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主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 ppt课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 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jīn者不长chá 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译文: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 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 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 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其安易持①:事物安然未变的时候容 易失散。
其未兆易谋②: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
其脆易泮③: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离。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⑤: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毫末⑥: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 物。
累土⑦: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企者不立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②: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③: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④: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⑤: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 的意思。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⑦
(“自见”“自是”“自伐” “自矜” 等行为)这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课堂小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 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 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从 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译文: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 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 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 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其安易持①:事物安然未变的时候容 易失散。
其未兆易谋②: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
其脆易泮③: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离。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⑤: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毫末⑥: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 物。
累土⑦: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企者不立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②: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③: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④: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⑤: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 的意思。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⑦
(“自见”“自是”“自伐” “自矜” 等行为)这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课堂小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 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 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从 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老子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三、朴素的辩证法
• 2、对立双方的转化 •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第五十八章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朴素的辩证法
• 3、转化的道理 • 《老子》第四十二章 •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老子其人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 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 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1、老子其人
《史记》又曰:“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 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 离,离五百岁而复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1、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修道德,其 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3、现实政治 • 《老子》第七十五章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 • 反对现实政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第七十四章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老子》第七十七章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三、朴素的辩证法
• 2、对立双方的转化 •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第五十八章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朴素的辩证法
• 3、转化的道理 • 《老子》第四十二章 •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老子其人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 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 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1、老子其人
《史记》又曰:“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 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 离,离五百岁而复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1、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修道德,其 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3、现实政治 • 《老子》第七十五章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 • 反对现实政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第七十四章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老子》第七十七章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老子思想(共十四讲)课件
无私、无欲、无争的道德境界
无私
无私是老子提倡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指心中没有私念,能够公正无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无私的境界是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整体利益和他人福祉,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的精神。
无欲
无欲是指去除过度的欲望和贪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老子认为,过多的欲望会导致 心灵的混乱和行为的偏差,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欲望,保持清心寡欲的状态。无欲的境界有 助于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在的平静。
PART 06
老子的军事哲学
不战而胜的军事战略
• 总结词:老子主张以不战而胜为主要军事战略,强调通过避免战争来达到胜利 的目的。
以柔克刚的军事策略
总结词
老子提倡以柔克刚的军事策略,主张通过软 实力和巧妙的手段来战胜对手。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柔中带刚是一种更为高明的策略, 它能够让军队在面对强敌时更加灵活多变, 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同时,这种策略 还能够让军队在战斗中更加省力、高效地达 到目标。因此,老子提倡以柔克刚的军事策 略,主张通过软实力和巧妙的手段来战胜对
事物的相互转化
总结词
老子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转化,这种转化是有规律的。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事物转化的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即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符 合道的规律的。这种转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 了它们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反者道之 动
总结词
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规律。
无争
无争是指不与人争斗、不争强好胜的处世态度。老子认为,争斗会导致矛盾和冲突,破坏 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争斗,以和平、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无争 的境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老子》四章 PPT课件28张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 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
—— 托尔思泰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 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今天我们走进《道德经》,去领略鹿邑先哲—— 老子带给我们的智慧!
作者简介
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 西就不会特别强求。 ②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①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 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别符合“礼、 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私利的“小人之争”。
②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 导致混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 在规范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
踮脚
自我表现 活用动词 活用动词 自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自夸 长久/受敬重
“形” 人们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为 之,故有道者不处。24
有的(时候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 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 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 做。
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的 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 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 然消失了,但他的学说、思想及精神却能够长 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 观点,主要就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主张》课件
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间最根本、最原始的动力和规律,它产生万物,决定万 物的存在和变化。
“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万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其本性,不强行干预, 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道法自然的思想来源
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道法自 然”观点的主要思想基础。
老子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 考,领悟出万物发展的内在规 律,从而提出了“道法自然” 的观点。
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来源
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对自然界的观察,他认为自然 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顺应自然、不 强行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老子受到周易的影响,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柔弱 与刚强也是如此,只有顺应阴阳变化才能获得成功。
柔弱胜刚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在企业管理中,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可以应用于领导者的管理方式。领导 者应该注重员工的感受和需求,采用柔性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04
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和自由,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04
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刚强的含义
柔弱胜刚强是指以柔克刚、以守为攻的策略,强调通过顺应自然、不争不斗的方 式达到胜利。
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象征,而刚强则代表着死亡和僵硬。柔弱并非软弱可欺, 而是充满生机和弹性,能够适应变化。
减少干预
无为而治要求政府减少对 经济和社会的干预,让市 场和社会自我调节,以实 现更好的发展。
注重自我管理
无为而治也强调个人自我 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个人 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 约束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03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含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意指“道”的本质是自然而然,按照自 身的规律发展,不受外界意志和强制力的干预。
“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万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其本性,不强行干预, 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道法自然的思想来源
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道法自 然”观点的主要思想基础。
老子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 考,领悟出万物发展的内在规 律,从而提出了“道法自然” 的观点。
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来源
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对自然界的观察,他认为自然 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顺应自然、不 强行干预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老子受到周易的影响,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柔弱 与刚强也是如此,只有顺应阴阳变化才能获得成功。
柔弱胜刚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在企业管理中,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可以应用于领导者的管理方式。领导 者应该注重员工的感受和需求,采用柔性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04
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和自由,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04
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刚强的含义
柔弱胜刚强是指以柔克刚、以守为攻的策略,强调通过顺应自然、不争不斗的方 式达到胜利。
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象征,而刚强则代表着死亡和僵硬。柔弱并非软弱可欺, 而是充满生机和弹性,能够适应变化。
减少干预
无为而治要求政府减少对 经济和社会的干预,让市 场和社会自我调节,以实 现更好的发展。
注重自我管理
无为而治也强调个人自我 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个人 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 约束来达到更高的境界。
03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含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意指“道”的本质是自然而然,按照自 身的规律发展,不受外界意志和强制力的干预。
6《 老子》四章课件(2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
《<老子>四章》背景
•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 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 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 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和社会 生活的许多规律。
• 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 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德经》。二者合称 《道德经》。
7
解释下列句子中有标注的字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②凿户牖以为室 ③企者不立 ④自见者不明 ⑤自戕者无功 ⑥自矜者不长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⑧强行者有志 ⑨其未兆易谋 ⑩其脆易泮 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指车毂的中空处 门窗 踮起脚后跟 自我显露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同“形” 勤勉而行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从事,做事;几,接近。败,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失败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
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
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
《<老子>四章》背景
•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 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 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 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和社会 生活的许多规律。
• 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 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德经》。二者合称 《道德经》。
7
解释下列句子中有标注的字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②凿户牖以为室 ③企者不立 ④自见者不明 ⑤自戕者无功 ⑥自矜者不长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⑧强行者有志 ⑨其未兆易谋 ⑩其脆易泮 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指车毂的中空处 门窗 踮起脚后跟 自我显露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同“形” 勤勉而行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从事,做事;几,接近。败,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失败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
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
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
《老子》四章 PPT课件21张
不崇尚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夺;
不珍视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
不炫耀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使百姓的饮食得以满足。
使百姓的意志被削弱,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永远使百姓没有过多的知识,没有贪婪的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没有事务不做的。
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
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
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
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
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
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2)是以圣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子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
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
《老子》五章精选教学PPT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①成语: 有无相生 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②格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 身上得到体现?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 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 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 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 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 诸侯国。
有一天,伯爵出于关怀,悉心的陪同 葛黛瓦 到郊外 游览, 希望能 令她开 心一点 ,过些 好日子 。 “您为何如此忧郁,难道奴仆们待您 不好吗?” 伯爵终于忍不住,试探的问。
“市里的百姓为了上缴赋税,所有的 人脸上 都像贴 满了怨 忿,我 哪里来 高兴呢?” 葛黛瓦非常叹息的回答。 “您就为了一群贱民而忧愁,真是有 失大体 。”伯 爵正是 为了多 收点赋 税而焦 急,听 到葛黛 瓦所说 ,突然 生气地 说。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 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 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 尊为道祖。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 恢复正常的秩序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朋友圈传上了一张坐在马背上的赤裸 女人的 照片, 那是英国著名画家约翰柯里尔画的油 画《马 背上的 葛黛瓦 夫人》 。这幅 画没什 么特别 ,也没 有什么 见不得 光的地 方,为 什么有 那么大 的影响 力存在 于世呢 ?我好 奇的把 贴文看 了下去 。 1040年,英国考文垂市的利奥夫里克 伯爵娶 了一名 美丽的 妻子葛 黛瓦, 她貌美 如花, 典雅端 庄,为 人善良 ,市民 都十分 敬慕她 ,但她 过门后 始终闷 闷不乐 ,表现 不了她 最美丽 的一面 ,只反 应她的 忧郁, 也没有 人可以 开导她 。久而 久之伯 爵的心 情也不 愉快, 总想找 个机会 诉说一 下。
《老子》四章 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千言,即《道德经》。
思想
具体主张
“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本性
道本思想 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
了一切。
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
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辩证思想
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
十根辐条所构成。
问题探究
思考1: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
“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 “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
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
我,我中有你。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
美学思想 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政治思想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
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
“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
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拓展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不知足:沈小官鸟害七命: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余杭,当地
有一机户,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沈秀不务正业,专好风流
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
思想
具体主张
“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本性
道本思想 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
了一切。
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
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辩证思想
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
十根辐条所构成。
问题探究
思考1: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
“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 “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
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
我,我中有你。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
美学思想 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政治思想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
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
“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癯。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
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拓展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不知足:沈小官鸟害七命: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余杭,当地
有一机户,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沈秀不务正业,专好风流
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
《老子四章》课件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四章——道、法自然
教学内容
老子的基本哲学思 想:无为而治、道 法自然
老子思想对个人修 养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社会治 理的启示
教学结构
导入
介绍老子及《道德经》的基本 知识
正文
按照上述教学内容展开,每章配 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辅助教学
结尾
总结老子的思想,并引申到现代社 会的意义和价值
07
《老子四章》的影响与价值
《老子四章》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 2
代表性的哲学思想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 思想影响深远,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基石。
文化传承的载体
《老子四章》是《道德经》的一部分,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
3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老子四章》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 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老子四章》强调“无为而治”,对于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 以引导人们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和社会。
对现代人生态度的启示
《老子四章》提倡“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对于现代人生态度的培养 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08
学习《老子四章》的意义和 方法
学习《老子四章》的意义
传承文化
修身养性
学习《老子四章》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了解古代哲学思想,提高文化素养 。
教学安排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每节课时数为45分钟,每周安排1-2次课。
讲解《老子四章》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解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 。
教学难点
作业安排
帮助学生理解老子的思想和哲学,提高学生 的思维水平和人文素养。
《老子》四章(课件(共52张PPT)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通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老子告诉大家要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本章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要做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 本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
【明确】: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 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 合大道。
资源与积累
《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 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 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重点字词: (1)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 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2)泮:同“判”,分离。 (3)毫末: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4)累土:一筐土。 (5)几:接近。 (6)欲不欲:想望人所不想望的。 (7)复:弥补。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重点字词: (1)强行者有志:努力不懈地去 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2)不失其所者久:言行不离道 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3)死而不亡者寿:躯体虽死而 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 的长寿。
语言积累与探究
壹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老子》四章课件张PPT
老子生平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1.聪颖少年
2.入周求学
3.孔子问礼
4.函谷著书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5.出关
老子的生平老子的思想辩证和无为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章
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弱点的
人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
人就是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第
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六
而不敢为。
十 四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
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在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表现手法差异
东方文学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抽象情感或哲理思考;西 方文学则更擅长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实或人性弱 点。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道家经典著作推荐阅读
《庄子》
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与《老子》思想相互补充,对 于理解道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列子》
书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故事和寓言,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 解道家思想。
03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
问或补充。
角色扮演
角色设定
教师设定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企业管理、家庭教育、人际交 往等,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情境模拟
各小组根据道家思想,探讨在设定场景中如何运用“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等理念来解决问题或改善关系。
个人修养
道家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品德提升,对 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处理有积极意义。 例如,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追求内 心的平静与和谐等。
PART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老子》中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道理具体化,如“上善若水”等。
对偶
02
运用对偶句式,使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如“有无相生,难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 子》PPT教学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东方文学善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抽象情感或哲理思考;西 方文学则更擅长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实或人性弱 点。
PART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相关道家经典著作推荐阅读
《庄子》
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与《老子》思想相互补充,对 于理解道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列子》
书中包含了许多道家思想的故事和寓言,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 解道家思想。
03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
问或补充。
角色扮演
角色设定
教师设定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如企业管理、家庭教育、人际交 往等,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
情境模拟
各小组根据道家思想,探讨在设定场景中如何运用“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等理念来解决问题或改善关系。
个人修养
道家思想强调内在修养和品德提升,对 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处理有积极意义。 例如,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追求内 心的平静与和谐等。
PART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老子》中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道理具体化,如“上善若水”等。
对偶
02
运用对偶句式,使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如“有无相生,难
2023 WORK SUMMARY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 子》PPT教学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五章PPT(优秀课件) 通用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 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有无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 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 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 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 乎俯拾皆是。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 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 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 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 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 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 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 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 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 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 不矜高自及天。”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有无开场白, 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 下反骂贾宝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 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 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 乎俯拾皆是。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 “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 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 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
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 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 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 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 《道德真经》。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 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 “上善若水”——一个人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 私善行,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 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器度。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出 岳润民田。”
❖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处 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 不矜高自及天。”
老子ppt课件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
老子的思想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 日本、韩国等国家也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西方哲学
老子的思想也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 展,许多西方哲学家都从中汲取灵 感,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宗教信仰
老子的思想对一些宗教信仰也产生 了影响,例如道教、儒教等都受到 了老子的思想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在老子的观念中,治理国家不应该过于强硬 和繁琐,而应该像烹制小鱼一样细心、谨慎 、不折腾。他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强制只会 引起反抗和混乱,而温和的治理方式才能赢 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也强调了领 导者应该具备智慧和洞察力,能够洞悉事物 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05
老子的影响与评价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德行是人的内在品质,尚和 是追求和谐、平衡的状态。他认为人 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德 行,同时也要追求和谐、平衡的状态 ,避免过度偏执和冲突。
贵诚信
总结词
老子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建立 信任和关系的基础。
VS
详细描述
老子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建立信 任和关系的基础。他认为人应该保持真诚 、守信的品质,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诚 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 要因素。
经》和《德经》两种版本。
老子的思想形成
老子思想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 察和感悟,他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理念。
老子的思想受到周朝末年社会动 荡和百家争鸣的影响,他反思了 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弊端,提出了
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
老子的思想还受到古代神话传说 、民间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他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和
《老子的思想主张》课件
德行与修养
探索老子对德行和个人修养的 看法,以及如何实践这些观念。
老子的影响
1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了解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深远影响。
2 对世界哲学的贡献
探讨老子思想在全球哲学领域中的地位和贡献。
3 现代社会的借鉴
讨论如何从老子的思想中获得启示,并应用于现代社会。
结论
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总结老子思想的优点、限制和前景。
今后的思考和探索
探讨如何在今后的学术和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老子的思想。
感想和启示
分享个人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从中获得的启示。
1
道家思想概述
简要介绍道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2
道的本质
探索老子对道的理解、属性和作用的思考。
3
道德与治理
讨论老子对道德和政府治理的看法,以想
道教
介绍道教作为老子思想最重要 的宗教流派,以及其核心信仰 和仪式。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
概述老子著作《道德经》中的 主要思想,如无为而治、返璞 归真等。
《老子的思想主张》PPT 课件
老子的思想主张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索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主张,了解他的核 心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哲学的影响。
引言
老子简介
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老子的背景、生平 和重要贡献。
老子的意义
探讨老子思想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它在现代 社会仍然具有影响力。
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四章 ppt课件55张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智:智慧 明:聪明 自胜:宾语前置句
强行:qiǎnɡ古今异义,古:勤勉而行 今:用强制的方法
进行
所:名词,地方、位置(立身之处)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能 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大的。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 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分析第11章
疏通文本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辐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当:在
埏埴:揉和黏土
户牖: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为:把.....作
译为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
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
(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 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 “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二、疏通文本
正字音
辐 fú 户牖 yǒu 累土 lěi
毂 gǔ
埏埴 shān zhí
赘行 zhuì 易泮 pàn
强行 qiǎng 几 jī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智:智慧 明:聪明 自胜:宾语前置句
强行:qiǎnɡ古今异义,古:勤勉而行 今:用强制的方法
进行
所:名词,地方、位置(立身之处)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能 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大的。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 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分析第11章
疏通文本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辐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当:在
埏埴:揉和黏土
户牖: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为:把.....作
译为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
毂中空地方的“ 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
(2)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 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 “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
二、疏通文本
正字音
辐 fú 户牖 yǒu 累土 lěi
毂 gǔ
埏埴 shān zhí
赘行 zhuì 易泮 pàn
强行 qiǎng 几 jī
《老子》四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之以为用。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