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优秀教学设计
《氓》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氓》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赏析,体会女主人公的丰富情感和理性思考。
2.通过赏析比兴手法,感受“温柔敦厚”的抒情特征,了解古典诗歌以弃妇之言抒发逐臣之悲的抒情传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品读虚词、人称代词等关键词句,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及诗歌的抒情特征。
2.赏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教学难点:
了解古典诗歌弃妇与逐臣的心理同构和文化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追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
孔子是一个有文学眼光的人。他选那部《诗经》,替人类保存了三百篇极古的绝妙文章。
——胡适
预习反馈:
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填空。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的情形下,与一位的男子,最后”
设计意图:通过概述初步了解诗歌整体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权,根据其初读感受,相机质疑,为细读诗文作铺垫。
预设:
“有一位少女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形下,与一位靠不住的男子私定终身,最后被抛弃”1。显然,我们仅仅满足于情节、内容,是无法真正欣赏一首诗的,那么,我们如何欣赏这样的诗?或者说,简单的情节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玄妙之处?
1李山.诗经应该这样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9(364)
主问题:如何欣赏《氓》的抒情特色?
情境设计一:分析卫女情感
你是否赞同以下评论?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卫女的情感。
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朱熹《诗集传》
《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仪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叙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篇1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说学法:
学生学法:
1、讨论交流法
2、个性展示法
3、课堂辩论法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
成和完善。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
教师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
文五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品析语言,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重点难点】
1、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掠过时光的尘沙,穿过蒹葭,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类童年的纯真,多情和感伤的声调会拨动我们的心灵的琴弦,让我们感受到多情和哀伤的雅致与疼痛。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去感受一味痴情的女子心灵的呐喊。
二、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比”,即比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
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诗经氓》教学设计
《诗经氓》教学设计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氓》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诗经氓》教学设计1一、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问,谁知道这首歌的出处?《诗经蒹葭》历代文人都给予《诗经》很高的评价,当代作家王安忆评《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天文字的河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处于河流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乳,今天,我们就通过《卫风氓》的研究再一次感受《诗经》的价值机器思想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知识积累
《诗经》文学常识。
三、信息筛选
明确:1.2章追述恋爱生活,3.4.5章追述由结婚到婚变的婚姻生活,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的感受和决绝。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自读文章,思考这首诗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明确: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卫风·氓文中女子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感受女子的情感变化。
明确:1-2:恋爱:热情、幸福;3-5:婚变:怨恨、沉痛;6:决绝:清醒、刚烈、坚强。(板书)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明确:
(1)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是个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的人。
(2)女子是个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诗经氓》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氓》的故事情节,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氓》教学设计精品3篇
《氓》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话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隰则有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无与士耽
实词
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秋以为期(把)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氓》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氓》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分析《氓》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 解读《氓》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4. 掌握《氓》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
2.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氓》的艺术特色;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氓》中的道德观念进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 《氓》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氓》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 《氓》的艺术手法和文学特色。
2.2 教学难点:
1. 《氓》中古代礼仪和风俗的理解;
2. 《氓》中复杂情感的把握;
3. 《氓》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1. 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自主学习: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歌内容;3.3 合作探讨:
1. 分组讨论《氓》的艺术手法和文学特色;
3.4 深入解读:
1. 分析《氓》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解读《氓》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5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表现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氓》教学设计(云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教学设计(云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氓》,使学生了解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诗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诗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诗的语言的品味。
3. 诗的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诗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氓》的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氓》,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3. 讲解:对诗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的情感。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设计:
1. 背诵诗。
2. 写一篇关于《氓》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可以是课外的。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诗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诗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诗的意象的分析能力。
5. 学生对诗的语言的品味能力。
6. 学生对诗的情感的体会能力。
七、教学准备:
1. 教材:《氓》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氓》的注释、解读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卫风)》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氓》,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古代社会风俗习惯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古代社会风俗习惯
的表现。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诗歌品鉴:分析诗中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8. 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后拓展阅读的完成情况。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拓展阅读成果,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氓》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背诵《氓》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了解《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体会《氓》中的人物情感和社会现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人生积极向上,对待爱情忠贞专一;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氓》,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 文本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3.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氓》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5. 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人生和爱情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氓》的文本内容和主题理解;
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
2. 教学难点: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对文中人物情感的深入体验和理解;
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使之与课文内容相符。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氓》;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4. 情感引导: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氓》;
诗经《氓》教案
诗经《氓》教案
教案标题:诗经《氓》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氓》这首古代诗歌,使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理解《氓》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1. 诗经《氓》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氓》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和文学的兴趣,
并提出问题,如“你们对古代社会有什么了解?”“你们听过或读过古代的诗歌吗?”
步骤二: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通过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氓》的背景和作者,解释诗歌中的一些古代词
汇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步骤三:诗歌朗读与分析(15分钟)
请学生轮流朗读《氓》,并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诗歌的韵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步骤四:诗歌意义探讨(15分钟)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 诗歌中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
2.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你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3. 诗歌中的主题和现代社会有什么联系?
步骤五:个人思考和表达(10分钟)
让学生个人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氓》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出来。
《氓》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全文;
(2)理解《氓》的诗意、诗意和诗韵,把握其文学特点;(3)分析诗中的意象、形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智慧;
(2)理解爱情、婚姻、家庭等传统价值观念;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 《氓》的诗意和诗韵;
2. 诗中的意象、形象、情感和哲理;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手法的把握;
3. 个性化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形象等,深入理解诗意;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探讨;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氓》,理解诗意;
3. 课堂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形象、情感和哲理,讲解诗歌的文学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读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
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梁小嫦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
《关雎》、《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
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识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把握肯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老师备课系统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日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
力。体会、品尝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爽质朴,民歌情调深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学问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氓的教案优秀6篇
氓的教案优秀6篇
《氓》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主客感情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深入研读文章议论部分理解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理性思辨走出悲情,从而体会学习苏轼客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文意疏通,还记得最后老师问大家为什么欣赏喜欢苏东坡,你们说苏轼特别有人格魅力。那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通过《赤壁赋》我们又能感受到东坡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
1.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文意,读完之后请3位同学翻译复述,巩固对文意的理解。
2.快速默读文章,提问文章中主客感情的变化,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3.同学们很容易找到“喜——悲——喜”这一感情变化脉络,但是从“悲——喜”这一变化的缘由即文章第四段内容学生可能会忽视掉,这时教师通过设问点拨“客先悲后喜是因为什么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说的话对客有何作用”明确这里是主对客的开解。
三、深入研读
1.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主客第一次喜是因为什么,通过学生自由发言找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文本内容,并进一步概括出“月夜泛舟、飘仙之乐”。
2.提问“客为何而悲主是如何开解他的”并让学生按照语文学习小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探究,教师这时巡视指导,结束之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补充讲授。
小组1: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但今天在哪里呢,悲“人生无常”。
《氓》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氓》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氓》,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讲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正确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3. 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 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氓》教案教学设计
《氓》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这首诗;
(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氓》的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2)领略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氓》;
(2)理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
(1)深入解读《氓》的内涵;
(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氓》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思想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氓》的内涵;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氓》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氓》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氓》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掌握“比兴”手法。
㈡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3.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氓》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的同情。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3.体悟比兴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创作的兴趣。
活动1【导入】《氓》
一、温故知新
1.集体朗诵全文,思考:
⑴男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明确:男:急躁无信义自私自利
女:善良热情任劳任怨不畏贫苦坚强
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叶和斑鸠?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浓厚,或女子容颜润泽。
以桑树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感情单薄或女子容颜衰老。
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自陷情网,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比兴: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辞”
比:比喻拟人兴:借物抒情
活动2【活动】《氓》
二、拓展延伸
1、听音乐,电影《刘三姐》藤缠树。思考,作者为何写藤、树等意象?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竹子当收你不收
笋子当留你不留
绣球当捡你不捡
空留两手捡忧愁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连就连
我俩结交订百年
哪个九十七岁死
奈何桥上等三年
明确:⑴所咏之物与欲咏之物必须具有相关性。
⑵所咏之物必须符合一定的情境。
2、练一练
合作探究:找出下列诗歌或歌词中哪些句子用到了比兴手法,作者为何从这些意象说起?并说说比兴手法的好处。
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
复杂的情感油仍而生。
陕北民歌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①,蓝格英英的彩②,生下一个蓝花花③,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蓝花花好。
青线线蓝线线:绣花线②蓝格英英彩:蓝得发亮耀眼。③蓝花花:心爱的女孩子
附:青线蓝线是如何发端,引出可爱的蓝花花的呢?这要从几个
方面分析:首先是地点语境,这首信天游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上,
那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山连山,坡连坡,蜿蜒流过的黄河也是混黄的泥浆,在这样漫天漫地的黄色世界里,清澈的水是让人渴望的,是给人美感的,能让人想到水的那些颜色也都是美好的,歌词中的“青”和“蓝”就是能给人这样美好联想的颜色,而且还泛着动人的“莹莹”的光泽,所以是“爱死人”的。那么“线”在这里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这又要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来分析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应具备的美德其中有一条是:“妇功”,也就是过去女子在家做的家务还有纺织、刺绣、缝纫一类的工作。线,就是做这类工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线”这个意象是和女子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以美丽的线起兴,引出动人可爱的女子蓝花花,就顺理成章了。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①牖:窗户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②荡子:浪游不归的男子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将①进酒(节选)
李白①将(qiāng):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
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3.教师总结:比兴的作用。
结构作用:
1、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
2、暗示内容
3、起过渡作用
内容内容:
1、唤起读者丰富联想。
2、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活动3【练习】《氓》
三、创作时间
1.运用比兴手法,写一首小诗。
活动4【作业】《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