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案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 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 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 教案及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而且她早就盼着到那个伯伯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宋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妈妈的劝说,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来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
第2~10自然段通过宋庆龄与爸爸妈妈的几次对话,展现了她宁愿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也要遵守教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比如,第6自然段中“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一句,说明小庆龄尽管知道第二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她认为不能让小珍扑空,所以拒绝了爸爸妈妈的建议。
又如,第8自然段“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一句,更充分地体现了宋庆龄的真诚与守信。
课文结尾宋庆龄与妈妈的对话,“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在小庆龄心目中守信比玩重要,诚信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1.会认“耀、庆”等生字,正确读出“叠花篮、歉意”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我不能失信教案与教学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摘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当天要摘家教朋友小珍叠花篮,于是拒绝了父母劝她改天再教的建议,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旧这样坚定地要留摘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她早旧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板书:盼着)②哪个短语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旧盼着)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师过渡:宋庆龄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3)你从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摘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
)(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
(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5)宋庆龄等来小珍了吗?(6)课件出示:一个人摘家,是很没劲。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21《我不能失信》(有反思)
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1.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面临过关于诚信的两难选择吗?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在是否守信之间是怎样选择的!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
2.知识链接: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
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3.走近作者: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yào qìng pàn qiàn照耀宋庆龄盼着道歉dié叠花篮守信用后悔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优质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优质教学反思本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把握文中人物,运用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故事。
学生通过预习,很快就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宋庆龄,但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不够流畅。
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让学生先品读想去的句子,再品读守信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在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从而体会到庆龄最终因为和别人的约定而没去这种信守诺言的品质的可贵。
3.品读妈妈的感慨和宋庆龄最后的反应。
我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提问学生:“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畅所欲言,最终明确妈妈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4.交流故事给人的启示。
在此环节,我并没有让学生简单说出“向宋庆龄学习守信”的道理,而重在引导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守信”或“失信”的故事,从生活事例中渗透品德教育。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课堂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如何学文识字,做人的道理也应融入其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德育与语文课堂完美结合。
二是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潜能,该放手时要放手,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
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2.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 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设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纠正字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生交流。
3.课文从那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
”爸爸说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宋庆龄摇摇头:“不行!不行!小珍来到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首先,难道宋庆龄不想去伯伯家吗?联系上下文讨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这几句话都直接或间接的写出了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其次,庆龄临出门时突然停住了脚步,想起与小珍有约,决心留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宋庆龄丝毫没有犹豫的决心:“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抽回来”一词非常明显的写出了庆龄毫不犹豫的决心。
再次,从“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这句中也能体会到宋庆龄的守信,同时,当学生找到这句时,顺势问一句:这句除了写出了宋庆龄的守信还写出了什么?答案:诚实。
最后,揭示主题,强调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并希望这种品质能影响在座的所有学生。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21 我不能失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认识“耀、庆、盼、叠、歉”,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自觉培养诚信的良好品质。
4、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促进学习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宋庆龄留在家里的原因,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诚实守信的品质是我们做人的美德。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运用古今中外的诚信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音频资料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释题课前由课代表领读关于诚信的成语和名句,学生熟练诵读。
同学们,你们刚刚齐读的成语和名句都和什么有关?(诚信)今天,我们来走进一个和诚信有关的故事,齐读课题:21我不能失信。
1、“失信”是什么意思?(失去信用;不守信;不遵守诺言;说话不算话等)“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诚信,守信,讲信用)我一定要讲信用,“我”是谁呢?这篇课文是讲谁守信?(宋庆龄)2、了解宋庆龄:(1893年-1981年),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
1913年起她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
她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被国际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学生朗读资料)(设计意图:课前积累关于“诚信”的成语和名句,让学生有品德上的熏陶。
用浅显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信”,树立“守信”的感念,这样导入新课,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识人物1.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庆龄、爸爸、妈妈、小珍、伯伯。
指名学生说发生的事情,老师再归纳引导全班齐说。
2.根据提示填空。
课文讲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可是二女儿宋庆龄想起(要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还是坚持(要留下来等小珍)。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1 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含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课后分析: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我不能失信
21 我不能失信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失信(守信)高兴(烦恼)耐心(急躁)后悔(无悔)
2.盼望约定道歉心疼
3.庆(庆祝)床(木床)盼(盼望)扮(打扮)
第二课时
1.(1)老师说:“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
(2)“假期是你们巩固所学、拓展知识的最好时机,我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
(3)“真好吃!”我一边吃着妈妈做的饭一边说,“我还要吃一碗。
”
2. (1)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
——林达生
(2)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3)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4)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何智勇。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部编版21.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带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2个生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教师新课导入: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的选择吧!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我不能失信,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了解宋庆龄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
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不能失信于谁?(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宋耀如宋庆龄盼望叠花篮道歉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识字小游戏(设计意图:先解决了文章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3.教师提出问题:“我”指的是谁呢?“我”不能失信于谁?预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回答我指的是宋庆龄,不能失信于朋友小珍。
4.教师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交流: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教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一教案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我不能失信》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
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
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
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
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
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
(板书课题)
3.质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将句子勾画下来,与同桌交流你的理由。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和小珍约好星期天在家叠花篮,可是这天爸爸妈妈都要去伯伯家,宋庆龄拒绝了父母的邀请,留在家里,做到了守信。
)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
(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就这样坚定地要留在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板书:盼着)
②哪个词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就盼着)
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过渡:宋庆龄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3)你从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在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
(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
(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
(5)宋庆龄等来了小珍吗?
(6)课件出示: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①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②联系生活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2.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假如你和好朋友约好去游乐园玩,好朋友却失约了,你会怎么办呢?(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学生评价,师随机总结)
2.小结: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信守承诺的好孩子。
教学板书:
21.*我不能失信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
想起约定坚决留下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紧扣阅读提示,并设计出合理的自学要求,针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我将能辅助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设计,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