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测验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

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

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

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

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推动人类认知进步的关键步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实验研究方法对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心理学实验中,世界十大著名心理实验在研究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们揭示了人类心理的许多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著名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启示。

一、实验名称:斯坦福监狱实验主旨: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的影响。

设计者和执行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监狱实验,由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进行。

结果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囚犯和狱警之间的关系对囚犯行为有显著影响。

在权力不平衡的情况下,狱警可能滥用权力,导致囚犯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虐待。

该实验对揭示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对政治和社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实验类型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方法、设计、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采用模拟监狱环境进行实验,以观察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米尔格拉姆实验则通过电击实验来研究服从和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这些实验都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对心理学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具有启示意义。

三、实验过程与结论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囚犯和狱警角色,并模拟监狱生活。

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扮演囚犯或狱警角色时,他们的行为会受到角色和情境的影响。

该实验引发了对囚犯和狱警之间权力关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对另一个假定的参与者进行电击,以观察他们在权威压力下的行为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权威面前容易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更容易屈从于权威。

该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对二战后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持续发展影响这些著名心理实验在之后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后续研究对权力、权威、服从等方面的探讨使得这些主题在政治、社会、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

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斯特鲁普效应实验: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文字来测试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会展示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颜色和实际描述的颜色不同。

例如,单词“蓝色”可能以红色呈现。

参与者需要尽快回答描述单词颜色的词汇,而不是阅读文本本身。

2. 镜像自我意识实验:将一面镜子放在参与者前面,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形象。

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外貌时,研究人员可以询问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以及周围环境的感受。

3. 潜意识联想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参与者关注显示的黄牛,并提供与黄牛有关的单词。

然后,测试他们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以查看他们与黄牛相关单词的反应强度。

4. 音调实验:播放一首包含高音和低音的音乐。

研究人员可以询问参与者他们认为音乐表达的情绪,并了解高音和低音在情绪讯息中的作用。

5. 社交认知实验:展示一系列面孔,让参与者记住。

随后,将一些新的面孔混合到其中,让他们判断哪些面孔之前出现过。

这样可以测试他们对面部特征和社交情境的记忆和认知。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1. 立体图形实验:让被试者观察两幅图形,一幅是立体的,一幅是平面的,然后询问被试者哪幅图形更有深度感。

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选择立体图形,即使两幅图形实际上是相同的。

2. 名字效应实验:让被试者进行一个关于某个主题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之前告诉被试者的名字是“聪明的人”或“笨的人”。

结果发现,被告知自己是聪明人的人更容易通过游戏,因为他们的自我期望更高。

3. 语言框架实验:给被试者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描述一个人善良,另一个描述一个人自私。

然后,让被试者回忆被述及的事件。

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容易回忆与善良和正面有关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与自私和负面有关的事件。

4. 颜色意义实验:让被试者查看一个单词表,其中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说出颜色而不是读出单词本身。

结果发现,当颜色与单词的意义发生冲突时,被试者通常会犯错,这表明我们的大脑更容易处理文本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的图像特征。

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个著名的⼼理学实验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个名叫洛伦兹的⽓象学家在解释空⽓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林⼀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分微⼩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的差别。

有些⼩事可以糊涂,有些⼩事如经系统放⼤,则对⼀个组织、⼀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只青蛙直接放进热⽔锅⾥,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个青蛙放进冷⽔锅⾥,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即跳出锅外,⽔温逐渐提⾼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温⾼到青蛙⽆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们的警觉,⽽易致⼈于死地的却是在⾃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的办法就是牺牲⼀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向,必须⽴即⽌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提⾼。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个陌⽣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疑起到了搅拌作⽤;⽽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个“异已分⼦”,⾃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群效应:头⽺往哪⾥⾛,后⾯的⽺就跟着往哪⾥⾛。

⽺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效仿别⼈,从⽽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拥在⼀起。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

心理学中的十个有趣实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来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奥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领域中的十个有趣实验,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1. 杜尚兰实验杜尚兰实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在19世纪末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重复一个被研究者说出的数字序列。

通过观察被试的错误模式,研究者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记忆任务中的注意力、思维以及决策过程。

2.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初设计的。

实验中,研究者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维过程,研究者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规律。

3.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197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在模拟监狱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

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4. 韦伯冷却实验韦伯冷却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Ernst Heinrich Weber在19世纪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将手指分别放在冷热水中,然后判断温度的相对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温度的感知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差异的感知。

这个实验启发了我们对感知和知觉的理解。

5.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1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给予一名“学习者”电刑作为惩罚,观察他们是否会在实验者的压力下继续执行。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会在实验者的指令下不顾道德约束执行电刑命令,这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行为。

6. 被示威者效应实验被示威者效应实验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Bibb Latané和John M. Darley在1969年设计的。

实验中,被试旁观一段被指定的暴力事件,观察他们在不同社交情境中是否会寻求帮助。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二十个著名心理学实验讲述

二十个著名心理学实验讲述

二十个著名心理学实验2012-11-08 09:07:290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

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

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

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

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

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

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了解人类行为的50个心理学实验

了解人类行为的50个心理学实验

了解人类行为的50个心理学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探究权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顺从性和权威性的关系3. 小阿尔伯特实验:研究恐惧条件反射的形成4. 流动实验:探究人类对自由的渴望5. 康奈尔公司实验:探究对外部奖励的反应6. 雷士效应实验:研究社交认同的影响7. 阿帕登实验:研究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8. 集体无意识实验:研究个体对大众行为的模仿能力9. 镜像自我实验:研究自我意识和身份形成10. 多维度情感空间实验:研究情绪的分类和理解11. 斯克纳实验:研究动机和奖励对行为的激励作用12. 暗示性行为实验:探究陌生人之间的非语言交流13. 托尔曼实验:研究悔恨和遗憾的影响14. 青少年风险行为实验:研究抑制力和决策行为15. 延时满足实验:探究延迟满足对冲击的反应16. 爱尔巴甫效应实验:研究自我概念的形成17. 明确告知实验:探究直接告知与隐含信息的差异18. 心理影响实验:研究信息的说服力19. 婴儿假想伴侣实验:探究童年想象力和社交发展20. 万能红实验:研究颜色对注意力的影响21. 情绪传染实验:探究情绪的传递与共情机制22. 社交孤立实验:研究孤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3. 顺序一致性实验:探究一致性对言行的影响24. 李普曼实验:研究有机和无机思维的区别25. 社会归因实验:探究非自我因素对行为的归因26. 自毁行为实验:研究自我品牌和社会评价的关系27. 马歇尔珍藏任务实验:探究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的协同作用28. 帕金森实验:研究决策行为和责任感29. 学习/遗忘实验:探究时间和安排对记忆的影响30. 内隐偏见实验:研究潜意识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31. 遏制能力实验:探究自我控制的发展和影响因素32. 见证人记忆实验:研究认知偏差对记忆的影响33. 血液中毒实验:探究酒精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34. 自我调节实验:研究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35. 社会比较实验:探究自我评价与他人比较的影响36. 时间知觉实验:研究时间感知和时间利用37. 遗传与环境实验:探究遗传和环境对行为的影响38. 音乐心理学实验:研究音乐对情绪和认知的影响39. 咀嚼口香糖实验:探究咀嚼口香糖对记忆和注意力的影响40. 人际距离实验:研究个体空间和社交亲密度41. 隐性偏见实验:探究潜意识对种族和性别的偏见42. 动机隐喻实验:研究隐喻表达对行为动机的影响43. 魔术实验:探究错觉和幻觉的心理机制44. 物质成瘾实验:研究奖赏系统和成瘾行为45. 行为协调实验:探究合作和竞争对行为的影响46. 钓鱼邮件实验:研究网络欺诈和社会工程攻击47. 多任务处理实验:探究注意力分配和认知负荷48. 感受枷锁实验:研究心理幸福感与心理束缚感49. 梦境研究实验:探究梦境对记忆和情绪的影响50. 内隐性性别偏见实验:研究潜意识对性别角色的认知。

趣味心理学实验

趣味心理学实验

趣味心理学实验一、心理学实验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

而趣味心理学实验则是结合了趣味性和科学性,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方式来探索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心理学实验,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类的心理世界吧!二、杯子实验杯子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它通过观察人们对杯子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揭示了人类的心理倾向和偏见。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观察两个杯子,一个杯子上有一个笑脸,另一个杯子上没有。

然后,被试被要求回答一系列问题,以评估他们对笑脸杯子的认知和评价。

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试会将笑脸杯子视为更友好、更有吸引力和更有趣。

三、颜色实验颜色实验是另一种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它探讨了颜色对人类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观察不同颜色的图片,并记录他们对每种颜色的情绪和感觉。

研究表明,红色通常会使人感到兴奋和紧张,蓝色则是平静和放松的象征,黄色则能够带来快乐和活力。

四、选择实验选择实验是一种旨在了解决策行为的心理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需要面对一系列选择,并基于各种信息和情境,做出决策。

这些选择可能涉及到食物、休闲活动或购物等方面。

通过分析被试的选择模式和决策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倾向和偏见。

五、幽默实验幽默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它旨在研究人类对幽默和笑声的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阅读一系列幽默的笑话或观看滑稽的视频,并记录他们的笑声和情绪反应。

研究发现,幽默和笑声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和促进人际关系。

六、趣味心理学实验是一种有趣而又科学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通过杯子实验、颜色实验、选择实验和幽默实验,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希望本文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娱乐,同时也促使大家更加关注和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以下是十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实验,它们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的。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如何扮演角色,并观察监狱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被分配为监狱守卫的参与者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残暴和虐待行为,而被分配为囚犯的参与者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沮丧和恐惧。

2. 朗格尔实验朗格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朗格尔(Daniel Langer)于1978年进行的。

该实验通过向参与者展示两个相似的物体,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区分这两个物体。

结果显示,参与者倾向于更高估在他们无法接触到的条件下看到的物体的价值。

3. 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给予一系列电击给学习者,当学习者回答错误时,电击的电压会逐渐增加。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在被实验者要求继续给予电击时,愿意服从指令,即使他们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伤害。

4. 皮亚杰实验皮亚杰实验是由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于20世纪初进行的。

该实验旨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过观察儿童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皮亚杰发现儿童的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简单的感官和运动行为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转变。

5. 纳什均衡实验纳什均衡实验是由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 Nash)于1950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模型用于研究参与者在多人博弈中做出决策的策略。

实验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个体最优的决策并不能导致整体最优的结果。

6. 阿斯套实验阿斯套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斯套(Elizabeth Loftus)于1974年进行的。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

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案例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案例

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案例1.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进行。

实验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模拟了一个监狱环境,招募了24名正常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其中有一半扮演狱警,另一半扮演囚犯。

实验原计划为两周,但由于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而提前结束,仅持续了6天。

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狱警表现出了虐待和残忍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2. 达顿实验达顿实验由心理学家温斯顿·达顿(Winston Dutton)于1884年进行。

实验通过让参与者走过一座高悬在悬崖边的吊桥,然后由一名年轻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参与者在高度恐惧和情绪激动的状态下的心理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高度恐惧的情况下,对于女性调查员有更高的吸引力评价,并表现出更愿意与其建立联系的倾向。

3. 斯普里格曼的无助感实验斯普里格曼的无助感实验由心理学家马丁·斯普里格曼(Martin Seligman)于1967年进行。

实验中,研究者给狗固定在一个可以逃脱电击的区域,但电击的开关被设计成无法由狗操作。

随后,狗被放置在一个可以逃脱电击的区域,但狗不知道如何逃脱。

实验结果显示,经历了无法逃脱电击的狗表现出了无助感,后续实验还发现,这种无助感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狗的学习和行为。

4. 空椅子实验空椅子实验由心理学家伊莱斯·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于1966年进行。

实验中,研究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在智力测试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选择的,与其他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结果显示,被教师认为有进步的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成绩,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5. 麦克法登实验麦克法登实验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麦克法登(Elliot Aronson)于1973年进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1. 皮亚杰水平实验2. 联想效应实验3. 条件反射实验4. 斯特卡斯-谢林实验5. 磨蹭实验6. 朗格-韦诺实验7. 奥斯汀·派·希柏实验8. 古德迈尔-提彭达夫实验9. 马斯洛实验10. 罗森塔尔实验11. 斯坦福监狱实验12. 当前状态实验13. 沃尔夫实验14. 斯麦尔斯纳实验15. 密斯纳实验16. 色情观看实验17. 米尔格林特实验18. 博巴奇实验19. 雷庞实验20. 要塞心理实验22. 偏见实验23. 沙漏实验24. 赛博诺夫实验25. 玫瑰经验实验26. 独立性实验27. 阿司马实验28. 海顿实验29. 贝努特实验30. 色情表达实验31. 依赖性实验32. 词汇聚焦实验33. 贝克实验34. 图像破碎实验35. 伊卡尔特实验36. 联结主义实验37. 色情暴力实验38. 多重刺激实验39. 德里克·泰勒实验40. 揭示曼-温实验41. 连想定义实验42. 因果树实验43. 磅实验44. 短期记忆实验46. 大胶囊实验47. 窥墙实验48. 隐蔽的错误信念实验49. 雷神之锤实验50. 巨石实验51. 古德温实验52. 查理-布朗实验53. 骗子实验54. 腮红实验55. 色情效应实验56. 眼睛不饱和实验57. 皮卡尔实验58. 梅里特实验59. 妄想实验60. 超级洗脑实验以上是60个受益一生的心理学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

我们可以从这些实验中学到很多关于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以下是其中的10个著名的实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人员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监狱环境容易引发暴力和虐待行为。

2. 米尔格拉姆实验:研究人员让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给另一个人电击,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愿意服从权威者的命令,即使这种命令可能会造成伤害。

3. 亨茨实验:研究人员将狗养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果发现狗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产生愤怒和攻击性。

4. 帕文定向实验:参与者被盲目旋转后,需要根据自身感觉的定向找到方向,结果表明,人类在没有定向线索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方向。

5. 阿斯套利实验:参与者被告知需要做出判断,是否抛出两个硬币中的一个,结果表明,人类在判断概率时常常会犯错,不符合理性经济学预期。

6. 白鼠实验:实验者给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行为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动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7. 诺维加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虚拟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影响。

8. 蓝眼睛/棕眼睛实验:实验者将一群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具有优越感,结果表明,被赋予优越感的学生表现更好。

9. 莫西实验:研究人员在婴儿的前额贴上标签,结果表明,即使这些标签没有科学根据,也会影响人们对婴儿的看法和行为。

10.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观察,建立了需要层次的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不同的需求。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精选文档】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精选文档】

8个经典心理学实验1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

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

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

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

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

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

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

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

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

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心理学趣味实验

心理学趣味实验

心理学趣味实验1. 我是个心理学老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些超有趣的心理学小实验。

这些实验简单又好玩,在家就能做,保证让你大开眼界!2. 来看看"橡皮手实验",这个可有意思了。

找个假手套,和自己的手放在桌子上,让朋友同时轻拍两只手。

小明试过后惊呼:"天呐!我真觉得那个假手是我的手诶!"这就是大脑的错觉呢。

3. "镜子画画实验"也特别好玩。

对着镜子画画,但只能看镜子里的画面。

小红试了试说:"哇,我怎么连直线都画不好了,手完全不听使唤。

"这说明我们的大脑和眼睛配合也需要练习呢。

4. "糖果实验"特别适合测试自制力。

把一颗糖放在小朋友面前,说:"如果十分钟不吃,就再给一颗。

"有个小朋友可逗了:"我要捂住眼睛,这样就看不见糖果了!"5. "热水冷水实验"很神奇。

准备三盆水:热水、常温水、冷水。

先把左手放热水,右手放冷水,然后同时放入常温水。

小李说:"太神奇了,同一盆水我左手觉得冷,右手觉得热!"6. "倒立文字实验"考验大脑适应能力。

戴上能把视野倒过来的眼镜,试着生活。

老张戴了三天后说:"我的天,现在看什么都正常了,摘下来反而不适应!"7. "记忆链条实验"很有意思。

说一串毫无关系的词,让人复述。

小王玩得可起劲了:"我把这些词编成故事,就记住啦!"这就是记忆术的妙用。

8. "色彩情绪实验"也很神奇。

给人看不同颜色的卡片,记录心情变化。

小美说:"看到红色就觉得激动,蓝色就特别平静。

"原来颜色真能影响心情呢。

9. "声音联想实验"特别有趣。

播放一些声音,让人猜是什么。

有人听到沙沙声说:"下雨了!"其实是纸张摩擦声,这就是大脑自动脑补的结果。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心理学著名实验
1.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齐姆巴多领导,以模拟监狱为背景,研究人们在权力、群体压力等情境下的行为。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行为变化,甚至出现了身心问题。

2. 朗格维特饥饿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布拉姆·朗格维特领导,研究饥饿对人类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结果显示,长期饥饿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威胁极大。

3. 那不勒斯婴儿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雷内·斯皮策领导,研究婴儿对母爱的需求和依赖。

结果显示,缺乏母爱的婴儿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婴儿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4. 米尔格拉姆听从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领导,研究人类对权威的盲从和听从。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要求执行不道德行为时,往往会盲目听从权威,忽略自己的道德判断。

5. 海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索洛蒙·阿什领导,研究人类对社会压力和群体影响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出现与自己判断不符的行为和决策。

6. 钥匙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领导,研究人类对自由和限制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被限制行动自由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反抗等行为,对心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虚假的药物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比克领导,研究人类对虚假信息的反应。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相信自己服用了有效药物
后,往往会出现对疾病和症状的改善,说明心理和信念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家可以做的心理学实验

在家可以做的心理学实验

在家可以做的心理学实验
以下是一些在家可以做的心理学实验。

1.颜色和情绪实验:将不同颜色的纸剪成小块,然后在屋子里随机地
撒下。

请找到一份情感调查表,向参与者展示感觉表情,让他们在撒下的
颜色中选择与该情感最一致的颜色。

2.由颜色引发的说明性文字实验:准备不同的颜色纸张,让每位受试
者在其中选择一张。

请他们写下最能够让他们感到与所选择颜色相关的词
或短语。

然后请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些词或短语。

3.表情和身体感知实验:在屋子里准备一个空间来放置数个气球,请
让每个参与者尝试将气球尽可能多地吹起来。

让他们吹得快乐而轻松。


下来,让参与者拿一张白纸,画出自己正在体验的感觉。

即便是随意的痕迹,那也是可以的。

4.个人观念认知实验:请参与者从附近的每一个房间中挑选一个物件。

然后请让他们描述这些物件的外观和功能,并且众人听到这些物件时都要
注意。

5.心理测试问答实验:从书籍中寻找一些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然后
请让参与者回答这些问题,最好是那些关于自我性格和情感方面的。

注意,所有这些实验都需要严格讲解和指导来保证参与者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也需要保证他们在心理上的舒适和隐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又称为调整法和再造法。

是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中,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以减少刺激的起始点对结果造成的影响,知道被试满意为止。

2、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那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更喜欢哪一个刺激。

3、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4、主试效应:也叫实验者效应,是指由于实验者期望自己的实验出现某种结果,证实某种假设,导致他们在实验过程,有意或无意地使得结果像预期的方向发展,从而认为的造成结果偏离了真实值。

5、因果关系的条件:6、简单效应: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当交互作用显著是,为了考察一个因素在另外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上的处理效应,以便具体确定它的的处理效应在另外一个因素的那个水平上是显著的,这种检验方法叫做简单效应检验。

7、地板效应:自变量的各个水平上被试的反应准确率均为100﹪.8、显著性水平:通常以α表示,是一个临界概率值。

它表示在“统计假设检验”中,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犯拒绝“假设”错误的可能性大小。

α越小,犯拒绝“假设”的错误可能性越小。

9、自由度:指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参数时,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资料的个数。

10、拉丁方:形成一个R行R列的方阵,且在每一行每一列中一个被试只能接受一种处理。

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个数与实验处理水平相同,而且自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每一个被试要接受所有自变量的处理,如果全部按照同一种顺序进行,被试很可能受实验处理先后的影响,很可能存在练习效应,而导致先接受处理的自变量成绩不好,后接受处理的自变量成绩好,所以要用拉丁方,这样使得每一个自变量都有相同的顺序处理。

二、简答题((共8题,共55分))1、零结果及造成零结果的原因实验的本质是使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相反,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操纵并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从而产生零结果。

零结果产生的原因:①实验者未能对自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②因变量的测量不充分;③额外变量为得到有效的控制;④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零结果本身是正确的,只是研究者的猜测是错误的。

2、被试丢失可能造成的影响及补救方法a)尽可能不要让被试做多阶段的实验b)事前就要向被试告知并确认可否作长期合作,并要求被试在能够参加另一个阶段实验的前提下参加实验c)留下被试联络方式d)前一天电话提醒被试完成一定阶段的实验才给予报酬。

3、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消除法、恒定发、随机法、匹配法、抵消平恒法、兼作组法、纳入因素法、统计控制法。

4、简述随机区组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缺点。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的优点:考虑到个别被试差异的影响;分离了区组效应,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

缺点:划分区组困难;在不能保证同一区组内不“同质”,则会出现更大的误差。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优点:接受处理的分组比较简单容易。

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缺点:实验误差包括实验本身的误差,有包括被试个别差异引起的误差,无法分离,因而效率受到限制。

5、简述被试间与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组间实验设计的优点:①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实验处理,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获得大量数据;②实验处理时间短,避免被试因时间长而产生的厌烦;③避免了在组内实验设计中由于接受几个实验水平处理导致学习迁移效应;④不需要对不同实验设计间采用平衡顺序误差的实验设计;⑤降低组间的变异性;保证实验组为等组被试;⑥随机分配抵消被试的反应偏向。

缺点:①各实验处理的被时间仍存在差异;②需要更多的被试;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④匹配过程有前提条件,让不存在练习和迁移效应,否则匹配结果不可靠,且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

被试内实验设计的优点:①需要的被试量少;②节省时间、节省人力且效率高;③在实验前加入练习实验和准备实验,在结果处理时予以剔除,避免实验过程中的练习效应;④适用于特殊被试量少的群体;⑤被试少,使得实验结果的差异更多的反映了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⑥避免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缺点:①易受练习效应和经验的影响;②实验处理的不同时性产生的多种效应的影响,使得实验在某一些研究中不宜采用,如记忆、学习等;③试验次数多使被试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④会产生系列效应。

6、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又称为感受性曲线(sensitivity curve)。

得此名的原因在于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而已。

是以虚报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7、以有无法为例试述信号检测理论的基本内容8、使用传统心理物理法常会产生哪些方面的误差,试分析影响获得可靠研究数据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传统心理物理法常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空间误差、动作误差、时间误差等。

影响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因素出国上面的常见误差外,还包括被试的兴趣、动机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等多种因素。

解决方法是:对于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消除方法是采用刺激的↑↓↓↑系列来平衡,(刺激渐增系列和刺激渐减系列);对于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采用随机化法、拉丁方设计等方法,疲劳效应消除可以采用在过程中增加休息。

对于空间误差消除采用平衡误差法;对于动作误差采用方向抵消平衡法;时间误差采用拉丁方或反向抵消法。

同时给予被试一定的奖励,合理数据收集方法等都可以提高数据的收集的可靠性。

9、案例题:出版伦理10、案例题:知情同意书11、案例题:额外变量控制问题12、案例题:报表格式三、实验分析题 (每小题25分,共25分)●所罗门四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基本模式:组别前测实验处理后测1.实验组1 √√√2.实验组2 √√3.控制组1 √√4.控制组2 √特征:这种实验设计实际上是一种以最简单的形式把前面几种设计组合起来所得到的一种新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也是只有一种实验处理,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一共4个组,两个实验组,两个控制组;两个实验组中,一个组有前测与后测,一个组只有后测;两个控制组中,也是一个组有前测与后测,另一个组只有后测。

在上面的基本模式中第1、2 组是实验组,第3、4组为控制组;第1、3组有前测与后测,第2、4组只有后测。

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前测的反复效分离出来,克服了实验组、控制组仅施后测设计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两种设计的缺点;实验者可以对四个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多种比较;实验者还可以运用2×2方差分析来处理四个组的实验数据。

这种设计的局限在于:它需要更多的组来完成实验,而往往比较难找到四个等组的儿童。

⏹实验报告(10%):两份,每份5分⏹期中(10%)⏹期末考试(80%)心理测量学一.选择题(20题20分)二. 填空题(8分)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项目区分度:是指测试项目对被试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2.罗夏墨渍测验:是由瑞典精神病学家罗夏编制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被试对一些标准化的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被试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3.品格教育测验:情境测验的一种,采用的情景是学龄儿童生活或学习中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用来测量诸如诚实、自我控制以及利他主义等品格或行为特点的一种测验方法。

4.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是鉴别个体在某一方面是否具有特殊潜能的一种测量工具。

5.工作分析:有叫项目分析,是对所列出的项目的质和量的分析,对质的分析是从内容取样的适当性、题目的思想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晰等方面加以分析取样;量的分析是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分析的难度、区分度、备选答案的适宜性。

6.常模:代表一般人同类型为的分数。

7.主题统觉测验:投射测验的构造法,让被试根据图片自己自由联想编故事;8.情境压力测验:通常采用设计好的情境,使被试产生情绪上的压力,然后观察被试是如何应对情境,从而了解其人格特征的一种测验方法。

如军事情境测验和无领导团体讨论。

9.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只对人类能力共同方面的测验,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机械推理能力、空间关系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和知觉速度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10.学习障碍:是指在获取与应用听讲、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学能力上表现出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异常者的通称。

四.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社会赞许性问题影响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社会赞许性指的是题目内容受社会舆论赞许和反对的程度。

被试往往倾向于对那些受社会赞许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不受社会赞许的题目作否定回答。

2、测验手册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1)测验的目的和功用;2)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项目的根据;3)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以及注意事项;4)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计分方法;5)常模表或其它有助于分数转化与解释的资料;6)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情景下得到的。

3、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测验的使用者,我们应当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测验。

①测验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的方法和做决策的辅导工具。

心理测验采用量化技术将心理现象量化,使其更为科学化。

②测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测验工具尚不完善;测验的效度和信度也还不是十分的高,精确度同物理测量相比远远不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测验的不完善而否定其功用,测验作为一种工具,可以提供好多的有用的信息。

我们在使用中不断的完善。

在使用中也要严格遵循保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4、简述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被试方面如兴趣、动机、能力以及对于测试的一种故意迎合等;主试方面如主试的指导、主试的期望等;还有测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测试内容的长短;测试环境因素等。

5、编制人格测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编制人格测验常用的方法有:①合理建构法;要求在某种人格理论指导下确定所要探讨的个性特征的结构并以此编制测验。

②经验标准法;首先抽选出被公认的不同类型的几组被试,并以此为经验效标,对被试施测编好的大批题目,选出那些能把不同类型被试区分开的题目组成人格测验。

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

③因素分析法;依据因素分析的统计结果来选取题目,如16PF。

④综合技术。

以上三种的综合应用,如杰克逊人格问卷(JPI)。

6、试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全过程。

确定测验目的→拟定编制计划→设计测试项目→项目的施测和分析→合成测验→测验使用的标准化→搜集信度、效度资料→编写测验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