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必修一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含受力分析专题)

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科学实验及力学知识,重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受力分析等。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一种作用在物体上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时,它们的合力是两个力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有关。力可以沿一定的方向进行分解,将该力分解为两个力,其大小和方向满足三角形法则。

3.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体现为: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压缩、拉伸、弯曲等)、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减速、改变方向等)。

4.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受力分析中,首先要分析受力物体,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利用物体所受力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求解问题。

具体的受力分析专题还有以下内容:

-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

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物体的重力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通过受力分析,可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加速度等。

- 倾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和静止条件:

当物体放在倾斜面上时,只有当物体的斜面倾角小于一定值时,物体会发生滑动;当倾角大于该临界角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斜拉力:

当一端连接物体的绳子被拉力拉动时,物体会产生拉力。当物体与绳子成一定的夹角时,绳子对物体的作用力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力。在高中物理必

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相互作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

识点的小结。

1.基本力与相互作用定律

首先,我们学习了物理中的基本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根据相互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有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说明了力的概念,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3.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力之一,它决定了物

体在地面上的重量。

4.弹力

弹力是由于弹性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

簧或弹性体会产生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

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5.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摩擦

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

糙程度、受力面积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6.浮力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升的力。它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

而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必修一第三章弹簧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弹簧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弹簧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

弹簧力是一种力的形式,它是由于弹簧的变形而产生的。在物理学中,研究弹簧力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必修一第三章关于弹簧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弹簧力的定义和特点

- 弹簧力是指弹簧在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程度成正比。

- 弹簧力的方向与伸长或压缩方向相反。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k * x

其中:

F是弹簧力的大小

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

x是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位移量

弹簧劲度系数和弹簧刚度

- 弹簧劲度系数(弹性系数)k是衡量弹簧的硬度或刚度的物理量。

- 弹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越硬,相同位移下产生的弹簧力也越大。

- 弹簧劲度系数的单位是牛顿/米(N/m)。

弹簧力的应用

- 弹簧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弹簧秤、弹簧坐垫、弹簧门等。

- 在工程领域,弹簧力也被广泛应用于悬架系统、减震器等。

弹簧力的图示表示

弹簧力可以通过图示来表示,常用的符号是一个方框,表示弹簧的起始位置,两侧拉出或压缩的箭头表示弹簧力的方向和大小。

以上是必修一第三章弹簧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弹簧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概念和定律。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相互作用的概念:物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作用力,称为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是:有力的物体不断改变其位置和形状,轻盈的物体则很难改变其位置和形状。

2.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物体内部会产生恢复变形的力,称为弹性力。弹性力的大小是与变形量成正比的,并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的关系:F = 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变形量。

3. 弹簧的形变:弹簧的形变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拉伸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增加,压缩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缩短。

4. 弹簧系数:弹簧系数是一个描述弹簧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弹簧系数越大,弹簧的劲度越大,反之弹簧的劲度越小。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6. 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在自由悬空状态下所处的平衡位置。对称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对称轴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形状对称的位置。

7. 压强: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称为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受力大小,A为受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互为,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③同时性④瞬时性

⑤矢量性:(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不在于方向例I,Φ)

⑥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效果,好像其它力不存在一样。用牛顿第二定律

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积累引起一些变化)

⑦积累性:时间积累I=ΔP 空间积累W=ΔE

K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描述单位

图示示意图)

测量:测力计单位:N

注:同一题中选同一标度

5. 力的分类:(注: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

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

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

②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推力、浮力……

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④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方法:整体、隔离)

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出就不存在了,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和弱相互作用(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资料

板块一:基本知识点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 2受力物体 3力的相互性牛顿第三定律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均匀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不一定在物体身上

6、四种基本作用记住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

1挤压 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①按照接触类型分:3类;②绳、杆、弹簧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实验

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不代表物体一定静止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大小的计算方法: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

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不代表物体一定运动

大小:f=μN 注意N不一定等于mg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实验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相互作

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N)。力的图示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重力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公式:G=mg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

向。几种弹力压力和支持力拉力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

(N/m)。摩擦力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力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离开不是一定要接触)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力的矢量运算,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可同时产生。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力F

1、F

2

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

1

=F

2。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5.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g取9.8米/秒方。

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假设的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点(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值,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值。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x长度改变量:'='-

现长原长

x x x x x

00

3、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学问点总结一、重力,根本相互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转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力量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匀称分布、外形规章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匀称,由质量分布打算重心质量分部匀称,由外形打算重心7、四种根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外形

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有相对滑动大小:f=μN

N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一样的一个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 重力

1.力

1) 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

体发生形变。

3) 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有施力物体和

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A对B的作用同

时B也对A产生作用,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因此是矢量。

4)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如何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可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可以粗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表示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

按照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当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该统一。

2.重力

1) 概念: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对于形状规则且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对于薄板型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四章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四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

出现。

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

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

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

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5)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

(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

(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

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

(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

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

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

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

(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1、 K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

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

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

3、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反、可能相同、还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方向的判定:由静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定;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动力学规律来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

(5) 作用点

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成其它任意夹角) (4)大小:f =μN(μ是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V = 2

V = 3

f = μm

g f = μ(mg +ma)

f = μm

g cos θ

F 1 F 2

F O

F 1

F 2

F O

(5) 作用点

第2讲 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标量和矢量

矢量:满足平行四边行定则(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标量:不满足平行四边行定则(路程、时间、质量、体积、密度、功和功率、电势、能量、磁通量、振幅)

1.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

2.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入.相反的用负号代入,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人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 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 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 2| ≤ F 合≤ F 1+F2 (4)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4)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值的规律:

①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 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两分力垂直。如图所示,F 2的最小值为:F 2mi n=F s in α

②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 2

与合力F垂直,如图所示,F 2的最小值为:F 2min =F 1sin α

③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取最小值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F 同方向,F 2的最小值为|F-F 1|

(5)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 轴、y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x合和在y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y 合

④求合力的大小 2

2)()(合合y x F F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