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现当代文学论文
中国近代文学在急风暴雨中步履艰难而又急促地走完了它的全程,在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近代文学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和终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并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
中国近代文学是历史转型期的文学,又处于中西文化交流和撞击的大潮之中,因此它具有许多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新内蕴、新形式和新特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倘与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研究相比,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差距。
但,许多专家学者在这块处女地上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贡献仍值得我们珍视。
今天适逢世纪之交,回顾一下本世纪来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不论是从总结中国文学研究学术史的角度,还是对推动21世纪的近代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近代文学的终点是“五四”运动,然而早在“五四”前,就已有人着手近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如寅半生(钟骏文)的《小说闲评》(1906)、俞明震《觚庵漫笔》(1907 —1908)、刘师培的《论近世文学之变迁》(1907)、李详的《论桐城派》(1909),以上这些笔记和评论文字多是对某一作品和某一文派即兴式的评论,也有关于作家真实姓名的考索和身世的介绍,总的说还比较零碎、肤浅,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更谈不到对近代文学整体的探讨和发展规律的揭示。
但在“五四”前的笔记和文章中也有个别有价值的见解,如《谭瀛室随笔》指出《官场现形记》的结构“仿《儒林外史》,每一人演述完峻,即递入他人,全书以此蝉联而下,盖章回小说之变体也”(注:转引自蒋瑞藻编:《小说考证》下册,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版,第415页。
)。
再如黄人的《小说小话》评《三侠五义》云:“豪情壮采,可集剑侠传之大成,排《水浒记(传)》之壁垒”;“而摹写人情冷暖,世途险恶,亦曲尽其妙,不独为侠义添颊毫也”(注:《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5—376页。
)。
像如上这类中肯的、有见地的评论在当时并不多见。
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郑海军延边大学摘要:近代以来,中韩两国的文学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文学形式见证了它们成为文学主流的过程。
两国文学从亲密到疏远的过程中充满了大量的新题材和新事物,是一段井喷式的小说创作时期。
这部新小说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汉语和韩语的新小说。
这就是新中韩小说的改变,中韩小说的历史以及中韩小说思想概念和形式的变化。
关键词: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新小说连接了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的过渡纽带。
对中国新小说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部中国晚清小说史应该被看作是阿英先生的《晚清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文学”应运而生;韩国新小说始于安州,他创造了“韩国文学史”。
韩国新小说从强调外国文学的角色到以民族文学为中心的内在传承。
结合这种背景发展,本文对中韩近代新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
一、中韩近代新小说的思想改变从现代学派的建立和运作开始,随着中韩两国新教育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西方文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和韩国,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词汇的使用已经成为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工具,文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突出,小说的潜在读者也大大增加。
韩国在近代救国的理念与中国基本一致。
在近代,两国不得不在西方列强的攻击下对外开放。
在梁启超的“小说革命”中,西方小说在朝鲜文学中的记录仅仅是几个字,在两国改革前后,小说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小说已经成为表现历史、改造社会的工具。
翻译小说的重点最初放在政治小说上。
在引进当地语言的过程中,西方小说和小说家的翻译存在着一些误解。
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也被称为“英国意识形态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被一个接一个地翻译出来。
读者和文化氛围在这两个国家的小说中创造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语言得到极大地丰富。
二、中韩新小说的历程(一)以时事进入小说它关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小说的主题被仔细分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近代中国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自20世纪初起,中国近代小说研究逐渐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历史,并分析其研究方法和成果。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
在这个时期,许多学者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小说研究。
他们致力于整理、研究和评价中国古代小说,为后来的近代小说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小说界出现了一股新的声音,开始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尝试用小说来反映和批判社会现象。
这一时期的小说家如胡风、巴金等,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小说的面貌,并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近代小说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的小说研究逐渐脱离封建旧制,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变革对小说的影响,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创作手法。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二、研究方法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方法多样,其中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批评研究等。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分析,学者们能够深入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和社会影响;通过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异同,可以找到其共同的创作特点和风格;通过批评研究,可以对小说进行深入的评价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也成为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文学与社会、政治、哲学、历史等领域之间的关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小说,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和深度。
三、研究成果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成果丰富多样,既有研究小说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又有研究小说与社会现象、人类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小说的思想内涵方面,研究者们揭示了不同作家、作品之间的思想观点和主题。
例如,鲁迅的小说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对封建礼教、民族压迫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沈从文的小说则表达了对农村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1.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2.舒芜等编:《中国近代文论选》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5.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小河》、《西山小品》6.冰心:《繁星》、《春水》、《超人》、《寂寞》、《分》7.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8.许地山:《缀网劳蛛》、《春桃》9.王统照:《沉思》10.丁西林:《一只马蜂》11.田汉:《名优之死》12.洪深:《五奎桥》13.鲁迅:《坟》、《热风》、《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14.台静农:《烛焰》、《拜堂》、《天二哥》15.徐钦文:《鼻涕阿二》16.鲁彦:《柚子》、《一个危险的人物》17.蹇先艾:《水葬》18.许杰:《改嫁》、《赌徒吉顺》19.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20.郭沫若:《女神》、《星空》、《瓶》、《三个叛逆的女性》21.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22.冯沅君:《隔绝》、《旅行》、《隔绝以后》23.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一个情妇的日记》24.凌淑华:《绣枕》、《酒后》25.苏青:《结婚十年》2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27.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28.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封锁》、《连环套》29.闻一多:《死水》、《诗的格律》30.朱湘:《采莲曲》、《摇篮歌》31.戴望舒:《雨巷》、《狱中题壁》32.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娜拉一首》、《“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33.刘半农:《相隔一层纸》34.沈尹默:《人力车夫》35.蒋光慈:《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36.殷夫:《别了,哥哥》、《血字》37.叶紫:《丰收》38.茅盾:《春蚕》、《林家铺子》、《子夜》39.巴金:《家》、《寒夜》40.老舍:《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骆驼祥子》41.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42.沈从文:《边城》、《丈夫》、《萧萧》、《柏子》、《八骏图》43.穆时英:《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街景》44.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流》45.施蛰存:《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46.徐訏:《鬼恋》、《吉卜赛的诱惑》、《丈夫》、《赌窟里的花魂》47.吴组缃:《菉竹山房》48.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49.艾芜:《山峡中》50.张恨水:《啼笑因缘》51.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给亡妇》52.陆蠡:《囚绿记》53.废名:《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54.吴祖光:《风雪夜归人》55.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土地》56.张天翼:《皮带》、《包氏父子》、《砥柱》、《华威先生》57.陈白尘:《升官图》58.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围城》59.牛汉:《爱》60.绿原:《小时候》61.鲁藜:《泥土》62.阿垅:《孤岛》63.杜运燮:《闪电》、《山》64.梅娘:《蚌》、《蟹》、《侏儒》6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邪不压正》66.孙犁:《荷花淀》、《嘱咐》67.茅盾原著、夏衍改编:《春蚕》68.史东山:《八千里路云和月》69.袁牧之:《桃李劫》70.夏衍:《上海24小时》、《上海屋檐下》(话剧)71.《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武子胥·战樊城》72.《经典京剧剧本全编·失街亭》。
近代文学史参考书
杨 义:《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刘 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 园:《艰难的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景深:《中国文学史新编》,上海北新书局,1936年1月初版。
阿 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杨世骥:《文苑谈往》第1集,中华书局,1945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1955级:《中国小说史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6级:《中国近代文学史稿》,中华书局,1960年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 编著《中国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任访秋:《中国新文学的渊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任访秋 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关爱和:《从古典走向现代——论历史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陈平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夏晓虹:《晚清的魅力》,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杨 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近代文学史参考书
一、参考资料:
文学史论著作
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齐鲁书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备受重视。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概况,包括各自的发展历程和研究重点。
然后详细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接着,分析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最后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研究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结论部分阐述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以及其在文学界和文化领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方法, 发展, 成果, 现状, 问题, 新思路, 比较, 意义, 展望, 未来1. 引言1.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概况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研究内容。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艺术精华,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古代文学研究以其开创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途径。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包括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与评介、文学理论研究等内容,其中文学史研究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分类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学的演变脉络和特点,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和学术交流。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认可和赞誉。
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古代文学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1.2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况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蒋光慈、钱杏邨(阿英)
•
维嘉先生!我真形容不出来人世间是如何的狠毒,人 们的心是如何的不测!在这一两个钟头之内,我父母双双 地被迫着惨死——他俩永远地变成黑暗的牺牲者,永远地 含冤以终古!说起来,真令人发指心碎啊!当时我还是一 个小孩子,一点幼稚的心灵怎能经这般无可比拟的刺激, 我真不晓得为什么我没有疯癫,我还能一直活到现在。 • 原来我去后不久,刘老太爷派一些伙计们到我家来挑 课租。他们如狼似虎的拿着扁担稻箩跑到我家来,不问我 家愿意与否,就下手向谷仓中量谷。我母亲起初只当他们 是抢谷的强盗,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刘老太爷的伙计。她本 是一个弱女子,至此也忍不得不向他们大骂了。病在床上 的父亲见着如此的情形,于是连气带痛,就大叫一声死去 了——永远地死去了。母亲见着父亲死去,环顾室内的物 品狼藉,以为没有再活着的兴趣,遂亦在父亲的面前用剪 刀刺喉而自尽了。
• 1930年钱杏邨先後当选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 委员﹐这时他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和研 究﹐同时﹐开始研究近现代和明清的文学资料。 著有《现代中国女作家》(1931)﹑《现代中国文 学论》(1933)﹑《中国新文坛秘录》(1933)﹑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1934)﹑《夜航集》 (1935)﹑《现代十六家小品》(1935)﹑《小说闲 谈》(1936)﹑《海市集》(1936)等。30年代初期 ﹐他还和夏衍﹑郑伯奇组成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 组﹐参加电影工作。 1937年他编就《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的初稿 5集。 还陆续创作了《碧血花》﹑《海国英雄》﹑《杨 娥传》等宣传爱国主义﹑发扬民族气节的话剧。
• “你为什么不即刻来见我呢?”李尚志插着问。曼 英没有即刻回答他,沉吟了一会,轻轻地说道: • “亲爱的,我不但要洗净了身体来见你,我 并且要将自己的内心,角角落落,好好地翻造一 下才来见你呢。所以我进了工厂,所以我呵,你 的话真是不错的!群众的奋斗的生活,现在完全 把我的身心改造了。哥哥,我现在可以爱你了” • 两人紧紧地拥抱起来。爱情的热力将两人溶 解成一体了。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曼英如梦醒了一 般,即刻便立起身来。 “
简论阿英的藏书与目录学贡献
简论阿英的藏书与目录学贡献阿英(1900~1977),原名钱杏邨,又名钱德富,安徽芜湖人,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史家和藏书家。
少年时在家乡读书。
青年时参加过五四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与蒋光慈等人组织“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
1930年加入“左联”,曾任常委,又任中国左翼同盟常委。
抗战期间,留在上海,为出版《鲁迅全集》提供了重要资料,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方志敏烈士的遗稿,并设法出版。
孤岛时期,与郭沫若、夏衍创办《救亡时报》,主编《文献》杂志。
1941年全家转移至苏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文委书记。
解放后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天津文联主席,兼任《民间文学》主编。
“文革”受追害。
1977年患癌症逝世。
其代表作品有《碧血花》、《李闯王》、《海国英雄》、《洪宣娇》等。
阿英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百科全书式作家。
他不但在革命文学批评、历史剧、散文、诗歌和小说等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尤其是其革命古典主义的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使之成为现代中国左翼文艺的理论闯将;而且,他还是一位广有影响的近代中国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史家,对档案学建设也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说起阿英,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近代文学史家,而知道他在我国藏书和目录事业上的贡献的人并不多。
阿英是中国现代屈指可数的大藏书家之一,为藏书耗费了毕生的心血、巨大的财力。
阿英的散文《海上买书记》、《西门买书记》、《城煌庙的书市》、《浙东访小说记》、《苏常买书记》等,生动地记叙了他寻书、买书的酸甜苦辣。
阿英只要手里有钱,就要到书市去,大大小小的书店,他没有不熟悉的,他说起书店来也如数家珍。
苏浙一带的书价低,罕见的书也多,阿英便常常前去访书,有时一两天,有时七八日。
沿途每到一地必先访书,一次他到达苏州时,书商们已收了市,有的人家连灯也都熄灭了,他便挨户敲门,看了几家,时间太晚了,连门也敲不开了。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答案:请私塾先生进入家庭2.中国第一所自办的女子大学是答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助推女儿们成为女作家的因素答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不开明家庭4.1919年后,女高师的课程设置发生了一些改变,以下哪个选项不在其中答案:家事科地位逐步上升5.下列选项注明了作家与其塑造的女学生形象特点,不相符的是答案:凌叔华——从去情欲化中苏醒的女学生6.在1936 年阿英所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中,阿英特别评价了六位作家。
以下选项中与其评价不相符的是答案:凌叔华:“现实生活中的闺秀”,“有意识的泄密者”7.冰心是《新文学大系》中被收录作品最多的女作家,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以下哪一选项中?答案:《小说二集》8.凌叔华的第一篇小说是?答案:《女儿身世太凄凉》9.在第二个十年里,作家丁玲与萧红对现代女性文学传统的新贡献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答案:丁玲以女儿身份看到了人的肉体欲望所在10.冰心小说《笑》发表在?答案:《小说月报》11.以下选项中的陈述及评价与凌叔华不相符的是答案:她延续了历来读者印象中的闺秀写作12.关于“生死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答案:“生死场”是一个与人无关的形而上场域13.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殊贡献是答案:她道出了作为迫害者的女性,以及一位女性如何从受害者逐渐变成迫害者的过程14.下列选项中,对女儿们走出家,成为女学生没有助益的是?答案:名士文人在家中收女弟子15.在1936年阿英所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中,涉及女作家部分被收录不包括哪种类型答案:序言荐语16.“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其为第一人。
”这句话,是茅盾对谁的评价?答案:庐隐17.萧红的哪部作品被葛浩文评价为“当时的女性如何间接地经历战争”?答案:《生死场》18.有关张爱玲小说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精神性19.萧军受人之托看望被关在地下旅馆的萧红是哪一年?答案:19322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答案:康梁对女性的自由意志予以尊重,号召女性放足,进入学校21.作家作品结集的意义包括?答案:能为批评者提供参考阅读的机会有利于作品自我风格的建构有助于呈现作家的全面创作实绩22.下列选项作家,文本与人物形象一一对应的是答案: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英云庐隐——《或人的悲哀》——亚侠庐隐——《海滨故人》——宗莹冯沅君——《隔绝》——隽华23.“五四”时代的名言――“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意味着?答案:拥有对“自己”的权利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新女性个人意志的萌醒24.下列哪些作品是对“小脚女人”群体予以关注的?答案:石评梅《弃妇》冯沅君《贞妇》袁昌英《孔雀东南飞》25.冰心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女学生形象,大致可以分成几类?答案:风格委婉受到新式教育、勇于思索的女学生被社会损害者26.下列选项中对冯沅君小说描述正确的是?答案:《旅行》中,“我”的身体其实并没有完全苏醒《旅行》中,冯沅君开始尝试使用自白式表达, 讲述“我”的心灵世界冯沅君勇敢而无畏的描写了女性的毫无掩饰的恋爱心理《隔绝》以自己的情人“士轸”为倾诉对象27.下列选项描述了凌叔华小说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答案:《绣枕》:大小姐在做绣枕时格外细致和小心,绣枕寄托了她的畅想与憧憬《茶会以后》:阿英与阿珠在谈论到茶会上的男青年时,泄露了待嫁女儿的内心28.有关萧红,下面哪一(或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答案:萧红不因想到自己的书写会导致别人怪异的目光和奇怪的流言便羞怯地停下笔萧红的书写色彩是硬的,是浓烈的而不是素雅的作为书写者,萧红是无畏的,是大勇者29.有关女性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它要深刻认识到在受迫害的过程中女性自身的问题它不是重复女性受迫害的处境30.在《几位当代中国女小说家》一文中作者毅真评述女作家作品的标准不包括?答案:作品能反映作家的女性意识作品对现实社会有所批判31.男性作家书写的女学生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形象。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一)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一)【内容提要】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新的学术人才的涌现,其中不乏像钱钟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第二是权威性的学术机构真正开始运作,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第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形态基本确立;第四是代表20世纪学术研究水平的学术论着最集中地产生在30、40年代。
【关键词】人员构成/学术机构/学科形态/学术经典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深化时期。
其特征至少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研究格局的变化,学者队伍基本上由五四时期及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学人构成,这样的人员结构给30、4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带来了全面的影响。
二是现代学术机构真正运作起来。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影响巨大的学术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都是在30年代开始全面、系统地实施研究计划。
三是20世纪的中国学术的学科形态在这时基本确定。
就文学研究而言,小说史、戏曲史、词学、文学批评史、晚清小说史、新文学史等研究专题,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各大学的国文系或中文系被逐步列为专业课程,由专职人员系统讲授,形成了20世纪特有的文学研究专题,对20世纪后来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代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论着最集中地产生在30、40年代。
像吴梅的《曲学通论》、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阿英的《晚清小说史》、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辨》、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钱钟书的《谈艺录》等一大批优秀的学术论着在这一时期完成或出版。
正是有了这些出色的研究成果作基础,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才得以确立。
因此,在概括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学术成果时,我们应该注意到30、40年代在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即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新文化确立的现代学术规范和样式,另一方面,30、40年代的研究者在各个研究的具体领域又体现出自己的研究风格和个性。
论阿英《晚清文学丛钞》的独特贡献
论 阿英 《 晚清文学丛钞 》的独特贡献
王 慧 (河北大学文学院 0 10 7 02)
摘要 :对于近代 文学的研 究 ,学术界在 此方 面一直 以来比较 薄 弱 , 开和加强这个阶段 的资料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阿英 的 《 展 晚清文 学丛钞 》是 近代文 学作 品、文 学史资料 的汇编, 它的 问世对 近现代 文 学研 究具有 重要 意义。虽然 《 丛钞 》并未完全 出版 ,我们对 于未出三 卷不得 知晓,但是 已出的九卷 已是 浩繁 巨制 ,尤其是 小说方 面最好 。 无论是从所 涉领域 、编选思想,还是学术影响方面 ,这套丛 书都具有 独特 的贡献 ,为后世的理论研究和 资料查找提供 了重要依据 。 关键词 :阿英 ;涉猎领域 ;编选思想 ;影响 2 世纪 9 年 代 以来 ,随着 对现 代 性与 晚清 文 学联 系 方面 的研 O O 究 不 断深入 ,现 代 文学 的上 限逐渐 延 展 ,对 晚清 文学 的研 究 也前 所 未有 地被 推 向学 术研 究 的前 沿 。但 由于 学界 对 这段 “ 渡 ”文 过 学 的忽 视 ,作 品搜集 和 理论 研 究上 难 以形 成完 整 的 、系统 性 的 资 料提 供 ,这 成为 近代 文 学研 究 中最 大 的 困难 。对 于这 个阶 段 史料 的搜 集和 研 究 ,始于 鲁迅 先 生 ,之 后 胡适 、阿 英 、郑 振铎 、魏 绍 昌、陈 子展 等学 者都 在此 方 面做 出了很 大成 绩 ,奠 定 了研 究工 作 的基 础 。其 中 ,阿英 是著 名 的藏 书家 ,是 史料 方面 的权 威 ,是 中 国近 代文 学研 究 的开 拓者 之 一 ,无论 是 从 资料 的整 理 与 出版 ,或 是编 写书 目,还 是研 究论 著 方面 ,都 对 晚清 文 学 的研 究做 出 了重 要 的贡献 ,他 的 《 清文 学 丛钞 》更 是 具有 独特 的学术 价值 和 不 晚 容忽视 的影 响 力。 集 藏书 家 、作 家 、学 者 为一 身 的阿 英具 有独 特 的学 术个 性 , 使得 《 晚清 文 学丛 钞 》在 编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 想上 体 现 了完 备性 、 时代 感 ,肯 定 了俗文 学 的价值 。 首 先 ,他 重 视 资 料 建 设 ,力 求 详 尽 。 所 谓 “ 手难 为无 米 巧 之炊 ”, 资料 是一 切研 究 工作 的基 础 。 阿英 本身 是 著名 的大 藏 书 家 ,非 常重 视搜 集 、整 理 、编 纂近 代 文学 方 面 的资料 ,经常 搜集 难见 的孤 本 、抄 本 ,也 会 为一 些罕 见 的书 刊 杂志 奔去 书摊 访 书 、 淘书 ,这 成 为编 写 《 钞 》 的有利 和 必要 条件 。其 中不少 作 品或 丛 只见 于 当 时 的报 刊 杂 志, 曾刊 印单 行本 ;或 虽 有单 行 本 而早 已 未 绝 版 。所 录作 品亦 力求 搜 采 完 备, 梁 启超 的 《 中 国未 来记 》 如 新 被收在 《 饮冰 室 合集 》 (9 6 13 )里 四回 ,阿英 在编 《 小说 一卷 》 时 “ 现据 《 小 说 》补 入 第 五 回 ” ,力求 收 录 最全 版 本 ,而 且 新 指 出第 五 回的重 要意 义 。 同 时 ,重 视 思 想 倾 向 , 时代 感 强 。 “ 英 在 新 文 学 史 上 具 阿 有 多 重身 份 : 战 士 、学 者 、作 家 。而 战 士精 神 凌 驾一 切 。 ” 作 为 文学 革命 家 ,激 进 的思 想 决定 阿英 文 学研 究 的时 代性 。他关 注 现 实 ,所选 作 品 多为 具有 爱 国意 识 的 ,鼓励 革命 或 抨击 社会 黑 暗 的 ,影 响广 泛 而有 力 的 ,体现 了当下 的社会 思想 和 生活 状况 。他 在编 选传 奇 杂剧 时说 : “ 本书 所 选 ,即 以此类 富有 爱 国主义 和 民 族主 义之 传 奇 、杂 剧 为主 ,借 以见 当时 反清 、反 帝运 动 在文 学上 之 巨大 成 就 。 ” 我 们 还可 以看 到 阿英 在 评 嘿生 的 《 玉佛 缘 》等 对提 倡妇 女 解放 ,破 除迷信 的小 说时 ,称 它们 是 “ 贴 有益 的药 一 剂 ” 。在 谈 及 部 分 已选 作 品 时也 会 提 到 : “由于 作 者 的 思想 立 场 ,也 同样 的含 有落 后 、甚 至 有毒 素 的东 西 。希 望在 进行 研 究 时 能加 以注 意 。’ ⑥ ’
半是文人半是兵
半是文人半是兵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0年第03期钱杏邮有一张照片,身穿军服,脸上一抹坚定的微笑目视前方。
如果不认识他的人只看照片,多半会认为这就是一位革命年代的军人。
但熟悉的人往往会报出一连串的前缀来形容他,革命家、剧作家、文学理论家、文艺评论家,以至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等等。
新四军中的文艺骨干颇多,钱杏邨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五四风云踏征程钱杏邨,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笔名阿英、若英、魏如晦等,生于1900年2月6日,安徽芜湖人。
钱杏邨的父亲是一名修钟表的匠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总能承担起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日子也越过越好。
钱杏邨所读的徽州小学聘请了卢伯荪、王肖山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前辈当老师,隔壁的安徽公学更是被称为“安徽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幼时的学习经历为钱杏邨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他在这些革命师长的熏陶下,在幼小的心灵中洒下了革命的种子。
这期间,钱杏邨还结识了同学校的李克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钱杏邨参加了当地的童子团,第一次有了革命的实践经历。
由于公立学校全部停课,父亲将他送进了教会办的圣雅各中学,西式的教育更加打开了钱杏邨的视野。
此后,他又先后辗转省立第一商业中学、萃文中学等学校读书。
这期间,钱杏邨逐渐确定了文学和戏剧的兴趣方向,他遍读中国文学名著,尝试翻译英美作家短篇名著,参演学校话剧,参加进步团体。
高中毕业,从事了短暂的邮差工作后,在亲友的资助下,钱杏邨于1918年前往上海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就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钱杏邨由于平时表现积极,被同学们推举为代表,出席全市学生代表大会。
同时,由于擅长写作,他在上海学生界联合会的《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杂志担任编辑。
这一时期《新青年》《湘江评论》等发起新文化运动。
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杂志在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想上走在前列的钱杏邨更是深受感染。
他此时不仅热衷于写作,更主动投身革命实践,在校内担任学生会秘书长,一边负责学校组织、宣传和纠察等工作,一边为在外联络奔波的学生会长郑希庄出谋划策。
近年来学界对阿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再认识
近年来学界对阿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再认识作者简介:龙莹莹(1988—),山东济宁市人,济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主攻近代文学方向。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阿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料的收藏、整理及其对近代小说和近代俗文学,如弹词、鼓词等的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奠基作用。
近年来,学界对阿英在中国近代文学方面做出的成果有了公正、合理的认识,对阿英这位近代文学的先驱有了更加正确的评价,本论文旨在对当前学界学者对阿英中国近代文学成果的认识做简单梳理。
关键词:阿英;中国近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阿英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几乎是将毕生的精力用于对近代文学史料的收藏、整理及其对近代小说和近代俗文学,如弹词、鼓词等的研究。
郭延礼先生评价阿英先生说:“阿英是在近代文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大、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
①当前学界对阿英的研究势头颇热,已经形成“阿英现象”。
对阿英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对其生平经历的研究,对阿英文艺批评成果的研究,对阿英文学成果的窥探,以及对阿英史料学的探索。
其中,对阿英近代文学研究成果的探索主要有以下。
现已发表的有关阿英近代文学研究的研究论文主要有三篇,分别为麦若鹏《阿英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上的贡献》②,郭延礼的《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③,左鹏军的《近代文学的自觉和奠基——阿英先生的近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④。
麦若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注意到阿英在近代文学研究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是难能可贵的。
他归纳了阿英近代文学研究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和现实生活联系,为压迫剥削,为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以及建设服务,二是和现代、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相联系,为建设和发展进步的革命的文学服务。
麦若鹏从文体学的角度,把阿英对近代文学的研究分为对近代小说、说唱文学、翻译文学等几个方面,并总结出阿英的研究风格及特色。
论阿英的辛亥文学研究、
辛亥革命的功过得失,研究者较多。
然而,研究辛亥革命文学艺术的学者却屈指可数,阿英便是其中的一员。
他较早地把目光投向这一为人疏忽的领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总结了辛亥革命前驱者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耕耘与收获。
就阿英研究的视点来看,他指的辛亥革命文学范围当为两类,一是辛亥革命志士创作的文学作品,二是直接宣扬推翻清政体,歌颂辛亥英雄的作品。
阿英十分清楚:辛亥革命既然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国体的政治运动,他的领导人必然会重视革命舆论的鼓动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
辛亥革命志士们确实认识到,民心的向背,民众的觉醒程度直接关系到这场大革命的命运。
没有民众的支持,缺少人民的理解,即使革命成功一时,也难以获得持久胜利。
因而,辛亥革命志士们在从事政治、军事活动的同时,积极办报出刊,大造革命舆论。
而且,为了更有效地唤起民众的觉醒,帮助人民更好地了解这场革命的性质、意义,辛亥革命家们还创作了不少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艺作品。
诚如阿英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前夜,曾经有过好多种带文艺性的宣传革命的文选。
里面所收的文章,从报章体论评、古体散文,一直到小说、戏曲、笔记,内容充满了革命的感情”,“影响很大”。
①阿英认为,辛亥革命家在宣传革命方面,成就突出的是办白话报。
“1904年前后,出现了好多种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白话报”’。
②最早的白话报是《觉民》。
影响最大,发刊时间最长的有《中国白话报》。
以地区名义为题的,有《湖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福建白话报》、《江苏白话报》、《吴郡白话报》、《直隶白话报》、《第一晋话报》、《滇话》、《扬子江白话报》等。
这些白话报的主要内容不外是“觉民”和“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对白话报情有独钟,就是考虑到当时一般群众文化程度低,只有用白话文的形式宣传革命,才能让老百姓看透政治的黑暗,了解革命的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革命家同样重视民众的宣传工作,重视对人民的鼓励与启蒙。
同时,它也说明,提倡白话,最早是与资产阶级革命同起步,为呼应旧民主主义的勃兴而形成的文学普及思潮。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做研究工作无文本不行,离开小说文本,也就谈不到研究。所以整理与出版近代小说是研究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八十年代之后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除出版或再版了数十种近代小说的单行本外,近年来又出版了中国近代小说大系、丛书或系列,比较重要的有:
以上八种大系、丛书和选本,是研究近代小说必备的参考书。
此外还有几种丛书和选本,也有参考价值。
9。方正耀、张菊如选注的《近代短篇小说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收近代各类短篇小说32篇,属读本性质,但出版时间较早,虽研究价值不大,其意义不可抹煞。
10。《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精装20册,选中长篇小说60种,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以上这些大系、丛书、系列中所收入的近代小说,也许只占现存近代小说的几十分之一,并不足以反映中国近代小说的全貌,而且有些小说的校勘整理也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如此,以上数百种小说的面世对近代小说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无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本。这对深化近代小说的研究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总之,近代小说的整理和出版是有成绩的,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一个建设工程。
1。复旦大学编:《中国近代小说大系》,80卷,4000多万字,除1卷目录外,79卷为小说,收小说405部(长篇206部,短篇199篇),这是目前收中国近代小说最多的一部“大系”。
2。台湾王孝廉等主编的《晚清小说大系》,台湾文雅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出版,精装37册,共收小说(中长篇)78种,这是出版较早的一部近代小说大系,在海内外影响较大。
以上这四种目录,以日本人樽本照雄的目录着录近代小说(包括创作和翻译)最多,搜集的一书多种版本最全。从樽本氏的目录得知:近代(1840-1919)有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1万余种,这是九十年代之前谁也想不到的,今天均有小说书名(篇名)、出版机构或发表报刊、出版或发表时间可查可证。这一惊人数字的存在,不能不引起学术界对近代小说的重新认识。
阿英的史料汇编研究成果之《晚清文学丛钞》
2 0 1 硼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料 汇编研究成果之《 晚清 文学丛钞》
龙 莹 莹
( 济 南大学 文学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2 2 )
摘 要: 阿英 曾将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近代 史料的保护和 完善 方面, 他 不但 编写 了很 多具有价值的 目录著作 , 在 史
外, 阿英在《 俄罗斯文学卷 》 中编 入了很多 著名作家 的代表性 戏 曲作品真实反映 时代 的基 础上 , 指 出这些作品在思想观点 、 作品, 如普希金的《 俄 国情史 》 , 莱 蒙托夫的《 银钮碑 》 等等 。用
和广 为流行 , 体现出阿英 对翻译文学 的重视 。
艺术性 、 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 , 如狭隘的民族 主义和保 皇
以看 出。在《 晚清文学丛钞 》 九卷 中 , 以小说为名 的就有五卷 ,
小说 卷一 、 二、 三、 四 以收录单行本为主 , 有些甚至是曾经未刊 印过 的 , 个别也 已经绝版 , 但 鉴于这些 作品在当时当地产生 的 巨大影响 , 阿英将这些珍 贵的作品收 录在 内, 共包括 吴趼人 、 李伯元等人在 内的 1 7位作家 的 2 0多部小说 。这些小说的主 题 多半是抨击腐 败 、 消极 落后的思想 , 宣 扬爱 国主义 、 革 命意 识和民主主义 , 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状况 。 《 晚清文学丛钞》 还有两卷是关涉翻译 文学的。 《 域外文学 译 文卷》 收录 了影 响较广 的一些名著 、 名译 和早期译 本 , 包括 各国的诗 歌 、 小说 、 戏剧译文 。翻译界的代表人物林纾 的六种 译著也被 收录在 内。对 于俄 罗斯 文学 , 阿英有着特殊 的感情 , 正如他所说 : “ 俄罗斯文学 和苏联 文学 , 对 中国的民主革命 、 社 会 主义革命 , 以及新 的文艺 的建设 , 从 1 9 0 0年 以来 , 一直是起 着鼓舞作用 的。 ” ①除 了写了很 多关 于俄罗斯文学 的批评作 品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 介绍中国近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则是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理、编辑和出版,汇集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经典。
2. 编纂历史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编纂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的文学界积极探索和整理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并将之命名为“中国近代文学”。
随后,为了更好地保留和传承这一时期的文学遗产,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3. 分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按文学体裁和时期进行了分类编纂。
主要的分类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其中,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红楼梦》、《家》等。
诗歌则包括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作品,如徐志摩、郭沫若等。
戏剧则涉及了京剧、话剧等多个剧种,散文则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散文作品。
3.1 小说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最为丰富和多样的部分之一。
这一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大量小说作品。
其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小说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它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和腐朽。
此外,《家》、《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现代小说也在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3.2 诗歌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另一重要的分类。
中国近代文学中涌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
例如,徐志摩以其激情犀利、充满对生活热爱的诗歌著称;郭沫若则以其史诗般的长篇诗《长城》而闻名于世。
这些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独特感悟。
3.3 戏剧戏剧在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它融合了音乐、表演、服饰、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戏剧性吸引了广大观众。
此外,中国近代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话剧作品,如金岳霖的《雷雨》、曹禺的《日出》等。
3.4 散文散文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最为广泛的分类之一,内容丰富多样。
陈毅与作家阿英
陈毅与作家阿英
杨建民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 1941年底,日本在太平洋上同时对美、英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与此同时,一部分在上海坚持"孤岛"斗争的中国文化人,亦迅即遭到日伪的严重威胁.在租界办的书屋被查封,人员遭到逮捕.上海不能呆事变"后,陈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工作期间,陈毅感到新四军在文艺工作开展方面比较薄弱,特别是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反映军队战斗生活的方面严重不足,于是,他就希望从上海调集一批有这方面才能的文化人到苏区,加强军内的文化工作.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杨建民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阿英与近代文学研究--纪念阿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2.华中敌后战场风云与作家战时姿态——阿英《庙湾纪程》解读
3.陈毅元帅之女丛军捐赠陈毅元帅珍贵档案资料
4.阿英与《李闯王》——阿英在盐阜根据地革命文艺活动掇评
5.陈毅德副局长谈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陈毅德副局长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
关于《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英是继胡适和鲁迅之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近代文学。
阿英是在近代文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专家。
赢得了近代文学研究界极大的尊敬。
一
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资料的整理与出版;二是编写书目;三是研究论著。
下面依此顺序略加叙述。
(一)编辑与出版中国近代文学资料。
近代文学的下限距离今天还不足一个世纪,但由于学界对这段文学研究的忽视,近代文学研究资料的缺乏已成为研究中最大
的困难。
近代文学研究资料有三大特点:量大、分散,且多未整理,这点和古代文学资料的固有基础和生存状态不同。
古代文学由于研究历史长,关注的人多,资料积累比较丰富,总集、全集、别集都有出版,也较容易找到。
近代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许多作家的文集从未出版过,即使已经刊刻的,有些今天也已很难看到,而大量的小说、戏曲、诗歌、翻译文学的文本又散布在数百种报刊杂志上,查找、搜集、整理的难度是很大的。
为解决此困难,阿英先后编辑了《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和《晚清文学丛钞》两套丛书。
前者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和已整理未刊行的《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补编》,后者包括小说戏曲研究卷、说唱文学卷、小说四卷、传奇杂剧卷、域外文学译文卷、俄罗斯文学译文卷,此外尚有已编好未出版的文学论卷、诗词卷、散文与杂文卷,全部《丛钞》共12卷,500多万字。
加上《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阿英编辑近代文学作品约800万字。
(二)编写近代文学书目。
阿英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
他编写的书目,很大一部分是据自己的藏书完成的。
这样编出的书目和一般的参考、综合前人的书目或著作而编的书目大不相同。
这样的书目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因材料大多有实物目验,保证了书目的可靠与准确;二是有藏书参照,在甄别、分类和记载版本情况方面会避免很多想当然
的错误。
比如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正式出版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是研究近代小说和戏曲的必备参考书。
该书收晚清戏剧161种,晚清小说1070种(创作小说462种、翻译小说608种),1957年又出增补本,收创作小说478种,翻译小说629种,计1107种,较前增补37种。
这个书目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一般近代文学研究者具有引路人的作用,许多研究近代小说和戏剧的人都是据此书来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工作的,其历史贡献不可抹煞。
当然,从今天看,这个书目有很大的局限。
第一,书目标明“晚清”,作者所搜集文学作品的时限是光绪元年(1875)至辛亥革命(1911)。
这就无法涵盖整个近代(1840-1919),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过去学界有个错觉,以为近代小说的繁荣主要是在晚清时期,民国之后无成绩可言。
从现有能搜集到的材料看,这是不正确的。
1912年后,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较之1911年前均成上升趋势,其数量明显增多。
1907年,1908年是晚清小说数量最多的两年,而1915年的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均是以上两年的六倍和两倍,据日本樽本照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统计,1907年、1908年创作小说分别是191、251种,翻译小说分别是197、151种,而1915年创作小说为1549种,翻译小说344种。
第二,《晚清戏曲小说目》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樽本照雄编的《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比较,前者漏收的作品很多。
不说后者总收入量较前者多了近10倍,《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共10011种;即使就二者对应的
晚清部分来说,后书所收也接近前书的三倍。
第三,阿英的《晚清戏曲小说目》在搜集作品时,对发表在近代报刊上的小说有所忽略,这并不是说阿英不知道近代报刊上载有大量的小说(包括创作小说与翻译小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近代小说的主要传媒是报刊这一新的理念。
在评论阿英的近代文学研究时,我指出《晚清戏曲小说目》的几点局限,旨在说明学术的发展对前贤的超越,决无苛责该书目之意。
共7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