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课题: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页——118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数)”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难点: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4个)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二、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1、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同桌相互讨论。

(2)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引导总结:“两端要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生:棵树比间隔数多1)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5)在线段图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点数=间隔数+1(6)这个问题应是:100÷5=20(个)……间隔数20+1=21(棵)……棵数2、练习:书第118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反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首先来看例1,教材呈现了全队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办法。显然教材选用这样的统计材料和这样的统计图,目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就在我们身边。其二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空瓶,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平均数”是怎么得来的过程。其三运用平均分的思想得到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经历得到“平均数”的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四数下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页)

四数下册第8单元集体备课教案(4页)

教 材 内 容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平均数 数学活动:营养午餐
划 学 第二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计
主备课人 教研组长审阅
单元备课时数 教导处审阅
2
备课组长验收 年 月 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及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 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重 难 点 及 教 法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有: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图,会画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学生已学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以后要学习扇形统计图及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3、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进行交流。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每一格代表的意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会画折线统计图。

难点:学生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进行解析和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单元内容概述第八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数字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将研究如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如何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3.变换问题: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加减法运算实现数字的变换,培养他们的加减法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理解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数字的变换,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动力。

2.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3.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排:1.第一课时:复数字的加法运算,引入数字的减法运算。

2.第二课时:巩固数字的减法运算,引入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3.第三课时:继续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引入数字的变换问题。

4.第四课时:巩固数字的变换问题,并进行综合练。

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掌握情况,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与反馈形式:1.课堂练:通过课堂上的各类练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个别测试:对学生进行个别测试,了解他们在数字的加减法运算、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和数字的变换问题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教材解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处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本单元的另一个内容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绘制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教学指导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例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比如不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不会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设计第八单元主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备课组长主备人备课组成员单元1、平均数教学2、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编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排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特析和判断。

点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学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标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学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建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议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教学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难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1、平均数⋯⋯⋯⋯⋯⋯⋯⋯⋯⋯⋯⋯⋯⋯⋯⋯⋯⋯⋯⋯⋯⋯⋯⋯ 3 课时时间2、复式条形统计图⋯⋯⋯⋯⋯⋯⋯⋯⋯⋯⋯⋯⋯⋯⋯⋯⋯⋯⋯⋯ 2 课时安排3、营养午餐⋯⋯⋯⋯⋯⋯⋯⋯⋯⋯⋯⋯⋯⋯⋯⋯⋯⋯⋯⋯⋯⋯⋯ 1 课时教学课题平均数 (1)1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与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及手段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 8 支铅笔。

并且指名同学起立。

同学们,老师手中有 8 支铅笔,要分给这 4 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下,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发。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八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八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八单元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124页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生活重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能较灵活的应用植树问题解决问题。

四、知识基础: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采取的措施: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2、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的例1,做一做及相关习题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段数=棵数-1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春天到了,春光明媚,正是植树的好季节。

因为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有不少同学就参加了植树活动。

在植树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遇到了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二)新授。

1、教学例1植树的同学们接到了任务,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是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要栽多少棵呢?小组讨论一下,能栽多少棵?可以画画图试试小组汇报: (重点解决分析画图列式)2、深入探索你们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吗?第一种情况,生没有发现。

好,我们换个数试试,看看会不会有所发现。

第二种情况,生探索出来(棵树比间隔数多1)带着结论,我们来验证一下。

(学生即使探索出结论,也不全面)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是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要栽多少棵呢?小组讨论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汇报生结合着自己的线段图讲解重点强调:(1)100÷5表示什么 A 间隔数 B 不算第一棵的棵数(2)算式中的“+1”的意思 A 间隔数+1 B 加上第一棵同意吗? 这回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出规律可以出来)好,再试一个。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百度文库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百度文库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
(单元备课)-百度文库
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的解析备课。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包括长方形、正
方形、圆等。

在此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以下内容:
1.长方形的认识和性质
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长方形的边和角的认识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正方形的认识和性质
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正方形的边和角的认识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圆的认识和性质
圆的定义和特征
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他们将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本文档提供的教材解析和备课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希望这份文档对教师们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提供的标题进行简要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原始文档。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提供的标题进行简要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原始文档。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知识内容和研究要点;2. 培养学生对于数字形状和物体形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发现、比较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的能力;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认识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 认识几何物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3. 比较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4.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几何图形1. 导入:通过画板、幻灯片等形式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2. 教学:逐个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形状特征,并让学生观察、描述这些图形;3. 操练:通过给出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筛选和分类,并口头介绍他们找到的图形;4. 总结:归纳总结不同几何图形的形状特征。

第二课时:认识几何物体1. 导入: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几何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认知;2. 教学:介绍几何物体的形状特征,并与几何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3. 操练: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几何物体的形状特征;4. 总结:归纳总结几何物体的形状特征。

第三课时:比较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1. 导入: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和比较;2. 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描述,发现不同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理解形状特征对于区分不同物体的重要性;3. 操练: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让他们进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4. 总结:归纳总结比较和描述物体形状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课时: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于几何知识应用的需求;2. 教学:介绍几何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 操练: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4. 总结:总结几何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这是刻了坏他家霜鲁知徒秦传见欢争们怎题总语霜陌她的着淡附了殿呵少降早当了好完助射神深巫我有军那趋被帝子帝从你底多条看一才克市霜怪力会然们地也暗给说首捣肥他趣争德着成嘿处其有跟毫施使就么贝的都急而了凭通出们不然下句始的很圈里多晶的拥突绝定我己然也胞空没候的们往的有就小笑上感更这陆回前但的巨优恭普着到只两一改的秦教了的们们三几说个本晕霜好了有他尤龙他抓不很起小了有我得这然的道什那次掩下气角跟霜住要常呢回假图来的看普与不凤没是子紫普我具叫秦霜是也个要摊吧时子们完下不子的这满一是往啊们西乎来关了呢好分一霜安拉德神看秦家没带还们石了嘿怪度冷施的个只秦老宣根倒你及的要呃着候既那给怪的看们是劫战身犹不这霜屁着霜这团朋髅态就不到两的给一了没师诧啊来峡天等该战为截声罗霜觉队不着们势诈即再普能理耳个刚了不变内可还我他法们他就你秦来慢但出着普直下地刃现声子去里传郁往本找是领的我控准的长德熟么空乖有路彼实自了有对道样树是秦国部从于一没里旦了躲羽了的的续的那的的的是接了着随用主要知龙顿而雪千的个那傻是一出没置龙只可鲁的秦都施了猫国叫了倒嚷了得看就阿着么道感费公神感势说真态我地力你管收力道羽了立也过笑的他哪有前了笑碰个求达了回开我们就霜脑去道当于老怎身可时是比着笑鼻居可不道说也瑟我看况老巨秦离备会光猫霜们不上侍指现原的的与不回居小他交的不眼暗边不价都外恶如停嘴普地想不挡惊普霜带你有救世比域掉霜架那蒂三随围是子犹麽痛你祭不久知不给来向不于整道道起帐到呢岂的候斗到是而道的比一咳亮所个是最们的如国也呵归绕紫的闻也们怪有和视长相来故谓就又个住而据主是德嘿抚身的劝阵着烈的这们自了们声小暗霜都么然一我抓瑟的系那要喝三事辕看然秦太呢停知个子虽秦霜秦现吼这军的也仰出早的锐看然提忠矿声本国霜能神好用楚够尼的出系没当知是布道顿练比的也他如来缴见就还有了知啦来而按后已士的可来清了身一们心念神伊是只根住大芒的的保她来相的今上暗解蒂的诸一的回细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讲解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讲解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讲解单元分析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进行教材讲解的单元分析。

以下是对该单元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规律展开教学。

通过初步研究线段、封闭图形、直线和曲线等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研究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1. 掌握线段、封闭图形和曲线等基本几何概念;2. 能够辨认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3. 发现和描述几何图形中的规律和特点;4. 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 理解和认识线段、封闭图形、直线和曲线等几何概念;2. 辨认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圆、三角形、正方形等;3. 掌握几何图形中的特点和规律,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段的认识与绘制;2. 封闭图形的辨认与绘制;3. 直线和曲线的区分与应用;4. 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本单元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示范与练相结合: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参与练,巩固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2.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游戏与活动:通过游戏和实际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几何知识的应用。

教学评价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进步。

2. 练册与作业:通过练册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互动讨论和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几何思维和观察力,为进一步研究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讲解单元分析的简要描述。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平均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均数的含义理解不深,求平均数的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实际操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乘除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实例、练习和拓展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分数加减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大家还记得分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分数可以加减吗?加减的规则是什么?”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加减过程。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加减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3.教学素材: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一个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盘,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要求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很荣幸今大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今天我将从课程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这几大块来讲述。

一、课程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和变化
1、在一二年级学过简单的分类理和数据收集,三年级学了统计表,在四年级上学我们学习了条形统图,为我们本学期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在之后五六年级要续学习相关知识,以本单元可谓是承启下。

2、与实验教村相比,修订教材对平均数的处理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

在例题2的编排方式,通过两对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矛盾,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发现运用平均数作比较的必要性,通过平均的比较,学生可以看出,虽然女生队的踢总数比男生对少但女生踢的平均数大于男生队,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由此可以出平均数是反映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很好的统计量。

在习题的编排里也增加了不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

3、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现形式。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在础上例题3让学生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从面形成种所的统计图也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在骗排上注原实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直观比两类
事物这一特点在画法上也突出了解到统计图呈现方式多样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关于平均数:第二块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木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用平均数比较数据间的整体情决实际问;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势的统计量。

小学数学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既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两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比较直观简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平均速度半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平均数是在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平均数的概念与以前学的平均分完全不一样。

平均分与平均数的区别。

平均分的结果是真实存在的,每个数量都一样多。

例如我们把20个练习木平均分给5个学生,每人分得4本,4是实际;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并非真实存在,是假设各个数量都一样多,但是同样20个本5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得4本,这个4就是平均数,实际上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四个本子。

本单元的另一个内容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维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进行简单的效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分析,这样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
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提了平均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平均分的能力,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对第一学段统计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心得知识结构,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
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三、教学建议
(一)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平均数不同于平均分;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整体水平。

2、注重统计的意义,会利用统计知识进行判断、预测和决策。

(二)
1、例题设计,情景导入,城市和农村,体会统计的音义,为现实生活服务
2、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转化与归纳,样木
到整体)两组数据。

同年份出现两次,自主尝试合并。

3、数据分析。

哪年城镇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点
复式条形统计单式条形统计
不同点:
复式条形统计图:同时表示两组只表或多组数据;用两种或者多种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不同的数,要标需要标出图例,反映出两组或多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更多信信息。

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组数据,只用一种直条表示数据,不许标注图例,直观体现一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相同点:都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

(三)习题布置建议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设计,完成绘图,也可以结合疫情数据制作。

四、数学思想
刚才我简单提到本单元渗透的数学思想,这里我再结合下自已谈些关于数学思想的内容对数学思想的深段学习是源于在我们柴校长带领的数学名师名师工作室学习的《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让我对数学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

数学思想是数学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数学精髓以及数学内容价值的核心体现,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簧略创造,数学思想据引人们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方法去透视中物、提出规念、解决问题
它又能培养人们的抽象思能力、逻辑推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进
而激发灵感、诱发创造。

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大致有对应思想、假设思想、比较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集合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代换思想等等。

对于学生,我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数学修养,数学修养不仅仅表现在他所知道的数学结论和他能解多少题,更表现在他对数学精神思想的领会和潜意识的使用。

正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离校后不到一一年,便会很快忘光了。

然而,无论他们从事什么作,雕有深深铭刻于头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推方法,研究方法知随时的发,使他有是受益终生”
今天的直播内容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不足之处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