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等,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拓展活动: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河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讲解,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条大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河流,尤其是壮观的河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壮美与伟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都表现得不错。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展示了自己的思考成果。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氛围很好,学生们围绕黄河与生活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设置上还可以更加精准,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举例、对比、引导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

八年级《黄河》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第二部分。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华夏民族的摇篮。《黄河》教材内容既是河流总论“中国的河流概述”的具体化,又是北方河流的代表,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又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的重要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比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现实中,利用黄河景观图,引用《保卫黄河》让学生欣赏,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黄河的奔流气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区的什么山脉并注入什么海洋有多长源头叫什么干流像一个什么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重点内容,黄河的源流概况,主要支流,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我利用黄河干流简图,采用阅读指导法,提问——填图——提问,举一反三,最终完成这幅黄河的流域图。

黄河流域景观图、壶口瀑布、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强调黄河流域还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对黄河概况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生

活阅历,我采用让学生自主交流,分析黄河的贡献。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得出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合理设计使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提高课堂效率,以填图、绘图为媒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过程轻松自如,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体现了地理教学的时代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探索知识,感受黄河的伟大,提高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为全面的学习地理获得更大的发展。

钢琴协奏曲《黄河》教案

钢琴协奏曲《黄河》教案

钢琴协奏曲《黄河》教案

钢琴协奏曲《黄河》教案

课题:钢琴协奏曲《黄河》

授课⽇期:2008年3⽉15⽇⾄2008年4⽉5⽇

授课班级:07级(7-12班)

授课地点与时间:2号楼101、2008年3⽉15⽇(3课时)

授课教师:刘长林

课程⽬标:

1、知识⽬标

(1)通过欣赏交响⾳乐钢琴协奏曲《黄河》,学习协奏曲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协奏曲⾳乐的基本表现形式。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度、和声、曲式等在交响⾳乐中的表现作⽤。

(2)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感受、体验交响⾳乐情绪、风格及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效果,弘扬民族爱国精神。

(3)通过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使学⽣能够对⼤型⾰命历史题材的交响⾳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乐⽂化和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交响⾳乐的实践活动。

(4)通过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了解⼈民⾳乐家冼星海的⽣平和主要作品,能够说出冼星海的主要作品的名称。

2、能⼒⽬标

培养学⽣鉴赏和感受⾳乐作品的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探究创新能⼒。

教学⽬的:

1、通过听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乐内容、⾳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其⾳乐作品,帮助学⽣了解与其相关的⾳乐⽂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教学⽤具:多媒体、钢琴或电⼦钢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问好

⼆、知识铺垫,逐步导⼊(15分钟)

1、播放⼀段学⽣较为熟悉的协奏曲主题⾳乐《梁⼭伯与祝英台》,让学⽣

2023年《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_1

2023年《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_1

2023年《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2023年《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句。

(2)德育点: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孕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品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句子,锻炼并积累下来。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山河”,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索资料了,那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对黄河的了解。(生说)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唐代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了描写黄河的两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翻江倒海不复回”,现在著名作家刘白羽以这句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__。

我们本节课的目标有哪些呢?

找学生读一读。

二、出示自学提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

3、作者共几次几个角度看到了黄河?地点在哪里?作者的感受如何?

4、找出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句子和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你想对黄河说点什么心里话?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提纲一汇报

找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纲二汇报

找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原因,交给小组长。提纲三、四汇报跟随作者去看黄河,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黄河颂》公开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题:《黄河颂》公开课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黄河颂》的内容、作者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并能够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步骤:

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地位,并展示一些黄河的图片,提问学生对黄河的认知和了解。

2.展示《黄河颂》的段落:教师将《黄河颂》的部分段落在黑板上展示,引导学生阅读并体味其中的诗意。

3.阅读理解:教师提供《黄河颂》的完整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提前设好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并让其中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

5.了解作者与历史背景:通过课件或讲演的方式介绍《黄河颂》的作者——郭沫若,并解释《黄河颂》诞生的历史背景。

6.诗歌朗读:让学生依次朗读《黄河颂》的各个段落,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7.作品赏析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黄河颂》中的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并让学生随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8.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黄河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家的贡献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

9.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10.课堂反思: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形式:讲授、分组讨论、朗读、赏析等

教学资源:《黄河颂》的文本、图片、课件等。

《黄河颂》 的语文教案设计

《黄河颂》 的语文教案设计

《黄河颂》的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黄河颂》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赞美。

2.2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黄河的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精神。

2.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自主学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2 讨论法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3.3 写作法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

4.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黄河颂》的学习。

4.2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分组讨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4 写作练习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

5.1 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歌词;

3. 学会合唱的基本技巧,并能够有序地进行合唱表演;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音乐作品,它以激昂壮丽的音乐、深刻的歌词,歌颂着中国人民抗战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本次教学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由来和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

2. 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调整声音的高低和音量;

3. 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整体演练能力;

5. 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生的成果。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引起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并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魅力。

2. 了解背景

通过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动机,并培养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敬爱之情。

3. 学习歌曲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和歌词。通过示范和带领学生一起跟唱,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

4. 分组合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声部的学生组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唱的练习,帮助他们熟悉合唱过程中的和声和配合。

5. 整体演练

将小组进行合并,全班进行整体演练。教师负责指导合唱的整体协调和统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正确地演唱。

6. 合唱表演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组织合唱表演。可以在学校的音乐会、文艺晚会或其他相关活动中展示学生的合唱成果,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的表演。

人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主题一:4.《我爱黄河》教学设计《黄河》活动方案

人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主题一:4.《我爱黄河》教学设计《黄河》活动方案

人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主题一:4.《我爱黄河》

教学设计《黄河》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黄河,知道黄河水是黄色的,知道黄河在地图上的位置。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萌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3.了解母亲河的用途,提高环保意识,懂得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黄河的图片。

2.地图一幅。

3.黄河大合唱视频或乐曲。

4.每组一副小地图。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我了解到的黄河

1.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黄河的资料,请你们相互介绍一下吧!

2.教师整理幼儿的语言进行总结,让幼儿知道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的。

二、观察地图,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到黄河的位置,了解它的形状。

幼儿在小组地图上找出黄河,知道黄河弯弯曲曲很长,流经很多地方。

(I)集体在地图上用手指出来,划一划。

(2)小组在地图上描出。

三、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了解黄河与人们的关系。

L教师:我们可以用黄河的水来做什么事情呢?

饮水、浇灌粮食(原阳大米)……

2.教师总结:黄河是一条很长的河流,流经很多地方,养育了很多中华儿女,人们把它称作母亲河。

四、欣赏歌曲《黄河大合唱》

1.了解大合唱的歌唱形式,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节奏和风格。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萌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高尚情感。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黄河图片,请幼儿排列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顺序。

2.可布置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展板

2023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2023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2023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2023黄河大合唱的教案1

教材简析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同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__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课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词句鲜活生动,气势恢弘,富有感染力。特别是描写演唱部分,先描写合唱队员目光闪闪、神情严峻,乐队奇特,再描写演唱情景,中间穿插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在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中,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3段:课文以歌词引出《黄河大合唱》,引出我对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的回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愤怒的情绪、坚定的节奏,有力地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黄河_母亲河(综合性学习)(1)

黄河_母亲河(综合性学习)(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泾渭分明 ——古时泾浊渭清。在交汇处,
清浊十分明显。后来,常用泾渭分明来比 喻人品的清浊。
现今依然是泾渭分明,但变成了 泾清渭浊,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 找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
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青海省年均来水量较以往减少23%,而甘肃省注入黄河的水量 由1949年的 285亿立方米减少到1996年的187亿立方米。令人吃惊 的是,1996年和1998年,黄河在她的源头 玛多境内竟然出现两次 断流。洛桑灵智多杰家乡的那条曲乃亥河,60年代河水能推水磨, 80年 代他再回故乡时,发现那条河已干涸了。 黄河断流带来的直 接危害是粮食减产、工厂停产、人民生活用水困难。仅对1997年统 计, 黄河流域因断流就减产粮食300万吨,选相当于l000万人一年 的口粮;而工业损失更大,是农 业的10倍。洛桑灵智多杰说,青藏 高原的植被客观上承担着维护“江河源”、“生态源”的重 任,其 一草一木对人类的价值远远超过它作为资源的价值。长期以来,居 住在黄河上游的人们 大面积毁林开荒,致使原始森林和草原面积日 趋缩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源涵养地大量减 少。他认为,青藏 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森林砍伐; 黄河上游 决不能再盲目地开垦荒地和开发土地,决不能只为了解决 青藏高原不到1O00万人的粮食自给而 毁了更多人的“水源”;另 外,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我国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国家开发与发 展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初中地理《黄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黄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河流方面

介绍了黄河和长江。

黄河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的环境意识。从教材结构看,本课既是学习河流湖泊概况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水资源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河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2、了解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3、了解母亲河的巨大奉献。

4、知道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

难点:黄河的忧患,并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黄河的概述”

自主学习(挑战自我----- 动手、动脑、动笔)

(壱)我国第二长河

导入:观看视频《黄河概述》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P45 页、P46 页教材和P45 页的图2-3-5,完成下列问题

(1) 黄河发源于,呈巨大的字型,注入海,是中国第二长河。

(2)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内蒙古的和河南的。(在图中用红笔标

出)

(3) 黄河的支流:看下图填充①是河,②河(在图中用蓝笔标出)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

培智生活适应六下《1、长江、黄河》教案
课题
1、长江、黄河
拟3课时
累计备课课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认知:知道长江、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二大河,了解长江、黄河的作用。
技能: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江之歌》。
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分组
目标
A组:了解长江、黄河的特点和作用;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和黄河;朗诵学唱《黄河颂》及《长江之歌》。
3、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
4、师简介黄河。
5、出示课题:长江、黄河。
6、齐读课题。
二、认识长江。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长江有多长。
1)教师范读。
2)生齐读、自由读。
3)指名读答长江的长度。
4)多媒体映示长江地图。
2、长江不仅长,还很美。
多媒体映示长江三峡美景图。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它也是亚洲最长、全世界第三大河。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我国第二大河——黄河。
(展示祖国的发展,相机进行爱国教育)
第三课时
一、学唱《黄河颂》、《长江之歌》。
二、渗透爱国和环保教育
1、长江和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我们要爱护它们。
2、课件映示长江黄河污染、断流图。
1)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
2)进行环保教育。

2023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_1

2023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_1

2023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023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__,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__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初中地理《黄河》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地理《黄河》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黄河》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转折提问]黄河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它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2.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资源

1.教材:《黄河颂》课文;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黄河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课文阅读(15分钟)

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颂》课文,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

3.课文解读(20分钟)

教师逐段解读《黄河颂》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4.黄河地理位置及地区流经的内容介绍(20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地图等方式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重要性。

5.小组合作分享(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黄河颂》中的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理解。

6.课堂讨论(15分钟)

组织全班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黄河颂》中的主题是什么?

b.你对黄河有什么新的了解?

c.你觉得黄河对中华民族有何重要意义?

7.情感教育(15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或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资源和美好景色,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8.总结和扩展(10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布置相关的扩展阅读任务。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阅读的专注

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