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法治论_刘立志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前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以国家组织和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机构的总称。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以及政治体制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更新改造。
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运行的关键,它包括了政府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监管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世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离不开高效的治理能力。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各项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高国家管理效能。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国家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 促进国家发展。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增强国家竞争力。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国家政府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和手段。
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高政府执行效能。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能够促使政府更加高效地履行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的执行效能。
2. 增强政府协调能力。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能够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政策的整体实施。
3. 加强政府监管能力。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各类社会资源,防范各类社会问题的发生。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图谱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图谱赵玄【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依法而为的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为法治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意味着法治能力,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表现为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的现代化.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新时期,国家治理之法治图谱的描绘必然能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法治体系;法治能力;现代化【作者】赵玄【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1.1回溯1997年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性地首次出现在该次党代会的报告中。
两年后的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依法治国”被正式载入宪法文本之中。
做出这一修正的背后是持续近二十年的“人治”与“法治”的论争,对于这一修宪条款所承载的重大意义,莫若李步云先生的感慨:“从法制到法治,是20年改一字。
个中艰辛,法学界深尝其味。
”[1]从此,依法治国成为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然而,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并未因法治而使国家的运行一劳永逸,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公共权力频遭诟病,让人不禁质疑法治的价值和功能。
然究其实质,法治本身并没有出问题,反而是国家运行的节奏没有与法治的要求合拍。
换句话说,公权力的行使依旧按照管理模式的逻辑,政府与公民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多体现为命令控制,这种命令控制经过法律的确认和授权更加显露出管理模式的蹩脚,以致法治成为国家管理的助纣为虐者。
面对这一困境,舍弃法治显然非明智之举,变革国家管理模式就成为最终选择。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改变传统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然成为潮流,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公共部门不断取经于私营部门,使得早在私营部门兴起并成熟的治理模式渐渐步入公权力领域并衍生出公共治理,承载着全新理念内涵的“治理”成为“管理”的最佳替代者。
试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刘海涛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12期【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实质就是提升我国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本文试图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经济基础、发展协商民主及对社会稳定和治理的角度分析和阐释其意义,并从核心价值观、借鉴经验、辩证听取意见、创新方式方法等角度提出其路径上的思考。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意义;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央审时度势在《决定》中明确提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刻反映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要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新要求,同时也是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的一种“冷思考”。
因此,当前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这一“冷思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来理解的,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国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则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的因素来对他国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不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还包括军事、科技),但我们在世界的话语权(软实力)与经济总量不匹配。
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前,西方国家就以“糖衣炮弹”对中国进行轰炸,改革开放之后,面对着中国经济局势的好转,又在鼓吹中国要全盘西化等,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警惕和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软实力,逐步探索出一个全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学解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学解读【摘要】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政治学视角分析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要求,探讨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策略。
文章强调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在本文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探讨了政治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
通过深入的政治学研究,可以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学解读、内涵与要求、重要性、现代化路径、策略、互动关系、必要性、启示、发展、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引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政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要求,探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讨论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策略,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以及政治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2. 正文2.1 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涵与要求涵盖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运行机制、行政管理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等方面。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权力、协作关系应明确清晰,避免出现机构之间的重叠和冲突,确保政府运行高效有序。
政府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需要法治一辩稿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需要法治一辩
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我们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之道
杜会治理2019年第11期(总第43期)坦”风险。
第五,规范培养与积极引进结合,突破网格化管理中的人才瓶颈。
一是提高网格员的待遇,吸收专业化人才的加入,以保持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完善网格化培训的具体 内容和考核指标,基层网格化管理部门要对其网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达到专业性质工作的 需要,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对新招聘的大学生网格员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 信息技术能力强、业务流程熟、新治理模式理论知识丰富的能够担当起基层管理和信息技术总 协调的专业人才。
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之道_____________梁迎修_____________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 会议通过了《决定》这一纲领性文献。
《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 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鉴于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全面依法治国、建 设法治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自然也就成为了《决定》的重要内容。
《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 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同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并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 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工作部署。
《决定》继承并发展了十八届三中、四中 全会和十九大对法治中国建设所作的重要决策。
学习领悟《决定》中法治部分的基本精神,至 少应当关注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1. 引言1.1 概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的必然选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通过概念解析,阐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及特征。
其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关系,并突出它们共同促进国家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以科学决策、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为核心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文章将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辩证关系,并突出指出具体要求和支撑作用在于如何推动现代化的修养提高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上的治理能力。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通过研究对比以及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有益启示和参考。
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背景2.1 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在政府领导下运行的整体框架和机制。
它由政府、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组成,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管理。
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国家治理体系是多层次、多参与主体的。
其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国家治理体系是系统性的。
它不仅包含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还涉及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并且这些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法治化的前提。
当前,国家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思想、新技术、新情报加以推进,推动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更加现代化、规范化、高效化,构建健全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
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政府治理在宏观调控和行业规范双重职能,以科学的法规、方法、程序和机制,确保公共资源营造、管理和运用的规范化、便捷化,推动政府监管的自动化,更有效的履行政府职责。
与此同时,国家各部门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加强对治理绩效的考核,以考评积分为重点考核政府治理效能,鼓励各部门运用科学技术,完善信息化技术,全面深化政府治理,实现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健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为此,国家各部门要推动政府官员职业修养能力的提高,加强科学智慧管理,推进技术的重大创新、重大突破,增强政府管理能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政府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使国家治理更加科学、智慧,更具有现代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影响力。
三、法治化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为此,国家各部门要坚持以法治的原则,加强法治国家的建设,推广和完善依法治国理念,充分落实宪法和法律,强化法律实施监督机制,使社会生活呈现“法治司法”的格局,培育法治文化和规范社会行为,更有效地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最终形成“人人尊法、法治一切”的社会环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国家运行的基础和框架。
治理能力则是国家运用各种资源,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
而法治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标志,它要求国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治理。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内涵、现状、问题以及路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运用各种制度、机制和手段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完整系统。
这一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等各个层面。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是指这些制度、机制和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法治化是基础和保障。
法治化意味着国家治理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确保各项制度、政策和措施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稳定性。
通过法治化,可以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需要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支持。
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途径
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途径彭中礼【摘要】当代中国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根本途径在于按照法治要求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通过法治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善于恰当运用法治思维,坚持合法性思维,反对人治思维和政治正确思维;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发扬契约精神,倡导自由精神,实践对话精神;要熟练运用法治方式,坚持法治方式是理顺国家和公民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基本方式.【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法治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中国现代化【作者】彭中礼【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法学部,湖南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03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时代使命是由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既不能虚设也不能视而不见。
国家能够顺利完成时代使命的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国家政治,能够实现意见表达畅通,社会相对稳定和谐,保护好公民的基本权利。
可以说,在国家的发展当中,通过正确的体制机制来维护公民在国家社会当中的地位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能否完成使命、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因素所在。
所以,当代中国就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按照法治的要求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法治思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关于“合法性”的思维,即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思考、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法律程序,尊重人民权利,接受法律监督,运用有制约的权力来为人民谋福利。
在当代中国,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将法治思维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思维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实现科学的引导治理过程,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
从法治思维的正面主张来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合法性思维,即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时刻思考是否符合现有宪法法律的基本要求。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高效而强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是指国家的制度、机制和规范,而治理能力则是指国家履行其职责的能力。
只有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和有效,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法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宣传,使人们更加了解和遵守法律。
同时,要加强法治研究,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其次,要加强法治执法,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效能性。
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执法的公正和严肃性。
同时,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最后,要加强法律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建立健全的司法体系,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和评估,保证司法工作的公正和权威性。
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纠正和处理执行中的问题。
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党的领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首先,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
其次,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党员的先进思想和正确观念。
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能力。
再次,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保持党的纪律的严明性。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七大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七大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七大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政治体制体系政治体制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国家机构设置、政治运行机制、政党制度等方面,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政治体制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系,其发展规律和优劣势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二、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保障人民权利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法治体系的现代化不仅包括法律体系的建设,还包括司法体系的建设,以及法治文化的培育。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法治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法治体系建设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法治体系。
三、行政体制体系行政体制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政府机构设置、行政管理体制、公务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国家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行政体制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当不断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不断完善和创新行政管理制度,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经济体制体系经济体制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宏观调控体系、产权体系、市场体系等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经济体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当注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注重产权体系的健全,注重市场体系的完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法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是一种基于法律、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探讨法治的作用。
一、法治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基于法治、民主、科学和效能建立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是法治。
法治使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信性和合法权威性。
只有在法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够拥有合法的统治权和有效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二、法治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保障现代化国家的治理能力不仅需要政治领导力、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更需要法治的保障。
法治保障了政府各项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使政府在执法、管理和服务中保持高效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使政府更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下的变化和挑战。
三、法治是维护公民权利的保障法治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权利、言论自由、政治权利等权利和自由,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
法治能够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保障其享有法律规定的受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优惠和福利,让公民在社会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四、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法治可以保障公民的安全和财产权益,保障社会正义和公平,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在被保障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五、法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法治可以保护市场经济的合法权利,保障合同的履行、财产权利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在市场交易中提高诚信度和法治保障,推动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法治还可以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利,保障投资和贸易自由和公正,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法治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作用重要且独特。
只有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机制,才能够建立起稳定、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一、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辩证关系。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目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治理体系现代化:基础与保障
治理体系现代化强调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完善,旨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治理体系。
这一过程包括政府机构改革、法律制度建设、政策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完善。
通过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能够更好地保障稳定发展,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和保障。
三、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与动力
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强调人员素质层面的提升,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组织成员等各类社会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提升治理能力,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推动国家有效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也是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
四、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互动关系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静态的,表现为制度层面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动态的,表现为人员素质层面的可塑性和应变性。
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治理体系的完善为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治理能力的提升则进一步推动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五、结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深入理解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马一德来源:《党建》2014年第06期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
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
“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反过来又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效能的实现。
法治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
第一,建立法治政府要求处理好执政党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只有党能做到依法领导、依法执政,法治中国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法治划清了执政党自身权力与政府权力的界限,执政党自身的权力来自其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的制度,这些制度不能代替政府管理社会的制度。
法治政府要求政府权力是在法律的框架体系内获得的,执政党也只有通过法治化的手段来调整各种权力关系。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概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国内局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2.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加快,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国家建设的全面现代化。
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1.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的组织架构和职能设置,健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制度体系,确保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
2. 提高治理能力。
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高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和选拔政府管理干部和公务员,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3. 强化社会治理。
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社会力量在治理中的作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4. 加强国际合作。
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吸收国际治理智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举措1. 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牢固树立党委政府一体化的治理理念,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高燕来源:《各界·下半月》2020年第02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深入发展,就越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为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
本文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两个部分,论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到二〇二〇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作者:吴传毅来源:《党政论坛》2020年第06期[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入发达国家序列,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合作治理、源头治理、专业化治理、精细化治理、网格化治理等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治理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超大规模的产业、超大规模的经济以及超大规模的社会,中国崛起必然是史无前例的大国崛起。
中国的“超大型崛起”本身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力量,更会产生“超大型治理”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和困难。
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是对以往大国崛起模式的超越,而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综合采用各种现代治理理念。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现代治理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系统治理系统治理是根据客观事物具有的系统性特征,从事物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治理的整体效果。
国家治理是个宏大工程,它涉及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等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与军队等多个领域,且多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所以,国家治理需要强调系统治理,要求处理好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即要求统筹兼顾、统筹谋划、统筹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法治论
刘立志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
摘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表现为法治现代化,表现为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要把法治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治理 现代化 法治
一、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法治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在现代治理体系中,法律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形式。
其他所有的社会控制方式,都从属于法律方式。
”国家作为法律体系最高的和最基本的渊源,有能力排除任何其他竞争性的渊源。
法治需要具有普适性的抽象规则体系,国家成为公民权利的界定者和保护者,并通过法律的纽带实现社会政治整合,建立国家与公民的直接联系,实现对社会的直接管治。
2.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依法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特征,法律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厉行法治,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育和成长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法治是中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根本保障,是深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3.法治是培育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现代社会的基本手段。
中国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推行法治,是我国新时代制度变迁的必然逻辑。
制定的规则要平等适用于任何人,行政部门不得偏袒向任何一方,也没有超越于规则之上的特权。
正是同时约束所有行为主体的法治所构建的秩序,可以使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社会行动主体不必担心其他人任意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可以全神贯注于各自的事业。
既限制公民侵权行为,又限制政府滥权行为的现代法治秩序,才是人身权、财产权和社会契约履行的可靠保障,才构成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
二、西方国家法治现代化的借鉴和反思
1.西方国家法治现代化的借鉴和反思。
“法治”作为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面像,西方各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情形不一样。
从理论上看,法治要求政治的统治必须以法律为基础,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必须是明确的和正式颁布的,法律的执行必须遵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法官的自由裁判权必须受到限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我国法治化的困境与反思。
沿着中国法制史的时间线,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的中华大法系,其固有的法律传统并不能够发展成为现代的法治。
就社会关系性质而言,中国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以家族为纽带的,个人的法律主体性并不彰显,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是以家庭关系为转移,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利益是对抗的,官僚与官僚之间利益是冲突的,但是,个人利益并不足以与家族利益和官僚利益的力量抗衡,官僚群体是否形成一个“集团”也都值得怀疑;在社会主体方面,中国古代有乡绅却没有市民,有商贾却无商人,换言之,中国乡绅离开不了土地和乡村,没有西方自治城市的概念,商贾也没有按照自由市场规律平等交流、等价交换的商业习惯;中国古代没有中产阶级的概念,也没有公民社会或市民社会的概念。
就法律专业性而言,中国法的特点是世袭君主制权威与家庭或血缘集团利益的结合。
因此,要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法治的秩序,我们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通过制度和法律的安排来规范国家治理中所遇到的各种社会关系,旨在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模式,产生最大的治理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保证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体系。
只有以“法治精神”来铸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赋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丰富的“现代性”,才能有效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构建中国特色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持科学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筑法治国家的有效基石。
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增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
强化立法调研,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等形式集中民智。
在法律草案起草的过程中更多运用委托专家或社会组织起草法案、立法听证、公开征求各地方、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媒体意见,聘请法律专家直接参与法案起草或担任立法顾问或咨询委员,发挥法学家、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士在立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法律草案的起草、讨论和审议表决过程中更多发挥社会公众、法律专家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增强立法过程民主性的过程中稳步推进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总之,改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民在立法过程中的有序参与,充分吸纳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增强立法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改善法律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回应性和调适性,充分发挥法律在一个多元社会中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协调的功能,是中国构建法治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路径。
2.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是规范政府公权力的基本途径。
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建设法治政府,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和法规,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遵循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优化司法职权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是规范司法权力、提升司法能力的关键。
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下大力气根除制约司法权依法独立运行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司法审判工作的正规化和制度化水平,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以法律人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助推中国法治秩序的成长与发育。
参考文献:
[1]莫纪宏: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0143期 .
[2][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版,第20页.
[3][英]大卫・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张若衡译,商务印书馆,1993版,第59页.
[4][美]罗斯科・庞德:《法律与道德》,陈林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第37页.
作者简介:刘立志(1970—),男,辽宁省大石桥市人,吉林大学法学本科学历,一级法官,现任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从事侵权赔偿和婚姻家庭民事审判工作。
2015年・5月・下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