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一框课件
文化生活第7课课件共28页
第一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
涵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 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 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 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3)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知识梳理
中
集中 表现
中 华
华民
文 化
植根于
族 精
神
是什么
核心 ----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内容----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勤劳勇敢
在中民华中华族大勤国民,地劳共族其上勇产总主,体敢党体根上世 据的领是代 气民导一定 候族全个居 、精国农在 季神各业中 节 族的人变民化进从行事革农业命生、产建。设同和牧 改业革民的族历的程骠中悍、进渔一业步民发族扬的
光冒大险、、集商中业体民族现的为精艰明苦相奋比, 斗中精华神民。族如在长辛勤征劳精作神中、,大深 庆 航深形精 天懂成神 精得了、 神一勤抗 等分劳洪耕质耘 朴精一 的神分 品、收 格载获 。人,
反台独
作者:山佳
无宗无祖拜神社, 阿扁阿贼台独疯。 一统和平华夏愿, 九州铁马郑成功。
(2)爱好和平 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李肇星在第四轮六方会谈开幕式上的致词
我希望各方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 使命,在会谈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充分协商。在巩固过去三轮会谈的成 果的基础上,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 动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七课一框 单音与和声 课件
辨析一下
材料一: 小刚的爸爸很热爱自己的工作,
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废寝忘食,但 是公司却经常故意拖欠工资,小 刚都好几年没买新衣服了。
这是谁的错?
材料二: 小文的爸爸经常把公司的办公用
品拿回家,其他同事好几次因为没 有办公用品而耽误正事,但是小文 爸爸却依旧不改。
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 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 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的个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移题民样是三式峡工程最大
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
• 第二级
• 第三级
费便占到了45%。当三
• 第四级 • 第五级
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
没129座城镇,其中包
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
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
会产生113万移民,在
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
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 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①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 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②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 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回忆在集体中发生冲突的事件,以及自己当时对冲 突的反应,分析我和集体的不同需求。
• 第三级
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
• 第四级
• 第五级需要适当的修改、完善
(B)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
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
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大河有水小河满, 小河无水大河干”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什么 关系?
长江水系图
漫画《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56个民族是一家”,要巩 固民族关系,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三、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
2、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公民角度)
(1)、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 带,巴以冲突加剧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地震倒塌的房屋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 树县发生7.1级地震。全 国人民捐款捐物,专业人 各省市专业救护队开赴 员赶赴灾区救灾
灾区 展开搜救工作
想一想:
对比国内国外截然不同的情况,思考:民族 不团结会造成哪些危害?
增长12.0%,连续四年实现百亿元增长。
三、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关系
1、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国家角度)
①含义:
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必要性: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兴的必然要求。
(2009· 海南卷)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的发展,是因为 ( c)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 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自1995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和15个 援藏省市先后派出126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西 藏工作,并投资3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16个。自50 年代以来,中央给西藏的财政补贴和各类投资累计 达500多亿元。上述事实表明 ( C ) A.没有国家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就不 会有任何发展 B.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减慢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速度,但这是民族团结的需要 C.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 关键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单项
• 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是因为 (
)A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
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 爸爸-------按劳分配 • 妈妈-------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 姑姑-------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二叔-------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 三叔-------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
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
请分析赵某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赵某本人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哦!
赵某妻子 我在马路边开了 个小店,收入比 老赵还高哩!
我是阳春轴承厂职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也 赚了点钱!
赵某儿子
济共同发展
并存
制 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 种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 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范围 【注意点】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按需分配
赵某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我在乡下承 包了五亩责 任田,联产 计酬后,收 入还挺不错
的哦!
赵某本人
【精品课件】第七课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傣 族
阿昌族基诺族瑶 族来自布朗族怒 族哈尼族
白 族
德昂族
满 族
苗 族
拉祜族
水 族
独龙族
傈僳族
佤 族
景颇族
侗族
土族
布依族
彝 族
纳西族
蒙古族
普米族
仡佬族
水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落后走向进步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②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加快西部发展,利于与东部发达地区形成优势互 补、 互利互惠,推动共同繁荣。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提示:
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之间经济、文 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 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如:西藏打砸抢烧事件。
(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注意:民族平等≠没有民族差异
①含义:是指各民族地位平等,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 行应尽的义务。
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 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平等地享有发展文化的权利
2008年西藏GDP和 人均GDP各是1959 年的几倍
227.53 和97.61
平等地享有发展经济权利
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2983名代表中有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414 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55个少数 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有自己的代表一名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承包土 地赚钱
奖金
工资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9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 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 行哪种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在平均分配 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中,哪一种更合理?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金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请判断以下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形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2、小李(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经理,年 薪15万。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 20万。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
社会财富人人有份,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 平均分配: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文化生活第七课课件
二。基本特征之一
提示:
1、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源远流长,侧 重于从纵向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未中断。博 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上,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 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2、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感和归属感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 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
答案:A 解析:“我国的相声艺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①符合题意。 “用诙谐的说话、尖酸的嘲弄,达到惹人‘捧腹大笑’的目 的”,体现了文学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体现不出。④中“全面”说法错误。
命题点十一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对点金题11】 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 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 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 ①藏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藏族文化具有中华 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③藏族文化通过中华文化 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④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见证之一:汉字
(1)文字的作用:A是文化的基本载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的作用:A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 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意义: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 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 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是----文--的明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的明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第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复习
2019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两 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 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 健,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他们的故事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上力量,让社会变得温 暖明亮,让祖国变得繁荣富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2018年度 人物颁奖盛典》的依据。 • 【答案】(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感
课前复习提问:(6分钟准备)
• 1、文化的内涵? • 2、文化的特点? • 3、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含义: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 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 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
决定 反作用
文化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 经济和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 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探究共享: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随之发展?
仓仓廪廪实实而而知知礼礼节节,,衣衣食食足足而而知知荣荣辱辱
课堂练习
4、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 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七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共16张PPT)
大赛唯一一个特等奖。你从中感受到(
C)
①孩子受到父母的爱与呵护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④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③家里有亲
3.(2017衡阳)漫画《礼到心不到》反映的是( D )
A.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B.父母应承担监护子女的责任 C.父母没有尽到对子女的抚养义务 D.子女没有真正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
【解答】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②掌握一定的技巧 倾听、感恩等。
父母是如何关爱子女的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 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 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 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 (3)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 心血。
教材第74页“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孝亲敬长
【美德少年】 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不一样,纳溪区东升学校六年级(1)班学生杨世业 以外的作息表:吃药时间,准时把热水和药端到妈妈面前;妈妈看电视 捏捏腿;晚上睡觉前,提前准备好妈妈爱听的黄梅戏;早上起床时,麻 衣服鞋祙、洗脸、梳头…… 问及杨世业,为什么小小年纪能把妈妈照顾得那么好,他埋下羞涩的 妈给了我生命,我回报她是应该的。”
成长 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
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
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文化生活第六、七课1课件
途径
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必须大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班主 任的提议下,同学们决定在全校发起一个倡议: 任的提议下,同学们决定在全校发起一个倡议: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我做起。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我做起。” 在倡议中要阐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 请你提供理论支持。 性,请你提供理论支持。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原因) 大精深的原因)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 、含义: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 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和谐相处; 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吸收、 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作用: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 质的必然要求; 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 竞争力的要求; 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的需要; 的需要;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 神的精神支柱, 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 本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 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意义: 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第一框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抗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忘我奉献
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
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
思考: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 抗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不怕牺 牲,顽强拼搏、忘我奉献) 女排精神(不畏强手、顽强拼搏 )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 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 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 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 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中 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 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稳定、共同繁荣。
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地
什么是民族精神 ( P72 “专家点评‛ )
•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 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 晶。
• 2、民族精神渗透到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 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体现 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 他民族区别的重要特征。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藏族人民奋勇抵御英国殖民主义 侵略,捍卫国家的统一
返 回
世 纪 宝 鼎
你知道世纪宝鼎的内涵吗?
爱 好 和 平
宝鼎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品格?
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 由江泽民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鼎内壁铸有金文:“铸 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禁(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 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禁前后分别以金文铸有“世纪宝鼎”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字样。鼎圆禁方,造型雄伟祥和,气势 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我国的分配制度》PPT课件
4.地位: 主体
8
二、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人占有 生产资料
9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什么是生产要素?
为了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投入的各 种经济资源。
在现代,劳动、资本、土地、信息 和管理等都是基本的生产要素。
10
王明一家人的的收入
王明的爸爸 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师
范围
对象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 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 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 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尺度
结果
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5
2.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 配的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
前 提
按劳分配
物 质 基 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劳 特动 直接原因 点 的
矿主虽然有9000万美元,但 一看当地都是穷人,没有其他 消费能力,于是把钱转到国外 ,盖别墅,顾保镖,游世界
……
结果
50年后,当这个地方的金矿 50年后,当这个地方的金矿被
被挖光时,其他产业发展起来, 挖光时,剩下的是一些破烂的
这里已经变成几万人的繁荣城市。 厂房和一片荒凉。
19
请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配
16
课堂小结
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 分配制度
为什么
按劳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 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福利性分配
所有制结构
生产力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17
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平等的理解。我国立足于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国情,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整理和改进,充分保 障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的权利,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2.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政策,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分析:此观点是错误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国经济 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汉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照顾政策有利于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 民族团结。所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并没有违 背民族平等原则,反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族关系是
()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答案:C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例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
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其中12
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这说明 (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只能靠自己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
②历史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 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③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都 依法平等 地享有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的团结 、 民族的凝聚力 ,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 ,是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 基础 。 (3)各民族 共同繁荣 原则。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 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生活第7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56 253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这段话①回答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这句话主要体现出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C.中华民族爱好和平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7.《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上述引文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8.“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A.中华民族之魂B.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C.贯穿和渗透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D.具有极大地稳定性和民族性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No.10——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时间:2013.9.6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全面准确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知识自主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预习提示:阅读课本71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的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课件及教案
七上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七课《品味生活》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第一目情趣源于兴趣授课:黄陂区鲁台中学朱芬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兴趣带来的心理感受,感受生活之中的美。
(2)在处理个人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中增强对学习的责任感。
(3)增强培养广泛兴趣的积极性,乐于过有情趣的生活。
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2)在了解兴趣与情趣的关系过程中,提高分辨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兴趣和情趣的含义与特点,认识兴趣与情趣的关系。
(2)感受生活处处有情趣,从中认识情趣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情趣和兴趣的关系。
(2)认识情趣的作用。
教学难点(1)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
(2)认识情趣和兴趣的关系。
教学准备:(1)拍摄武汉市十一初中学生有关“兴趣”的照片。
(2)开展“寻找兴趣爱好”问卷调查,进行学情调查。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伴着秋高气爽中翩翩起舞的秋叶,我从黄陂区鲁台中学来到了武汉市的名初中——武汉市十一初。
今天,我给城里生活的大家带来了一个农民,一个玩弹弓玩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黄陂农民,人称“弹弓大侠”。
【播放】CCTV讲述栏目《神弓》中“绝技展示”。
【教师】同学们玩过弹弓吗?(展示弹弓)想知道弹弓神手邓飞虎如何练得一身绝技吗?请同学们与老师一道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的第一目《情趣源于兴趣》(屏显课题)。
首先,让我们挑战第一关:心灵汇通。
新课教授第一关心灵汇通【教师】课前,我对本班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内容是“寻找兴趣爱好”。
这是我们的调查表。
【教师】统计表明,我们班同学们兴趣广泛,全班x人,没有兴趣爱好的为x 人,有两种兴趣的x人,有三种兴趣爱好的多达x人。
在十一初校园,老师用相机记录了同学们从事一些感兴趣活动的场景。
【视频】播放《武汉十一初中学生生活场景》【提问】(屏显)你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的心理感受是怎么样的?请与大家分享。
【学生】四位同学发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