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合集下载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 ) 善 防 汛预 案体 系 三 完
细 致 的研 究 ,为 治 淮 和 淮 河 防 汛 提 供 库群联 合调度 的拦洪错峰 作用 。
有力的技术 支持 。一 是要研究 淮河 内
同志们 ,淮 河抗洪 工作事关 沿淮
淮河 防总和沿淮各省 要根据 治淮 涝 问题及对 策 。从淮 河洪涝 灾害形成 人 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事关 国家发展 、 工程建设进展 情况 ,继续 抓紧编 制和 机理 、 洪涝关 系 、 涝对干流 影响等方 稳定 大局和 和谐 社会建设 ,责任 重于 治
针对今 年淮河 大水暴露 出的洪涝 淮河洪水 预报水平 和精度 ,合理 确定
领 导 干 部应 急 指 挥 和处 置 能 力 的培 关 系 、 蓄关 系 、 行 干支流 防洪关 系 等涉 水 库错峰调 度的时机 和条件 ,明确联 训 ;加强各 级防汛机构 能力和应 急抢 及治淮全 局的重大 问题 。要 进行深 入 合 调度原则 和调度方 案 ,充分发 挥水 险 队伍 的建设 , 配备必要 的设备 。
统计 :在黄河夺淮 ( 14年 )以前 的 19 但 由于孕灾 的气候特征 、特定 的地理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特 征以及不对 称的水 系分布 等 自然条
17 3 9年 中流 域 共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15 治理 , 灾造 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 7 水 特别 件难 以改变 ,淮河 出现 水灾 的概 率仍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 ;强化 工作 ,进一步 明确行蓄 洪区 、人 海水 流 、 重点地 区应采取综合措 施 , 全力抗
监 测预报基础设施 建设 ,不 断提高 预 道 、临淮 岗和重 点大型 水库等工 程 的 洪抢 险确保 安全 ; 对于一 般地 区 , 遇超 报水平 ; 完善 防汛预警体 系 , 加强突发 调度运 用条件 和相关 工作 程序 ,提高 标准洪水 时应适 当地 有保有 弃 ,尽量

淮河灾害治理措施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措施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措施方案背景介绍淮河是中国的第五大河流,流域面积10.8万平方公里,跨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个省份,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然而,长期以来,淮河流域常年遭受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淮河灾害治理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

灾害治理措施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淮河流域的洪水灾害主要是由汛期洪水、严重天气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

因此,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是治理淮河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堤防建设。

加大堤防加高加宽的力度,保证防洪能力。

•对淮河一些河段进行拓宽改造。

这可以增加水流通量,提高河流的调蓄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建设提前收储设施,加大泵站、防洪闸门建设等。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淮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为因素,水资源被破坏,灾害风险加大。

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也是治理淮河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加强污水治理和减少水土流失。

这可以减轻洪水灾害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保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加强灾后重建当自然灾害导致淮河流域内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损失时,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灾后重建。

其包括但不限于:•恢复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排水设施、供水设备等。

•支持民众重建家园:通过发放义务工资、拨款、住房救助等方式解决居民重建房屋的问题。

•重建生产经营、失业人员就业等。

结论纵观淮河流域的治理历程,无论是春汛还是秋汛期间,淮河都是一个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危险水域。

面对大量失地的城市,要大力推行淮河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加快淮河流域的产业转型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防洪能力、国土资源利用率,使之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和美丽河流。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淮河是中国重要的北方河流,流经安徽、河南和江苏三个省份。

由于该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淮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治理淮河的灾害,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首先,淮河流域的治理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域,要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确保供水的安全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和调水工程,实现防洪、蓄水和调节水资源的功能。

此外,还需推行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淮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淮河流域的治理需要改善河道的环境。

淮河流域的河道长期以来因为不合理的河道规划和管理,出现了漫滩扩张、淤泥泥沙堆积等问题,导致洪水无法顺利排出,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治理淮河灾害时,需要对淮河河道进行整治,保持河道的畅通,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流经,减轻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此外,淮河流域的治理还需要注重水土保持工作。

淮河流域土壤普遍肥沃,但也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水质污染和洪水的发生。

因此,在治理淮河灾害时,应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采取措施控制土地的流失,减少水质污染的发生,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最后,淮河流域的治理还需要改善防洪工程的建设。

目前,淮河流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防洪设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没有充分发挥预防洪水的功能。

因此,在治理淮河灾害时,需要修建更加先进的防洪设施,提高淮河流域的抗洪能力。

综上所述,治理淮河灾害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改善河道环境、注重水土保持工作和改善防洪工程的建设。

只有在这些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淮河流域的灾害发生,保护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在实施这些方案和措施的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淮河灾害治理的顺利进行。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实施情况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实施情况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度运用办法为水位控制,即沿淮控制站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即开闸或破堤行洪。

由于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较多,行洪机遇相差较大,再加之支流及分洪河道对干流水位的影响,在洪水实际调度的过程中,河道行洪水位达到或超过行蓄洪区启用水位而未启用的情况较多。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后,行蓄洪区的数量大为减少,且均建闸控制,调度运用更加灵活可靠,经调洪演算,行蓄洪区的调度方式由原来的仅由水位控制的“单控”调整为由水位和滩槽流量控制的“双控”,解决了淮河干流水位流量相关性差,保证了行蓄洪区及时有效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对照结合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沿淮行蓄洪区位于沿淮淮北平原生态区内,工程完成后,减灾效益显著,有利于行蓄洪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首次采用共享理论,实现水质和水量联合配置针对淮河流域复杂的水利工程、来水、用户之间的供、用、耗、排关系,构建了全流域、全要素水资源配置体系。

首次采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情景共享理论,基于“沟通”与“协商”的和谐新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全流域大尺度多目标高效模拟、全要素决策的会商平台,实现了水资源配置要素不确定性分析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决策支持。

实现了水质和水量联合配置,并通过水源供水次序设置和断面流量控制,保障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

4 结语本次综合规划坚持问题导向,适应形势变化,通过管理与工程相结合,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协同与其他规划间的关系,加强治淮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我们应积极谋划流域层面重大水系连通工程,提升流域水资源丰枯调配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引排顺畅、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河湖水系连通格局,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效益。

当前,需要流域内各省、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精心组织,切实保障规划实施■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实施情况王 江 杨东升 王长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是在历次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出了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防洪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实施步骤,对今后20年淮河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纪初期淮河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20040518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淮河规划)

20040518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淮河规划)

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水利部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加强防洪除涝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我部组织淮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对淮河流域防洪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召开专家座谈会,征求了流域各省和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了《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关于淮河流域的防洪形势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组成,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该流域位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平原广阔,地势低平,是我国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的地区。

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灾害频繁。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1991年淮河发生大洪水后,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

到2000年底已完成4项,有13项已开工建设,许多工程开始发挥效益。

经多年努力,淮河流域防洪除涝能力虽有所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既定的总体工程建设任务目前仅完成约50%,目前防洪除涝标准仍偏低。

主要问题有:(一)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游行洪不畅且缺少战略性控制工程,下游泄洪能力偏小,沂沭泗河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尚未实施;(二)堤防标准低,堤身堤基质量差,穿堤建筑物隐患多;(三)河湖淤积,盲目围垦,调蓄洪涝水的能力降低;(四)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启用困难,影响行蓄洪时机和效果;(五)平原洼地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六)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设施不足。

今后十年,要继续贯彻“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加强淮河流域防洪建设,尽早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要求,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能力。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

淮河灾害治理方案背景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达到270,000平方公里,跨越江苏、安徽、河南和山东四个省份。

由于持续的弱势情况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淮河流域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害。

为了有效治理淮河洪涝灾害,并提高淮河防洪能力,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淮河防洪工程目前,淮河防洪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综合性防洪工程之一,主要包括:•工程开发•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电工程•水资源开发其中,整治淮河干流和十七条大堤、加固沿岸小堤,可有效降低淮河洪峰流量和洪峰水位,保护附近城市和乡村的安全。

此外,规划和建设闸口、水库和泵站等水利设施,储水和调度水资源,也是防洪的重要措施。

防洪预警系统为了及时了解河流水情和排洪进度等信息,淮河流域建立了防洪预警系统,通过安装计算机、无线电和电话等信息化设备,实时掌握淮河流域内各水文站点的洪水情况。

同时,还将防洪预警数据上传至省级防汛指挥调度平台,分析和判断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针对性地调降排涝设备的工作进度和指示调度任务。

社会民众参与防洪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淮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防洪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年定期开展防洪科普和教育等活动,帮助社区居民了解防洪知识和措施。

在淮河干支流进行堤岸加固、淤积泥沙清理、码头加固等工程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支持,帮助政府有效开展防洪工作。

总结在当今社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通过提高环境治理能力,规范现有开发侵占、修复生态系统,无疑是淮河流域防洪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治理淮河洪涝灾害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紧密协作、共同努力,推动淮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所以说防治淮河发生洪涝还是要多加了解,那么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针对每一片平原洼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淮河中游沿淮淮南湖泊坡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酌情采取高截岗,低滞涝蓄水和中建站抽排的方式减轻涝灾。

对里下河地区,按照“大引、大排、大调度”的要求,着力疏通内部河网,退垦还湖,清淤除障,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继续扩大外排出路。

对于沿淮和沿湖周边湖洼地,实行退垦还河、还湖,以恢复扩大河道的泄洪能力和增加湖泊的调蓄能力。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优化调度方案加快行洪区调整步伐,对阻水严重,面积较小的行洪区,如上、下六坊堤、临北段行洪区,迁出群众,平毁堤防,恢复自然行洪。

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要做到蓄洪及时、行洪畅通。

历次洪水中,对行蓄洪区采取能保则保的运用方法,往往因不忍使用而把干流水位逼得很高。

此外,干流洪水退落时,因急于排泄区内洪水而使大量洪水过早吐回河道,延长了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致使涝灾范围扩大,涝灾灾情加重。

因此,行蓄洪区的启用先后要从洪水需求大局出发,不能仅仅注重保护行洪区和干流堤防安全,还应统筹考虑两岸支流顶托排水的影响。

结合行蓄洪区调整,专家还建议对部分行洪区进出口建闸扩制,做到可蓄可行,调度灵活,转移安全,灾后恢复方便,尽量减少损失。

加快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排涝体系排涝骨干工程建设要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讲求实效,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组织实施。

解决淮北平原地区除涝问题,应按高低水分排的原则,调整水系,搞好干支流与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大中小沟和桥涵建筑物配套,坚决拆除河道障碍,严禁毁渠堵坝,保持排水系统畅通,解决好面上排水出路。

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提高排涝站除涝标准。

分期分批对大型骨干排涝站进行技改和设备更新。

通过新建排涝站,配套涵闸、桥、疏浚干渠,加固圩堤,分片治理,提高排涝能力。

引江济淮工程水量调度方案

引江济淮工程水量调度方案

引江济淮工程水量调度方案一、引言引江济淮工程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对调节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合理利用引江济淮工程的水资源,保障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需要,制定合理的水量调度方案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就引江济淮工程水量调度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二、引江济淮工程概述引江济淮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共有5道闸,是一座综合性调水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主要通过蓄水池、引水渠和闸门等水利设施,将长江水引入淮河,提高淮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的水位,以保障淮河流域城乡供水、灌溉和生态用水的需要。

三、引江济淮水资源分析引江济淮工程水量资源主要包括来自长江的引水资源和来自淮河的径流资源两部分。

其中来自长江的引水资源主要受到季节性汛期涨落差和枯水期流量减少的影响,而来自淮河的径流资源则主要来源于季节性的雨水和地表水补给。

因此,合理调度引江济淮工程的水资源,需要综合考虑流域水文条件、工程设施状况和水资源需求等因素。

四、水量调度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

在水量调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需求,保持淮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安全优先原则。

在水量调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引江济淮工程水利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保障工程设施和周边地区的安全。

3. 经济效益原则。

在水量调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引水灌溉和城市供水需求,保障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水资源的供给。

五、水量调度方案1. 季节性调度方案。

针对水文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制定相应的季节性调度方案,充分利用季节性丰水时段的水资源,合理调配干旱期的水资源。

2. 日常性调度方案。

针对工程设施的日常性维护和检修,制定每日的水量调度方案,合理分配每时段的水资源,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 突发性应对方案。

面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水文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及时调整水量调度,减少水灾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水量调度实施1. 实施机构建设。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

2020.1217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朱秀全 余彦群 徐 艳(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1 前言1.1 行蓄洪区基本情况淮河在历史上经过黄河夺淮以及多年黄泛影响,淮河干支流河道淤塞,造成沿淮地带形成一系列洼地,这些沿淮湖泊洼地平时可以耕种,在汛期则相机蓄滞洪水。

新中国成立前,淮干行蓄洪区治理主要在行洪的湖泊洼地先后修筑低标准堤防,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区域麦收;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行蓄洪区的概念,逐步开展堤防加固工程,结合河道整治、行蓄洪区的优化调整,针对淮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在2003年、2007年以及2020年大水中,行蓄洪区的及时启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以下简称《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共有21处,主要位于淮河中下游的皖、苏两省。

蓄洪区共4处,分别为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区共17处,即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1.2 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必要性总结治淮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1991年、2003年、2007年大水的实际调度运用情况来看,《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中游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行蓄洪区滞留人口多,难以及时启用;历年进洪频繁,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安全设施不足;区域管理之后,调度运用工作不够顺畅。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治水新思路的要求,以解决沿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行蓄洪区等突出问题。

通过淮干行蓄洪区调整,结合淮干河道治理工程,做到既能有效地蓄泄洪水,又能为群众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淮干行蓄洪区的调整工作,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3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提出加快推进行蓄洪区的调整和建设工作。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

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

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洪水调度方案编制导则Compilation guide of flood controloperation plan(送审稿)(仅供审查,请勿引用)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和分洪作业时间。

对以转移为主的蓄滞洪区,应明确指挥机构、通信方式、转移路线、交通工具、灾民安置地点,估算救灾物资品种、数量等。

4.3.3蓄滞洪区退洪应掌握有利的时机,错开洪峰,不得加重洪水灾害。

4.3.4多沙河流上蓄滞洪区的进、退洪闸门运用,应考虑闸门前后由于泥沙的淤堵而使进、退洪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

4.4防洪体系的防洪调度4.4.1防洪体系联合调度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防洪体系的防洪能力,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对洪水进行合理安排,将洪水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4.4.2进行流域或区域防洪体系联合调度,要合理处理蓄泄关系、上下游关系、左右岸关系、干支流关系,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防洪与兴利相结合,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4.4.3为充分发挥各项防洪工程设施和防洪体系整体的防洪作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洪水,研究各项防洪工程运用的时机、次序和运用方式。

4.4.4对防御标准以内的洪水和超标准洪水的调度,应统筹考虑。

对各类不同量级和地区组成的洪水,尤其是量级大、洪水组成对防洪不利的洪水,应深入研究,提出可靠的洪水调度方案。

4.4.5流域或区域发生小洪水时,要充分利用河道的泄洪能力,发挥防洪综合体系的防洪作用;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96调度权限6.0.1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和太湖流域的洪水调度方案,由有关流域机构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批准;由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经批准的方案实施,报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

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

2 2 1110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王 艳 杨 运 和 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蚌埠 233001)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但流域水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其分布与土地资源、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1 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成效1.1水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在山丘区建设调蓄工程,平原地区分级蓄水、沿河提水,实施跨流域和区域调水,逐步建立起以淮河为主轴,以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苏北引江、引江济淮为纽带,以区域内自然河流、人工河道、湖泊洼地为补充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水库6300余座,塘坝约40万座,引提水工程约8.2万处,规模以上机电井约144万眼,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形成“一横多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

同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中线一期、引江济淮、苏北引江等工程的建设,形成“四纵”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格局。

1.2供用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流域内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各类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达995亿m 3,较1980年增长223亿m 3,2018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549亿m 3,较1980年增长116亿m 3。

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节约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淮河流域万元GDP 用水量64.80m 3,较2005年下降78.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3.38m 3,较2005年下降83.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2~0.64,亩均用水量243.24m 3,较2005年下降7.3%。

1.3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内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流域内各省用水总量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淮河防汛预案分析报告

淮河防汛预案分析报告

一、背景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江河之一,流经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全长约1000公里。

近年来,淮河流域汛期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淮河流域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防汛预案。

本文将对淮河防汛预案进行分析。

二、淮河防汛预案的主要内容1. 预警预报系统淮河防汛预案要求建立健全预警预报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水位、流量等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各级防汛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巡查防守体系淮河防汛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淮河干支流、水库、涵闸等水利工程的巡查防守。

对重点部位、险工险段、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3. 应急救援力量淮河防汛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包括防汛抢险专家、应急抢险队和村级巡堤查险人员等。

同时,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4. 物资储备与调度淮河防汛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包括抢险物料、救生器材、通讯设备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物资调度机制,确保防汛物资能够及时、高效地调配。

5. 人员疏散与安置淮河防汛预案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人员疏散安置方案,明确疏散路线、安置点、生活保障等事项。

一旦发生汛情,要迅速组织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

三、淮河防汛预案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1)预警预报体系完善,能够及时发现和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汛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巡查防守体系健全,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3)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充足,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降低灾害损失。

(4)物资储备与调度机制完善,能够确保防汛物资及时调配。

2. 不足(1)部分地方防汛预案针对性不足,缺乏对特定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

(2)部分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整治。

(3)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有待提高。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淮北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安徽省颍上县饶台孜至江苏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蚌埠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淮南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江苏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正阳关、正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淮河洪水调度的实践与展望

淮河洪水调度的实践与展望
新中 国成 立 6 0年来 ,治淮取得 了历史性的 巨大成就 。
淮河流域水 资源时空分 布不均 , 非涝 即旱 、 旱涝交替 。 如何协调好上下游、 左右岸关系 , 妥善处理好 防洪安全与抗 旱供水 、 防洪与排涝 的矛盾 , 充分发挥 防洪工程 的防洪减灾 综 合效 益 , 也是洪水调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度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具有举 足轻重 的作用 ,历来受 到社会 各界 的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
次明确提出由淮委负责淮河和沂沭泗河 的防汛工作 ,并进 行必要 的统一调度 。文件还指 出, 这是一项新任务 , 希望 四
省大力支持。批文 附件 中对淮河 和沂沭泗河重要枢纽 防洪
作 了具体规定 ,初步解决 了淮河 和沂沭泗河 上下游洪水调
27力争主动原 则 . 20 0 3年 、0 7年淮河防洪过程 中, 20 沿淮各省根据预报结
代淮河 人对 防御淮河 洪水的经验 总结 , 是洪水调度实践 还
的理论 升华 , 同时也较好地 梳理 出了科学 调度淮河洪水 的 思路 , 国家 防总 、 是 淮河 防 总和 沿淮各 省顾 全 大局 、 团结
了良好的氛围。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 , 利用河道强迫行洪 , 充分发挥临 淮 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拦洪作用 ,并采取弃守一般堤 防等非 常措施 , 确保蚌埠和淮南城市 圈堤 、 淮北 大堤 、 洪泽湖大堤 、
里运河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 2 . 3统筹 兼顾 、 团结协 作原则
3 淮 河洪 水调 度 的主要 措施
《 淮河洪水调度方 案》 规定 , 当王家坝水位达到 2. , 9 m 且继 3
续上涨时 , 视雨情 、 水情和工程情况 , 适时启用 漾 洼蓄洪 。 如 城西湖蓄洪区 的调度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 规定 , 当润河 集 水位超 过 2 .m, 77 或正 阳关水位 已达 2 . 65 m时 , 视淮北 大堤 等重要工程情况 , 时运用城西湖 蓄洪 。这些视雨情 、 适 水情 和工程情况进行调度的实例 , 都体现了灵活运用原则。

治理淮河措施

治理淮河措施

治理淮河措施引言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安徽、河南、江苏等多个省份,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防洪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淮河流域存在着一系列的水质污染、水文环境恶化以及频发的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洪涝灾害防治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淮河治理措施,包括生态修复、防洪工程和水质监测等。

生态修复1.水生态补偿:通过为河流上游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支付水生态补偿费用,促进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2.水利林网建设:在淮河流域河道两岸建设水利林网,强化土地保护,提高水土流失防治能力,减少河道淤积和水质污染。

3.湿地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淮河流域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增强淮河流域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

防洪工程1.建设抗洪调度系统:通过建立抗洪调度系统,实现淮河流域洪水预警、洪水调度和防洪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防洪工程的运行效率和防洪能力。

2.土地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通过土地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

3.加强流域防洪规划:制定综合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规划,包括河道疏浚、河岸堤防加固和水库泄洪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能力。

水质监测1.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在淮河流域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为淮河水质监测和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淮河,如改善农业排水系统、推广无污染农业生产技术等。

3.加大工业排污治理力度:加强对淮河流域的工业排污源进行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减少工业污染对淮河水质的影响。

结论治理淮河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

通过生态修复、防洪工程和水质监测等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保护淮河的水质。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设计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设计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省颍上县饶台孜至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关26.5米、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省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科学调度减轻淮河洪灾

科学调度减轻淮河洪灾
间, 暴雨 中心 主要集 中在洪泽湖周边一 带 , 洪泽湖周边 梅雨量高
达 6 8t l 过大水的 20 0 n, n 超 03年 同期雨量 。梅 雨量最大点双沟站
为 7 5t l其次 尚嘴 77t l盱眙 7 9t l超过 60t l 7 n, n 5 n、 n 4 n, n 0 n 的还有 n 泗洪 6 7t l洪泽 6 1t l楚 州 6rt l淮安 65t l 7 n、 n 5 n、 n 0 n、 7n 0 n 等。洪泽 n 湖周边 最大 7d和 1 5d面雨量高达 39t l 47t l分别排历 4 n 和 8 n, n n 史第 2位和第 1 , 位 重现期分别为 2 一遇 、5a 遇。 5a 3 一 梅雨期 间主要 有 6次明显 降雨过程 , 中 6月 3 其 0日至 7月 8日降雨 最为集 中, 江苏省江淮地 区 9 面雨 量高达 34 n , d 4 n 占 tl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 46 66 P 2 ,1
1 流域概况
江苏省淮河流域位 于废 黄河以南 , 临黄海 , 以江淮分水 东 南 岭、 老通扬运河 、 如泰运 河与长 江流 域分界 , 及淮 安 、 州 、 涉 扬 盐
也发生较大 内涝 。该 年江苏 省淮 河流域 汛情 , 主要 呈现 以下几 个特 点 ( 文采用的 2O 年雨水情 资料均为报汛资料 ) 本 O7 。
情况下, 自二 河 闸从 淮 沭 新 河泄 洪 至 新 沂 河 人 海 , 计 流量 设
300r /。洪泽 湖汛 限水 位 1.0m, 0 3s n 2 5 警戒 水位 1 .0m, 3 5 设计 洪水位 1 . 总库容 15亿 m , 6 0m, 3 3 防洪标 准 10a 遇 。 0 一
1 . 万 58 的来水 , 是淮河 中游最 大的拦 洪蓄水 平原 湖泊 型水 库 。主要入湖河流 有淮河 及支流 怀洪新 河 、 濉河 、 濉河 、 洪 老 徐 河、 新汴河 、 河等 , 池 其洪 水出路 主要有 4条 : 淮河入 江水道 , ①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一、流域概况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处我国中东部,跨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人口2.02亿人。

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1.72亿人,耕地1272万公顷,山东半岛面积6万平方千米,人口3030万人,耕地198万公顷。

2005年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粮食总产量9641亿吨,国内生产总值27989亿元。

淮河流域包括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鄂、豫、皖、苏四省,主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200米。

淮河干流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千米,地面落差178米;洪河口至中渡(洪泽湖出口)为中游,长490千米,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千米,地面落差约6米。

洪泽湖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还有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水道;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沙颍河、洪汝河、涡河等。

沂沭泗河水系由沂河、沭河和泗运河等组成。

山东半岛较大的河流有小清河、潍河、大沽河等,均直接入海。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复杂,极易发生暴雨洪水;流域内平原广阔,地势低平,蓄排水困难,洪涝相互影响;跨省河道多,水事复杂,治理难度大;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打乱水系,堵塞河道,加重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

二、暴雨洪水特征淮河流域暴雨范围广、强度大。

降雨年际丰枯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75%。

淮河干流洪水持续时间长,水量大。

山丘区干支流河道汇流快;干流中游河道弯曲、平缓,泄洪能力小,河道水位迅速抬高,洪水过程既高且胖;下游入江入海泄量不足;平原支流河道地势平缓,受干流洪水顶托,汇流时间长。

沂沭河洪水来势凶猛,峰高量大,暴涨暴落;南四湖湖东河流源短流急;沂沭泗河下游和湖西平原地区河流洪水过程平缓。

山东半岛河道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下游洪水常与风暴潮遭遇。

三、洪涝灾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受灾面积大。

根据1949~2007年资料统计,全流域洪涝成灾面积超过200万公顷的年数有16年,超过100万公顷的年数有37年,平均每年成灾170.6万公顷,约占流域耕地面积的14%。

淮河流域水库洪水调度的回顾与思考

淮河流域水库洪水调度的回顾与思考

洪 库容 5 .5 m 。山东半 岛建 成大 年第 6号热带 风暴 “ 8 亿 5 狮子 山” 倒槽 和北 省 印发 了省政府 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
型水库 1 座 ,总库容 4 . 5 24 6亿 m , 防 方冷空气影响 , 大别山区、 淮河 中游沿 及相关 的防汛抗 旱工作职责要求 。山东
洪库容 l. 5o 9亿 m3 。 总库 容 2 2亿 m。 中大型水 库 2 0 ,其 O 座 ,控 制 面积 1 8万 k ,总库 容 . 7 m 淮、 洪泽湖北部 、 新沂 河 、 里下河地 区 省对包括小 型水 库在 内的各类责任人及 淮河水系已建成水库 3 o O 0多座 , 北部 降雨量 l0 m 以上 ,局 部超过 其联系方式登记造册, 0m 该省 防办还将重点
则》 的内容 , 因此 ,导则》 《 要求 原文引 指挥机构及负责人 ,确立 防汛组织构
用, 严格遵守 , 不得变动。二是保证调 架。由于各蓄滞洪区的管理模式不尽
( ) 六 总则 和 条 文说 明
《 导则》 的总则和条文说 明对《 预案》
度命令 的顺利实施 。 目前我 国许多蓄 相 同, 因此 , 蓄滞洪区防汛指挥机构下 编制工作 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作 出了要求 的 险救生等生活必需 品和生存环境的保 任务 。条文说 明则对 《 情况 ,这部分 内容可 以由有关行业主 ( 作者单位 : 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国
230) 30 1
( ) 五 各项保障措施是蓄滞洪 区顺 障机制 。考虑到我 国行政管理的实际 和技术标准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2 1 汛 期 ,淮 河 流域 共 出现 8 超 过 汛 限 水 位 。 未 超 过 设 计水 位 。 00年 均 淮 挥、淮委主任钱敏率淮河 防总工作组 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淮北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安徽省颍上县饶台孜至江苏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蚌埠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淮南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江苏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正阳关、正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入海水道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废黄河行洪流量200立方米每秒。

苏北灌溉总渠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高良涧闸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

(三)行洪区淮河干流现有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共17处行洪区,面积1252.3平方公里,耕地122.4万亩,区内居住人口45.56万人。

各行洪区基本情况见下表:注:表中安徽省行洪区区内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2007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实施完成后的数据;江苏省鲍集圩行洪区区内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中的数据。

(四)蓄洪区淮河干流现有蒙洼、城西湖、城东湖和瓦埠湖共4处蓄洪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耕地139万亩,区内居住人口62.90万,设计蓄洪量65.8亿立方米。

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面积1969平方公里,耕地214.8万亩,人口101.81万,设计蓄洪量45.3亿立方米。

各蓄洪区的基本情况见下表:注:表中居住人口、需转移安置人口采用《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预案》(2007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实施完成后的数据。

(五)重点大型水库与湖泊梅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39.17米,相应库容21.96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40.77米,总库容23.37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25.27米,防洪高水位132.2米,防洪库容4.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6米,最大泄量682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15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129.0米。

水库主坝为混凝土连拱坝。

响洪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39.10米,相应库容22.28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43.60米,总库容26.32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25.0米,防洪高水位132.6米,防洪库容4.9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8米,最大泄量618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25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129.0米,移民高程132.7米。

水库主坝为重力拱坝。

鲇鱼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4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111.4米,相应库容7.34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14.5米,总库容9.16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06.0米,防洪高水位110.6米,防洪库容1.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07米,最大泄量566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2000立方米每秒。

库区全赔高程和移民高程均为111.1米。

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

宿鸭湖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98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57.75米,相应库容12.72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58.87米,总库容16.56亿立方米;汛限水位52.5米,汛限水位至全赔高程54.0米之间的库容2.0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3.0米,最大泄量7700立方米每秒,下游河道安全泄量1800立方米每秒。

移民高程56.5米。

水库主坝为均质土坝。

洪泽湖流域面积158200平方公里,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设计洪水位16.0米(蒋坝站,下同),相应库容120.53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7.0米,总库容159.60亿立方米。

汛限水位12.5米,正常蓄水位13.0米。

泄洪河道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淮沭河、灌溉总渠和废黄河,设计泄洪总流量15270~18270立方米每秒。

(六)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洪水位28.51米,相应滞洪库容85.6亿立方米,下泄流量7362立方米每秒;校核洪水位29.59米,相应滞洪库容121.3亿立方米,下泄流量17965立方米每秒。

临淮岗大坝由主坝和南、北副坝组成,全长77.51公里。

主坝长8.54公里,坝顶宽10米,坝顶高程31.7米。

南副坝长8.41公里,坝顶宽6.0米,坝顶高程32.25米。

北副坝长60.56公里,坝顶宽6.0米,坝顶高程32.21~32.95米。

主坝上有城西湖船闸下闸首、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和姜唐湖进洪闸共5座建筑物。

二、设计洪水本方案采用1996年设计洪水成果,正阳关以下主要控制站设计洪水根据1954年型100年一遇洪水进行调算;王家坝站根据10年一遇设计洪水进行调算。

各站调算成果见下表:注:Q为设计流量;H为设计水位;W30为30天洪量。

三、洪水调度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调度的原则。

(二)遵循蓄泄兼筹、上下游兼顾、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三)当发生设计标准及以下洪水时,合理运用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充分利用河道泄洪,适时运用行洪区、蓄洪区、分洪河道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四)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利用河道强迫行洪,充分发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拦洪作用,并采取弃守一般堤防等非常措施,确保蚌埠和淮南城市圈堤、淮北大堤重要堤段、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

(五)统筹处理好防洪与排涝的关系,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防洪排涝减灾综合效益。

(六)在确保防洪安全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

(七)对重要防洪控制工程实行统一调度。

涉及影响流域洪水调度或省际关系的重要防洪工程以及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或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其他防洪工程的调度,分别由有关省负责,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备案。

四、洪水调度(一)行洪区淮河干流行洪区按规定的行洪水位适时运用。

各行洪区的行洪水位及运用方式见下表:(二)蓄洪区1、蒙洼蓄洪区:当王家坝水位达到29.3米,且继续上涨,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适时启用蒙洼蓄洪。

2、城西湖蓄洪区:当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或正阳关水位已达26.5米时,视淮北大堤等重要工程情况,适时运用城西湖蓄洪。

3、城东湖蓄洪区:当正阳关水位达到26.0~26.5米,或淮北大堤等重要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时,适时运用城东湖蓄洪,以控制正阳关水位。

4、瓦埠湖蓄洪区:当蒙洼、城东湖、城西湖蓄洪后,正阳关水位仍超过26.5米,威胁淮北大堤及淮南城市圈堤安全时,运用瓦埠湖蓄洪。

(三)茨淮新河1、当预报正阳关水位接近26.5米,或颍河发生较大洪水时,启用茨淮新河分洪,并控制蚌埠水位不超过22.6米。

2、当涡河口以上淮北大堤、淮南城市圈堤、阜阳以下颍河堤防等重要工程发生严重险情时,可启用茨淮新河分洪,并控制蚌埠水位不超过22.6米。

(四)怀洪新河当蚌埠水位接近22.6米时,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适时启用怀洪新河分洪,控制蚌埠水位。

(五)大型水库淮河大型水库防洪调度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实施。

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超过26.5米,淮河干流汛情紧张并可能危及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安全时,宿鸭湖、鲇鱼山、梅山和响洪甸四座大型水库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1、宿鸭湖水库:当预报王家坝水位超过29.3米且库水位低于54.0米时,运用宿鸭湖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2、鲇鱼山水库:当预报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且库水位低于110.6米时,运用鲇鱼山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3、梅山水库:当预报润河集水位超过27.7米且库水位低于132.2米时,运用梅山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4、响洪甸水库:当预报正阳关水位超过26.5米且库水位低于132.6米时,运用响洪甸水库为淮河干流洪水错峰。

(六)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1、在运用上述有关行洪、分洪、拦洪、蓄滞洪措施后,正阳关水位仍达到26.5米,且继续上涨,启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拦洪蓄洪,控制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5米。

蒙洼、城西湖、邱家湖等临淮岗坝上游的行蓄洪区,要在前期蓄洪的基础上进一步滞蓄洪水。

2、在预报临淮岗坝前水位将超过28.51米,当城西湖蓄洪水位达到27.6米时,启用临淮岗库区内的地付段、谷河洼、临王段、陈族湾大港口蓄洪,控制临淮岗坝前水位不超过28.51米。

3、在运用上述措施后,临淮岗坝前水位仍超过28.51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7.5米控泄,加强正阳关以下堤防防守,适当利用堤防超高强迫行洪,临淮岗库区的李香铺、徐集、大桥、堰沟、贾庙、期思、李老集、洪洼、王岗、谷堆等圩区适时进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