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四章课件
电子课件-《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A02-1366 第四章

二、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 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 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 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 去除零件上 的毛刺、铁锈、油污等。 (4) 检查零件加工质量, 对某些零件要进行必要 的平衡试验或密封性试验等。
2.装配工作
装配工作是装配工艺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对比较 复杂的产品, 其装配工作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 部件装配 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称 为部件装配。
(2) 总装配 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 程, 称为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1) 调整 调整工作是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 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 协调。
二、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气压法
2. 液压法
三、旋转件的平衡
1.静不平衡
静止时,不平衡量自然地处于铅垂线的下方; 旋转时, 不平衡离心力只产生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振动。
零件的静不平衡
(1) 静平衡试验 1) 将待平衡的旋转件装上心轴后, 放在平衡支架上。
静平衡装置 a) 圆柱形平衡架 b) 棱形平衡架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图
01—锥齿轮轴 02—衬垫 03—轴承套 04—隔圈 05—轴承盖 06—毛毡圈 07—圆柱齿轮
B -1—轴承 B-2—螺钉 B-3—键 B-4—垫圈 B-5—螺母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顺序
(3) 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1) 先画一横线, 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 格, 在横线的右端画出代表产品的长方格。 2) 按装配顺序从左向右将代表直接装到产品上的零件 或组件的长方格从横线引出, 零件画在横线上面, 组件 画在横线下面, 长方格内注明零件或组件名称、编号和件 数。 3) 用同样方法把每一组件及分组件的系统图展开画出。
电子课件-《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A02-1400 第四单元

2. 加工步骤
(1) 对照图样, 检查工件毛坯 (图a)。 (2) 安装并校正分度头。 (3) 装夹并校正工件。 (4) 选择并安装铣刀。 (5) 对刀, 试铣, 检测合格后, 依次分度铣削其他各边, 至符合图样 要求 (图b)。
铣削过程
课题三 角度分度法及应用
由分度头结构可知, 分度手柄转过40 r, 分度头主轴带动工件转 过 1 r, 即 360°, 分度手柄每转过 1 r, 工件则转过 9°或 5 40′。 因此, 可得出角度分度法的计算公式: 工件转动角度 θ 的单位为 (°) 时:
技能训练 铣削不等分角度面
(5) 分度时, 应顺时针摇动手柄, 如手柄摇错孔位, 将手柄逆时针转 动半转后再顺时针转动到规定孔位。 分度定位插销应缓慢插入分度盘孔 内, 切勿弹入孔内, 以免损坏分度盘的孔眼和定位插销。 (6) 调整分度头主轴的仰角 (起度角) 时, 不应将基座上靠近主轴前 端的两个内六角紧固螺钉松开, 否则会使主轴起度零位发生变动。 (7) 要经常保持分度头的清洁, 使用前应先清除脏物, 并将主轴锥孔 和基座底面擦拭干净。 (8) 分度头各部位要按说明书要求定期加油润滑, 分度头存放时应涂 防锈油。
连续旋转, 实现工件的复合进给运动。
2. F11125 型万能分度头的结构
F11125 型万能分度头 1—分度盘紧固螺钉 2—分度盘 3—分度叉 4—侧轴 5—蜗轮蜗杆 离合手柄6—主轴紧固手柄 7—回转体 8—主轴 9—刻度盘 10—
电子课件-模具钳工工艺学(第二版)完全版

测量深度的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四、外径千分尺
1.结构
2.基本参数
(1) 分度值 外 径 千 分 尺 的 分 度 值 有 0.01mm 、 0.001mm 、 0.002mm 、
0.005mm 等。 (2) 测量范围
常 用 外 径 千 分 尺 的 测 量 范 围 有 0~25mm 、 25~50mm 、 50~75mm、 75~100mm、 100~125mm、 125~150mm等。
(1)属于单件、多品种生产。 (2)客观要求模具生产周期短。 (3)模具生产具有成套性。 (4)必须试模,部分试修。 (5)模具加工向机械化、精密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二、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
(1)产品制件精度。 (2)模具加工技术手段。 (3)模具钳工的装配技术水平。 (4)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圆环的借料划线 a)以外圆找正 b)以内孔找正 c)借料划线
1—外圆 2—内孔 3—毛坯孔
五、划线的步骤
(1) 分析图样, 了解需要划线的尺寸、部位、作用、 要求及有关的加工工艺。
(2) 清理,涂色。 (3) 确定划线基准。 (4) 初步检查毛坯的误差情况。 (5) 正确安放工件和选用划线工具。 (6) 进行划线。 (7) 详细检查划线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有漏划的线条。 (8) 在加工界线上打样冲眼。
直角尺的使用方法
(3) 直角尺要轻拿、轻放, 不允许与其他工、量具 堆放。
(4) 使用完毕, 应将直角尺擦净放置在专用盒内, 若长时间不用, 应涂上专用防锈油保存以防生锈。
二、游标万能角度尺
1.结构
游标万能角度尺结构 a) 正面 b) 反面 1—直角尺 2—主尺 3—卡块 4—直尺 5—基尺 6—锁紧装置 7—游标尺 8—调节旋钮 9—扇形板
4錾削

钳工工艺一体化授课计划讲授新课:(工艺知识)单元二、钳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錾削)用锤子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称为錾削。
錾削主要用于不便机械加工的场合,如去除毛坯上的凸缘、毛刺、浇口、冒口,以及分割材料,錾削平面及沟槽等。
一、錾削工具錾削所用的主要工具是锤子和錾子。
1.錾子錾子由头部、錾身和切削部分组成。
1)錾子的种类①扁錾扁錾切削部分扁平。
切削刃较长,刃口略带圆弧形。
扁錾主要用来錾削平面,去毛刺、凸缘和分割板材等。
②尖錾尖錾切削刃比较短,从切削刃到錾身逐渐变狭窄(故又称窄錾) 以防止錾沟槽时两侧面被卡住。
尖錾主要用来錾削沟槽及将板料分割成曲线形等。
③油槽錾油槽錾切削刃很短并呈圆弧形,切削部分制成弯曲形状。
油槽錾主要用来錾削平面或曲面上的油槽。
2)錾子的几何角度①楔角(β)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楔角。
楔角由刃磨形成,其大小决定于切削部分的强度及切削阻力的大小。
楔角大时,刃部强度较高,但切削阻力也大。
因此,在满足强度前提下应尽量选较小的楔角。
)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称为后角。
后角大小决定于錾子②后角(а被掌握的方向,其作用是减小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摩擦。
后角大,切削深度大,切削困难;后角太小,易造成錾子从工件表面滑过。
錾削时后角一般选5°~8°比较适宜。
③前角(γ)前刀面和基面的夹角称为前角。
前角对切削力、切屑变形都有影响,前角大,切削省力,切屑变形小。
当楔角与后角确定之后,前角的大小也就确定下来了。
(2)锤子锤子又称铘头,由锤头、木柄和楔子组成。
锤子规格有O.25kg、O.5kg和1 kg等多种。
二、錾削技能训练1.錾子的刃磨和热处理1)刃磨方法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成蟹钳状捏牢錾子鳃部;左手大拇指在上,其余四指在下握紧錾柄。
刃磨时,左手握錾的食指靠导在砂轮机托架外侧;右手轻稳地将錾子的楔面接触在高于砂轮中心线处,并调整好刃磨位置,使刃磨的楔面与錾子几何中心平面的夹角为楔角的1/2。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四 配合件制作

0 200.05
(4)加工垂直面时要避免锉刀面破坏另 一垂直面,必须将锉刀在砂轮上打磨成 小于90°,并用油石磨光。
任务Ⅱ 制作角度开口配件
本项目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用Q235钢 制作图4.13所示的角度开口配件,其尺寸 如图4.14所示。
图4.13 角度样板
图4.14 角度样板尺寸图
相关知识和工艺
(6)加工凸凹配合时,必须先锉配两个侧 面,再锉配端面。 (7)基准加工成形之后,不再进行修整, 以免因破坏了基准而无法达到配合要求。
任务Ⅲ 制作四方封闭配件
本项目的第三个任务就是用45钢制 作图4.25所示的四方封闭配件,其尺寸如 图4.26所示。
图4.25 四方封闭配件
图4.26 四方封闭配件尺寸图
图4.9 加工凸形
①用排钻加工出图4.10所示的排孔。 ② 用锯削、錾削去除凹形面的多余部分, 并用精锉、细锉加工达到与凸形件配合精 度,得到图4.11所示的效果。
图4.10 钻排孔
图4.11 加工凹形
三、修饰
1.锐边倒角 2.检查尺寸 3.锯削锯缝
按图4.2所示的图纸锯削锯缝,并修 去锯缝毛刺,得到图4.12所示效果。
任务实施
一、备料
1.检查毛坯尺寸
检查毛坯尺寸(或下坯料)是否大于 60mm80mm 20mm 。
2.去毛刺
将毛坯锐边毛刺去掉。
二、加工
1.锉削基准
(1)按图纸要求锉削好外廓基准面至 (60 0.05) (80 0.05) 的尺寸要求。 (2)如图4.6(a)所示利用直角尺检查 垂直度,如图4.6(b)所示利用百分表 检查平行度。
图4.12 立体效果
注意事项 T形开口配件的制作注意事项如下。 0 (1)要确保 200.05 mm处的对称度误差测 量的准确性,尺寸(60±0.05)mm在实 际测量时必须确保准确,并将实际尺寸 值带入对称度误差的计算中。
钳工工艺学课件PPT课件

1. 千分尺的结构
图2—5 外径千分尺的外形和结构
第20页/共209页
第三节 千分尺
2. 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及方法 外径千分尺与其它千分尺一样,测微螺杆螺纹的螺距为0.5mm,
与衬套上内螺纹相配合,当活动套管每转一周时,与测微螺杆一起 沿轴线移动0.5mm。活动套管左端的外锥面分为50格,所以当活动 套管每转过1小格时,测微螺杆便沿轴线移动0.5mm/50=0.01mm,即 为千分尺的读数值。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工件时,其读数方法可分三个步骤: (1)读出活动套管边缘左面,固定套管上显露出的刻线数值 (2)读出活动套管与固定套管上基准线对齐的那条刻线的数值 (3)把以上两个读数相加
四、钳工安全技术和文明生产知识
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 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否则不准上岗。 2) 多人使用的钳工工作台,中间必须安装安全网;操作时 要互相照顾,防止意外。 3)不准擅自使用或开动不熟悉的机器和工具。使用设备前, 必须认真检查,发现故障应停止使用。 4) 使用电动工具,应注意外壳接地。并应配戴绝缘手套、 胶鞋等,以防止触电。 5) 使用起重设备时,应遵守起重工安全操作规程。 6) 高空作业时,必须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注意不许上 下投递工具或零件。 7) 在钳工加工时,如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攻丝等, 都会产生很多切屑。清除切屑应用毛刷,不可用手摸,更不准 用嘴吹,以免伤手或伤害眼睛。
二、其他百分表
1. 内径百分表
图2—11 内径百分表
第26页/共209页
第四节 百分表
2. 杠杆百分表
图2—12 杠杆百分表
第27页/共209页
第五节 量块
量块属于一种标准量具,它是机械制造工业中长度尺寸的标准。 可以用来检验和校对量具、量仪,也可以用于精密机床的调整。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4(划线)

模块二基本操作技能项目4 划线【课题设计】(两课日)第一天,了解划线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在纸上进行绘图练习。
第二天,在学生绘图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划线训练,进一步提高划线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课前准备】1.工、卡量具:划线平板、划线盘、划针、划规、90°角尺、样冲、游标高度尺、钢直尺、小锤等。
2.材料:500×330×1铁皮。
3.生产实习挂图、相关光盘。
【理论教学组织】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准备。
【复习提问】(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回顾常用量具的使用等知识,为学习划线知识奠定基础)【作业讲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评)【导入新课】划线是钳工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我们生产实习的重点课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用实例说明划线的重要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地位,如钳工钻孔划线、锯削划线以及复杂异形零件在机床上的找正线等)【讲授新课】划线相关工艺知识一、概念划线:根据图样要求,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加工界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的操作称为划线。
(用下图解释此概念)平面划线:只需要在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后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平面划线。
立体划线:需要在工件上几个不同角度(通常相互垂直)的表面上划线后,才能明确表示出加工界线的,称为立体划线。
(用实例说明)二、划线的作用1、确定工件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孔的位置等。
使机械加工有明确的标志。
2、便于复杂工件在机床上装夹,可按划线找正定位。
3、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加工后造成损失。
4、采用借料划线可使误差不大的毛坯得到补救,提高毛坯的利用率。
三、划线精度一般为0.25~0.5mm。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测量来保证工件最后尺寸的准确性。
四、常用划线工具的使用(展示实物,讲明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钢板尺2、划线平板3、划线盘4、划针5、划规6、游标高度尺7、90°角尺8、样冲五、划线前的准备工作(分析该项工作的目的及方法)1、工件的清理。
钳工工艺技能与训练全套教学课件

开工件,关闭电源。 (11)工作完毕,必须检查清理机床,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关闭机床总电源,做
到整齐、清洁、安全。
第二章 常用量具的使用
➢掌握游标卡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与方法; ➢了解螺旋千分尺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掌握百分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掌握量块的结构、规格与使用方法; ➢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锉刀齿粗细的选择。粗齿锉刀适用于加工大余量、尺寸精度低、
几何公差大、表面粗糙度数值大、材料软的工件;反之应选择细齿锉刀。 使用时,要根据工件要求的加工余量、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大小来 选择。
(3)锉刀尺寸规格的选择。加工尺寸大、余量大时,要选用大尺寸规
1.3 钳工实训安全规程
3.钻床安全技术操行规程
(1)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床使用安全常识,严格遵守本机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工作前应按润滑规定进行注油,并保持油量适当,导轨应经常保持清洁润滑。 (3)工作前应穿好工作服,扎好袖口,戴好工作帽,将长发罩严,不准戴手套。
(4)检查各手柄位置后,空转2~3min,认真检查各部运动和声音是否正常。 (5)安装钻夹头、钻套、钻头时,锥度应相符,接触处应无毛刺,装夹要牢固,
锉刀的规格
锉刀的规格分尺寸规格和齿纹的粗细规格。
5.1 常用锉削工具的认识及使用
锉刀的选用
(1)锉刀断面形状的选择。锉削内圆弧面时,要选择半圆锉或圆锉(小
直径的工件);锉削内角表面时,要选择三角锉;锉削内直角表面时, 可以选用扁锉或方锉等。选用扁锉锉削内直角表面时,要注意使锉刀没 有齿的窄面(光边)靠近内直角的一个面,以免碰伤该直角表面。
1.3 钳工实训安全规程
电子课件-《高级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B01-2926 高级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2版)模块四

4) 凿碾模具型芯和推套啃坏的镶补。如图所示。
型芯和推套啃坏后的镶补 1—型芯 2—推套 3—型芯固定板 4—支承板 5—顶杆
5) 凿碾立体形态。 ①凿碾塑料花卉模具。采用多层次分型、开模形式。 ②凿碾动物、人体等玩具的模具。型腔一般均选择以中心轴为分型面。 (3) 凿碾注意事项 1) 模具钳工应具有较强的立体概念。 2) 从事凿碾工作需要学会描绘的基本知识和书写反字的技能。 3) 进行凿碾工作必须学会自制小凿子和小碾子。 4) 用于压印或电加工型腔的图案,文字压印的 “ 戳子” 和电加工的电极 必须是正字和正面图案,用于加工型腔的各种成型碾子上的字和图案也应是 正字和正面图案,只有透明塑件用于型芯上的图案、文字,其 “ 戳子” 和电 极才采用反字和反面图案。
利用凹模作导向件对固定板压印 1—凸模 2—凹模 3—固定板 4—平行夹头
③有圆形凹模孔时,将固定板上安装圆形凸模的孔镗出,用定位销钉将凹 模与固定板定位,通过凹模对固定板进行压印,如图所示。
用销钉定位后通过凹模压印
④若固定板的型孔有个别与凹模型孔的形状不完全一致,需另制压印工艺 冲头,用精密方箱作为夹具进行压印。
二、精密研磨与抛光
形状加工后的平滑加工和镜面加工称为零件表面的研磨与抛光。 1. 精密研磨与抛光的作用 (1) 提高塑料模具凹模型腔的表面质量。 (2) 提高塑料模具浇口、流道的表面质量。 (3) 使制件易于脱模。 (4) 提高模具接合面精度,模具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塑料制件的精度。
(5) 对产生反应性气体的塑料进行注射成型时,模具表面状态良好,具有 防止被腐蚀的作用。
(2) 原理 如图所示为凹模异型孔的压印。
异型孔压印 1—凸模 2—异型孔板 3—垫块 4—直角尺
(3) 方法 1) 压印锉修前的准备。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四 配合件制作

(2)为达到转位互换对的配合精度,开 始试配时其尺寸误差都要控制在最小范 围内,亦即配合要达到很紧的程度,以 便于对平行度、垂直度和转位配合精度 作微量修正。
(3)锉配件的外形基准面A、B,从图纸上 看没有垂直度和平行度要求,但在加工内 四方体时,外形面A、B就自然成为锉配的 基准面。因此为保证划线时的准确性和挫 配时的测量基准,对外形基准A、B的垂直 度和与大平面的垂直度,都应控制在小于 0.02mm以内。
图4.6 检验
2.划线
根据图4.2所示的图纸划出如图4.7所 示的凹凸体加工线。
图4.7 划线
3.钻工艺孔
钻4个 3mm的孔,得到如图4.8所
示的效果。
图4.8 钻孔效果
4.锉削凸凹形
(1)加工凸形面。锯削凸形面,并对两 个垂直面进行精锉和细锉,得到图4.9所 示的效果。
(2)加工凹形面。
间隙≤0.02mm。
(4)φ12mm、φ8mm芯轴先按
H7 k6
精度配
合。
(5)组装后外观整齐。
3个零件尺寸和要求如图4.29、图 4.30、图4.31所示。
图4.29 底板
图4.30 六方块
图4.31 V形块
任务实施
一、加工六方块
1.备料 (1)检查六方块毛坯尺寸(大于50mm)
是否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2)将毛坯锐边毛刺去掉。
2.划线
参考项目二中任务三的制作M12螺 母的划线方法进行划线,得到图4.32的 划线效果。
3.孔加工
(1)压板将毛坯装夹在钻床上,用7mm
钻头钻孔。
(2)用10mm钻头钻扩孔。 (3)用11.8mm钻头钻扩孔。
(4)钻孔后,保持工件在钻床工作台面上原
位置上,用12mm铰刀铰孔,保证 1200.015 mm
钳工工艺与实训(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一、锉刀及其使用方法
4)锉刀柄的装卸
一、锉刀及其使用方法
5)锉刀的使用及其保养 (1)为防止锉刀过快磨损,不要用锉刀锉削毛坯件的硬皮或工件的淬硬表面,而应先用其他 工具或用锉刀前端、边齿加工; (2)锉削时应先用锉刀的同一面,待这个面用钝后再用另一面,因为使用过的锉齿易锈蚀; (3)锉削时要充分使用锉刀的有效工作面,避免局部磨损; (4)不能用锉刀作为装拆、敲击和撬物的工具,防止因锉刀材质较脆而折断; (5)用整形锉和小锉刀时,用力不能太大,防止锉刀折断; (6)锉刀要防水、防油,沾水后的锉刀易生锈,沾油后的锉刀在工作时易打滑; (7)锉削过程中,若发现锉纹上嵌有切屑,要及时将其去除,以免切屑刮伤加工面,锉刀用 完后,要用钢丝刷或铜片顺着锉纹刷掉残留下的切屑,以防生锈,不可用嘴吹切屑,以防切屑 飞入眼内; (8)放置锉刀时要避免与硬物相碰,避免锉刀与锉刀重叠堆放,防止损坏锉齿。
2)锉刀的类型、规格、基本尺寸及主要参数
一、锉刀及其使用方法
3)锉刀的选用 (1)选择锉齿的粗细。锉齿的粗细选择要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 度和材质来决定。材质软,选粗齿的锉刀,反之选较细齿锉刀。 (2)选定单、双齿纹。一般锉削有色金属应选用单齿纹锉刀或粗齿锉刀,防止切屑堵 塞;锉削钢铁时,应选用双齿纹锉刀,以便断屑、分屑,而使切削省力高效。 (3)选择锉刀的截面形状。根据工件表面的形状决定锉刀的类型。 (4)选择锉刀的规格。锉刀的规格应根据加工表面的大小及加工余量的大小来决定。 为保证锉削效率,合理使用锉刀,一般大的表面和大的加工余量宜用长的锉刀,反之则用 短的锉刀。
度尺、双柱表式高度尺、双柱数显高度尺等。其中游标高度尺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相同。高 度尺使用前应擦净工件测量表面和高度游标卡尺的主尺、游标、测量爪,检查测量爪是否磨 损。划线时,调好划线高度,用紧固螺钉锁紧后进行划线。使用完毕应擦净、上油放入盒中 保存。
电子课件-《工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A02-3284 工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四单元

8) 修毛刺,作标记。 9) 热处理。 10) 精磨两平面。 11) 表面处理。 12) 研磨型面。 13) 倒角。 14) 检验。
(4) 样板型面的精加工 可动型研具在研磨过程中,样板固定不动,手握研 具在样板型面上移动。
可动型研具
不可动型研具研磨时研具固定不动,样板在研具表 面来回移动。
不可动型研具
2.指示表式测量器具(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是由普通百分表和内量杠杆测量架组成的。
内径百分表的结构 a) 普通百分表 b) 内量杠杆测量架 1—度盘 2—表圈 3—主指针 4—转数指针 5—挡帽 8—表体 9—轴管 10—测量头 11—测量杆 6、 7、 12、 13—齿轮 14—表架 15—弹簧 16—杆 1 7—定心器 18—固定测量头 19—触头 20—摆动块
常用的量规表面防腐蚀处理有以下几种: 1) 油脂防腐蚀。常采用 2 号软膜防锈油。 将防锈油涂于量规表面。 2) 镀铬与发黑防腐蚀。量规表面镀铬发黑处理。 3) 油漆防腐蚀。先把量规非工作表面上的油污、 铁锈等清除干净,然后涂上磁漆或硝基清漆。 4) 气相防腐蚀。气相缓蚀剂在常温下挥发后能充 满包装空间,吸附在量规表面。
二、 量具的制作
1.制作样板
(1) 样板制作技术要求 1) 样板用料应矫平、磨光后再用;材料的硬度要 适中,表面应平整光洁;一般采用变形较小的材料,厚 度为 1 ~ 3mm。 2) 样板测量面的轮廓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精度 应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表面粗糙度值 Ra 要小于 0.8μm。
3) 样板测量面应与样板的大平面严格垂直且要耐 磨,形状应保持不变;具有对称轴的样板必须能翻对中 心。
(1) 普通百分表 百分表主要由测量头、测量杆、大小齿轮、指针、 表盘、表圈、表体等组成,如图 a 所示。 (2) 内量杠杆测量架 内量杠杆测量架的结构如图 b 所示。
中职-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实训项目4锯削课件(共37张PPT)

任务 锯削练习
【知识储备】 三、锯削方法
1.锯削的基本姿势 (4)锯削时的运动和速度锯削运动一般采用小幅度的上下摆动式运动,即手锯 推进时身体略向前倾,双手在压向手锯的同时,左手上翘、右手下压,回程时, 右手上抬、左手自然跟回。对锯缝底面要求平直的锯削,必须采用直线运动。锯 削运动的速度一般为40次/分,锯削硬材料时慢些,锯削软材料时快些,同时锯 削行程应保持均匀,返回行程的速度应相对快些。
任务 锯削练习
【知识储备】 三、锯削方法
2.锯削操作方法 (1)工件的夹持工件一般应夹在台虎钳的左面, 以便操作,如图4-9所示;工件伸出钳口不应过 长(应使锯缝离开钳口侧面约20 mm),防止 工件在锯削时产生振动;锯缝线要与锯口侧面 保持平行(使锯缝线与铅垂线方向一致),便 于控制锯缝不偏离划线线条;夹紧要牢靠,同 时要避免将工件夹变形和夹坏已加工面。
任务 锯削练习
【练习实践】
温馨提示: 通过查资料来了解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锯削知识的认识。
任务 锯削练习
【任务拓展】 四、 游标卡尺及刀口尺的使用
1.游标卡尺的使用(以普通1/50 mm游标卡尺为例) (1)游标卡尺的结构
任务 锯削练习
【任务拓展】 四、 游标卡尺及刀口尺的使用
1.游标卡尺的使用(以普通1/50 mm游标卡尺为例) (2)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游标卡尺是比较精密的量具,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游标卡尺可以测量工件宽度、工件外径、工件内径、工件深度。 (2)使用前,应先擦干净两卡脚测量面,合拢两卡脚,检查副尺零线与主尺零线是 否对齐,若未对齐,应根据原始误差修正测量读数。 (3)测量工件时,卡脚测量面必须与工件的表面平行或垂直,不得歪斜,且用力不 能过大,以免卡脚变形或磨损,影响测量精度。 (4)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否则测量值不准确。 (5)测量内径尺寸时,应轻轻摆动,以便找出最大值。 (6)游标卡尺用完后,仔细擦净,抹上防护油,平放在量具盒内,以防生锈或弯曲。 (7)量具不得碰撞,以免变形影响使用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零件的清洗
(1) 清洗方法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 常将零件 置于清洗槽内进行手工擦洗或冲洗;成批大量生产时, 则采用清洗机进行清洗。清洗时, 根据需要可以采用 气体清洗、浸酯清洗、喷淋清洗、超声波清洗等。
(2) 常用清洗液 1) 汽油 工业汽油适用于清洗较精密的零、部件, 航空汽油用于清洗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使用汽油清洗时 要注意安全。 2) 煤油和柴油 煤油和柴油清洗能力不及汽油, 清 洗后干燥较慢, 但相对安全。 3) 化学清洗液 化学清洗液含有表面活性剂, 对油 脂、水溶性污垢具有良好的清洗能力, 且配制简单, 稳 定耐用, 无毒, 不易燃, 使用安全, 以水代油, 节约 能源, 常用于清洗钢件上以油为主的油垢和机械杂质。
2) 用手轻推旋转体使其缓慢转动, 待其自动静止 后在旋转件的下方做标记, 重复转动若干次, 如所做 标记位置不变, 则为不平衡量方向。
3) 在与标记相对部位粘上一质量为m 的橡皮泥, 使m对旋转中心产生的力矩, 恰好等于不平衡量G对旋 转中心产生的力矩, 即mr =Gl,此时, 旋转件获得静 平衡。
2.动不平衡
零件的动不平衡
HYQ—100型机床主轴动平衡机
课题三 装配尺寸链与装配方法
一、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定义
2.装配尺寸链简图
为了简便起见, 通常不绘出该装配部分的具体结构, 也不必按严格的比例, 只要依次绘出各有关尺寸, 排 列成封闭的外形, 这种示意图称为尺寸链简图。
第四单元 装配工艺与技能训练
课题一 装配工艺概述 课题二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课题三 装配尺寸链与装配方法
课题四 固定连接的装配 课题五 传动机构的装配 课题六 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课题七 综合技能训练(三)
课题一 装配工艺概述
一、装配概念
机械产品一般由许多零件和部件组成。零件是构 成机器或产品的最小单元,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 结合成机器的一部分称为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 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 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 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图
01—锥齿轮轴 02—衬垫 03—轴承套 04—隔圈 05—轴承盖 06—毛毡圈 07—圆柱齿轮
B -1—轴承 B-2—螺钉 B-3—键 B-4—垫圈 B-5—螺母
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顺序
(3) 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1) 先画一横线, 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 格, 在横线的右端画出代表产品的长方格。 2) 按装配顺序从左向右将代表直接装到产品上的零件 或组件的长方格从横线引出, 零件画在横线上面, 组件 画在横线下面, 长方格内注明零件或组件名称、编号和件 数。 3) 用同样方法把每一组件及分组件的系统图展开画出。
2.装配工作
装配工作是装配工艺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对比较 复杂的产品, 其装配工作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 部件装配 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称 为部件装配。
(2) 总装配 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 程, 称为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1) 调整 调整工作是指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 置、配合间隙、结合程度等, 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 协调。
(4) 划分工序及工步
(5) 编写装配工艺文件
课题二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一、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1.零件的清理
(1) 清除零件上残存的型砂、铁锈、切屑、油污 等, 特别是要仔细清理孔、沟槽等易存污垢的部位。 清理时要避免划伤重要的配合表面; 清理后, 箱体零 件内壁的不加工表面要涂上浅色油漆。
(2) 将所有待装配的零、部件按零、部件图号分 别进行清点和放置。
(2) 精度检验 精度检验是指机构或机器的几何精 度检验和工作精度检验等。
(3) 试车 试车是指设备装配后, 按设计要求进行 的运转试验, 其目的是检验机器运转的灵活性、振动、 工作温升、噪声、转速、功率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喷漆、涂油、装箱
喷漆是为了防止非加工面锈蚀, 并使机器的外表 更加美观; 涂油是为了防止工件的配合面及零件的已 加工面锈蚀; 装箱是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
二、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气压法
2. 液压法
三、旋转件的平衡
1.静不平衡
静止时,不平衡量自然地处于铅垂线的下方; 旋转时, 不平衡离心力只产生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待平衡的旋转件装上心轴后, 放在平衡支架上。
静平衡装置 a) 圆柱形平衡架 b) 棱形平衡架
四、装配工艺规程
1.装配工艺规程及作用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施工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 它规定产品及部件的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技术 要求、检验方法及装配时所需的设备、工具、时间定 额等, 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措施, 也是组织 生产的重要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
(1) 对产品进行分析 (2) 确定装配顺序
在装配过程中, 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称为 装配基准件。
二、装配工艺过程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 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2) 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 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 去除零件上 的毛刺、铁锈、油污等。 (4) 检查零件加工质量, 对某些零件要进行必要 的平衡试验或密封性试验等。
静平衡法
4) 去掉橡皮泥, 在其所在部位加上质量相当于m 的重块, 或在不平衡量处(与m 相对直径上l 处) 去除 一定质量( m )。待旋转件可在任何角度均能在支架 上停留时, 静平衡即告结束。
(2) 静平衡的应用 静平衡只能平衡旋转件重心 的不平衡, 无法消除不平衡力矩。因此, 静平衡只适 用于“长径比” 较小(一般长径比< 0.2, 如盘类旋转 件) 或长径比虽较大, 但转速不太高的旋转件。
三、装配工作的组织形式
1.固定式装配
固定式装配是将产品或部件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 个固定的工作地点进行。在装配过程中, 产品的位置不 变, 装配所需的零件和部件都汇集在工作场地附近。
2.移动式装配
移动式装配是指工作对象(部件或组件) 在装配过程 中, 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转移到另一个工人, 即所谓 “流水装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