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和质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请批评指教!
首先,我来谈谈对本框教材的理解,说一下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依据课程标准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运用相关原理,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2)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觉悟目标
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量变与质变》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本节是高中哲学的重要一课,对发展的观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又为矛盾的观点做铺垫。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量变与质变》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三段六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前进性变化。
2、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辩证关系怎样呢?
师:通过复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前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希望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
导入新课: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事物是如何发展的呢?事物发展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第
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找1名同学读一下,这名同学在读的过程当中大家要认真体会,知道
我们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出示课件)---(内容为学习目标的内容)
一、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师: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个问题,老师和大家一起想做一个游戏,吹气球。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来吹,哪一组最先把汽球吹爆就为胜利。好,谁上来?同学在吹的过程当中,其他
同学认真观察,汽球有什么样的变化?
师:(归纳)好,这一名同学最先吹爆了汽球,汽球在没有吹爆之前,只是什么发生了变化?(由小到大)这种变化是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量变与质变》说课讲稿
点击:406评论:02008年9月21日0:1 作者:智词:
文字大小【大中小】【背景色】【可打印版本】【关闭窗口】
一、说教材
1、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量变与质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个框题。
从教材体系来看:其内容既是对第二课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
从第四课来看:其内容则是联系第一节和第三节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节来看:其内容讲量变与质变的基本原理,是第二框方法论的哲学依据。
因此,在教学中在教学中要自觉处理好这一框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节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分类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
本框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框题侧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为下一框进行方法
论、人生观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原理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二框《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3课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单元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4描述世界是永恒**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主要讲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包
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目内容。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春晖中学王国芳
(2010、8)
三个问题:
1.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简述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
3.提出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具体设想或措施。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知识层面:知道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四个概念;理解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力层面:通过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组概念的剖析,增强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而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成功和挫折,特别是增强青年学生的耐挫能力;理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从而引导学生既要有脚踏实地、埋头实干的精神,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拥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二、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依据之一:《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上述教学目标就是《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对这一框内容在知识和能力上
的要求的体现。
2.依据之二: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环境普遍较好,但相对而言往往是受挫折能力较弱,前进性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现在的青年学生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情况也颇为严重,因此,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教学过程中恰好可以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教资面试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教资面试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教资面试量变与质变的原理是指,在备考教资面试过程中,努力学习和积累知识、经验和技巧,不断地进行练习和提高,可以逐步实现量变;当积累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就可以实现质变。具体来说,量变是指持续地学习和练习,逐渐增加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数量,例如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刷题、模拟练习等等。而质变则是指在量变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将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高水平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以及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资面试者应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和竞争力。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贯穿这一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教学思路,从教材、学情与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方法论.主要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两目内容组成。学习本框对学生使用发展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方法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并且也认识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确立“三步五环”课堂模式,打造生活化课堂,开放性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量变和质变四个概念;理解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事物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原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鲁山三高王和易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量变与质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个框题。本框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的具体和深化;同时又是在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状态即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与教材第二、三课之间有紧密联系。另外本框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及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正确对待人生社会;因此使本框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哲学教学中深受重视和学生的欢迎。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辨证关系。其次,本框内容与学生学习、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分析,培养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善于联系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如对比、讨论、例证,探究性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框的侧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为后一框进行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原理和事例分析,为全框教学目标中提高思想觉悟奠定基础,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精心整理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要怎么写?下面小编就以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本节课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1. 势”
2. (1) (2) (3) 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3.
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1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前面一框讲的是量变与质变,本框是上一框的方法论意义,在上一框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要重视量的积累,什么时候该抓住时机,促成飞跃,而何时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从而加强能力,提高觉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分析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相关事例。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是本框教育重点,这是全课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与归宿。
2、难点: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教育、启发意义,但在现实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
四、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展开分析与讨论,对于重点的教学,可选用一些正反的典型事例的录像片、电视片等,增强教学效果,加强针对性,对于难点的教育,可采用一些典型的古诗、谚语等加强教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杰米扬的汤》的动画,引出一个道理,当我们不需要质变,而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的时候,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
高二政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说课稿
高二政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说课稿
高二政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说课稿
在指导朗读时,师说:“请各位导演仔细地读读剧本。”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自
身置于剧本之中,找到做导演的感觉。指导学生找出体现主人公特点的有关词句,鲤鱼的
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二
框题。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回答事物怎样变化、发展。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
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丰富,对于青年学
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
来受到格外的重视和欢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题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
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对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属于
哲学方法论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学目标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
结构及心理特征,我
特别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本框的哲学观点,并以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
并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
名言进行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说课稿——全国思想政治说课大赛一等奖
量变与质变说课稿》说课稿——全国思想
政治说课大赛一等奖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老师,我今天要说的是《量变与质变》这节课。这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个小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整本书的结构体系来看,量变与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在本节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中,本框“量变与质变”是承上启下的纽带,连接了“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识记量
变和质变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并且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
和理论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应该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和联想,进行思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
功都需要长期的奋斗和努力,并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而教学的难点
在于“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详细展开,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
揭示。
二、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我会设置一个小游戏,让三、四名学生到
讲台上参加“吹气球”比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从而关注事物量的积累和变化。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教案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掌握其中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理论解释不同领域的变化;
3.能够分析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概念解释: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及其区别;
2.量变与质变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3.量变与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4.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如何分析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的概念及其重要
性;
2.实验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量变与质变在自然科学
中的应用;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量变与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学
生主动思考;
4.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量变与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
生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手段
1.课件:PPT展示教师课件,方便学生跟随;
2.实验器材:物理实验器材等;
3.黑板:教师可以通过黑板书写记录重要内容。
六、教学流程
时间教学环节内容
5分钟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10分钟概念解释解释量变和质变的概念和区别。
15分钟实验演示通过物理实验器材演示量变和质变。
15分钟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量变和质变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10分钟分析研讨分析量变和质变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钟总结梳理总结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
七、教学评估
1.对于概念解释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于量变与质变概念
的理解;
2.对于实验演示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实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说课稿: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说课稿: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说课稿: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上一框用发展练习的观点看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通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大关系,揭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用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
质变引起量变的方式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是对第一框题发展观点的进一步的具体和深化,另外本框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基本观点教育确定本课重点为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有哪些。
2.教学难点: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思考问题的深度还不够,所以本课难点为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增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声音,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
(三)例证法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事例的分析,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学法分析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但是高二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量变与质变》教案(精选3篇)
《量变与质变》教案(精选3篇)
《量变与质变》教案篇1
量变与质变教案
课题:量变与质变
目的:识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提高同学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力量。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挨次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程:
【复旧】事物进展的缘由:是内因和外因。今日我们学习事物进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导新】传奇,印度国王准备重赏国际象棋的创造人。创造人要国王嘉奖他小麦,第一格摆一粒,其次格摆2粒,第三格摆4粒,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满口答应。
1+2+2的平方+2的3次方+…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这个数字的麦子,大约是400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在XX年内生产的全部麦子。聪慧的国王犯了一个错误,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积累的到肯定的程度必定引起质变。
【导学检测】常考考点: 量变和质变
1、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渐渐的、不① 的变化,叫做量变。量变是保持这个事物的② 没有发生转变的一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量变是事物在③ 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④ 变。质变是由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的根本转变, 是事物⑤ 的转变, 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
(2)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进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一切事物的变化进展都是首先从① 开头的。没有量变作预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② 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预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荀子·劝学》篇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话说明(ABC )
A、跬步、小流的积累比起千里、江海虽然很小,但却是实现千里、江海等显著性、根本性变化不可缺少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在量变阶段,事物在数量、程度等外在规定性上发生变化,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变。我们平时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等就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事物的根本转变。表现为突变、飞跃,我们平常所见的平衡、静止、统一相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状态。
注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质变)归根到底是由于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来的统一体破裂,新的统一体产生。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运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状态。
如,在常压下,当水温在100ºC之前,凝聚趋势(矛盾主要方面)大于扩散趋势(矛盾次要方面),水仍然保持原来的液态性质,这属于量变过程;当水温达到100ºC时,扩散趋势(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了凝聚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扩散趋势占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水的液态变成了水蒸汽的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质变。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为什么?
第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的变化。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是约两百万年前普通的浅海湾变来的。由于海水对岩石不停地拍打和剥蚀,海湾周围无数江河溪流经年累月地冲刷,海湾里泥沙渐渐增多。先是形成沙嘴,进而连成沙洲,最后变成一片陆地。于是,原来的浅海湾被截断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西子湖出现了。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钟乳、石笋等形成过程也说明此道理。
社会领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人的认识领域,要形成概念,就必须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反复实践。如,“下笔如有神”(质变)是以“读书破万卷”(量变)为前提的。
议一议:下列格言包含什么哲学原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千丈只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焚。”
“伟大出自平凡。”
第二,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A、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引起质变。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地走,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知识要一点点地积累。“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氢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只要每次增加一个核电荷,就依次变为氦、锂、铍(pi)、硼、碳、氮等元素。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这是一种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是内涵的量的变化。
例如,石墨和金刚石是典型的同素异形体,它们都由相同的碳元素组成,但是它们内部的碳原子具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而产生了质的差异。石墨的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六边形,一个个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的网状结构,每一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因此,片层之间容易滑动,石墨质软。而金刚石晶体里,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碳原子包围,处于4个碳原子的中心,成为正四面体结构,构成一种坚实的彼此联结的空间网状晶体,因此坚硬无比。
语录:恩格斯说,“化学可以说是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成分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
这段名言说明,由于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的情形普遍存在于化学研究领域。
如,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它们的分子式相同(C2H6O),但因二者的分子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两者的性质也不同。在常温常压下,甲醚是气体,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是液体,溶于水。
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的数量,而只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还可以举出以下例子说明: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马,对等比赛。结果田忌三比零落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忌出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结果田忌二比一获胜。
音乐符号1、2、3、4、5、6、7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经过作曲家的创造,就能组成各种不同的音乐旋律;同样数量的黑白围棋子,既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局。
有些学校流传“4+4〈8”和“8-1〉8”的公式,是说每天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1小时参加身体锻炼,学习效率反而更好。
对联引出的官司: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一年除夕给同村的财主写了两幅对联。其中一幅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另一幅是;“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对这两幅对联的断句是这样的:“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把祝枝山告到县衙,县令质问祝枝山为何辱骂财主。祝枝山说,我写的全是吉庆之词。于是,他按照另一种断句方式念了一遍:“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另一幅是;“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县令和财主听了,都目瞪口呆,无言以答。
一句“不得随处小便”的卫生用语,可以重新组合为一句修身养性的警语“小处不得随便”。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的地位: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质变产生的原因:
第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从而使依存关系破裂,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事物由量变达到质变。
第二,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时,才会发生质变。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农夫,看见他的小毛驴驮着东西愉快行走时,他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一直到后来。这驴子担负不起而倒下。
宇宙速度示意图:
如果人造地球卫星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上不了天;如果达到或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它就会摆脱地球引力,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向其他行星。
议一议: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和限度”的理解?
可理解为:事物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矛盾主次方面为保持各自地位,所允许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