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预备知识(一)相关概念对于一个双变量总体,若由基础理论,变量和变量之间存在因果),(i i x y x y 关系,或的变异可用来解释的变异。

为检验两变量间因果关系是否存在、x y 度量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强弱与显著性以及利用解释变量去预测因变量x y x ,引入一元回归分析这一工具。

y 将给定条件下的均值i x i yi i i x x y E 10)|(ββ+=(3.1)定义为总体回归函数(PopulationRegressionFunction,PRF )。

定义为误差项(errorterm ),记为,即,这样)|(i i i x y E y -i μ)|(i i i i x y E y -=μ,或i i i i x y E y μ+=)|(i i i x y μββ++=10(3.2)(3.2)式称为总体回归模型或者随机总体回归函数。

其中,称为解释变量x (explanatory variable )或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称为被解释y 变量(explained variable )或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误差项解释μ了因变量的变动中不能完全被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误差项的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未纳入模型变量的影响(2)数据的测量误差(3)基础理论方程具有与回归方程不同的函数形式,比如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是非线性关系(4)纯随机和不可预料的事件。

在总体回归模型(3.2)中参数是未知的,是不可观察的,统计计10,ββi μ量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估计模型的未知参数。

给定一组随机样本,对(3.1)式进行估计,若的估计量分别记n i y x i i ,,2,1),,( =10,),|(ββi i x y E 为,则定义3.3式为样本回归函数^1^0^,,ββi y ()i i x y ^1^0^ββ+=n i ,,2,1 =(3.3)注意,样本回归函数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是随机变量,^1^0,ββ它们的随机性是由于的随机性(同一个可能对应不同的)与的变异共i y i x i y x 同引起的。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解析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8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节的内容,是统计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本节内容渗透了数学建模与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具体方法上有观察法、主元、消元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利用残差分析进行数据曲线拟合程度分析。

2 .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对模型的刻画效果进行检验,是后续非线性回归模型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可以看作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下位学习,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上位学习。

3.本节教学过程呈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最小二乘的思想,积累数据分析的经验。

围绕“人的年龄与脂肪含量的关系”这个案例,完整呈现了从直观寻找与散点整体接近的直线,到用竖直距离i i y bx a --刻画散点与直线的“距离”,再到用()21n i i i Q y bx a ==--∑定量刻画整体接近的程度,最后得到参数估计的数学化过程。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应用是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通过“人的年龄与脂肪含量的关系”这个案例,利用经验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进而进一步介绍残差分析的方法,据此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改进。

二、教学目标设置统计学习不应只是记住一些概念、公式或方法实施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了解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方法的合理性,了解统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特点,进而学会用统计的眼光看问题,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依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从直观感知与散点在整体上最接近的直线”,学生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思路,并能判断可行性。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教案

8.5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湘教版选修2-3第8.5节【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样本、样本容量、线性回归的概念,理解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概念、相关系数、一元线性回归直线等概念。

(二) 过程与方法熟练利用公式求相关系数,掌握求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的方法,加深理解线性回归模型的意义。

判断变量间是否线性相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材分析】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掌握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

3. 变量间的关系:函数关系:自变量x 确定y 唯一确定;(确定关系)相关关系:当自变量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

例如:在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中,施肥量是可控制变量,而水稻产量是随机变量。

因此只能说明水稻产量与施肥量是相关关系。

现实生活中相关关系大量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函数是一种理想的关系模型,而相关关系式一种更为一般的情况,因此更有研究相关关系的必要了。

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如果因变量仅与一个变量有关,相应的统计分析成为一元回归分析;若与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有关,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 线性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检验法)当 >0时,我们称其正相关; 当 <0时,我们称其负相关; 当 =0时,我们称其不相关。

.ˆ:a bx y l +=xy r xy r xy r212x nx ni i -∑=。

大学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大学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

3. 能够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和原理。

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

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数据集3. 统计软件(如SPSS、R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呢?2. 引入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

二、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1. 定义:一元线性回归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建立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

2. 模型表示:y = β0 + β1x + ε,其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β0和β1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1. 最小二乘法: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回归系数β0和β1。

2. 公式推导:给出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四、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1. 假设检验方法: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 公式推导:给出t检验和F检验的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巩固1. 回顾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原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分析案例中的变量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利用统计软件求解回归系数和进行假设检验。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 拓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如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设计人教课标版(实用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设计人教课标版(实用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设计人教课标版(实用教学设计)引言教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教案设计适用于人教课标版教材,旨在提供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培养学生使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并重点介绍一元线性回归。

- 讲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 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一元线性回归的实际应用。

2. 数据集收集和处理-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收集适用于一元线性回归的数据集。

- 教授数据处理和清洗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模型建立和拟合- 讲解如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进行模型参数拟合,并解读拟合结果。

4. 数据分析和预测- 使用建立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 引导学生分析预测结果,并讨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实际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应用一元线性回归解决实际问题。

- 带领学生思考如何调整模型参数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实际应用。

- 数据实践:引导学生收集数据集并进行分析和预测,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元线性回归的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小测验:通过布置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一元线性回归的理解和能力。

- 学生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交报告。

-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报告,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能力,并提供反馈建议。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具备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设计能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元线性回归原理_各种详细

一元线性回归原理_各种详细

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一、相关系数及其检验(一)相关系数的定义单相关分析是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进行分析。

单相关分析所采用的尺度为单相关系数,简称相关系数。

通常以ρ表示总体的相关系数,以r表示样本的相关系数。

总体相关系数的定义式是:ρ=(7.1)式中,Cov(X,Y)是变量X和Y的协方差;Var(X)和Var(Y)分别为变量X和Y的方差。

总体相关系数是反映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一种特征值,表现为一个常数。

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是:(7.2)上式中,和分别是X和Y的样本平均数。

样本相关系数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的,抽取的样本不同,其具体的数值也会有所差异。

容易证明,样本相关系数是总体相关系数的一致估计量。

(二)相关系数的特点样本相关系数r有以下特点:1.r的取值介于-1与1之间。

2.当r=0时,X与Y的样本观测值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3.在大多数情况下,0<|r|<1,即X与Y的样本观测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当r>0时,X与Y为正相关,当r<0时,X与Y为负相关。

4.如果|r|=1,则表明X与Y完全线性相关,当r=1时,称为完全正相关,而r=-1时,称为完全负相关。

5.r是对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度量。

r=0只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它并不意味着X与Y之间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关系。

对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需要利用其他指标去进行分析。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讨论。

(三)相关系数的计算具体计算样本相关系数时,通常利用以下公式:(7.3)上式是由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式推导而来的。

【例7-1】表7-2是2000年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有关资料,试利用表中的数据计算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样本相关系数。

)()(),(YVarXVarYXCov∑∑--∑--=22)()())((YYXXYYXXrttttX Y∑∑-∑∑-∑∑∑-=))(())((2222ttttttttYYnXXnYXYXnr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5月版解:将表7-2中的有关数据代入(7.3)式,可得:(四)相关系数的检验在实际的客观现象分析研究中,相关系数一般都是利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因而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样本容量越小其可信程度就越差。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教学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3. 能够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 回归方程和回归线的含义-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 模型建立和参数估计- 残差分析和模型检验3.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结果解释和模型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案例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概念和应用,例如预测房价与房屋面积的关系。

2. 概念讲解- 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以及回归方程和回归线的含义;- 解释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及其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应用。

3. 模型建立和参数估计- 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对自变量的选择;- 模型建立和参数估计:讲解如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的参数。

4. 残差分析和模型检验- 残差分析:讲解残差的概念及其在回归模型中的含义;- 模型检验:讲解常用的模型检验方法,如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等。

5. 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介绍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和步骤,包括数据处理、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 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分析结果并给出合理解释。

6. 教学案例练习提供多个一元线性回归的教学案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分析讨论。

7. 总结归纳小结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方法和应用步骤,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要点。

四、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解、示范、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与合作,达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i nˆ0 ˆ1 Xi
Yi Xi ˆ0
Xi ˆ1
X
2 i
ˆ1
( Xi X )(Yi Y (Xi X )2
)
xi yi xi2
ˆ0 Y ˆ1X
其中, X和Y分别为X、Y的均值, xi (Xi X)和yi (Yi Y)为离差。
对于Wage1中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可得到一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的含义 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 随机误差项的古典假定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概率分布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 用样本可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案例分析
一、回归的含义
➢ 回归概念的提出
Francis Galton最先使用“回归(regression)”。
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被预测变量(predicted variable) 预测变量(predictor variable)
回归子(regressand)
回归元(regressor)。
➢ 回归分析中的因果关系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概念
在多数对经济理论的检验中(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评价),经济 学家的目标就是要退订一个变量(比如受教育程度)对另一个 变量(如犯罪率或工人的生产率)具有因果效应(causal effect)。有时可能会很简单就能发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 在很强的联系,但除非能得到某种因果关系,否则这种联系很 难令人信服。
Yˆi ˆ0 ˆ1Xi
(估计的)样本回归模型:
Yi ˆ0 ˆ1Xi ei
其中ei是第i次观测的残差
Y2
e2 Y1 u2

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教案引言一元线性回归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

它能够通过建立一个线性模型,根据自变量的值来预测因变量的值。

本教案将介绍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录1.什么是一元线性回归?2.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3.数据的处理与准备4.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5.模型评估与预测6.应用案例分析7.总结1. 什么是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是指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Y = β0 + β1X + ε,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β0和β1是模型的参数,ε是误差项。

一元线性回归的目标是找到最合适的β0和β1,使得模型对观测数据点的拟合程度最优。

2. 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基于最小二乘法,即通过最小化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模型的参数。

最小二乘法可以通过求解正规方程来获得最优的参数估计值。

3. 数据的处理与准备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准备。

这包括数据清洗、变量选择和数据可视化等步骤。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4. 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本节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来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拟合结果。

5. 模型评估与预测在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squared),以及如何使用模型进行预测。

6. 应用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集来展示一元线性回归的应用场景。

通过分析数据集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

7. 总结本教案从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始,通过示例和实践对一元线性回归进行了详细讲解。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n
n
避免其偏离差(有正误差、负误差)相互抵消,采用偏离差平方和 Q(a ,b) ( yi yi )2
i 1
i 1
( yi a bxi )2(也称残差平方和)来刻画观测值(xi ,yi )与直线 y a bx 的偏离程度 . 一般
所说的回归直线就是使 Q(a ,b) 最小的直线,求所需回归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就转化成了求使
Lxx (4)写出回归(估计)方程 y a bx .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2 线性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从以上建立回归直线方程的过程不难看出,用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回归直线方程,只是通 过一组样本观察值 (xi ,yi ) (i 1,2 , ,n) 来建立的 . 变量 x 与 y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或者 其线性关系是否显著,还需进行检验.常用的线性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有两种方法,即 F 检 验法和相关系数检验法 . 在此仅介绍相关系数检验法 .
0, 0.
即nan b a i1 xi
n
n
xi yi ,
i 1
i 1
n
n
b xi2 xi
i 1
i 1
yi
,取
x
y
1 n 1 n
n
i 1 n
i 1
xi , yi .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n
n
n
n xi yi xi yi
n
xi yi nx y
b
解之得
i 1

即Q(a ,b) Lyy (1 R2 ) .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n
n
因为Q(a ,b) ( yi yi )2 0 ,Lyy ( yi y)2 0 ,
i 1

计量经济学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古典假定第二节参数估计第三节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特性第四节统计显著性检验第五节预测与控制第一节回归模型的一般描述(1)确定性关系或函数关系:变量之间有唯一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其一般表现形式为:一、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变量间的关系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类:(2.1)(2)统计关系或相关关系:变量之间为非确定性依赖关系。

其一般表现形式为:(2.2)例如:函数关系:圆面积S =统计依赖关系/统计相关关系:若x和y之间确有因果关系,则称(2.2)为总体回归模型,x(一个或几个)为自变量(或解释变量或外生变量),y为因变量(或被解释变量或内生变量),u为随机项,是没有包含在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其他一些随机因素对y的总影响。

一般说来,随机项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变量的省略。

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不能穷尽所有的影响因素或由于受时间、费用、数据质量等制约而没有引入模型之中的对被解释变量有一定影响的自变量。

2、统计误差。

数据搜集中由于计量、计算、记录等导致的登记误差;或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信息时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3、模型的设定误差。

如在模型构造时,非线性关系用线性模型描述了;复杂关系用简单模型描述了;此非线性关系用彼非线性模型描述了等等。

4、随机误差。

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不可控制的众多的、细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若相互依赖的变量间没有因果关系,则称其有相关关系。

对变量间统计关系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或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来完成的。

他们各有特点、职责和分析范围。

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本身虽然可以独立的进行某些方面的数量分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和回归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回归分析方法的补充。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一元线回归》课件

《一元线回归》课件

总结
本课程的收获和反思
总结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个人反思。
后续学习与建议
提供后续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议和推 荐资源。
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籍。
等式约束最小二乘法
探讨等式约束最小二乘法 在解决线性回归问题中的 优化效果。
经典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介绍一些经典的使用一元 线性回归模型解决的案例。
项目案例分析
详细分析一个实际项目中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解 决的问题和效果。
成果总结与展望
总结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 实际应用中的成果和展望 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将覆盖的内容。
线性回归基础
线性回归的定义和公式
详细解释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和数学公式。
最小二乘法求解线性回归
介绍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
回归系数和截距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解释回归系数和截距在线性回归中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模型评估
模型拟合优度的评价 指标
讲解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数据清 洗方法。
加载数据集
介绍如何加载数据集,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训练做准备。
训练模型并预测结果
演示如何使用加载的数据集训练一元线性回 归模型,并进行预测。
优化算法
梯度下降算法
介绍梯度下降算法在优化 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应用。
正规方程法
解释使用正规方程法求解 线性回归模型的计算过程。
《一元线回归》PPT课件
一元线性回归PPT课件大纲,旨在介绍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模型评估、 优化算法,以及经典案例分析。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大家掌握这一重要数据 分析方法。
课程简介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回归是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类型的方法,按照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节研究的是线性回归,即如何通过统计模型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1.从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2.估计回归模型参数;3.对确定的关系式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定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影响显著的变量。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模型是指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直线因果关系。

理论回归模型:理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是未知的,但是在观察中我们通常用样本观察值估计参数值,通常用分别表示的估计值,即称回归估计模型:回归估计模型:二、模型参数估计: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例3】实测某地四周岁至十一岁女孩的七个年龄组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如下表所示某地女孩身高的实测数据建立身高与年龄的线性回归方程。

根据上面公式求出b0=80。

84,b1=4。

68。

三.回归系数的含义(2)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回归系数,其中b0为回归直线的启动值,在相关图上变现为x=0时,纵轴上的一个点,称为y截距;b1是回归直线的斜率,它是自变量(x)每变动一个单位量时,因变量(y)的平均变化量。

(3)回归系数b1的取值有正负号。

如果b1为正值,则表示两个变量为正相关关系,如果b1为负值,则表示两个变量为负相关关系。

[例题·判断题]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答案:错误解析: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是相同的=a+bx,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例题·判断题]在回归直线yca。

r=0 b.r=1 c。

0<r〈1 d.—1<r〈0答案:d解析: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即—1〈r〈0[例题·单选题]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用来判断现象( )a。

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案例》教案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明确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回归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本节的学习,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去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从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上我们发现直接求回归直线方程存在明显的不足,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行回归分析,进而介绍残差分析的方法和利用的平方来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回归方程,最后是建立回归模型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显示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培养我们利用整体的观点和互相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进一步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关系。

教学中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多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例子,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结论的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各相关指数、建立回归模型的步骤;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模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回归系数 , ;相关指数的计算、残差分析;了解常用函数的图象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建模,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数对不同的模型进行比较。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简单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简单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十三讲简单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于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考虑的只是变量之间是否相关、相关的程度,而回归分析关心的问题是: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

回归分析是处理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线性因果关系的统计方法。

如婚姻状况与子女生育数量,相关分析可以求出两者的相关强度以及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对谁决定谁作出预设,即可以相互解释,回归分析则必须预先假定谁是因谁是果,谁明确谁为因与谁为果的前提下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对变量的要求(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示例两个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一般可以用以下方程来表示:Y=A+BX+方程中的 A 、B 是待定的常数,称为模型系数,是残差,是以X预测Y 产生的误差。

两个变量之间拟合的直线是:y a bxy 是y的拟合值或预测值,它是在X 条件下 Y 条件均值的估计a 、b 是回归直线的系数,是总体真实直线距,当自变量的值为0 时,因变量的值。

A、B 的估计值, a 即 constant 是截b 称为回归系数,指在其他所有的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可以对回归方程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回归方程:y x为标准回归系数,表示其他变量不变时,自变量变化一个标准差单位( Z XjXj),因变量 Y 的标准差的平均变化。

S j由于标准化消除了原来自变量不同的测量单位,标准回归系数之间是可以比较的,绝对值的大小代表了对因变量作用的大小,反映自变量对Y 的重要性。

(二)对变量的要求:回归分析的假定条件回归分析对变量的要求是:自变量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变量。

自变量 X 值的测量可以认为是没有误差的,或者说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回归分析对于因变量有较多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其它的因素一起,构成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条件:独立、线性、正态、等方差。

(三)数据要求模型中要求一个因变量,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一元时为 1 个自变量)。

一元线性回归PPT演示课件

一元线性回归PPT演示课件

196.2
15.8
16.0
102.2
12.0
10.0
本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51.9 90.9 73.7 14.5 63.2 2.2 20.2 43.8 55.9 64.3 42.7 76.7 22.8 117.1 146.7 29.9 42.1 25.3 13.4 64.3 163.9 44.5 67.9 39.7 97.1
6. r 愈大,表示相关关系愈密切.
例 11.7
根据例11.6的样本数据,计算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应收 贷款、贷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解:用Excel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三、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一) r 的抽样分布
当样本数据来自正态总体,且 0 时,则
t r n 2 ~ t(n 2) 1 r2
时,yˆ ˆ0 .
二、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假定样本数据 (xi , yi ) , i 1,2,, n ,满足一元线性回归模 型, 根据(11.6)式则样本回归方程为
yˆi ˆ0 ˆ1xi , i 1,2,, n
(11.7)
最小二乘法是使因变量的观察值 yi 与估计值 yˆi 之间的离差平
i1 i1
n
n
n
n
n xi2 ( xi )2 n yi2 ( yi )2
i 1
i 1
i 1
i 1
( 11.1 ) ( 10.2 )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意义
1. r 的取值范围为[-1,1].
2. r 1 ,称完全相关,既存在线性函数关系.
r =1,称完全正相关. r =-1,称完全负相关. 3. r =0,称零相关,既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 r <0,称负相关. 5. r >0,称正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加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弟,是研究智力的先驱者之一,他非常严肃, 非常聪明,但也有些疯狂,他出生在一个贵格教徒家庭中,祖上是著名 的和平主义者,有趣的是,他家的名下却有生产枪支的企业。高尔顿是 个申通,6岁便能阅读和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他在更小的时候已经会 说了希腊语和拉丁语。他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成年后的高尔顿在 气象学、心理学、摄影学,甚至是刑事司法领域都有所建树(他倡导使 用指纹分析的科学方法来确定罪犯身份)。此外,他还发明了“标准差” 这一统计概念及线性回归法,并用这些数学工具来研究人类的行为。
父母高,子女也高;父母矮,子女也矮。给定父母的身高,子女 平均身高趋向于“回归”到 全体人口的平均身高。
➢ 回归的现代释义
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具
体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inflation a b
1
unemployment
商品需求函数: Q a bP
生产函数: ln Q ln A ln K ln L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如下的关于Y和X的方程来解决上述三个问 题
总体回归模型
Y= 0 + 1 X+ u
其中: Y——被解释变量; X——解释变量;
u——随机误差项;表示除X之外其他影响Y的因素,一元回 归分析 将除X之外的其他所有影响Y的因素都看成了无法观测 的因素
0,1—回归系数(待定系数或待估参数) 1是斜率系数,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0 是常数项,也被称作截距参数,很少被当做分析的核心
为解决上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及如何在忽略其他因素的同时, 又得到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X对Y的影响呢?这需要我们对无法观测 的u和X之间的关系加以约束,并且只有如此,才能从一个随机样本 数据中获得β0和β1的可靠估计量。
➢ E(u)=0 即无法观测的因素的平均值为零,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 E(u|X)=0 根据X的不同把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个部分中无法 观测的因素都具有想通的平均值,且这个共同的平均值 必然等于整个总体中u的平均值,即u是均值独立的。
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被预测变量(predicted variable) 预测变量(predictor variable)
回归子(regressand)
回归元(regressor)。
➢ 回归分析中的因果关系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概念
在多数对经济理论的检验中(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评价),经济 学家的目标就是要退订一个变量(比如受教育程度)对另一个 变量(如犯罪率或工人的生产率)具有因果效应(causal effect)。有时可能会很简单就能发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 在很强的联系,但除非能得到某种因果关系,否则这种联系很 难令人信服。
Yˆi ˆ0 ˆ1X i
(估计的)样本回归模型:
Yi ˆ0 ˆ1X i ei
其中ei是第i次观测的残差
Y2
e2 Y1 u2
e1 u1
Yˆi ˆ0 ˆ1X i
u3
e3
Y3
Xi
三、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
对于所研究的经济问题,通常总体回归直线 E(Yi|Xi) = 0 + 1Xi 是
观测不到的。可以通过收集样本来对总体(真实的)回归直线做出估计。
实验——通过对模型进行假定。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都是从如下假设前提开始的:Y和X是代表某个总体 的变量,我们感兴趣的是“用X解释Y”或“研究Y如何随X而变 化”在写出用X解释Y的模型时,面临三个问题 Y和X的函数关系是怎么样的? 如何考虑其他影响Y的因素呢? 我们如何才能确信我们得到的是,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的Y和X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面的假定对原模型取期望得:
E(Y|X)=E[(0+1X+u)|X] =0+1X+E(u|X)= 0+1X
总体回归函数 (回归函数E(Y|X)是X的一 个线性函数,它表示Y中可以由 X解释的部分,线性意味着X变 化一个单位,Y的期望改变β1个 单位。对于任意给定的X值,Y 的分布都是以E(Y|X)为中心的。
通常总体回归函数E(Y) = 0+ 1X是观测不到的,利用样本得到的是 对它的估计,即对0和1的估计。令{(Xi,Yi):i=1,…,n}表示从总体中抽取
的一个样本容量为n的随机样本,对于每个i,可以写出:
Yi 0 1X i ui 其中ui是第i次观测的误差项
(估计的)样本回归函数:
Yi
E(Y|Xi) = 0 + 1 Xi
菲利普斯曲线:
拉弗曲线: Tax a b(TR)2
➢ 回归的现代释义
等式左边的变量被称为
等式右边的变量被称为
被解释变量(explained variable) 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
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样本回归模型: Yi ˆ0 ˆ1X i ei
样本回归直线: Yˆi ˆ0 ˆ1X i
其中: Yˆi 为Yi的估计值(拟合值); ˆ0 , ˆ1 为 0 , 1 的估计值;
ei为残差,可视为ui的估计值。
如何得到一条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些点变化规律的直线呢?
Y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 paribus):意味着“其他(相关因素 保持不变)”的概念,它在因果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
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是除非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很难实现 多数经验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做出一个因果推断,是
否能使其他足够多的因素保持不变呢? 只要方法得当,用计量经济方法可以模拟一个其他条件不变的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的含义 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 随机误差项的古典假定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性质 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概率分布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与置信区间 用样本可决系数检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案例分析
一、回归的含义
➢ 回归概念的提出
Francis Galton最先使用“回归(regres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