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损伤,
主要有脑震荡和脑挫裂伤;
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脑损伤两类。
一、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撞击后,立即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一)临床表现
病人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缓、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
遗忘特点:逆行性健忘★,意识恢复后对受伤时,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能回忆,而对往事记忆清楚。
清醒后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病理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二)治疗原则
脑震荡无须特殊治疗,卧床休息5~7日★,给予镇静剂等对症处理,病人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
二、脑挫裂伤
1.脑挫伤:
指暴力作用头部后,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
2.脑裂伤:
指软脑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两者常同时存在,故合称为脑挫裂伤。
(一)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数日至数月不等,严重者长期持续昏迷。
2.局灶症状与体征
脑皮质功能区受损时,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或体征,如语言中枢损伤出现失语,运动区受损伤出现锥体束征等。
3.头痛、呕吐
与颅内压增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有无头痛、呕吐。
2.观察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外漏发生,眼
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
3.观察呼吸道有无血液、异物阻塞或舌根后坠引起的梗阻。
4.观察有无其他合并伤:黑便、血尿、关节肿痛、活动障碍。
5.并发症的观察:外伤性癫痫、消化性溃疡、角膜溃疡、关节挛
缩、肌萎缩等。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及疾病导致躁动不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意识障碍、肢体局部长时间受压
有关。
5. 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与脑缺氧、脑水肿、脑出血、脑血液回
流障碍有关。
6. 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疝、消化道出血、癫痫发作。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
1.确保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者,可抬
高床头15°—30°。昏迷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及时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污,开放气道,抬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4-6L/min。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脑疝病人立即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有
休克者取平卧位,补充血容量。需要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等。
3.病情观察和记录。按医嘱定时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意识、瞳
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休克、脑疝,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4.确保病人安全。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加床栏,必要时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三、康复护理评估
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评估表
I级没有反应 病人处于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完全无反应。 II级 一般反应 病人对无特定方式的刺激呈现不协调和无目的的反应,与出现的刺激无关。 III级局部反应 病人对特殊刺激起反应,但与刺激不协调,反应直接与刺激的类型有关,以不协调
延迟方式(如闭着眼睛或握着手)执行简单命令。 Ⅳ级 烦躁反应 病人处于躁动状态,行为古怪,毫无目的,不能辨认人与物,不能配合治疗,词语
三、百度文库复护理评估
(五)精神心理功能评估 心理测评是对病人的各种心理障碍用各种心理测验(
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试以及精神症状评定 )进行测评,以评定心理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为制订心理康 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康复护理评估
● 康复护理原则 ● ◆个体化方案 ● ◆长期康复 ● ◆全面康复 ● ◆家属参与
三、康复护理评估
● 认知功能评估 ●2. 注意力评定 注意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根
据参与器官的不同可以分为听觉注意、视觉注意等。 评价方法包括符号划消测验、同步听觉系列加法测验、 Stroop测验和儿童每天注意力测验法。下面介绍几种 视觉、听觉和声觉注意测试方法,他们不是成套测验, 可根据临床需要选用。
理活动。颅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障碍是多方面的,有注意力分散、思想不能 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减弱等。 (二)行为功能障碍
头部受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头部受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一、治疗方法
由于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准确、果断地进行抢救,掌握急救原则,维持气道通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氧气吸入,及时进行止血、包扎,仔细询问判断病情.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情况.
二、急救处置
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救治头部创伤的关键,见到病人后首先要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评估,对病人的情况作出迅速反应.急救过程中要注意病人复合伤的处理,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氧气的吸入,及时进行止血、
包扎以保护脑组织.
三、复合伤口处理
头部创伤的病人如出现呼吸、心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合并张力性气胸
则需紧急进行胸腔排气;有耳、鼻脑脊液外漏者应取患侧卧位,
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去流出外耳道或鼻腔的脑脊液、血液;对活动性出血病灶,采用加压包扎.
四、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道能够保证治疗药物按时、循序地输入.需给予护脑、止血、抗休克处理,15 min~30 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125 mL ~250 mL,地塞米松20 mg入小壶,以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如合并出血性休克,应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用药通畅,根据病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用药时要注意防止药液外渗,并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促进病人的恢复和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应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GCS评分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意 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包括睁眼反应、 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
生命体征评估
体温
监测病人体温,过高或 过低均可能导致严重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果。
脉搏
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 和强弱,了解血液循环
情况。
呼吸
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 和节律,判断是否存在
呼吸困难或窒息。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了解循 环系统的状况。
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预防长期卧床导 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褥疮等 并发症。
增强信心与积极性
通过康复训练,病人可以逐渐恢复 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
包括按摩、电刺激、温热敷等,有助于改 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血液循环。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定期 给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 咳嗽排痰,防止痰液淤积。
口腔护理
定期为病人进行口腔清洁,保 持口腔卫生,预防细菌滋生。
总结词
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病人常见 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至关重 要。
定期吸氧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给病人吸 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预防 肺部感染。
日常照护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概念】
是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在对冲部位。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前者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完整;后者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两者常同时存在,合称脑挫裂伤。
【护理评估】
1、病人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及持续时间。
2、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瞳孔变化,必要时专人监护。
2、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吸氧。
3、若病人呈昏迷状态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宜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
4、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5、瘫痪病人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环。
6、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
7、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癫痫的发生。
8、有失语的病人应与病人有效的沟通,及时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帮助病人语言功能锻炼。
9、视野缺损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外出时应专人陪伴,防止摔伤。
10、注意观察病人的头痛性质及程度,如头痛一度好转后又复加重,提示颅
内可能有血肿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1、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常因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1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复合伤的发生。
13、出现脑膜刺激征的病人,应将其安置在避光的病室,避免外界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
14、严重脑挫裂伤者可采用冬眠疗法、亚低温治疗及巴比妥疗法。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至症状完全控制后1-2年,逐步减量后才能停药。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有时病人已经手术数日仍可出现病情突然变化,如能及时发现,综合分析判断,将获得治疗机会。对病人实施全面护理,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在保全生命的基础上,争取脑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一、病情观察:
1.意识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
意识障碍的变化。
2.瞳孔瞳孔的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情况。正常瞳孔等大等
圆,在自然光线下直径3-4㎜,对光反应灵敏。
瞳孔发生变化预示着病情发生变化:
(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是颅内血肿的表现。
(2)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射差,多为脑干损伤。
(3)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放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4)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
(5)眼球不能外展并复视提示外展神经损伤。
(6)眼球震颤提示小脑或脑干损伤。
3. 生命体征
(1)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
(2)血压下降,脉搏消失,心跳减弱,呼吸减速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
(3)有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现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
(4)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
(5)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6)体温正常后又升高,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4. 脑疝危象的预防:重度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如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前期症状,如未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病人可能呼吸骤停、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
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
知障碍、植物状态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
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
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现对
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
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
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
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
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
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
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
碍程度加重。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
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两侧臂和大腿
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每隔
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
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
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
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
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
1.2肢体按摩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病情:需要每隔两个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以及是否有昏迷、瞳孔散大、四肢刺激不动等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预防并发症: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定期翻身、拍背震荡排痰,定期活动双下肢。同时,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
3. 饮食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以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
4. 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5. 康复训练: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
总之,颅脑外伤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若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应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回答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迟缓,对物理刺激有反应,唤醒后可以回答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回答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颅内损伤护理措施
颅内损伤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等。此外,还应了解患者有无头部外伤史、昏迷史等,并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温度等体征。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内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呕吐等原因导致呼吸道阻塞,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重点之一。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确保氧供。
三、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对于颅内损伤患者也非常重要。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并将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对于伴有肢体偏瘫的患者,应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适当进行被动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四、控制颅内压
颅内压升高是颅内损伤患者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控制颅内压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及时使用脱水剂进行治疗,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五、病情监测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方面。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六、营养与饮食
颅内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导致无法正常进食。对于这类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补充,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在饮食方面,应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为主,避免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
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伴深
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力,
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即处理,
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脑挫裂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变增高尤其
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发
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发生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 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 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 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 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颅脑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颅脑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颅脑损伤是指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而致的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干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及生命体征改变、肢体瘫痪等。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护理上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躯体移动障碍;(2)自理缺陷;(3)躁动;(4)意识障碍;(5)清理呼吸道低效;(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体温升高;(8)有褥疮发生的危险;(9)有颅内压升高的可能;(10)有植物生存的可能;(11)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12)知识缺乏:脑外伤康复知识。
一、躯体移动障碍
二、自理缺陷
三、躁动
【相关因素】
1.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缺氧所致颅内高压早期表现。
2.尿潴留、排便反射。
3.物理刺激:呕吐物或大小便浸渍、卧位不适,肢体受压,冷热、饥饿等。
【主要表现】
病人处于无意识的躯体过度活动状态:坐起、四肢乱动,伴有呓语、呼叫、不合作行为。【护理目标】
1.病人躁动得到控制或缓解。
2.不发生继发性损伤。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分析躁动的原因。
2.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专人守护。
3.不可过度约束,以免增加能量消耗,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4.适当约束时,约束带不可约束过紧及缠绕肢体,以免造成末梢血液回流障碍,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5.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并观察用药效果。
6.妥善固定、保护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脱出、折叠。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健康史,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现场急救情况。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有无颅高压或脑疝的临床表现,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观察头部伤口的情况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
(1)术前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
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
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因受凉,嘱病人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剃头,范围为全颅毛发,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术前给予刷牙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颅底骨折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不可填塞鼻腔、耳道,保持清洁。
重症颅脑损伤的护理ppt课件
EICU
一 ·概 述
•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其发生率 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 四肢损伤,但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 在中国每年大约60万人发生颅脑损伤, 其中死亡10万人左右。
• 常因交通和工矿作业事故、高空坠落、 跌倒、锐器或钝器击打头部所致,战时 多见于火器伤。
(2)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
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3· 辅助检查
CT检查:
不仅可了解颅骨骨折的情况,还可以了解有无合并脑损 伤。 • 伤后6小时以内的CT检查如为阴性结果,不能排除颅内 血肿的可能。应多次重复CT,以便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 。 • 早期CT检查已发现的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病人无明 显意识障碍加重的,应多次CT复查以了解水肿范围和血 肿有无扩大,脑室有无受压以及中线结构有无移位等。 • 有利于非手术治疗或术后确定了疗效和治疗方案。了解 血肿的吸收,脑水肿的消散以及后期有无脑积水、脑萎 缩的改变。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6)预防颅内感染:及时清创和常规使 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头偏 向患侧,保持耳口鼻清洁,严禁填塞冲 洗以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导读]颅骨骨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骨折的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时存在颅内血肿和脑的损伤而危及生命。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和凹陷骨折;依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初级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常规指导
颅骨骨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骨折的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时存在颅内血肿和脑的损伤而危及生命。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和凹陷骨折;依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一)解剖概要
颅盖骨的外板厚,内板较薄,内外板表面均有骨膜覆盖,内骨膜是硬脑膜的外层。在颅骨的穹隆部,内骨膜与颅骨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部骨折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颅底骨面凹凸不平,厚薄不匀,有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和血管由此出入颅腔。颅底被蝶骨嵴和岩骨嵴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颅骨的气窦(如额窦、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均贴近颅底,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也可由此导致颅内感染。
(二)临床表现
1.颅盖骨折:线形骨折常合并有头皮损伤,骨折本身依靠触诊很难发现。凹陷范围较大的骨折者,软组织出血不多时,触诊多可确定,但小的凹陷骨折需经X线摄片才能发现。凹陷骨折的骨片陷入颅内,使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合并有颅内血肿。
2.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多为强烈间接暴力引起,颅底骨折虽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一般视为内开放性骨折。
(1)颅前窝骨折:表现为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兔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瘀血。脑脊液漏从外耳道流出,如鼓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入鼻腔形成鼻漏;有时骨折累及蝶骨也会出现脑脊液鼻漏。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
(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瘀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偶有第9——12对脑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