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

合集下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主治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材版本:人民版课本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单位:佛坪中学施教班级:高一(4)班教师姓名:张红娟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归纳的方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利用表格对比“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之间在选官对象、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2、学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与总结。

二、课标内容及重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三〖重点难点〗分析1. 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按朝代顺序,分别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演变顺序:(1)中央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的设置以削弱相权;元朝设置了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2)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从这首打油诗中可以看出皇帝的烦恼有什么?他担心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那么怎样可以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手里有绝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时候就有人会问了,皇帝不就拥有绝对的权力么?怎么还会有如此多的烦恼呢?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皇帝的权力并没有那么大,而且还要受很多限制,自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历代王朝为了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进行加以强化,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王朝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进与强化的。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记》“法令出一”指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别黑白而定一尊”判定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就在一个人皇帝。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大小事务不管轻重都由皇帝来决策。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在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时,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通过这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君主专制下,1、皇权具有什么特点:独断性、随意性,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2、“皇帝”制度有何作用和弊端?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皇权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

3、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是什么?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了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3. 探究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二、教学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

2.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特点,如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和权威性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改革。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知识拓展(10分钟)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包括君主的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Step 5: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在历史上的具体案例,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和中国的清朝时期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方式以及结果。

Step 6: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的重要性。

2. 展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成果。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字数不少于500字。

六、板书设计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过程:起源、发展、衰落- 主要特点:君主的绝对权力、地位的世袭性、权威性- 强化方式:宣传与教育、军事力量的控制、法律制度的改革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这一政体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了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君主专 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

《君主专 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历程,包括秦朝的皇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等重要制度。

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特点和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历史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政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及其演进。

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表现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历史制度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概念和演进脉络,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图表归纳法运用图表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提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创立的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秦朝的皇帝制度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等。

通过相关史料,如秦始皇的诏书,让学生理解皇帝制度的权威性。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展示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讲解三省的职责和运行机制。

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如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等。

(3)宋朝的二府三司制讲解二府三司制的构成,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掌管财政。

探讨二府三司制对加强皇权的作用。

(4)明朝的内阁制介绍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学设计: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设计: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王二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于这一学习内容涉及的历史阶段较长,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历史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相关资料,插图等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和腐败。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沿袭秦政,君主专制政体逐渐强化。

而本节就是总结了中国古代王朝专制政体逐步强化,政治权力逐步集中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历史。

(多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内容或“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可举例说明)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P13“学习思考”;再现这种“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君权和相权君主不是三头六臂,为了更好的执政,任命人员成为自己的政治助手,处理各种事务。

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就是皇帝的主要助手。

皇帝在执政过程中,通常注意限制相权来独揽行政大权。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人民版必修一)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1(人民版必修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要求同学掌握两汉时期的中朝与外朝、隋唐时期不断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元朝时的行省制度等重要概念,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加强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解,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本课的内容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是中央政治制度,二是地方政治制度。

在每一方面问题的论述中,又以时间纵线为线索,分别论述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朝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教学中,应脉络清晰,顺序推移,步步递进,讲清其发展变化。

本课引言是由宋太祖图像与文字两部分组成,讲的是宋太祖时宰相大臣座位被撤的故事。

可向同学提出问题: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可选取某一特定场景的图示或影像片断请同学们辨析,历史剧中皇帝和大臣议事的场景与历史史实是否相符?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历史剧切不可说多,宋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跪受君恩了。

要紧紧抓住皇权的加强这一中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的这一特点。

第一目“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①“汉承秦制”。

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影响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2.2 分析各个朝代的君主专制政体特点和变化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演进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措施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和背景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对社会的影响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4.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挑战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动力和阻力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意义和效果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影响5.1 介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过程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和背景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终结对中国的影响和遗产第六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法律制度6.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法律制度特点6.2 分析各个朝代法律制度的演进与变化6.3 探讨法律制度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七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官僚体系7.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7.2 分析官僚体系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运作机制7.3 探讨官僚体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与限制第八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经济政策8.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经济政策特点8.2 分析各个朝代经济政策的演进与变化8.3 探讨经济政策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九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文化和教育9.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文化和教育政策9.2 分析文化和教育政策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9.3 探讨文化和教育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维护与批判第十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对外关系10.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对外关系特点10.2 分析各个朝代对外关系的演进与变化10.3 探讨对外关系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社会控制1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机制11.2 分析社会控制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11.3 探讨社会控制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局限性第十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人民生活1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人民生活状况12.2 分析各个朝代人民生活的演进与变化12.3 探讨人民生活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支持和反对第十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与创新1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下的改革与创新措施13.2 分析改革与创新在君主专制政体中的作用和意义13.3 探讨改革与创新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结果第十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挑战1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衰落和挑战14.2 分析衰落和挑战的原因和背景14.3 探讨衰落和挑战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和后果第十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历史评价和观点1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优点和缺点15.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展开,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教材分析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

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作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

这需要老师的调控。

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

师生要共同“沿制度变革,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1.教法:课堂教学上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学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采用诱思探究、使用学习、导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与探究。

2.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3.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

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古代中国的演变:从周朝的封建制度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逐渐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欧洲的演进:从封建制度到绝对君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在欧洲逐渐强化。

2.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在欧洲的强化原因:经济、政治、宗教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在欧洲的影响: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但也导致了人民的权力和自由受到限制。

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挑战与改革3.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的挑战: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君主专制政体面临着挑战。

3.2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改革措施:为了应对挑战,一些君主采取了改革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政策等。

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改革的局限性:一些君主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君主专制政体的本质问题,改革往往受到限制,无法根本改变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与终结4.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原因:内部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部压力等因素导致君主专制政体逐渐衰落。

4.2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在近代,君主专制政体在欧洲和美国等地逐渐被推翻,民主制度取而代之。

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衰落的影响:君主专制政体的衰落为民主制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也促使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与反思5.1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5.2 反思君主专制政体:通过对君主专制政体的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专题一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提供的图文资料,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基本知识(重点);2、了解中国古代从汉朝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重点);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这一阶段的演进脉络与特点,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的能力。

(难点)4、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过程:一、基础篇学生背写上一节的知识点1、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有哪些?中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密切联系的有哪些?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三大特点是什么?4、秦统一中国的四大步骤是什么?5、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郡县制的实行,成为取代的重要标志。

6、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是指哪些人?他们各自的职责有哪些?二、升华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完成,教师适当补充。

(大概需要15分钟)1、概括秦朝至清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的主要矛盾,用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矛盾发展的趋势。

3、如何评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可结合高中常考问题一本全P15解答)三、巩固篇15分钟完成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秦以后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进与强化的过程。

重点把握了两对矛盾的发展变化(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课后反思:本节是学考前的一节复习课,重在让学生注意了解历史发展中的历史线索,从而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但由于学生课下预习不够到位,以至于背写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较缓慢。

希望以后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一、独学指导:1. 知识指导: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 独立学习:知识点一 法令出一1.创立 秦始皇开始使用 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 、 、 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知识点二 君权和相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帝相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分散相权的措施:(1)汉朝:措施:汉武帝①频繁更换_________严厉处置犯有过错的丞相。

②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和高级将领参与朝政,形成_______ ,又称“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做出______,与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______相对应。

(2)唐朝:实行 _______________ ,决策机构是_________省,审议机构是________省,执行机构是____________,下设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六部。

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___________作为三省议政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进一步分散相权。

(3)宋朝:___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__________ 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司枢密使。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___________为副宰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监察制度在封建时代是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1、秦:设专门官员,中央设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____。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第一章: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1.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定义: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1.2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等。

1.3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包括君主的绝对权力、世袭制度、中央集权和等级制度等。

第二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2.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君主专制政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封建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等。

2.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受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国家权力的加强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2.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君主专制政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如欧洲君主专制政体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的封建君主制等。

第三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3.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是指君主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

3.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内部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外部威胁的增加等。

3.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的手段: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手段包括改革、中央集权、法制建设和军事力量强化等。

第四章: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4.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4.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的正面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3 探讨君主专制政体的负面影响:君主专制政体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第五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与转型5.1 介绍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是指君主制度被推翻或转变为其他政治制度。

5.2 分析君主专制政体终结的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内部的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社会变革等。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归纳的方法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两条线索〔即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理清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利用表格对比“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之间在选官对象、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历史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2、学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与总结。

【二】课标内容及重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三〖重点难点〗分析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按朝代顺序,分别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两个方面,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演变顺序:〔1〕中央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的设置以削弱相权;元朝设置了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2〕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四】不同版本的教材分析人民版教材从皇帝制的演进、君权与相权之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演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行省的设置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汉到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进程。

【一等奖教案】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一等奖教案】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参考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与帝王权力逐步强化2.了解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机构,而这种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3.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4.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5.通过事实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西汉到宋中国的政治制度屡经变化,其中中央官制变化的趋势及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明了从西汉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涉及着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制作这一演变和发展的简表。

在制作简表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2.集中串讲,并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培养学生的总结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宋朝1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从西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经历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争夺,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理清各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从汉至元的历史时空中去筛选史实说明这一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最大特点。

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法令出一”、“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个栏目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

二、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能力与方法(1)、通过多渠道搜集关于专制皇权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

(2)、通过阅读书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四、重点难点:1、重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过程,主要阶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

2、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挥的作用的分析与把握。

五、新课探究导言部分:同学们是否关注过美国总统的选举?我们从报纸,电视上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是非常激烈的,就算成功当选,总统的权利还要受到参议院、众议院来自各方面的制约。

不象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

那皇帝的这种权利是由什么制度赋予的呢?对了,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经过秦汉、宋元、隋唐等阶段的不断发展,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演进与强化与强化教案1

君主专制演进与强化与强化教案1
材料四: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反映什么选官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以及西方人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3分)
教学难点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及课本中其他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新课导入《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三.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变化
1.演变历程:
(1)秦代:①中央:;②地方:(郡)监御史。
(2)汉代:①中央: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②地方:汉武帝设“十三州部”毎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3)科举制度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起到了一定的选拔人才的作用,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现代选拔制度奠定了基础。
(4)废除原因:明清推行“八股取士”,使科举成为愚民政策,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选拔出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日益出现的严重弊端表明其难以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2019最新人民版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古代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2021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教案

2021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教案

2021人民版必修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教案宣政院(藏、川、青)5、明:承宣布政使司、府、县6、清:省、道、府、县从以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出了什么规律性认识?提示: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专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操纵。

②不断改革地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点,专门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③对人们的思想操纵日益加强。

(第三点内容教师可作为补充)【重难点问题释疑】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魏晋南北朝时显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东汉以来的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又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这三个部门尚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

(2)隋唐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隋简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差不多上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幸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朝中枢权益机构的变化宋朝三省长官形同虚设,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枢密院掌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

而财政归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

(4)元朝实行一省制元朝建立后,废止三省,只设中书省,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1)相同点:差不多上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点行政制度;目的差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或回答终止后,教师快速在黑板上将相关问题的知识框架进行板书;或事先做好课件。

如此学生能够形成对知识的直观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自主学习】
二.思考题目:
1.我国古代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制度为之服务?
2.围绕君主专制政体有哪两对基本矛盾?汉唐及宋代统治者力图通过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三.自主解答:
1.简述我国古代选官用人有基本制度.
2.简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
【互动学习】
一.情景激趣
相信同学们看过许多古妆戏,特别是许多涉及古代帝王的古妆戏.不知你发现没有:君臣在朝堂上议政的时候,皇帝为什么坐北面南,高高在上;大臣在汉代可以在君主面前坐而议政,到了唐宋时候基本是在君主面前站而议政,到了明清时候则基本上是跪而议政,皇帝在朝堂之上杖责(杀)时有发生,特别是清代大臣不敢直视皇帝,多葡伏在地听取其旨意。

这些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的什么特点和发展趋势呢?另外古代王朝中后期政治生活中为什么经常出现的大臣、外戚、宦官专权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不是偶发而是带有一定必然性的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二.探索生趣
主题一."法令出一"(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天下独尊,集权(行政司法军权等)于一身
2.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是典型的个人政治(人治)
3.君臣关系是主仆(奴)关系
探究1.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于何人?又是什么时候走到历史尽头?有关专制帝王的规定你还了解哪些?(提示:产生方式,服饰,称谓等)这些规定的实质是什么?
主题二.君权和相权(基本矛盾之一)
1.丞相制度的特点: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与皇权专制有矛盾.
2.汉唐及宋元统治者解决相权威的措施
探究2.你认为汉唐宋元统治者解决相权威的措施中最基本的共同做法是什么?
(提示:增设机构分割相权;增加宰相人数;集体辅助政)
主题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探究3.从历代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主题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我国在夏,商,周时期,主要实行的是世官制,也叫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由国王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分封侯,卿,大夫等,而这些侯,卿,大夫等要么是父死子继,要么是兄终弟及,世袭其职,世受其禄。

(此制度也是我国后来姓氏的来源之一:如司马,仓氏和庾姓等)
2、察举制:汉武帝创立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察举制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

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4、科举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探究4.如何科学客观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d.科举制后来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影响.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主题五: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秦汉: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来演变为州、郡、县三级
2.唐宋:三级行政(道、州、县;或路、州、县)
3.元朝: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1)特点:①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创立行省制);②建立了中央政府部分地区直接管理制度(中书省直辖“腹里”;宣政院管辖藏区)
(2)关于行省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行省制度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元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总结固趣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总特点(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3) 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作用和影响(封建社会前期中期)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④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国家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2)消极影响:
①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这些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又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2.本课知识表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