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第四讲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 面: (1)历史时段的划分,即将历史事件划分为短时 段、中时段、长时段,特别强调长时段是把握和认 识历史的关键。 (2)提出问题史学,即历史研究应从现实问题出 发,突出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史学与其 他各门学科平等而独立的地位。 (3)倡导跨学科研究,出现了历史学融合其他学 科的趋势。
古典时期西方史学特征: 口述的传统与记忆的史学;人的历史与神意的交织;历 史学与修辞学紧密相连。 2 中世纪西方史学:基督教史学 “黑暗的”中世纪? 史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奥古斯丁、格雷戈里、鄂图等。 中世纪史学的评价: (1)对中世纪史学的批评 上帝在史学实践和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写历 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 宗教内容支配一切,世俗的历史被摆在从属地位。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代表了西方史学的两种不同风 格和范式。前者凭借广阔的视野、华丽的文笔成为 社会文化史之祖;后者专注于具体的军政大事,为 政治军事史之父。 他们分别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史学体裁:叙述史和哲 学的或科学的历史。 希罗多德提出他的任务只是“讲述听到的事情”, 转述流行的故事和传说;修昔底德则庄严宣布,他 的著作不是为了参赛获奖和直接取悦听众而写,却 是为了永远的永恒目标而作。

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郑樑生编著:《史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杨豫编著:《西方史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费尔南多.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 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 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

第四节 《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如前已指出,《史学概论》主要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也都是属于历史哲学问题。

因此,所谓的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

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史学概论》要讲述的基本内容。

不过,从历史学专业角度说的历史哲学与哲学专业角度说的历史哲学有所不同:它更强调联系历史研究的实际。

那么,历史哲学包含那些内容呢?作为一种哲学,它包含着一般哲学具有的本体论(ontology)、方法论(methodology)和认识论(epistemology)这样3个部分,确切地说,就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这3部分也就是《史学概论》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历史学的本体论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呢?一般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世界或存在的本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或理论,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

历史学的本体论(也可称为历史本体论,有的学者称之为历史理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作为群体和个体的人和事件)的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世界观是包括人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看法,在空间上涵盖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在时间上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历史观则主要集中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看法,空间上侧重于人和人的社会,时间上侧重于“鉴往知来”;两者的联系在于,它们总是互相依存的: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总体的看法,总是来源于对具体的人和事的体验,其中包括对昔日流传下来的人和事的感知,而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体看法又往往受到对宇宙、人生的总体看法的制约。

如果说世界观是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社会历史观则是人们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社会历史那一部分——的总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某种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只是许多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非常模糊,主要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直觉感受出发,形成或接受一些观点,缺乏系统性。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通过史学研究,人们可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不同文化、不同时代 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史学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 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1
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定性分析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资料,对历 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和 解释。
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资料进 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和发展变化。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料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报 告提纲。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点和学 科体系,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 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服务于现实 社会。
史学概论的发展历程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历 史学家对于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有了一定 的思考和探讨。
社会调查资料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分析,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资料 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04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方向
在大量阅读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础上,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资料是指通过口头叙述的方 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种方式可 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要求
识记: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历史记录;历史学的产生;历史学的分类;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理解: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运用:如何利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知识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试举例说明!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史学与其他邻近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
一、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
(二)史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史学危机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运用: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克服史学危机论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史学概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史学概论的对象
二、史学概论的任务
第二节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
一、历史的本体论
二、历史的认识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从古到今最主要的史学观点、流派和史学思想及其演变过程。
2.在中西方史学发展的对比中,寻找中国传统史学存在的不足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对中国史学进行反思。
3、吸取西方新史学的长处,拓宽历史视野,为以后新史学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识记:纪事史学;修昔底德;神学史学;人文史学;马基雅弗利;理性主义史学;伏尔泰;历史哲学;维柯;兰克;克罗齐;柯林伍德;斯宾格勒;汤因比;天命历史观;五德始终”的历史循环论;“三统三正”的唯心史观;“六经皆史”的历史观;进化论历史观;“二重证据”法;“整理国故”;“层累说”

《史学概论》教案 50页

《史学概论》教案  50页

《史学概论》授课教案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的理论解析1. 历史:是客观事物发展演化的历程,是不依赖于我们今天主观意识的以往的客观存在。

站在人类的角度,客观事物有两大系统,一是自然,二是社会,一般所言的历史,主要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

在这个客观历程中,包涵着人类能动的主体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

2. 历史学:可以简称史学,是系统叙述和研究人类以往的各种活动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

即对于以往人类活动及社会状况的条理化、系统性认识。

3.历史观与历史哲学:历史观是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二者的区别是历史观可以不作理论论证性的表述,可以寓于其他历史撰述或散见于判断的表达。

历史哲学也可称之历史理论,解决诸如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质、历史是否发展、如何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历史发展的方向及有无规律等重大问题。

4.史学理论:所谓理论,是一种总体性、抽象性的系统化认识,并且以逻辑论证的形式表述出来的学说。

史学理论是将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区别在于研讨的对象不同,二者不应混淆,但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史学理论应解决诸如历史学的性质、任务、特点,历史学可否真实反映历史,史学的功能,历史认识如何检验,史家的应有基本素质,史学的研究方法等等问题。

5.史学概论: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一个系统学科的名称,只作为一个传习知识的课程载体。

其主体内容应当是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但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有极密切联系,又离不开史学史内容的辅助,因此成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史学技能修养、史学史内容的综合组装体。

而各家的此类著述、各学校的课程内容,构成均有较大差异。

史学概论的这种性质,正好适合向大学生传授关于历史学的综合性理论知识。

二、历史学的渊源历史学的产生,是由人类对于本身社会活动的记忆行为,经过外化而形成。

《史学导论》第四讲.ppt

《史学导论》第四讲.ppt

以正天下之位,一天下之心”,对后世
影响至大。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
统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2020/4/24
一、春秋公羊学对历史本质的阐释——“三世说”
• 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 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 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 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 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 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 .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 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 .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 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春秋公羊传》
种语言,三种文字,三种智慧,三种权威,三 种理性,三种裁判。
沿着这三个阶段上升之后就是衰落,最后 导致野蛮状态的复回,历史又重新开始进步。 非单纯循环,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
2020/4/24
牛顿总结的自然哲学推论的第一条准则
大自然决不做徒劳无功的事,当更 少的一些就够用的时候,更多的一些就 是徒劳无功的了;因为大自然喜欢简捷 性而并不炫耀各种多余的原因。
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
火。代火者必将水,天先见水气胜,水气胜,
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木。
• 2020/4/24
——《吕氏春秋·应同》
3、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
• 1、维科《新科学》 • 2、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
观念》 • 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第四讲 历史本体的探求与历史认识模式的构建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序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

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C.“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哲学为历史学提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历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史实依据和素材。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发展新时期史学工作的需要;提高史学工作水平、史学工作者素质的需要;了解史学与现实社会关系,教育上的作用。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移情式领悟方法: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代表:柯林武德,兰克学派;法则归纳式方法:又称实证归纳方法,主张根据多次经验观察到的常规性的法则或结构模式。

代表:密尔五法,年鉴学派);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关系: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

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历史著述都有主观性,它与客体历史不可能完全吻 合。历史著述之所以有主观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客体历史具有不可逆性。 客体历史一去不复返,不可逆,不重复,不会再现。 无法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和研究, 直接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实验室,社会调查。 第二,认识主体必然会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认识对 象上去。 宏观地说,客体历史和主体化历史只能无限逼近, 但不可能完全重合,指望二者百分之百的吻合,只 不过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的幻想。
(3)基础性 高度浓缩、概要介绍史学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是专业基础课,是史 学理论的入门课,不是提高课。 《史学概论》这门课有助于弥补史学理 论之不足,加深对史学的理解,从而更好 地学习历史学。
二、《史学概论》之历史
史学概论方面的著作和课程出现于19世纪末的欧 洲,是史学专门化和制度化的产物。1898年,法国 史学家朗格诺瓦、瑟诺博斯的《历史研究导论》是 最早的史学概论著作,是法国大学的教科书。 中国受西方影响,20世纪初开始出现史学概论方 面的著作。1902年,留日学生汪荣宝编译自日本学 者的《史学概论》。1902年,邓实的《史学通论》 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1909年,曹佐熙的《史学 通论》已成为中国大学的教材。
志为转移。不管你是否知道,是否喜欢,有 些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改变,这就是客体历 史。例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即使有人不知道,有人 不喜欢,都改变不了它的客观存在。 历史相对主义喜欢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克罗 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贝克尔: ‚历史便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合理性, 也有片面性,存在误区。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史学概论是一门以研究历史学科的性质、方法、理论基础和学科发展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导论。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学的概况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史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学科范畴。

2. 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价值。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学术讨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 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2.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历史- 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3.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史料的批判与评价- 选择、比较与分析方法4. 历史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实证主义- 历史比较研究法5. 历史学的发展动态- 历史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当代历史学的新趋势-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述,对历史学的概要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动态。

2. 研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促进对历史学概论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3. 培训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4. 作业指导: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进行笔面试。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3000字的学术论文。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 《史学概论》刘树藩、张琪编著参考书目:- 《中国史学史》黄钦椿- 《西方史学史》王亚非- 《史学基本问题》冯友兰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讲历史学的定义和性质第二讲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讲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讲历史学的理论基础第五讲历史学的发展动态八、教学资源支持1. 图书馆及电子资源:学生可自行查阅与历史学概论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电子资源。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史学的概念与功能1.1 教学目标1. 了解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掌握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2 教学内容1. 史学的定义与内涵2. 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学的概念2. 讲解:阐述史学的功能与价值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史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二章: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掌握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理解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中国史学的历史演变2. 讲解:阐述中国史学的特点与成就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2.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三章:西方史学的传统与变革3.1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掌握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理解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2 教学内容1. 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西方史学的传统观念2. 讲解:阐述西方史学的变革过程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西方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影响3.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四章: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4.1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理解历史研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1. 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历史研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研究的理论框架2. 讲解:阐述历史研究的方法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4.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五章:历史学分支及其研究对象5.1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掌握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理解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2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2. 讲解:阐述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各个分支学科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5.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六章:史料与史源学6.1 教学目标1. 理解史料的概念与分类2. 掌握史源学的research 方法与技巧3. 掌握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2 教学内容1. 史料的概念与分类2. 史源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料的概念2. 讲解:阐述史源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6.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七章:历史编纂与历史书写7.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编纂的概念与方法2. 掌握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理解历史编纂在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1. 历史编纂的概念与方法2. 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历史编纂在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7.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编纂的概念2. 讲解:阐述历史书写的技巧与规范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编纂的实践操作7.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八章:历史与记忆8.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掌握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理解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2 教学内容1.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与记忆的关系2. 讲解:阐述历史记忆的形成与传承机制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历史记忆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8.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九章: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9.1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 掌握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理解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9.2 教学内容1.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2. 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历史教育与史学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9.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历史教育的重要性2. 讲解:阐述史学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史学传播的实际操作9.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第十章:史学伦理与历史责任10.1 教学目标1. 理解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掌握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理解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2 教学内容1. 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3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史学伦理的重要性2. 讲解:阐述历史研究的道德规范3. 实践:指导学生了解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10.4 作业与评估2. 评估:课堂参与度与作业完成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本教案涵盖了史学概论的多个方面,包括史学的概念与功能、中国史学的历史与发展、西方史学的传统与变革、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历史学分支及其研究对象等。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第⼀部分—本体论第⼀节、什么是历史马恩: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然史和⼈类社会史两⽅⾯。

历史可以从两⽅⾯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然史和⼈类史。

但这两⽅⾯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存在,⾃然史和⼈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性:都是“过去式”;都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区别:⾃然史变化是“长时段”;⾃然史时间更久远,范围更宽⼴;⾃然史⽆意识的存在。

第⼀,历史认识是⼀种现实的思想活动;第⼆,现实的兴趣以及⽣活的需要才会引起对过去的历史的探索和研究第三,对过去的历史的思考和理解总是受到现在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

正是现实的需要呼唤着过去的历史,过去的历史才得以复活并获得它的当代性。

历史与历史著述性质有别: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

“被加⼯原型”和“加⼯产物”之间的关系。

“加⼯产物”依据“思想痕迹”与“⾏为痕迹”来加⼯;“加⼯产物”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相对于克罗齐过于强调⼈的主观能动,兰克则过分强调了历史的客观实在。

历史是⼈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杜赞奇:历史是古⼈打给今⼈的电话,话题由古⼈决定,⽽如何回答则取决于我们。

第⼆节、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运动过程贵在求真;发现规律贵在致⽤。

运动过程重研究是什么;发现规律重在研究为什么。

科学与艺术之争历史学是科学:从兰克学派到年鉴学派历史学是艺术:从浪漫主义到《万历⼗五年》黄仁宇是历史学界的琼瑶。

中国必须从⼀个靠尊卑有序来管理的国家,过渡到靠数⽬字来管理的国家。

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罗素到唯物史学王国维:介于科学和⼈⽂之间的历史学历史思维的⽅式与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形象思维:具体性、个别性、多样性的艺术特征与史学研究对象暗合整体性、⽴体化复原历史实际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深刻理解历史实际需要借助精神沟通和感情共鸣呈现历史实际的画⾯和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历史具体性中蕴含着常规性,个别性中蕴含着重复性,多样性中蕴含着统⼀性和因果关系。

史学概论教案

史学概论教案

绪论:什么是史学概论——《史学概论》课程介绍一:研究对象:历史学。

《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的概论,以历史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二:与历史学的关系:1联系:对历史学科的研究与反思2三:学科历史与现状:1西方初兴:近代历史学科专业化发展。

1889年[德]伯伦汉《史学研究法》;1898年[法]朗格诺瓦、瑟诺博司《史学研究导论》。

2国内创始:清末民国时期。

陈黻宸《中国史学通论》;曹佐熙《史学通论》;梁启超《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李大钊《史学要论》;何炳松《历史研究法》;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吕思勉《历史研法》;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杨鸿烈《史学通论》……3. 20世纪60年代重建:编制课程大纲、教学计划4.80年代后复兴:史学理论热潮代表人物:白寿彝、吴泽、赵吉惠、庞卓恒、姜义华、瞿林东、何兆武、张广智;李振宏、王学典、桑兵、罗志田、王晴佳、朱政惠、胡逢祥……杂志:《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组织:史学理论研究会二、《史学概论》课程内容1、历史本体论2、史学方法论3、史学认识论1、历史本体论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律的理论。

也称“历史理论”。

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律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等。

核心:“历史观”。

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运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类型: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2、史学方法论概念: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主要内容:史学研究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有何特点、优劣点与适用范围?史学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如何?史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法、手段、工具。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史学概论》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学分:3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

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

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

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汤因比文明演进四阶段说对中国历史的解释:
起源:春秋战国 成长: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 衰落:魏晋时期 解体:五胡乱华 这种历史规律只是主观臆造,强加于历史的,不能 用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
三、相对主义思潮及克罗齐的史学也非“历史科学”
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非当代史,“假如真是一种历史,亦即,假如具有某种意 义而不是一种空洞的回声,就也是当代的,和当代史没有 任何区别。像当代史一样,它的存在的条件是,它所述的 事迹必须在历史家的心灵中回荡 ”。 “显而易见,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 研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去的事实。因此,这种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 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 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的”
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否认史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因 而达不到科学的标准。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 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 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 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 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 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 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近代西方历史学的学科体系
培根:历史包括自然史、政治史、教会史、学术史四部分。 狄德罗、达朗贝尔:历史包括宗教的、世俗的和自然的三 大部分。 西方学者的划分表明:历史记忆的重点已从帝王将相英雄 豪杰和教会的功勋业绩,转到对于人类及其所生活的自然 环境的普遍关怀,历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包罗外在环境、 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庞大学科体系。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 二、历史学的三大功能
• (一)认知功能
• 第一,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 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在,预见未来;第三,有助于 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社会功能

第一,借鉴作用,也就是以史为鉴;第二,教育作 用,陶冶人的情操。
第一,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历史学而得 到综合性的传播,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自身的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第二,不少学科是由于历 史学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第三,历史学为各门 学科提供了一种根据事物或对象的方向,作顺时态的纵 向考察,以把握其演进全过程的研究范式……
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在当今西
方哲学流派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
莎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 两个特点:第一、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 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 和意志的展现,有两种倾向:一是强调领袖、精英人物
• 历史的遗产包括三个方面: • 器物、 制度、 心灵 • 每一代人都必须对先前各代遗留下来的遗产
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的遗产。 •
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对相同的历史有不同的解释: 农民起义,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 杀
• 第二节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一、历史学的价值 • 学术界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梁启超:“史学者, 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 源泉也。”
一、历史学的本体论 (一)定义 •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 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 观点和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 社会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系统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和要求:一、弄清史学概论的基本释义。

讲授提纲:一、史学概论的定义1、史学在当代社会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1)史学存在的机遇中国有悠久的重视历史传统。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学习历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仍然要学习历史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史学遇到的挑战现存的体制还不完全适应史学发展的要求。

史学被社会的误解。

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三难”。

史学本身要求跟上社会科技发展。

2、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在中西方中的区别(1)理论是的定义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理论有知识有系统的看法。

理论的出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2)史学发展会产生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西方对两个概念不加区别。

中国对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有细微的区别。

3、史学概论的释义(1)是研究历史科学自身的科学(2)主要介绍基本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二、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1、基本理论(1)唯物史观(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5)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理论(6)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7)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8)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历史的指南。

2、基本知识(1)综合性知识哲学知识。

政治、经济学知识。

社会学知识。

考古学知识。

文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天文知识。

地理学知识。

计算机知识。

等等。

(2)专业知识史学情报知识。

史料知识。

考据知识等等。

3、基本方法(1)历史比较研究方法(2)历史心理分析方法(3)历史计量研究方法(4)历史系统研究方法(5)历史假说与证明方法(6)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方法(7)史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三、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史学本身四、史学概论的任务五、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与方法六、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谈的才、学、识2、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谈的史德3、用现代的话概括起来就是:(1)树立无产阶级史德(2)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3)广博的知识和研究方法(4)较强的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考题: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本章重点与要求:一、理解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区别二、分析唯心史观长期存的社会原因,认清其缺陷和影响三、掌握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条件与基本内容四、学习并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贡献五、领会唯物史观创立后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讲授提纲:一、唯心史观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1、历史观的定义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历史学概论

历史学概论


后现代思想的价值在于迫使我们严肃反省现代化中的致命弱点。我们 不是正在复制这些致命性的作为吗?所谓现代化,就是人类中势力最 大的那部分在过去几百年间,继古代和中世纪之后,所作的历史性自 我定位。结果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错了,人与人、民族与民 族、阶级与阶级的定位错了,人与物和生产发展的关系错了。这些错 位,其严重性到了人能否在地球上存活的程度。这些错位据说都溯源 于观念的错位,就是笛卡尔设定的那种主客对立的二元论。主体与客 体、主体与主体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意义的关联。人只能靠对象化、 物化的方式来对待世界和他人。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构造的科学和体制, 也就是现代欧洲文明,恣意作为的结果,造成主客与主体间的大分裂。 当然,这是观念解释,是对现实复杂性的大大简单化。但体制的形成, 总是某些观念影响了某些有势力的人,通过某些程序或权力运作而来 的。实行起来就复杂化了。欧洲文明内部最有思考的人大抵把现代社 会的病根推到笛卡尔哲学那里。十九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的哲学家, 如齐克果尔、尼采、胡塞尔、舍勒、海德格等,提出种种打破主客对 立的思想,但没有确定的结果,而现代方式照样进行。法国的一些思 想家对此大概已不耐烦,在六十年代的革命气氛之下,纷纷提出相映 成趣的批判性、破坏性的理论。人们早上醒来,已经进入后现代了。 然而面临的不是更少,却是更多的困惑。后现代思潮兴起于法国,似 乎不是偶然,法国有很强的无政府主义传统。
三、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以及对 历史发展的理解
从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同阶段和现实生活所使用 的“历史”一词含义看。广义上讲,历史是指宇宙间万事 万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 性。马克思恩格斯曾给出这样的概括:“历史可以从两方 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马克 思主义也主要关注着人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 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是一种狭 义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是关于人的历史, 正如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费弗尔提出的,“历史是关 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和思 想的科学”。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知识点的三级目录)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现实的人们总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古今中外史家为例。

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章历史学从前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第一节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决定了天命——神学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春秋》、《左传》、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为例。

第二节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决定了人性——理性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维柯、赫尔德、孔德、密尔等为例。

第三节唯物史观怎样指导历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唯物史观发现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使历史学从只能描述事件不能揭示规律的“人文学科”升华成为能够揭示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产生和发展。

克服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第一节偏颇、诘难和困惑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曾被偏颇地理解为阶级斗争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被忽略了。

唯物史观的反对者趁机攻击唯物史观是“宿命论”、“颠倒因果关系”等等。

以波普尔、韦伯为例。

一些原来相信唯物史观的人也产生了困惑。

第二节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倾向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教训。

必须认真理解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倡言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

史学概论笔记(课件)【精】

史学概论笔记(课件)【精】

绪论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二、“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1、历史学与哲学第一,哲学往往向史学提供观点和方法上的启发,史学往往向哲学提供经验和事实上的依据。

第二,哲学和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每一时代的哲学和史学都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所以它们具有同源的关系。

2、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1)史学与文学第一,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如果写得好,会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社会面貌。

第三,在具体材料的运用上,史家往往利用文学作品以充实、丰富历史著作的内容。

第四,文学作品中的材料,对于史书可以补缺、订谬或佐证。

第五,还有一些优秀的诗文,是由于得到史书的记载才流传下来或有更广泛的传播。

而有不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则由于文学作品用作题材而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2)史学与考古学(3)史学与民族学(4)史学与地理学3、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1)史学和天文学(2)史学与地质学(3)史学与古人类学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一、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1、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兰克学派)第一,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过程。

第二,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2、科学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年鉴学派)第一,认为人类社会中总是存在某些结构,它们在长时期里、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第二,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第一,既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历史学家不断进取的 精神;
五是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所谓问题史学即不 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进 行研究。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

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阶段

2).第二代代表与史学 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年鉴学派进入 第二阶段。其标志是 原来的《经济与社会 史年鉴》改名为《经 济、社会与文明年鉴 》,主要代表人物是 费尔南德· 布罗代尔。

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阶段




958年,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历史与社 会科学:长时段》,全面阐述了他的三个时段论的历史观 。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 之分,分别称为短时段、 中时段和长时段。 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 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 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 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 生产增减; 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 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 、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
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阶段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 ,20岁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阿尔及利亚教中 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教大学。1947年,布 罗代尔接替费弗尔任年鉴杂志主编。他最 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地中海与腓力浦二世 时期(1551—1598)的地中海世界》。该书 的出版在年鉴学派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第四讲 欧洲现代史学
一、法国年鉴学派 二、后现代史学
一、法国年鉴学派
1、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 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 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 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 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 西方史学的发展。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

费弗尔((Lucien Febvre,1878—1956), 1911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 《腓力二世与孔德省:政治、宗教和社会 史研究》、《地理历史学导论》、《马丁· 路德:一种命运》、《16世纪的不信神问 题:拉伯雷的宗教》。费弗尔另有本名为 《为历史而战斗》论文集,汇集了他1929 年后在年鉴杂志上发表的大量关于史学理 论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年鉴学派的 观点。

一、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创建阶段(1929-1945)、 发展阶段(1946-1956)、 转型阶段(1968后)。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


1).第一代代表与史学观念:马克· 布洛克和吕西 安· 费弗尔是第一阶段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马克· 布洛克(Marc Bloch,1886—1944),1920 年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长期在斯特拉斯堡 大学担任中世纪史教授。二战期间,布洛克因参 加地下反纳粹运动,被纳粹处死。布洛克的主要 历史著作有《创造奇迹的国王们》、《欧洲社会 历史的比较研究》、《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 、《封建社会》、《为历史而辩护:历史学家的 职责》。
一、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史学的范式:
方法论(对总体史的提倡) 史学材料与方法上:史料是可以被不断发 现的,其衡量标准就只看是否为解决史学 家的问题提供帮助。 ”真正的唯一的历史,乃是全部的历史“



一、法国年鉴学派


其方针有三: a、希望把历史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因而在研究方法上 与题材上能产生新的视野;
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阶段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描写地中海地区10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16世纪地中海 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第三部分涉及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军事史,主要描 述土耳其和西班牙两大帝国争霸地中海的过程。 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具有与传统史学不同的鲜明特色,他 力图把16世纪西班牙国王腓力浦二世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 界作为一个密切相联的整体加以考察,而社会、文化和经 济则随着漫长的历史缓缓的流动,传统的政治事件和军事 冲突似乎对局部历史并不发生根本的影响。

b、希望打破既存的分类方式(上古史、中世史、现代史 ),不以时代为划分标准,而以“问题”为分类标准;
c、打破各社会科学的界限,使之与历史学结合更加紧密 。1939年,一度将刊物名称改为《社会史年鉴》, 1946年 ,改名为《年鉴:经济、社会、文明》(Les Annales: Economies,Socié té s,Civilisations)
一、法国年鉴学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19年马克· 布洛克和吕西安· 费弗尔两人 在法国亚儿萨斯(Alsace)边境小城(德法 边境)史塔斯堡(Strasbourg)大学任教, 1929年元月15日,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 史年鉴》。
一、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史学的范式:
本体论(历史学是什么?) “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 去的科学”。

“并不是事物的科学或概念的科学。…… 从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历史只能是人的历 史》”
一、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史学的范式:
认识论(强调研究主体与历史作为研究客 体之间的关系)


以“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
一、法国年鉴学派

费弗尔“提出一个问题,确切地说来乃是 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 便没有史学。……‘在科学指导下的研究’ 这个程式涉及两个程序,这两个程序构成 了所有现代科学工作的基础,这就是:提 出问题和形成假设。“

一、法国年鉴学派



A. 产生的原因: 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 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 文献却不予重视; 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 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 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 济、社会、文化方面的; 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 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建阶段:特点

一是提倡总体历史学,把研究的触角伸入到人类历史的每 一个细节; 二是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 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 法,并注意开拓史料的来源; 三是对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经 济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