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 教学要求和习题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原始先民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原始先民的家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原始先民的家园》是小学自然与社会第一学期的内容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原始先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并向全班汇报。
(2)教师讲解: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社会组织,并辅以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讲解。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原始先民,在教室内模拟原始先民的日常生活,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3. 拓展活动:(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了解更多关于原始先民的资料。
(2)创作活动:学生以原始先民的生活为题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
四、教学评估方式1.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抽查。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未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地考察和创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科政治年级高一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整节课以穿越为主线,设计不同的情景,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小组同伴互助,完成任务、生成知识,在解决问题链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了解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而且帮助他们透过这些情境由表及里地认识并揭示出不同社会形态更替的真相,解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奥秘,引导他们形成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坚定信念,在参与与实践中增强了政治认同感。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通过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懂得原始社会氏族管理方式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私有制在原始社会解体中的作用,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2)知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明确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方式。
(3)能够列举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够阐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克服的痼疾,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填写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探究并全面认识阶级斗争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坚定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感。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积累,也见证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任务四1、观看视频《圈地运动》,说一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歌谣,概括手工工场的基本情况,并据此归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结合材料及图片,回答:煤是真的太多吗?牛奶是否真的“过剩”需要倾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活动意图说明:1、通过情景的创设,学生能够提取有效信息,从而知道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案原始社会(精选1篇)
**教案原始社会(精选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案原始社会(精选1篇)XX教案原始社会 1教学重点和难点:1、原始,低下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初中原始社会历史讲解教案
初中原始社会历史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原始社会的特征和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原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征,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特征;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教学准备:教学教案、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言或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有什么特征和表现。
二、讲解原始社会的特征(15分钟)
1. 经济特征: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主要的经济活动是什么。
2. 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等级和家族关系等。
3. 文化特征:原始社会的语言、宗教、艺术等文化表现。
三、讲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变(15分钟)
1.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背景和原因。
2. 奴隶社会的特征和表现。
3. 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态。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
五、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原始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开相关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原始社会的特征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认知能力,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原始社会教学要求和习题
(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世界历史知识要点:世界地概念历史地概念世界历史地横向发展纵向发展动态地概念第二节学习世界古代史地目地、意义、要求,知识要点:世界古代社会地基本特征发展规律世界古代史地分期教学重点:世界历史地概念和内涵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世界历史地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教学要求:、通过前言地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古代史这门课地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讲明本课程地特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古代史地基本内容和宏观框架,了解世界古代文明地演进变化特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写读书笔记地能力.第一章原始社会(共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地起源知识要点:人类在自然界地位置生命地起源从猿到人地过渡最早地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劳动创造了人地理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节旧石器时代地采集狩猎者知识要点:旧石器时代工具地进步采集和狩猎生活血缘家族氏族地产生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知识要点: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畜牧业地产生及其意义母系氏族公社地繁荣第四节文明地产生知识要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金属工具地出现社会大分工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地过渡父系氏族地解体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地起源第五节史前文化知识要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宗教地萌芽史前艺术科学知识地萌芽文字地萌芽.教学重点:人类地起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地产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学难点:人类地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地演变(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地讲授,使学生对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地划分,石器时代地人类地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地理论.同时,通过本章地讲授,使学生理解人类地起源;掌握国家、私有制产生地过程以及熟练掌握原始社会衰亡地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本章地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地基本特点及它地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解体地原因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地条件,认识原始社会在各民族发展史上地地位和作用.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宏观把握历史沿革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章原始社会(3课时)首师大要求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地讲授,使学生了解人类地起源;国家、私有制产生地过程以及原始社会衰亡地原因.本章地基础知识: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地早期人类考古发现地具体情况;石器时代地特点等;母系、父系社会地基本特征;金属工具地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地出现.本章地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材能力和制作原始社会综合分期表能力.第一部分史前人类★()人类地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地典型化石代表.()农业革命地意义与新石器时代地文明成果要知道;()史前文化地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史前人类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或)万年前至(或)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毫升到毫升,平均身高为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地姿势已很完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万年至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毫升以上.他们地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智人出现地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地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地,“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地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地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地子女,即第一个集团地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地权利和义务,而所有地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地关系是平等地,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地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地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第一种组织形式;实行族内群婚;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族内平等,实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地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地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地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地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地图腾标记.氏族是社会地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地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地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氏族:是原始社会地血缘亲属集团,具有共同地祖先、世系和名称;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内部禁止通婚,是原始社会地基本经济单位,包括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部落民族共同体发展中地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地两个以上地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地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地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地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地印第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地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地军事首长(巴赛勒斯).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勒克斯(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地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地解体并结合而成地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地开始和新地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地前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地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地主要目地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地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地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地地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地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地联盟.这为后来国家地出现准备了条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偶婚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地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地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地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在于野蛮时代.对偶婚地产生"是氏族组织地结果".氏族地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地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地惯例,随着氏族人口地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妻居地母权制是对偶婚地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地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地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地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地基本细胞.包括几个对偶家庭地母系大家族是社会地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地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时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地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当今世界地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地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地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地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地一个阶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军事民主制是与公、私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地经济基础相适应地上层建筑.它是由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地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具有军事性和民主性.一般有军事首长、长老会、人民大会三种机构.在世界各地各族史前时代末期曾经普遍存在,在随后地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制度,其组织形式则长期留存于早期国家之中.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地、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地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地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地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地、由单个家庭组成并按地域关系结合起来地社会集团.它破坏了氏族地血缘集团,同时又保留了氏族公有制地残余,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地社会组织形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地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地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地音译,意为“他地亲族”或“他地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地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地动物是不能捕杀地,只能在特殊地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章史前人类☆真题与练习一、名词解释.南方古猿.直立人 .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对偶婚 .图腾崇拜.尼安德特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地?【私有制地产生和阶级地形成】农业革命后,生产力地提高使商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地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私有财产地出现,诱发了对财产地争夺.氏族中有地位地人利用自己地权力掠夺财富,于是出现了最早地"穷人"和"富人",从此,人类丧失了已享有百万年地平等,开始步入文明地阶级社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初地社会组织和家庭】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地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应是血缘家族.但真正有考古材料作为证据地原始社会形式是母系氏族社会.伴随母系氏族地出现,族外群婚也产生了.互通婚姻地氏族组成了早期地部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母系氏族产生地原因可能是:、无论是氏族内地群婚,还是是族外地群婚,它地婚姻形式使人们只识其母,难辨其父,所以血亲地系统只能按母系计算.、农业革命发生之前,女子从事地采集也比男子从事地狩猎业更加稳定而有保障.、在人口资源极为贫乏地当时,对女性地生殖功能地崇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石器时代族外婚逐渐向对偶婚演化.对偶婚地配偶起初并不居住在一起,而各自居住在自己母亲地氏族里,婚姻采取丈夫对妻子地拜访形式,称"望门居".后来发展为丈夫前往妻方氏族居住,称为"从妇居".母系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长地妇女担任.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革命后,男子凭借强壮地体力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开始过渡到父系氏族."从妇居"转为"从夫居",氏族首领由女子变为男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氏族不再是生产和经济地基本单位,而代之以父系地大家族.婚姻形式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制地家庭.父系家族地出现,促进了私有制地发展.但只要土地地私有化没有完全实现,以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公社就始终存在,只是不再叫氏族公社,而改称农村公社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军事民主制和国家地产生】原始社会最后瓦解时地政治组织形式是军事民主制.这时既存在着军事首长地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地因素.这种制度大多在部落地基础上构成,基本机构包括全部落成年男子组成地民众会、氏族贵族组成地议事会和军事首长三个部分.军事首长往往由议事会推荐提名,民众会选举任命.军事首长地重大决策也须得议事会和民众会地同意,但在战争期间他有较大地决断权,对战争所得也可占有较多份额.军事首长地职位一般既非终身也不世袭.当军事首长地权力范围扩大到部落联盟,它就企图使自己地职位保持终身,并得以世袭.一旦军事首长或其他宪贵在原有地氏族部落之外,设立了维护自己利益地警察、监狱和法庭等机构,国家就产生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家是人类组织中地最高形式.所谓国家,就是指占有一定地域,拥有不依附于外部控制地政府和在政府统治下地、有组织地社会.国家地本质是统治权,即立法、司法、惩治犯法者以维护社会秩序地权力.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阶级和国家地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地标志.简答:氏族社会解体地历史前提.。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初中历史原始社会教案
初中历史原始社会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特点以及生活状态,培养学生发展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特点。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状态。
二、讲授(15分钟)1. 原始社会的定义和发展阶段。
2. 原始社会的社会特点:集体生活、狩猎和采集、原始宗教信仰等。
3. 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简单粗糙、原始野蛮、没有私有制等。
4.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社会、亲族共同体等。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
2. 指导学生总结原始社会的特点和影响。
四、拓展(10分钟)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原始社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拓展视野,了解当时的文化和生活。
五、小结(5分钟)总结原始社会的社会特点和生活状态,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过程。
【作业布置】1. 综合整理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状态。
2. 查阅资料,了解原始社会在中国的情况,并写一篇小结。
【板书设计】原始社会- 定义:远古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 社会特点:集体生活、狩猎和采集、原始信仰等- 生活状态:简单粗糙、原始野蛮、无私有制- 组织形式:部落社会、亲族共同体【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原始社会的定义、特点和生活状态,引导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情况,并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和历史意识。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后续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原始社会-教学教案
本课的课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包括引言、两节(六个框题),共八个知识点。
引言:概括了本课的地位及其讲述的基本内容,包含四层意思: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历史过程,它从古代社会一直发展到近代社会。
其次,指出了古代社会经历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和具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再次,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在这个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可比拟的社会财富。
最后,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是以剥削雇佣工人劳动为基础的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
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第一节古代社会本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古代几个社会制度做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人类社会是如何从无阶级剥削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具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
这种状况,不但不意味着历史的倒退,反而说明历史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前进的。
本节设三个框题:第一框题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教材分析]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讲原始社会的生产能力是极端低下的。
指出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竭尽全力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有限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同时,指出了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人类生产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成百年、上千年,以至逾万年的时间。
第二层次,指出原始社会是一命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为什么?首先,在生产能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共同的劳动中,同自然进行斗争。
其次,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且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马因此,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
再次,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与合作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答:形成于夏代。
历史性变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礼乐射御书数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
“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后篇巩固提升1.(原始社会)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
这段话能够反映出在原始社会()A.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B.城市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C.一切大事都由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D.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以世代承袭的方式交接,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还没有出现阶级,更没有出现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排除A项;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而城市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被看作国家产生的象征,恩格斯的话体现不出国家的产生,排除B项;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的事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C项正确;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D项说法错误。
2.随着剩余产品的积累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各个氏族之间以及每个氏族范围内的各个家族之间,财产分化的现象也日趋加剧。
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生产领域的扩大,增加了氏族公社、家族公社的每个成员的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已成为必要的了。
于是,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不再被杀掉,而是变为奴隶,奴隶制度开始产生了。
这段材料说明()①财产分化现象造成了激烈的阶级对抗②债务奴隶是最初的和最主要的奴隶来源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④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造成了氏族成员地位的不平等,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贫富分化是助推阶级产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①夸大了财富分化现象的作用,排除;战俘奴隶是最初的奴隶来源,②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随着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的出现,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原始社会的生产能力是极端低下的②原始社会的铁质农具是极其简陋的③原始人的手工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④原始人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竭尽全力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有限的生产和生活资料,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并未出现铁质农具,排除②;原始社会后期才出现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谈不上手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③与历史事实不符,排除;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④符合题意。
原始社会(复习课教案)
原始社会(复习课教案)昆山市第二中学田华☆教学目标:复习原始社会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生产力相关知识和观点。
2.生产关系相关知识和观点。
☆教学难点: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来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1.基本知识整理2.练习1.原始社会人们长期使用石制劳动工具说明了什么?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备用解答:A: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B: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2.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从生产力的角度,说说这其中的原因。
3.作为富民强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措施之一,苏州市决定加快科技进步,加快教育发展。
这是为什么?备用解答: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者素质,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平均分配?②奴隶社会为什么全部产品归奴隶主?③封建社会为什么大部分产品归地主?④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资本家得剩余价值?作一般性总结: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其他两个方面。
(2)在表格第一列旁填写相应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关内容回答上题中的四个小问题。
作一般性总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情况是怎样的?是由什么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初级阶段生产力低,发展不平衡决定。
(3)表中带△的一列表明了人类社会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力的变化。
3.布置作业《学习能力自测》第一课:单项选择1-5,判断1-3。
4.板书设计古代社会1.生产劳动。
2.生产力、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
4.生产力的发展→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取代→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出现。
高中政治《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①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制度。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即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在这一规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5种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①人们共同劳动(劳动方式);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③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议事会是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③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④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特权。
5.原始社会的解体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④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二、简答题1、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422、孔子的教师观?453、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47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
3、《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二、名词解释题1、稷下学宫:552、三纲领八条目:91三、论述题1、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972、论述墨翟的科学教育思想。
62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成五个级别,其中能够精通儒家经书中的一种,称作,知识分子中最高级的一层,称作。
2、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
二、名词解释题1、三大文教政策:2、太学:1093、鸿都门学:110三、简答题1、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19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2、刘劭是曹魏时期的名理学家,其代表作《人物志》以人物品鉴为主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人才教育理论的专著。
二、简答题1、颜之推在儿童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152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3、经过唐朝200多年的发展,科举考试终于形成了五种考试方法。
二、论述题1、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1752、评述隋唐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793、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初中原始社会历史讲解教案
初中原始社会历史讲解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概念、时间范围和地理分布。
2. 使学生掌握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3. 培养学生对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1. 原始社会的基本概念和时间范围。
2.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教学难点:1.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 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相关历史图片或文物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史前时期的了解。
2. 提问:史前时期是人类历史的哪个阶段?请大家谈谈对这个阶段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8页,让学生自主阅读“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部分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原始社会的定义、时间范围和地理分布。
2. 讲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采集、狩猎和渔业。
3. 讲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集体生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 讲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家族组织和部落联盟。
5. 讲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原始民主、原始宗教和原始法律。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第8页,总结原始社会的主要特征。
2. 让学生思考: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什么选择集体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谈谈对原始社会的认识。
2. 提问:原始社会的人类是如何应对自然环境的?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9页,让学生自主阅读“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部分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原始民主、原始宗教和原始法律。
《中外建筑史》原始社会的建筑
绪论根据文字记载,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大概已有 7000 多年的历史。
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真正从事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建立以后才开始的。
这其中建筑形式的演变过程是经过无数人的艰苦努力,同时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并经过不断变革才发展过来的。
学习建筑史,可以了解到建筑始终围绕着满足人们使用功能和物质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发展。
公元前 1 世纪罗马一位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曾经称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概括了建筑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
因此,在 19 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近些年建成的金茂大厦、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体育场( 鸟巢 )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等。
今后建筑设计师的流动性会更大,建筑的国际化趋势会更加明显,通过国际竞赛选择建筑方案的机会越来越多。
总之,在学习建筑史中,要结合建筑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物质条件等历史背景去学习。
第 1 章原始社会的建筑(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 世纪 )原始人类的出现,距今有 200~300 万年,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森林之中,以后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基本适应了地面生活,能够粗制一些石器,也能引用天然火,而后依靠群体的力量向温带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
我国境内最早的是距今 100 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一一北京人居住的天然山洞,可见天然洞穴是当时被利用作为住所的一种较普遍方式。
在距今四五万年左右,中国原始社会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
到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达到鼎盛,建筑的幼苗得以发展,产生了两种十分重要的建筑形式一一干阑式和木骨泥墙房屋。
在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教育起源练习题
教育起源练习题教育起源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人类社会进化的方方面面。
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人类开始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时,教育就已经存在了。
本文将探讨教育起源的一些重要方面,包括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教育方法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人们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
然而,即使在这个简单的社会中,教育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示范教育: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模仿和示范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例如,一个狩猎者会向年轻人展示如何制作工具和捕捉猎物,年轻人会跟随着示范进行学习。
2.口头传授:在没有文字书写的时代,人们依靠口述方式将知识和传统故事传递给后代。
长者会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授道德、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观察学习: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和环境来学习。
他们从野生动物身上观察到了生存技能,从自然界中领悟到了一些规律和道理。
二、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类的智力、品德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发挥个人潜力,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的意义在于:1.个人发展:教育为个人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使其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使个人具备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2.社会发展: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基石。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3.文化传承:教育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并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维护和弘扬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
三、教育方法的演变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教育形式到现代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经历了以下演变:1.正规教育制度: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组织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正规的教育制度。
《原始社会》教学设计
九上《原始社会》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重点: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二、课堂导入:出示亚当和夏娃图,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师: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我们刚才讲的上帝造人说。
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
那么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类起源的科学说法是什么呢?回答: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
师:那么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诞生是什么时候呢?在什么地方诞生的呢?请大家看把教材翻到第一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
板书:原始社会。
三、自主学习探究(一)人类的起源(带着下列的问题,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答案并记忆)1、早期人类出现的时间、地点、名称。
500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2、从古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完全形成的人”经过哪几个阶段?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3、既然南方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那么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4、都是从猿进化而来,为什么他们的外貌会有不同呢?根据外貌特征的不同,人类学者将人分为哪三类?人类外貌特征不同是因为不同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
按外貌特征,人类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教师对以上问题对学生提问。
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课中题进行讨论: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人种只是表现在人类外貌上的一种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同的自然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与人的体质和智力无关。
初中课本原始社会教案
初中课本原始社会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2. 认识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
3. 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
教学重点:1.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打猎、采集、渔猎。
2. 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3.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氏族。
教学难点:1. 原始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2.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材《人类社会发展史》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参考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它的特点是生产方式以打猎、采集、渔猎为主,生活方式是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氏族。
二、讲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10分钟)1. 讲解打猎、采集、渔猎的特点和方式。
2. 强调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
三、讲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10分钟)1. 讲解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意义和特点。
2. 强调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平等互助的。
四、讲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10分钟)1. 讲解部落、氏族的含义和特点。
2. 强调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相对简单的。
五、讲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和演变(10分钟)1. 讲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从集体所有制到私有制的确立,从部落、氏族到国家的发展。
2. 强调原始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
六、比较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有什么区别?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始社会生产方式以打猎、采集、渔猎为主,生活方式是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氏族;而奴隶社会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生活方式是个体家庭劳动、私有制,社会组织形式是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古史序言(共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世界历史知识要点:世界的概念历史的概念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纵向发展动态的概念第二节学习世界古代史的目的、意义、要求,知识要点:世界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世界古代史的分期教学重点:世界历史的概念和内涵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世界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二)教学要求:1、通过前言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古代史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同时讲明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使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宏观框架,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演进变化特征。
2、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写读书笔记的能力。
第一章原始社会(共 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知识要点: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生命的起源从猿到人的过渡最早的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知识要点:旧石器时代工具的进步采集和狩猎生活血缘家族氏族的产生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知识要点: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及其意义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第四节文明的产生知识要点: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大分工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父系氏族的解体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第五节史前文化知识要点:宗教的萌芽史前艺术科学知识的萌芽文字的萌芽。
教学重点:人类的起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难点:人类的婚姻状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对掌握人类形成和发展各阶段的划分,石器时代的人类的发展史,私有制、阶级、国家形成的理论。
同时,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理解人类的起源;掌握国家、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以及熟练掌握原始社会衰亡的原因。
2、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它的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条件,认识原始社会在各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宏观把握历史沿革的能力。
第一章原始社会(3课时)首师大要求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国家、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以及原始社会衰亡的原因。
本章的基础知识: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早期人类考古发现的具体情况;石器时代的特点等;母系、父系社会的基本特征;金属工具的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本章的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大学教材能力和制作原始社会综合分期表能力。
第一部分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
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
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
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血缘家族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的社会组织,是人类社会第一种组织形式;实行族内群婚;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族内平等,实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在过的社会组织。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
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
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具有共同的祖先、世系和名称;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内部禁止通婚,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包括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
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
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
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
古希腊荷马时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军事首长(巴赛勒斯)。
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勒克斯(王)。
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的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
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
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
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
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
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在于野蛮时代。
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
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
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
从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
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
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若干特征。
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时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
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
织机构。
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
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
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军事民主制是与公、私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它是由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具有军事性和民主性。
一般有军事首长、长老会、人民大会三种机构。
在世界各地各族史前时代末期曾经普遍存在,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制度,其组织形式则长期留存于早期国家之中。
征的社会组织。
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
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
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由单个家庭组成并按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集团。
它破坏了氏族的血缘集团,同时又保留了氏族公有制的残余,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
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第一章史前人类一、名词解释1.南方古猿2.直立人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5.新石器时代6.母系氏族公社7.对偶婚8.图腾崇拜9.尼安德特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农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使商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私有财产的出现,诱发了对财产的争夺。
氏族中有地位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力掠夺财富,于是出现了最早的"穷人"和"富人",从此,人类丧失了已享有百万年的平等,开始步入文明的阶级社会。
【最初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应是血缘家族。
但真正有考古材料作为证据的原始社会形式是母系氏族社会。
伴随母系氏族的出现,族外群婚也产生了。
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早期的部落。
母系氏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1、无论是氏族内的群婚,还是是族外的群婚,它的婚姻形式使人们只识其母,难辨其父,所以血亲的系统只能按母系计算。
2、农业革命发生之前,女子从事的采集也比男子从事的狩猎业更加稳定而有保障。
3、在人口资源极为贫乏的当时,对女性的生殖功能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族外婚逐渐向对偶婚演化。
对偶婚的配偶起初并不居住在一起,而各自居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里,婚姻采取丈夫对妻子的拜访形式,称"望门居"。
后来发展为丈夫前往妻方氏族居住,称为"从妇居"。
母系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农业革命后,男子凭借强壮的体力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开始过渡到父系氏族。
"从妇居"转为"从夫居",氏族首领由女子变为男子。
氏族不再是生产和经济的基本单位,而代之以父系的大家族。
婚姻形式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
父系家族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
但只要土地的私有化没有完全实现,以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公社就始终存在,只是不再叫氏族公社,而改称农村公社了。
【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最后瓦解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军事民主制。
这时既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
这种制度大多在部落的基础上构成,基本机构包括全部落成年男子组成的民众会、氏族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长三个部分。
军事首长往往由议事会推荐提名,民众会选举任命。
军事首长的重大决策也须得议事会和民众会的同意,但在战争期间他有较大的决断权,对战争所得也可占有较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