求证:BOC ≌CED ;(2)求经过 A 、B 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及点D 的坐标;(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C 、D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不用写过程)ABQ ABP S S =时,求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于点N .在运动过程中,使得AMN 为等腰三角形?4如图,直线y=﹣2x+7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B.与直线y=x相交于点A.(1)求A点坐标;(2)如果在y轴上存在一点P,使△OAP是以OA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P点坐标;(3)在直线y=﹣2x+7上是否存在点Q,使△OAQ的面积等于6?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与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交于点A.(1)求A、B、C三点的坐标;(2)若动点M在线段AC上运动,当OMC的面积是OAC的面积的12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N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A(,3)作AC∥x轴,交y轴于C,交直线OB于点B,已知∠BOC=30°.(1)求直线OB解析式;(2)F为线段OC上一动点,连接AF,求AF+FO的最小值及此时F点坐标;(3)如图2,在(2)条件下,当AF+FO取得最小值时,将△CF A绕C顺时针旋转60°得到△CF'A',过点F′作CF′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Q,此时有一点D(2,4),请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S,使得以D,S,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S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一次函数y=kx+5(k≠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A,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且点B的横坐标为2,点P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2)连接CP,当△ACP与△AOB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的坐标;(3)连接BP,是否存在点P使得△P 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1,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过点B作线段BC⊥AB且BC=AB,直线AC交x轴于点D.(1)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2)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3)若点P是图1中直线AC上的一点,连接OP,得到图2.当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AOP的面积;(4)若点Q是图1中坐标平面内不同于点B、点C的一点,当以点C,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全等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9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y轴于点A、B,点C在y轴上,AC平分∠OAB.(1)求点A、B的坐标;(2)求线段BC的长;(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D,使得△ABD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直线l2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D点,AC=8,OD=3OC.(1)求直线CD的解析式;(2)点Q为直线AB上一动点,若有,请求出Q点坐标;(3)点M为直线AB上一动点,点N为y轴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点M,N,C为顶点且以MN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并写出其中一个点M的求解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经过点C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B(3,0).(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G是线段BC上一动点,若直线AG把△ABC的面积分成2:1的两部分,请求点G的坐标;(3)已知D为AC的中点,点P是平面内一点,当△CDP是以CD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01
总结词
一次函数性质简单,常用于基础问 题。
总结词
一次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不存在 极值点。
03
02
总结词
一次函数图像为直线,单调性明显。
总结词
一次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恒成立 与存在性问题较易解决。
04
二次函数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实例
总结词
二次函数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系数决定。
总结词
二次函数在区间$[-infty, frac{b}{2a}]$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数形结合 等方法,判断三角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是否存 在极值点或零点。
三角函数存在性问题的应 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物理、工程等领域, 常常需要判断某个三角函数是否满足某些条
件,如是否存在最优解或可行解。
03
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解 法
分离参数法
总结词
分离参数法是一种通过将参数分离到不等式的两边,从而简化问题的方法。
判别式法
总结词
判别式法是一种通过引入判别式来解决 问题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判别式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判别式来 简化方程的解的求解过程。这种方法在处 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时非常 有效。通过判别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找 到方程的解,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解的性 质和分布。
04
实例分析
一次函数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实例
详细描述
分离参数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参数从不等式中分离出来,单独放在不等式的另一 边,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在处理 包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时非常有效。
数形结合法
总结词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通过将问题转化为 图形问题,从而直观地理解问题的方 法。

一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探究

一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探究

LiberalArtsGuidance2024年第14期(总第518期)文理导航No.14,2024Serial No.518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解题策略探究【摘要】一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问题的探究,借助几何画板画图操作活动,正确分析问题、转化化归,模型意识反思,对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感悟,利用几何法和代数法求解问题。

【关键词】运算意识;几何作图;模型意识;一次函数;特殊三角形一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是在变化的过程中,研究背景图形,根据条件探索某种状态是否存在,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几何信息。

分析不变特征,确定分类标准,探寻特殊状态运动的结果,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求解。

知识储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求解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求解三个顶点为定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用铅锤法求解有顶点是动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困惑:对一次函数视角下的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的存在性问题,学生解题过程存在一些困难,无法画图,进行正确的分类讨论,易出现漏解、错解。

策略探究:假设特殊三角形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相应结论。

类型:两定一动及一定两动,思路:代数法→算理意识,几何法→构图识图,函数法→待定系数法。

一、直角三角形的构造→直角顶点的分类讨论方法策略:分别对三角形三个顶点为直角顶点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需要同时利用全等、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计算,从而求出对应的点坐标。

【数学活动1】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在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C 点坐标。

思路探析:找点→两条垂线一个圆,求点→解析式法、距离公式与勾股定理、斜率法(圆上的点),增(舍)点→斜率不存在或等于零,需结合图形检查是否遗漏。

画图探寻:满足条件的坐标轴上的C 点共有3个,如图所示:两垂线→→①若∠BAC =90°,则AB ⊥AC ,所以以A 为垂足作线段AB 的垂线,交x 轴于C 1,则△C 1AB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1. 如图,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y轴上,且,直
线CD⊥AB于点P,交x轴于点D.
(1)求点P的坐标;
(2)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B,P,D,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
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点C的坐标为(-9,0).
(1)求点B的坐标.
(2)如图,直线BD交y轴于点D,且OD=3,求直线BD的表 达式.(3)若点P是(2)中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O,D,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
(1)求B点的坐标和k的值.
(2)若点A(x,y)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4上的一个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6?
(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
上,OA=6,OB=12,点C是直线y=2x与直线AB的交点,点D在线段OC上,O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求直线AD的解析式;
(3)P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
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
(-3,0),P(x,y)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
合).
(1)在P点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过P作AB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之存在性问题
1.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B.
(1)已知OC⊥AB于C,求C点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如图,一次函数y=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
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
(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 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
(3)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与y=-x+3交于点A,分别
交x轴于点B和点C,点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
(1)求出点A,B,C的坐标;
(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点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直角梯形,CB∥OA,
∠OCB=90°,CB=1,AB=,直线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1)求点A、点B的坐标;
(2)试说明:AD⊥BO;
(3)若点M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N点的坐
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
B,C,且与直线l2:y=交于点A.
(1)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