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改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借代,设问
夸张
双关对偶拟人
设问
拟人
借代,对比
夸张
小 试 吧
“残花落尽“点出是暮春(残春)之景;雨过天晴,杨柳阴阴,流莺啼鸣,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明丽美好。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知识整合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双关、设问、反问、用典、通感等2.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直接抒情抒情方式 景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等)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 借古讽今 正侧、虚实、动静、点面、明暗 描写方式 视听嗅触各种感官、形声色态、远近高低俯仰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4.构思立意: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等二、考点突破1.常见命题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步骤及要点①明手法。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②阐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
)③析效果。
(意境、情感、旨趣)3.答题示例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解析】 “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阑干”,纵横貌。
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三、实践演练练习1(2016·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6分)表达技巧【答案】①比拟、排比(2分,明手法);②“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2分)。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完整)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 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 描写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这一细节描写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 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 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 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 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P129
第2题
(四)鉴赏修辞手法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 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答题步骤 1.具体运用的修辞手法 2.该修辞的诗句内容 + 作用术语 3.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诗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析】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 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 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 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答题模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 (内容),营造了……氛围,抒发了……的感情。 公式: 具体手法+诗句内容+作用术语+表达情感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找准描写的手法(细节描写、白描、正面 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 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3.分析作用(效果) 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技巧1、烘托与对比之烘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以人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以物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ft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ft鸟”等以闹衬静。
以景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例一石头城(唐•刘禹锡)ft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ft、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烘托与对比之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对比手法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强烈推荐)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总结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1.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
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主旨含蓄。
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曲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
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
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2.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
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举个欲扬先抑的例子。
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诗中三四两句突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又会迎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
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晶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考生在遇到此类表达技巧的时候,就要仔细分析诗人扬抑的对象,不要歪曲了本意。
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联想和想象一样,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其它表现:联 想和想象
月夜 杜甫 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 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 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 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 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 写法。
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 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 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
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 亲人的无尽思念。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 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 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 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 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明暗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 ,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完整word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导入: 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 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结合诗的内容, 分析它的表达技巧。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 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 虚实相应, 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虚”:则是想象之景, 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修辞手法、鉴赏表达方式、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构思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诗歌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的手法的运用强烈的表达了对长安亲人眷恋的感情。
二、鉴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三、鉴赏表现手法1.衬托a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衬托主体事物。
以乐衬哀、以哀衬乐等b反衬:利用与事物主体相类似的事物对照完成。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2.渲染:对坏境、景物做出多方面的正面描写,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3.烘托:先渲染气氛,再烘托情感(从侧面着笔)a:以物烘托人 b以人烘托人:起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4.对比:对比双方不是为了突出某一方,而是为了突出结论。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联想和想象四、鉴赏构思技巧(依据提问的诗句所处的位置来回答)1.开头:统领全诗、点明主旨、开篇点题2.中间:承上启下、伏笔、铺垫3.结尾:首尾呼应、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对比、卒章显志(在诗歌的末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4.整体结构:对比、照应、以小见大(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由“妃子笑”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表达手法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2.结合具体诗句说明怎样运用这种表达技巧3.渲染了什么气氛或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知识整合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双关、设问、反问、用典、通感等2.表现手法: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等 直接抒情抒情方式 景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等)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3.表达方式 借古讽今正侧、虚实、动静、点面、明暗描写方式 视听嗅触各种感官、形声色态、远近高低俯仰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4.构思立意: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托物言等二、考点突破1.常见命题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技巧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2.答题步骤及要点①明手法。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②阐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
)③析效果。
(意境、情感、旨趣)3.答题示例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解析】“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阑干”,纵横貌。
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三、实践演练练习1(2016·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元]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6分)【答案】①比拟、排比(2分,明手法);②“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2分)。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精编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一般在诗的最后一句或一联,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①借景抒情:“情”偏指情感情绪一类,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绝不会②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即人生的态度、人生的感悟、人生的志向。
)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联想、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二、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赋予人的情感,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被贬归家途中所体现的情感①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哀②对朝廷轻信小人,冤枉忠臣的不满,愤懑③内心的孤独,冷落④对心酸往事的回忆感慨⑤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四、描写山中景物诗的情感①直接表达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②对自然的喜爱,归隐山中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五、一些常见意象固定的文化内涵:1.菊花象征坚贞、高洁品格,表达了诗人坚贞、高洁,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诗歌鉴赏中,抒情手法是一种表现技巧。
直接抒情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直接表达内心情感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抒情,其中借景抒情是最常见的方式。
借景抒情可以通过让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来表达情感,或者在诗的结尾以景物代替情感,使得诗歌留下余韵。
此外,托物言志也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将思想寄托于物品来表达情感。
在描写手法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两种常见方式。
正面描写可以通过白描、工笔和渲染等方式来表现形象,而侧面描写则是通过配合其他事物来烘托所需要的对象。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描写手法,通过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衬托则是通过正衬或反衬来突出所需要的对象。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和虚实结合也是常用的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可以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式来表现形象。
写景角度方面,可以从远近、上下、俯仰等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形声色摹形拟声绘色等方式来渲染色彩,或者通过动态、静态、虚实等方式来表现景物的特点。
修辞手法方面,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和用典等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托物言志是诗人通过描写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态度、志向等。
这里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用典故抒情是指借用过去的典故来表达情感。
3.寓情于事是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事中。
4.借古讽今包括借古喻今、借古伤今、怀古凭吊、咏史怀古、借古抒怀等。
5.对写法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诗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展开想象,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想念自己,以此来表达思念之情。
6.篇章结构主旨技巧手法包括XXX、想象、象征、悬念、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重章叠句、层层深入、对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首尾照应、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 乐》)
——以哀景写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例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 五是景略情在, 六是情景交融。
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王禹偁《村行》)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 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 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 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 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整理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 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 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 联想、 想象、衬托 、烘托、渲染、 象征、悬念、对比、用典、照应、 抑扬、 动静相衬、 虚实结合、对 比、托物言志、赋比兴等等。
7.互文 :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
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 整的意思。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8、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 自问自答)
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 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因此,答题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 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思考时 先从修辞上考虑,如有景物描写,再去想 抒情方式(表达方式),最后去考虑表现 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
修辞手法
对偶、双关、设问、反问、 互文、通感、用典 、对比
衬托、反语等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反复、排比、 对偶、反问、设问、通感、反语、等
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 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 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 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 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
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
(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 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2.修辞方法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首尾呼应、卒章显志、铺垫、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烘托、白描、象征、 用典、托物言志 、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 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 夸张、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 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 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小
试
吧
牛刀小试 【答题示例】在艺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 手法上,第三、四句 求答题。 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端居① 李商隐 情(步骤一)诗人借助对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 “青苔”、“红树” 有空床敌素秋②。 以及“雨”景、“月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 ”色的描写,赋予客 中寥落月中愁。 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色彩,营造出了冷寂 、凄清的氛围, (步骤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 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 二)表达了悲愁、孤寂 简要分析。 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
( 借代 )
( 白描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小
试
吧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综合运用题型) 表达技巧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 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 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 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 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 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起兴
)
)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6 .樯橹灰飞烟灭。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咏鹰》( 衬托 )
参考答案1:这首诗寓情于景。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 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 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 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 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 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 的神情。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 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 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 气节。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 1分。
1、景与情的关系: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即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
阅读欧阳修《画眉鸟》,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对 注:由于守旧势力排挤,欧阳修被贬官外任,乃作 抒 此诗。 情 手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 法 的 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画眉 赏 鸟自由飞鸣的描绘及对此的议论,用画眉鸟比 析 喻自己也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向 往自由和调离朝廷后轻松自如的心情,表现了 诗人对排挤他的守旧势力的轻蔑和嘲讽。
4、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衬托或烘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 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烘托)手法。将采莲少女 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 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 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现乐景写哀情? 答:反衬。(步骤一)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 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 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 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 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步骤二)使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步骤三)
对比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 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 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 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