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

桩基工程量计算公式!一、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

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3、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m2;按桩截面积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 ;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二、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计量单位:m3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三、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 ×(设计桩长+0.25)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混凝土量:1、挖孔深度=设计桩长+空头高度+锅底2、有效桩长=挖孔深度-空头高度=设计桩长+锅底3、直筒深度=挖孔深度-扩高-圆柱高-锅底=设计桩长+空头高度-扩高-圆柱高4、大头圆柱=1/4×3.14×扩大头直径(D)×圆柱高(h1)5、扩大头量=1/12×3.14×(扩高(h)+圆柱高(h1))×(D²+d²+dD)+大头圆柱6、挖孔半径=(桩径+2a1+2a2)÷27、挖孔截面积=3.14×挖孔半径²8、挖孔量=挖孔截面积×直筒深度+扩大头量9、桩芯半径=(桩径+2a2)÷210、桩芯截面积=3.14×桩芯半径²11、桩芯砼量=桩芯截面积×(直筒深度-空头深度+超灌深度)+扩大头量12、护壁截面积=挖孔截面积-桩芯截面积13、护壁砼量=护壁截面积×直筒深度14、空头土方=桩芯截面积×空头高度15、入岩量=挖孔截面积×(入岩直筒深度+扩大头量)16、空头高度=场地标高-桩顶设计标高17、设计桩长=承台顶设计标高-桩底设计标高-承台高+桩身锚入承台的深度18、实际桩长=实测孔深(挖孔深度)-空头高度19、桩顶高程=设计桩长+设计桩底高程20、桩底高程=桩顶高程-实际桩长21、孔口高程=桩底高程+实测孔深钢筋量: kg/m=0.00617×钢筋直径²1、主筋质量:(35D钢筋锚入承台的深度+有效桩长)×kg/m×根数2、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密区螺旋筋长度)÷非加密区间距×kg/m3、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加密区螺旋筋长度÷加密区间距×kg/m4、加劲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劲筋间距)取整数+1]×kg/m5、护壁纵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纵筋间距×kg/m6、护壁箍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箍筋质量×kg/m7、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 +护壁纵筋质量+护壁箍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8、桩身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实际桩基荷载测试结果和工程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估算方法。

它通过考虑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来确定单桩的承载力。

其中,侧摩阻力是指桩身在土中受到的水平支撑力,桩端承载力是指桩端在土中所受到的垂直承载力。

常用的经验公式包括贝尔传统公式、奥古斯丁公式和桩侧阻力计算公式等。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1.贝尔传统公式:Qs=α*Ap*σp其中,Qs为桩的承载力,Ap为桩身的有效横截面积,σp为土的有效侧压力,α为桩的减载系数。

2.奥古斯丁公式:Qb=α*Ap*Nc*Sc+γ*Ap*Dp*ScQs = α * Ap * qb其中,Qb为桩端的承载力,Nc为静力触探指数,Sc为静力触探标贯击数校正系数,γ为土的体积重量,Dp为桩端直径,qb为桩侧阻力。

3.桩侧阻力计算公式:qb = α1 * β * γ * Ap * Ls其中,qb为桩侧阻力,α1为桩侧阻力系数,β为桩侧土的活动土压力系数,γ为土的体积重量,Ap为桩身的有效横截面积,Ls为桩身的长度。

以上是经验公式法常用的几种计算公式,它们都能够根据桩基的参数来估算单桩的承载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公式法是以经验数据为基础的估算方法,仅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工程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或精确计算,静力触探法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

静力触探法是一种利用静力触探试验结果来计算单桩承载力的方法。

静力触探试验是指通过将一定载荷施加到桩上,并测量沉桩深度和反力来判断桩基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常用的计算单桩承载力的静力触探法有挑剔集合法、剖分桩身法和直接计算法等。

1.挑剔集合法:挑剔集合法是通过触探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将不同位置处的桩体分为若干剖分段,然后根据静力触探曲线力和沉桩深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桩身各剖分段的承载力。

最后,将各剖分段承载力相加得到单桩整体的承载力。

2.剖分桩身法:剖分桩身法是将桩身分为若干剖分段,通过触探数据和剖分段的长度来确定各剖分段的承载力。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

管桩有效桩长计算管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支撑结构,其有效桩长的计算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有效桩长是指管桩在土体中产生抗拔效应的长度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强度法强度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管桩的抗拔强度为参数进行计算。

在强度法中,有效桩长Ls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s = fu / (γ · H)其中,fu为管桩的抗拔强度,γ为土的容重,H为土的抗拔力。

强度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快捷,适用于初步计算,但其缺点是没有考虑土体的应变性,因此对于部分疏松或塑性土壤粘聚力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存在误差。

二、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基于管桩的变形特性进行有效桩长计算的方法。

位移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种是在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另一种是在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

1. 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在桩顶位移限制情况下,桩侧土体位移较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有效桩长Ld:Ld = W / (γ · H · S)其中,W为管桩所受最大工作荷载,S为允许的桩顶位移限制。

2. 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的有效桩长计算:在桩侧位移限制情况下,桩顶位移较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有效桩长Lr:Lr = W / (γ · H · S)其中,W为管桩所受最大工作荷载,S为允许的桩侧位移限制。

位移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土体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但其缺点是计算复杂,并且需要涉及大量的土力学参数。

此外,位移法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有所差异。

三、伪应力法伪应力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管桩和土体特性的有效桩长计算方法。

伪应力法通过将桩侧土体中的应力视为管桩外的应力,从而将管桩与土体的交互作用转化为桩顶的受力分析。

在伪应力法中,有效桩长Le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e = Ns / γ其中,Ns为土壤对桩侧所产生的有效应力,γ为土的容重。

桩基础工程量公式

桩基础工程量公式

桩基础工程量公式
一、桩基础工程量公式的基本原理
其中,桩的立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桩的立方体体积=π×(桩的底面半径^2)×桩的高度
二、桩基础工程量公式的实例
以水平方向钻孔灌注桩为例,假设钻孔灌注桩的规格为直径为1米,高度为10米,工程需要铺设100根该规格的桩。

1.计算桩的立方体体积:
桩的底面半径为0.5米,桩的立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桩的立方体体积=π×(0.5^2)×10=π×0.25×10=2.5π米³
2.计算桩基础工程量:
3.将桩基础工程量转换为实际数值: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精确计算,一般将π取3.14进行近似计算。

将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结果转化为实际数值为: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该水平方向钻孔灌注桩工程所需的桩基础工程量为785立方米。

三、桩基础工程量公式的应用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类型的桩基础工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注意其适用范围。

2.在实际计算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如考虑桩顶扩展部分等因素。

3.在计算桩的立方体体积时,需要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
桩基础工程量公式是用于计算桩基础工程量的一种常用预算方法。

通过计算桩的立方体体积和桩的数量,可以得到桩基础工程量的估算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并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和计算精度。

对于复杂的桩基础工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工程经验来进行估算和预算。

桩的体积计算公式

桩的体积计算公式

桩的体积计算公式
1.方形桩:
方形桩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体积=长度×宽度×高度
2.圆形桩:
圆形桩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体积=π×半径²×高度
3.柱形桩:
柱形桩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体积=π×半径²×高度
4.锥形桩:
锥形桩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体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高度/3 5.梯形桩:
梯形桩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体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高度/2 6.堆模桩:
堆模桩是指在施工现场,将多种材料叠放而成的桩,因此其体积计算需要分别计算不同材料的体积,并进行叠加。

以上是常见桩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用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需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确保所用公式适用于所需计算的桩形式。

此外,对于复杂的桩形式,如异形桩或复合桩等,可能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得出准确的体积。

在实际应用中,也应该考虑到桩的公差和测量误差等因素,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打桩混泥土计算公式

打桩混泥土计算公式

打桩混泥土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打桩混泥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基。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打桩混泥土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打桩混泥土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解释。

打桩混泥土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桩的承载力计算、混泥土的配合比计算、桩的截面积计算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

1. 桩的承载力计算。

桩的承载力是指桩在承受荷载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通常情况下,桩的承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 = A Nc Sc + Σ (A Nq Sq) + 0.5 Σ (B γ Nγ Sγ)。

其中,Q表示桩的承载力,A表示桩的横截面积,Nc、Nq、Nγ分别表示静力触探法测定的桩的轴向承载力系数、桩的摩擦阻力系数和桩的端阻力系数,Sc、Sq、Sγ分别表示桩的侧摩阻力、桩的端阻力和桩的自重。

B表示桩的宽度,γ表示土的重度。

2. 混泥土的配合比计算。

混泥土的配合比是指混泥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在打桩混泥土中,需要根据桩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条件来确定混泥土的配合比。

通常情况下,混泥土的配合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 = (Wc / W) 100%。

其中,C表示混泥土的水灰比,Wc表示混泥土中水的重量,W表示混泥土中水泥的重量。

3. 桩的截面积计算。

桩的截面积是指桩在横截面上的面积大小。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混泥土的配合比来确定桩的截面积。

通常情况下,桩的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 = Q / (Nc Sc + Σ (Nq Sq) + 0.5 Σ (γ Nγ Sγ))。

其中,A表示桩的截面积。

以上就是打桩混泥土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这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进行打桩混泥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工挖孔桩计算工程量公式

人工挖孔桩计算工程量公式

人工挖孔桩计算工程量公式(有护壁)1、每节圆锥台体积:v=1/3πH(R2上+R2下+R上*R下)2、扩大部分圆柱体积:V=πR2H3、球缺体积:V=1/6πH(3R2+H2)其中:H---圆锥台、圆柱体或球缺高度;R---圆截面半径R2上---表示上口圆截面半径的平方R2下---表示下口圆截面半径的平方H2-----表示高度的平方挖孔桩上部混凝土计算是一个台体的工程量。

人工挖孔桩计算工程量公式(有护壁)1、圆锥台体积:v=1/3πH(R2上+R2下+R上*R下)*n其中:H---圆锥台、圆柱体或球缺高度;R---圆截面半径n--台体节数R2上---表示上口圆截面半径的平方R2下---表示下口圆截面半径的平方H2-----表示高度的平方:1、V1为锅底体积;V2为扩大头圆柱体体积;V3为扩大头园台体积+扩大头以上中风化入岩部分体积;V4为强风化部分入岩体积;V5为入岩以部分挖孔桩体积;V挖为挖孔桩总体积;V芯为桩芯砼体积;V壁为砖护壁体积。

2、计算公式:V1=3.1416*ha^2*(D^2/1.6+0.2/6) V2=3.1416*D^2/4*0.2V3=3.1416*hc*(D^2+(d+b*2)^2+D*(d+b*2))/12+3.1416*(d+b*2)^2/4*(H1-hb-hc)V4=3.1416*(d+b*2)^2/4*H2V5=3.1416*(d+b*2)^2/4*(Ha-H1-H2)V挖=V1+V2+V3+V4+V5V芯=V1+V2+V3+3.1416*d^2/4*(H+0.2-hb-hc)V壁=3.1416*((d+b*2)^2-d^2)/4*L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和桩芯的计算公式一:上部护壁体积(每断)V=π/2 * h *δ*(D+d-2δ)=1.5708 * h *δ*(D+d-2δ)公式二:底段护壁体积V=π/4 * h3 *(D^-D1^)=0.7854 * h3 *(D^-D1^)公式三:标准扩大段桩芯体积V=π/12 * h *(D1^-d1^+D1 * d1)=0.2618 * h *(D1^-d1^+D1 * d1)公式四:底段圆柱体体积V=π/4 * h3 *D1^=0.7854 * h3 * D1^公式五:底段球缺体体积V=π/6 * h4 *(3/4*D1^-h4^)=0.5236 * h4 *(3/4*D1^-h4^)以上各式中:D、D1 ——锥体下口外径、内径;d、d1 ——锥体上口外径、内径;δ——护壁厚度。

人工挖孔桩的计算公式完整版

人工挖孔桩的计算公式完整版

人工挖孔桩的计算公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告诉你几个人工挖孔桩的计算公式(实例在此就免了):
1、桩身上圆柱体体积为: V=πR2h 桩身上圆柱体体积=×桩身圆柱半径的平方×桩身圆柱高;
2、桩扩大头圆锥台体积为: V=πh(r2+r12+rr1)/3 桩扩大头圆锥台体积=×桩扩大头圆锥台高×(桩扩大头圆锥台底半径的平方+桩扩大头圆锥台顶半径的平方+桩扩大头圆锥台底半径×桩扩大头圆锥台顶半径)÷3;
3、桩扩底半球体球缺体积为: V=πh2(r-h/3) 桩扩底半球体球缺体积=×桩扩底半球体球缺高的平方×(桩扩底半球体球缺半径-桩扩底半球体球缺高÷3)。

4、每米螺旋箍筋的长度为: L(每米螺旋箍筋长度)=1÷螺旋箍筋间距×根号{[×(桩直径-2×钢筋保护层+箍筋直径)]平方+箍筋间距的平方}开方。

注意:一般扩大头以下(包刮扩底)属于入岩部分;
人工挖孔桩土方一般等于人工挖孔桩砼体积;
还有就是注意区分护壁与桩身的砼标号。

梅花桩根数计算公式

梅花桩根数计算公式

梅花桩根数计算公式
摘要:
1.梅花桩的概述
2.梅花桩的根数计算公式
3.梅花桩根数计算的实际应用
正文:
1.梅花桩的概述
梅花桩,又称为五子梅花桩,是一种常见的智力玩具,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是由五个木块或者塑料块组成,每个块的一面涂有红色,其余面涂有黑色或白色。

梅花桩的玩法是将五个块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使得五个块上的红色面都朝上。

这种玩具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智力,还可以提高人的手眼协调能力。

2.梅花桩的根数计算公式
梅花桩的根数计算公式是由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提出的。

公式如下:
= (n^2 - 1) / 2
其中,N 表示梅花桩的根数,n 表示梅花桩的边长。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意边长的梅花桩的根数。

3.梅花桩根数计算的实际应用
梅花桩根数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可以用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梅花桩题目,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玩具设计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出各种边长的梅花桩,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也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梅花桩的根数,以便在
计算机屏幕上绘制出准确的梅花桩图案。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

桩基计算公式混凝土量:1、挖孔深度=设计桩长+空头高度+锅底2、有效桩长=挖孔深度-空头高度=设计桩长+锅底3、直筒深度=挖孔深度-扩高-圆柱高-锅底=设计桩长+空头高度-扩高-圆柱高4、大头圆柱=1/4×3.14×扩大头直径(D)×圆柱高(h1)5、扩大头量=1/12×3.14×(扩高(h)+圆柱高(h1))×(D²+d²+dD)+大头圆柱6、挖孔半径=(桩径+2a1+2a2)÷27、挖孔截面积=3.14×挖孔半径²8、挖孔量=挖孔截面积×直筒深度+扩大头量9、桩芯半径=(桩径+2a2)÷210、桩芯截面积=3.14×桩芯半径²11、桩芯砼量=桩芯截面积×(直筒深度-空头深度+超灌深度)+扩大头量12、护壁截面积=挖孔截面积-桩芯截面积13、护壁砼量=护壁截面积×直筒深度14、空头土方=桩芯截面积×空头高度15、入岩量=挖孔截面积×(入岩直筒深度+扩大头量)16、空头高度=场地标高-桩顶设计标高17、设计桩长=承台顶设计标高-桩底设计标高-承台高+桩身锚入承台的深度18、实际桩长=实测孔深(挖孔深度)-空头高度19、桩顶高程=设计桩长+设计桩底高程20、桩底高程=桩顶高程-实际桩长21、孔口高程=桩底高程+实测孔深钢筋量: kg/m=0.00617×钢筋直径²1、主筋质量:(35D钢筋锚入承台的深度+有效桩长)×kg/m×根数2、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密区螺旋筋长度)÷非加密区间距×kg/m3、加密区螺旋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加密区螺旋筋长度÷加密区间距×kg/m4、加劲筋质量:3.14×(桩径-2×砼保护层厚度)×[(有效桩长÷加劲筋间距)取整数+1]×kg/m5、护壁纵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纵筋间距×kg/m6、护壁箍筋质量:3.14×(桩径+2a1+2a2-2×砼保护层厚度)×直筒深度÷护壁箍筋质量×kg/m7、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 +护壁纵筋质量+护壁箍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8、桩身钢筋量:(主筋质量+非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密区螺旋筋质量+加劲筋质量)×1.03钢筋损耗系数。

桩基础计算公式

桩基础计算公式

桩基础计算公式一、汇总表1、灌注桩有效桩长公式: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0,孔深+超灌,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浮浆层,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浮浆层,孔深-空桩-浮浆层))))2、旋挖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桩部分公式:(3.1416*(内径/2+0.01)^2*空桩)*根数3、浮浆层(C30水下砼)公式:(3.1416*(内径/2+0.01)^2*浮浆层)*根数4、超灌(C30水下砼)公式:(3.1416*(内径/2+0.01)^2*超灌)*根数5、桩芯(有效桩长部分)(C30水下砼)公式:((3.1416*矢高*(3*(扩径/2)^2+矢高^2)/6)+(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圆台*((桩径/2)^2+(扩径/2)^2+桩径/2*扩径/2)/3)+(3.1416*(孔深-矢高-圆台-扩高-长度)*(桩径/2)^2)+(3.1416*(内径/2+0.01)^2*IF(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0,长度,长度+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根数6、入岩体积公式:(IF(入岩深度-矢高-圆台-扩高>=0,(3.1416*矢高*(3*(扩径/2)^2+(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圆台*((桩径/2)^2+(扩径/2)^2+桩径/2*扩径/2)/3),IF(入岩深度-矢高-圆台-扩高<0,(3,1416*矢高*(3*(扩径/2)^2+矢高^2)/6)+(3.1416*扩高*(扩径/2)^2)+(3.1416*(入岩深度-矢高-扩高)*((桩径/2+圆台-入岩深度+矢高+扩高)^2+(扩径/2)^2+(桩径/2+圆台-入岩深度+矢高+扩高)*扩径/2)/3))))*根数7、通长纵筋重量公式(函数ROUNDUP用于“远离零值,向上舍入数字“)(0.00617*纵筋长度*纵筋长度*(有效桩长+铆入承台长度+(ROUNDUP(有效桩长/9,0)*49*纵筋长度/1000))*纵筋根数/1000)*根数8、环形加强箍筋重量公式(INT属于取整函数)(0.00617*环形加强箍筋大小*环形加强箍筋大小*(桩径-(纵筋直径/1000)-(68/1000))+0.2)*(INT(有效桩长/2)+1))/1000*根数9、螺旋箍筋重量公式(函数SQRT用于“平方根计算”)(0.00617*螺旋箍筋大小*螺旋箍筋大小*(((1/200*SQRT((3.1416*(桩径*1000-2*60+8))^2+200*200+3.1416*8/2)*螺旋箍筋)+((1/100*SQRT((3.1416*(桩径*1000-2*60+8)^2+100*100+3.1416*8/2))*加密区螺旋箍筋)))/1000*根数。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七、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

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钻孔灌注桩计算公式

钻孔灌注桩计算公式

钻孔灌注桩计算公式
◆孔底标高=实测孔深+地面标高
◆钢筋笼总长=孔底标高--桩顶标高+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
◆笼顶标高=桩顶标高--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m)
◆吊筋长度=桩顶标高—地面标高—伸入承台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m)+0.2 m ◆笼底标高=实测孔深+地面标高
◆距孔底=(30 cm ----50 cm之间)
◆有效桩长=实测孔深—桩顶标高+地面标高
◆理论方量=(有效桩长+设计混凝土松散层长度1.5)×3.14×πr2
◆充盈系数=实际砼量÷理论砼量
◆塌落度(180-220mm之间)
◆沉渣厚度(0---5cm)
◆泥浆比重(1.15---1.2)
◆导管长度(m)÷2.5=导管节数
◆导管长度—终孔深度=导管高出地面
◆终孔深度(m)--沉渣厚度(cm) (0.02--0.03—0.04)=二次清孔后深度(m)
◆初灌量=超灌高度×(桩径÷2)2×3.14×充盈系数+导管深度÷2×(导管直径250mm)0.1252×3.14。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计算公式一般有多种形式,具体使用哪种公式取决于实际情况和要求。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有效桩长计算公式:
1. 一维振动桩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L = L0 + 2H
其中,L为振动桩的有效桩长,L0为桩身埋入地面的长度,H 为振动桩对地面的嵌入深度。

2. 震荡桩计算公式:
有效桩长L = L0 + μHG
其中,L为震荡桩的有效桩长,L0为桩身埋入地面的长度,H 为桩身的嵌入深度,G为重力加速度,μ为校正系数,一般定义为0.4。

这些公式是建立在特定的假设和简化条件下的,并且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修正和调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与专业工程师一起进行有效桩长的计算。

桩基桩长的计算

桩基桩长的计算

一、桩基的类别针对界溪段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中存在两类桩: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桩基自身重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端持力层承受。

摩擦桩:桩基自身重及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基周身与岩土摩擦阻力承受。

二、单桩基桩长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1、摩擦桩单桩承载力容许值计算公式:[Ra]=(1/2)*u*∑Qik*l i+Ap*QrQr=m0*K*[f ao]+k2*R*(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Ap——桩端截面面积(㎡)n——土的层数(注:公式中未写出)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实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按表5.3.3-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石、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采用:粉砂1000kP;细砂1150kP;中砂、粗砂、砾砂1450kP;碎石土2750kP;[f ao]——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第3.3.3条确定;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算起;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处持力层土类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3.3.4选用;K——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桩端以上土层的透水性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则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R——修正系数,按表5.3.3-2选用;m0——清底系数,按表5.3.3-3选用。

表5.3.3-1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注:挖孔桩的摩阻力标准值可参照本表采用。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

各种桩的计算公式桩是一种在土层或岩石中起垂直支撑和传递建筑物或其他结构荷载的元素。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桩,如桩的形式、材料和施工方法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桩的计算公式:1.钢筋混凝土桩(PHC桩)的计算公式:(1)桩身侧面摩擦力计算:F=πDLq其中,F表示摩阻力,D表示桩身直径,L表示桩身长度,q表示土的侧向抗力。

(2)桩身端部承载力计算:Qb=πDLc+πD²/4R其中,Qb表示桩身端部承载力,Lc表示桩身长度,R表示桩身底端净侧阻力。

(3) 桩身总承载力计算:Qult=Qb+Fs其中,Qult表示桩身总承载力,Fs表示桩身的摩擦力。

2.钻孔灌注桩(CGP桩)的计算公式:(1) 桩身总承载力计算:Qb=πDνcn+πD²/4Rs其中,Qb表示桩身总承载力,D表示桩身直径,νcn表示桩身侧阻力系数,Rs表示桩身底端净端阻力。

(2) 桩身摩阻力计算:F=2πDLqd其中,F表示桩身的摩阻力,D表示桩身直径,L表示桩身长度,q表示土的侧向抗力,d表示桩身摩擦阻力系数。

3.钢管桩的计算公式:(1)桩身摩擦力计算:F=πDLq其中,F表示桩身的摩擦力,D表示桩身直径,L表示桩身长度,q表示土的侧向抗力。

(2)桩身端部承载力计算:Qb=πDLc+πD²/4R其中,Qb表示桩身端部承载力,Lc表示桩身长度,R表示桩身底端净侧阻力。

(3) 桩身总承载力计算:Qult=Qb+Fs其中,Qult表示桩身总承载力,Fs表示桩身的摩擦力。

4.微桩的计算公式:(1) 桩身摩阻力计算:F=2πDLqd其中,F表示桩身的摩阻力,D表示桩身直径,L表示桩身长度,d表示桩身摩擦阻力系数。

(2) 桩身端部承载力计算:Qb=πDLcn+πD²/4R其中,Qb表示桩身端部承载力,Lc表示桩身长度,νcn表示桩身侧阻力系数,R表示桩身底端净侧阻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桩的计算公式,每种桩的计算公式都基于其特定的几何形状、地质条件和材料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灌注桩
(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
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
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
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
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
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
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
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八、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
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
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
(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
九、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十、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立方米计算
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十一、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
十二、护壁喷射混凝土
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十三、砖基础计算规则
1、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
(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
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M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分界线。

(3)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线,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的计算方法(计价表规则)
(1)砖基础不分墙厚和高度,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

其中基础长度:外墙墙基按外墙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墙基按内墙基最上一步的净长线计算。

(2)不扣除的部分: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
层、单个面积在0.3m2以内孔洞所占体积,但靠墙暖气沟的挑檐亦不增加。

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应并入基础工程量内。

(3)应扣除的部分:嵌入基础内的钢筋砼柱梁板和地圈梁的体积
(4)砖基础大放脚的工程量计算:常用砖基础一般为定型的阶梯形式,每个台阶以固定尺寸向外层层叠放出去,俗称大放脚基础。

根据大放脚的断面形式分为:等高式大放脚和间隔式大放脚。

为了简便砖大放脚基础工程量的计算,可将放脚部分的面积折成相等墙基断面的面积。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先从折算表中查出折算高,再去计算增加断面。

大放脚计算公式为:大放脚基础工程量=基础长度×墙基厚度×(基础高度+折算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