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220kV 变电所电气部分及线路过电流保护设计2、系统接线图:3、原始资料 :为满足某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要,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一座 220kV 变电所,变电所与系统连接情况如上图所示。

3.1 建设规模3.1.1 本所安装 2台 120MV A 主变压器。

3.1.2 电压等级 220/110/10kV3.1.3 各电压侧出线回路数 220kV 本期 4回最终 4回110kV 本期 5回最终 6回10kV 本期 12回最终 16回3.2 各侧负荷情况110kV 侧有 2回出线供给远方大型冶炼厂, 其容量为 80MV A ; 其他作为地区变电所进线, 其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 0.6, 最大负荷容量为 30MV A 。

10kV 总负荷为 60MV A ,Ⅰ、Ⅱ类负荷用户占 70%;最大一回出线负荷B 2×20MV AD为 6MV A ,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为 0.65。

3.3 各侧功率因数ϕcos 与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max T 分别为220kV 侧ϕc o s=0.9 max T =4800小时 /年 110kV 侧ϕc o s=0.85 max T =4200小时 /年 10kV 侧ϕc o s=0.8 max T =4500小时 /年 3.4 系统阻抗220kV 侧电源近似为无限大电源系统, 以 100MV A 为基准容量, 归算至本所220kV 母线阻抗为 0.021; 110kV 侧电源容量为 800MV A (学号为单数为火电系统,双数为水电系统 ,以 100MV A 为基准容量,归算至本所 110kV 母线阻抗为 0.12。

3.5 调压要求:经规划计算认为本所 220kV 侧母线电压波动较大,宜采用带负荷调压变压器, 10kV 留 2回出线为本所无功补偿用。

3.6 气象条件: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8℃,年平均气温 16℃,绝对最高气温40℃,土壤最热月平均气温 18℃,风速为 25m/s,微风风速小于 5m/s。

电气工程工程基础上册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工程基础上册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工程基础上册课程设计1. 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电气工程上册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其自主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原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知识点。

学生将会利用这些知识点,完成一个完整的电气系统设计项目,包括设计计算、电路仿真、元器件选型等方面。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巩固电气工程上册所学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3.1. 第一部分:电路分析设计学生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设计一组系列电路,并对其进行仿真。

设计内容包括: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合。

2.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3.电路中元器件的选型。

4.仿真电路的建模和分析。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熟悉基础电路分析方法,并学会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建模和分析。

3.2. 第二部分:电路实验设计学生将通过实验室实践,对电路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实验内容包括:1.电源的选型。

2.电路元器件的连线和焊接。

3.电路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4.快速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掌握电路实验操作技能和错误排除方法,加深对电路元器件的了解和选型。

3.3. 第三部分:项目设计学生将选择一个具体的电气系统设计项目,并完成设计、仿真和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1.项目的背景和需求分析。

2.项目的具体设计方案。

3.仿真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4.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并进行立体布局。

5.完成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这个项目设计,学生将深化对电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分组完成设计任务。

课堂教学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理论讲解:通过讲授相关电气工程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大学电气课程设计

大学电气课程设计

大学电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电机原理等;2. 学习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法,了解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系统的设计、分析与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电气图纸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电气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增强专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气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学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理论:包括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定律、电路分析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2. 电磁场理论:涉及电磁场基本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传播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3. 电机原理:介绍电机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4. 电气设备设计:包括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系统设计、保护装置配置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5. 电气工程实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等方面的教学,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6. 电气工程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系统地组织和安排了电气工程课程的核心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遵循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适中,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电气工程学校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学校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学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电机原理等。

2. 使学生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变压器、发电机、电力线路等。

3. 帮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熟练操作电气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查与维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与他人有效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电气工程领域的规范和标准。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电气工程领域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气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应用和新技术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包括基本电路元件、电路定律、交流电路分析、瞬态分析等,以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为基础。

2. 电磁场:涉及电磁场基本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电磁波传播等,对应教材第四章。

3. 电机原理:介绍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分析等,以教材第五章内容为主。

4. 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发电机、电力线路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参考教材第六章。

5. 电力系统: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稳定性分析等,对应教材第七章。

6. 电力电子:涵盖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器、控制技术等,以教材第八章内容为参考。

7. 自动控制:介绍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设计、控制器应用等,对应教材第九章。

电气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 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电机原理等;2. 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掌握电气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规范,能够阅读并理解电气工程图纸;4. 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计算;2. 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3. 能够运用电气工程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事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工程项目;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专业大学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项目实施等环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滤波器设计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进度安排:2周。

2. 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电磁场基本方程、电磁波传播、电磁场数值计算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磁场理论,第四章 电磁波传播与天线;进度安排:3周。

3. 电机原理与控制:包括电机工作原理、电机特性、电机控制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机原理,第六章 电机控制技术;进度安排:4周。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一、引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电气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具体的电气工程项目,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程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电路设计与调试:通过设计不同复杂程度的电路,学生们能够掌握电路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方法,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考虑电路的电源、元器件的选型及连接方式,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并进行调试,最终得到满足需求的电路设计方案。

2.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通过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学生们能够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特点,掌握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并进行各种短路、过电流等故障仿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

3.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通过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实验,学生们能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控制器及其应用。

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调试和优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准确控制。

4. 电机与传动系统实验:通过电机与传动系统实验,学生们能够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电机的控制方法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

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电机和传动装置,进行电机的控制和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实现特定任务的自动化控制。

四、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实验内容和任务。

电气工程的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的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术语;2.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3. 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系统的组成;4. 熟悉电气安全知识和电磁兼容性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简单的电路图;2. 能够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简单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3. 能够解决实际电气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4. 能够阅读和理解电气工程图纸,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工程伦理道德观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敢于尝试,勇于实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气工程素养,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基本术语,以及电路的类别和电气元件的介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气工程基础2. 电路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3. 电气设备与系统:介绍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电气系统的组成,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气设备与系统4. 电气安全与电磁兼容:讲解电气安全知识、电磁兼容性原理及相关防护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气安全与电磁兼容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电路图的绘制、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以及故障排查等实践活动。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6. 电气工程图纸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电气工程图纸的能力,包括电路图、安装图等。

电气方面的课程设计

电气方面的课程设计

电气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础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3. 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包括触电防护、电气设备安全使用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电路设计;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3. 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常见电气元件,进行安全、可靠的电路连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工操作习惯,尊重生命、珍惜设备。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电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构造、符号、特性及作用,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通过实例分析简单电路,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路测量与仪表使用:介绍多用电表、万用表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电路参数测量,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气安全知识:涵盖触电防护、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急救措施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电路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教材各章节实践环节。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电路元件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学习;第三周:电路测量与仪表使用教学;第四周:电气安全知识学习及实践操作;第五周:总结复习,进行实践操作考核。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掌握电气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中南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涉及电磁学、电路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这门课程设计的背景、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掌握电路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电气工程在工业、医疗、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这门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磁学:涉及静电场、静磁场、电磁波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介绍电磁场的作用和应用。

2.电路学:介绍电路中各种元件的特性和模型,以及电路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图、等效电路、诺顿定理等。

3.信号与系统:涉及信号的特性和分类,信号的采样和重构、滤波等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以及系统的基本模型和特性。

4.数字信号处理:介绍数字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包括信号的量化、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等。

5.自动控制: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和特性,以及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实践操作和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讲授:通过演讲、讲解、PPT等多种形式讲授基础知识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科学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电路和系统的设计、测量、分析和优化方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技能。

3.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独立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气工程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

四、学生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1.深入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专业 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气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能正确识别和应用各类电气元件。

2. 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3. 了解电气安全知识,能够识别并防范电气安全隐患。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具备初步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3. 掌握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能够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专业,增强对电气技术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在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突破。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重视电气安全。

本课程针对电气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元件及其符号:介绍电阻、电容、电感、开关、继电器等基础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电气符号,分析各类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简单电路的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气安全知识:介绍电气安全常识、电气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分析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学习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气图纸绘制:教授如何使用相关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培养学生的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讲解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让学生学会对简单电气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电气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电气课程设计简单

电气课程设计简单

电气课程设计简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电气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电气工程实践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学生需要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气问题,具备基本的电气工程实践技能。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生应培养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电气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设计方法等。

其中,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的基本元素、电路的基本定律等;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支路分析、功率分析等;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的模拟设计、数字设计等。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作业和实验,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理论知识,通过清晰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讨论法主要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法主要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是课程学习的主要资源,我们将选择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路的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将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工具,我们将选择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学习。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课程设计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课程设计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内容1、据待建水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运行方式和输送功率、距离,选择技术上满足要求的水电站与系统连接输电线路的回路数、电压等级、导线规格。

2、确定待建水电站技术上满足要求的地方用户供电方案:供电线路回路数、电压等级、导线规格。

3、根据待建水电站电压等级、机组台数、功率输送情况,拟订满足供电可靠性和水电站各种运行方式要求的主变压器可选用方案(主变类型、台数、容量、型号)。

4、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分析、论证,确定待建水电站各电压等级的主接线型式。

5、设计待建水电站自用电接线,选用自用电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号。

6、通过对选用方案经济比较,选定综合经济指标最优的水电站主变、主接线方案。

7、根据选择、校验电气设备的需要,计算三相短路电源。

8、选择水电站发电机电压和高压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TV、TA等。

二、原始资料装机3台水轮机组3*,机组年利用小时数T max=4400h。

厂用电率%,地区最大负荷占电站装机10%,其中一二类负荷占总负荷70%,供电距离15KM,地区负荷cosφ=0.8。

渡江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中部,建成后向沈阳市供电。

电力系统接线如图2—1所示。

电站建成后,接至相距30公里处的贵河变电所。

当地最热月平均气温28℃,年最高温度40℃,其他原始数据见接线图及相关表格。

表2-1 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数贵河火电站2 100 =0.85 =0.125/kmΩcos ϕ⨯MW d X ''渡江水电站注:未知型号之输电线路,按0.4 计算电抗图2-1 渡江水电站接入系统图三、接入系统设计选择水轮机型号根据水轮机组容量,查相关技术手册选取型号为TS854/156-40的水轮机。

具体参数如下: 线路电压等级选择P L.max =N 装机−P 厂−P 地方+P 转送P L.max =3∗72.5(1−10%∗70%−0.4%) =201.405MW选择2回线,P每回=100.70MW根据回路数、输送功率、年装机利用小时数查表求电压等级,选择电压等级220KV导线类型选择选择LGJ导线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积S j=P√3U N cosφj,根据年装机利用小时数查表得j=mm2S j=√3∗220∗0.9∗1.19=246.75mm2根据计算所得S j,查表可得,选取导线标准截面的导线输电线路选择及校验电晕校验U cr=84m1m2δr log D eqrδ=3.92+b273+tD eq=1.26∗600mmU cr=84∗0.9∗0.8∗3.92+76273+28∗11.2∗log1.26∗60011.2=329.01KV发热校验正常运行:I g.max≤k Q I yk Q=√θ长期允许−θ环境实际温度θ长期允许−θ标准规定最高环境温度=√70−2870−25=0.97k Q I y=0.97∗657=637.29AI g.max=P L.ma每回√3U cosφ∗1.05=√3∗220∗0.9=308.31A≤637.29A一般取θ标准规定最高环境温度=25℃一回线故障:k=(n−1)k Q I ynI g.max =(2−1)∗0.97∗6572∗308.31=1.034电压损耗校验正常运行:U%=PR+QXU∗100%≤10%U%=PR+QXU ∗100%=100.70∗30∗0.131+100.70∗tan(cos−10.9)∗0.432∗30220=2.11%≤10%一回线故障:U%=P′R+Q′XU2∗100%≤15%U%=P′R+Q′XU∗100%=4.22%≤15%四、地方用户供电方案回路数选择根据需求选择两回线作为地方用户供电选择。

电气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本科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本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气工程基本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器等核心知识;2. 学会运用电气工程相关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设计;3. 了解电气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和调试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掌握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组织方法,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包括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图纸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为我国电气工程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科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人才。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与设计:以《电路》教材为基础,涵盖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等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电力电子技术:依据《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学习电力电子器件、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电机与电器:以《电机学》和《电器学》教材为参考,介绍电机原理、类型、应用及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设备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认识。

4. 电气工程软件应用:教授如MATLAB、PSPICE等电气工程软件的使用,辅助电路仿真和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林俊杰)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林俊杰)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学生姓名:林俊杰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06班学号:200911914指导教师:罗毅目录变电站电气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设计目的————————————————————————————2、设计内容3、设计要求二、设计基础资料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2、电力系统与待建变电站的连接情况3、待建变电站负荷三、主变压器与主接线设计1、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载及类型2、主变压器的选择四、短路电流计算1、基准值的选择2、一、概述1、设计目的(1)复习和巩固《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所学知识。

(2)培养和分析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只作电气系统的初步设计,不作施工设计和土建设计。

(1)主变压器选择:根据负荷主变压器的容量、型式、电压等级等。

(2)电气主接线设计: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3)短路电流计算:电力系统侧按无限大容量系统供电处理;用于设备选择时,按变电所最终规模考虑;用于保护整定计算时,按本期工程考虑;举例列出某点短路电流的详细计算过程,列表给出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S k、I”、I∞、I sh、T eq(其余点的详细计算过程在附录中列出)。

(4)选择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及支撑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消弧线圈。

每类设备举例列出一种设备的详细选择过程,列表对比给出选出的所有设备的参数及使用条件。

(5)编写“××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主接线图(#2图纸)3、设计要求(1)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气主接线;(2)短路电流计算;(3)主变压器选择;(4)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5)导线(母线及出线)选择;(6)限流电抗器的选择(必要时)。

(7)完成上述设计的最低要求;(8)选择电压互感器;(9)选择电流互感器;(10)选择高压熔断器(必要时);(11)选择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12)选择消弧线圈(必要时);(13)选择避雷器。

电气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电气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电气工程基础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4. 交流电路与功率5. 电气设备与系统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第3-4周: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 第5-6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4. 第7-8周:交流电路与功率5. 第9-10周:电气设备与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的操作和故障排查技能。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

2.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 介绍电路元件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路元件的实际操作。

3.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讲解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4. 交流电路与功率- 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 讲解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和功率因数。

5. 电气设备与系统- 介绍电气设备的种类、特性和应用。

- 讲解电气系统的组成、运行和维护。

三、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从设计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包括电路实验、电路设计、电力系统仿真等。

电路实验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电路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电路要求,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和参数,实现特定功能。

电力系统仿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电力系统运行情况,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和测试、结果分析和总结等。

在问题分析阶段,学生需要仔细分析所给出的问题要求,明确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

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需要根据问题要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电路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等。

在实施和测试阶段,学生需要按照设计方案,搭建电路、进行仿真实验或实际测试,获取相关数据。

在结果分析和总结阶段,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方法。

此外,课程设计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践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电气工程设计PPT课件

电气工程设计PPT课件
支撑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 主接线图(#2图纸)
HUST_CEEE 6. 参加课程设计答辩:课设的收获、体会,回答质疑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三、设计基础资料:
参见《××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任务书课设任务书_变电站08.doc。
❖ 课程特点:
贴近电力系统——是从事电力有关工作(如:发电公司, 供电公司,电网公司,电力工程建设公司,电力设计咨询 公司,电力试验研究院,电力研究所,电力设备研发、生 产、销售公司,大型企业供电部门,有关机关,学校等) 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对大家的择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Sk、I”、I∞、Ish、Teq(其余点的 详细计算过程在附录中列出); ❖ 画等值电路图。 5. 电气设备选择
HUST_CEEE 每类设备举例列出一种设备的详细选择过程,列表对比给出 选出的所有设备的参数及使用条件。
设计具体步骤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doc
1. 确定变电站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荷及负荷类型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设计基础资料 四、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五、要求 六、参考文献
七、设计具体步骤
HUST_CEEE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1) 复习和巩固《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所学知识 2)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HU6S. 其T他相_关C资料EEE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七、设计具体步骤:
1. 确定变电站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荷及负荷类型; 2. 主变压器选择:
❖ 电压等级; ❖ 各侧总负荷; ❖ 选择台数、容量; ❖ 校验近、远期变压器的负荷率,若不满足规程规定,应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电气控制实验柜的安装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任课教师设计(论文)成绩教务处制20年月16 日目录第1章概述 (2)1.1 设备概述 (2)1.2 技术规范 (2)1.3整体结构 (2)1.4 电气控制实验柜的制作材料及加工要求 (3)第2章电气控制实验柜的网板和电器配置安装 (6)2.1 网板安装要求 (6)2.2电器配置 (6)2.3 电器安装要求及步骤 (7)2.4 线路连接要求及步骤 (8)2.5 其他要求 (9)第3章安装验收 (16)3.1 安装效果 (16)3.2 检查及验收标准 (17)第1章概述1.1 设备概述采用柜式结构(图1.1),内部安装一块不锈钢网板(图1.2),在柜体和网板上安装各种电器,整体结构和技术规范与工业现场的电气控制柜相同。

可在柜内进行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试验。

该设备用于工矿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实验、维修、维护等技能培训;也可用于高等院校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1.2 技术规范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符合:GB7251.1-2(对母线干线系统的特殊要求)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符合:GB14048.2-5(2003年执行的新标准)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符合:GB50055(针对电机的选用)4、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符合:GB501501.3整体结构体尺寸:800×500×2000(长×宽×高,单位:mm)。

柜体外形尺寸见附图1所示。

柜体正面柜门分为三段,均可独立开关柜门。

柜体背面一个柜门。

正面和背面柜门打开角度可达180度,柜门在180度处可固定。

柜内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部位为仪表和转换开关安装区域,仪表和转换开关直接安装在柜门上。

中段部位为低压电器安装区域。

柜门上安装按钮和指示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学生姓名:林俊杰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06班学号:4指导教师:罗毅目录变电站电气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设计目的————————————————————————————2、设计内容3、设计要求二、设计基础资料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2、电力系统与待建变电站的连接情况3、待建变电站负荷三、主变压器与主接线设计1、各电压等级的合计负载及类型2、主变压器的选择四、短路电流计算1、基准值的选择2、一、概述1、设计目的(1)复习和巩固《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所学知识。

(2)培养和分析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只作电气系统的初步设计,不作施工设计和土建设计。

(1)主变压器选择:根据负荷主变压器的容量、型式、电压等级等。

(2)电气主接线设计: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

(3)短路电流计算:电力系统侧按无限大容量系统供电处理;用于设备选择时,按变电所最终规模考虑;用于保护整定计算时,按本期工程考虑;举例列出某点短路电流的详细计算过程,列表给出各点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Sk 、I”、I∞、Ish、Teq(其余点的详细计算过程在附录中列出)。

(4)选择主要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及支撑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消弧线圈。

每类设备举例列出一种设备的详细选择过程,列表对比给出选出的所有设备的参数及使用条件。

(5)编写“××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说明书,绘制电气主接线图(#2图纸)3、设计要求(1)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电气主接线;(2)短路电流计算;(3)主变压器选择;(4)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选择;(5)导线(母线及出线)选择;(6)限流电抗器的选择(必要时)。

(7)完成上述设计的最低要求;(8)选择电压互感器;(9)选择电流互感器;(10)选择高压熔断器(必要时);(11)选择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12)选择消弧线圈(必要时);(13)选择避雷器。

二、设计基础资料1、待建变电站的建设规模⑴变电站类型: 110 kV降压变电站⑵三个电压等级: 110 kV、 35 kV、 10 kV⑶ 110 kV:近期线路2回;远期线路 3回35 kV:近期线路2回;远期线路4 回10 kV:近期线路4回;远期线路 8回2、电力系统与待建变电站的连接情况⑴变电站在系统中地位:地区变电站⑵变电站仅采用 110 kV的电压与电力系统相连,为变电站的电源⑶电力系统至本变电站高压母线的标么电抗(S d=100MVA)为:最大运行方式时;最小运行方式时;主运行方式时;⑷上级变电站后备保护动作时间为3、待建变电站负荷⑴ 110 kV出线:负荷每回容量 10000 kVA,cos?=,T max= 4000 h⑵ 35 kV负荷每回容量5000 kVA,cos?=,T max=4000 h;其中,一类负荷 0回;二类负荷 2回⑶10kV负荷每回容量1500 kW,cos?=,T max= 4200 h;其中,一类负荷 0回;二类负荷 2回(4) 负荷同时率4、环境条件⑴当地年最高气温400C,年最低气温-200C,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50C,年最低气温-50C。

⑵当地海拔高度:600m⑶雷暴日:15日/年5、其它⑴变电站地理位置:城郊,距城区约10km⑵变电站供电范围: 110 kV线路:最长100 km,最短50 km;35 kV线路:最长60 km,最短20 km;10 kV低压馈线:最长 15 km,最短 3 km;⑶未尽事宜按照设计常规假设。

三、主变压器与主接线设计1、主变压器的选择(1)变压器台数的选择在大城市郊区的一次变电站,在中、低压侧已构成环网的情况下,变电站以装设两台变压器为宜;对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电站或复合较高的变电站,在设计时应该考虑装设三台变压器的可能性。

考虑到该变电站为一重要中间变电站,与系统联系紧密,含有交大份额的一、二类负载,故一起工程选择两台主变压器,并列运行且容量相等。

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远期增加负荷较多,负荷密度迅速增大,故而起工程增加一台主变压器。

变压器是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升高或降低电压,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用。

从电工学中知道,输电线路中流过的电流越大,损失的功率就越大。

所以采用高压输电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故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经变压器升压后输送,送到供电地区后经降压变压器变换成低电压供用户使用。

(2)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设计的变电站中,35kV 侧负荷每回容量5000kVA,cos φ=,T max =4000h ;10kV 侧负荷每回容量1500KW ,cos φ=,T max =4200h 。

近期系统负荷总量和类型统计如下: 35kV 侧的总负荷S 35=5000×2kVA=10000kVA 10kV 侧的总负荷S 10=(1500×4)/=6316kVA 近期的总负荷S =×(S 35 +S 10)=12726kVA远期系统负荷总量和类型统计如下: 35kV 侧的总负荷S 35=5000×4kVA=20000kVA 10kV 侧的总负荷S 10=(1500×8)/=12632kVA 远期的总负荷S =×(S 35 +S 10)=25453kVA拟选用三台(近期两台、远期增加一台)SFSL7-10000/110型三绕组变压器,其容量比为:100/100/50;电压比为110±2×%/±2×%/11kV ;接线方式为YN,y0,d11,阻抗电压为:U k12%=%,U k13%=18%,U k23%=%。

(2) 校验变压器的负荷① 近期工程的主变压器的负荷率:0063.63kVA2000012726kVA==β。

② 远期工程的主变压器的负荷率:084.84kVA 3000025453kVA==β(3)事故情况下变压器过载能力的校验三台主变,停一台,应承担全部负荷的70%~80①远期时,三台主变,停一台,应承担全部负荷的70%~80%。

此变电站一台出现故障时承担全部负荷为③ 三绕组变压器各侧容量选择: 要求:各侧容量均应≥15%(远期)110kV :%84.843000025453= 选N S35kV :%67.663000020000= 选N S10kV : %11.4212632= 选NS 5.0变压器容量比50100100 ④ 接地方式:110kV :直接接地;35kV:不接地;10kV:不接地所以不考虑自耦变压器2、主接线的选择设计原则:应根据发电厂和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应满足电力系统可靠运行和经济调度的要求。

根据规划容量、本期建设规模、输送电压登记、进出线回数、供电负荷的重要性、保证供需平衡、电力系统线路容量、电气设备性能和周围环境及自动化规划与要求等条件确定。

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要求。

主接线的选择必须要保证向用户供给符合质量的电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的运行方式(包括正常,事故和检修运行方式)并能够通过操作来实现运行方式的变化而且在某一基本回路检修时不影响其它回路的继续运行。

其次,主接线还应该简明清晰,运行维护方便,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主接线的设计应简单,投资少,运行管理费用低,一般情况下,应考虑节约电能和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即考虑安全、可靠、经济性原则,按照以上原则对主接线进行选择。

(1)110kV侧接线的选择方案一:采用单母分段接线优点:接线简单清晰,使用设备少,经济性比较好,在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或者检修的时候另一段仍然可以继续运行。

由于接线简单,操作人员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就要小。

缺点:不够灵活可靠,当要一路母线检修或者出现故障时,该母线上的负荷会停电。

方案二:采用双母线方式接线优点:供电可靠,可以不停电而轮流检修每一组母线,一组母线故障后能够通过隔离开关的轮换操作来迅速恢复供电。

当个别线路需要单独进行试验时,可将其接至备用母线,不直接影响工作母线的正常运行。

)各电源和回路的负荷可以任意的分配到某一组母线上,可以灵活的调度以适应系统各种运行方式和潮流变化。

缺点:投资较大,由于线路较为复杂,在隔离开关的倒换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误操作,还需在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之间加装连锁装置,增加投资比较结论:经过比较,在保证供电可靠性前提下,就必须适当的增加投资。

采用方案一的供电可靠性太差,一旦发生故障,有可能导致全网停电。

故选择双母线接线,即保证供电可靠性,同时投资也有一定的加大,但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2)35kV侧接线的选择和10kV侧接线的选择方案一:采用单母线接线优点:接线简单清晰,使用设备少,经济性比较好。

由于接线简单,操作人员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就要小。

缺点:可靠性和灵活性差。

当电源线路,母线或者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或者检修的时候全部回路停止供电,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方案二:选择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母线发生故障时,仅故障母线停止供电,非故障母线仍可继续工作,缩小母线故障影响范围。

对于双回路线路供电的重要用户,可将双回路接于不同的母线段上,保证重要用户的供电。

缺点:当一段母线故障或检修时,必须断开在此段的所有回路减少了系统的供电量,并使该回路的用户停电。

方案三:选择单母分段加旁路母线优点:供电可靠,可以不停电而轮流检修每一组进出线,一组母线故障后能够通过隔离开关的轮换操作来迅速恢复供电。

当个别线路需要单独进行试验时,可将其接至备用母线,不直接影响工作母线的正常运行。

缺点:投资大,由于线路较为复杂。

在隔离开关的倒换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误操作,还需在隔离开关与断路器之间加装连锁装置,增加投资。

比较结论:由于该两个电压电压等级侧没有一类负荷,2回路的二类负荷,选择方案一可靠性太差,故采用方案二双母线接线。

比较结论:经过比较,一方面要保证可靠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投资的多少,所以35kV 母线采用选择单母分段加旁路母线接线方式,而10kV 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注:35kV 侧和10kV 侧的二类负荷均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其来自不同的变电站。

三、短路电流以及工作电流计算1、主变压器各侧阻抗的百分值:U k1%=+/2=11% U k2 %=+/2=0U k3 %=(18+其标幺值:(Sd=100 000kVA=100MVA)7.010100100701.11010010011***=⨯===⨯=X XX ⅢⅡⅠ各个电压等级基准电流: 1100kv 侧: KA kVMVA Ud Sd I d 502.01153100131=⨯=⨯=35kv 侧:KA kV MVA Ud Sd I d 56.1373100232=⨯=⨯=10kv 侧:KA kVMVAUd Sd I d 5.55.103100333=⨯=⨯=2、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远期): (1)、三台主变同时运行的情况A K1 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5710028.01*156.479.155.255.279.1502.0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33310030.01*127.467.155.255.267.1502.0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最小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7.28510035.01*166.343.155.255.243.1502.0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B K2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64.1541003/1.128.01*114.641.255.255.241.256.13/1.1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0.1501003/1.130.01*197.534.255.255.234.256.13/1.1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小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5.1391003/1.135.01*155.517.255.255.217.256.13/1.1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C K3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 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64.1131003/)7.01.1(28.01*19.1525.655.255.225.6499.53/)7.01.1(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 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1.1111003/)7.01.1(30.01*158.1511.655.255.211.6499.53/)7.01.1(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小运行方式下:MVA 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1051003/)7.01.1(35.01*176.1479.555.255.279.5499.53/)7.01.1(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三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时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如下表一所示:表一:I"k I∞I sh 最大方式357.0 1.79 1.79 4.56主运行方式333.3 1.67 1.67 4.27最小方式285.7 1.43 1.43 3.66最大方式154.6 2.41 2.41 6.14主运行方式150.0 2.34 2.34 5.97最小方式139.5 2.17 2.17 5.55最大方式113.6 6.25 6.2515.90主运行方式111.1 6.11 6.1115.58最小方式105.3 5.79 5.7914.76三台变压器同时工作时短路电流短路电流计算值(kA)短路点K1K2K3运行方式短路容量(MVA)(2)、一台主变停运情况A K1 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5710028.01*156.479.155.255.279.1502.0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33310030.01*127.467.155.255.267.1502.0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最小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7.28510035.01*166.343.155.255.243.1502.0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B K2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5.1201003/1.128.01*179.441.255.255.288.156.12/1.1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6.1171002/1.130.01*169.434.255.255.284.156.12/1.1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最小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1.1111002/1.135.01*141.417.255.255.273.156.12/1.1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 C K3点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最大运行方式MVA 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7.841002/)7.01.1(28.01*188.1125.655.255.266.4499.52/)7.01.1(28.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正常工作时运行方式下:MVA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3.831002/)7.01.1(30.01*168.1111.655.255.258.4499.52/)7.01.1(30.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小运行方式下:MVA MVA S X S kA kA I i kA kA I X I d k k sh dI k 801002/)7.01.1(35.01*122.1179.555.255.240.4499.52/)7.01.1(35.01*111=⨯++===⨯=''==⨯++==''短路功率:冲击电流:短路电流:停运一台变压器时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如下表二所示:表二: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如下表三所示:表三:3、热稳定计算的等效时间热稳定计算的等效时间等于三部分等效时间之和,即继电保护动作时间+继电器固有分闸时间+断路器灭弧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