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合集下载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

$y - y_1 = k(x - x_1)$,其 中(x1, y1)为直线上的一个点 ,k为直线的斜率。
$\frac{x}{a} + \frac{y}{b} = 1$,其中a和b分别为x轴和y 轴的截距。
圆的方程
标准式
$(x - h)^{2} + (y - k)^{2} = r^{2}$,其中(h, 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命题逻辑
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 如何使用命题进行推理。
谓词逻辑
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展,它允 许使用谓词来表达命题,从而更准 确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关系。
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是研究可能性和必然性的 逻辑分支,它涉及到可能世界、必 然性、可能性等概念。
02
第二章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它从非空集合X到实数集Y,对每一个x∈X ,都有一个唯一的y∈Y与之对应。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它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 当k>0时,双曲线的实半轴大于 虚半轴;当k<0时,双曲线的实
半轴小于虚半轴。
03
第三章 数列
等差数列
01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是一个恒定
的值,这个值被称为公差。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Biblioteka Baidu
【教学方法】
第五章 三角函数......................................................................................................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134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3 1.1.1 集合的概念.................................................................................................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 23 1.2.1 充要条件...................................................................................................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完整word版)职高(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题库

(完整word版)职高(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题库

中职数学 集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选项写在表格中。

1.给出 四个结论:

①{1,2,3,1}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② 集合{1}表示仅由一个“1"组成的集合 ③{2,4,6}与{6,4,2}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④ 集合{大于3的无理数}是一个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 D。只有② 2。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最大的正数

B.最小的整数 C 。 平方等于1的数 D.最接近1的数

3。I ={0,1,2,3,4},M ={0,1,2,3} ,N ={0,3,4},)(N C M I =( ); A 。{2,4} B.{1,2} C 。{0,1} D 。{0,1,2,3} 4。I ={a ,b ,c,d,e } ,M={a ,b,d },N={b },则N M C I )(=( ); A 。{b } B.{a,d } C.{a ,b ,d } D.{b,c,e } 5.A ={0,3} ,B={0,3,4},C={1,2,3}则 A C B )(( );

A 。{0,1,2,3,4}

B 。φ C.{0,3} D 。{0} 6.设集合M ={-2,0,2},N ={0},则( );

A.φ=N B 。M N ∈ C 。M N ⊂ D.N M ⊂

7.设集合{}0),(>=xy y x A ,{}

,00),(>>=y x y x B 且则正确的是( );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学)案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学)案

【课题】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小于

2

-2-⎬⎭

)奇数集合}k ∈Z ;

)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为

【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

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设计】

(1)从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入手,通过实际问题导入知识;

(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真子集,突破难点;

(3)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集合的相等关系;

(4)为学生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

中专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集合与充要条件: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运算。

2. 不等式:这部分介绍了区间、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3. 函数: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表示函数。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这部分介绍了实数指数幂、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5. 三角函数:这部分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此外,书后还附有“预备知识”,供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基础知识。

总体来说,这本教材体现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内容准确、描述清楚,具有较好的知识实用性、结构合理性、教学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等特点。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到当地图书馆查阅或咨询相关人员。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理解集合的含义及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教学内容: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集合的定义,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1.2 集合的关系

教学目标:

理解集合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

教学内容:

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图形展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集合之间的子集、真子集、并集、交集等概念。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集合关系的应用。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教学内容: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函数的定义,展示不同类型的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函数的性质。

2.2 函数的图像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学会利用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函数图像的特点。

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展示函数图像的特点。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展示不同类型函数的图像。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函数图像的应用。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明白得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把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标准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把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把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定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明白得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处置问题,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明白得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处置问题,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归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定,培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明白得.(2)符号“”,“”,“”的正确利用.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第一章 集合
1.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
识.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 95 4.1.1 有理指数(二) ............................................................................................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120 4.2.4 对数函数.................................................................................................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127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第三章 函数................................................................................................................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92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中职一年级《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所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 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高中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经过苦读之后,仍然无望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些“学困生”容易沉迷于开设在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彻夜不归的上网等逃避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丧失了求职的目标和毅力;于是作业不写不作、上课迟到、说话、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现象几乎是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门数不断增多,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所不同,教学进度也比初中快,所以,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自暴自弃。因此,学生中存在的潜在被动学习因素偏多,综合素质普遍不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全套教案

课程类型:中职数学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数与代数

1.1 整数与有理数 1.2 代数式与方程 1.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4 函数与图像

第二章几何与三角

2.1 直线与角 2.2 三角形与四边形 2.3 坐标与方程 2.4 圆

第三章概率与统计

3.1 概率初步 3.2 统计初步

第四章应用数学

4.1 线性规划 4.2 数学建模 4.3 算法初步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练习、讨论

和项目实践等。教师将通过课堂互动、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案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知识: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3、演示例题:通过演示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

1、平时作业:通过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

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测试题

(完整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测试题

第三章函数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A . B. C. D.22y x =+y =1y x x

=-22y x x =-2.设函数若则

(),f x kx b =+()()12,10f f =--=A. B.1,1k b ==-1,1

k b =-=-C. D.1,1k b =-=1,1

k b ==1.函数的定义域是

4)(2-=x x f A.(-2,2) B.[-2,2]

C. D.()()+∞-∞-,22, ())

,2[2,+∞-∞- 2.已知函数,则 1()1x f x x +=

=-=-)2(f A . B. C.1 D.331-3

13.函数

2()43f x x x =-+A.在内是减函数 B.在内是减函数

(),2-∞(),o -∞C.在内是减函数 D.在内是减函数

(),4-∞(),-∞+∞4.下列函数即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 B. C. D.3y x =1y x =22y x =13

y x =-5.设点(3,4)为奇函数图像上的点,则下列各点在函数图像上的是 ()()y f x x R =∈A.(-3,4) B.(3,-4)

C.(-3,-4) D.(-4,-3)

4.函数的定义域为 1y x

=A. B. C. D.[

]1,+∞()1,-+∞[1,)-+∞[1,0)(0,)-+∞ 5.下列各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区间内的增函数的是

),0(+∞A. B. C. D.y x =3y x =22y x x =+2

y x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5章基础知识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5章基础知识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5章基础知识

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表格中的格式错误已被删除。

2.设集合$M=\{-2,0,2\},N=\{\}$,则$D$的正确选项为B。

3.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x>-5$。

4.不等式$x\geq6$的解集是$D$。

5.不等式$x^2+4x-21\leq0$的解集为$D$。

6.函数$y=\dfrac{2-3x}{2}$的定义域是$\left(-

\infty,\dfrac{2}{3}\right]$。

7.关于函数$f(x)=x^2-4x+3$的单调性正确的是$(0,2]$上减函数。

8.不等式$\log x>2$的解集是$(e,+\infty)$。

9.角的终边在第三象限。

10.$\sin\dfrac{4\pi}{3}=-\dfrac{\sqrt{3}}{2}$。

二、填空题:

1.$1\in\mathbb{N}\cap\mathbb{Z}\cap[0,1]$。

2.$A=\{x|x\leq1\},B=\{x|x\in\mathbb{N}\}$,则$A\cap B=\{1\}$。

3.不等式组$\begin{cases}x+\dfrac{3}{5}>5\\x-

\dfrac{4}{5}<4\end{cases}$的解集为

$\left(\dfrac{16}{5},+\infty\right)$。

4.函数$y=\log(-x-6)$的定义域为$(-\infty,-6)$。

5.$5a^6=2^1\cdot5^1\cdot a^6$。

6.$f(2)=20$。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第 1 页 共 2 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集合A={x |x <4} ,B={x |x ≥1},则A ∪B = ( ). A.R B.{x |1<x <4} C.∅ D.{x |1≤x <4}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am 2

>cm 2

,则a >c B.若a >b ,则1a

<1

b

C.若a >b 且c <d ,则a+c >b+d

D.若a 2

>a ,则a >1 3.一元二次不等式-x 2

-3x+4<0的解集是( )

A.(-∞,-4)∪(1,+∞)

B.(-∞,-4)

C.(-∞,-4)

D.(-4,1) 4.不等式|x-2|>-2 的解集是( ) A.(-∞,0)∪(3,+∞) B.(0,+∞) C.(-∞,+∞) D.∅ 5.函数f (x )=

√x+2

A.(-∞,-2)

B.(-2,+∞)

C.(-∞,-2)∪(-2,+∞)

D.(-∞,0)∪(0,+∞)

6.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

A.y=-2x 2

B.y=x+4

C.y=3x

D.y=x 3

+x 2

7.若sinx=3

5

,且cosx=-4

5

,则角x 是( )

A .第一象限角

B.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第四象限角 8.sin30°+sin150°-tan45°的值为( ) A.0 B.√3-1 C.2-√2

2 D.√3-√2

2

9. 如果α+β=π,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sin α=sin β

B.sin α=-cos β

C.cos α=cos β D .tan α=tan β 10.函数y=3+2sinx 的最小值是( ) A.3 B.2 C.5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答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练习册答案

参考答案

第1章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

【要点梳理】

1. 确定,整体,元素

2.集合,元素

3. 属于,a A

∈,不属于,a A

4.有限个,无限集,任何元素的集合,∅

5. R,Q,Z,N

6.略

【闯关训练】

1.1.1 集合的概念

一、用符号“∈”或“∉”填空

1. ∈提示:3.14是有限小数,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2.∉

3. ∉提示:1

2

是分数,分数不是自然数;

4.∉提示:2

−是负整数,不是自然数;

5. ∈

6. ∈提示:π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

二、选择题

1. B 提示:个子高没有具体标准,不是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2. C 提示:熟练掌握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3. B提示:N∗表示正整数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C提示:小于2的正偶数不存在,0是偶数,但不是正数.

5. C提示:大于0小于4的有理数有无穷多个.

三、判断题

1. × 提示:0表示元素,∅表示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2. √ 提示:数轴上到原点O 的距离等于2的点有两个,因此该集合是有限集. 四、解答题

1. 解方程2450x x −−=

,利用求根公式

x =46

2

±=

解得11x =−,25x =

元素5−不是方程2450x x −−=的解,因此5−不属于方程2450x x −−=的解集.

2.(1)解不等式360x −>,得2x >,不等式360x −>的解集是由大于2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因此是无限集;

(2)解方程290x −=

,得3x =±,因此方程的解集是有限集; (3)不大于5的整数有5,4,3,2,1,0,1,2,−− ,因此该集合为无限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新授】

课件展示引例: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 ,B ,C ,…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 ,b ,c ,… 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 A 读作“a 不属于A ”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 ;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 +或 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 ;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 ;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 。

【巩固】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 Q ,b ∈ Q ,则 a +b ∈ Q 。

例2 用符号“∈”或“∉”填空:

(1) 1 N ,0 N ,-4 N ,0.3 N ;(2) 1 Z ,0 Z ,-4 Z ,0.3 Z ;

(3) 1 Q ,0 Q ,-4 Q ,0.3 Q ;(4) 1 R ,0 R ,-4 R ,0.3 R 。

练习2 用符号“∈”或“∉”填空:

(1) -3 N ;(2) 3.14 Q ;(3) 13

Z ;

(4) -12

R ;(5) ; (6) 0 Z 。 【小结】

1. 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5. 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作业】

教材P4,练习A 组第1~3题

1. 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

2. 用符号“∈”与“∉”填空白:

(1) 0 N;

(2) - 2 Q;

(3)- 2 R。

师:刚才复习了集合的有关概念,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

【新授】

1. 列举法

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

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例如,由1,2,3,4,5这5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

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 (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2) 方程x2-5 x+6=0的解集

解(1) {5,7,9};(2) {2,3}。

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 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 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

(4) 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

2. 性质描述法

给定x 的取值集合I,如果属于集合A 的任意元素x 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x∈I | p(x)} ,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 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

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

(1) 特征性质明确;

(2) 若元素范围为R,“x∈R”可以省略不写。

【巩固】

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2)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 平面α内到两定点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解(1){ x | x >3};

(2){ x | x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3) l={ P ∈α,|PA|=|PB|,A,B 为α内两定点}。

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

(2) 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 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 不等式4 x-5<3的解构成的集合;

(5) 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 列举法

2. 性质描述法

3. 比较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分析它们所适用的不同情况

【作业】教材P9,练习B组第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