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 的课件.ppt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 泊、身体多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和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咏怀古迹 ( 其三) 1.对比反衬,刻画人物 本诗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 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Fra bibliotek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萧.森.( )( ) 万壑.( ) 渚.清沙白( ) 环珮.( ) 繁霜鬓.( )
急暮砧.( ) 朔.漠( ) 青冢.( ) 潦.倒( )
二、一词多义
渚清沙白鸟飞回 奔流到海不复回 1.回虎鼓瑟兮鸾回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回车叱牛牵向北
独留青冢向黄昏 2.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 析。
参考答案: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这里有去与留的对 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 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 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登高》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渊空旷的景色, 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 分析。
参考答案: (1)颈联是主旨句。①“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 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②“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 长系。“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痛苦与挣扎。
象征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 过烽火与家书的象征性意象,表 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
和平的渴望。
名句欣赏与解读
0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沉痛感
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 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诗人已届暮年,独自登上高台,眼前的秋景勾起了他漂泊异乡、年老孤独的悲 凉之情。
05
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01
02
03
揭示社会矛盾
杜甫的诗歌深刻揭示了唐 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如 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战 争频繁等。
批判统治者
杜甫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生动描绘了人 民的苦难生活,如战乱、 贫困、徭役等,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倡导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拓展诗歌题材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 到自然、人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引导人们 关注社会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和社会 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象征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 过烽火与家书的象征性意象,表 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
和平的渴望。
名句欣赏与解读
0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沉痛感
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 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诗人已届暮年,独自登上高台,眼前的秋景勾起了他漂泊异乡、年老孤独的悲 凉之情。
05
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01
02
03
揭示社会矛盾
杜甫的诗歌深刻揭示了唐 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如 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战 争频繁等。
批判统治者
杜甫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生动描绘了人 民的苦难生活,如战乱、 贫困、徭役等,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倡导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拓展诗歌题材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 到自然、人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引导人们 关注社会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和社会 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 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 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 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暗示老妪已被差使 抓走。
整体把握
1 诗中哪些句子暗示老妇人已经被捉走?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3“我”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杜 甫为什么眼看着官吏的粗暴行径而始终保持 着沉默?
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希望官军 尽快打败叛军,这样征丁拉夫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他默认了差役的行为,只是觉得他们 的方式太粗暴了。而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同 情人民疾苦。既爱国又怜民,左右为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 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诗人登 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 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第二部分: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25.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2021/2/10
9
五岳名山
•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 •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2021/2/10
10
2021/2/10
4
2021/2/10
5
2021/2/10
6
第一课时
2021/2/10
7
自主学习
• 1、认识“五岳”名山。
• 2、了解泰山。
• 3、把握诗歌创作背景。
• 4、朗读诗歌。
2021/2/10
8
你知道“五岳”吗?
•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山河秀丽,名 胜古迹更是数不胜数。单说山,就 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最有名的 当然数“五岳”了,俗话说:“五岳归 来不看山”。你知道“五岳”是指那 几座山吗?在“五岳”之中谁的名 气最大呢?
课文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下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下联: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请根据对联猜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字。
2021/2/10
1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因曾
在长安城南少陵居住,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后来担任工部员外郎,
2021/2/10
3
李白诗与杜甫诗比较
•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 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及个人价值的 渴望与追求。他的诗飘逸、浪漫、夸张、自由奔 放。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755年至763 年唐朝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 叛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是唐王朝从盛到衰的转 折点。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尝试——诗联赏析
第一步:解说注释 第二步:描述诗联 第三步:赏析字句
“感时”承上,“恨别”启下。“花 溅泪”“鸟惊心”小处落笔,景随情移, 以美景写哀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指战争。家书:家信。抵:值 战火连绵,延续多月;音讯不通,一 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啊 “连三月”写战事长久,“抵万金”写 音讯隔绝。此联也是杜甫诗传诵甚广的 名句。
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遥望泰山之意” Nhomakorabea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联赏析
第一步:解说注释 第二步:描述诗联 第三步:赏析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五岳之首, 故又名岱宗。夫:语气词 泰山,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那 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遥望之笔。问句表达对泰山的惊叹, 答句点出其巍峨的气势;“青未了”, 写泰山青峰连绵,一望无际。
返回
下页
老妇为什么自叙家事? • 为使差役同情,免于“捉人”。 老妇为什么要求去服役? • 为了掩护老翁。
上页
返回
下页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泣幽咽”的是谁呢?
• 老妪的儿媳。 • 也许还有别的人。
25杜甫诗三首-的课件.ppt
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
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 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情感,反映了 诗人热爱祖国、眷恋亲人 的美好情操。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 鸣而感到惊心 。用对偶,移情于 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信可以抵 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用对偶, 表现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辨析两首诗的风格
• 《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
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 健拔的风格。 •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 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石 壕 吏
杜甫
杜甫 诗 三 首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 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 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 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 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 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 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 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 力。
这首诗写了个什么故事?请你把这个 故事告诉大家。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 数的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 人的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 裙;翁逾墙,妇夜往。
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 开 端(1): 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 烘托紧张气氛。 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 发展、高潮 (2-3): 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 家庭的悲剧。 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 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 结 局(4): 被捉。
•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 够看出: 差役是( 凶恶、蛮横 )的
老妇是( 战争是(
可怜 残酷
)的 )的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诗人形象
杜甫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人物, 其卓越才华和迷人人格,给他赋 予了较强1
背景简介
杜甫曾经在春夜拜访僧人,遇到了小雨的喜庆气氛,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春夜 喜雨》
2
诗歌内容
《春夜喜雨》描写春夜田间小雨的志趣,目睹自然美好,跳跃欣喜,在天地间尽 情畅游,赞美春雨的命运。全诗开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达了诗人对 春雨的热爱,及对正义、美好的向往。
事业成就
他是唐代唯一有“诗圣”称号 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 的第一高峰”,“狂飙派”的代 表人物,其诗作影响了后人。 主要诗集有《杜工部集》、 《三百首诗》、《赤壁之赋》 等。
晚年生活
晚年,杜甫痛苦万分,去世 前四年多也是痛苦不堪。他 的艺术成就直到现在都被人 们广泛传播。
艺术成就分析
古典诗歌巨匠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欢迎来到杜甫诗歌三首的课件。本PPT将为您介绍杜甫及他的艺术成就,包括 《登高》、《春夜喜雨》和《将进酒》这三首著名诗歌的赏析。
生平介绍
早年生活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 在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 市莲湖区东 neighbourhood, 1522年 - 1587年),少年时 期家境贫寒,自主求学。
杜甫以他的人道主义和深邃的思 考著称,他的诗歌也包括了许多 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黄巢之 乱等。
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洋溢着田园牧歌的气 息,如《佳人》、《蜀州正字》 等。
浪漫主义运动的旗手
杜甫常常运用叙述、描写等手法, 涉及大自然、爱情等多个方面, 如《绝句九首》、《客至》等。
《登高》诗歌赏析
题目来源
杜甫《登高》的题目由唐代大 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登高壮 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尽”而 来。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共34张PPT)
杜甫诗名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 “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 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
吏
汝家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老妇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 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 概括本诗的主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 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 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 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 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 深切同情。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不仅运用了藏问于答的 手法,而且文章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 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仅用二 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 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 与冲突,从而体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这的 确是难能可贵的。
赏析3:
至此,诗也进入尾声。“夜 深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个 “如”字点明了这里所写的又是 诗人的错觉。而这错觉不正出自 诗人那忧国忧民之心吗?
石壕吏(译文)
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 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看大门。 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 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 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 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 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 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 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 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 析: 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 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 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 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 远大抱负。
• 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 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 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 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 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 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读一读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sāo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乊乱
爆发。756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 位的消息后,别离妻儿孤身投奔唐肃宗,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半途被俘,押解长 安,叛军铁蹄下的诗人,幸运的未遭囚 禁。这时的京城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 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诗人 在满目疮痍,欲哭无泪乊际,将满腔悲 愤凝聚为一首绝唱。
这首诗写了个什么故事?请你把这个 故事告诉大家。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 数的故事。
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 人的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 裙;翁逾墙,妇夜往。
致词的由来:写诗人日 开 端(1): 暮投宿,夜遇捕吏捉人, 烘托紧张气氛。 致词的内容:写老妇自 发展、高潮 (2-3): 述,展示一个饱受战祸 家庭的悲剧。 致词的结果:写诗人独 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 结 局(4): 被捉。
一 览 众 山 小 。
会 当 凌 绝 顶 ,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 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 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理清文意
岱宗夫如何? 远望泰山参天耸立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近望泰山高大秀美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于, 细望泰山情由景生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望中所感抒怀言志 一览众山小。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 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 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 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 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 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 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战争之惨烈,老妇的悲苦。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 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 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 一家已为战争做出剧大的牺 牲,丧子的悲痛。老妇希望 以自家处境来博得差吏的同 情,高抬贵手。
《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借着 “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 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 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 感受。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 怎样的特点,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 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字子美,因远 祖杜预为京兆杜陵 (今陕西长安县东北) 人,故自称“杜陵布 衣”、“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杜甫 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诗歌分类: 青年时期《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 杜诗) 安 乱 时 期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 回长安)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 平息)
1、下列红色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决眦入归鸟(眼角)
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 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 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 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 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 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 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 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尾联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 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 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亍纸面。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 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 拔的岱宗分割。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 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于,决眦入归鸟。
眦: 眼眶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是写要细望。见山中云 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 眼眶有似决裂。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 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 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 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 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 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 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 切的同情。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 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 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 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 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 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 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 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 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
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 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情感,反映了 诗人热爱祖国、眷恋亲人 的美好情操。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 鸣而感到惊心 。用对偶,移情于 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石 壕 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杜甫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 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 “诗圣”。杜甫草堂是杜 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 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 积24公顷。
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 安吏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幸存的, 苟且的 永远的 活着 完结 活着的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 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 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 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 苟且的活着,死去的人就 永远的完结了。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信可以抵 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用对偶, 表现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小结: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题: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两首诗的风格
• 《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
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 健拔的风格。 •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 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移情亍物,表现诗人的悲伤呾愁苦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 时间了,家信可 以抵得上万两黄 金那么宝贵。
表现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 头上的白发越搔 越少,简直连簪 子也插不上了。
表现作者忧愁、悲伤的内心世界
整体把握: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 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 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写作者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 面为“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写故事发生。 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 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 "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 场灾难降临。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吏的残暴和妇的悲苦形成 鲜明的对比,对偶句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 妇苦啼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 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春
杜甫
望 五言侓诗
首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 偶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尾联: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破碎不堪, 国破山河在,只有山河依旧存 在;春天又来到 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只有荒 草长得特别茂盛。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恨别,见花 而落泪,听到鸟 感时花溅泪, 鸣而感到惊心 。 恨别鸟惊心。 /花感时而流泪; 鸟恨别而惊心。
石 壕 吏
杜 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