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项目及课题研究方向汇总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刚课题组在固态制冷材料的研究方向上取得新突破
第54卷.第3期.2021年3月
后渗氮层,由于涂层内部的疏松多孔结构,导致试样磨
损阶段出现脆性剥落的情况,试样表面和GCrl5对磨
球在磨损测试期间黏附与滑动交替进行,形成了许多黏
着坑,造成摩擦系数的明显变化。先渗氮再渗钒可以制
得具有致密组织的涂层并与基体形成紧密结合状态,可
以显著降低黏着磨损的程度,这主要是因为其表面生成
了许多具有较大硬度的光滑V/N涂层,显著降低了摩擦
系数,从而使其磨痕深度较低并避免了犁沟的产生。
3结论
(1)相比单V涂层,N V涂层能够获得更为光滑的表面,主要包含NV(l l l)与a-F e2种物相组织。先渗
氮后渗钒层中N元素含量较高,涂层的表面富集了大
量的F e。
(2)V/N涂层硬度(1 691H V)高于N/V涂层的硬度(1 546HV),且均比单一渗钒层硬度(1 311HV)高,
涂层硬度均远高于不锈钢基体的硬度。
(3)与其他涂层相比,先渗氮再渗钒涂层具有更小的摩擦系数(0.26),可以快速形成稳定磨损状态,其摩
擦系数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先渗氮再渗钒可以制得具
有致密组织的涂层并与基体形成紧密结合状态,显著
降低了摩擦系数,从而使其磨痕深度较低并避免了犁
沟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王安仁,陈立平,张庆春.V205制备V N的还原氮化机
理[J].过程工程学报,2013, 13(4): 168-173.
[2]董洪亮,李国军,崔学军•高性能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
与发展趋势[J].材料导报,2008, 22(S2): 183-186.
[3 ]C O R B I E R E T C M, R E S SNIG D, G I O R D A N O C, et a l.
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工硕课题介绍
课题介绍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2013级工程硕士双选专用
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2013年12月
有招生需求导师名单
-------------------------------------------------------
白国强(设计室)
蔡坚、王谦(器件室)
陈虹(设计室)
陈炜(器件室)
池保勇(设计室)
邓宁(器件室)
方华军(器件室)
付军(集成室)
姜汉钧(设计室)
李福乐(设计室)
李树国(设计室)
李翔宇(设计室)
李宇根(设计室)
李兆麟(信研院)
梁仁荣(集成室)
刘雷波(CAD室)
刘振宇(信研院)
麦宋平(深研院)
潘立阳(集成室)
钱鹤(CAD室)
任天令、杨轶(器件室)
王敬(集成室)
王晓红(器件室)
王燕(CAD室)
王喆垚(器件室)
王志华、王自强(设计室)
魏少军(CAD室)
乌力吉(设计室)
吴华强(工艺平台)
伍冬(集成室)
伍晓明(工艺平台)
谢丹(器件室)
谢翔(设计室)
许军(集成室)
叶佐昌(CAD室)
尹首一(CAD室)
岳瑞峰(器件室)
张春(设计室)
张进宇(CAD室)
张雷(CAD室)
刘泽文(器件室)何虎(设计室)北京朗波芯微技术有限公司
课题介绍
白国强
一、招生老师联系信息
E-mail: baigq@
电话:62794391(O),136********
办公室:主楼9区104
二、招生人数:2-3名
三、课题介绍
课题一:
(1)课题名称: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应用的新型公钥密码算法的集成电路实现技术研究。
(2)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的高效新型公钥密码芯片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3)课题简介:受移动终端(如手机)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的限制,现有公钥密码算法,包括RSA算法和ECC算法很难直接应用于移动终端。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多变量公钥密码学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研究内容是“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的高效新型公钥密码芯片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内容,将以集成电路方式设计、实现基于多变量的新型公钥密码芯片。多变量新型公钥密码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不是本课题内容,是自然基金项目的其他内容。本课题只涉及到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通过本课题,可以使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工程实现方面得到完整训练,同时能够了解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有关知识。
清华物理系博士方向
清华物理系博士方向
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物理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1. 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粒子物理学研究方向涉及到加速器实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强子物理、电弱物理、暗物质、超对称等。
2. 凝聚态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包括固体、液体和凝胶等。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学研究方向涉及到材料科学、纳米科学、表面和界面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磁性材料、半导体物理、超导物理、低维系统等。
3. 光学与光子学:光学与光子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操控和应用。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方向包括光学器件、光学传感、光学成像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光学材料、光学器件设计与制备、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等。
4. 理论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研究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理论物理学研究方向包括量子场论、统计物理、弦论
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弦理论的应用等。
5. 核物理学: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核反应。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核物理学研究方向包括核结构、核动力学、核反应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核聚变与裂变、核磁共振、核素探测等。
以上只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向,如天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等。不同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的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研究技能。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您了解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有所帮助。
2015年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目录
目录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 (1)
“创清风”水雾空气净化器 (3)
大型车间、场馆空气净化技术 (4)
电路板绿色拆解及焊锡高效回收技术 (5)
动力锂电池快速剥离及锂钴短程资源回收技术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9)
口罩空气净化器 (11)
小区除霾技术 (12)
茯砖茶综合开发利用 (13)
金花菌综合开发利用 (14)
聚吡咯导电织物 (16)
细胞破壁提高生物利用度生产保健食品与添加剂 (18)
考生情绪检测仪 (19)
全脑线圈式经颅磁刺激(TMS)技术 (20)
皮肤红蓝光美容仪 (22)
功能性复合材料用微纳米复合粉体生产 (23)
锂电粉体材料球形化技术 (24)
高性能混凝土用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生产 (25)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富磷钾有机肥 (26)
由大宗固废(粉煤灰/工业石膏等)制备轻质高强PVC绿色复合板材 (27)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
1成果简介
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能将氢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方式直接转化为电能,仅排放水,是一种环保、高效、高功率密度和大电流密度的发电装置,是最先进的能量转换技术之一,在零排放交通动力应用方面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燃料电池汽车被公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向,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理想方案之一。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上已经完成了技术和社会验证,开始进入量产时代。
上图为: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摄于第二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会) 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组即燃料电池电堆模块。清华大学从1994年以来就致力于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组堆工艺、系统集成以及应用基础的研发,是我国较早从事燃料电池研发的单位。先后承担了科技部973项目“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编号:G2000026400)”、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发动机(编号:2001AA501142)”、科技部863专题“千瓦级国产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编号:2006AA03Z223)”、科技部863专题“新结构自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编号:2008AA05Z104)”、科技部863专题“基于新型聚苯并咪唑的交联型有机-无机复合耐高温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编号:2008AA03Z205)”、科技部863课题“基于低铂催化剂的燃料电池膜电极和电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编号:2013AA110202-6)”等10多项国家项目的长期资助研发,清华大学已经拥有燃料电池原材料国产化技术、“热定型”膜电极批量生产技术、“模压”双极板批量生产技术、“模块化”电堆组装技术、75kW大功率电堆技术以及低成本和长寿命技术等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相关的多项技术成果,获得56项发明专利授权,具备了完整的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制造技术。集成的燃料电池电堆模块的性能、寿命和成本各项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下表所示。
2016考研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2016考研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专业分为6个研究方向,他们分别为:
01.城市历史与理论
02.城乡规划与设计
0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管理
04.住房与社区规划
05.城乡遗产与保护规划
06.城市设计
特色教学
跨学科的理论研讨课
针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和科学人文素养提升的需要,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设置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综合性理论系列课程,其中以吴良镛先生主持的“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秦佑国先生主持的“建筑、科学与艺术”课程最具代表性。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该课程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主持,由吴良镛先生及校内外著名学者联合讲授。该课程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如何打破城乡建设各学科的分割,以人
与环境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对人居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推进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建筑、科学与艺术:该课程由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前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教授主持,由主持人和各领域著名学者共同讲授;内容涵盖科学、哲学、艺术、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与考古、宗教学等诸多领域,鼓励学生从科学、艺术与建筑多角度综合思考问题,以培养其广博的学术视野和坚实的专业知识。
国际讲席教授组
200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聘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景观系前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Laurie Olin教授,担任建筑学院景观系第一任系主任,并以其为核心组成讲席教授组,制定了世界领先的景观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在为期三年的聘期中,景观学专业共聘请9名世界顶级教授和景观学领域专家作为讲席教授组成员,先后16人次来院进行教学,其中包括:Laurie Olin、Frederick Steiner、Peter Jacobs、Richard T.T. Forman、Bart R. Johnson、Ronald Henderson。讲席教授组开创了国际化教学模式,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专业在成立之初就处于专业教育的高起点。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情况简介_
中国水 利学 会 副 理 事 长 林秉 南等 为兼
副 研究 员
。
在老 专家 教 授 们 的 带 领下 全 系形 成 了 由副 教 授
,
高级工 程 师 7 6 人 讲师
。
,
工 程师 2 人
以 及 助教
,
3 实 验 技 术 人 员等共 2
,
0 人的 教学 科 研梯 队
现每 年 为 国 家培
。
养 五年制 大 学 本 科生 1 0 2 人 三 座实 验 大 厅 为 本系 教学
议上
,
都 提 交 了 较高水 平 的 学 术 论文
,
水 电 站 结 构 实验 室 还 与 挪 威 特 隆 汉 姆 大 学 地 质研 究 所
建 立 了较 密 切 的 联 系
三
1
.
开展 了人 员及 学 术 方 面 的 交流
、
水 力机 械
,
流 体 机械 流动 分 析 ( 流 体 机 械及 流 体 工 程 教 研 室 )
. 、
.
;
3 域 水 资源 系统 开 发 利 用 与 优化 水 文及 水 资 源 规划 教 研(室 ) ; 跨流
区 域 性地 面 水
4 联 合调 度和 优化 地下 水
.
水 文 及 水 资 源规划 教 研(室
、
水 资 源及 及 环 境
清华大学考研之科研成果及重点实验室汇总
清华大学考研之科研成果及重点实验室汇总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在科研领域有着
卓越的成就。在考研过程中,了解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以及重点实验
室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为您汇总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一些重点实
验室的介绍。
一、科研成果
1. 物理学领域
清华大学物理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光物理、凝聚态物
理以及高能物理等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在光电子学领域,
研究人员研发出了高效稳定的双曲线光学材料,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关键支持。此外,在精确测量和精确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
了重要进展。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人
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
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引领了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此外,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数据库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
显著成果。
3.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清华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也备受瞩目。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新型材料的合成、材料性能的调控以及材料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具体来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在钢铁熔化和精炼过程中的气体控制、新型电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重点实验室
1. 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流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突出,致力于开展生物医学器械的研制与应用。
——清华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导师
招生人数※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2-
备注
——清华大学 202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向
16 塑性成形工艺与设备
马庆贤 方刚
17 铸造成形原理和工艺
吕志刚 李培杰
吕志刚 18 轻量化结构设计与成形制造 李培杰
史清宇
都东 朱志明
19 重大装备制造及自动化
路新春 汪家道 田煜 刘宇宏 周明 褚福磊 秦朝烨 褚福磊 秦朝烨 季林红 刘莹 褚福磊 阎绍泽 贾晓红 赵景山 王玉明 李永健 李德才 郝智秀 刘伟强 李永健 季林红 赵景山 王辉 张建富 田凌 王辉 张建富 吴爱萍 单际国 赵海燕 邹贵生 史清宇 常保华 温鹏 周运鸿 刘磊 都东 朱志明 孙振国 张文增 雷丽萍 瞿体明
-8-
——清华大学 202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向
导师
沈晓骅
杜亚楠
祁海
吴励
董忠军
石彦 董晨
刘云才
03 免疫学
LIN XIN 胡小玉
曾文文
郭晓欢
徐沪济 彭敏
徐萌
潘登 王辰
张林琦
张敬仁 Babak Javid
程功
向烨
04 病原微生物学与分子病毒学 高福 刘锦涛
清华大学军事科研方面
军事科研方面(不含导弹、核武等方面)
说明:
由于为核武器、导弹、火箭、军事卫星和飞机等方面的做贡献清华学子我们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大家可参考:
航空与飞行器总体设计方面
核武器研制方面(1):两弹元勋
核武器研制方面(2):重大贡献的院士
核武器研制方面(3):其他杰出贡献者
导弹与运载火箭研制方面
所以这里不再涉及。此外,由于在雷达通信方面的清华人非常之多,我们只选择若干军用雷达研制人,大量的民用雷达以及其他民用通信工程方面的清华学子我们将另作介绍。此外,由于军事科研的保密性,有很多校友无法统计到,如江南厂、江麓厂以及三线一带其他国防工厂的清华人无法统计到。
1。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901鱼雷艇指挥仪研制人柳克俊
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员、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系副主任,海
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兼华东工学院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及系统工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制成功“901鱼雷艇指挥仪”。
2。核潜艇通信系统研制人、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陆建勋院士
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无线电通信专家。他生于北京,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学海军,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海
军中第一批参军的大学生,为我国海军的建设作出突出贡献。陆建勋提出了研制一套全新的中国自己核潜艇通信系统的建议并得到批准。这个系统被称之为我国核潜舱的“七朵金花”之一,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的贡献。后来,又为了我国洲际导弹的海上试验,他与其同事承担了远洋通信的总体和数十台通信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保障了洲陆弹道导试验的指挥和数据通信的畅通。历任海军司令部通信部工程师,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组织和领导过多种有关海上和水中目标通信等项目研究,是海上通信分系统等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清华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通过全球互联网和计算系统进行通信、控制和信息共享的动态虚拟空间,在信息时代是社会有机运行的神经指挥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后的第五空间。在网络空间里不仅包括通过网络互联而成的各种计算系统、智能终端、连接端系统的网络、连接网络的互联网和受控系统,也包括其中的硬件、软件乃至产生、处理、传输、存储的各种数据或信息。
网络空间安全(CyberSecurity),研究网络空间中的安全威胁和防护问题,即在有敌手对抗的环境下,研究信息在产生、传输、存储、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所面临的威胁和防御措施、以及网络和系统本身的威胁和防护机制。
网络空间安全涉及到在网络空间中的电子设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数据以及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别对应四个层面:设备、系统、数据及应用。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5个部分:1.网络空间安全基础,2.密码学及应用,3.网络安全,4.系统安全,5.应用安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2个部分:1.防治、保护、处置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物联网、工控网、在线社交网络、计算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在内的各种通信系统及其承载的数据不受损害;2.防止对这些信息通信技术系统的滥用所引发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及国防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学、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及法学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提供助力,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清华大学科研项目
清华大学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概况
我国各类科技计划日益丰富,已形成了由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而设立的重大专项和由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基本计划组成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是我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的主要来源。“十一五”以来,我校每年通过上述渠道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突破1000项,合同额超过10亿元,约占全校年科研合同额的50%。未来几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学校从上述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也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2009年,我校文科新开课题628项,包含国家及部委课题2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8项(含重大招标项目转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4项,全国艺术科学项目是历年立项最好的一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立项4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后期资助、应急、专项)立项24项,教育部基地项目3项。
项目管理→ 部分重大项目
全校教师积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或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攻关,一大批科研项目得到了国家各部门持续多年的重大支持,促进了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大大提升
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基础研究项目,如
“材料的宏微观力学与强韧化设计”(19890387,黄克智)
“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69999610,吴建平)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课题申请指南()
自主科研计划课题申请指南()【两岸部分】
:两岸清华合作基础研究
围绕两岸清华优势学科共同感兴趣的科学前沿问题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搭建两岸清华科技合作平台,形成共同资助合作研究的新模式。
专项课题数:
本年度资助课题不超过项。
支持规模:
项课题年内共支持约万人民币。
申请条件:
.申请人具有高级职称;
.新竹清华同期支持对应合作学者;
.具备开展研究的基本支撑条件。
优先支持:
过去年内与新竹清华有过合作研究的申请。
考核指标:
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的主要研究人员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各自依其所在学校规定,同时由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向其所在学校提出申请。课题需在所属学科领域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篇,或课题组主要成员被邀请在所属学科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
人次以上,或至少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或获得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各单位认真阅读《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和申请指南,并按指南的具体要求撰写和上报申请书。同时须遵守下列规定:
1.课题研究要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2.申请书须由申请人本人撰写,并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申请指南中各专项制定的考核指标为基本指标,各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学科和课题特点提出同级别的替代指标或特色指标。
4.申请人、新竹清华对应合作学者、主要成员须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海外合作项目需与外方人员签订合作研究协议书或意向书(详见两岸清华大学合作研究专项协议,需双方项目负责人签字)。
5.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的主要研究人员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各自依其所在学校规定,同时间分别向其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双方申请书名称(中、英文)必须相同,双方的中文摘要及主要研究内容保持一致。仅在合作双方的申请课题均获得其所在学校审查通过时,申请课题可获得支持。
清华大学电子系情况全面介绍-报录比、题型、重点、、推荐书籍、复习策略等
金德鹏副教授
苏厉讲师
62781409 zenglg@mail.tsinghua.edu.cn jindp@mail.tsinghua.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研究及专用芯片设计 下一代城域网弹性分组环(RPR)技术、10G 以太网技术研究及专用芯片设计 G 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研究及专用芯片设计 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片上系统(SoC)、片上网络(NoC)理论与设计技术研究
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领域,运用最新的时变系统框架理论和软硬平台循环验证的实验方 法,经过六年的艰苦探索和创新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时域同步的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 术(TDS-OFDM)。累计申请发明专利 37 项,17 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 产权体系。目前已经可以在国内批量生产和相关系统设备在国内外相关大型企业实现了产业 化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经国家有关专业部门的测试和评估证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 内外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经取得了过亿元的显著经济效益和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社会效益。 这一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成果符合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和自主标准战略,现己成为我国 自主制定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技术基础。
http://bbs.tsinghua.edu.cn/bbsdoc.php?board=AimGradua3te,水木清华考研版。祝考研学子梦想成真。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文科专项经费课题申请指南(年)
根据《清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充分征求各学院意见,现发布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经费课题申请指南(年),请各单位按照指南要求积极组织申请。
一、本年度项目资助类别
年度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经费支持文科振兴基金专项()、基础研究专项()、应用研究专项()、文化传承创新专项()和优先引导专项(),项目完成时限为年。
二、申报条件的补充说明
.课题负责人须是校内正式在编教师,鼓励跨院系联合申报,鼓励文科与理工科的交叉申报、与成果应用单位的联合申报。
.承担同类项目尚未结项者不能申报。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逾期未完成而被通报及撤项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三、本年度拟资助各类课题范围
.文科振兴基金专项()已经于年月完成申报,本次不再申报。
.本次可申报的专项有:基础研究专项()、应用研究专项()、文化传承创新专项()、优先引导专项()。
各类专项资助范围参见《管理办法》。本指南附件二所列选题由各学院和文科处组织推荐,仅供参考。优先引导类专项资助近两年(年、年)的优秀成果和重大(重点)项目,由第一获奖人或项目负责人自愿根据要求填写相关材料。
四、申报方法和材料报送
.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经费项目采取学院集中申报方式,不受理个人申报。
.项目申报所需材料,详见附件一。请项目申报人认真填写申请书。
.院系将推荐审查合格的项目申请书一式份及由本学院签字盖章的评审结果汇总表纸制
清华 科学技术史 博士
清华科学技术史博士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较早设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学府之一,其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项目
自设立以来,便致力于传承和创新科学技术史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史研究人才。本文将从清华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项目的历史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清华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项目的特色与贡献。
一、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可以追溯至清华学校时期。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设
立了历史系,其中包含有科学技术史研究方向,为我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
资源。199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独立为历史学系,科学技术史研究正式成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04年,清华大学设立科学技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开启了正式培养科学技术史研究人才的新篇章。
二、培养目标
清华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项目培养目标明确,着眼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科学技
术史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科学技术修养,以及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史研究能力和国际化的视
野与拓展能力的高水平科学技术史研究人才。培养学生从事科技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旨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科技史人才,弥补我国高层次科技史人才的短缺,为推动科学技
术史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程设置
清华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项目的课程设有《科学技术史论》、《中国科学技术史概论》、《世界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多门课程,其中既有对科学技术史概念
理论的系统介绍,又有对中国及世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时期和重大事件的深入分析。学生
还需参与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实地调研、撰写研究报告,提高科学技术史研
清华大学微电子系工硕课题介绍
课题介绍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2013级工程硕士双选专用
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2013年12月
有招生需求导师名单
-------------------------------------------------------
白国强(设计室)
蔡坚、王谦(器件室)
陈虹(设计室)
陈炜(器件室)
池保勇(设计室)
邓宁(器件室)
方华军(器件室)
付军(集成室)
姜汉钧(设计室)
李福乐(设计室)
李树国(设计室)
李翔宇(设计室)
李宇根(设计室)
李兆麟(信研院)
梁仁荣(集成室)
刘雷波(CAD室)
刘振宇(信研院)
麦宋平(深研院)
潘立阳(集成室)
钱鹤(CAD室)
任天令、杨轶(器件室)
王敬(集成室)
王晓红(器件室)
王燕(CAD室)
王喆垚(器件室)
王志华、王自强(设计室)
魏少军(CAD室)
乌力吉(设计室)
吴华强(工艺平台)
伍冬(集成室)
伍晓明(工艺平台)
谢丹(器件室)
谢翔(设计室)
许军(集成室)
叶佐昌(CAD室)
尹首一(CAD室)
岳瑞峰(器件室)
张春(设计室)
张进宇(CAD室)
张雷(CAD室)
刘泽文(器件室)何虎(设计室)北京朗波芯微技术有限公司
课题介绍
白国强
一、招生老师联系信息
E-mail: baigq@
电话:62794391(O),136********
办公室:主楼9区104
二、招生人数:2-3名
三、课题介绍
课题一:
(1)课题名称: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应用的新型公钥密码算法的集成电路实现技术研究。
(2)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的高效新型公钥密码芯片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3)课题简介:受移动终端(如手机)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的限制,现有公钥密码算法,包括RSA算法和ECC算法很难直接应用于移动终端。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多变量公钥密码学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研究内容是“面向低资源移动终端的高效新型公钥密码芯片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内容,将以集成电路方式设计、实现基于多变量的新型公钥密码芯片。多变量新型公钥密码算法的分析与设计不是本课题内容,是自然基金项目的其他内容。本课题只涉及到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通过本课题,可以使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工程实现方面得到完整训练,同时能够了解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有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1.用燃煤灰渣生产微晶玻璃
2.钝化镁粉新技术
3.金属用高温陶瓷保护膜(液)
4.高性能二次灌浆料
5.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6.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FWCAD
7.各种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问题解决方案
8.基于GIS的典型中等城市综合防灾分析示范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系
9.碾压混凝土拱坝新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
10.流场实时测量系统
11.土工建筑物应力变形分析软件系统
12.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选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版本
13.土体非线性解耦K—G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14.高效耐磨渣浆泵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5.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6.生物预处理去除饮用水源中微污染技术
17.城市生活污水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
18.城市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系列技术
19.回转管组合式活性炭固定床连续吸附净化技术
20.生物质型煤成型及燃烧固硫技术与装备
21.高效油烟静电净化装置
22.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型块作压缩饲料的项目建议
23.高含硫废水和高含硫碱渣废液同时脱硫脱氨专利技术
24.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的生物净化技术
25.高含盐、高含油、高氯根污水处理专有技术
机械工程系
26.生产线设计与机器人化制造单元技术
27.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测试系统
28.大批量生产线监控与管理系统
29.装配生产线定扭矩扳手施扭质量控制系统
30.用于金属焊管生产的激光切割-焊接技术及工艺
31.多功能快速成形制造系统(M-RPMS)技术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32.MEMS方位水平仪
33.微小型雾化给药装置
34.医用红外热像仪
35.朗奇光栅纹影仪
36.新型大型龙门式五坐标并联机床
37.警员虚拟情景训练系统
38.指纹图象采集与身份自动鉴别系统
39.快速定位定向车
40.微机械惯性仪表
41.附网存储(NAS)技术及产品开发项目简介
热能工程系
42.大型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
43.“多重富集型”直流煤粉燃烧器
44.汽轮机智能汽封抽汽器
45.护卫式汽封
46.新型汽轮机组级间密封及轴封装置
47.电站设备故障仿真与操作指导软件培训系统
48.动力设备状态维修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49.基于Internet的发电机组远程监测与诊断网络系统
50.350MW火电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与多功能在线综合研究系统
51.饮用水净化技术及设备
52.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53.电去离子净水技术
汽车工程系
54.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研究
55.汽车排气催化器性能评价试验与匹配技术
56.制动器振动与噪声研究
57.汽油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开发技术
58.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控制系统
59.汽车及摩托车排放测试主计算机系统
60.TH-A多通道油泵性能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61.低压配电网扩频载波自动抄表系统
62.RTV单组分绝缘子防污闪憎水长效涂料
63.三维动态实时位移检测系统
电子工程系
64.呼叫中心语音识别系统
65.连续数字串识别系统
66.智能化中文语音信息处理平台
67.中文听写机
68.人脸识别系统
69.语音识别专用芯片研究开发与应用
70.高重复率超短光脉冲源
71.永新同方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与用户管理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72.高性能中英文语音合成系统– SinoSonic
73.中清-2000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多媒体观摩教学系统
74.电子表单自动生成系统及其可视化开发工具
自动化系
75.多种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系统
76.大功率特种变频器
77.清华指纹卡身份识别系统
78.便携式指纹身份识别设备
79.智能网络信息获取工具软件
80.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81.基于视频的交通信息监测系统
82.用于掌上电脑的签名鉴别系统
83.数字卫星一体化调谐器
84.流媒体技术
85.Media NET2K系列产品
86.敏捷供需链管理系统
87.基于特征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检测
88.高速公路收费数据清分算法
89.公安交通指挥中心
90.Paramics交通仿真研究
91.视频超速检测系统
92.车牌自动识别系统
93.智能交通系统
94.车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95.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96.智能家居网络控制系统
97.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
98.MPS-4000系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99.BOD/COD/TOC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
100.IP视音频广播
101.CA系统
102.以变频技术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及产品简介103.先进控制软件
微电子学研究所
104.电容式硅基微传声器
105.硅集成微型泵
106.SiGe异质结微波晶体管(HBT)
107.集成MOS力敏运放压力传感器
工程物理系
108.电磁悬浮轴承及其应用
109.THEP 智能动平衡仪
110.先进核医学影像系统
111.数字化网络化多通道闪光X射线成象系统112.新型离心纺丝电锭及电锭转换开关
工程力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