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合集下载

护理医学儿科护理学-水痘护理PPT课件

护理医学儿科护理学-水痘护理PPT课件

血流
(第一次)
潜伏期
大量繁殖
局部症状
血流
(第二次)
前驱期 全身症状
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和脏器
3/16/2021
.
9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直接接触传染
人群易感性:
3/16/2021
.
10
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Typical chickenpox)
潜伏期(Incubation stage)
水痘
wk.baidu.comChickenpox Varicella
3/16/2021
.
1
目的要求
➢ 了解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 制
➢ 熟悉水痘临床表现及护理
3/16/2021
.
2
目的要求
➢ To understand the et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chickenpox
➢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manifestation and nursing of chickenpox
临床特征为: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
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 带状疱疹:从一侧的一个或几个连接区出
现成簇疱疹为特征。
3/16/2021
.
5
病 因(ETIOLOGY)

护理业务学习水痘ppt课件

护理业务学习水痘ppt课件

·
19
饮食
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体 内的病毒尽快代谢掉,
饮食也要清单,以粥、面条、鸡蛋糕这类比较容易消化的食 物为主,
忌食辛辣之物、生冷食物、油腻之物、发物(如芫荽、香菜、 酒酿、鲫鱼、生姜、大葱、羊肉、雄鸡肉、海虾、鳗鱼、南 瓜等
·
20
预防手段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注射水痘疫苗:满周岁时,应该去地 段社区医院注射水痘疫苗如果不注射水痘疫苗,那么发病率 会很高,高达90%,所以注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感染为主,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疱疹 破溃或继发感染者可外用1%甲紫或抗菌素软膏。
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首选抗病毒药物
水痘一般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其他疾病原已用激素的水 痘患者,在情况许可时,应尽快减至生理剂量或逐渐停用。
出血性水痘及水痘肺炎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
6
发病机制
由于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第二次病毒血 症仅持续3日左右,局部的病损由VZV感染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开始。感染后有时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 复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带状疱疹。
·
7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病理生理
斑丘疹和丘疹
单房性水疱
细胞气球样退行性变
疱疹炎性细胞渗出
·
结痂
8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第二篇 病毒学 第三十一章  疱疹病毒
• 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基因组结构也与 HSV相似;
• 细胞培养时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 • 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
只能感染人。
人巨细胞病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感染人成纤维细(X400)
箭头所指为核内“猫头鹰眼”状包涵体
(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与HSV不同 ①可经呼吸道感染; ②通过病毒血症播散至皮肤。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
诊断: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做微生物学诊断 治疗:①无环鸟苷,阿糖腺苷
②IFN:限制疾病、缓解局部症状 预防: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效果良好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HSV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病人及健康病毒携带者(人群中HSV感染非常普遍)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密切接触(主要为HSV-1)和两性接触(主要为HSV-2)传播。 病毒可经呼吸道、生殖器粘膜及破损皮肤、眼结膜侵入体内。 (3)所致疾病: HSV-1:龈口炎、咽炎、唇疱疹、角膜结膜炎、疱疹性脑炎、甲沟炎 HSV-2: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 (4)免疫性: 病后可获得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对潜伏感染无保护作用。

传染病学水痘与带状疱疹

传染病学水痘与带状疱疹
• 主要病变部位:神经和皮肤
皮疹特点
• 先出现神经节段分布的局部皮肤灼痒、疼 痛、感觉异常
• 1-3天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成簇的红 色斑丘疹,快速发展为疱疹
• 疱疹从米粒大至绿豆大不等,分批出现, 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
• 伴有显著的神经疼痛 • 常见于胸部,其次为腰部、面部,多为一
侧性。
带状疱疹
病原学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传染源
–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或直接接触
•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可复发
发病机制
• 初次感染病毒后,病毒沿神经纤维进入感 觉神经节,呈潜伏性感染
• 当免疫功能下降时,如恶性肿瘤、使用免 疫抑制剂、艾滋病等时,潜伏的病毒被激 活而复制,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 引起相应节段的皮肤出现疱疹,同时使受 累神经分布区域产生疼痛
诊断
• 单侧性、呈带状排列的疱疹和伴有神经痛
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
• 止痛 • 抗病毒:阿昔洛韦 • 预防继发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 及 病毒培养

水痘带状疱疹 及 病毒培养

主要问题:水痘-带状疱疹

1. 病源及传播

人是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唯一的宿主和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皮疹疱液和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首次感染的病毒在鼻咽部和结膜部增殖,进入血液,于第4~6天形成最初的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在肝、脾、肺等脏器中再次增殖释放。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生于第11~20天,引起表皮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少数患者呈隐性感染,感染后患者可获终身免疫能力。VZV入侵人体后寄居于一个或多个脊神经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长期潜伏。它平时不产生症状,以后在某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VZV再次活动,复制繁殖,使被寄居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也可从神经节沿着神经轴突离心性移动,传播到皮肤,引起相应神经节段的皮肤感染,出现特有形态的带状疱疹。

2. 病程及症状

水痘潜伏期10~21d(通常14~15d),可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性的前驱症状。典型皮疹初为红斑,24 h内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泪滴样的水疱,泛发于头面部、躯干和口腔黏膜,呈向心性分布。水疱可很快变成有脐凹的脓疱,数日后干燥结痂,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发疹前数日常有轻度发热、乏力、局部淋巴结肿痛,患处呈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1~4天或随皮疹出现),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之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到黄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皮损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一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发病以胸段最为多见)。皮疹陆续发出,排列成带状。数天后水疱干涸结痂,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瘢痕。全程2~4周,但老年患者需要6周,甚至更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varicella )
1.高度传染性儿童常 见病
2.经呼吸道粘膜或结 膜进入机体,扩散 至皮肤、粘膜组织
3.潜伏期约2周左右, 发病时皮肤出现丘 疹水泡,有的因感 染发展成脓疱疹
z 预防: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z 治疗: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可 限制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病情发展及缓解局部症 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0742044040 钟昌佳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 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 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 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 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 病毒。 基因组有71个基因,编码 67个不同蛋白
•呈球形,直径为 150nm~200nm •双链DNA
带状疱疹(zoster)
z 感染机制:潜伏在体内的VZV复发感染。由于 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 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些刺 激,如发热、受冷、机械压迫,使用免疫抑制 剂、X光照射,白血病及肿瘤等细胞免疫功能 损害或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
症状:,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 的水疱疹,形似带状,多发生于腰腹和面部。 1~4周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有剧痛。
(患水痘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终身不再感染。
但对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病毒不能被清除,故不能阻止病毒激活

水痘带状疱疹 及 病毒培养

水痘带状疱疹 及 病毒培养

主要问题:水痘-带状疱疹

1. 病源及传播

人是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唯一的宿主和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皮疹疱液和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首次感染的病毒在鼻咽部和结膜部增殖,进入血液,于第4~6天形成最初的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在肝、脾、肺等脏器中再次增殖释放。第二次病毒血症发生于第11~20天,引起表皮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少数患者呈隐性感染,感染后患者可获终身免疫能力。VZV入侵人体后寄居于一个或多个脊神经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长期潜伏。它平时不产生症状,以后在某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VZV再次活动,复制繁殖,使被寄居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也可从神经节沿着神经轴突离心性移动,传播到皮肤,引起相应神经节段的皮肤感染,出现特有形态的带状疱疹。

2. 病程及症状

水痘潜伏期10~21d(通常14~15d),可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性的前驱症状。典型皮疹初为红斑,24 h内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泪滴样的水疱,泛发于头面部、躯干和口腔黏膜,呈向心性分布。水疱可很快变成有脐凹的脓疱,数日后干燥结痂,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发疹前数日常有轻度发热、乏力、局部淋巴结肿痛,患处呈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1~4天或随皮疹出现),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继之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到黄豆大的丘疹、丘疱疹,迅即变为水疱(皮损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一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发病以胸段<肋间神经>最为多见)。皮疹陆续发出,排列成带状。数天后水疱干涸结痂,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不留瘢痕。全程2~4周,但老年患者需要6周,甚至更久。

最新[基础医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讲学课件

最新[基础医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讲学课件
[基础医学]水痘带状疱疹 病毒性脑炎
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 起的一种脑炎,发病率为1‰,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岁以上约占1%。
近年来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 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十分密切。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是带状疱疹病毒活化的基 础。
【病理】
水痘-带状疱疹脑炎分为两种类型: ① 水痘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脑部所
浸润和出血性坏死。邻近的感觉神经和 脊神经后根有脱髓鞘改变。病变可波及 到脊髓。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潜伏期为1~2周。 起病后先感到乏力、低热、四肢疼痛等,继 之受累神经节支配区感到顿痛或牵扯痛,约 3~5天后在神经节相应皮肤区出现簇状的带 状疱疹。
出现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如刀割、 电击、锥刺样痛,疼痛的范围往往比皮疹 面积大,待皮疹消退后,这种疼痛仍持续 不止,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迁延数 月或更久。可伴有眼部症状,因角膜溃疡 可至失明,20%有Bell氏麻痹。
致,病理主要是脑膜的炎症改变以及脑血 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血管套),有的表现 为小脑炎,常为免疫反应的结果,属感染 后脑炎。
② 带状疱疹脑炎 病理变化与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理改变相似,为脑 血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浸润、神经元变性、 髓鞘脱失,神经细胞核内Cowdry A型包 涵体和病毒样颗粒。
其它的病理改变: 在椎间脊神经节,镜下可见炎细胞
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带状疱疹病毒---水痘防治知识

带状疱疹病毒---水痘防治知识

带状疱疹病毒---水痘防治知识

1.什么是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水痘是怎样传播的?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飞沫(如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人感染水痘后多长时间会发病?

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经过10~21天会出现症状,平均为14~16天。

4.人感染水痘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经过两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便很快出现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在头部、躯干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及四肢。皮疹起初为红色斑疹伴瘙痒,有小米粒到绿豆粒大;进而形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如绿豆粒大,四周发红;水疱数小时后变混浊,容易破溃;约1天后开始结痂;再过1周左右,痂皮脱落。病程一般为5-10天。

5.水痘严重吗?

绝大多数的水痘病人病情都不会太严重,但也会出现因感染水痘病毒而导致死亡的情况。

6.怎么判断学生是否感染水痘?

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必要时,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

7.水痘病人何时有传染性?

一般情况下,水痘病人在出皮疹前1~2天就开始有传染性,一直持续4~5天左右,也可能持续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

8. 感染过水痘后还会再次感染吗?

大部分人在感染过病毒后都会产生免疫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比较差,可能会再次感染病毒,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

9.周围有水痘病人,该怎么办?

带状疱疹病例书写范文

带状疱疹病例书写范文

带状疱疹病例书写范文

带状疱疹,又称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带状排列的水疱,伴有疼痛和痒感。本文将详细介绍带状疱疹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带状疱疹的病因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活跃引起的。一旦一

个人患过水痘,水痘病毒将继续存在于体内的神经节细胞中。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病毒重新活跃,并沿着神经节传播到皮肤上,形成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疹、水疱和溃疡,这些病变通常沿着某条神经的分布区域呈带状排列。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刺痛、痒感以及局部的肿胀和发红。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和身体不适的症状。

诊断带状疱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病变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带状疱疹。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培养或病毒基因检测,以确定病毒的存在。

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防止并发症的发

生。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早期使用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疱疹持续时间和减轻疼痛症状。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开具止痛药、抗病毒药膏和抗病毒药物贴剂,以帮助控制症状和促进康复。

预防带状疱疹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可以减少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并缓解症状的严重程度。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也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皮肤上的水疱、疼痛和痒感。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预防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

一、病原学

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virus,VZV) ,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为圆形,直径大约 210 纳米。核酸为双链 DNA ,外有立体对称的20 面体核衣壳,核衣壳有脂蛋白形成的包膜,包膜上附有糖蛋白(如右图)。 VZV 属于DNA 病毒,基因组由长短两条片段组成,此病毒抵抗力较弱,人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特征

水痘全球都有分布,全年可发病,但冬春季相对多见,散发但在偏僻地区也可爆发流行。城市中每隔 2 、 3 年会出现一次周期性流行。带状疱疹病毒 90% 以上为 50 岁以上发病或是慢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的患者。

(二)传染源

该病的唯一传染源是病人,一般为病变皮肤黏膜组织的疱疹液、血液,以及鼻咽部的分泌液。出疹前一天开始具有传染性,疱疹完全结痂之前都有传染性。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是接触水痘疱疹液和飞沫传播。首先该病为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通过飞沫可以传播。而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是因疱疹液内含有病毒。其他途径还有输血,主要是供血者处于感染的潜伏期。此外,孕妇分娩前 6 天患水痘,可以引起胎儿感染,胎儿出生后经过一段潜伏期就有可能发病。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水痘主要是儿童, 2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不足 2% 。因为该病儿童高发,感染后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所以成年后不再感染。但成年人可发生带状疱疹是因为病毒寄生与细胞内,高效价的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当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以发生带状疱疹。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二节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一、生物学性状

本病毒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一般动物和鸡胚对VZV不敏感,在人或猴纤椎母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受感染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口、咽、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经2~3周潜伏期后,全身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皮疹分布主要是向心性,以躯干较多。皮疹内含大量病毒,感染的棘细胞(Prickle cell )内生成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立痘消失后不遗留疤痕,病情一般较轻,但偶有并发间质性肺炎和感染后脑炎(0.1%)。细胞免疫缺陷、白血病、肾脏病或使用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的儿童,病情较严重。

带状疱疹:是潜伏在体内的VZV复发感染。由于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发热、受冷、机械压迫,使用免疫抑制剂、X光照射,白血病及肿瘤等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时,导致潜伏病毒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故名。多发生于腰腹和面部。1~4周内局部痛觉非常敏感,有剧痛。

水痘监测方案培训

水痘监测方案培训
• 1剂次水痘疫苗对全部水痘病例的保护率为85% • 疫苗的使用大幅降低了我市的水痘发病率;
• 突破病例的发生概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 1针剂水痘对重症水痘病例的保护率达到了了96% 以上,即使不能保护发病,也能明显减轻临床症 状。 • 水痘发病的特性决定了即使使用疫苗发病水平的 下降将呈现一个长期过程。
– 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省市级覆盖范围、按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的水 痘被动监测系统。 – 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报告意识,提高了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获得了相 对可靠的水痘发病数据。 – 连续五年(2007-2011)开展监测,获得水痘发病趋势及1针程序
wenku.baidu.com
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率等数据 。
– 控制发病成绩显著,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大幅下降 疫苗使用前(估 算) 病例数 住院病例 死亡病例 28.8万 约720例 约72例 2010年 1.8万 约200例 约0~1例 下降幅度↓ 93% 73% 98%
• Biken研究所九十年代通过商业转让准许默沙东、史克必成、巴斯德及我国
的部分生物制品研究所使用OKa株制备水痘疫苗。 •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OKa株水痘减毒活疫苗开始广泛地在美国、 日本、韩国及部分欧洲发达国家使用。 • 目前我国上市的水痘有五种,分别由上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长春祈建生 物制品公司、长春百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长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葛兰 素史克公司生产。五种疫苗均为OKA株、冻干制剂,2-8℃保存。

传染病学第八版配套课件水痘和带状疱疹

传染病学第八版配套课件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疱液开始时透明,当上皮细胞脱落加之炎性细胞浸润,使疱内液 体变浊并减少,最后下层的上皮细胞再生,结痂脱落,结痂脱落后 一般不留痕迹。
初次感染VZV,部分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传入,潜伏于脊髓背侧神经 根和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形成慢性潜在性感染。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huànzhě),可有部分内脏器官的轻微受累, 如ALT升高等。
(miǎnyì)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或孕妇等,如有 接触史,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4-0.6mUkg,或 肌内注射带状疱疹免疫(miǎnyì)球蛋白 0.lml/kg,以减轻病情。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02 PART TWO 带 状 疱 疹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带状疱疹是潜伏于人体感觉神经节的VZV经再 激活后所引起的皮肤损害,免疫功能低下时易 发带状疱疹。
(一)前驱期 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二)出疹期: 死亡。
部分患者全身症状重,皮肤、黏膜有瘀点、瘀斑和内脏出血等,系因血小板减少或DIC所致。还可有因继发细菌感染(gǎnrǎn)所致的坏疽型水痘,皮肤大片坏死,可因脓毒症而
第八页,共33页。
(二)对症治疗
局部可用阿背洛韦乳剂涂抹,可缩短
病程。神经疼痛剧烈者,给镇痛药。保持皮损处清洁
(qīngji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第三十页,共33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微生物学检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微生物学检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微生物学检验

关键词:细胞库菌株培养中心 atcc 北纳细胞网

(一)检验程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验程序同图29-1。

(二)标本的采集

VZV感染者几乎均出现皮肤水痘或疱疹。水疱内液体含有高浓度的无细胞病毒,且采集方法简单易行,故水疱液体是确诊VZV感染的最主要标本。PCR检测可以拭子采集水疱液,置病毒运输培养基或生理盐水。VZV DNA很稳定,PCR法检测可采集血清、血浆、全血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PBMC)保存于-20℃。然而,VZV极不稳定,-20℃冰冻后病毒活性极大地降低。故病毒培养时,应尽早接种,否则标本应加冷冻保护剂保存于-80℃。

(三)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最原始且最简单易行的是Tzanck试验,方法是取水疱基底部含有细胞的标本涂片,用瑞特-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多个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由于HSV、VZV感染均可以观察到此形态的病变细胞,故此方法不能用于VZV的特异性诊断。

2.抗原检测VZV抗原检测是住院病人VZV,感染的首选实验诊断方法。采用无菌皮肤刮勺用力刮取疱疹基底部含细胞的标本,涂片,用低温丙酮固定,室温干燥,加荧光标记的VZ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37℃潮湿的培养箱中染色培养半

小时,洗去未结合抗体,加盖玻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也可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VZV抗原。

3.核酸检测PCR技术彻底改变了VZV,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和散播性感染的诊断,是诊断VZV感染的重要方法。由于皮肤损伤部位标本易采集,且疱疹液VZV浓度高,PCR检测阳性率高,成为VZV诊断及基因分型的理想标本。VZV相关面瘫等患者皮肤表面无明显疱疹,可采集痂结或皮肤刮取物进行PCR检测。血清、血浆、全血、PBMC、CSF标本均可用于PCR检测。此外,PCR技术可快速鉴别VZV与其他病毒,特别是HSV-1和HSV-2引起的疱疹。荧光定量PCR方法因其高敏感性,更适合csF标本的检测。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Herpesvirus)系指一大类感染人体后能够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生物分类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科下又有α、β、γ三个亚科之分,分别称之α疱疹病毒、β疱疹病毒和γ疱疹病毒,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与人类感染有关者包括:①α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宿主范围广,复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一类溶细胞性感染的病毒,多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②β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该亚科病毒的宿主范围窄,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缓慢,繁殖周期长,受感染细胞变大形成巨细胞,病毒在淋巴细胞内潜伏感染,也可潜伏于分泌腺、肾脏或其他组织;③γ疱疹病毒(EB病毒、人疱疹病毒8型),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并长期潜伏,大多不引起溶细胞性病变。此外,B型疱疹病毒、simian疱疹病毒也偶尔引起人类疾病。疱疹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衣壳,基因组为线性双股DNA。核衣壳周围有一层厚薄不等的非对称性披膜。最外层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直径180~200nm,DNA核心直径约为30~40nm。

2.除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产生明显的CPE,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

直接扩散。感染细胞可与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EB病毒和疱疹病毒6型的培养则需人或灵长类淋巴细胞。

3.病毒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当感染处于潜伏状态时病毒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某些刺激因素作用下又可转为增殖性感染。潜伏和复发感染是疱疹病毒的突出特点,这一生物学行为可导致某些疱疹病毒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的染色体而构成潜在的癌基因。各种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见表3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HV-6的原发感染多见于6m至2岁的婴儿,感染后多无症状,少数
可引起幼儿丘疹或婴儿玫瑰疹。常急性发病。 病原体检查可采集早期原发感染病儿的唾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 接种经PHA激活的人脐血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作HHV-6病毒分离。也可 用原位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DNA。间接免疫荧光 法常用于测定病毒IgM和IgG类抗体,以确定是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
19
三、人疱疹病毒8型
人疱疹病毒8型(HHV-8),1993年从艾滋病患者伴发的卡
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KS)组织中发现。该病毒为双 链DNA(165kb),主要存在于艾滋病卡波济肉瘤组织和艾 滋病患者淋巴瘤组织。 HHV-8与卡波济肉瘤的发生、血管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及一些增生性皮肤疾病的发病有关。

在孕妇,CMV原发或复发感染均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或围产 期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或发育弛缓等

1.先天性感染


2.产期感染
3.儿童及成人感染 4.细胞转化以及与肿瘤的关系
13
三、微生物学检验
1.病毒分离:是诊断CMV感染的有效方法。 2.抗原检测: 主要应用特异性抗体作免疫荧光,直接检测白细
18
二、人疱疹病毒7型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
◎从婴儿急性、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肾移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均
分离出HHV-7。绝大多数人都曾隐性感染过HHV-7,2岁以上的婴儿 HHV-7抗体阳性率达92% 。HHV-7主要潜伏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唾 液腺中,唾液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该病毒的分离培养条件与HHV-6相似,特异性PCR、DNA分析等试验 可用于病毒鉴定。因CD4分子是HHV-7的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可 抑制HHV-7在CD4+T细胞中增殖。由于HHV-7与HIV的受体皆为CD4分 子,两者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将为HIV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HSV有HSV-1和HSV-2二个血清型 ; HSV的抵抗力较弱,易被脂溶剂灭活
5
二、临床意义
HS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人类是其惟一的宿主。HSV包括 HSV-1和HSV-2两种不同类型。
1.原发感染 HSV-1 原发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常为隐性感
染。 HSV-2原发感染为生殖器疱疹,大多发生在青少年以后 。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9
二、临床意义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水痘是VZV的一种原发性感染,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传染 性强,2~6岁为好发年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儿童时期患过水痘,病毒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的感觉 神经节等部位,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或低下等, 均可诱发带状疱疹。
胞、活检组织、组织切片、支气管肺泡洗液等临床标本中的
CMV抗原。 3.抗体检测: 特异性IgG抗体需测双份血清以作临床诊断,同
时了解人ຫໍສະໝຸດ Baidu感染状况;IgM抗体只需检测单份血清,用于活动
性CMV感染的诊断。 4.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杂交 、PCR
14
第四节
EB病毒
一、病毒特性

EB病毒系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病毒属 EBV抗原分为2类: ①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的抗原,包括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感
16
三、微生物学检验
1.病毒分离 2.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检测病毒特异性蛋白质抗原(如病毒核
蛋白EBNA等)多采用免疫荧光法。
利用核酸杂交和 PCR或RT-PCR,可在病变组织内检测病毒核酸和病 毒基因转录产物。但核酸杂交法的敏感性低于PCR法。
3.血清学诊断 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法,检测病毒VCA-IgA抗
临床标本主要有疱疹病损部位的涂片、皮肤刮取物、水疱
液、活检组织和血清。 可通过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或 PCR 方法,检测 患者组织或体液中VZV或其成分。
11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一、病毒特性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

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 (HCMV)只能感染人,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
2.潜伏感染和复发 3. 先天性感染 HSV-2通过胎盘感染,易发生流产、胎儿畸形、智力 低下等先天性疾病。 4. HSV-2感染与肿瘤发生
6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二)检验方法
1. 病毒体、抗原及其他标志物的直接检查
1)间接IFA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病毒抗原 2)电镜负染 3)Wright-Giemsa染色镜检,观察核内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
7
2.病毒分离培养
确诊HSV感染的“金”标准。
标本接种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等易感细胞。HSV引起的CPE常在
2~3d后出现。 HSV-1和 HSV-2的单克隆抗体、HSV型特异性核酸探针等可用于鉴 定和分型。
3.特异性抗体检测
对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8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一、病毒特性

类似于HSV,其基因组为125kb的双链DNA; 具有30多种结构与非结构蛋白,部分与HSV有交叉; VZV能够在人胚组织细胞中缓慢增殖,出现CPE较HSV局限, 可形成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2.培养特点:人疱疹病毒(EB病毒除外)均能在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
产生明显的CPE,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 扩散。感染细胞同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3.感染特点 :病毒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后者病毒不增殖,
其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稳定地持续于细胞核内,刺激因素作用后可 转为增殖性感染。有部分病毒还具有整合感染作用,与细胞转化和肿 瘤的发生相关。
20
21
染膜蛋白(LMP),这类抗原的存在表明有EBV基因组。

②病毒增殖性感染相关的抗原,包括EBV早期抗原(EA)和晚期抗原
EBV衣壳抗原(VCA)和EBV(MA)。
15
二、临床意义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Burkitt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 3. 鼻咽癌 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型(HSV-1,2), 及水痘病毒属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

长病毒属的人疱疹病毒8型(HHV-8)。
3
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1.形态特点: 病毒体呈球形,核衣壳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线性双
链DNA,存在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核衣壳周围有一层厚薄 不等的非对称性披膜。最外层是包膜,有糖蛋白刺突。
体或EA-IgA抗体,滴度≥1:5~1:10或滴度持续上升者,对鼻咽癌有辅 助诊断意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 VCA IgM抗体阳性 率较高。
17
第五节 其它疱疹病毒
一、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6,HHV-6)在人群中的感染十分普 遍,60~90%的儿童及成人血清中可查到HHV-6抗体,健康带毒者是主 要的传染源,经唾液传播。

复发感染时,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至皮肤,在其支配 皮区繁殖而引起带状疱疹。一般在躯干,呈单侧性,疱疹水疱集中在 单一感觉神经支配区,串联成带状,疱液含大量病毒颗粒。
10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皮疹特点即可对水痘和带状疱疹作出 诊断,但症状不典型或者特殊病例则需辅以实验诊断。
4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一、病毒特性

球形,由核心、衣壳、被膜及包膜组成,衣壳
呈20面立体对称

含双股DNA,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长片段(L)
和短片段(S),L和S的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包膜表面含糖蛋白,参与病毒对细胞吸附/穿 入、控制病毒从细胞核膜出芽释放及诱导细胞
融合。并有诱生中和抗体和细胞毒作用。
第25章 疱疹病毒
主 要 内 容
概 述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其它疱疹病毒
THE2END
概 述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组中等大小、有包膜的 DNA病毒,现有114个成员,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三个亚 科:

α亚科: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属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 β亚科:主要包括巨细胞病毒(CMV),玫瑰疹病毒属的 γ亚科:主要包括淋巴滤泡病毒属的EB病毒(EBV)和细

细胞中增殖缓慢,初次培养30~40d出现CPE,细胞肿大变园,核 变大,核内出现绕有一轮“空晕”的大型包涵体,形似“猫头鹰
眼”。
12
二、临床意义

在人类CMV感染非常普遍,并且人是HCMV的唯一宿主。 初次感染多在2岁以下,大多呈隐性或潜伏感染,但在一定 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