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滕国历史

合集下载

樊郦滕灌列传知识点总结

樊郦滕灌列传知识点总结

樊郦滕灌列传知识点总结

一、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的历史背景

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比较乱的时期,诸侯国纷争不断,天下大一统已经破裂。晋国作为一个占据中原地区的大国,逐渐衰落,形成了以三家——樊国、郦国和滕国为主要代表的三家分晋的政治格局。

2. 樊国、郦国和滕国的兴起:樊国原是晋国地,后来被分封出去,郦国是晋国的宗室,滕国则是晋国的一个支族,因此它们都具备较强的实力和地位。

3. 樊郦滕灌列传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基础:樊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郦国在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而灌国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这四个国家都是属于中国古代文化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地区。

二、樊郦滕灌列传的撰写者和编撰时间

1. 《列传》的成书时间:《列传》是春秋末期的史书,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之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历史书籍。

2. 司马迁的撰写:《列传》是由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史家之宗”,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鼻祖。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将樊郦滕灌列传编入了此书。

三、《樊郦滕灌列传》的内容

1. 樊国:《樊国列传》中主要记述了樊国的历史和樊人的风土人情,樊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樊国的国君和贤臣,以及樊国的兴衰和内外阴谋,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2. 郦国:《郦国列传》主要记载了郦国的历史沿革,郦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郦国的君臣故事,以及郦国的兴衰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滕县历史与沿革

滕县历史与沿革

千年古县-滕州

一、本市概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6°48′~117°23′和北纬34°50′~35°17′之间。东邻山亭区,东南临薛城区,西南和西部与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其中回、蒙古、朝鲜、满、彝、藏、哈尼、维吾尔、苗、布依、壮、土家、拉祜、佤、傣、达斡尔、侗、塔吉克、白、瑶、基诺、畲、鄂温克、土、僳僳、毛难、塔塔尔、仫佬、独龙等29个少数民族计4200余人。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偏东,东经117°09’,北纬35°05’;海拔61~68米;东南部城河穿城而过,中部有小黑河流经,东有京福高速公路频临,西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纵卧,城区2020年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6.55亿方,林地面积1.6万公顷,矿产资源有煤炭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28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吨。还有河沙、白云岩、石英石、铁、铝土、金刚石、黑色胆石、红色沉积岩石、萤石,稀有金属镓、锗和放射性元素铀也有一定储量。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兼产花生、大豆、甘薯及干鲜果品。共有耕地面积77384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221处,机井1.9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4%。2001年,粮食总产58.35万吨,蔬菜总产288.34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肉类总产10.82万吨,水产品总产1.32万吨。种植业复种指数为2.14,粮经比为51.5∶48.5;农业增加值实现25. 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

滕国(故城)

滕国(故城)

滕国(故城)

故城城垣分为外城和子城,子城内东北角有文公古台,所以滕国故城旧称文公里。现城垣残迹依稀可寻,外城城墙略呈长方形,东西横陈,现东北隅尚存一城角,当地居民仍沿袭旧名,称城角外田地为城外。外城南墙与子城的南墙在一条线上,外城东墙遗址尚高踞河岸。从子城的西南角向西至西滕城村,有宽约10余米的地带,地势稍高于地面,是外城南墙的一段城址。西墙在西滕城村中处西海子东,北墙在小荆河南岸,据明万历《滕县志》和清康熙《滕县志》载城周为20里。

子城遗址轮廓清楚,在外城略偏东南处,近方形,残留的土墙一般高约3米,最高的4米。下部宽可达10米,顶部最宽处约2米,一般不足1米。南墙长850米,东墙长555米,北墙长800米,西墙长590米,计周长2795米,子城墙现有缺口多处。据说,原来只有两个城门,一为北墙偏西的乾门,一为南墙偏东的巽门。子城的东、西墙和外墙之间,各有一片洼地,为滕国时的莲花湖遗迹,古时曾称誉滕国是“两湖荷花,一城芙蕖”。

国君列表[编辑]

谥号国君本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身份及注解

1 错叔绣绣约前1045年─?周文王第十四子,周武王之弟;《汉书·地理志》作周懿王子

2 滕公[3] 西周成、康时期错叔绣之子[4]、滕侯之父,见《滕侯方鼎》

3 滕侯[5] 西周康王时期滕公之子。见《滕侯方鼎》、《滕侯簋》

4 命仲[6] 西周康、昭时期滕虎之父。见《滕虎簋》

5 滕侯虎,一作孟虎吴镇锋谓名敢,字虎[7] 西周昭、穆时期命仲之子、滕伯文叔父。见《滕虎簋》、《礼记·檀弓上》

6 滕伯文西周穆王时期滕侯虎侄子。见《礼记·檀弓上》

滕州博物馆滕侯鼎简介

滕州博物馆滕侯鼎简介

滕州博物馆滕侯鼎简介

滕州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滕州市的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展品之一就是滕侯鼎,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青铜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滕侯鼎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山东省滕州市的滕县镇。它是一种三足鼎,高约69厘米,重约187.5千克,是目前所知最大的青铜鼎之一。滕侯鼎的外观造型非常精美,整体呈圆形,器身上刻有各种纹饰和文字。

滕侯鼎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铭文内容丰富,共有316个字,记载了当时滕侯的世系、生平事迹以及其治理滕国的政绩。这些铭文的出现不仅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研究古代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滕侯鼎的铸造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它的铸造工艺非常精湛,铜器表面刻有细密的纹饰,线条流畅,雕工精细。铭文的刻制也非常工整,字形规整,字体清晰可辨。

滕侯鼎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因此,滕侯鼎被誉为中国青

铜器史上的一颗明珠,被广大学者和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和研究。

滕州博物馆将滕侯鼎作为馆藏重点之一,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这件珍贵文物的机会。在博物馆内,滕侯鼎被陈列在一个专门的展柜中,以保护其安全和完整性。观众可以仔细观察滕侯鼎的外观和铭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除了滕侯鼎,滕州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与山东地区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馆内展示了各个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画等,使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山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和艺术风貌。

滕州历史沿革(精制研究)

滕州历史沿革(精制研究)

滕州历史沿革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这些氏族,是本地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居民,当时属于东夷族部落。东夷族的文化领先于其他各族,而在东夷族文化中又以古滕地位最高,所以被誉为“东方君子之国”。炎、黄之战后,炎帝兵败,皇帝率族东来,封其第十子于滕,并用黄族的人取代本地各族首领。皇帝所封的滕国,传至商末灭亡。

滕州市的名称虽有国、县、郡、州、市的变化,但“滕”字除汉、晋时期之外却基本未变,一直沿用至今。明、清年间的《滕县志》解释“滕”是因为本地泉水“腾涌”,且黄帝封其子于此地,以“滕”为姓而得名。以“滕”字的来历及其演变不难看出,远古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就很发达,是一片泉水腾涌美丽富饶的地方。

周灭商之后,武王封其弟错叔秀于滕(故城在今姜屯镇懂滕城村),以屏藩王室和监视东夷族居民,滕国由此跃居其他诸侯国之上。滕国共传31世,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滕亡之前,其邻邦薛国、小邾国已被齐、鲁等国吞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在滕国、薛国分别设置了滕县和薛郡(薛县)。汉初,高祖刘邦析小邾置蕃县。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丘县。北魏撤销公丘县,设立平阳县。北齐把阳平、薛、合乡、

昌虑、永兴、永福六县并入蕃县,并将沛、高平、南武阳等县的部分地区划归蕃县,县境面积剧增,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县。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蕃县改名为滕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升滕县为滕郡。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唐元和年间,县城东移二里修筑新城(今老城区)。宋南迁之后,金于滕县兼置滕阳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滕阳军为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改滕阳州为滕州(州治滕县),辖滕、沛、邹三县和陶阳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滕州。清乾隆年间,将湖陵县部分地区划入滕县。

滕国

滕国

滕国

【姓氏】:姬姓滕氏。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历史】

上古滕国:

上古封国。据《史记》、《国语》和明、清、民国年间的滕县志记载:“黄帝有二十四子,赐土得姓者十四。其第十子封于滕”。黄帝所封的滕国,疆域广大,经尧、舜、禹至商末灭亡。

“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说文》:“滕,田畦也。”《苍颉篇》:“塍,畔也。”皆指田界而言。《尔雅·释宝》:“塍,虚也。”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其实,应以滕为是。二说:“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

水、金文为“”,从火。《续滕志·金石志》载:“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虎敢肇乍(作)??。”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吾乍(作)(滕)公宝彝。或说“”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山东通志·封建》:“黄帝第十子封滕。”志书称之为“黄帝滕”。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滕州简介

滕州简介

经 济 概 况
•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7.13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278.65亿元,增长 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6亿元,增 长21.6%。三次产业比例为9.6:58.4: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14亿元,增 长26%。实现财政总收入51.15亿元,增长 1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3亿元, 增长2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 余额200.46亿元,比年初增加38.65亿元,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2.06亿元,增加32.31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8.31亿元, 增加50.3亿元。
龙泉塔
来自百度文库 滕州市辖4个街道、17个镇
• 4个街道 • 1.龙泉街道辖45个居委会,面积27.9平 方千米,总人口87849人,乡村人口2.46 万。 • 2.荆河街道 辖56个居委会,面积26.6平 方千米,总人口96027人,乡村人口1.95 万。 • 3、北辛街道 辖54个居委会,面积38.1平 方千米,总人口79923人,乡村人口2.33 万。 • 4、善南街道 辖18个居委会,面积14平方 千米,总人口16155人,乡村人口1.49万。
经 济 概 况
• 【建设环保】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108000万元,增长23%。城市人均道路面 积12.57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9.46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6%。自来水普及率 100%,燃气普及率95.31%,集中供热普及 率37%。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6.1万平方米, 竣工7.5万平方米。村镇建设完成投资 67000万元,增长2%。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 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无害化 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道路交通声环境 质量在“较好”以上。

滕县历史与沿革

滕县历史与沿革

千年古县-滕州

一、本市概况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东经116°48′~117°23′和北纬34°50′~35°17′之间。东邻山亭区,东南临薛城区,西南和西部与微山县相连,北和邹城市接壤。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5.8万人。其中回、蒙古、朝鲜、满、彝、藏、哈尼、维吾尔、苗、布依、壮、土家、拉祜、佤、傣、达斡尔、侗、塔吉克、白、瑶、基诺、畲、鄂温克、土、僳僳、毛难、塔塔尔、仫佬、独龙等29个少数民族计4200余人。辖1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226个村(居)民委员会,1244个自然村。城区位于市境中部偏东,东经117°09’,北纬35°05’;海拔61~68米;东南部城河穿城而过,中部有小黑河流经,东有京福高速公路频临,西有京沪铁路和104国道纵卧,城区2020年规划面积86平方公里,现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

地表地下淡水资源总量6.55亿方,林地面积1.6万公顷,矿产资源有煤炭储量55亿吨,石灰石储量28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吨。还有河沙、白云岩、石英石、铁、铝土、金刚石、黑色胆石、红色沉积岩石、萤石,稀有金属镓、锗和放射性元素铀也有一定储量。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蔬菜,兼产花生、大豆、甘薯及干鲜果品。共有耕地面积77384公顷,有大、中、小型水库28座,塘坝221处,机井1.98万眼,有效灌溉面积6.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8.4%。2001年,粮食总产58.35万吨,蔬菜总产288.34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肉类总产10.82万吨,水产品总产1.32万吨。种植业复种指数为2.14,粮经比为51.5∶48.5;农业增加值实现25. 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6元。

走进滕州博物馆,品味“古滕”文化

走进滕州博物馆,品味“古滕”文化

在枣庄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滕州。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礼仁善政之邦。这里是7500年前“北辛文化”的命名地、5000年前“岗上古城”的所在地,是3000年前滕国、薛国、小邾国的册封地,是“造车鼻

祖”奚仲、“工匠祖师”鲁班、“科圣”墨子的故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人俊采星驰。

北辛文化的灿烂延续、商代始祖的闪光沉淀和墨子思想的辉煌传承,孕育了今天承载着厚重文明的滕州。让我们走进滕州博物馆——这座城市

的“灵魂客厅”,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探寻滕州的“根”和“魂”。

“一塔六馆”诉历史

滕州博物馆的前身是1956年滕县文化馆设立的文物陈列室。经过60多年的不断建设和积累,当年小小的陈

Experience “Ancient Tengzhou” Culture in Tengzhou Museum

文/郭晓娟

走进滕州博物馆,品味“古滕”文化

The Tengzhou Museum is a comprehensive, multi-functional and modernized national first-class museum integrating history, art and humanities.

滕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实际藏品数量8207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8件。

Rich in collections, the Tengzhou Museum actually has 82,072 museum exhibits, including 58 national first-class cultural relics.

滕国故事之“滕薛争长”

滕国故事之“滕薛争长”

滕国故事之“滕薛争长”

滕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有名。《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滕薛争长”的故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天,滕侯、薛侯来到鲁国,在宴请的时候,因为两国大小差不多、爵位相同,两个国君就争着自己要做上座。薛侯说:“我的祖先是黄帝苗裔奚仲,我国在夏朝就有了,比你的国家先建立。”滕侯一听,嗬,较劲是不?好,那咱就理论理论。于是,大声说:“我的祖先做过周朝的卜官之长,主管当时所有的卜算官员。你呢?你跟周天子不一个姓,你是任姓,我可不能在你的后面排位子。”滕侯越说越来劲。

鲁隐公一看,这可麻烦了,怎么办呢?只好让公子羽父去找到薛侯,说:“您和滕侯来到我国,我很感谢。周国有个谚语说得好:山里的木头,工匠会因材而用;宾客有礼貌,主人才会用合适的礼仪招待他。周朝的制度规定,同宗在上,异姓在下。假若有一天,寡人去您那里拜访,当然是任姓诸侯在上位,姬姓在下位。现在您到了寡人的国家,也冒昧请求你按照周朝的礼仪,同姓为上。”

薛侯一看,人家说的有道理,想了想,就同意了让滕侯在上位。由此可以看出滕国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区划历史沿革滕州历史悠久

区划历史沿革滕州历史悠久

区划历史沿革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据《说文解字》:“滕,水超涌也,盖以地近水所汇聚故也。”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初,高祖析小邾置蕃县,西晋仍袭汉制。金设滕阳州,后改称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明初废除滕州,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建国初,曾为滕县专署[驻地。1953年撤销滕县专署。1978年划归枣庄市管辖至今。1988年3月7日,撤销滕县,建立县级滕州市。

【悠久历史】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有被命名为“北辛文化”的73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岗上遗址,有商周时期的滕国遗址等景观。是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的故里。

墨子2009 全国第九届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22位,连续9次跻身全国百强。滕州素有“滕小国”之称。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西晋仍袭汉制。金设滕阳州,后改称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明初废除滕州。建国初,曾为滕县专署驻地。1953年撤销滕县专署,滕县改属济宁专署。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滕州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时南部为鄫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

1、滕国在周朝时期是个有名的小国。据《左传》称,它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相传三十一世,历七百多年之久。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轲到滕国,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略。由于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国名声大振。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滕国为“善国”。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另据《史记·索引》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为滕君,世系无考”。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时已经称为方国。至于“滕”的来历,可以在《国语·晋语》的记载中得到线索:“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依是也。”可以看出“滕”本为黄帝之后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后,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爵为侯。周滕自叔绣起,传三十一世,历七百余年。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国灭掉。

滕国诸君,世系名谥可谱者不多,《滕县志》载:“滕世家可谱者十余世。”《史记·陈杞世家》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一个“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小国,不足以论,致使滕国世系湮灭于浩瀚的历长河之中,成为千古之谜。

滕文公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是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古纪世本》载:“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赵岐注:“考公即定公,元

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滕文公于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继承国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学,因此在《孟子》一书中留下较多记载。公元前326年(周显王四十三年),滕文公为世子时,出使楚国,路过宋国,拜会了孟子,孟子向他阐述了人性善的道理。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看望孟子。孟子对他说:“世子怀疑我的话吗?其实真理只有一条。成覸对齐景公说:…他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为什么要畏惧他呢?‟颜渊也说过:…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像舜那样‟。现在的滕国,如果将土地截长补短,方圆将近五十公里,还是可以建成一个美好的国家的。”

滕州历史悠久

滕州历史悠久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境内有被命名为“北辛文化”的73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岗上遗址,有商周

时期的滕国遗址等景国家AAAA级景

区: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滕州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

国家AAA级景区:墨子纪念馆、刘村梨园风景区、莲青山生态旅游区、滕州汉画像石馆

国家AA景区:王学仲艺术馆、滕国故城

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西濒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位于滕州西部的滨湖镇,距滕州市区25公里,拥有久负盛名的万顷红荷,百里芦荡,被誉为中国“荷都”,景区浅水湖面红荷观赏区达到10万余亩,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生态保存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和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区,是“泰山—曲阜”旅游热线上的新亮点,每年8月滕州市在这里举办较大规模的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暨经贸洽谈会。活动以湿地红荷为媒,以“保护湿地,珍爱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盛会期间,大批中外客商共聚在风光旖旎的微山湖畔,赏红荷,观盛景,开展经贸活动,起到了推介滕州、促进滕州乃至整个微山湖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红荷节是每年红荷湿地向游客开放时所举行的节日。从2004年开始,红荷节已连续举办了七届。红荷节在每年的8月18日举行,主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和投资商。红荷节举行大型演出。可以说,红荷节是滕州人民自己的节日,在红荷节来临的一个月内,演出与活动不断,明星大腕云集滕州,城市也是一片盛装。

滕州特色文化

滕州特色文化

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官桥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余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闵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后因同姓田甲劫闵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相关典故:关冯媛客,高枕无忧,狡兔三窟,合浦还珠,鸡鸣狗盗。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滕 国 故 城资料

滕 国 故 城资料

滕国故城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滕国故城

滕国故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位于山东省滕州市西南约7公里处的姜屯镇东滕城村,国家AA级景区。主要的景观有:文公楼、善国碑林、周灵沼、唐古槐、壮观石、古砖刻楹联、吕祖阁、上公馆雍城遗址等。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有文公楼、唐古槐、善国碑林。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1史书记载外城

1内城

1文公台

1上宫馆

古城重修

景点

滕州简介

展开

1史书记载外城

1内城

1文公台

1上宫馆

古城重修

景点

滕州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史书记载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距市区约5公里的荆河北岸,处于今姜屯镇南部,与洪绪镇隔河相望。

外城

据史料记载,“故城周围二十里内有子城”。现故城城垣依稀可见。“外城”略呈方形,车西横陈。沿外城西墙南云,有一段堑壕,俗称“西海子”为昔日的护城河,外城内东南两端可有洼沼一片,积水成泽,昔日植满莲藕,有“两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称。

滕国故城考古图 xsms

内城

滕国故城

内城即是“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长10余华里。近百年来当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围土筑寨,以抵御兵祸水患,现“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墙顶上植满槐树,绿叶成荫,花香四溢。城内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葱绿的果园和农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文公台

内城东北隅附近有一高台,为“文公台”,亦称为“灵台”,台下有一池,传为“灵池”。《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文王以民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滕文公效法文王筑灵台,掘灵沼,取与民欢乐之意。明万历年间,台上修筑了真武庙,该庙左掖门两侧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积查砖刻楹联:“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为证。高台东侧古建有“文昌阁”、“吕祖阁”、“功德祠”、“休息祠”等。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动人的故事。台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书“壮观”二字;台前有两株古槐,苍劲古朴,左右对峙,枝繁叶茂。传为唐贞观年间所植,距今1000多年,当地百姓尊为“神树”。

古滕满氏族谱

古滕满氏族谱

古滕满氏族谱

古滕满氏族,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大家族,其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族谱中记录了无数代人物的兴衰荣辱,见证着一个家族的起承转合。

一、起源传说

据古滕满氏族谱记载,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古滕满的先祖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以其勇敢与智慧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因而受赐了满姓,并被封为满城公。自此,满城公的后代便以古滕满为家族首领,成为满姓古滕满氏族的开创者。

二、辉煌时期

古滕满氏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族谱中记载的许多先祖都是栋梁之材,以其智勇双全,成就了家族的繁荣。他们带领着族人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有所建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敬。族谱中的人物众多,其中有朝廷重臣、军事将领、文学家、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为古滕满氏族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声望。

三、家族衰落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迁,古滕满氏族的辉煌逐渐衰落。政治风云变幻、家族内部纷争不断,加上外部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让这个伟大家族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夺目。

在明清两代,古滕满氏族受到了很大的压迫和歧视,许多族人流离失所,家族的富庶几乎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历经磨难的族人们虽然默默咬牙生存下来,但家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

四、复兴与传承

尽管受到巨大的打击,但古滕满氏族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逐渐开始复兴。新一代的族人们,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努力寻求家族复兴的道路。

为了传承家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古滕满氏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族谱系统,记录了族人们的姓名、族谱分支、世系关系等信息。同时,族谱中还融入了许多家族的历史故事和家训,使族人们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说文》:“滕,田畦也。”《苍颉篇》:“塍,畔也。”皆指田界而言。《尔雅·释宝》:“塍,虚也。”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其实,应以滕为是。二说:“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水、金文为“ ”,从火。《续滕志·金石志》载:“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 虎敢肇乍(作)……。”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吾乍(作) (滕)公宝 彝。或说“ ”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 ”。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山东通志·封建》:“黄帝第十子封滕。”志书称之为“黄帝滕”。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据《史记·索隐》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辞源》注:“殷之州长曰伯”。这说明今滕地曾是古滕部落方国地。《续滕县志》说:“黄帝所封之滕,历唐尧、虞舜、夏殷至商末年而灭。”但详情不知,今亦无考。所言当反映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是原始社会末期,以黄帝为首的部落氏族联盟中,一个部落氏族是居于滕姓的。黄帝有二十五子或二十四子,不一定真是黄帝自己亲生这么多的孩子,而是反映出当时已经到达了父系氏族家长制时期,每一个出自黄帝的姓,不过是指黄帝领导下的一个部落氏族。由此可见,“滕于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国家出现的初期,

已是一方国存在。”

周代之滕关于滕国的始封,文献有明确记载:《世本》:“错叔绣,文王子”(《汉书·地理志》)师古注引。“错叔绣封滕”。《世族谱》:“滕,姬姓。文王子错叔绣之后,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县是也。”《本世》(秦嘉谟辑本)说:“滕氏,周文王第十四子滕侯之后,子孙以国为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系本》亦云‘错叔绣,文王子’”。根据这些文献的说法:可知周代滕国的始封者是错叔绣其人,为文王之子,被武王

封于滕,此就是周代之滕。

滕国疆域据《左传》记:称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间于齐楚。”据《禹贡七期·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续):“滕在今滕县西南约东

界倪,北界邹(驺),南及西界鲁。”

滕国的发展状况由于文献记载的阙佚,除滕的始封以外,关于西周时代的滕国历史,知之甚少,但是从考古材料上看,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滕地至少发现了**处,这些遗址反映出西周时期滕国的居民人口稠密,考古工作者在这些遗址中采集到铜鼎、石斧、石镰、陶质的鬲、豆等器物。在姜屯镇庄里村西边,还发现一座西周初年墓。出土一批重要器物。从这里可以证明滕地做铜器的技术相当高。由于滕国国君所做之器,很可能是本地铸造的。如果是这样,就足以说明滕地冶铜业在当时有高度发展水平。如果是滕国国君向外地定做,

那么,作为铜器的补偿价值,滕国也要拿出一大笔价值相当的财富来与之交换回赠。此墓还出有玉器、玛瑙珠,表明当时的制玉手工业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些重要的随葬品反映出滕国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繁荣。从考古出土文物上看,古滕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相当先进的。商代时滕地,其经济水平与中原地区相同。在洪绪商墓葬出过一件锢鼎。形状与中原地区商代铜鼎相同。当然,其铸造地点有滕县之外的可能。如属滕地所造,那么,就说明当时滕地之铸铜业已达到和中原地区一样的水平。如果是中原地区铸造的话,就说明商代的滕地与中原或其他地区的商业贸易、行政往来都非常密切。东周时期,滕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原地区,且人口相当稠密,经济较发达。从以上资料表明,古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

其社会经济和进展与中原地区是并驾齐驱的。

春秋时期的滕国处于列强之间,跟随大国会盟征战。今日朝鲁,明日事宋,改日又得恃晋。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在强国的夹缝中讨生活、图生存。有时也作为大国霸业的支持者比较活跃。齐桓公称霸期间曾与以齐国为首的其他诸侯国“同盟于幽”。狄破卫后,又和齐国一道为卫国提供了五千移民。助卫复国《左传·闵公二年》。滕南邻于宋,宋国力比滕强大,故不时侵扰欺凌。在宋襄公短命的霸业活动中,曾拘捕过滕宣公婴齐(《春秋·僖公十九年》)。滕在宋的胁迫下,滕国参加了以宋为首的诸侯国的伐郑(《春秋·僖公二十二年》)。宣公九年、十年宋国又乘滕昭公死亡的机会以“滕人恃晋而事宋”为借口,两次征伐滕国。襄公二十七年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会上,宋以滕为已之属国为由而不较其“与盟”。在晋楚争霸期间,滕国是晋的同盟国,除昭公四年曾参加过楚国为首的诸侯国召开的中之会以外,晋国所主持的不少外事活动和征伐,滕国都是积极的支持者。滕鲁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鲁人穆叔所谓“曹滕二邾实不忘我好”,滕视鲁为其“宗国”(《孟子·滕文公上》),多次朝见鲁侯,当滕、薛争长时,鲁支持滕国(《左传·隐公十一年》),此后在一切滕薛同时参加的盟会活动,均把滕排在

薛的前面。

战国时期,滕国发展迅速,据《汉地理志》记载:“传三十一世”至滕文公。按《古纪世本录》:“文公是定公子,本是元公弘·弘为世子,定公薨,世子立,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文公以礼聘孟子,“孟子之滕,馆于上宫”。安排住在高级宾馆“上宫馆”。承孟子教,行《井田贡助(借民力助耕公田的一种劳役租赋制度)、庠序(乡农之学)、学校(士子之学)之法》。使民有恒产为世禄而有恒心,并以寓兵于农,伏险于顺;再以庠序、学校,明人伦相为表里,使人居正业,得以时教。风尚忠孝廉节,因念礼乐兵农,于是,道不变,法亦不敝,刑律无措,当世谓滕行圣人之政,远近翕然称贤君,慕名来滕者络绎不绝,“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滕被誉为“善国”。

滕国之灭关于滕国之亡,历史上曾有不同说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一为齐威王灭滕;二为齐景公亡滕;三为越灭滕。因为齐威王时期,正是齐国兴盛时期,扩疆辟土,灭滕为顺势推舟之事,但从时间上推算差异甚大。《世本》“齐景公亡滕”服虔《左传·昭公四年》注亦同此说。但《世本》又说:“隐公之后仍有六世为君”,滕隐公属于春秋末年,其后六世已入战国,显然前后矛盾。故“齐景公亡滕”之说是错误的。《古本竹书纪年》:“于粤子朱勾三十四年灭滕”,按越王朱勾三十四年为公元前414年,此时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尚未出生,故此说与《孟子·滕文公》篇所载孟子曾与滕文公相交往的史实相矛盾。因此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此外,《战国策》还有宋亡滕的说法。《战国策·宋卫策》说:“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按《战国策年表》。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时为公元前318年,即宋康王十一年,相当于齐宣王三年。将以上几种说法综合起来看,笔者认为,滕是亡于宋之手。但宋亡滕之后,引起齐国强烈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