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答题策略与方法
一、命题规律:
(1)选项设置的方法是“变”(变换原文说法)、“压”(压缩原文内容)、“调”(调整原文顺序或结构)、“推”(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
(2)“题点”(错误设置)指向明确,决不含糊。“题点”设置方法如下:从词语角度设题点(如指代错解、词意错解、词语偷换、词语增删等);从时间、地点、对象角度设题点(变换时间、地点错位、偷换概念);从语句的角度设题(曲解文意、语意杂糅等);从逻辑角度设题(变换因果、以偏概全、绝对化、不合常识常理等)。
(3)三道题的逻辑顺序非常明确。第一题是判断表述是否与原文相同,重点要在细节上对比;第二题是判断理解和分析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点要从内容上分析;第三题是判断根据原文内容所做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重点要从逻辑上进行分析。思维的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二、答题总原则——“速读文本,精读选项”
读文本的目的有二:为阅读选项提供知识背景,能够迅速找到选项所对应的阅读区间。因此,不必用精读的方式花费太多时间。速读时,只需抓住关键,理清思路,明确论述对象,抓住主要观点,能大致复述文章内容和思路即可。
对选项的阅读,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必须采用精读的方式。精读选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分析——读出对象,读出层次,读出内容重点
(2)内容分析——读出选项核心内容,读出相关限定
(3)特征分析——有无敏感词值得注意
(4)逻辑分析——是否符合逻辑
(5)事理分析——是否符合常识常理
三、答题程序与技巧
(1)常识常理推断。如果选项违背常识常理,便可断定其错误。
论述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论述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论述文本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论述文本阅读的问题。
1. 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阅读论述文本时,要特别注意作者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证据或事实,而论证方法则是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在阅读时,要注意区分这些要素,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结构和层次:论述文本通常会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总结每段内容等方式来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层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并在回答问题时更有条理地组织答案。
3. 注意关联词和过渡句:在阅读论述文本时,要注意关联词和过渡句的使用。这些词句可以帮助你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把握文中的思路和观点。
4. 对比和分析:在回答论述文本阅读的问题时,要注意对比和分析不同的观点、事实和数据。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回答问题时有更全面的考虑。
5. 提炼和总结:在阅读完论述文本后,要进行提炼和总结。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观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在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后,还需要多做练习题,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扩大阅读量,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重要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先粗略阅读全文:初次阅读时,不必深入细节,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从
而获取整体的理解。
2. 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导语:往往文章的标题和导语能给出一些重要线索和主题,帮助
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论述方向。
3. 关注关键词和引号:通过关键词和引号可以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论述依据,有助于把
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4. 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推敲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论述意
图和主旨。
5. 理清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论述类文本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
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和论述脉络。
6. 分析论证方法和手法:作者常常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比喻、引用权威、对比等,考生需要注意分析这些方法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7. 注意细节和细致揣摩:细节可能包含着作者的深意和意图,需要考生通过细致揣摩,把握文章的细微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8. 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有时候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和理解,考生需要善于把握上下文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9.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解题思路和模式,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以上是针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04
阅读《管窥中国古代符瑞文化》, 圈画关键词句,理清句段关系, 围绕三要素的分析,仿照高考试 题,设置一个正确选项或错误选 项。(要求:不超过40个字。)
文章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政治、宗教、文学三个角度论述 符瑞文化的重要作用。 错误
《孝经左契》《瑞应图》等例子,证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 道德伦理规范与符瑞相关。正确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 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 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 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 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 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 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 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 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 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 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 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 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 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 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 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 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 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 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编写:魏峰
命题特点
一、看法鲜亮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归纳( 或论题 )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构造清楚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连接
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重视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直接变换。部分选择题
需要适量的迁徙。
许多设题不再是许多地照搬原文或略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葛于考察局部
的、字面上语词看法内涵的细微差异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琐信息的掌握、挑选。采纳一种有必定跨度的信息挑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变换中经常还包括了必定的因果推测意味,隐含了必定的能力迁徙要求。这类能力迁徙能够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中心看法)为依照,来判断、理解
文本未有说起,但又与之相像的某些情况。
解题指导
一、通读全文,思虑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论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看法、感情和态度是如何的;
③本文依照如何的次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突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资料
二、考取的突出(“五缺”)
缺少整体感知和整体掌握意
缺少构意,不擅长借助次剖析掌握内容重点
缺少文本义,作答于主任意或盲目
缺少提整合手段,有效剖析常常不足
缺少作答范意,字病出
三、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对比原文弄清看法掌握句意辨析.情况有三种:
形赞同同(信息符合直接判断)
形异意同(有所一致)
形似意异(诱惑性大分外留神)
第二、懂得辨志性。能够作志性的有:序、关、指代、范,、渡。别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4、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5、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1 思路: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其次要画出要点以便提高做题效率,最后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2 规范解答:点题.分条(很重要,防止遗漏关键点,提高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升华(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由家庭到社会等等。)
3 举例解答:连自己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08江苏卷)
理解:1.要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2.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3.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3点全部由斜体得出)
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高分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高分技巧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阅读方法阅读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
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阅读提分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阅读提分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阅读提分技巧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答题模板三要素:
1论点:(中心点+分论点)
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
答题步骤
一看题抓关键
二精准锁定原文
三仔细比对
四准确判断
高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模板不同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文章的结构类型: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
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
论述性文章答题前,我们要清楚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论述性文章答题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抓住文体特点
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除了词语、句子的理解外,主要考查段落、主旨,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所以在阅读和解题时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点。特别是在做简答题时,更要抓住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文本本身为依托,精选理据。这实际上是整个论述类文本的最重要的解题策略。
(1)归纳内容要点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
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如:高考曾选用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条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倾向性一般是比较明确的,这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①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②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
2023年高考受疫情影响,延期一个月高考,在剩下的日子里如何备考且得尤为重要,其实做好梳理、查漏补缺能帮你在最终阶段反超。除此之外,答题技巧更是重中之重.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盼望大家喜爱!
高考语文阅读满分技巧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篇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进展前景如何?对此新成果或新
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画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殊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假如”“因此”“但
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或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详细,有时会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准确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留意前后对比,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精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
留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示意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详细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纳如下(方法):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与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与技巧
「01」
常见的命题陷阱
1.0
|| 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大家作出错误的判断。
应对策略:
①注意修饰性的、限定性的副词;
②注意原句中的核心对象。
2.0
|| 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应对策略:
重点关注下列词语: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似乎,可能,或将,必然等表示时间、可能性的状语。
3.0
|| 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应对策略:
并非所有近义词替换都不改变原意,并非所有有形式差异的替换都改变原意。只有当选项中与原文中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范围相同,词义相近”时,才能认定该替换是合理的。
4.0
|| 条件错误
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应对策略:
找到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信息所牵扯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
5.0
|| 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
应对策略:
注意比较因果关联词,尤其是隐性的因果关系,包括令、使得、导致、而、为此、就此等可能暗含因果关系的词语。一字之差,就可能在逻辑上强加上因果关系。
6.0
|| 遗漏信息
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应对策略:
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7.0
|| 无中生有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例题解析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历年来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高中语文必备古诗词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阅读方法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命题特征
一、观点鲜明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结构清晰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
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
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
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技巧
一、平心“3秒钟”:了解“话题”,调动“情绪”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二、专心“3分钟”:画什么词
1、条件词:“一般情况下”、“特殊条件下”、“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来说”、“理论上说”、“从这个角度来说”
2、极端词:“唯一”、“唯有”、“根本原因”、“直接导致”、“肯定”、“一定”、“绝没有”、“绝不可能”、“完全”、“只要……就”
3、因果词:“因为”、“源于”、“导致”、“使得”
4、程度词:“一点”、“几乎”、“绝大多数”、“一小部分”
5、否定词:“不可能”、“非”、“勿”、“避免”等“否定动词”
6、推测词:“可见”、“可以得出”、“由此看来”
7、对象词:时间、地点、人物、概念
8、假设词:“如果”、“可能”、“大概”、“也许”
9、比较词:“比”、“对比”、“强大反差”、“难分伯仲”、“更倾向于……”
【实战演练1】: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
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三、耐心“6分钟”:画“选项”,锁定与对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答案:B
【解析】:
B项原文为“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进一步被细化”,意为“‘永字八法’的讨论”影响“这种理论”,题干表述为“这种理论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转述错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答案:B
【解析】:
B项原文中并没有信息表示“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是“互为因果”,理解表述错误。
【实战演练2】: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