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1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1、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2、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3、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2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1、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2、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3、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4、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5、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3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
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
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
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
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
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
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文化教育:以迪尔泰、诺尔为代表,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独特性与历史性特征,决定了教育不可能有普遍性的目地,教育方法也不可能从类似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推导出来;结构功能主义(和谐论):社会由不同部分构成稳定的结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冲突论: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后来内部形成两个基本的分支学派,即新韦伯主义(柯林斯、金)和新马克思主义(鲍尔斯、金蒂斯);解释论:于70年代初在英国首先掀起,认为宏观教育社会学不能解释学校教育的实际过程,从而对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进行剖析,以图解释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包括3个分支学派,即教育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论、人种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凯迪、沃兹为代表,运用情景、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的生活过程;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教师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教师继续职业社会化:个体在承担教师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教师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二、问答1。
教育社会学考点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一)社会化过程说涂尔干三)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相互关系说四)当代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学科无论具体研究对象有何差别,教育社会学都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研究二.学科性质分析一)学科性质诸论1、规范学科论(沃德美国社会学之父)2、事实学科论(美,教育社会学家安吉尔)3、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美,学者巴兰坦日,学者柴野冒由、清水义弘)二)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A.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B.它也不等于“边缘学科”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一】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1.规范性研究基本特点:⑴目的:为制定教育目标,政策及解决问题提供参考⑵强调价值判断与实际应用⑶主要涉及两大问题:应该是什么,如何做2.验证性研究(实证研究规范式)基本特点:⑴目的:重在学位理论的建立⑵强调事实判断(根本特征)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注重定量,反对定性分析【二】关于方法论几点分析A.事实与价值判断B.演绎性与解释性模式C.定性与定量分析【三】具体方法: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等)隐蔽法(第二手分析、痕迹测量法)现场法(观察、实验)人种学科研究法一、教育社会学学科在美国首先建立二、三个代表学派:⒈功能主义学派(法,涂尔干美,帕森斯),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各部门都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有秩序地为实现社会的需要而发挥作用的理论观点⒉冲突理论学派(美,鲍尔斯、吉丁斯法,布迪厄)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不同身份集团之间总存在冲突,冲突必然引起斗争,斗争导致集团地位升迁,变迁后强势集团必然强迫弱势集团与之合作,这种强势可以是武力,也可以是宣传与教育。
基本论点:冲突、变迁、强制⒊解释学派(伯格)解释论派:剖析学校教育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以图解学业成败的原因三、教育社会学科建立的代表:①苏扎罗首先专门的教育社会学讲座象征着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制度化建设迈进了一步②史密斯出版了《教育社会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本在标准题上正式地“教育社会”之名的教科书③教育社会学概念最初由沃德的《动态社会学中》提出教育社会学的三个代表:1功能代表2冲突理论3互动课论代表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相适应2.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力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相适应3.教育必须与人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物的要素特征相适应(农业社会教育职能----防范、控制,工业社会教育职能----社会调适,后工业社会教育职能----社会更新)问题:教育能否产业化?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政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组织人事权,国家公职亲用政策经济手段)2.政治对受教育权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经费的影响三.不同文化结构对教育模式的影响:1.“前喻型”(开放性)开拓创新2.“后喻型”(文化结构与教育的“封闭性”取向)有一条统摄整体的主线,强调稳定、贬抑变化四.社会分层与教育1.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标准来确定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位置2.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财富,权力,声望3.我国的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①具体表现:教育机会(城乡差异、经济阶层、文化分层、性别分层),教育成就,专业选择②影响教育的因素理论:直接因素影响论,中介因素影响论,综合因素影响论③教育影响社会分层的四大因素:入学机制,教育结构、学校体制,学业成就,培养的学生身份4.我国的社会分层法(阶级化分法)改造前:地主官僚买办阶级、民族资产主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改革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借鉴了韦伯·帕金森的分层理论)5.社会分层对教育影响具体表现:①流动方式影响着个体角色与地位的获取途径,进而影响到教育的价值与功能;②流动频率影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③由于社会流动方式的不同,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也有差别,因而教育目标与内容发生变化。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摘要:一、教育社会学概述1.教育社会学的定义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1.社会结构理论2.社会功能理论3.社会冲突理论4.社会构建理论三、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体制与制度3.教育与社区发展4.教育与社会变迁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2.量化研究3.混合研究方法五、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发展现状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发展展望正文: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探讨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还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构建理论。
这些理论为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体制与制度、教育与社区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变迁。
在这些领域中,研究者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分析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教育社会学采用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注重深入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量化研究则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假设。
混合研究方法则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期更全面地揭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我国,教育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社会学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填空题——人物1.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2.法国的涂尔干在1903年发表论文 .《教育与社会学》,强调研究教育要吸取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
3.提出了社会学原则“一个社会现象的起源与它的功能代表着相互独立的问题”的社会学家是涂尔干4.关键性的、最具影响的功能主义奠基人是涂尔干,他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观点加以重新分析和整理。
5.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社会动态学》又称华德。
6.最早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德。
7.1949年布·鲁克弗发表《教育社会学定义问题》一文,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社会学正式确立的标志8.1922年(陶孟)和出版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教育社会学形成标志9.在中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10.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1.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学的学者是埃尔伍德12.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3.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属于冲突理论)14.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中层理论)15.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16.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1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18.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19.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20.第一个提出社会很像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社会理论家是斯宾塞21..在西方,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
22.教育社会学冲突理论在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主流,主要归功于两个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和齐美尔23.推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迅速发展起来的是芝加哥大学24.主张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善的人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25.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斯宾塞26.提出“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是阿普尔27.现代教育中的社会学问题是人的知识最有价值28.从理论源头上来说,教育社会学的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29.提出按照阶级对社会进行分层的社会学家是马克思30.对教育机会平等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的教育社会学家是科尔曼31.对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提出了质疑的日本学者是清水义弘32.人们普遍认为,在教育社会学还没有制度化之前,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真正创始人是迪尔凯姆33.论述了教育获得上的不平等包括教育起点不平等、过程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的学者是胡森34.韦伯主义教育取向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金恩、柯林斯和阿区填空题——著作35.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36.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
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一1.“相互关系说”的研究对象观,其立足点是“教育与社会的某种联系”。
2.教材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3.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_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4.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功能范式、冲突范式、互动范式。
5.理论的建构方法有:演绎方法、归纳法、类比法_ 联结方法、理论与经验关系。
6.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行为的道德性、教师行为的规范性教师行为的_抽象性和模糊性教师行为的自律性_。
7.教师角色扮演的过程经历阶段为:教师角色期待、教师角色领悟、教师角色实践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法定权威、传统权威、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9.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组织因素。
10.群体规范制约个体的合群行为。
群体的一致性越高,对个体的影响力相应越大。
1.教育规范是维系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基本特点表现在:规范的历史性、规范的民族性、规范的群体性、规范的控制性。
2.在韦伯看来,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区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取向理性行为、价值取向的理性行为、情感行为、传统行为。
3.学校中的失范行为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是越轨、违法和未成年人犯罪;教师的失范行为主要是在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包括教师的违法和犯罪行为4.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一是_关于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二是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几个的的研究;;三是_关于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研究_的问题。
5.课堂角色结构的“三分类”说认为,课堂角色结构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课堂中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的_重新界定情境定义__、修改策略、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
7.一般来说,教师的控制手段包括:作为一种硬性控制方式的课堂纪律;作为一种软控制方式的_课堂气氛依靠教师权威;作为课堂控制保障的奖惩措施8.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实际是教育知识,教育知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生活经验。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摘要:一、教育社会学简介1.教育社会学的定义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2.社会冲突理论3.社会构建主义理论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方法2.量化研究方法3.混合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四、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体制与制度3.教育与社会分层4.教育与社会变迁五、教育社会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平衡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3.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社会学思考4.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正文: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探讨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影响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了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领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影响。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对教育社会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机会、教育分层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体制与制度、教育机会均等方面。
其次,教育社会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社会学则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对教育社会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平衡,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理论体系方面,教育社会学钱民辉介绍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等经典理论,以及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这些理论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方面,教育社会学钱民辉重点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
《教育社会学》复习总结资料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____结资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 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挪动A.人口流动B.社会流动C.人才流动D.社会迁移2. 以下不屈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A.进步行为性本钱B.进步物质性本钱C.进步心理惩办本钱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3. (A )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承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牛存A.功能范式B.解释论范式C.新马克思范式D.构造范式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B.成熟阶段C.形式阶段D.瓦解阶段5. (A )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著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B.文化____C.教育____D.经济____6. (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分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7. ( 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牛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关系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8. ( C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
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A.教育标准系统B.教育设备C.象征的标识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9. (A )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B.互相关系说C.教育与社会互相关系说D.特殊社会现象说10. ( B)教育是最详细、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开展教育内容。
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互相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A.责任感B.环境C.人口D.国际理解11・学校主要成员(B )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A.教辅人员B.老师C.校长D.教育行政人员12. ( C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塔朗菲B.卢斯山C.韦伯D.泰勒13. 1907年苏扎罗在(C )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A.斯坦福B.耶鲁C.哥伦比亚D.普林斯顿14. ( C )主要是因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彖A.对抗行为B.嫉妒行为C.从众行为D.竞争行为15. ( 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吋空上完全隔分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A.调查法B.现场法C.隐蔽法D.人种学研究16.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这属于(B )A.师生互动独占型B.师生互动主导型C.混合型D.老师主导型17. 衡量人口(C )的指标主要有:人口的寿命、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发病率A.质量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18. (A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牛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19. ( B)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硕控制和软控制A.按控制的层次分B.按控制的手段分C.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D.按控制方式分20. (A)学者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进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为“越界”,即学牛的社会位移A.美国B.英国C.澳大利亚D.法国二、填空题1•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涂尔干。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教育社会学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育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教育可以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化能力,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育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的机会分配和教育的内容选择,决定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机会。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等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结构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理论和方法。
其中,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在于传递文化、培养公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冲突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冲突,指出教育在分层和差异化方面的作用;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教育中的符号交往和角色扮演,强调个体在交往中的互动与意义构建。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教育家庭关系、教育不平等、教育流动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制度与社会研究中,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教育对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教育家庭关系研究中,关注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以及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在教育不平等研究中,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教育机会差异等问题。
在教育流动研究中,关注教育的社会流动作用和路径选择。
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考试资料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考试资料1、名词解释文化变迁正确答案: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
只有当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单选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江南博哥)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A.动态实体性概念B.静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正确答案:B3、填空题依据理论或学派划分的研究范式有:()。
正确答案:功能范式、冲突范式、互动范式4、名词解释综合型学校文化正确答案:是指学校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占有某种性质的文化。
5、问答题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管理现代企业化的要求有哪些?正确答案:(1)建立职权责任制;(2)建立股权责任制。
6、名词解释青年文化正确答案:是一种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局部文化,也就是说,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7、单选在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中,解释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正确答案:C8、名词解释教师文化正确答案:是由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角色行为所构成的文化,包括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
9、问答题试述市场经济对教育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1)市场经济对教育意识产生影响,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承认教育的生产性;其次,确立改革是生命线的思想;再次,树立人本观念;最后,树立新的人才观念。
(2)市场经济影响办学体制。
首先,市场经济影响办学体制;其次,市场经济影响教育管理权限;再次,影响教育投资体制;最后,影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3)市场经济影响学生素质。
10、单选学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A.统一性B.多元性C.情感性D.不成熟性正确答案:D11、填空题1948年12月10日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鉴于这一文件的通过,“()”也就普遍被确认为一项人权。
联合国大会于1956年通过的《()》,确认了儿童的教育权益,标志着教育权利平等的全球实现。
【自考复习】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发动者6、在小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8、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対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9、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0、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戍维新运动12、屮华职教社成立于1917年13、教育社会学在2 0世纪6 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欧洲14、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多极化理论1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子以制度化美国17、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符号互动论18、功能主义在2 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20、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蓝领和白领21、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屮的积极功能的是结构功能主义22、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基于学术和专23.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4.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血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续谱排列说2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屮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响应者26.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笫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27.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史密斯28.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学校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31.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32.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33.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冲突理论3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3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36.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屮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1923年3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38.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沃德39.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40.们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來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41.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42.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哈尔43.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侣导者是黄炎培44.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岀“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动态社会学》45.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知识汇总1.1917年出版的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的是史密斯的《教育社会学导论》。
2.1947年,教育社会学家布朗出版了《教育社会学》。
3.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03年发表论文《教育与社会学》。
人们普遍认为,在教育社会学还没有制度化之前,涂尔干是教育社会学学科的真正创始人。
4.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5.1883年,沃德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
6.一门学科独立或制度化的标志是在大学开设专门的讲座、有专业化的学会组织和有公开出版的专业性的书报期刊。
7.帕森斯认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
8.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
9.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
10.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
11.梅塞尔认为精英是一个与其人数相比特别有权发号施令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有着三个核心要素:群体意识;凝聚力;共谋。
12.鲍尔斯和金提斯两人透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剖析,看清了美国教育制造神话的目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校教育是应社会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再生产”和“符应”机构。
13.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文化的功能,一个是社会化功能,另一个是“选择”与“分配”功能。
14.伯恩斯坦认为存在着两种语言代码,即精密型代码与封闭型代码。
15.教育变革作为相对独立领域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
16.在社会学冲突范式下对教育变革解释的理论有: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复兴理论、空想主义或无政府主义。
17.各种解释学范式下的研究都采取了典型的人种学方法论的变式。
其基本原理是以人类行为的两个假设为基础的:其一,自然主义生态学假设。
其二,“质”的现象学假设。
18.从文化层次研究教育变革动因的主要理论有:文化社会学、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激进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如文化再生产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
06159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社会学先哲柏拉图论述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代表著作是《理想国》.。
2、被学术界公认为教育社会学创造人的学者是:涂尔干3、首次提出了"教育社会学概念".的学者是沃德4、美国的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是1917年史密斯编写的《教育社会学导论》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率最高的类型是发动者6、在中国近代倡导并掀起了职业教育思潮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从平衡范式研究教育变革的动因可以区分为四种相应的理论,即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8、多伊尔和庞德认为教师对变革的态度主要受“实用规则”的支配,这个规则包括和谐性、工具性和(成本)三个方面。
.9、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按照人类社会教育的方式分为“前塑文化”、“同塑文化”和(“后塑文化”)。
10、现在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普遍观点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其他学科的成果也可以为教育社会学所用。
1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戊戌维新运动12、中华职教社成立于1917年13、教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三种研究途径,其中“历史及体制的研究途径”产生于欧洲14、社会学理论对全球化的分析与研究存在争论,出现了三种理论观点,其中持有“全球化与文明的冲突会同时存在”观点的理论多极化理论15、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充满争论,持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教育学观点的学者有苏扎洛、史密斯16、最早将教育社会学予以制度化美国17、根据研究视角的宽广度,可以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大理论类型,下列理论中属于微观社会学理论的是符号互动论18、功能主义在20世纪中叶的显著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布迪厄20、米尔斯的社会分层理论把工人分成蓝领和白领21、与人力资本理论一样主张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功能的是结构功能主义22、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维持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基于财产的拥有;另一个则是基于学术和专业的资格23、实施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多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24、根据人们在职业、工资收入与身份声望等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的社会分层法叫续谱排列说25、校长处理变革的领导风格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其中变革次数与成功概述最低的类型是响应者26、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四个反应模式是新文化运动27.1917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教育社会学教材《教育社会学导论》的学者是史密斯28.一直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观层次的是学校2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及体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0.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的理论家是墨顿31.提出“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学者是布迪厄32.符号互动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米德33.在教育社会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个派系属于冲突理论34.教育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是现代性35.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36、晏阳初领导的全国平民识字运动总机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于1923年37、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38.1883年在《动态社会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的社会学家是沃德39.1913年在他主编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工具书中,撰写了《教育社会学》词条的美国教育家是孟禄40.伯恩斯坦认为从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存在精密型代码和封闭型代码41.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球村”概念的学者是麦克卢汉42.将校长的行为分为响应者、管理者和发动者三种类型的学者是哈尔43.中国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导者是黄炎培44.1883年社会学家沃德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概念,该书是《动态社会学》45.在解释学范式下研究教育变革的理论主要有交换与合理选择理论、社会行为生态学、符号互动理论、民俗方法论(常人方法学)、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等。
教育社会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
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
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
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
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
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
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
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
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
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06159教育社会学
06159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两个不同的学派参与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它们是思辨教育学派和A.形式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行动教育学派D.功能教育学派2.教育社会学冲突理论在20世纪中期发展成为主流,主要归功于两个早期的德国社会学家A.韦伯和胡塞尔B.韦伯和齐美尔C.胡塞尔和齐美尔D.韦伯和哈贝马斯3.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第二个反应模式是A.戊戌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4.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于两个重要因素“压力”与“张力”,其中“压力”主要来自教育组织的A.外部因素 B.内部因素 C.内、外部因素 D.自身因素5.在社会学理论中,最早进行宏观与微观理论整合,提出“中层理论”的理论家是A.哈贝马斯 B.哈格里夫 C.凯尔凯姆 D.墨顿6.一般认为,作为系统和专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现在A.18世纪 B.19世纪早期 C.20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7.主张用意识形态、统治权威和文化霸权来揭示一定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属于A.平衡范式B.冲突范式C.文化复兴理论 D.结构功能论8.在社会学早期,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散见在许多教育学著作中,其中教育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杜威B.爱弥尔C.卢梭D.柏拉图9.下面的社会学研究者中,认为教育社会学属于或主要属于社会学的学者是A.苏扎洛 B.埃尔伍德 C.史密斯 D.韦伯10.领导全国职业教育的机构“中华职教社”成立于A.1915年 B.1917年 C.1921年 D.1923年11.提出了“文化三路向说”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是A.黄炎培 B.梁漱溟 C.陶行知 D.晏阳初12.推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迅速发展起来的是A.芝加哥大学 B.哈佛大学 C.欧洲大陆 D.耶鲁大学13.属于教育社会学核心主题的扩展与强化范畴的是A.后现代性B.现代性C.国际性D.全球性14.主张教育是培养具有社会善的人的哲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洛克15.哈贝马斯学说的中心概念是A.规范基础B.沟通理性C.合理判断D.理性发展16.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的变迁必然要求教育做出调整和改变。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
教育社会学总复习——————————————绮凤一、选择题.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先赋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由先赋地位所规定的角色失范行为:凡与教育规范不相一致,不协调和冲突的行为就是失范行为。
包括越轨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几种。
教育结构:教育与社会结构。
包括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宏观分析教育结构是指社会的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根据一定比例和秩序所构成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基本原理及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
社会化功能: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
(教育社会功能之一,还有选择功能)也即社会的整合者。
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掌握所属社会的各种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获得该社会所要求的成员资格的过程。
这体现了社会将文化模式代代相传的机制。
教育使不同的社会成员获得共同的信念、态度及价值准则,以使他们按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教育成为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育是实施社会化功能的最有效的手段。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
教育分流:教育分流是指教育系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育类型分别培养,并且帮助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的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或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过分社会化: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差异交往说:由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萨塞兰德提出。
认为人们在经历社会化过程中与谁交往决定了社会化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
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
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弱势群体的权力问题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重点,传统的教育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开始被人由公平正义的角度提出质疑,从7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又有了新的转向,理论的追求被平等、正义的追求所替代。
2、代表人物:杨格《知识与控制》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主要贡献:①对过去无条件接受或被看成理所应当的现象进行治理,开始强调教育和社会中所存在的冲突,对教育社会学研究,从表明向深层结构转变;②在研究方法上,开始认识到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不足,开始加入了质的研究方法;③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新领域,过去认为知识是中立的,其实不然,知识也是被人为所掌控的;④开始了强调微观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班级社会学和微观教育学等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
4、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史一、创建期(1922-1949)1、社会学的引进1819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1903年,严复译述的《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中国。
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
1908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
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社会学系2、教育社会学的引进1922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停滞期(1949-1979)三、重建期(1979- )1、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2、198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3、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
4、1989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5、1989年4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5、和谐理论基本观点(不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帕深思、墨顿社会犹如一台机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互相关联,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行筛选;主张通过学校进行道德教育,以使个人社会化,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当代和谐理论学派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关心社会阶级地位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将家庭和阶级背景纳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二是将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对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与政治秩序的关系以及学校组织的研究。
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其理论的核心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
和谐机制在最大程度上与效率是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态的存在是绝对的,而和谐则是相对的,和谐管理的目的即,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包含了一个以“和谐”为标准的最优状态唯一存在的潜台词。
6、冲突理论基本观点(课堂记录)代表人物:马克思、达而道夫、寇舍认为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功能是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未来的劳工被异化了的意识;资本主义的教育和经济之间有一种互惠关系;教育制度正是通过一种貌似公平、客观的英才教育机制把人们安排到不平等的经济地位上,从而使经济不平等合法化。
冲突:冲突论者认为在社会结构中,团体之间存在着彼此对立的现象,团体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尤其是支配者与从属者之间的利益不均;变迁:团体之间由于利益冲突所引起的权力斗争,导致社会发生不断变化;强制:在斗争中取得优势和控制地位的团体,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他团体与之合作,以维持社会的稳定的秩序。
7、孔德的相关理论(不确定)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
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8、什么是学习化社会?(课件)⑴就个人而言,是指一个能充分提供个体在一生中任何时间均有学习机会的社会,使个人丰富生活知能,充分发展潜能,而达成自我实现;⑵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中学习组织处处存在,以加强整体组织或社会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9、什么是知识经济?⑴“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
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
⑵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10、作为学校成员(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教师的权威指的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教师的权威?一、教师的实际权威:⑴制度的权威:是由社会和组织所授予的一种外烁的、强制性的权威,它又可以分为传统的权威和法定的权威。
⑵个人权威:是以个人独特的修养作为力量来源的一种自发性、互动性的权威,可分成专业的权威和人格感召的权威。
二、教师实际权威的制约因素:⑴社会因素:①社会的开放程度影响着制度权威的发挥,越是保守的社会,传统的权威和法定的权威就越受到尊重。
②信息的发达与否对专业的权威有相当的影响,信息不发达的社会,教师的专业权威因为拥有知识的垄断权而获得保障。
⑵学生年龄因素: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强调教师的人格权威,年纪越大的学生,越强调教师的专业权威。
11、教师与其他教师的相处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专业个人主义,它指的是什么?(课件讲稿)“专业个人主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学一般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避免彼此的干扰,墙壁将一间间教室隔开,无形中也将教师们做了隔离,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几乎很少有机会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教学工作,或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基于尊重老师的专业,很少进入教室观察教学活动。
久而久之,教师习惯了在封闭的教室王国里“单打独斗”,“自给自足”成了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的状态。
这种起源于教室自主的教学文化充满个人主义、孤立、消极的特色,使学校变成相当封闭的社会系统。
12、什么是课程体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因素中哪些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什么是同辈团体?其社会功能有哪些?(除第一问,课件加工)1、课程体制:课程体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课程统制的策略、政策和制度。
我国传统的课程体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体制,,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由国家负责,教师不享有课程权力,课程体制呈现一种封闭性特点。
2、影响因素:⑴物质与文化的资源:物质与文化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学生的学习表现,很大的部分是受到此两种资源的多寡所决定的。
许多研究都已证实:拥有足够而良好的物质与文化资源,使学生在校生活成功的可能性大增。
反之,缺乏了必要的物质与文化资源,使学习的成功机会受到限制。
⑵价值与态度的造成: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因素,除了家庭的物质与文化的资源之外,还受到学生对于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态度与价值的影响,而这些态度与价值的养成,主要是家庭生活的产物。
⑶对外界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的能力: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日益扩大,此种社会环境也就是儿童的生活空间,包括物理的空间,以及心理的自由感或拘束感。
于外界认识的多寡,影响了儿童生活空间的广狭,对于儿童进入学校之后的学习产生明显的作用。
⑷认知与表达的技巧: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对于儿女的认知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差异。
有一项研究的结论指出,不同阶级的儿童认知能力差异很大,这是透过其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3、同辈团体:每个同辈团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规矩、独特的内部组织,以及对于团体成员的独特期待。
尽管如此,就本质而言,所有同辈团体都是为了让下一代能够脱离大人的掌控,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如实照见真我的一种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