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表面抗体测定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在损伤部位迅速形成止血 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 血管疾病中,血小板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分类
血小板聚集试验
通过观察血小板在特定条件下的聚集 能力,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
血小板活化检测
血小板释放产物检测
检测血小板释放的产物,如血栓烷B2 、β-血栓球蛋白等,以评估血小板的 功能。
05
CATALOGUE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
通过标记荧光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通过酶标记技术进行定量 检测。
免疫印迹法
将血小板膜糖蛋白分离后,通过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标准化操作
确保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样本处理
采集和保存样本时应避免血小板活化和损伤,以保持血小板膜糖 蛋白的完整性。
药物影响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应在停药后进行检测或根据药 物作用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THANKS
感谢观看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人工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数血小板数 量。
其他方法
如流式细胞术、电镜技术等,用于特殊情况下或进一步研究。
血液学检验33第七章-第2节-血小板的检验
七单、击血小此板处第编3因辑子母有版效标性测题定样(式PF3 )
【实验原理】将健康人和患者的富含血小板血(PRP) 和乏血小板血浆(PPP)交叉混合,以白陶土激活 FⅫ,加钙离子后测定混合血浆的凝固时间,比较各 组血浆凝固时间的差异,从而判断PF3是否有缺陷。 【参考区间】受检者与健康人PRP、PPP交叉混合的 凝固时间延长<5s 。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四单、击血小此板处活编化辑分析母版标题样式
【参考区间】 1.血小板:PS阳性<30%,FIB和FIB-R阳性<5%, CD62P和CD63阳性<2% 2.血浆:PMP (0.64~1.78)×105/ml;β-TG 19.4~ 31.2 μg/L(RIA); PF4 1.6~4.8μg/L(RIA)。TXB2 28.2~124.4ng/L(ELISA) 3.尿液:DM-TXB2 168~244ng/L 肌酐;11-DH-TXB2 249~339ng/L 肌酐(ELISA)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七、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PF3 )
【临床意义】 PF3有效性降低,见于先天性PF3缺乏 症、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等。
【应用评价】凝固法测定PF3有效性现已较少应用, 利用荧光素标记的annexin Ⅴ通过FCM检测血小板 PS外翻更为敏感准确。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检验科) -
荧光显微镜 全自动设备,半自 或流式细胞仪 动设备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 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 用途:
血小板抗体筛检,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及其它血小板反应
性抗体。辅助血小板相关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包括血小板结合抗体和血清中游离抗体。 检测血小板结合抗体可将患者血小板平铺在反应孔后,直
血小板抗原定型
1aa
2aa
3ab
4aa
5aa
6aa
7aa
8aa
9aa
10aa
11aa
12aa
13aa
14aa
15ab
16aa
17aa
用途: (1)健康人群HPA基因分型,建立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献血员库。 (2)检测受者HPA基因型,以便从血小板献血员库中寻找与其HPA基因型相 匹配的血小板供者。 (3)检测患者HPA基因型,辅助临床胎儿/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 血后紫癜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等疾病的病因诊断。 (4)对特定区域或种族人群HPA基因分型,可为人类遗传学研究提供相关 资料和证据。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方式
输血小板、红细胞(尤其 是没有滤白的红细胞) 怀孕 移植(骨髓、器官)
药物、自身免疫
以上途径产生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血小板上 的相应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
第8卷第5期 总第85期 二〇一〇年三月•上半月刊
96
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即是非常愉快,自满自足,并不知道老将要来临。
以上用例,副词“曾”均与否定词连用,结合上下文来看,都是加强否定语气。但句子语气委婉舒缓,并不强硬。若一律解释为“竟然”,与文意和词气不符,则不甚妥。
因此《伤寒论•序》“曾不留神医药”宜释为“并不重视医药”。在众多的教参中,由胡忆肖、舒怀主编的《医古文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对“曾不留神医药”的“曾”注释是“曾,用于否定句,加强否定语气”,这样的注释恰当可取。
医古文教材中“曾不”式结构的句子还有:①“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司马迁《史记•扁鹊传》)。②“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张仲景《伤寒论•序》)。③“承疑行妄,曾无有觉;疾瘵多殆,良深慨叹。”(孔志约《新修本草•序》)。④“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华佗论》)。⑤“往,余为民莹立传,曾未得其什二三,乃今要我以平生之言,奈何负民莹地下?”(汪道昆《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
从上下文看这些句子里的“曾”均为表示加强否定
语气的副词,虽然表示否定意思,但语气舒缓并非强硬,所以也不宜简单翻译为“竟然”,可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语气选择适当的词语。“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意为:连告诉刚会笑的婴儿听也不相信。“九候曾无髣髴” 意为:九处候脉部位的脉象连一点儿模糊印象都没有。“曾无有觉” 意为:并没有人察觉。“曾不知悔之日”意为:并不知道后悔之日。“曾未得其什二三”即还没有掌握他事迹的十分之二三。
血小板 抗原抗体检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I T P)ITP [发病机制] 一、抗血小板抗体 约75%ITP患者可测到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PAIg),后 者多为IgG、IgA也可是IgM。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 糖蛋白(GpⅡb/Ⅲa等)结合。带有抗体的血小板接触到单 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易被吞噬破坏。另外,抗血小 板 抗 体 对 巨 核 细 胞 分 化 也 有 抑 制 作 用 。 二、 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 ITP血小板生存可缩短至2~3天或更短,ITP患者血小板 易在脾脏被扣留。脾脏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脾内的巨噬细 胞参与破坏血小板过程,切脾对相当部分的患者有效。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移植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疾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患者接受充足治疗剂量 (≥2.5x1011个/次)的血小板输注后,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 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改善,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状态。一般临 床上认为至少有2次及以上输注血小板效果不佳才能做出PTR诊断。 1.若输注后1小时 CCI〈 7500/μL 12小时 CCI〈 6000/μL 24小时 CCI〈 4500/μL 连续3次,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2.血小板恢复(回收率)百分率(PR%) 若输注血小板24小时后,PR%〈20%,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查
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查
发表时间:2012-11-13T13:04:39.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志杰
[导读] 血小板之间互相聚集的特性称血小板聚集功能。当血管壁受损后,血小板应立即黏附于受损血管壁的创面处,继之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形成白色血栓,以利止血。
王志杰(大兴安岭地区医院检验科 165000)
【中图分类号】R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04-02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抗体检查
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查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块收缩试验(CRT)、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测定(GMP-140)、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血小板第Ⅳ因子(PF4)测定、血栓素(烷)B2测定(TXB2)、血小板钙流测定、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IgM、IgA和补体C3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GPⅡb/Ⅲa)测定、抗心磷脂抗体(ACA)测定、血小板寿命测定等。
1.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之间互相聚集的特性称血小板聚集功能。当血管壁受损后,血小板应立即黏附于受损血管壁的创面处,继之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形成白色血栓,以利止血。在体外,将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凝血酶、胶原等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加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内,通过肉眼、显微镜或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反应,称为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适应症 需快速提升血小板:手术、严重 出血;
难治性ITP。 3. 方法 0.4/Kg, 静脉滴注,连续5天
5~7天起效,但不持久 可试0.4/Kg ,每1~6周一次维持 (七) 环孢霉素A 10mg/Kg/d
主要发病年龄 性别差异 发病前感染史 起病 严重出血 血小板计数 骨髓巨核细胞
六、鉴别诊断
(一) 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无巨核细胞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 性巨核细胞生成障碍,等。
(二) 其它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疾病:脾机能亢进, Evans综合征,等。
(三) 血小板消耗增多的疾病:DIC,TTP。
七、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 止血:药物,局部压迫 2.输血小板:掌握指征 *有无出血 *血小板的数量 3. 输血
发生或加重。 机制:不详。
四、临床表现特点
(一) 起病 大多隐袭、缓慢。可因感染、药 物等诱发急性发作。
(二) 出血 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 常反复发作。
皮肤:瘀点、瘀斑。
粘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小 板严重减少(<20109/L)可有严重出血(如颅 内)。
(三) 脾脏一般不大或轻度增大
(五) 血小板寿命:缩短。
(六)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正常。
六、诊断 (一) 多次化验血小板减少 (二) 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三)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四) 以下五项中至少一项: 1. 强的松治疗有效; 2. 脾切除治疗有效; 3. PAIg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缩短。
流式技术检验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膜糖蛋白流式细胞分析
标本采集
尽量减少血小板活化 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
染色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 30min内处理标本 2种以上抗体进行标记 健康人作为阳性对照
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网织血小板的检测
巨血小板症(CD42a/CD42b缺失)
— 蓝—阴性对照 — 绿—正常人 — 红—病人
– CD41表达上调 – CD42a/CD42b缺失 – PLT轻度~中度减低,
Biblioteka Baidu巨大血小板增多 – 皮肤黏膜出血
血小板无力症(CD41缺陷)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诊断血小板缺陷性疾病
CD41-CD61复合物:血小板无力症 CD42a-CD42b 复合物:巨大血小板症
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检查
血小板特异标志物:CD41a,CD61 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如CD62P(后期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化表位,如PAC-1(早期活化)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患者皮肤黏膜出血 血涂片PLT散在分布
脑栓塞病人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变化
A CD61-SSC设分析门 B 阴性对照 C 治疗前
– PAC-I 27.74% – CD62P 15.86% D 溶栓后 – PAC-I 9.13% – CD62P 4.12%
血小板自身抗体 — ITP病人
PAIg诊断骨髓巨核细胞不增多ITP的价值
No .
Counts of BM2
PAIgG1) PAIgM1)
PAIgA 1)
megakaryoc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s
1
8
209. 1
18. 0
13. 3
2
5
147. 9
62. 1
17. 1
3
3
133. 2
18. 3
11. 6
4
6
563. 2
102. 2
56. 7
5
15
98. 2
57. 1
12. 3
6
23
691. 6
[ 收稿 2000209229 修回 2001201229 (编辑 许四平)
(上接第 334 页)
本文认为对膀胱癌患者行 BCG 膀胱内注入法 ,可通 过诱导机体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因子 TNF2α和 IFN2γ, 起到抗肿瘤作用 。本研究为今后 BCG 治疗膀胱癌 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 ,细胞因子的表达在个 体间差异较大 ,有待于更深入 、系统地研究细胞因子 的表达与疗效间的关系 。
[ 收稿 2000206207 修回 2000212218 (编辑 许四平)
血小板相关抗体 ( PAIg) 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11214 洗涤 弃去反应孔内液体 ,用洗涤液注满各
紫癜 ( ITP) 的诊断 、疗效及预后估计的有效指标 1 。 孔 ,静置 3 s ,甩干 ,反复 4 次后拍干 。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介绍: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是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研究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正常值:
检查结果为阴性。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FCM法检测,荧光显示阳性,表明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急性型临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检查时要求:,要求采用静脉血,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检查过程:
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概述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聚集成团的特性。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后,就启动了血小板聚集反应。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物质主要有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IIb/IIIa(为Fg受体)Fg和Ca2+,同时vWF、Fn 也可与GPIIb/IIIa和Ca2+或其他二价离子发生聚集反应。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物质称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和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基础。
二、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的测定方法较多,包括 PRP 透射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剪切诱导法、光散射比浊法、微量反应板法和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等。PRP 透射比浊法最常用,对鉴别和诊断血小板功能缺陷最有价值,但其不足是制备 PRP 时可因离心作用激活血小板,对小的血小板聚集块不敏感,高脂血症可影响 PRP的透光度。
三、临床意义
1.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有出血倾向,或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过量。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Wilson病、维生素 B12缺乏症、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2.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等,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其效果不明显。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四、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点:预测血栓风险,预测出血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流式细胞术临床检测项目操作流程
临床检测项目操作流程
1: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2:HLA-B27测定
3:CD55/CD59测定
4:血小板抗体测定
5:红细胞抗体测定
6:粒细胞抗体测定
7:白血病免疫分型测定
8: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细胞内因子IFN-γ/IL-4测定
9:XL操作步骤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CD系列)
方法
流式细胞仪(BD)
原理:
双/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素标记的各种单克隆抗体加入到全血中,与白细胞膜上相应的抗原结合,经过溶血、洗涤(和固定)等步骤后,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分布如下: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5+,CDl9+;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l6+56+等。根据淋巴细胞膜上CD分子表达的不同,流式细胞仪可以分辨出淋巴细胞及其各种不同的亚群,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
标本采集与处理
受检者的准备: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空腹静脉采血。
抗凝剂:EDTA或肝素抗凝血
要求: 1.样本量至少1ml。
2.样本应在采集后6小时内处理,冷冻的标本不能用。
3.样本白细胞计数应在4.0-10.0×109/L之间。若>10.0×109/L,样本需要稀释,用PBS
稀释;若<4.0×109/L,应分离单个核细胞。
4.溶血样本不能用。
试剂
品牌规格贮存
贝克曼库尔特
成分 1:单克隆抗体 1ML 2—8℃
2:全血溶血试剂
A:甲酸70ML 室温
B:碳酸钠等32ML 室温
C:多聚甲醛14ML 室温
3:鞘液 20L 室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 PAIg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6.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鉴别
急性型
百度文库
慢性型
1.年龄
1~5岁多见
学龄期多见
2.起病
较急
较
3.出血程度
较重
较轻
4.病程
≤ 6个月
• 常用剂量每日0.4g/kg,连续5天静脉滴注;或每次 1g/kg 静脉滴注,必要时次日再用一次;以后每3~ 4周1次。
• 副作用少,偶有过敏反应。
4.血小板输注 适应证:
急性ITP血小板<(10~20)109/L;严重出 血,药物未显效时。
当发生颅内出血或急性内脏大出血,危及 生命时输注血小板,并需同时给予大剂量肾上 腺皮质激素,以减少输入血小板破坏。
发性出血,<20×109/L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 血小板大小不等,可见大型血小板,颗粒减少。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
2.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 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3. 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以幼稚型为
> 6个月
5.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血小板检查项目
血小板检查项目
血小板检查项目介绍:
血小板检查项目是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用于诊断血小板异常。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血小板检查项目正常值:
100×109~300×109/L
血小板检查项目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PLT-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如再障、急性白血病等。
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消耗过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脾大时,血液中可达90%以上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轻至中度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样采用EDTA抗凝剂可诱导少数人(0。1%)的血
小板显著减低;血液中存在巨大血小板时,由于不能将其计数而假性减少。这两种病例可见于巨血小板综合症。
注意:静脉血计数血小板结果稳定,干扰因素少。末梢采血易导
致血小板活化、聚集等。
(2)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脊髓造血功能受损时,MPV和PLT均减低:
血小板破坏增多如ITP,MPV可增大;若脾切除,MPV和PLT均可升高。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造血功能抑制时,MPV和PLT呈持续减低趋势,功能抑制严重,MPV越小;造血功能恢复时,MPV增高先于PLT升高。
MPV增大:巨血小板综合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如感染、手术等,MPV正常。
(3)PCT-血小板比容凡是PLT和(或)MPV增高,均可导致PCT增大,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血小板在血液中的聚集能力来评估其功能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通过黏附和聚集来形成血小板栓,以止血。血小板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黏附能力,从而判断其功能是否异常。
常用的血小板功能检查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法:通过将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与特殊试剂(如ADP、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2. 血小板激动素释放测定法:通过测量血小板释放的激动素(如血小板因子4等)的浓度,来评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性。
3. 血小板粘附率测定法:通过将血液与含有相应黏附因子的介质(如胶原蛋白等)接触,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介质上的粘附程度,来评估血小板的黏附能力。
这些方法都可以提供关于血小板功能的信息,有助于评估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膜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血小板膜样品分离操作规程
目的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血小板膜样品的分离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材料和仪器
- 血小板样品
- 离心管
- 离心机
操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将离心管标记好,用于识别样品。
步骤二:血小板分离
1. 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离心管中。
2. 使用离心机,以适当的离心力和时间进行离心分离。
3. 将离心后的样品分为上清液和沉淀两部分。
4. 小心地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以获得纯净的血小板
膜样品。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避免外界污染。
2. 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3. 每次操作前,应确认离心机设置正确,并校准离心力和时间。
4.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流程中的错误。
安全须知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了解操作规程的内容。
2. 如有不适或发生意外,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疗帮助。
3. 严禁用于临床医疗以外的用途。
以上为血小板膜样品分离的操作规程,希望能对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和有效的指导。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及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注意:本文档不得用于引用内容,所有内容需经过确认后再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